㈠ 石油是怎么被发现的
问题一:石油最初是如何被发现的,回答,谢! 石油最初由于从地下自然冒出并且能够燃烧而被发现。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何物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它来烧饭和照明。早在公元1世纪,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所着的《汉书・地理志》中就写道:“高奴有洧水,可然”。“然”即“燃”,这里所说的“可燃水”,就是我们的祖先在对石油有了最初的认识后给予的一种称谓。这是目前发现的关于石油的最早记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
我国地大物博,有庞大的石油储量,是世界上的石油古国。从渤海湾到北部湾,从沿海到边疆,都有石油储藏。
900年前宋代着名学者沈括,对我国古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知识方面提出了极其卓越的见解。他的见解比西欧学者最初认识到化石是生物遗迹要早四百年。有一次沈括奉命察访河北西路时,发现太行山山崖间有很多螺蚌壳及如鸟卵之石,从而推断这里原来是太古时代的海滨,是由于海滨的介壳和淤泥堆积而形成的,并根据古生物的遗迹正确地推断出海陆的变迁。
1080年(元丰三年),沈括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发现和考察了鹿延境内石油矿藏与用途。他说:“鹿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 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恫恫而出。土人以雉尾囊之,乃采入罐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
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道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从上面记载来看,沈括不仅发现了石油并且也知道了他的用途。虽然他当时所谓用途着重于烟墨制造,但他确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为今天所验证。而今天我们所说“石油”二字厂是他创始使用的,并写了我国最早的一首石油诗:“二朗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沭阳尘。”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作了更为详细的记载:“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这里称石油为“肥”,而不再认为是一种可燃的水,是在进一步认识的情况下对石油的又一命名。
古人还把石油称为“石漆”。如《太平寰宇记》卷记载:“石漆,延寿城中有山,出泉注地,其水肥如牛汁,燃之如油,极明,但不可食。北方人谓石漆得水则愈炽也。”这里是以属性(包括颜色、形态和用途)对石油进行命名。
石油在我国古代除了被称作可燃水、肥、石漆外,还被称为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石油”这个科技名词首先由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提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并提出了“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的科学论断。由于沈括定名准确,具有科学性,“石油”一词一经确定就得到广泛使用,后来诸多文献中都使用了“石油”一词。
问题二:石油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西晋人司马彪(公元?~306年)着《后汉书・郡国志》,对延寿县(现今甘肃酒泉一带)有如下记载:“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注池为沟,其水有肥,如煮肉洎,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说明当时古人已经开始对石油表征有所认识,并巳取之利用.这大概是最早利用石油的开始吧!
早在公元1 800多年前,汉代史学家班固着《汉书・地理志》,记有“高奴有洧水可燃”。描述了现今陕西延安一带的延河支流洧水水面上见到的可燃物质。这也应该是最早发现石油的记载了!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杂志一》:“ ~延境内有石油,旧说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时珍也有记载《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石油所出不一。国朝正德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最初用于照明。
当然,我们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项东西,但文字记载最早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国在公元4世纪或更早的时期钻探出来的。人们把钻头绑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达800英尺。当时油是用来蒸发盐水并生产盐。到公元10世纪,人们用竹管来连接油井和盐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记载了他们上层社会把石油用于制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来铺设街道的,这些柏油是从该地域天然易采的石油中获取的。公元9世纪,人们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发油田来生产石脑油。公元10世纪时地理学家Masudi和13世纪时马克・波罗都曾记载了这些油田的情况,后者曾描述这些油井的产量可以装数百只船。
石油近代史始于1853年石油蒸馏工艺的发明。波兰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Ignacy Lukasiewicz)通过蒸馏,从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兰南部克罗斯诺(Krosno)的Bobrka发现了第一个“岩石油”矿,卢卡西维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炼油厂(实际上是一家酿酒厂)。这些发明迅速地传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库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罗斯炼油厂。
问题三:农田下发现石油怎样处理 第一。我国的沉积环境属于海相沉积,油层一般出现在几百米到几千米的地下,并且石油的勘探是有专业的地质勘探队伍进行勘探。您怎么会在农田下发现石油呢?
第二。如果真的在你家的农田下勘探到了石油,如果形成了工业开采的条件,肯定是收归国家进行开发
问题四: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问题五:哈默是怎发现那么多石油的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携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举家迁往加利福尼亚,准备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他征服了,他又开始过起“人生始于六十”的新生活,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哈默的一个远亲,是洛杉矶远近闻名的会计师,他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 *** 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赋闲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但却愿意借给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双方各得50%利润,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于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顶住公司内外的压力,把赌注押在利比亚。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1966年底,终于发现了石油大矿脉,开出两个盛产高级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经营下,业务蒸蒸日上,利润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围不断扩大,从国内到国外,从陆上到海洋,先后在中东、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国南海等地找到了丰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区取得的成绩最为明显:他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为了更好地适应风云变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从来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实行多方位经营。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宝。
1966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发现石油后不久,哈默就以8800万元的股票先后买下珀米安与麦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与发展公司。
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时将每一老股改为三个新股,后来每一新股的价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公司的股票当货币使用,发展煤炭和化工制品等多种经营。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美国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岛溪煤矿公司。该公司年销售额1.5亿美元,原煤蕴藏量达35亿吨。1974年,岛溪煤矿公司的净利润已近1亿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亿美元优先股的代价买下胡克化学与塑料制品公司,这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笔兼并买卖。
到了70年代,哈默的目光又转向更广阔的领域
问题六:迪拜是怎么发现石油的? 10分 迪拜(Du),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 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继阿布扎比之后第二大酋长国,中东最富裕的城市,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被称为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
迪拜位于 *** 半岛中部、 *** 湾南岸,是海湾地区中心。与南亚次大陆隔海相望,与卡塔尔为邻、与沙特 *** 交界、与阿曼毗连。常住人口约262万人,本地人口占20%左右,外籍人士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人常住迪拜的有约20万人,其他外籍人士来自诸如埃及、黎巴嫩、约旦、伊朗、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官方语言为 *** 语和英语。英语是最主要的商业语。迪拜本地人信仰 *** 教。
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哈利法塔)、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等,以活跃的房地产、赛事、会谈等近乎世界纪录的特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如今的迪拜,已经发展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成为了东、西方各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物流、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和购物中心,是202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城市。
迪拜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实行自由和稳定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业、旅游业等非石油产业,还着重发展现代高科技产业,建成了一系列现代化配套基础设施。
迪拜正以他高速的发展速度让世界惊叹,超前规划、务实奋发成为迪拜缔造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未雨绸缪、超前规划、永不满足、务实奋发成为迪拜缔造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
问题七:石油是中国人发现的吗 是的,并且最早钻油的是中国人。 资料:最早的油井是4世纪或者更早出现的,《博物志》称“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_,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称:“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又《甘肃新通志》载:“石脂水,即石油河,出肃州南山”。《元和郡县志》记载:“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180里,泉有苔,如肥肉,燃极明。水上有黑脂,人以草墨取用,涂鸱夷西囊及膏东。”《干隆新编肃州志》载:“嘉峪关西有石漆,今按赤金东南150里有石油泉,土人取之燃灯”。中国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一千米。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10世纪时他们使用竹竿做的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石油”一词首次在梦溪笔谈中出现并沿用至今。[1] 古代波斯的石板纪录似乎说明波斯上层社会使用石油作为药物和照明。
问题八:为什么说中国是最早发现石油而且利用石油的呢 有史记载,石油是被
北魏时所着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
问题九:石油的首次发现时间,地点? 石油(petroleum)这个名称源于希腊语的petra (岩石)和oleum(油)。原油(crude oil),有时俗称黑黄金,是一种粘稠的、黑棕色或绿色的液体。一种比较普遍的荒诞说法是:油本身是易燃的,而事实上是从油蒸发出来的气体是易燃的。石油存在于地壳某些区域的上层。石油的另外一种叫法为石脑油(naphtha),来自于波斯语naft或nafátá(流动)。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是烷烃链。不同的石油可能在外观、成分、和纯度上有些变化。石油是一个重要的“初级能源”,石油也是许多化学产品的原材料,包括溶剂、肥料、杀虫剂和塑料等。
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骇志一》:“ ~延境内有石油,旧说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时珍也有记载《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石油所出不一。国朝正德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最初用于照明。
当然,我们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项东西,但文字记载最早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国在公元4世纪或更早的时期钻探出来的。人们把钻头绑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达800英尺。当时油是用来蒸发盐水并生产盐。到公元10世纪,人们用竹管来连接油井和盐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记载了他们上层社会把石油用于制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来铺设街道的,这些柏油是从该地域天然易采的石油中获取的。公元9世纪,人们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发油田来生产石脑油。公元10世纪时地理学家Masudi和13世纪时马克・波罗都曾记载了这些油田的情况,后者曾描述这些油井的产量可以装数百只船。
石油近代史始于1853年石油蒸馏工艺的发明。波兰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Ignacy Lukasiewicz)通过蒸馏,从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兰南部克罗斯诺(Krosno)的Bobrka发现了第一个“岩石油”矿,卢卡西维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炼油厂(实际上是一家酿酒厂)。这些发明迅速地传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库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罗斯炼油厂。
1848年俄国工程师F.N. Semyenov在巴库东北方的Aspheron半岛开采了第一口现代油井。
20世纪50年代中期,煤仍旧是世界上首要的燃料,但油很快就取而代之。在1973年和1979年的能源危机之后,经常出现对石油供应的重大媒体报道,这使得人们意识到:作为一种经济的能源,石油是一种最终将被耗尽的有限资源。当时大部分流行的预言都非常可怕,其中许多并没有实现。作为燃料,石油的前景仍有争议。今日美国报新闻(2004)报道:地下的石油储备量只剩下40年。一些言论认为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1970年的可怕预言只不过是被延期了而已。另一种言论则是技术上可以使廉价的碳氢化合物得以继续生产,并且地球拥有巨大的以沥青砂、沥青田和油页岩形式存在的非传统石油储备来源,这使得石油的使用在未来还能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如今,大约90%的车辆燃料需求通过油来满足。石油占美国全部能源消费的40%,但却仅占电力生产的2%。作为大量交通工具的便捷能源,以及作为许多工业化学品的基础,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对石油的获取成为引发几次军事冲突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波斯湾战争。世界上约80%的易开采储备在中东,其中62.5%来自于5个 *** 国家:沙特 *** (12.5%)、 *** 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美国只拥......>>
问题十:最先发现石油的国家是哪个? 中国
㈡ 为什么迪拜那么多石油
迪拜石油其实相对于来说是不多的,
迪拜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同时也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从面积上计算是继阿布扎比之后第二大酋长国。不同于人们对阿拉伯地区倚重石油的印象,迪拜石油储量在阿联酋和海湾地区的比重微不足道,目前来说的, 迪拜的石油收入不到迪拜经济总量的6%。从迪拜的经济发展过程,更能看出这个城市的经济态势。
20世纪30年代以前:以珍珠出口闻名的重要港口。迪拜是一个吸引外国人(以印度人为主)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国商人的重要港口,以珍珠出口而闻名。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石油发现推动的国际化贸易城市。迪拜在贸易上对外国人的灵活和宽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来者,由于这些外国“移民”的加入,加快了迪拜的国际化进程,使迪拜也迅速地成为一个大的国际性的贸易港口城市。自从1960年在这一地区发现了石油以后,迪拜的远期发展前景更被看好,随着1969年第一桶原油的出口,推动了迪拜的经济和城市基础建设的更快发展。1971年12月2日,迪拜联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个酋长国于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0世纪70年代——2008年:多元发展的“非石油”土豪国。这段时间眼光敏锐的迪拜领导人利用石油收入抓紧兴建了一批学校、医院、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为迪拜初步打造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商业和生活环境。此后迪拜利用它的国际性的贸易市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都有很多的的国际游客来这里观光和度假,而且游客数量随年增长。 根据迪拜旅游与商业市场局(DTCM)发布的报告,2012年迪拜游客总数为1016万人,迪拜酒店业营销收入188.2亿迪拉姆(折51.56亿美元) 。迪拜的经济完成转型,基本上不倚重石油。
总的来说,迪拜就是靠着石油、非石油工业、海运和旅游业来发展而导致的富裕。
㈢ 迪拜为什么那么有钱都是出口石油赚来的么
其实石油每年只能为迪拜创造大概占生产总值6%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经济来源靠的是港口货运,进出口贸易,旅游以及房地产行业。这些才是迪拜的经济支柱,才有了大家看到的什么世界最高楼,世界最大商场,世界最好酒店,世界最大滑雪场等。
在迪拜,贸易是第一大经济支柱,其后依次是物流、金融、旅游。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JAFZA)是彰显迪拜贸易特色的代表。在阿联酋全国遍布的10多个自贸区中,它是最重要的,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自贸区。
(3)迪拜的石油怎么发扩展阅读:
在海运方面,超过125条世界主要航线都将迪拜的拉希德港(Rashid Port)和杰贝阿里港列入其中。杰贝阿里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个泊位,跨度达15公里。港口的周围是免税区,区内的外资企业可以拥有100%的所有权,并可免交公司税和个人税。
默罕默德曾在他的书中提到,20世纪70年代,曾有商人请他阻止他的父亲拉希德修建杰贝阿里港,因为建设成本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但老酋长告诉他,这是在未雨绸缪,因为未来的资源可能无法完成该项目。
杰贝阿里港建成后,成为全球十大最繁忙的货运港之一,凭借杰贝阿里港的运营经验,迪拜得以在全球经营60多个港口。
㈣ 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石油运往中国的主要运输方式是什么
水路
从波斯湾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到达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到太平洋到中国、日本..
㈤ 迪拜石油是私人的吗
是。迪拜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国家,这个国家拥有着大量的石油资源储备,并且很多石油油田都是私人所拥有的,一个人如果是拥有一座油田,那么就相当于是拥有了一座金山银山了。迪拜很多人之所以都是土豪,是因为这个国家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油田,凭借着油田出口,这些人都发了大财。
㈥ 迪拜有钱不是因为石油,关于迪拜的崛起,究竟有什么秘密
说到阿联酋可能了解的人非常少,但是说到迪拜那可以说得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了,一个提到迪拜两个字就能想起土豪的国家,但它不是一个国家,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在迪拜的街头有数不清的豪车和奢侈品,曾经我也以为它是一个靠石油养家的然而并不是,迪拜的石油收入只能占到6%,真正的经济支柱是进出口贸易,港口货运,旅游等行业。
我觉得关于迪拜这个城市崛起的原因也不只有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更有政府审时度势的政策,都是选择了最适合这个城市的发展方式。
㈦ 迪拜石油怎么发现的
迪拜1966年发现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法塔赫油田,并于1969年对外出口原油。
迪拜之所以这么的“壕”,是因为迪拜是全球石油大国,其石油产量广销世界各个国家。自1966年起,迪拜首先发现石油并获得了开采权,1969年至1975年,迪拜的石油收入占了迪拜整个国家GDP的54%,并从此开始,迪拜开始了真正的资本积累。如果你认为迪拜仅仅是靠石油收入维持世界首富地位的,那么你就错了。事实上,如今的迪拜GDP总收入之中,石油收入才占了2%左右。更多的经济收入来源于其他产业。原来,迪拜早就未卜先知,它明白,比自己石油产量丰富的国家比比皆是,石油储量排在前面的国家有沙特、伊朗、伊拉克等等,虽然石油已经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然而迪拜还是充满了危机感。于是,迪拜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兴建基础设施,例如西方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其中最杰出的当属杰贝阿里港。另外,迪拜有世界上最繁忙的全球航空枢纽,许多国家的飞机都要通过迪拜转机。并且,最重要的是迪拜的旅游产业。目前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迪拜的经济收入支柱,其收入占了迪拜GDP总收入的20%。据了解,每年来迪拜旅游的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就达高达800多万人次。迪拜是目前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
㈧ 迪拜的石油相关产业的发展史
迪拜——沙漠奇迹
作 者: 杨伟国,王雁芬 着
出 版 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1
字 数: 160000
版 次: 1
页 数: 192
印刷时间: 2006/12/0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1229833
包 装: 平装
编辑推荐
提起中东,不由得令人想起战争、冲突和沙漠,但阿联酋第二大城市迪拜是其中的例外。这里有从未被破坏过的美丽海滩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沙漠奇景,有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和最壮观的超大客机航队,还有世界级的购物天堂和展示着顶级奢华的娱乐场所等等……本书从多方而、多角度介绍了之个,而这里曾经只是一个小小渔村,为我们描述了这个昔日的小渔村正在演绎着未来城市的种种奇迹。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迪拜,走进这座沙漠中的奇迹之城!
内容简介
该书多方面、多角度介绍了迪拜——这个喜欢创造世界奇迹、世界记录的城市。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这个既蕴涵着传统色彩又带有时代气息的城市。对想查找该市资料或对共感兴趣,并想了解迪拜当代风土人情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本颇具权威性的好书。
作者简介
杨伟国,1951年生,197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现任驻巴勒斯坦办事处主任(大使街)。夫人王雁芬同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现随杨伟国大使在驻巴勒斯坦办事处工作。二人曾撰写过《世界风情大全》一书的突尼斯部分,并有部分译着。
目录
第一章 悄然崛起的阿拉伯城市
十年前鲜为人知的地方
理念前卫的新生代领导人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现代而不失宗教传统的国家
追求高品质现代生活的民族
伊斯兰世界里开放的都市生活
第二章 经济多元化的典范
最少依赖石油的产油城
中东最大的转口贸易城市
本地区举办国际展会最多的城市
蓬勃发展的经济自由贸易区
规模宏大的迪拜海港
方兴未艾的迪拜房地产业
各种商业城如雨后春笋
第三章 与国际接轨的信息化城市
迪拜电子政府计划
迪拜因特网城
迪拜多媒体城
迪拜硅谷绿洲工程
迪拜医学城
迪拜金融中心
第四章 一个新兴的国际化都市
一个和平共处的小联合国
迪拜与世界相互依存
迪拜人与外国人和谐相处
庞大的外籍劳工队伍
现代先进的国际机场
一年一度的迪拜国际购物节
国际城里的中国商品分拨中心
拥有世界品牌的购物天堂
第五章 茫茫沙漠上创造奇迹
艰苦卓绝的治沙斗争
沙漠变绿洲,鲜花常年开
沙漠国成为动物和鸟类的栖息地
闻名世界的阿拉伯塔饭店
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棕榈三岛
独具匠心的地球岛工程
世界最高塔和世界最大商城
第六章 精心打造现代旅游景点
捷足先登的迪拜旅游业
古老的迪拜博物馆
有惊无险的冲沙旅游
迪拜海汊夜晚的水上游船
乐北部山区越野旅行
麦地纳度假村中的威尼斯水城
第七章 带有时代气息的阿拉伯传统
悄悄变化的传统着装
美丽独特的阿娜花纹
豪华舒适的阿拉伯帐篷
品尝阿拉伯咖啡茶
阿拉伯香料
拥有现代设施的赛马运动
使用机器人的骆驼赛
㈨ 迪拜为什么那么有钱,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迪拜之所以有了现如今的成就,大多还是在于领导者的治国能力。迪拜开放,初期能利用为数不多的石油资源积累原始资本,而后致力于发展旅游业,并且处于战争中心却能够将自己置之度外,远离战争。关于迪拜,我们所知道的就是一个字“贵”!迪拜什么都贵。
迪拜之后便成为了国际性的贸易城市,当然经济发展是不可停滞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点发展了旅游业,这也是后来迪拜重要的经济来源。迪拜成功的原因主要还是能够看清局势,清楚自己的定位,发展自己的优势,在合理的时间做合理的事情,并且把自己的资源最大化,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