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中石油期货亏了多少钱
扩展阅读
中石油到花苑怎么走 2025-07-09 07:24:53
楼梯扶手工具多少钱 2025-07-09 07:19:18

中石油期货亏了多少钱

发布时间: 2025-07-09 01:30:28

‘壹’ 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亏损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肺炎,大家用油减少,导致储存油周期更长,成本增高,销量下滑。

第二是,会计口径的问题, 这个是主要因素,例如中石油存了2亿桶油,原理是45一桶,现在是11一桶,核算资产时候,这个就是亏损,资产贬值了嘛。所以亏损很正常。

一季度,“两桶油”合计亏损超过350亿元。为何在政策“保护”、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调整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巨亏?

亏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一季度石油公司加工的原油是油价暴跌前进口的高价原油。为了保证生产稳定,石油公司必须事先消耗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从原油采购到加工成产品销售的周期约为2-3个月。

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就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国际油价暴跌。3月7日收盘,WTI原油价格跌至41.2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45.27美元/桶,此后一段时间维持在40美元/桶。

3月17日,到了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按照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近10个工作日的价格变化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这时石油公司卖出的成品油价格挂钩的是4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为此,石油公司损失了约30美元/桶。

其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不仅影响了营业收入,且延长了高价油的库存周期,这进一步影响了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

一季度,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亏损162.3亿元,中国石化(600028.SH/0386HK)亏损191.45亿元。两家公司的炼油、销售板块均现巨亏。

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经营亏损257.94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亏损15.36亿元;化工板块亏损15.68亿元。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亏损额为87.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7.72亿元。

“两桶油”业务板块略有不同,受油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中国石油以上游勘探开发为主,由于国内油气生产成本较高,当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时,其上游业绩会受到较大冲击,中下游会有盈利;油价高时,上游则受益较大。

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则以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为主,90%的原油依靠进口。油价低时,其原料成本降低,中下游会因此受益;油价高时,业绩受损较大。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种极端情况会令石油央企出现政策性亏损。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20美元/桶附近,甚至一度出现“负油价”,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下调。

不调价的依据来自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不调整,金额以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上缴国库。

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同样导致“两桶油”出现政策性亏损。

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创下 历史 最高点147美元/桶。WTI和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00.06美元/桶和97.2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8.66%和34.37%。

彼时为了稳定物价,成品油价格并未同步进行大幅上调,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石油公司出现政策性亏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曾表示,成品油价调整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中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008年,在国际油价均价在100美元上下,国内成品油价格6.3元/升左右。中国政府和三家石油央企为此“补贴”1652亿元。

国际油价在2008年登顶 历史 峰值,中国石油利润却同比下降22%;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61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47.34%。

因此,石油央企的盈亏并未和国际油价的涨跌完全同步。只有当国际油价运行在40美元/桶-130美元/桶之间时,石油央企的盈亏和市场表现较为一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或者高于130美元/桶时,政策端的影响便会显现。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油企也投资了海外的企业,并且大部分的海外投资的石油也在国际市场销售,建议你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https://www.ixigua.com/i6820317340387770893/

油价和两桶油的业绩长期以来是很的人所诟病的,特别是有车一族和炒股的,两桶油作为央企背负了很多的任务,维持稳定、税收、战略储备、能源安全等,我国定了一个地板价,每桶原油跌到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调整指在保护石化油服、石油开踩等国内相关产业链公司,当然作为央企它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各种油老虎让国人对它们的印象差到了极点,潜意识里认为两桶油里还有很多老虎、苍蝇,造成了信任感缺失。

国际油价跌到了负数并不是现在去拉油别人倒给你钱,负油价的产生是资本的博弈,是美国资本挖韭菜根的一件事,利用油轮稀缺,储存已满,时差,规则等,对参与石油期货资本的收割,两桶油的成本对油价变化是不敏感的,因为石油不能长期大量无损化的储存,所以都有库存,中国的石油储备在60天左右,所以原油的价格变化要持续60天以上才能体现出成本的变化,如果油价在20美元左右持续到年底,两桶油的业绩就不会亏,石油、烟草、银行、电力、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他们税高点、利润多点,其实是国家的须要,关乎国家大事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多一点支持!

最近有人在问,为什么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最新公布的季报显示中国的两桶油一季度还亏了360亿元,差不多以每天4亿元的速度在“烧钱”?其实答案很简单,两桶油作为我们国家的超大型国企,其经营范围除了炼油、卖油之外,还有其他业务,这中间包括石油开采、石油钻井,石油工程建设等,可以说包圆了整个石油行业的上、下游;而这些业务很多都是重资本,高技术密集、高劳动密集的产业,这些产业需要相对合理的油价作为支撑,才能获得利润。我们可以对比下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他们目前的采油成本和两桶油差不多,都是40-50美元/桶。自从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之后,美国页岩油企业是亏得厉害,很多都陷入破产的境地。

那么两桶油为什么亏损那么多呢?老易特意找了下他们各自发布的一季度季报,其实里面说得很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官网或者证券软件上去查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易花3分钟时间简单帮大家梳理下两桶油亏在了哪里――

先说中石油的季报,季报显示中石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总共亏了 133.49 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净亏损162.30亿元,亏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一季度由于疫情严重,部分产能转为喷绒布等防疫物资生产,导致炼油和化工板块经营亏损87,02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62.92亿元,化工业务亏损24.1亿元。

2,受到成本品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成品油销售亏损165.93亿元

3,销售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亏损39.33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亏损集中在油气营收减少和成品油销售额下降,光这两块就亏损超过300亿元。(当然也有盈利的业务板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为全部列出)

我们再来看中石化亏在了哪里――

‘贰’ 买石油期货如果跌还没卖那钱会没了么

购买石油期货后如果价格下跌且未及时卖出,资金会受到损失,但并不会完全消失。具体说明如下:

  1. 损失的计算:损失额等于石油价格的跌幅乘以合约中石油的单位价值,再乘以持有的合约数量。例如,如果石油价格下跌10%,且每桶石油价值100美元,持有100桶的空头合约,那么损失额为100美元 * 10% * 100桶 = 10000美元。

  2. 资金不会完全消失:虽然价格下跌会导致投资者面临亏损,但资金并不会因此完全消失。投资者仍然持有石油期货合约,这些合约在未来某个时间可能有机会以更好的价格卖出,从而挽回部分或全部损失。当然,这也取决于市场走势和投资者的交易策略。

  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石油期货交易时,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期货市场规则和风险,并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制定投资策略。同时,要密切关注国际石油市场动态,以便及时做出交易决策。

  4. 选择正规交易平台:由于市场上的石油期货产品良莠不齐,投资者在选择交易平台和产品时需要谨慎考量,避免参与不正规的石油期货交易,以减少潜在风险。

‘叁’ 中航油事件,期货市场巨亏5.5亿美元破产!

中航油的石油期权梦碎:5.5亿巨亏与破产的教训


曾经雄心壮志的中国石油行业新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简称中航油),在2001年以百亿美元营收的光环,登上了新加坡交易所的主板舞台,仿佛触手可及“第四桶油”的梦想。然而,一场金融风暴的来临,让这个帝国陷入了石油期权的深渊,最终以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和破产告终。


在那个充满信心的时期,中航油的大当家陈久霖坚信,凭借其在航油进口业务的垄断地位,他试图通过期货交易来寻求更多盈利。然而,他的过度自信和偏离了风险管理的轨道,为公司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2003年,中航油在获得官方授权后,涉足石油套期保值,但未能坚守规则,反而越界进入投机性的场外期权交易。陈久霖在2003年第二季度,凭借对油价上涨的精准判断,通过买入看涨期权和卖出看跌期权,看似赚取了200万美元。这促使他将公司重心转向衍生品交易,却未意识到这是一场风险累积的赌博。


然而,转折点在2003年第三季度到来。中航油预测油价下跌,却与多家银行签订看跌期权合同,结果油价并未如愿下跌,反而攀升。到了2004年3月,亏损已累积到580万美元,陈久霖面临着止损、等待期权到期或继续坚守的选择。他选择了后者,却不知这一决策将公司的命运推向了深渊。


为了填补保证金的巨大缺口,陈久霖采取了激进策略,不断展期期权合约,同时卖出更高的看涨期权以增加做空。然而,油价的无情上涨,将中航油推向了绝境。到2004年6月,亏损飙升至3000万美元,他们不得不继续展期,这导致公司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


最终,面对1.32亿美元的实际亏损,中航油在2004年12月1日无奈申请破产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中航油对油价走势的错误判断,以及三次展期策略的恶性循环,使得风险迅速膨胀,无法承受的保证金压力导致了这场金融灾难的终结。


陈久霖的赌博行为并未带来胜利,反而为自己带来了法律的严惩。他因涉嫌欺诈和隐瞒亏损等罪名,被判处监禁和罚款,一代石油帝国的梦想,也随之破碎。


中航油事件的教训深刻: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过度投机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在期货市场中,唯有稳健的策略和严谨的风险控制,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肆’ 中国银行石油期货事件结局

中国银行石油期货事件的结局如下

  1. 法律判决:2020年12月31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两起涉及“原油宝”事件的民事诉讼案件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判决结果为中国银行需承担投资者的全部穿仓损失和20%的本金损失,同时返还扣划的投资者账户中的保证金余额,并支付相应的资金占用费。

  2. 案件影响:这两起案件被视为“原油宝”事件后的首次法律判决,因此广受外界关注,也被称为原油宝事件的“第一案”。

  3. 监管处罚:中国银保监会对中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作出了处罚决定,以应对“原油宝”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和风险。

  4. 中国银行回应:中国银行在事件发生后,已研究并提出了回应客户诉求的意见,并保留依法向外部相关机构追索的权利。

这一结局体现了法律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以及对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和产品设计方面的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