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各级医院机构报销比例是多少
眼下正处于2018年度社会保险集中缴费期,记者从市社保服务中心获悉,不少市民对医疗保险的报销标准和比例不太清楚。昨日,记者特别采访市社保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针对市民的疑问进行解答。
据了解,医疗保险分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类别不同,缴费标准、报销标准等均有不同。
根据职工医保的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规定,职工医保起付标准一、二、三级医院分别为400元、700元、900元。起付标准以上到1万元的部分,个人负担比例为一级医院10%、二级医院15%、三级医院20%;1万元到4万元部分,个人负担比例为一级医院8%、二级医院10%、三级医院12%。
超过4万元的部分实行医疗保险大额救助,最高支付限额为46万元。具体救助比例分段确定:医疗费用超过4万元至24万元部分的救助比例为90%,超过24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救助比例为80%。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和年度支付限额与在职职工相同;超过起付标准的部分,个人负担比例为在职职工的一半。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起付标准,一、二、三级医院分别为300元、500元、800元。一个自然年度内,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不同缴费档次予以支付。
参保居民按照一档缴费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20万元。支付比例分别为:一级医院80%、二级医院60%、三级医院50%。
参保居民按照二档缴费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30万元。住院医疗费用超过起付标准至4万元(含4万元)部分,支付比例分别为:一级医院80%、二级医院65%、三级医院55%;超过4万元至年度最高支付限额部分,支付比例分别为:一级医院80%,二、三级医院70%。
参保居民住院医疗费用经居民基本医保规定的比例报销后,个人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1.2万元起付标准的部分,大病保险给予再补偿。个人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1.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部分,给予50%的补偿;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部分,给予60%的补偿;20万元以上的部分,给予65%的补偿。年度最高补偿限额30万元。参保居民在威海市定点医疗机构出院结算时,符合居民大病保险补偿政策的部分均实行即时结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报销比例指的是符合规定范围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如果住院时使用一些目录范围之外的自费药品等,医保是不能报销的。
参保居民在本市行政区域外因急症、危症及意外伤害和转
‘贰’ 农村合作医疗收费标准
2015年1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关于做好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达到380元。
通知对2015年新农合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惠民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提高筹资水平。2015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达到38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30元,全国平均个人缴费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20元左右。城乡基本医保制度筹资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是增强保障能力。合理调整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将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50%和75%左右。以省(区、市)为单位统一制订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建立完善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目录外费用占比,缩小政策报销比和实际报销比之间的差距。加强门诊与住院补偿方案的衔接,适当提高门诊手术、日间手术等门诊诊疗报销比例,合理设置住院起付线或低费用段报销政策,控制门诊转住院行为。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非公立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满足参合群众多样化需求。
三是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2015年,各地要全面推开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工作,尽早启动大病保险补偿兑付。2015年底前,以省(区、市)为单位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统一政策,统一组织实施,提高抗风险能力。要建立健全招标机制;科学调整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健全以保障水平和参保人员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商业保险机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各地在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的基础上,将新农合基本保障经办服务工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一并负责,打通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经办服务通道。2015年底前,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以按病种付费方式纳入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先执行新农合报销政策,再按大病保险有关规定予以报销。
四是完善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面、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在开展按病种付费方式改革的地区,将病种范围扩大到30-50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估和质量监督体系,防止定点医疗机构为降低成本而减少必需的医疗服务或降低服务质量。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的差距,引导参合农民合理就医。逐步探索以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病种范围。支持以医疗联合体为单位实施总额预付,推动医疗联合体内部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五是规范基金监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新农合基金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基金既不过度结余,也不出现超支。加快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以次均费用、住院率、目录内药品使用比例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大补偿结果公开力度,大力推进即时结算。
‘叁’ 医疗险里面的前7后30是什么意思
院前七天门诊,指的是有的人去看病,先看的基层门诊,没有看好或者刚看完医生让住院。不可能一个人去看病直接就去住院部,因此住院前的七天内门诊都可以报销。 住院后门诊,指的是某些病可能涉及出院后的门诊复查,这些项目也可以报销。
发生符合报销范围的10万元以下的医疗费,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0%;二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55%;一级医院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0%
(3)分级诊疗费用一年多少钱扩展阅读: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1、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2、急诊留观并转入住院治疗前7日内的医疗费用。
3、符合城镇居民门诊特殊病种规定的医疗费用。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纳额度:
1、学生、儿童每人每年筹资标准是100元,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60元,其余40元由政府补助。重度残疾、享受低保待遇和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儿童,个人不缴费,医疗保险费全部由政府补助。
2、非从业城镇成年居民按照每人每年560元筹资。
3、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待遇人员、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和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个人不缴费,医疗保险费全部由政府补助。
‘肆’ 郑州市大病医保补助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凭合作医疗证和身份证到本辖区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享受相应补助。
二、定点医疗机构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经医院同意,并出具证明,并报区合作医疗办公室备案。
三、特殊急诊病人到区外医疗机构抢救住院治疗者,凭急救证明,在五日内到区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补办有关手续,否则不予补助。
四、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在外地出差、打工等因病住院的,须在当地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未开展合作医疗的须在当地公立医疗机构就医),并在五日内与区合作医疗办公室取得联系,进行登记,出院后,凭处方复印件、住院一日清单、诊断证明、缴费票据、病历复印件及合作医疗证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审核,否则,不予补助。
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患结核病、艾滋病必须按照《河南省结核病归口管理实施细则》等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未经批准私自到区外医疗机构就诊者,概不予补助。
七、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其注册登记的诊疗范围并根据自己的技术设备条件诊治病人,严禁强行收治病人。对因此造成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者,除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理外,对当事人及负责人将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
今年10月1日起,河南将全面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又称大病二次报销,根据政策,除了正常新农合报销外,今年1月1日后生病的参合农民还可进行二次报销,二次报销起付线为1.5万元,年度内补偿封顶线为30万元。
目前,省政府办公厅已经向各地印发《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督促实施。
二次报销补偿比例分三档,最低为50%
8月7日,71岁的黄女士出院了,因为炎性肠病而紧急住院的她,在医院内花了6.5万元,新农合报销后,她还自付了3.5万元。幸运的是,她赶上了我省即将实施的大病保险政策。
“全省的大病保险政策是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不过,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符合条件的参合农民也可以享受这一政策。”省卫生计生委农村卫生处调研员戴能光说。
以黄女士为例,经过核准,新农合报销后,她自付的3.5万元费用中合规费用为3万元,届时,她的新农合二次报销金额为(3万元-1.5万元)×50%=7500元。
再举一例,78岁的肺癌患者刘先生住院共花费40万元,除去新农合报销后自付20万元,经核查,20万元费用中合规费用为15万元,那么,他的二次报销金额则为(5万元-1.5万元)×50%+5万元×55%+5万元×65%=7.75万元。
此外,新农合大病报销只能报销“合规费用”,该费用暂定为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诊疗项目目录范围内的自付医疗费用。
钱从哪来不再交钱,由新农合基金支付
“参合农民不需要另外交钱,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由新农合基金支付。”省卫生计生委农村卫生工作处处长王耀平说,筹资标准以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差异化筹资依据,今后,大病保险的筹资水平,将根据新农合筹资水平及基金支付情况逐步提高。
据戴能光介绍,2014年度,我省的筹资标准分为16元、15元和14元三个档次,“收入高的地市筹资水平也高,比如郑州市是每人16元,周口市是每人14元。”
不过,每个地市的筹资水平虽然不同,但是老百姓享受的报销比例是一样的。
补偿办法2015年前全部实行即时结报
“2015年前,全部实行即时结报。”戴能光介绍,即时结报也就是病人出院时即进行结报,目前,我省共有295家医疗机构实现了跨地区“即时结报”。
在省外就医或省内非即时结报参合患者,凭有效身份证明、转诊证明复印件和新农合住院补偿费用结算票据到参合地商业保险机构指定的服务网点办理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手续,商业保险机构服务网点通过省级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为参合患者进行补偿费用结算。
省卫生计生委要求,商业保险机构要在各统筹地区设置至少一个服务网点,为省外住院及省内非即时结报参合患者提供结算服务,也可在各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派驻业务人员提供“一站式”结算服务。
大病保险分档
2014年度,大病保险起付线为1.5万元,分三个档次报销:
1.5万到5万元(含5万元)部分按50%的比例给予补偿
5万元到10万元(含10万元)部分按55%的比例给予补偿,
10万元以上部分按65%的比例给予补偿,年度内补偿封顶线为30万元。
您有可能遇到这些情况……
省外住院咋办?
自付部分打六折再按规定报销
蔡先生长年在北京工作,并将父母从老家南阳农村接到了北京。今年6月份,因为突发脑梗,蔡先生的父亲在北京一家医院住院,前后花了9万元,除去新农合报销后,蔡先生的父亲还自掏了6万元。蔡先生疑问,父亲属于省外住院,可以享受二次报销吗?
“可以,不过标准不一样。”戴能光介绍,在省外住院的参合患者,经新农合补偿后其自付医疗费用的60%视作合规自付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
以蔡先生父亲为例,因为他家自付了6万元,他的合规医疗费用为6万元×60%=3.6万元。以此计算,他的二次报销钱为(3.6万元-1.5万元)×50%=1.05万元。
多次住院咋办?
一年内只扣除一次起付线
高先生因胃肠道疾病,今年一年内住了三次院。对于这样一年内多次住院的患者,新农合二次报销怎么规定?
《方案》规定,年度内,参合患者(含多次住院参合患者)只扣除一次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起付线以上合规自付医疗费用只参加一次大病保险补偿,当次剩余费用不重复参与补偿计算。
以高先生为例,第一次住院,扣除新农合报销后,他自付费用中合规费用1万元;第二次是7000元,第三次是1.5万元,那么,高先生二次报销的钱为(1万+0.7万元+1.5万元-1.5万元)×50%=0.85万元。
新农合大病保险与新农合运行年度相一致,自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跨年度单次住院且合规自付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的,按出院年度大病保险补偿政策执行。
大病保险会带来看病难看病贵吗?
记者李晓敏实习生邱思捷
本报讯有了大病保险的保障,会不会让人们扎堆大医院,造成新的看病难?医疗机构是否会涨价,造成新的看病贵?对此,省卫生计生委农村卫生工作处处长王耀平透露,目前,配套政策正在制定,也将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问:小病会扎堆大医院吗?答:常见病将实行“定额补偿”
得知将全面推广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后,一直关注新农合政策的郑州市民黄先生第一反应是:会不会刺激更多的人拥往大医院?
“在制定政策时,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此正在制定配套政策。”王耀平说,为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基层就诊,防止大病保险开展后人们盲目转诊,我省将实现常见病定额补偿,对定额补偿病种自付医疗费用不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
“定额补偿就是一种病报销时一口价,在哪级医院都是报销这么多,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常见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引导病人合理分流。”王耀平说,目前,省卫生计生委正在组织专家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调查,首批的常见病定额补偿名单拟设30个。
二问:不经转诊去大医院怎么办?答:新农合报销比例将降低20%
一直在临床工作的王先生经常碰见这样的病人,一些疾病明明县级医院可以治疗,但由于不信任,一些患者会舍“小”求“大”。目前,对于未开具转诊证明直接到市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患者,我省新农合在报销时会自动降低10%。
“今年10月1日以后,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会自动由目前的降低10%调整到降低20%。”王耀平说,这样做就是要严格转诊程序,合理引导和分流参合住院人员,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同时,对未按规定办理转诊审批手续直接到市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我省要求,将其当次住院合规自付医疗费用的80%纳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
三问:医疗机构会借机涨价吗?答:多项监管控制费用不合理上涨
对于老百姓来说,一个隐忧是,有了大病保险的支撑,个别医疗机构会不会趁此涨价。
“我们也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控制和防范。”王耀平介绍,比如将次(日)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实际住院补偿比、目录外药品费用所占比例、甲类药物所占比例、目录外诊疗费用所占比例、耗材费用所占比例等作为医疗机构费用增长控制的主要指标,定期统计通报并向社会公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同时,他提到,我省还将推广宜阳、息县新农合按疾病分组分类(A、B、C路径)支付办法。在全省所有统筹地区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开,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四问:3个试点市的参合农民怎么办?答:2016年前全部纳入省级统筹
事实上,新农合大病保险从2013年起,我省的郑州、新乡、洛阳三市,已先后尝鲜,这三个市实行市级统筹。据了解,目前,郑州的大病保险起付线为2万元,新乡为3万元,洛阳为2万元,三个地市大病保险报销的比例均为50%。
根据《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实施方案(试行)》,2014年,这3个地市继续实行市级统筹,并逐步与省级统筹方案相衔接,2016年前全部纳入省级统筹。
‘伍’ 什么是分级诊疗
所谓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资料:
截至2018年3月,北京市已建成了覆盖16个区的58个医联体,包括55家核心医院,528家合作医疗机构。
528家合作医疗机构中,有45家三级医院、66家二级医院,415家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了以全市医联体为主的分级诊疗格局。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表示,2018年北京市计划将在各区至少建立1个紧密型医联体,构建以疑难疾病转会诊为重点的专科医联体,建立绿色诊治渠道。到2020年实现北京地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疾病救治及转会诊体系。2018年北京市还将启动信息化标准化服务建设,实现与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对接,到2020年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远程会诊服务常态化、诊疗信息的传送和审阅网络化。
2017年北京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患者共计16.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3%。下级医院医师到大医院进修约3700人,各医联体共派出专家约2.3万人次。
‘陆’ 什么是分级诊疗
所谓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比如,看过3个医生、求医超过3年,费用超过3万的疑难病患者就可以直接找根底健康,跳过县市省一级级的就诊,直接连接相应的专家确诊。
‘柒’ 2019年的新农合要交多少钱
1,住院医疗费用最高报销80%,报销比例有所改善。
普通门诊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不建立个人账户,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工作。统筹基金将分别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支付50%和60%,并设立最高支付限额。慢性病门诊补偿比例为60%,基金年最高支付限额为6500元。
2,新农合是农民唯一的医疗保险。
众所周知,农村医疗保险不多,新农合是农民的唯一保障。而购买商业保险的家庭毕竟是少数,毕竟每年几千元的消费压到了农民朋友身上。今天,物价继续上涨,小感冒将耗资数百,如果没有新农合,结果可想而知。人们吃五谷杂粮,谁能保证一年到头不生病?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农民的健康只能靠新农合医疗来保障。
3,物价上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居民逐步并轨,报销比例、保费自然上涨。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每人缴纳110元,中央到地方一级的补贴总额为每人450元,也就是说农民缴纳的保费不足以支付一年的医疗费用,其中大部分是政府补贴。可以看出,新农村合作基金每年都没有透支是幸运的,很少有问题。
因此,新农合收入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不是我们所想的。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老龄化问题严重,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是广大农民家庭的巨大医疗保障。
1、付款日期为12月31日,享受待遇日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参保缴费标准为每人150元。
3,虽然新农合的费用逐年上升,但今年仍有7类人不需要支付新农合,让农村家庭免费享受新农合的好处。
1、农存低保户
2.农村五保户
3.残疾人
4.农村重点优抚对象主要用于军事人员,是国家对军人家属的关爱和帮助。
5。农村贫困户户。
6。农村参与式家庭,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
7。计划生育特别家庭
住在农村的独生子女有计划生育家庭,残疾人数超过三岁;
刚出生后宝宝不满4个月内缴纳,从出生当天享受待遇。出生后6个月支付,不仅要支付全额待遇,而且要从支付后30天的制度到12月31日支付标准:150元/人/年,不再分为成人和未成年人。
新农合调整农村大病保险比例,从2018年初开始,大病从标准调整开始,并开始实行阶梯式报销。如果农民的医疗支出超过1万2000元但不足3万元的,55%的实际报销,花费超过3万元,低于或等于10万元,65%的实际报销,花费超过10万元,高达75%的直接报销比例。
这些地方应该注意在哪里?
(1)患者在一级和二级,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应遵循渐进和逐步降低报销起付标准。
(2)贯彻“首诊、分级诊疗、逐级”的原则,逐步实行转诊制度,遵循“先县内、后市内、再市外”的原则。记录的需要,如果不是为了记录,可能会减少偿还的比例。
‘捌’ 2018年居民医保新政策
2018年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出炉了。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国家早就出台了农村居民医疗保险,也就是所谓的新农合,并且不断地调整完善。2017年为实现城乡接轨,国家将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纳入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畴,统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18年的政策如下:一、参保范围。具有本区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和外来常住人员,均可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二、筹资标准和参保手续。2018年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80元,社会保障卡个人账户按每人每年70元标准划入。7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1947年12月31日前出生)、城乡最低保障对象、扶贫对象、重度残疾人、城镇“三无”人员、农村独女及双女户父母、五保对象、孤儿个人不缴费,必须办理参保手续,由相关部门认定资格,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补助。已参保人员凭《居民医疗保险证》或社保卡、身份证到村(居委会)办理缴费(续保)手续;未参保人员带1寸照片两张、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办理参保手续。2000年1月1日以后出生人员认定为未成年居民。三、医疗待遇。在辖区乡镇镇卫生院住院200元以上按80%报销,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一级以下医院发生的基本药物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二级医院500元以上按70%报销,在中医院住院使用中药饮片和中医技术发生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三级医院1000元以上按55%报销。一年内基本医疗保险最高可以报销15万元。一个年度内,参保人员发生的门诊慢性病和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后,个人累计负担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超过居民大病保险资金起付标准的部分按50%以上的比例给予补偿,大病保险最高补偿限额为30万元。一年内,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医疗费用最高限额为45万元。四、实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参保人员住院应首先选择在辖区内定点医院就医;因病情需要,按规定办理手续转到市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按转入医院报销比例结算,未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的,报销比例降低10%办理转诊转院手续到市外定点医院就医的,报销比例降低10%未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的,报销比例降低15%。参保人员发生急危重病,在市内非定点医疗机构和市外定点医疗机构急诊住院治疗的,应在住院5日内向参保地经办机构报告备案。五、特别提示。市外转诊转院或市外就医的,不得转往营利性的中外合资医院、非公立医院、未获得当地政府批准作为医保定点医院的部队医院、县级以下医院及各类社会兴办的专家门诊、诊所就医。在上述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市外就医报销时间截止到次年2月底。六、缴费截止时间。居民缴费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20日。七、办理地点。居民在所属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