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想问一下,关于会计“个别计价法”中,什么叫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实物流转就是商品或原材料等实物在采购、运输、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实物的流转与移动,成本流转则是当发生实物流转时,与实体相关的价值的转移、归集。理论上,两者是一致的.
Ⅱ 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于税收有什么影响
存货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成本、利润或纳税的计算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就可以通过利用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的差异来达到合理节税目的。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使用或者销售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存货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成本、利润或纳税的计算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就可以通过利用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的差异来达到合理节税目的。现在以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存货成本及所得税的影响。
某企业2008年4月和11月先后购进数量和品种相同的两批货物,进货价格分别为600万元和900万元。该企业在2009年和2010年各出售购进的1/2,出售价格分别为900万元和1200万元。设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不同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见表1。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计价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与商品的物价关系非常密切。显然,如果存货价格呈下降趋势时,使用先进先出法比较合适;如电子产品,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逐渐下降,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有利。而存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则采用加权平均法比较合适。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存货计价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期末存货和销货成本,对企业财务状况、盈利情况及期末应纳所得税额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企业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至关重要。
Ⅲ 按存货核算成本,为什么发出单价和结存成本不一样
建议题主需要先了解一下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
什么是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先进先出法的运用: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以先进先出法计价的库存的商品存货则是最后购进的商品存货。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是有所波动的,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但因商品的售价是按近期市价计算,因而收入较多,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以此计算出来的利润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质为“存货利润”。
因为虚增了利润,就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担,以及向投资人分红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加。但是从筹资角度来看,较多的利润、较高的存货价值、较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这对博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而且利润的大小往往是评价一个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标尺。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
注意事项:
先进先出法,期末材料按照最接近的单位成本计算,比较接近目前的市场价格,因此资产负债表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但是由于本期发出材料成本是按照较早购入材料的成本进行计算的,所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因此可能被低估,等到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就会使利润表的反映不够真实。更多关于成本核算问题可以找企业服务平台亿蜂,那里有很多专业的企业可以咨询。
适用性:
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先进先出法适用于市场价格普遍处于下降趋势的商品。因为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余额按最后的进价计算,使期末存货的价格接近于当时的价格,真实的反映了企业期末资产状况;期末存货的账面价格反映的是最后购进的较低的价格,对于市场价格处于下降趋势的产品,符合谨慎原则的要求,能抵御物价下降的影响,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消除了潜亏隐患,从而避免了由于存货资金不实而虚增企业账面资产。这时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在库存物资保持一定余额的条件下,账面的存货计价永远是最初购进的高价,这就造成了存货成本的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不一致。
Ⅳ 什么是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一致
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个方面。企业存货实物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转成为存货的实物流转。所谓存货成本流转指外购或自制存货的成本流入及出售商品时的成本流出。在理论上,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其实物流转应当一致,也就是说,购置存货时所确定的成本应当随着该存货的销售或耗用而结转
Ⅳ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个别计价法 发出的存货的收入就等于该存货成本吗 什么叫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一致啊
- 个别计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
- 个别计价法的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 个别计价法的计算公式:
-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 实物流转就是商品或原材料等实物在采购、运输、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实物的流转与移动
- 成本流转则是当发生实物流转时,与实体相关的价值的转移、归集。
- 只有在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以个别计价法 核算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的一致
- 其他计价法,在结转销售成本时,都不能准确真实的反映已销售商品的真实进阶。
- 其他计价法,在结转销售成本时,是以平均价格来计算的,所以不能准确真实的反映已销售商品的真实进阶。
Ⅵ 存货数量的确定有几种方法 它们有哪些明显的优缺点
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
1、先进先出法:可随时计算出每次发出或领用存货的实际成本,但当发出存货出现几种不同的单位成本时,计算比较麻烦。
2、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和库存存货成本比较简单,但由于转账工作在月终进行,所以会影响核算的及时性。
3、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结果比较准确,核算及时,但每次购货后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单位成本,增加了核算工作量。
4、个别计价法:能准确地计算存货发出成本,随时掌握实际库存情况,但要求有详细的记录,并在各批存货上要有一定的标记。
5、后进先出法:可随时计算出每次发出或领用存货的实际成本,但当发出存货出现几种不同的单位成本时,计算比较麻烦。
(6)什么是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不一致扩展阅读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标准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方面。
在通常情况下,外购存货或自制存货与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因此产生了存货成本在库存与销售之间的分配问题。
为了恰当反映存货流转,在确定存货计价的方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
(1)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2)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
(3)坚持谨慎性原则,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
(4)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还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Ⅶ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中存货成本流转和实物流转相一致的方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辩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辩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方法。
发出存货计价:存货计价方法不同,对纳税人的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有直接的影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采用是企业纳税筹划的重要内容。企业可以根据各类存货的性质、企业管理的要求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确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以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
存货成本流转,是指发出存货成本的结转顺序。从理论上讲,存货成本流转顺序应当与实物流转顺序一致,即:本期发出存货应按其入库时的实际成本结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为期末结存存货的入库成本。如果存货的品种规格很少,或收发次数很少,或每批入库存货的单位成本相同,完全可以按照理论上的方法操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存货不仅品种繁多,而且由于存货购入的时间、产地不同或生产批次不同,使得相同存货的单位成本往往不一致,很难辨认出所发出存货的入库成本是多少。因此在计算发出和结存存货成本十需要对存货成本流转做一些假设,并以次为依据计算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Ⅷ 关于存货,,有没有什么假设,,是不是有个叫存货实物流转假设的,,如果有的话,,这个假设是什么意思啊
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在理论上,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应当一致,即,购置存货时所确定采用某种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在期末存货与发出存货之间分配成本,就产生了不同的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即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如: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新会计准则规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进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月初存货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移动平均法,指本次进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进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后进先出法(新会计准则规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对成本流转的假设与先进先出法相反,它是以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前提,对发出存货按最近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