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产管理中的七大浪费指的什么
生产管理中的七大浪费指的是过量生产、等待时间、不必要的运输、过度处理、库存浪费、动作浪费和制造不良。
- 过量生产:生产超过实际需求的产品或零部件,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库存成本的增加。
- 等待时间: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设备、人员或物料停滞不前的现象,会降低生产效率并浪费资源。
- 不必要的运输:将物料、半成品或成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而不增加产品价值,会导致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 过度处理:对产品或零部件进行过多的加工或处理,超过实际需求,造成资源和成本的浪费。
- 库存浪费:库存过多、库存不足或库存积压等问题所导致的浪费,会占用资金、增加管理成本,并带来产品过时或损坏的风险。
- 动作浪费:工人的动作不够高效或合理,导致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可以通过改进工作流程和优化设备布局来减少。
- 制造不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或需要返修,会增加成本并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
⑵ 制造企业有哪些被忽略的成本浪费细节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参考:
1、控制经费
包括劳务费、材料费、保全费等。把降低经费成本当成例行的公事,用制度去保证它,尽量为其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经常召开了成本会议,逐渐把改善成本活动纳入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并确立了按型号来改善成本的方法。
2、改进生产工艺
控制不同工序所耗费的资本,包括铸造工序、机械加工工序等。随着新建企业的增多,企业之间出现了可比性,于是,天行健管理咨询建议企业设立了“企业间比较委员会”,以推动各家企业之间的降低成本活动。通过这种方法,各企业之间同一道工序经过比较,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找出改进工艺、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
3、注重从细节上节约成本
企业降低成本的做法还体现在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事情上,例如,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会议,有人曾指出,很多企业的各类会议,一开就是两三个小时,有些会议的实际内容不多,而且常常不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预定出席人也到不齐,结果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于是,对这种既费时费人还浪费钱的会议进行了精简,会议也由此节省了大约10%的时间。有的公司还规定,午休时办公室必须关灯。
4、通过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企业按照不同的品种、相同的项目进行比较,然后规划出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量,以便在制造过程中实现目标成本。之后,再确定总的指标额,在广泛征求意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的基础上,向各个部门分配应负担的数额,即根据各部门的预算额、生产额等按比例进行分配。此后,各部门再把自己的负担额逐级分解下去。
企业的这种成本控制法不仅适用于生产,而且也能扩展到其他企业部门的生产。更重要的是,不仅对降低成本极有好处,而且为计划部门提供了大量有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