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摊余成本跟哪个成本挂钩

摊余成本跟哪个成本挂钩

发布时间: 2022-05-05 03:30:18

‘壹’ 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1)摊余成本跟哪个成本挂钩扩展阅读;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贰’ 摊余成本是什么应该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送的减值损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

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叁’ 谁能详细并且简单的给我介绍下什么是摊余成本! 真心觉得概念有点模糊

通俗的来说:
1、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那么借了多少钱呢?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实际付的钱。
2、“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元。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实际付的钱+ - 摊销掉的(朝面值方向调)
3、投资者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比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比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应收利息(实际利率计算)与实收利息(票面利率计算)差额
4、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也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也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5、摊余成本就是,把收到的钱和付出去的钱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份。本金冲帐面,利息确认投资收益或是利息的支出。
6、一个万能的公式解决所有跟实际利率有关的内容:摊余成本=实际支出+(实际应收利息-现金流入)
7、实际利率法讲白了就是把当时在贷方的那个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那个二级科目,一步步调整到借方,最后归0,当然如果一开始在借方,就调到贷方,那你每一期应该调整多少呢,这个就需要计算,根据实际利率(投资收益)跟票面利率(应收利息)来计算,这个算出来的差额就是你这一期调整理的数额。所以呢,其实摊余成本就好象是利滚利,好比是假如我们这个钱不是买对方的债券,而是用来投资其它的东西,我们一开始的10000,实际利率10%算到一年后我们有多少钱呢,然后对方支付给我们的利息就好比是我们在这一年中,收回的钱,所以最后,摊余成本又得把这部分扣除,算出来的就是真正的年末的本金和。
8、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9、债券折价,每年付的息不够还实际产生的利息,利息未还清的部分追加本金,下年计息基础增加;债券溢价,每年付的钱大于按照市场利率实际产生的利息,相当于将利息都还了,多余的部分还了本金,下一年的计息基础也减少。
摊余成本=应付本金余额=帐面价值=实际支出+实际(应收)利息-现金收入
期初本金+期初本金*折现率(即当年利息费)-当年还款额
=下年初本金
=期初本金-当年还本额
=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

‘肆’ 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计算方式:
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
100×10%×(P/A,i,5) + 100×(P/F,i,5) = 125
其中(P/A,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年金现值系数;(P/F,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
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120.4125。
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
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
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伍’ 如何理解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120.4125。

‘陆’ 摊余成本的作用

摊余成本相当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例如固定资产的有成本,还有折旧,以及减值准备,那么它的实际价值(也叫账面价值)就是成本减折旧,减减值准备。这只是个比方。实际中用到摊余成本的一般为金融性资产,但不包括股票,主要用于债券和贷款,其实也就是企业从外面借的钱,原理都是一样的,您的题目比较笼统,不清楚您是想知道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计算还是摊余成本的计算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计算实际上是资产内涵报酬率的计算,也就是实际付出的利息,而不是应计利息,计算方法一般用的是用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折现率的方法,比如您买的债券(或其他资产)市场上价格(公允价格)是10 000元,而您分期付款,每年末要付3 000元,付4年,那么将每年的3 000折现,要有个折现率,通过这个折现率折成现值10 000,那么这个折现率就是实际利率,用您实际付出的成本乘以这个实际利率是您实际上负担的利息。为什么会有这个实际的利息了,因为您一开始就占用了这个资产至于摊余成本,则是您实际付出的价值,比如您年末付出了3 000元,又收到了100元的利息,那么实际上您付出的价值就是 2 900对吧希望您理解了摊余成本和其中的计算。 摊余成本,是指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15870211.html?si=1关于摊余成本的几个问题 应付债券(一)一般公司债券企业发行的一般公司债券,无论是按面值发行,还是溢价发行或折价发行,均按债券面值记入“应付债券”科目的“面值”明细科目,实际收到的款项与面值的差额,记入“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企业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按债券票面价值,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利息调整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应付债券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应付债券在债券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债券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二)可转换公司债券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对负债成份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再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份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可转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成份的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按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份,在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处理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即按照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认利息费用,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确认应付债券,差额作为利息调整进行摊销。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者在债券存续期间内行使转换权利,将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份时,对于债券面额不足转换1股股份的部分,企业应当以现金偿还。

‘柒’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捌’ (请问) 简述摊余成本并举例

  •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 摊余成本一般出现在使用实际利率法核算的项目中,摊余成本=成本-利息调整-减值准备,最容易理解的解释是:摊余成本和账面价值的概念差不多,就是成本减去备抵科目后的余额。

  • 例1: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举例说明

  • 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 根据上述公式,按12%的利率测试:

  • 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 = 55 839

  • 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

  • =51 520

  • 本息现值合计 107 359

  • 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12%。做会计分录如下:

  •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000

  •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 359

  • 贷:银行存款 107 359

  • 根据实际利率,编制溢价摊销表,如表1。

  •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会计分录如下:

  • 借:银行存款 7 000

  • 贷:投资收益 6 441.54

  •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8.46

  • 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

‘玖’ 什么叫摊余成本用通俗一点的话解释,请不要用专业术语给我解释谢谢

摊余成本是指用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9)摊余成本跟哪个成本挂钩扩展阅读: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拾’ 什么是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一般情况下: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