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餐饮业的成本会计怎么做账
餐饮业的成本会计做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购买的原材料入账:
- 对于直接购买的原材料,如青菜、鱼肉等,在购买并直接用于生产时,可以直接入账。
- 具体操作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这样可以清晰反映原材料在成本中的支出情况。
已入库原材料的成本结转:
- 对于已入库的原材料,其成本结转需在月末进行。
- 入库时,原材料已按其实际成本入账;月末结转成本时,需将这部分成本从“库存商品”科目转至“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 具体操作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这一过程有助于准确计算当月销售产品的总成本。
其他运营成本的考虑:
- 餐饮业的成本会计还需综合考虑人力成本、租金、水电费等其他运营成本。
- 这些成本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和核算,以确保成本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成本控制与利润分析:
- 通过合理规划和精确管理,餐饮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 成本会计提供的数据支持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进行成本控制,并实现持续盈利。
综上所述,餐饮业的成本会计做账需关注原材料的采购和库存管理,同时综合考虑其他运营成本,以实现成本控制和利润分析的目标。
㈡ 做成本会计要哪知道哪些会计分录
成本会计涉及多种账表及功能,如料件领用明细表、费用性领料明细表、直接人工分配表、制造费用分摊表等。料件领用明细表用于核算当月领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半成品、成品,借方记入生产成本,贷方记录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费用性领料明细表用于记录非直接材料,如辅料、厂内用品、消耗品等,借方记入制造费用,贷方记录原材料。
直接人工分配表将当月生产线直接人员的工资分配到每一个工单,按工作中心汇总工时,作为分摊费用的标准。制造费用分摊表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将当月的制费多次分配计入工作中心或产品,ERP系统只计入工作中心,系统自动分摊到产品。完工入库明细表记录当月完工入库成品/半成品的数量、成本,借方记入库存商品/半成品,贷方记录生产成本。
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表统计当月销售产品的成本,借方记入主营业务成本,贷方记录库存商品。在制工单成本明细表统计工单月初在制的料工费,本月投入的料工费,本月产出的料工费及月末结存的料工费,核对工单在制的料工费与总账是否相符。完工产品成本分析表按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假设当月全部销售(按当月的销售单价)计算产品的毛利。产品销售损益明细表按当月销售产品的成本,计算当月各类产品的销售毛利。
进耗存报表/产销存报表分开材料和成品统计,核对总账与明细账存货类别是否相符。对于按客户订单生产,材料是自购的情况,可以将价值较高的材料建立库存账,单位价值低总价值占成本总金额10%以下的部分材料可以作为费用处理。购买的材料通用,每月产品变动频繁,材料种类繁多,将价值较高的材料建立库存账,单位价值低总价值占成本总金额10%以下的部分材料可以作为费用处理。
题外话,以前说管钱的人为帐房先生,如今成本会计就是企业(仓库、生产、销售)的帐房先生了。做会计工作如果成本都做不好,没有人会认可。我们公司产品(物料)较多(不同厚度、不同规格、不同材料,达几千种),如何进行本量利分析?可以按照产品大类来核算,一个产品大类(材质相同、工艺相近)为一个工作中心,核定一个大类中的每一个小类的工时标准或机器工时标准,一次核定后可以比较长时间不变。
实际操作中,可能既用不上书上的实际成本,也用不上标准成本,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核算方法。假设只采购一种原材料,而且只生产一种产品,材料成本方面,如果材料较多,产品的种类也非常多,将主要材料划分出来管理,非主要材料及投入的辅料/消耗品可以考虑作为费用计入产品。人工成本方面,如果能够得到生产技术部门提供每个产品在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可以分工序分别核算半成品和成本的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方面,玩具厂一般可以选择按照工时进行分摊,如果工艺上差异比较大,可以选择多重标准分摊。对于将单位价值较大的材料入账管理,而其他单位价值小的计入费用的做法不可取,这样是给工作做不好留了一条退路和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