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进行生产成本核算的步骤是什么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程序步骤
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该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成本核算的方法
1.设立材料明细帐,按主材,辅材分类
2.确定工时单耗(可以是计划工时,也可是实际工时)
3.按生产计划(或作业单)投料
4.汇总直接费用,(动力费,制造费,直接人工费),并按工时分摊费用.
5.按完工产品品种数量结转完工成本(在产品材料核算可以分步投料或全额投料或约当比例,生产周期短的在产品可以不分摊费用,待完工时时在分摊费用)
6.期初在产+本期投产-本期完工=本期在产(生产成本借方余额)
2. 企业什么时候确认成本
企业确认成本的时间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于成本的确认是会计记录的重要环节。成本的确认时间与业务的性质、交易的方式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企业确认成本的时间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交易完成原则
当企业完成一项交易,如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等,相关的成本便会发生。企业会根据交易的性质和合同条款,在交易完成时确认成本。这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确保成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会计准则指导原则
企业确认成本的时间需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例如,在存货管理上,企业会在采购原材料时确认存货成本;在产品生产阶段,会按照生产进度逐步确认生产成本;在产品售出后,根据销售合同和实际情况确认销售成本。
三、成本核算原则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也会确定成本的确认时间。不同的成本项目有不同的确认时机。例如,直接材料成本通常与生产进度同步确认;直接人工成本则会在相关生产活动发生时进行确认;制造费用等间接成本则会在合理的分配基础上进行分摊确认。
总之,企业在确认成本的时间上,既要遵循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也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业务实际。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和确认,企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为决策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成本的准确确认有助于企业优化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3. 生产企业具体的成本核算流程
1.区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即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来确定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
(1)直接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其中燃料、动力等占用比重大时,也可单独设置项目。另外如有自制半成品,一般也要单独设置项目。
(2)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费用。
(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如车间主任等)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等。
2.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区分为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与应当由其他月份产品负担的成本。
主要注意类似预付保险费等费用,要按权责发生制摊销。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成本。
如果同一车间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能按产品区分的材料及人工费则分别核算;不能区分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可按各产品的定额消耗量等对材料进行分配,按定额工时等对人工费进行分配。
4.对于月末未全部完工的产品,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6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4)约当产量比例法;
(3)生产经营成本如何确认扩展阅读: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
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
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4. 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第一,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商品进价和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当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笑唯喊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在产品成本核算中,凡是属于本期实际受益的费用,应计入本期产品成本,凡是属于预支性质的费用,则不应全部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第三,成本分期核算。分期核算成本,一般以月份作为核算期,也可以以产品的生产周期作为核算期。
第四,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要求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都要根据实际耗用数量和实际单价,核碰野算耗费的实际成本,不允许以估计成本、计划成本、定额成本等代替实际成本。存货品种、规格较多的企业,为简化和方便会计核算,可按计划价格进行日常核算,月末必须将计划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进行汇总和分配,将发出存货调整为实际价格,以便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第五,一致性。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根据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六,合法性。企业计入成本的各项费用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规、政策和制度的规定。
第七,重要性。企业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对成本有重要影响的内容要单独设立项目山族,重点核算和反映,力求准确;对于那些次要内容和项目从简核算,合并反映,使成本核算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5. 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1、成本计算方法 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进行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例如,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先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分别计算各类别产品成本,然后在各个类别内部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个规模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称之为分类法。在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中,为了加强成本的定额控制,还可以以定额成本为基础,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这种方法就称之为定额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企业生产情况错综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往往是同时使用或结合使用的。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其目标是力求达到既要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又要简化成本的核算工作。 2、成本核算程序 成本核算程序是指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6个步骤。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