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有哪些
扩展阅读
高考完去哪里买电子产品 2025-05-03 07:47:20

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46:55

㈠ 请问如何计量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一)按照购置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1.《存货具体准则》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和借款费用。
(1)存货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用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2)存货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3)存货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4)按照《借款费用具体准则》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
2.《固定资产具体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3)按照《借款费用具体准则》规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
(二)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对价是指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都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都以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三)负债的计量
负债的计量主要包括预收账款、接受劳务按合同应付款项和购进货物应付账款等。
历史成本,是取得资源和确认负债的原始交易价格,因而具有可靠性,并且其计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很丰富。但是,在物价变动明显和资产发生减值时,其可比性、相关性下降,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缺乏逻辑统一性,经营业绩和持有收益不能分清,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出现低估,难以真实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

㈡ 在会计计量属性中,为何要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

企业的经济业务因自身特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选择会计计量属性要根据不同会计计量目的和具体计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5个会计计量属性都存在各自的优点以及局限性,单一的计量属性已经无法满足会计实务的需要,企业需选择多种计量属性并用来确保会计计量目的的要求,提供不同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以使会计信息更具决策有用性。

在历史成下,历史成本的取得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并且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最符合会计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则。任何一种计量属性都不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企业应当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模式是值得推崇的。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实际中,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衍生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出现,以及和国际化接轨,我们应逐步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在企业对某些财务信息有着特殊要求或者有特定目标的情况下,企业还应引入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共同计量来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目标。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

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例如: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当某项资产贬值了,以后尚可以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对增值的资产,通过评估以后,虽能以增值反映,但在历史成本的计量条件下,对增值的差额本企业仍无法调账,存在历史成本的计量有失公允。

㈢ 会计计量属性的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长期以来,在财务会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成为会计计量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

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都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但有时却不符合市场公允价值。

比如说,当某项资产贬值了,以后尚可以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对增值的资产,通过评估以后,虽能以增值反映,但在历史成本的计量条件下,对增值的差额本企业仍无法调账,存在历史成本的计量有失公允。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并且应用广泛。

历史成本原则之所以在会计实务中牢牢地占据着支配地位,受到普遍推崇与应用,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历史成本以实际的交易为基础,而不是以那些可能的业务为基础。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每一笔实际业务都应进行记录,只有这样财务报表才能够提供有关数据。

美籍日本会计学家井尻雄士( Ijiri )指出对于现行成本会计或脱手价格会计而言,不考虑实际交易情况以年末市场价格为基础编制资产负债表是完全有可能的。

历史成本为管理人员证明自己如何有效地履行责任提供了依据,有关过去的交易的记录是履行经营管理责任所必须的。

井尻雄士认为只要经营管理责任的重要性存在,就必须采用历史成本,而在保管会计中,履行经营管理责任是会计的会计的主要目标。

因此,历史成本是为实际交易而不是可能的交易所决定的,并且它又是基于交易双方所认可,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第二,从以往来看,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对于决策也是有用的。

长期以来管理当局、投资人和债权人都是依据历史成本信息做出决策,经理人员在制定有关未来经营决策时,将利用过去交易的数据。

他们必须能够对过去的业务做出评价,而过去的业务是以历史成本来反映的。

井尻雄士认为,“历史成本信息会影响对决策规则的评价和选择。”在确定采用什么决策规则时,管理人员需要有关他们过去决策的质量信息。

历史成本与过去的决策相关。

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也需要对未来价格进行预测,过去的价格(历史成本)是进行未来预测的一个基础。

第三,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总是习惯于传统的会计惯例。

除非确已找到更为有用的计量属性,否则,人们不会轻率地放弃历史成本。

第四,在价格变化的情况下,虽然历史成本属性的相关性会下降,但实务界更倾向于在表外补充其他计量信息,这不仅可以提供所需的相关信息,而且风险较小。

第五,历史成本计量下,会计计量程序简单,资料取得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历史成本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记录,其凭证一般较容易取得。

而且历史成本只对交易和事项进行初次计量,一旦入账之后,不管环境是否发生变化,都不再重新计量。

历史成本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一般人对历史成本的操作都很熟悉。

历史成本属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其内在的缺陷,表现为:

第一,当价格明显变动时,不同的交易时点,相同的历史成本代表不同的价值量,这些代表不同价值量的历史成本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第二,由于费用是以历史成本计量,而收入是以现行价格计量,除非发生在同一时点,否则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是不一致的,从理论上看,在价格变动时二者的配比缺乏逻辑上的统一性。

尤其是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以现行价格与成本的配比来确认收益,必然低估成本,虚增利润,而虚增的利润不仅要交所得税,还要进行分配,不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第三,在价格上涨时,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将无法区分和反映管理当局的真正经营业绩和外在价格变动产生的持有利得。

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的低估,也不能揭示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

而信息使用者使用这些历史成本提供的历史信息,面对未来做出决策,这样按历史成本计量得出的信息就有可能因不相关而不可靠。

因此,历史成本比其它计量属性可靠,但它的可靠性也是有限的。

第四,历史成本计价不反映置存资产所获得的收益。

在传统会计历史成本计价通常是与收入确认原则相互联系运用的,即仅确认已经销售而实现的置存资产收益,而不确认未实现的置存资产收益,并且对已实现置存资产收益并不是单独在会计报表上予以反映,而是包括在日常营业收益项目之内。

因而,在动态经济环境中,历史成本会计被认为不能提供是否已妥善处置企业资产的会计信息 在价格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的一些局限性就成为问题和缺点,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迁以及人们对会计资料的不同需求,使得历史成本原则面临重大的挑战:

第一,物价变动的现实,向历史成本提出挑战。

通货膨胀时期货币币值剧烈变动,使各个时期的以历史成本表现的货币购买力失去了可比性。

不同购买力的货币数额相加,就如同将不同国别的货币相加一样,三美元加二英镑并不等于五美元或五英镑,在通货膨胀时,如果现按历史成本原则编制企业会计报表,势必影响会计报表的相关性真实性、客观性。

第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冲击。

衍生金融工具日新月异,使得历史成本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属性发生动摇。

因为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是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日,而是在合约签定之时。

这就带来了何时确认、确认什么、如何计量以及怎样披露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知识经济对历史成本的冲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

企业无形资产对利润的贡献将会超过有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将会逐渐加大。

然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企业取得的资产以其购进的原始成本计价,企业内部自创的专有技术、人力资源和商誉等无形资产因为并未对外进行交易而缺乏较为客观和公允的评估价值,用历史成本来核算无疑会歪曲知识资本的价值

正是由于历史成本属性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缺陷,人们才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计量属性。

㈣ 什么是历史成本,简述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原则。

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4)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有哪些扩展阅读:

遵循历史成本原则有其合理性:

(1)历史成本是场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美德的结果,反映当时的市场价格,符合生原则;

(2)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依据,具备可验证法;

(3)历史成本数据易于取得,简便易行,并与实现原则相联系;

(4)历史成本计价无须经常调整账目,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鉴于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所需要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在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上的账面价值都使用历史成本观进行计算,这是由市场价格评判不一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