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未来无法收回的成本叫什么
扩展阅读
用什么工具能杀菌 2025-05-03 18:45:58
航空公司每公里成本多少 2025-05-03 18:43:46

未来无法收回的成本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00:19:15

1.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是什么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是需要先考虑到成本的大小。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 ,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称之为成本。那么,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是什么?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

【1】定义理论不一样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且是无法收回时的成本,同时也是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2】外在表现不一样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是相反的,沉没成本是显性的,很容易被投资者感知。是已经付出了而且不可能收回,不管未来做什么事情都没办法收回的成本。而机会成本则是隐性的,容易被投资者忽略,投资者本可以选择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的成本。

总的来说,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叫做沉没成本;为了执行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种可行方案所损失的可获收益叫做机会成本。所以在投资决策中一定尽力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更加关注机会成本。

2. 有一种成本叫“沉没成本”

前几日帮父母搬家,整理物品的时候理出来很多“老古董”。在我的概念里,这些东西今后被用到的可能性极低,既然用不上了,该扔就扔呗。但我母亲是个念旧的人,总觉得有些东西当初是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现在即使用不上了,扔了就是种浪费。最后,我用一个经济学概念“沉没成本”说服了她,对于那些已经发生了今后也无法收回的成本,就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损失,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的话就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送了你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假设价值1000块钱,这位歌手很有名,但你并不是他的粉丝。你心想,反正票是朋友送的,不看白不看。而你的另一位同事,她是这位歌手的忠实粉丝,同样花了1000块钱买了演唱会的门票。

但是到了演唱会那天,天气预报说晚上将会下大雨。在你看来,反正票是朋友送的,下雨了大不了就不看呗,对你来说也没什么损失。但是你那位自己花钱买票的朋友则不会这么想,她会想,“钱都已经花了,哪怕是下铁我也要硬着头皮去把演唱会看完,不然可亏大了”。而且,她还会为此沾沾自喜,为自己的执着找到合适的理由——我可是位忠实的粉丝,以此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其实,那位花钱买票后即使遇上下雨也坚持要去看演唱会的朋友,犯了一个普通人日常做决策时很常见的错误——“沉没成本悖论”。它指的是,当你有更好的选择时却没有选择,而是对已经亏损的项目继续加大投资或抱有不切实际的冲棚孝幻想。

譬如说,当你急需用一笔钱,这时你需要抛售股票来变现,你账户上有盈利的股和辩票,也有亏损的股票。经过研究统计,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会抛掉盈利的股票,保留亏损的股票。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有时甚至是代价高昂的。而理性的决策者会及时止损,他们只会对当前投资的未来结果感兴趣,经济人不会去考虑纠正先前的错误。

这样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投资活动中,“沉没成本悖论”导致人们在不被看好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它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不幸福的婚姻。

最近有部热播的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折射出很多社会现实问题,其中,两个家庭的婚姻悲剧,就可以用“沉没成本悖论”来解释。

祁同伟和梁璐的婚姻可以说是一门政治婚姻,男方为了获得仕途的升迁,女方则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这门从一开始就不被外人看好的婚姻注定是没有希望的。男女双方心里都很清楚彼此之间没有感情的维系,但却为了避免失去各自苦心经营得来的利益而苦苦挣扎,于是便不得不在外人面前装出一副模范夫妻的模样来掩人耳目。其实这就是“沉没成本悖论”说的在一件不被看的好的事情上继续加大投入,不愿放弃,越做越错,越走越远,最终铸成大错。

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来得重要。

祁同伟的恩师高玉良与吴老师的婚姻也是如出一辙,男的对至高无上的权力充满了欲望,女的被丈夫身上的“光环效应”牢牢绑住,所以才会在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现“离婚散稿不离家”的荒诞一幕。名义上是为了孩子,实质上是被100%的安全感绑架,不敢面对失去一切的后果,更谈不上有勇气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于是只能一拖再拖,打着到退休后再公开的小算盘。不料纸包不住火,在反腐的大旗下,高玉良东窗事发,他因为有外遇而早就离婚事实也被组织发现,他们家的陈年旧事一一浮出水面。这才逼得双方不得不接受现实,面对来自同事的嘲笑,面对来自家人的痛惜。如果早点痛下决心,不那么患得患失,盯住未来,而不是去计较之前的错误,又何至于此。

所以说,“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句话,理解起来容易,实践起来难。有选择就有成本,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当我们没办法再做选择的时候,就不存在成本,这就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句话的含义。作为一个理性决策者,不应在注定失败的事情上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具备快刀斩乱麻的勇气。

3. 什么是沉没成本并举例说明

一、沉没成本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属于历史成本,现在及未来的任何决策都无法挽回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等。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已往发生的费用。
二、沉没成本举例
1.投资者花10万购买了一辆车,付款后这10万就是已经付出去的沉没成本,投资者只享有该车子的所有权,而没有了那10万元的支配权。
投资者可以二手车市场上将车子卖出,卖出价格一般要低于新车买入价格,那么卖出价和买入价之间的差额就是沉没成本,车子购买时间越长卖价就越低,沉没成本也就越高。
可见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沉没成本也不仅限于支出的,购车过程中付出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等都属于沉没成本。
2.有一项目A,上马项目需要添置设备B,购置成本20 000元,而决策者目前已经拥有闲置的设备C,其帐面成本为30 000元,并在主要性能上与设备B相同,但要完全满足项目A的需要,还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成本5 000元。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方案,购置方案和改造方案。对购置方案而言,设备成本为20 000元,而对改造方案则为35 000元(30 000+5 000),如果以两方案的设备成本进行比较,那么购置方案的设备成本更低,减少了15 000元(35 000-20 000),这样一比较,好像应该选择购置方案了。
那么,是否意味着真的应当做出如此的决策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购置方案中,设备成本20 000元在决策时尚未实际发生,如果决策采用该方案时,新增成本也为20 000元;而在改造方案中,由于闲置的设备C的帐面成本在决策前已经实际支出,无论决策结果如何,都无法收回该帐面成本(假设该设备无转让价值),因此,帐面成本30 000元即为沉没成本,而改造成本5 000元才是新增成本。
通过这样的分析,购置方案在新增成本上要比改造方案高15 000元(20 000-5 000),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当选择改造方案,而不是购置方案。
【拓展资料】
沉没成本在投资中的作用
沉没成本在经济活动中是比较容易被投资者所感知的,很多人会因为已经付出过的成本而坚持一项投资,忽略了投资本身是否对自己有利。
例如投资者花50万元购买了一间商铺,但商铺位置不佳一直未能出租,每月还需缴纳物业费,投资者决定将商铺以48万元卖掉。如果考虑沉没成本,很多人会认为投资者是亏损的,不应该卖掉。然而从机会成本考虑,投资者可拿这48万参与其他利润更高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