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发商关注的100个装配式建筑问题之装配式建筑成本增量与减量、铝模
壹
- 从运营的角度,如何看待装配式建筑成本增量? -
装配式建筑一般能享受当地提前预售、面积奖励等政策利好。
假如,30层的高层住宅提前2个月销售,并获得现金流,销售单价50000元/平米,银行融资利率6%,提前卖楼收益120000*6%*50000*2/12=60000000元。可以弥补500元/平米的建造阶段增量成本。
假如,达到奖励标准,可有3%的面积奖励,楼面地价35000元/平,土建成本单方建安价按照4000元/平,奖励面积获取利润=3%*120000*(50000-35000-4000)=39600000元。可以弥补300元/平米的建造阶段增量成本。
(以上数据仅是理想状态,仅为说明从运营的角度看成本增加)。
贰
-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相比的土建材料增量体现在哪些方面? -
装配式建筑地上部分相较现浇结构,混凝土及钢筋量因以下原因会有以下提高:
(1)PC剪力墙设计地震力放大导致配筋增大。
(2)采用半灌浆套筒时的连接纵筋直径加大。
(3)考虑预制构件的标准化需求对不同楼层、重复单元的相同位置处构件进行截面统一或进行配筋归并。
(4)接缝处满足抗剪计算的钢筋量增大。
(5)用于后浇段连接的水平及竖向封闭箍的钢筋量增大。
(6)叠合板比现浇板提高了厚度。
(7)PC框架柱、框架梁由于装配施工需要,往往需要加大截面尺寸。
因此,从利于产业化实施的角度考虑,不宜完全按照原有现浇结构的地上混凝土和钢筋含量进行限额设计要求。
叁
- 与现浇结构相比,主要成本减量的项目有哪些? -
现浇结构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成本主要区别在于直接费,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措施费。减量的项目包括:现浇部分的混凝土与钢筋、抹灰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规费、人工费。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在现场安装就位后,夹心墙板的外叶墙板可以作为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外侧模板,从而达到取消外侧通高脚手架、外围模板及外立面抹灰的目的,提高施工速度。
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采用部分预制、部分现浇的方式,现场仅需安装,无需全楼层模板,施工现场钢筋混凝土浇筑工程量较少,板底无需抹灰。消除了传统现浇楼板存在现场施工量大、湿作业多、材料浪费多、施工垃圾多等问题。
混凝土楼梯是传统现浇工艺中耗时较大、绑扎钢筋难度高的工序,预制混凝土楼梯是在工厂里生产,现场仅需要安装、校正即可,能够大幅度减少现场绑扎钢筋作业,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肆
- 装配式建筑大致的成本增量是多少? -
装配式建筑成本增量包含如下内容:较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增厚,埋件、钢结构支撑增加,为满足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产生大量措施费,还包括套筒灌浆费、打胶工艺费、成品保护费、大型塔吊费等、勘察设计费(包含设计院设计费及构件厂深化设计费)、BIM咨询费、工程监理费等。
1)根据北京市《关于确认保障性住房实施住宅产业化增量成本的通知》(京建发〔2013〕138号),PC保障性住房的产业化增量成本参考值分别为436元/㎡(高度60m以上,包括预制外墙)、409元/㎡(高度60m以下,包括预制外墙)、115元/㎡(高度60m以上,不包括预制外墙)。
2)根据某项目数据,上海地区(预制率30%~40%)住宅采用预制夹心外墙的产业化成本增量约为500元/㎡左右,采用非夹心外墙时的成本增量约为350元/㎡左右。
以上数据仅为参考,实际数据会因项目特点、技术方案选用、当地预制构件价格等因素出现波动。此外,勘察设计费(包含设计院设计费及构件厂深化设计费)、BIM咨询费、工程监理费等也有一定增加。
伍
- 铝模体系的优缺点有哪些? -
铝模具有重量轻、拆装灵活、刚度高、使用寿命长、板面大、拼缝少、精度高、浇筑表面平整光洁、施工对机械依赖程度低、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应用该范围广、维护费用低、施工效率高、回收价值高等优点。
铝模系统可实现灵活组合,提高周转率。且拆装方便快捷,可有效缩短工期。采用早拆模支撑系统,通过一套面板系统+三套支撑系统搭配使用,可实现较快的施工进度。
对于楼梯构造柱、门窗过梁、止水反边、沉箱反坎等小尺寸二次构件可一次成型,效果良好,能有效地解决外墙、门窗、卫生间等的渗漏问题。采用铝模浇筑混凝土后也可以改善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减少后期找平作业,混凝土表面具备直接喷刷涂料的条件。
铝模的单平米成本比木模略高,但考虑到铝模的回收价值以及免抹灰、重复使用的优势,标准层层数越多,铝模的综合成本越低,30层以上的建筑有成本优势。
标准化的楼层和构件更利于铝模发挥其优势,这个诉求也与装配式建筑的目标一致,部分区域对于使用铝模体系也给予了政策鼓励和引导。
缺点及注意事项:铝模模具成型后再修改比较麻烦,对设计的精度要求更高,对变更或预留调整的容错性稍低。铝模与爬架的组合更合理,若外架为挑架,则需特殊处理。
想了解更多可以多关注!
2.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是多少
装配式住宅的造价分为两种,一种是带装修的价格,一种是不带装修的价格,下面来说一下两种价格分别是多少
1:带装修的价格:1500/平米
2:不带装修的价格:1300/平米
以上价格由:睿婕钢结构建筑 提供,有疑问可点击咨询
3. 目前国内装配式结构成本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国内装配式结构成本较高的原因装配式建筑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
标准化程度低
标准化生产是制造业工业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实现标准化,意味着不同的生产者按照特定统一标准所提供的零部件是没有差异的,是可以实现完全替换的。因此,实现标准化就可以实现零部件生产与终端设备制造相分离,进而实现零部件制造的独立化,并最终实现零部件生产的社会化——这是零部件供应市场实现完全与充分竞争的基本前提保证,其最终结果,就是促使零部件生产企业降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与供应价格。
生产企业专业化程度低
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可行性,构配件产品必须实现系列化、完整化。在没有构配件标准化的前提下,构配件的生产企业必须保证能够实现所有规格、种类的构配件生产与供应。
生产规模化程度低
在有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随着生产规模的适度增加,产品的边际成本将会降低。通过扩大或维持一定的生产规模以降低其生产成本,是现代制造的基本特征。
4. 做装配式建筑是不是成本比较高
是的,目前具备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不具备专业化生产能力,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生产、安装的能力,具有装配式生产能力的企业并不多,少数具备能力的企业又无承包项目资格,造成专业化公司还要挂靠,增加管理成本的难题,建议和万郡绿建这种建材交易平台合作,来减少企业成本,拓展企业销售渠道!
5. 装配式建筑推广的重点造价成本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造价成本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在国际上,装配式建筑被视为建造业的重大变革,早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但在我国,它的推广却非顺风顺水——其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至今仍不足5%,并且多运用在体育馆等公共建筑中。装配式住宅为啥不受待见呢?其中确实不乏技术原因,但更多的还是成本的枷锁。本篇,将为您解释装配式建筑成本之“惑“。
2016年9月底,国务院出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从目前的不足5%上升至30%。从经济发展全局看,发展装配式建筑也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国要大力推广的装配式建筑还面临哪些困难,应当如何解决呢?
困惑:
技术有待完善,每平方米成本高出约100元-200元
在国际上,装配式建筑被视为建造业的重大变革,早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但在我国,它的推广却非顺风顺水——其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至今仍不足5%,并且多运用在体育馆等公共建筑中。
装配式住宅为啥不受待见呢?
这其中,确实有技术不够成熟的原因。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钢结构住宅的主体结构问题不大,但也表现出墙面开裂、板材拼接缝隙不均、隔音效果不佳、保温隔热效果差等缺点。“一些建筑实施单位缺乏经验,技术水平低下、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还比不上传统建筑。”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岑岩举例说,拆分方案不合理,会造成土建造价上升30%;构件吊装时,各工种配合不好,轻则费时返工、重则会造成伤亡……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乐观。
“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反复试验来完善。”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会清表示,他们从2014年起,在满足现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磨亮旅钢结构住宅的技键迅术攻关,在今年年初已经攻克了防火、防腐、隔音等难题,“比起传统建造的水平,装配式建筑的水平只会更高。
相较技术上的缺陷,成本因素对于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制约显得更为明显,也更亟待化解。
一般来说,在组装阶段,装配式住宅在人力、工期、装修等方面均可节约成本,唯独在预制构件上成本更高。“预制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对比,按照预制率不同,每平方米的单价要增加100元—200元不等。”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总工程师刘瑄看来,高出的部分在京沪等特大城市的建房成本中微不足道,但在唐山等大中城市的建筑业中却是个不小的数目。
成本上的劣势,很大程度上是由项目规模小造成的。像在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时,模具成本占了很大一块,工程量小了,它摊到每个构件中的成本势必就会走高。“在规模比较小时,装配式建筑比常规方式略贵一些。”住建部总工程师陈宜明认为,当工程量达到一定规模、企业有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有一支比较娴熟的职工队伍后,完全能够降低成本。
出路:
“规模小导致成本高,成本高又反过来限制规模扩大。”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国坦言,不让装配式住宅陷入发展“死循环”,还需政府伸手拉一把,“市场需求激活了,项目多了,成本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优势也会更明显,装配式住宅才能更快走上良性轨道。否则,多数企业还会继续观望。”
正如陈卫国所言,从“恶性循环”到“良性轨道”,不可或缺的是政策外力。事实上,在国务院文件出台之前,近年来已有不少省市出于环保、节能、推进建筑方式变革等目的出台了激励扶持政策。
有些是“硬杠杠”。比如上海市提出,从2016年起,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超过50%;又如南京市在今年6月一次地块出让中,也对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和建筑的预制装配率提出明确要求。
有些则是“真金白银”。在北京,满足相关条件的住宅产业化项目可获不超3%的规划建筑面积奖励。在上海,一定政策期限内,总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装配式住宅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40%及以上的,每平方米可获补贴100元,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
“《指导意见》的措施方向明确,我们期待政策能在各地早日落地!”张会清相信,随着扶持力度的加大,装配式建筑最早在明年便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类似的“烦恼”还有不少
前几年,就有钢结构企业在做装配式住宅时,脱离了现行建筑标准,导致建好之瞎凳后也没能验收。此外,由于具备能力的企业在行业中属于少数,其在话语权上也往往处于弱势。有企业反映,“做不了装配式的企业自然会千方百计劝开发商,‘放弃装配式吧,费那事干啥!’”还有企业表示,装配式住宅若能做到精装修,比如统一安装壁纸、飘窗、橱柜等,完全能把结构件上高出的成本给“抹平”,但作为建筑行业的“闯入者”,还要在装修行业分一杯羹,可谓难上加难
那么,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是多少?工程造价怎么算?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有关制(修)订装配式建筑工程定额等计价依据的要求,近日,住建部组织浙江省住建厅等单位编制了《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装配式钢结构工程、建筑构件及部品工程和措施项目共四章。
该定额是按现行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及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根据正常的施工条件和合理的劳动组织与工期安排,结合国内大多数施工企业现阶段采用的施工方法、机械化程度进行编制的。
该定额是完成规定计量单位分部分项、措施项目所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是各地区、部门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编制建设工程定额确定消耗量,以及编制国有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和最高投标限价(标底)的依据。
征求意见稿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对8类PC率不同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工程的投资估算分别给出了参考指标,这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账”有了一个清晰、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注意:
在给出具体参考指标之前,有必要普及两个概念——
装配率:(又称PC率)建筑单体范围内,预制构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比率。通常按正负零以上部分核算,国家暂无统一的明确规定。装配率指标反映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装配率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
装配化率:达到装配率要求的建筑单体的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
1.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住宅,PC率20%(±0.00以上)
2.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住宅,PC率40%(±0.00以上)
3.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住宅,PC率50%(±0.00以上)
4.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住宅,PC率60%(±0.00以上)
5.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PC率20%(±0.00以上)
6.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PC率40%(±0.00以上)
7.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PC率50%(±0.00以上)
8.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PC率60%(±0.00以上)
9.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0.00以上)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6. AESI装配式建筑体系造价成本怎么样
装配整体式结构成本分析和降低造价的主要措施
【摘要】
本文通过对装配整体式结构和现浇结构的造价构成进行对比
,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
因素,研究降低装配整体式结构成本的有效措施和办法,结合具体案例,从经济性角度探讨
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建筑取代传统现浇结构的可能性。
随着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的建筑工业化开始逐渐复
苏,许多企业开始研究建筑主体的工业化技术,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
试,万科集团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等多个城市进行了示范试点
项目建设,并已运用于实际工程;长沙远大住工、黑龙江宇辉集团、
中南建设集团、合肥西伟德、南京大地普瑞、中山快而居也相继投入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研发,从市场反应来看,普遍存在装配整体式结构
的建设成本高于传统现浇结构的情况
,
这对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发展和
应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筑造价构成的角度,对影响造价
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
,
研究降低装配整体式结构造价的技术措施和手
段,从经济性角度指明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技术发展方向,供国内同行
参考。
一、
研究范围:
在假定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相同的前提下
,
本文重点对比和研究
建筑工程的土建主体建设方法和造价
,
不包含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差
异,从建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全面剖析目前装配整
体式结构造价高于传统现浇结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
两种不同施工工法的特点以及造价构成:
1
、
传统现浇结构施工方式建筑的造价构成
传统建设方法的土建造价构成主要由
直接费(含材料费、人工
费、机械费、措施费)、间接费(主要为管理费)、利润、规费、税
金
组成,其中的直接费为施工企业主要支出的费用,是构成造价的主
要部分,也是预算取费的计算基础,直接费的变化对造价高低起主要
作用,间接费和利润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可弹性变化,规费和税金是非
竞争性取费,费率标准不能自由浮动。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建设标准一定的情况下,传统建筑施工
方法的材料、人工、机械消耗量可挖潜力不大,要降低造价,只有间
接费和利润可以调整,由于成本、质量、工期三大因素相互制约,降
低成本必将影响到质量和工期目标的实现。
2
、
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方式的造价构成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土建造价构成主要由
直接费
(含预制构件生产
费、运输费、安装费、措施费)、间接费、利润、规费、税金
组成,
与传统方式一样,间接费和利润由施工企业掌握,规费和税金是固定
费率,构件费用、运输费、安装费的高低对工程造价起决定性作用。
其中构件生产费包含材料费、生产费(人工和水电消耗)、模具
费、工厂摊销费、预制构件厂利润、税金组成,运输费主要是预制构
件从工厂运输至工地的运费和施工场地内的二次搬运费
,
安装费主要
是构件垂直运输费、安装人工费、专用工具摊销等费用(含部分现场
现浇施工的材料、人工、机械费用),措施费主要是脚手架、模板费
用,如果预制率很高,可以大量节省措施费。
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生产方式不同,直接费的构成内容有很大
的差异,两种方式的直接费高低直接决定了造价成本的高低,如果要
使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设成本低于传统现浇结构
,
就必须降低预制构
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成本,使其低于传统现浇方式的直接费,这就
必须研究装配整体式结构的结构形式、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和安装方
法,从优化工艺、集成技术、节材降耗、提高效率着手,综合降低
7. 装配式建筑的价格是多少
截止至2020年2月,为1500——6000元。
装配式建筑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7)装配式成本如何扩展阅读:
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规定:
1、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2、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3、板材建筑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