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成本会计中人工分配方法有哪些
扩展阅读
飞车皇冠如何返钻石 2025-05-04 18:36:06

成本会计中人工分配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08 22:50:30

1. 关于成本核算的方法及会计分录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过程
(一)归集分配要素费用。
指:生产领用原材料、工人工资及福利费、折旧等等等等。

1、材料费
(1)直接耗用的材料: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某车间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某材料
(2)共耗材料
分配率=共耗材料费/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通常选用定额消耗量。
分配后做上述相同分录。
2、人工费
(1)工资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某车间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工资
如果工人做两种以上产品,则
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通常选用生产工时
(2)福利费
工资的14%。计算与分录同上。
3、其他要素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如计提折旧、车间发生的各项杂费等。

(二)归集分配各项间接费用
1、辅助生产费用
将第一步骤中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成本进行归集,将总额按受益对象分配至相应的账户中。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如果受益对象为产品的话)
借:制造费用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某车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只有一个辅助生产车间的时候只需这样即可。当企业有两个以上辅助生产车间的时候,则必须选择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等等方法进行分配后再做账务处理。此略。
2、基本车间的制造费用。
首先归集凡是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所有总额。
当车间有两种以上产品的时候:
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通常选用生产工时或机器工时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贷:制造费用

(三)归集分配“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先将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账户的所有金额进行归集,然后选择一定的方法,月末结转完工产品。
借:产成品-某产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二、月末计提结转涉及的分录
1、计提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福利费
贷:应付福利费

2、计提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职工教育费
贷: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经费

3、工资分配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工资

4、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5、结转各项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6、结转成本支出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指出

7、结转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8、结转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9、季度(或月)结转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2. 成本会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会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1、直接成本计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计算;
2、间接成本计算法: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一般以生产工时、机器工时、产值、间接成本为标准;
3、完工成本计算法及未完工产品计算法:约当产量法、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在产品定额成本扣除法。

3. 成本会计里怎样分配费用的适当方法各种费用分配的标准主要有哪几类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计算公式是怎样

制造费用一共有6种分配方法主要是
(1)直接人工工时,各受益对象所耗的生产工人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数;
(3)机器工时,各受益对象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4)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
(5)直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6)标准产量,将各产品实际产量换算成标准产量,以各产品的标准产量数作为分配标准。
而企业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核算制造费用,一般一经确定是不得随意改动的。
正常情况下制造费用期末没有余额,但是企业发生的非计划性的,或计划性的停工造成的一些人工,及材料耗用等费用的发生会引起期末留有余额!对于资产负债表没有任何影响!

4. 成本会计应该怎么做,有哪些分摊计算方法,各自的合理性

成本会计负责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简单的说就是原材料、制造费用和人工的收集和分配到产品中去,收集数据一般可以通过PMC部门可以获得。分配可以分为产品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原材料一般通过定额比例法可以实现,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通过工时分配。综合来说就是六个字:料工费,进销存!
产品核算方法分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三种。根据生产规模、工艺步骤和月末是否要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等因素来决定使用哪种比较适合。具体方法你就看理论书吧,太多了打不过来。

5. 浅析成本会计中的分配问题

浅析成本会计中的分配问题

成本会计中分配方法非常多,名字也是各种各样,但分配方法在命名上却有一个规律,就是“分配标准+比例法”,以下是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成本会计中的分配问题之论文范文。

成本会计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关系到分配的问题,首先是各项要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横向分配,如材料费用的分配,人工费用的分配等;其次是同一种产品的成本在其本月完工产品以及月末在产品之间的纵向分配。涉及到的具体的分配方法有十几种,分配某种费用用可以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具体的适用范围又是什么,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那么这些分配方法之间有没有相同点或者有什么规律可循呢?相关的教材及文献都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笔者以分配的概念为基础,试图总结出所有分配方法都遵循的基本思路以及其命名的基本规律,并通过举例进一步进行说明上述思路和规律,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1 分配的概念

分配,原始的含义指的是只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分(东西)。在成本会计中,分配可以分为横向分配和纵向分配。其中,横向分配指的是将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各项要素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在相关产品生产成本中分开。纵向分配指的是将同一种产品的各个成本项目在其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开,如甲产品完工100件,月末在产品50件,其总成本为1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5000元,直接人工3000元,制造费用2000元。月末就必须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在甲产品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开。在计算各种产品成本的过程中必须要先进行横向分配再进行纵向分配。

2 分配的基本思路

2.1 基本思路

无论是上述的横向分配还是纵向分配,其分配的基本思路都是一样的,总结如下:

2.1.1 确定待分配要素费用(成本项目)及分配对象

分配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需要分配的是什么、金额为多少,是要素费用还是成本项目,是共同耗用的材料、燃料还是其他等等;其次要考虑谁来承担这些要素费用或成本项目,是甲产品、乙产品还是同一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通俗来讲就是“分配谁,分给谁”。

2.1.2 确定分配标准

常用的分配标准主要有三类:

①成果类,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

②消耗类: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等;

③定额类: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

2.1.3 计算分配率并进行具体的分配

某项费用分配率=

某分配对象应分配费用=该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该项费用分配率

2.2 相关说明

①这里一般分配的是各项要素费用、成本项目等价值量,但如果是重量、体积等数量也是成立的,只不过此时得到的是一种消耗量分配率,而不再是费用分配率。

②这里的分配对象一般是各种产品或者同一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但也可以是相关的受益单位部门。

③这里的分配标准如此之多,遇到具体问题时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其基本原则应该是所选择的分配标准相关性高且资料容易获得,分配标准的相关性越高分配结果越准确。另外三类标准中最常用的分配标准是定额类,所以务必要真正理解定额的概念及其相关计算。

1)定额的相关概念。

定额是指在当前生产条件下,制定的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标准。首先所谓的定额一定是人为制定出来的标准,它和实际发生额会有一定的差异;其次,定额的制定一定要结合当前的生产条件,不能随意变化,但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定额也要及时进行修订。

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对于一定物力(材料、燃料等)的消耗量。定额消耗量(耗用量)是指一定数量的产品按照消耗定额计算出的对于物力(材料、燃料等)的总消耗量。工时定额是指生产一件产品耗用的生产工人的时间,定额工时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耗用生产工人的时间。

2)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概念不难看出有以下关系:

某产品定额消耗量=该产品数量 ×该产品消耗定额

某产品定额工时=该产品数量 ×该产品工时定额

某产品定额费用=该产品数量 ×该产品费用定额

某产品所耗定额物力费用=该产品定额消耗量 ×所耗物力的计划单价

某产品所耗定额人工费用=该产品定额工时 ×计划的小时工资率

某产品所耗定额制造费用=该产品定额工时 ×计划的制造费用分配率

综上可以看出“××定额”指的是单位产品的耗用数量或费用,而“定额××”指的是一定数量的产品的耗用数量或者费用。另外产品耗用的数量乘以耗用对象的计划单价得到的就是产品耗用的价值量。

④成本会计中分配方法非常多,名字也是各种各样,但分配方法在命名上却有一个规律,就是“分配标准+比例法”,如材料分配中的“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指的就是以产品消耗材料的定额消耗量作为分配标准的一种分配方法等。

3 举例

例1:东方公司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材料26400千克,每千克计划单价为10元,共计264000元。生产甲产品600件,乙产品400件,甲产品A材料的消耗定额为30千克,乙产品A材料消耗定额为15千克。求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费用。

分析:按照分配的基本思路可知分配对象为甲、乙两种产品,已知产品消耗定额和产品的数量即可计算出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故分配标准可以是定额消耗量,所以采用的分配方法叫“定额消耗量比例法”。那么待分配的是什么呢?究竟是26400千克,还是(26400×10)264000元呢?前面说明①提到过,其实都可以。

3.1 定额消耗量比例法

3.1.1 分配对象为数量,即26400千克

①甲产品A材料定额消耗量=600×30=18000(千克)

乙产品A材料定额消耗量=400×15=6000(千克)

②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26400÷(18000+6000)=1.1(这个分配率没有单位,说明耗用A材料的的实际数量是定额耗用量的1.1倍,即超支10%。正常情况下,这个数字应该在1的上下波动。)

③甲产品应分配A材料的数量=18000×1.1=1980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A材料的数量=6000×1.1=6600(千克)

④甲产品应分配A材料的费用=19800×10=198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A材料的费用=6600×10=66000(元)

3.1.2 分配对象为价值量,即264000元。

①甲产品A材料定额消耗量=600×30=18000(千克)

乙产品A材料定额消耗量=400×15=6000(千克)

②A材料费用分配率=264000÷(18000+6000)=11(元/千克)(这个分配率显然有单位,说明按照既定的标准,每千克应该分配的A材料费用是11千克)

③甲产品应分配A材料的费用=18000×10=198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A材料的费用=6000×11=66000(元)

3.1.3 两种做法的比较

首先,通过上述计算不难看出两种做法的思路是一样的,计算结果也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是前者针对A材料的数量进行分配,而后者是针对A材料的费用进行分配。其次,两种做法各有优缺点,前者分配的过程中可以从数量的角度看到定额执行的情况,但计算过程稍显复杂;而后者刚好相反,计算简单,但无法显示实际数量与定额的差别。

例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完工750件,月末在产品300件,月初在产品成本为:直接材料1200元,直接人工2400元,制造费用为2600元;本月生产费用分别为:直接材料3000元,直接人工6000元,制造费用10000元.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月末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30%。要求:计算本月完工产品及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分析:按照分配的基本思路可知待分配费用应该是甲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合计,分配对象应该是甲产品的完工产品与在产品。已知在产品的投料程度为100%,完工程度为30%,可知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故分配标准应该是产品的约当产量,故采用的分配方法叫“约当产量比例法”。

3.2 约当产量比例法

①用于分配直接材料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0×100%=300(件)

用于分配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在产品约当产量=300×30%=90(件)

②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1200+3000)÷(750+300)=4(元/件)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2400+6000)÷(750+90)=10(元/件)

制造费用分配率=(2600+10000)÷(750+90)=15(元/件)

③完工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750×4=300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300×4=1200(元)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750×10=750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90×10=900(元)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750×15=1125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90×15=1350(元)

④完工产品成本合计=3000+7500+11250=21750

月末在产品成本合计=1200+900+1350=3450

4 分配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问题的分配时,分配率往往是除不尽的,所以此时一般要求四舍五入保留四位小数。最重要的是后续具体分配时不可以完全参照上述的基本思路,用分配对象的各自标准乘以算出的分配率,由于前面四舍五入的问题会导致分配出来的结果相加不等于待分配的费用,所以此时最后一项的分配必须采取“倒挤”的形式计算。

5 结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所有的分配方法都是遵循“确定待分配费用及分配对象,选择分配标准然后代入公式具体计算”这一基本思路的;而所有的分配方法的命名都是符合“分配标准+比例法”这一命名规律的。只要牢牢记住上述基本思路和命名规律,再结合每一种方法的具体适用范围,学习起来必定会事半功倍!

;

6. 成本会计中的知道工时怎么计算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用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费总金额和制造费用总金额除以本月全部产品工时,得出的就是小时费用分配率,再按照不同的产品工时相乘,就得出每种产品的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再加上其相应的直接材料,就是该产品当月的生产成本。
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公式:
材料费用分配率=你分配的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之和某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某产品材料定额成本=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
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
1、经验估工法。工时定额员和老工人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2、统计分析法。对多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测出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最优数、平均达到数、平均先进数,以平均先进数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
拓展资料:
间接人工费用与直接人工预算总工时是什么关系:
可以用间接人工费用去除以直接人工预算总工时,得出单位变动成本。
间接人工费用计算时,其工时使用直接人工工时计算,这是通用的做法,记一下这个规定直接使用即可。
直接人工预算是根据已知标准工资率、标准单位直接人工工时、其他直接费用计提标准及生产预算等资料,对一定预算期内人工工时的消耗和人工成本所做的经营预算。
其主要内容有预计产量、单位产品工时、人工总工时、每小时人工成本和人工总成本。“预计产量”数据来自生产预算。单位产品人工工时和每小时人工成本数据来自标准成本资料。人工总工时和人工总成本是在直接人工预算中计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