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國際化如何進行資源配置
擴展閱讀
抖音上行業工具在哪裡 2025-05-24 17:11:09

國際化如何進行資源配置

發布時間: 2022-04-27 03:31:57

⑴ 聯想副總裁喬健:如何打造國際化人力資源管理[圖]

2000年至今, 聯想已經從一家營業額僅30億美元、海外無人知曉的中國公司,躍升為如今營業額超過300億美元、業務遍布160多個國家的國際化公司。而在聯想十二年的國際化進程中,我們的人力資源也實現了國際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已成為聯想國際化的重要內核。 首先,我們的HR擁有全球人力資源配置的大視野,對全球的人才利用實現本地化。為了兼顧業務和人才發展兩方面的需要,我們選拔出一批業務和管理能力都突出的人才,外派到全球各個市場。外派人員不僅要把以往的成功經驗復制到本地市場,完成業務指標;還要在本地迅速搭建業務架構,培養出一批可以獨立運營和管理的本地團隊。作為一家真正的國際化公司,聯想還大量提拔並重用本地管理人才。例如,聯想的德國、美國、印度等分公司都是由本地人進行管理和運營,他們已經完全融入到公司的各個層面。 此外,很多國際化的公司都是按照地域劃分為中國團隊、美國團隊等,而我們的崗位是根據職能來劃分,在聯想同做一個崗位的員工,通常分布在美國、歐洲、中國等世界各個角落,這樣會更易於合理配置全球資源。 隨著聯想業務在全球市場的不斷拓展,人才資源已經成為公司發展的第一要素,直接關繫到聯想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經過多年的親身實踐,我總結出三條行之有效的HR國際化的實現路徑: 第一,通過人才的梯隊培養建立起強大的人才後備資源,是HR的首要任務。公司業務的高速發展,要求我們不但要為新業務尋找更多合適的人才,而且要為重要職位儲備和培養後續的接班者。HR要未雨綢繆地選拔和培養一批批接班人,以便人才變動後可以隨時補充上去;同時還要對這批接班人進行不同程度的培訓,這樣就形成了梯隊式的人才隊伍。我們有多梯隊的人才培養計劃,正在全面培養各層次的人才,所以某一層的領導人離開,也馬上會有新的有能力勝任的人接任。 第二,在陌生的新市場上,團隊建設是促進我們業務突飛猛進的重要法寶,這也是聯想常說的搭班子的做法。我們外派優秀人才到本地市場,除了完成業務指標外,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本地接班人。我們曾經把一名業務非常出色的中國高管派往俄羅斯,他迅速搭建起自己的班子,帶著他們打通了各種銷售渠道,同時對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定製。僅僅用了五年時間,目前聯想在俄羅斯以14.1%的市場份額成為第一。 除了外派,我們還會盡量發現和挖掘本地人才。其中,我們會花很大力氣尋找一把手,並且非常注重一把手的人事任命。在歐洲市場上,我們任命了蘭奇後,尋找其他職位的人選就事半功倍。可以說,一個成功的全球化公司最卓越的地方在於不管到了哪個國家都有最優秀的人才願意加入。 喬健第三,文化建設是聚合不同國籍員工的原動力。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對公司文化的理解往往不一致,要讓他們達成文化共識,才能更好地理解公司的全球戰略和管理,從而真正地融入到公司中來。自2005年並購IBMPC業務後,聯想成為一家國際化公司,不同文化之間常常會有摩擦和沖突,甚至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不信任的因素。我們提出了坦誠、尊重、妥協的原則,進行了以信任為基礎的文化融合 。在員工討論業務問題時,如果出現意見分歧,我們會放下業務話題,先來討論文化,這在聯想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管理文化。 在聯想國際化成功的道路上,HR已經成為重要的推動力。我們知道,雖然擁有國際客戶、國際資本、國際市場渠道以及海外辦事處可以稱之為國際化,但是,只有全面擁有全球理念、全球戰略、全球化的資源配置以及全球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它們統一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國際化。聯想一直致力於按照這樣的標准不斷地完善自身。 在聯想向國際化公司成長轉變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如果CEO在帶兵打仗,而HR在端茶倒水,那沒有意義。我認為,HR要做CEO的戰略助手。人力資源管理者要有足夠的力量去影響CEO,把CEO關注的重點聚焦在組織建設、人才培養和領導力建設上,這樣更有利於制定和實施戰略、提高銷售業績。 HR工作的成果直接影響著聯想國際化發展的未來。在未來工作中,我們必須進一步提升HR的國際化水準。 面對多文化、差異化的挑戰,我們將進行文化重塑。當前,在全球范圍內,從高管到員工的各個層級,我們全方位地溝通體現主人翁精神的聯想之道說到做到、盡心盡力,致力於塑造超越地域文化差異的企業文化,讓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的員工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公司文化,並產生強烈認同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尤其注重溝通的方式,是一級級進行交流,而非簡單的從上到下的宣貫。 除此之外,我們還將進行人才盤點,從人才發展的角度進行考量,對全球人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讓人才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輪崗,提升業務能力並積累國際化管理的經驗。 如今的聯想已經在國際化的道路上穩步前行,但我們並不滿足於此。

⑵ struts2中國際化如何載入全局資源文件

1.配置struts配置文件

<constantname="struts.custom.i18n.resources"value="global"/>

2.添加properties文件

global_zh_CN.properties與global_en_US.properties

3.讀取國際化資源文件實現國際化

Action中調用:所有繼承ActionSupport的Action類,直接調用getText(「login」)方法即可自動獲取對應語言的文字;

jsp頁面中調用:需要引入struts標簽:<%@ taglib prefix = 「s」 uri = 「/struts-tags」 %>,然後引用s標簽< s:text name = 「login」 />即可;

jsp頁面中的javascript代碼中調用struts標簽:

<scripttype="text/javascript">
alert('<s:textname="login"/>');
</script>

詳細請參考:http://www.shelwee.com/html/archives/67194.html

⑶ SpringBoot如何配置和引用國際化資源

第一種將資源文件放在源碼裡面:

那麼配置文件信息如下:
<!-- 讀取國際化資源文件 == 資源文件在WEB-INF下面 ,可以配置多個 -->
<bean id="messageSourc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
<property name="basenames">
<list>
<value>/WEB-INF/lang/messages</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需要注意的是兩者配置的class不同

配置文件路徑中的「messages」為資源文件名稱中_en_US.properties的前面部分,可以自定義。

⑷ 如何配置國際化資源文件

I. Action 范圍資源文件: 在Action類文件所在的路徑建立名為 ActionName_language_country.properties 的文件
II. 包范圍資源文件: 在包的根路徑下建立文件名為package_language_country.properties 的屬性文件,一旦建立,處於該包下的所有 Action 都可以訪問該資源文件。注意:包范圍資源文件的 baseName 就是package,不是Action所在的包名。
III. 全局資源文件
> 命名方式: basename_language_country.properties
> struts.xml <constant name="struts.custom.i18n.resources" value="baseName"/>。

⑸ 如何實現Spring MVC國際化的設置

一、基於瀏覽器語言的國際化配置 使用Spring的MVC,並且配置中有配置Resource文件 Xml代碼 以下是引用片段: 其中,message-info是你的properties文件的通用名。如:我的配置文件叫 message-info.properties,message-info_zh_CN.properties等等,只要有了這個配置,然後配置JSP 渲染器為JSTL支持的,那麼在你的JSP文件中使用fmt標記就可以實現客戶瀏覽器語言國際化了。 如: 以下是引用片段: 其中的info.login.title和你的資源文件對應. 另外一種方式是使用spring自帶的標簽顯示國際化信息,如: 以下是引用片段:
"/>
二、基於動態載入的國際化配置 1、基於請求的國際化配置 基於請求的國際化配置是指,在當前請求內,國際化配置生效,否則自動以瀏覽器為主。 配置方式如下: 首先配置攔截器 以下是引用片段: 這個配置呢,是不論請求級別的國際化,還是Cookie級別的國際化,再或者Session級別的國際化,都必需有配置這個攔截器,否則會不能使用。 配好上面的攔截器之後,就將攔截器注入到你的UrlHandlerMapping中,例如: Xml代碼 以下是引用片段: 1 這個時候,但凡有了符合UrlMapping的請求,就會被攔截,並且開始配置國際化參數 以下是引用片段: 默認的參數名為locale主意大小寫。裡面放的就是你的提交參數。如:en_US,zh_CN之類的,這個時候,你在頁面上加一句簡體中文 如果你的資源中,飽含建議中文的配置,那麼就會變成你確定的簡體中文拉。 2、基於Session的國際化配置 攔截器和基於請求的相同 Session的配置如下: 以下是引用片段: 在你的處理的Controller中,將提交上來的locale欄位信息生成真正的Locale對象,然後將對象保存在Session中,默認保存的ID是SessionLocaleResolver.LOCALE_SESSION_ATTRIBUTE_NAME 這樣,當你的Session不過期,那麼語言種類始終保持正確的說。我一直是這樣子用的,我覺得還是Session的好,老外們用了很滿意。 3、基於Cookie的國際化配置 這個我就不說了,反正用的不多,至少我做的項目能不用Cookie就不用Cookie,所以,基於Cookie的國際化配置我就不細說了,如果想知道怎麼配置,那麼下載一個Spring,其中的例子程序就是用Cookie配置的,你自己讀代碼就OK了。 三、注意事項 如果不用默認的瀏覽器語言國際化方式,那麼攔截器一定要配置,如果你有多個UrlMapping,那麼就每個都配上攔截器。 至於配置的LocaleResolver的名字,一定要用上面的配置中的名字localeResolver當然了,這個是默認的名字來的,自己設置成別的也可以,但是就是麻煩,反正我用默認的就感覺不錯 解決問題: 在前幾天引用「Spring的MVC I18N-國際化相關配置 」並做了測試,發現 有一問題。程序運行會拋出異常 「Cannot change HTTP accept header - use a different locale resolution strategy」,根本原因是spring source 做了限制,源碼如下 Java代碼 以下是引用片段: public class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implements LocaleResolver { public Locale resolve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return request.getLocale(); } public void set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Locale local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Cannot change HTTP accept header - use a different locale resolution strategy"); } } 請注意上面的類,該類允許繼承,所以需要改寫setLocale方法,源碼示範如下 Java代碼 以下是引用片段: package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i18n; import java.util.Locale;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LocaleResolver; public class My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extends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 private Locale myLocal; public Locale resolve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return myLocal; } public void set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Locale locale) { myLocal = locale; } } 然後在action-servlet.xml里的設置為 Xml代碼 以下是引用片段: chinese.do=filenameController us.do=filenameController

⑹ 生產國際化的優化配置

生產國際化
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作用已經顯得很重要,而且越來越重要,幾乎主宰世界經濟的命脈。跨國公司在生產和服務領域向多功能方向發展,靈活地在全球范圍內有效利用和優化配置資源,取得最佳經濟效益。英國著名跨國公司研究專家約翰·鄧寧教授曾經說過,跨國公司在國外分設公司的目的,在於把獨立的原料供應商與零售商功能揉為一體,從而將產、銷等活動按照最有利的區位分布到世界各地,都能為母公司的戰略服務。 投資國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投資設廠,在當地生產、當地銷售,可繞過所在國關於進出口貿易所設置的種種障礙,可獲得高額利潤。今天,跨國公司不僅重視將勞動密集型企業設在東道國,而且將高新技術工業的設備遷往生產成本低廉的地方,在當地生產高新技術產品,還包括產品設計、軟體開發等高技術密集型工作,由此取得了高額壟斷利潤。
國際雙向投資中,跨國公司成為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生產要素組合和最佳配置的載體和協調者。發展經濟的核心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全球資源既定、各國擁有資源程度不平衡的情況下,國際貿易等傳統的國際經濟聯系方式在比較利益說指導下,對於合理調整各國資源或製成品,曾起過、現在依然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跨國公司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蓬勃發展的國際雙向投資中進行一體化國際生產和公司間貿易的新載體,則是配置和交換各國不同生產要素的最佳途徑,也是利用世界市場為組織社會化大生產、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建立生產基礎,利用公司間內部貿易和內部價格轉移便是進行生產要素配置和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
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之一是為投資國獲得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資源,包括技術、資金、人才等。國際雙向投資的關鍵取決於跨國公司能否在東道國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的競爭優勢以及在跨國公司全球經濟體系內和越來越全球化的世界市場內達到資源最佳配置。

⑺ 如何實現 Spring MVC i18n 國際化,動態設置默認語言

1.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資源文件properties的位置及公共名,下列配置指定的properties文件處於src目錄下的
resources文件夾中,名字為message_info_*.properties。
2.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基於session的處理,將提交上來的locale參數進行處理,下列代碼默認載入的語言是中文簡體。
3.在spring配置文件中的controller內配置相應的攔截器。
4.相應的properties文件內寫入對應的語言,配置文件的語言信息以keyvalue的形式進行存儲。
5.利用jstl的fmt標簽庫進行相應數據的國際化。

⑻ (四)抓住機遇,全面參與全球礦產資源配置

未來3~5年,全球經濟將處於相對緩慢的發展狀態。發達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疲軟,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資源消耗高峰沒有到來。礦業開發成本全面增長,礦產品價格漲幅受限或持平,令全球礦業利潤率下滑,加之勞動力匱乏、稅負增加、政府監管加強等,這將是我國面向國際,全面參與全球礦產資源配置的重要機遇。

一是互利共贏,轉變掠奪式資源開發觀念。加強同資源投資需求國政府間對話,積極推動簽署雙邊礦業投資保護協議,在政府協議框架下保護和鞏固我國資源領域對外投資的權益。將資源開發與資源豐富國的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實現雙贏甚至多贏;同時,謀篇布局,聯合新興國家打破當前發達國家壟斷的國際礦產資源格局,構建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主導的新格局。

二是採用靈活多樣的「走出去」方式。跟蹤國際重要礦業項目和重要礦業公司,經濟先行,以政府金融資源為手段,通過國家貸款、經濟援助、境外地勘基金等方式參與境外礦業開發。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聯合,由民營企業出面,進行資產重組和股權轉換,可有效降低風險。在確保我國資源權益前提下,全面控股和參股都值得探索。

三是做好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適當放寬政策限制。應做好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頂層設計,把資源配置與對外援助和產業轉移結合起來。首先,採取「地質調查援外」的方法,將之作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資源配置的第一環節。其次,要鼓勵在地勘單位探明資源後,吸引一些冶煉、壓延等以消耗礦產資源為主的企業到資源所在國去投資建廠。

四是銜接國際礦業標准,擇機進行海外並購。與國際礦業標准不一致影響著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一方面,我國地勘單位「走出去」進行礦產勘查需要遵守國際統一的經濟技術評價標准和工程設計標准等;另一方面,在海外並購之後,需要對國外資產進行整合。如果標准不一致的話,就會影響到決策層和管理層之間的溝通。這就需要我們加快制定國際化的礦業標准,抓住難得的「窗口」期,收購或並購海外優質礦產資源。

專欄17 構建大宗能源資源全球治理機制

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從全球范圍看,現有能源資源儲量可以滿足世界經濟中長期的發展需要。當前,世界上大多數大宗商品交易都是以某些主導國際的期貨市場價格來決定的,即商品現貨價格主要參考權威期貨市場價格。

全球治理機制有利於創造穩定的國際政治環境,有利於維護世界經濟安全和國際金融市場穩定,有利於我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有利於新興經濟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有利於發達國家的能源資源安全,有利於能源資源供應國獲取長期穩定收益。

構建全球大宗能源資源市場治理機制的目標。在G20框架下,構建全球大宗能源資源市場治理機制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制定公正、合理、有約束力的國際規則,形成大宗能源資源市場的預測預警、價格協調、金融監督、安全應急等多邊協調機制,使全球能源資源市場更加安全、穩定、可持續。安全,包括供給安全,及時、充足、經濟地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能源資源;利用安全,在開發、生產、轉換、倉儲、運輸、消費等各個環節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穩定,包括價格穩定,減少暴漲暴跌引發風險;供需穩定,保持生產與消費供需平衡;政策穩定,有效協調各國政策及相關標准,減少不確定性風險。可持續,包括能源資源的合理開采、高效利用,全產業鏈相關參與方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構建全球大宗能源資源市場治理機制的原則:自由競爭原則,廣泛代表原則,互利共贏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全球大宗能源資源市場治理機制的框架內容:建立信息通報機制,建立價格協調機制,建立金融監督機制,建立安全應急機制,建立合理消費機制。

⑼ spring4 mvc 中使用 JSR-303 Validator ,國際化佔位符問題至資源配置問題

Spring配置

人們經常會在一台以上的主機上配置一種Web應用程序。例如,在生產中,一個網站可能只有一個實例。除了此實例外,開發人員可以在用於開發的機器上配置其他的(開發)實例。也可以在公司(機構)內部的本地開發伺服器上維護其他應用程序裝置,這將讓您受益匪淺。該實例的目的是使Web設計者可以獲得有質量保證的材料,並為需要為應用程序提供文件資料的人提供准入。

大家都知道,即使是最簡單的場景,也需要安裝、配置和維護三個實例。而對於位於不同地理位置的團隊來說,要從事這樣的項目便更加困難。對於任何不是特別簡單的Web應用程序項目,都需要多名開發人員來安裝項目裝置和本地設置以及運行單元測試的裝置等。

很多組織都將自己開發的產品作為Web應用程序。我們可以在很多產品中發現這種情況,例如電子商務系統、內容管理系統(CMS),以及博客發布平台等。這類產品可在多個伺服器中進行部署。對於成功的多用途Web應用程序來說,他們的開發人員必須要保證他們的應用程序便於安裝,並且能夠與其他Web應用程序完美集成。經過上述討論之後,我們應該明了,作為本文主題的應用程序配置是通用Web應用程序項目開發人員所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諸如CVS或Subversion之類的版本控制系統是開發組織使用的一種標准工具。這種工具代表了一些組織的中心源代碼版本庫,它們被用於保持源代碼的有序。用戶可以跟蹤應用程序源代碼的變化,顯示不同版本的區別,並可以確定項目分支。而且,它們使得在應用程序部署中進行部分更新成為可能。

很明顯,版本控制系統軟體是跟蹤源代碼所必需的,它對於解決應用程序配置問題有非常大的幫助。在本文中,我們將不會把重點放在版本控制系統上,因為這方面已經有很多相關的材料了。在此,我們將關注版本控制問題中的一個小話題:如何使Web應用程序的配置更加便捷(尤其是使用Spring
MVC框架編寫的Web應用程序)。

問題是:我們在此討論的是一種什麼樣的配置?任何Web應用程序都需要一些資源,這些資源通常都是其所運行的伺服器所特有的,例如資料庫URL、發送電子郵件的SMTP伺服器,以及包含專用軟體文件的文件夾等。這樣的設置應該集中,從而使應用程序配置更加簡單。

但是,這只是這個問題最簡單的一種版本。有時候,在應用程序開發中需要更加復雜的配置。這意味著,必須將各次部署中的不同Bean連接起來,而這會使問題更加復雜。

這些應用程序配置問題的解決方案有諸多優勢,包括:簡化應用程序的安裝和配置過程,使源代碼版本控制更加簡便,減少源代碼版本庫中的沖突現象。下面,我們將通過示例詳細討論這個話題。
問題。

我們首先來演示一下上文所提到的最簡單的版本。在這一場景中,我們希望在應用程序部署中改變的是簡單的配置參數,例如鏈接、密碼等。如果您曾經使用Spring
MVC框架開發過Web應用程序,那麼您應該知道這里將用到的兩個配置文件:

/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它讓您可以配置Bean,或者顯示應用程序上下文。通過這個文件,您可以定義自己的業務邏輯Bean、資源以及其他可以與Web埠相關聯的所有Bean。

/WEB-INF/[servlet-name]-servlet.xml,它被用於配置Web層、視圖解析器、控制器、校驗器以及其他所有MVC框架中必需的Bean。[servlet-name]指的是在web.xml部署描述符中定義的Spring
dispatcher servlet的名稱。

那麼問題在哪兒呢?問題就出在applicationContext.xml中將包括一些特定於主機的Bean。本文將定義。其中,最明顯的一個示例就是包含了JDBC連接信息的bean,但是任何一種稍微復雜些的應用程序都有十幾個類似的Bean。看一下下面的示例: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riverManagerDataSource">
<property >
<value>org.postgresql.Driv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property>
<property >
<value>postgres</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value></value>
</property>

</bean>
這個解決方案的問題在於對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的維護。對於初學者來說,設想一下,項目放在源代碼版本控制系統中,例如CVS。下面,假設您希望在網站中添加新的功能,那麼就需要在應用程序上下文定義中添加額外的Bean定義。問題是如何在生產伺服器上體現這些改變。

通常情況下,應用程序的本地實例不會與活動站點使用同樣的資料庫,因此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將包括讓您能夠訪問本地資料庫的設置。當您想提交在源代碼版本庫中的改變時,就需要注意這些特定於主機屬性的同步性。版本庫中的文件最終可能使用本地設置中的配置。如果想在生產伺服器上更新配置,就必須手動同步這些屬性的值。這是非常枯燥的任務,而且還非常容易出錯。

對於應用程序的每個實例來說,這個問題更加重要。假如有三位開發人員正在使用代碼段基址,而且他們使用的是本地的資料庫。當您提交更改的時候,他們每個人在本地伺服器上更新源代碼的時候都必須非常謹慎。他們會手動同步這些更改,然後提交他們的工作。這樣一來,版本控制系統對於這些配置文件來說已經毫無用處。如果曾經使用過Spring
MVC,那麼您應該知道applicationContext.xml是應用程序中的關鍵組件,因為是它將所有的東西粘合在一起。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機制來幫助使應用程序中各項保持有序,這點非常重要。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這是您可能遇到的較簡單的配置問題。更難的問題出現在當需要在不同伺服器中進行不同的Bean連接的時候。這類問題常會出現在日常軟體開發任務中。例如,假如您的產品有一個客戶身份驗證模塊,可以對來自關系資料庫或LDAP伺服器中的用戶進行身份驗證。自然,這一身份驗證模塊可以使用抽象了特定版本庫的Bean進行配置。如果您想改變不同應用程序部署中驗證用戶的方式,就需要在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中進行不同的Bean連接。這種配置問題常見於在部署中有可配置特性的所有應用程序。

在下文中,我們將討論這兩種配置問題。首先我們會關注同步的Bean屬性問題及其解決方案,接下來,我們會討論更加復雜的同步Bean連接問題。

解決方案

同步Bean屬性

這個問題的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是將所有特定於主機的參數都放到普通的Java屬性文件中,使用Spring的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類,將這些參數寫入Bean屬性中。

使用這一解決方案,我們可以生成如下的屬性文件(/WEB-INF/jdbc.properties):

jdbc.driver=org.postgresql.Driver

jdbc.url=jdbc:postgresql://localhost/test
jdbc.user=postgres

jdbc.password=

我們的Bean配置如下: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config.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

<property >
<value>/WEB-INF/jdbc.properties</value>
</property>
</bean>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riverManagerDataSource">
<property >
<value>${jdbc.driv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value>${jdbc.url}</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value>${jdbc.us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value>${jdbc.password}</value>
</property>

</bean>
如上所述,我們定義了一個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類的實例,並將其位置屬性設置為我們的屬性文件。該類被實現為Bean工廠的後處理器,並將使用定義在文件中的屬性來代替所有的佔位符(${...}value)。

利用這種技術,我們可以從applicationContext.xml中移除所有特定於主機的配置屬性。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自由地為該文件添加新的Bean,而不必擔心特定於主機屬性的同步性。這樣可以簡化生產部署和維護。

⑽ 關於科學合理配置資源的幾點認識

一、資源(本文主要指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作為生產資料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要素,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資源配置方式影響生產力發展方式,資源配置方式隨著生產力發展而變化

在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歷史階段,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但生產力水平總體不高,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太大,造成這一突出問題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是資源配置的問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科學合理配置資源。

二、在我國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進程中,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要處理好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的關系

目前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尚不統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東部和西部等,由於所處的社會地位、所承擔的社會義務的不同而對這一關系的理解上不盡一致,在行動上不盡統一,需要從理論上正本清源,在實踐中統一步調。

——資源配置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保障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發展。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要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資源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資源配置的目的和首要任務就是保障發展。

——資源配置要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保障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過渡開發資源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不可能全面、協調的發展,也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從總體上講是沒有保障發展。

——資源配置方式隨著生產力發展而變化。人類開發自然資源,促進了經濟增長,推動了生產力發展;同時,開發自然資源是一種反自然活動,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目前,全球氣候變化,極端氣候頻發,自然災害驟增,生態環境惡化,物種逐年減少,人類共同的家園面臨資源和環境的挑戰。自然發展史,人類文明史是一部教科書。300多萬年的人類進化史,5000多年的人類文明史,200多年的工業化史,我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史的歷史結論是:人類社會的「生存型」,「掠奪式」發展(人類掠奪自然,人類互相掠奪)已經到了極限。人類已經在處理各國間關系的同時,開始共同研究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推進發展中如何保護資源,保護環境,以求得和諧發展,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共同的課題。我國在當前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過程中,面對開發資源造成環境破壞,經濟發展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要著力研究制定資源配置中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和保護環境最佳結合點,研究建立開發與補償的雙向機制,研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生態文明戰略措施,進而實現「補償型」、「循環型」、「和諧的」、「可持續」的發展。

——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要在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確定不同類型、不同用途自然資源開發的限度,要使社會物質生產與自然物質生產協調發展。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任何一個水平上,物質生產都包括社會物質生產和自然物質生產。但人們很容易忽略甚至不承認自然物質生產,常常以損害自然物質生產的形式進行社會物質生產,造成社會物質生產與自然物質生產的尖銳矛盾。然而,整個社會物質生產是以自然物質生產為基礎的。我們不僅要承認社會物質生產,還要承認自然物質生產,不能以損害自然物質生產的形式進行社會物質生產,必須把人類活動控制在生態系統允許的范圍內。因此,在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對自然資源的開發要有限度,要確定不同類型、不同用途自然資源開發的限度,同時,在每一次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社會必須投入保護資源的資金進行補償,以維持自然資源利用和保護之間的平衡,防止生態潛力的根本喪失。從這個意義上講,保護資源是從根本上保障發展。只有克服「一時發展,長久停滯」、「局部發展,整體後退」短視行為,才能保持可持續發展。

——科學合理配置資源的理論基礎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理論。在人與自然關系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產生過的相關理論,曾經對資源配置產生過積極的指導作用。由於歷史局限性,並沒有完全反映客觀規律,在新的歷史時期需要用批判性思維反思、總結。地理環境決定論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人定勝天論也在實踐中產生過巨大作用,但都具有一定片面性。我們不完全贊成地理環境決定論,也不完全贊同人定勝天論,我們主張人與自然協調發展論。

實踐反復證明,如果違反自然規律,過度開發資源,必然遭到自然報復;而人類不去利用自然,只是保持原生的自然平衡,是自然主義價值觀,同樣是不可取的,而且自然生態系統對人而言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保護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統一,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科學合理配置資源的出發點和歸宿。遵循自然規律,有限度開發利用,建立補償機制,形成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改變大自然舊有的平衡,建設一種螺旋式發展的大自然的動態平衡,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這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任務。

三、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要統籌兼顧,處理好人與自然、中央與地方、經濟與社會、區域之間、國內與國外、當前和長遠的關系

當前需要從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角度統籌解決的幾個突出問題,一是統籌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目前,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不平衡,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追求GDP),其結果是:一方面,資源環境代價太大,社會發展滯後;另一方面,醫療衛生、教育、社保等公益事業發展緩慢,影響民生,影響文明建設,影響社會穩定。二是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目前,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二元結構,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我國國土遼闊,資源分布不均一,區域發展不均衡,需要實施差別化政策。三是統籌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中,如何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也是當前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要統籌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健全法規,完善政策,創新制度、加強監管,保障科學合理配置資源

——實施資源配置開源節流、集約節約戰略。現階段,土地資源開源主要是土地整理與復墾,節流主要是用途管理與提高利用率;礦產資源開源主要是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大投入,加強地質勘查工作,節流主要是限量開采,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

——實施區域非均衡發展的差別化政策。在國家規劃的不同功能區,分別確定不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指標,在城市和農村分別確定不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指標,分別確定不同的資源開發與補償保護的指標體系。

——實施經濟政策調節,建立科學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改革完善有關資源配置的體制、政策,協調中央、地方和企業的利益關系。當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在礦產資源配置方面,協調處理好礦產資源國家所有、中央地方財政分灶吃飯關系,界定集中統一管理與分類分級管理的事權,明確中央、地方、企業和當地民眾在礦產資源開發中的責權利;在土地資源配置方面,堅持城鄉土地一個市場,嚴格區分公益性用地徵收和經營性用地征購,解決土地收益在國家、集體、個人之間合理分配。

——充分發揮市場在礦產資源和土地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推進資源價格形成的市場化進程。明確政府角色定位,一方面強化其公共服務者和市場監督者的職能,另一方面弱化、淡化直至取消政府作為資源直接經營者、交易者的角色。改變目前政府既是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市場管理者,又是市場中利益相關人的狀況。

——對土地、礦產逐步實行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管理。當前,土地資源管理重點和難點是集體土地產權問題,礦產資源管理重點和難點是完善礦業權管理問題。

——建立環境產權制度,形成生態補償和環境付費機制,調整利益分配格局,逐步使資源型企業合理負擔其資源開發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各種成本,形成資源「完全成本價格」。

——推進科技創新,開發新資源,發現新用途,提高資源利用率,潛力很大、前景廣闊,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科學合理配置資源的重要任務。要加大約束和激勵力度,提高資源利用的科技含量。

——建立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和評價標准,健全完善幹部考核體系和評價標准,形成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導向和幹部從政作為的價值取向。

五、把完善科學合理配置資源的體制、機製作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服務,管理方式從以堵為主轉變為疏堵結合。把行使政府職責的「服務中管理,管理中服務」的運行機制體現在資源配置中的「保障中保護,保護中保障」。運用法律法規、經濟政策、區域差別化管理、發展階段動態調整等綜合手段,力求做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東部和西部等基本做到認識一致,行動一致,實施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資源保障。

(原載《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專家建議》2008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