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調查旅遊資源有哪些內容
擴展閱讀
京東哪裡看退貨價格 2025-08-03 08:14:37
手機工具欄怎麼改變名字 2025-08-03 08:04:28

調查旅遊資源有哪些內容

發布時間: 2025-08-03 06:39:12

⑴ 簡述旅遊資源調查的步驟及方法

旅遊資源調查的步驟主要包括確定調查目標、收集資料、實地調查、分析和評價,方法則涉及文案調查、實地考察、訪談和問卷調查等

步驟

  1. 確定調查目標:明確調查的目的和任務,確定調查的范圍和深度。這有助於調查人員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和分析數據。
  2. 收集資料:通過文案調查的方式,收集現有的文獻資料,如地圖、旅遊指南、歷史記錄、統計數據等,為實地調查提供背景信息和初步了解。
  3. 實地調查:調查人員親自前往目標地區,觀察和記錄旅遊資源的實際情況。這一階段需要結合實地考察,對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進行詳細記錄。
  4. 分析和評價: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和評價,揭示旅遊資源的特徵、分布和潛力,評估其價值,如美學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等。

方法

  1. 文案調查: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獲取旅遊資源的背景信息和初步了解。
  2. 實地考察:親自前往目標地區,對旅遊資源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
  3. 訪談:與當地居民、旅遊從業者、專家學者等進行訪談,獲取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4. 問卷調查:設計問卷,向相關人員或遊客發放,收集關於旅遊資源的意見和建議。

綜上所述,旅遊資源調查是一個系統性、科學性的過程,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以確保調查結果的准確性和全面性。

⑵ 旅遊資源調查有哪些功能

旅遊資源調查

重點:
掌握旅遊資源調查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可以運用旅遊資源調查的方法、程序及內容調查區域旅遊資源狀況。
第一節 旅遊資源調查
一、旅遊資源調查的涵義
旅遊資源調查: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統地收集、記錄、整理、分析和總結旅遊資源及其相關因素的信息與資料,以確定旅遊資源的存量狀況,並為旅遊經營管理者提供客觀決策依據的活動。
①旅遊資源調查必須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
②旅遊資源調查的范圍,既包括旅遊資源本身,又包括相關的影響因素。
③旅遊資源調查過程,收集、記錄、整理、分析和總結旅遊資源信息資料。
④旅遊資源調查現實的目的就是確定某一區域旅遊資源的存量狀況,最終為旅遊經營、管理、規劃、開發、決策提供客觀科學的依據。
二、旅遊資源調查的作用
(一)描述作用
旅遊資源的調查,可以了解一個地區旅遊資源的存量狀況,摸清旅遊資源的家底。
(二)診斷作用
可以認清旅遊資源的空間特徵、時間特徵、經濟特徵、文化特徵等,以及各種特性形成環境和成因,旅遊資源的功能價值,尤其是旅遊資源的時代變異性。
(三)預測作用
能夠完善旅遊資源信息系統,為旅遊預測、決策奠定基礎。
(四)管理作用
可以比較全面地掌握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現狀,有利於推動區域旅遊資源的管理工作,從而制定切實可行的旅遊資源保護措施。
(五)效益作用
解旅遊資源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旅遊資源效益功能的體現。
第二節 旅遊資源調查類型與內容
一、旅遊資源調查類型
(一)按旅遊資源調查需解決的問題劃分
1、旅遊資源概查:指對旅遊資源的概略性調查或探測性調查。
2、旅遊資源普查:對旅遊資源開發區的各種旅遊資源及其相關因素進行綜合調查。
3、旅遊資源詳查:將概查和普查提出的結果,經過篩選,確定一定數量高品位、高質量的旅遊資源景觀作為開發對象,針對這些開發對象進行更詳細的實地勘查。
(二)按旅遊資源調查的不同對象劃分
1、典型調查
2、重點調查
3、抽樣調查
二、旅遊資源調查的內容
(一)旅遊資源環境調查
1、自然環境調查
(1)調查區概況
(2)地質地貌要素:調查記載調查區岩石、地層、地質構造、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徵、發育規律和活動強度,對調查范圍的總體地質地貌特徵有一全面概括了解。
(3)水體要素:調查地表水與地下水的類型和分布,季節性水量變化規律和特徵,可供開採的水資源,已發生和可能發生的水災害及其對旅遊資源的不利影響等。
(4)氣象氣候要素:調查區的年降雨量及其分布,氣溫、光照、濕度及其變化,大氣成分及其污染情況,氣候類型、特色及其變化規律等。
(5)動植物要素:調查區動物和植物特徵與分布,具有觀賞價值的動物和植物的類型和數量,特定生存環境下存在的珍稀動物和植物,調查其分布數量、生長特性和活動規律,可供遊人觀賞的客觀條件和防護措施等。
2、人文環境調查
(1)歷史沿革
(2)經濟環境
(3)社會文化環境
3、政策法規環境調查
主要了解調查區內影響和制約旅遊資源開發、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包括:地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對外政策的調整變化,旅遊機構的設置變動,以及資源法、旅遊法、環境保護法、旅遊管理條例和旅遊管理措施等的執行情況。
(二)旅遊資源存量調查
1、類型調查: 按一定的分類標准,將調查區內的旅遊資源分類歸並,以便更加明晰地認識旅遊資源。
2、特徵調查(各類旅遊資源特徵調查,對國家旅遊局規定的155個基本類型的調查)
3、成因調查:調查區內各種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尤其是富有當地特色的旅遊資源,在開展資源調查時,要了解其形成原因,發展歷史,存在時限、利用的可能價值,自然與人文相互依存的因果關系。
4、規模調查:調查包括資源類型的數量、分布范圍和面積、各級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
5、組合結構調查:了解調查區旅遊資源的組合結構,包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組合,自然景觀內部的組合,人文景觀內部的組合。
6、開發現狀調查:旅遊資源包含已開發態、待開發態和潛在態三種形態。調查開發現狀包括:旅遊資源現在的開發狀況、項目、類型、時間、季節、旅遊人次、旅遊收入、消費水平以及周邊地區同類旅遊資源的開發比較、開發計劃等。
(三)旅遊要素調查
1、交通調查
包括公路、鐵路、水路、航空交通狀況,旅遊汽車、計程車、景點纜車、高架索道、觀光遊船等設施,車站、碼頭、港口的數量和質量,交通工具與景區的距離、行程時間、路面質量、運輸承受能力等。
2、住宿調查
包括飯店、旅館、汽車旅館、供膳寄宿旅館、別墅、農舍式小屋、度假村、野營帳蓬、遊船旅館等多種住宿設施的規模、數量、檔次、功能、分布情況、接待能力、床位數、房間數、客房出租率、營業收入、固定資產、利潤總額等。
3、餐飲調查
包括餐館的規模、數量、檔次、分布情況、名特小吃、特色菜品、衛生狀況和服務質量等。
4、其他服務設施調查
(四)旅遊客源市場調查
1、旅遊者數量調查
調查外國人、華僑、港澳台同胞、國內本土遊客和外地遊客的數量、國籍、年齡、性別、職業、入境方式、分布地區與民族類別等。了解最大和最小日客流量、月客流數、季客流量和年游各數量。了解遊客滯留時間、過夜人數、自費與公務旅遊的比例、團隊與散客旅遊的比例等。
2、旅遊收入調查
調查統計旅遊者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消費構成,人均天消費,最高與最低消費比例,調查日、月、季、年的旅遊收入,海外遊客創匯收入,國內遊客旅遊收入,以及旅遊收入在當地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產生的社會貢獻率等。
3、旅遊動機調查
調查包括健康運動消除緊張與不安的欲求,滿足求知慾望的文化動機,探親訪友的交際動機,體現自尊、獲取個人成就和為人類貢獻的地位和聲望動機等。
第三節 旅遊資源調查程序與方法
一、調查程序
(一)調查准備階段
明確調查問題→確定調查目標→調查方案設計→制訂調查工作計劃
(二)調查實施階段
1、收集第二手資料
第二手資料是指為其他目的和用途而製作、收集的證據、數字、圖件和其他現成的信息資料,但能為目前的旅遊調查項目所利用。
2、收集第一手資料(實地調查資料):包括:概略調查、系統調查、詳細勘查
(三)旅遊資源調查整理分析階段
1、整理資料
①對資料進行鑒別、核對和修正,審查資料的適用性和准確性,剔除有錯誤的資料,並補充、修正資料,使其達到完整、准確、客觀、前後一致。
②應用科學的編碼、分類方法對資料進行編碼與分類,以便於分析利用。
③採用常規的資料儲存方法或計算機儲存方法,將資料歸卷存儲,以利於今後查閱和再利用。
2、分析資料
經過整理後的資料、數據和圖件,應能表示某種意義,只有通過調查人員的分析解釋,才能對資源調查項目產生作用。
3、編寫旅遊資源調查報告
由標題、目錄、概要、正文、結論與建議、附件幾個部分組成。
二、旅遊資源調查方法
(一)文案調查法(間接調查法)(二)詢問調查法(三)觀察調查法(四)綜合考察法(野外綜合考察)(五)遙感調查法(六)統計分析法(七)分類分區法
把調查區的旅遊資源,按其形態特徵、內在屬性、美感、吸引性等加以分類,並進行研究調查,與同類型或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區域加以比較、評價,得出該區旅遊資源種類、一般特徵與獨特特徵、質量與區內的差異,以便於制定開發規劃和建立旅遊資源信息庫,以及有助於區內各地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調查區旅遊資源調查報告的編寫
旅遊資源詳查和旅遊資源概查的文(圖)件類型和精度不同,旅遊資源詳查需要完成全部文(圖)件,包括填寫《旅遊資源調查區實際資料表》,編繪《旅遊資源地圖》,編寫《旅遊資源調查報告》。旅遊資源概查要求編繪《旅遊資源地圖》。 根據國家標准《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的要求,各調查區編寫的旅遊資源調查報告,基本篇目如下:
前言
第一章 調查區旅遊環境
第二章 旅遊資源開發歷史和現狀
第三章 旅遊資源基本類型
第四章 旅遊資源評價
第五章 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附圖:《旅遊資源圖》或《優良級旅遊資源圖》

⑶ 旅遊資源調查的方法有哪些


旅遊資源調查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統地收集、記錄、整理、分析和總結旅遊資源及其相關因素的信息和資料,以確定旅遊資源存量,為旅遊管理者提供客觀決策依據的活動。


旅遊資源調查常用的方法如下:


(1)文案調查法(間接調查法)


(2)詢問和調查方法


(3)觀察調查法


(4)綜合調查法(現場綜合調查)


(5)遙感調查方法


(6)統計分析方法


(7)分類和分區方法


掌握旅遊資源調查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旅遊資源調查的方法、程序和內容可用於調查區域旅遊資源狀況。


第一節旅遊資源調查


一,旅遊資源調查的意義


旅遊資源調查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旅遊資源及其相關因素的信息和資料進行系統的收集、記錄、整理、分析和歸納,以確定旅遊資源存量,為旅遊管理者提供客觀決策依據的活動。


旅遊資源調查必須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


旅遊資源調查的范圍既包括旅遊資源本身,也包括相關的影響因素。


旅遊資源調查過程,收集、記錄、整理、分析和總結旅遊資源信息。


旅遊資源調查的現實目的是確定一定區域內旅遊資源的存量,最終為旅遊經營、管理、規劃、開發和決策提供客觀、科學的依據。


二,旅遊資源調查的作用


(A)描述功能


旅遊資源調查可以了解一個地區的旅遊資源存量,摸清旅遊資源家底。


(2)診斷功能


可以認識到旅遊資源的空間特徵、時間特徵、經濟特徵和文化特徵,以及各種特徵的形成環境和成因,旅遊資源的功能價值,特別是旅遊資源的時間變異性。


預測作用


它可以完善旅遊資源信息系統,為旅遊預測和決策奠定基礎。


(4)管理角色


全面了解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現狀,有助於促進區域旅遊資源的管理,從而制定切實可行的旅遊資源保護措施。


(5)效益函數


認識旅遊資源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旅遊資源效益功能的體現。


第二節旅遊資源調查的類型和內容


一、旅遊資源調查的類型


(一)根據旅遊資源調查需要解決的問題。


1.旅遊資源普查:是指對旅遊資源的普查或探索性調查。


2.旅遊資源普查:對旅遊資源開發區各種旅遊資源及相關因素的綜合調查。


3.旅遊資源詳查:通過普查和普查結果的篩選,選擇一定數量的高品位、高質量的旅遊資源景觀作為開發對象,對這些開發對象進行更詳細的實地調查。


(二)根據旅遊資源調查的不同對象。


1.典型調查


2.注重調查


3.抽樣調查


二。旅遊資源調查的內容


(1)旅遊資源與環境調查


1.自然環境調查


(1)調查區域的調查


(2)地質地貌要素:調查和記錄測區岩石、地層、地質構造、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徵、發育規律和活動強度,對測區的整體地質地貌特徵有一個全面的概述。


(3)水要素:調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類型和分布,季節性水量變化規律和特徵,可開採的水資源,現有和可能發生的水害及其不利影響


(5)動植物要素:調查區內動植物的特徵和分布,具有觀賞價值的動植物種類和數量,存在於特定生活環境中的珍稀動植物,其分布數量、生長特點和活動規律,可供遊人觀賞的客觀條件和保護措施等。


2.人文環境調查


(1)歷史演變


(2)經濟環境


(3)社會文化環境


3.政策法規環境調查


主要了解影響和制約調查區旅遊資源開發和管理的相關方針政策。包括:區域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對外政策的調整和變化,旅遊機構設置的變化,資源法、旅遊法、環境保護法、旅遊管理條例和旅遊管理辦法的實施情況。


(二)旅遊資源存量調查


1.類型調查:按照一定的分類標准,將調查區域內的旅遊資源進行分類合並,對旅遊資源有更清晰的認識。


2.特色調查(各類旅遊資源的特色調查,國家旅遊局規定的155個基本類型的調查)


3.原因調查:在調查區域內各種類型的旅遊資源,特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資源時,要了解其成因、發展歷史、存在時限、可能的利用價值、自然與人文的因果關系。


4.規模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資源類型的數量、分布和面積,各級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


5.組合結構調查:了解調查區旅遊資源的組合結構,包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組合,自然景觀內的組合,人文景觀內的組合。


6.開發現狀調查:旅遊資源包括已開發狀態、待開發狀態和潛在狀態。調查情況包括:目前的開發現狀、項目、類型、時間、季節、遊客數量、旅遊收入、消費水平、周邊地區同類旅遊資源的開發比較、開發計劃等。


(3)旅遊要素調查


1.交通調查


包括公路、鐵路、水路、空中交通狀況,旅遊車、計程車、景區纜車、高架索道、觀光遊船等設施,車站、碼頭、港口的數量和質量,車輛與景點的距離,旅行時間,道路質量,運輸能力等。


2.住宿調查


包括規模、數量、檔次、功能、分布、接待能力、床位數、房間數、客房出租率、營業收入、固定資產、利潤總額等。各種住宿設施,如酒店,旅館,汽車旅館,公寓,別墅,農舍式別墅,度假村,野營帳篷和郵輪酒店。


3.食品和飲料調查


包括餐廳的規模、數量、檔次、分布、名小吃、特色菜、衛生條件、服務質量等。


4.其他服務設施的調查


(4)旅遊客源市場調查


1.遊客數量調查


調查外國人、華僑、港澳台同胞、國內遊客和外國遊客的人數、民族、年齡、性別、職業、入境方式、分布地區和民族類別。了解最高和最低日客流量、月客流量、季客流量、年遊客量。了解遊客停留時間長短、過夜次數、自費和公務旅遊比例、團體和個人旅遊比例等。


2.旅遊收入調查


調查遊客在吃、住、行、游、購、娛方面的消費構成,人均日消費,最高和最低消費比例,日、月、季、年旅遊收入,境外遊客創匯收入,境內遊客旅遊收入,旅遊收入在當地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社會貢獻率。


3.旅遊動機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通過健康鍛煉消除緊張和焦慮的願望,滿足求知慾望的文化動機,交際動機


二手資料是指為其他目的和用途而製作和收集的證據、數字、地圖等現成的信息資料,但可為當前旅遊調查項目所用。


2.收集第一手資料(實地調查資料):包括普查、系統調查和詳細勘探。


(3)旅遊資源調查、整理和分析階段


1.組織數據


識別、檢查和修正數據,審查數據的適用性和准確性,剔除有錯誤的數據,補充和修正數據,使其完整、准確、客觀、一致。


應用科學的編碼和分類方法對數據進行編碼和分類,以便於分析和利用。


採用常規的數據存儲方法或計算機存儲方法,將數據存儲成冊,以備將來參考和再利用。


2.分析數據。


整理出來的資料、數據、地圖要能表達一定的意思。只有通過調查人員的分析解釋,才能在資源調查項目中發揮作用。


3.編寫旅遊資源調查報告。


它由標題、目錄、摘要、正文、結論和建議以及附件組成。


二。旅遊資源調查方法


(1)文案調查(間接調查)(2)詢問調查(3)觀察調查(4)綜合調查(野外綜合調查)(5)遙感調查(6)統計分析(7)分類分區。


根據形態特徵、內在屬性、美感、吸引力等對調查區旅遊資源進行分類。然後與相同或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區進行研究調查、比較評價,得出該區與區內旅遊資源的類型、一般特徵和獨特特徵的差異,以及旅遊資源的質量,以便於制定發展規劃,建立旅遊資源信息庫,開發利用該區各地的旅遊資源。


三。調查區旅遊資源調查報告的編寫


旅遊資源詳查的文件(圖)種類和精度不同於旅遊資源普查。旅遊資源詳查需要完成所有文件(圖件),包括填《旅遊資源調查區實際資料表》,編《旅遊資源地圖》,編《旅遊資源調查報告》。

⑷ 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17)

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17)

一、旅遊資源分類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根據《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17)標准,旅遊資源被劃分為8個主類、31個亞類和155個基本類型。

  1. 地文景觀類:主要包括山地景觀、喀斯特景觀、丹霞景觀、風沙地貌景觀、海岸地貌景觀、特殊地質現象景觀、冰川及冰雪景觀等。

  2. 水域風光類:涵蓋河段、湖泊、瀑布、泉、海洋與濱海、冰雪地等自然景觀。

  3. 生物景觀類:包括森林、草原、野生動物、古樹名木、奇花異草等生物資源構成的景觀。

  4. 天象與氣候景觀類:如極光、佛光、海市蜃樓、雲霧景觀、雨景、冰雪大觀、避暑氣候、避寒氣候等。

  5. 遺址遺跡類:包括史前人類活動場所、社會經濟文化活動遺址遺跡、軍事遺址與古戰場、廢棄生產地等。

  6. 建築與設施類:涵蓋綜合人文旅遊地、單體活動場館、景觀建築與附屬型建築、居住地與社區、歸葬地、交通建築、水工建築、宗教與祭祀活動場所、園林遊憩區域、科教文化設施、康體游樂休閑度假地等。

  7. 旅遊商品類:包括地方旅遊商品、土特產品、旅遊紀念品、工藝品、文物及仿製品、風味美食、茶飲、中醫葯及保健品等。

  8. 人文活動類:涵蓋人事記錄、藝術、民間習俗、現代節慶等。

二、旅遊資源調查

旅遊資源調查是旅遊資源開發、規劃與管理的基礎工作,旨在全面、系統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旅遊資源的數量、類型、性質、分布、規模、開發條件及開發利用現狀等信息。

  1. 調查內容:包括旅遊資源的類型、數量、分布、規模、等級、開發條件、開發利用現狀、保護狀況等。

  2. 調查方法:採用實地調查、遙感調查、文獻調查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地調查是獲取第一手資料的主要途徑,遙感調查可以擴大調查范圍,提高調查效率,文獻調查則可以了解旅遊資源的歷史沿革和文化內涵。

  3. 調查步驟:包括准備階段(明確調查目的、任務、范圍和方法,制定調查計劃,准備調查工具等)、實施階段(按照調查計劃進行實地調查,收集資料,記錄數據等)和總結階段(整理分析調查資料,編寫調查報告,提出開發建議等)。

三、旅遊資源評價

旅遊資源評價是旅遊資源開發、規劃與管理的重要環節,旨在科學、客觀地評估旅遊資源的價值、開發潛力和市場前景。

  1. 評價原則:包括客觀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動態性原則等。客觀性原則要求評價者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避免主觀臆斷;全面性原則要求評價者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進行評價;可比性原則要求評價者採用統一的標准和方法進行評價;動態性原則要求評價者考慮旅遊資源的變化和發展趨勢。

  2. 評價方法: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種方法。定性評價主要依據評價者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旅遊資源的價值、開發潛力等進行主觀判斷;定量評價則採用數學模型和統計方法,對旅遊資源的數量、質量、開發條件等進行客觀量化分析。

  3. 評價內容:包括旅遊資源的吸引力評價、開發條件評價、市場潛力評價、環境保護評價等。吸引力評價主要評估旅遊資源的獨特性、觀賞性、趣味性等;開發條件評價主要評估旅遊資源的交通條件、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等;市場潛力評價主要評估旅遊資源的市場需求、競爭態勢等;環境保護評價主要評估旅遊資源的生態環境狀況、保護措施等。

四、相關圖片展示

以下是部分旅遊資源分類的示例圖片:

(示例:宗教建築)

以上圖片僅為示例,實際旅遊資源類型豐富多樣,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查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