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課程資源挖掘示意圖怎麼畫
擴展閱讀
我的世界鑽石塊怎麼做的 2025-08-02 17:56:34
明年晶元價格怎麼樣 2025-08-02 17:55:54
成本會計實訓心得怎麼寫 2025-08-02 17:55:50

課程資源挖掘示意圖怎麼畫

發布時間: 2025-08-02 13:32:45

Ⅰ 什麼是數學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數學課程資源是指應用於教與學活動中的各種資源。

文本資源——如教科書、教師用書,教與學的輔助用書、教學掛圖等;

信息技術資源——如網路、數學軟體、多媒體光碟等;

社會教育資源——如教育與學科專家,圖書館、少年宮、博物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

環境與工具——如日常生活環境中的數學信息,用於操作的學具或教具,數學實驗室等;

生成性資源——如教學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學生的作品、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課堂實錄等。

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的使用數學課程資源,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水平和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質量。教材編寫者、教學研究人員、教師和有關人員應依據本標准,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一)文本資源

關於教科書、教師用書的開發,參見「教材編寫建議」。

學生學習輔助用書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鞏固相關技能,開拓數學視野,進而滿足他們學習數學的個性化需求。這一類用書的開發不能僅僅著眼於解題活動和技能訓練,單純服務於應試。更重要的,還應當開發多品種、多形式的數學普及類讀物,使得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有足夠的機會閱讀數學、了解數學、欣賞數學。

教師教學輔助用書主要是為了加深教師對於教學內容的理解,加強教師對於學生學習過程的認識,提高教師採用有效教學方法的能力。為此,在編制教學輔助用書時,提倡以研討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為主線,賦予充分的教學實例,注重數學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使之成為提高教師專業水準的有效讀物。

(二)信息技術資源

信息技術能向學生提供並展示多種類型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象等,並能靈活選擇與呈現;可以創設、模擬多種與教學內容適應的情境;能為學生從事數學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個體展開面對面交流。信息技術是從根本上改變數學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必須充分加以應用。

信息技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需要關注三個方面:

其一,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師從事數學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輔助性工具。為此,教師可以通過網路查閱資料、下載富有參考價值的實例和課件,並加以改進,使之適用於自身課堂教學;可以根據需要開發音像資料,構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還可以設計與製作有關的計算機軟體、教學課件,用於課堂教學活動研究等。

其二,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從事數學學習活動的輔助性工具。為此,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將計算器、計算機用於數學學習活動之中。例如,在探究活動中藉助計算器(機)處理復雜數據和圖形,發現其中存在的數學規律;使用有效的數學軟體繪制圖形、呈現抽象對象的直觀背景,加深對相關數學內容的理解;通過互聯網搜尋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幫助自己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和方法等。

其三,將計算器等技術作為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輔助性工具。為此,應當積極開展基於計算器環境的評價方式與評價工具研究,如哪些試題或評價任務適宜在計算器環境下使用,哪些不適宜,等等。

(三)社會教育資源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當積極開發利用社會教育資源。例如,邀請有關專家向學生介紹數學在自然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和其他學科發展中的應用,幫助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邀請教學專家與教師共同開展教學研究,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應充分利用圖書館、少年宮、博物館、科技館等,尋找合適的學習素材,如學生感興趣的自然現象、工程技術、歷史事件、社會問題、數學史與數學家的故事和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等,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

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和網路等媒體,常常為我們提供許多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有意義話題,教師要從中充分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素材,向學生介紹其中與數學有關的欄目,組織學生對某些內容進行交流,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環境與工具

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信息,開發成為教學資源。教師應當努力開發製作簡便實用的教具和學具,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數學實驗室」供學生使用,以拓寬他們的學習領域,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發展其個性品質與創新精神,促進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生成性資源

生成性資源是在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如師生交互及生生交流過程中產生的新情境、新問題、新思路、新方法、新結果等。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資源有利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Ⅱ 例談高中政治課堂如何挖掘教學資源

高中政治課程中蘊涵著豐富的生命教育的資源。課程資源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對於轉變課程功能與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常有教師埋怨課程資源太少,其實,課程資源,其實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要教師能樹立課程資源的意識,做個有心人,從學生的實際、具體教學情境和現有的教學資源出發,廣開思路,充分挖掘,就能很好地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巧妙運用學生資源激活政治課堂教學 學生資源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來源於學生的,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情感、動作等,通過師生互動而生成的、有利於教學的資源。學生資源的特點:①學生資源具有生成性、動態性、待開發性、多樣性、難以復制性。②學生資源存在和表現的形式多樣,不易察覺,是無形的、非物質的。③學生資源是最直接的,可以隨取隨用。④學生資源是最有效的,取之於學生用之於學生。⑤學生資源是最豐富的: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鮮活的生命體,其知識、經驗和智慧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而且學生資源是能再生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 教師在利用和開發學生資源的過程中首先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學生的知識基礎、技能技巧、個性特長、性格特點等),了解學生後才能結合學生實際設計教學,而不是教師一廂情願的零起點教學。學生有很多資源,如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錯誤等都是一種資源。下面我以學生的錯誤這種資源為例。 2009年我任教的一名高三男同學,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品性端正,表現非常良好,班上的老師都比較喜歡和關注他。但我發現有段時間他上課總是精神恍惚,抽他起來回答問題總是心不在焉,從不帶手機進教室的他居然在課堂發簡訊。觀察一段時間後,把他請到辦公室,我們進行了交流。從他支支吾吾的表現和一些話語中,我知道他戀愛了,對象竟是在縣城上班的一名護士。這段時間他經常找借口請假到縣城,來回奔波,所以上課無精打采。接下來我專門找了兩次時間和他談心,結果不但沒有成效,他反而意志更為消沉。過了一段時間,通過其他學生我了解到其實他也很痛苦,一方面看到自己的成績不斷下滑,一方面又不想放棄這段感情。當時我們正在復習哲學原理,我抓住了這個契機,再把他叫來,對他語重心長的說:「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外人可能說再多也於事無補,這樣,你就用我們學過的哲學原理來分析這件事的原因,利弊,就當是一個作業」。 過來三天,他交了一份我非常滿意的作業,他寫到:1、物質和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錯誤的意識對物質具有阻礙作用,所以要樹立正確的意識。由於對自己目前的實際情況和形勢沒有一個正確認識,陷入了一段錯誤「感情」,所以對我的身心和學業造成了不利影響,所以我要及時「懸崖勒馬」。2、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因果聯系具有普遍性,事物先有因後有果,有因必有果,所以要對事物具有預見性。這段時間我心情煩躁,成績下滑,讓一些老師對我很失望,都是有原因的。以後我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3、整體是由部分組成的有機體,整體決定部分,部分影響整體,有時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作用。我的一生是一個整體,而高中對我來說是最關鍵的時刻,會決定我的命運,我一定會「迷途知返,重歸正道」。4、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通過這次「戀愛」實踐,我終於明白了「戀愛」還不能屬於現在的我們,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好好的成長,做自己應該做的事。5、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我們應該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並為之艱苦奮斗。我現在的目標不是「戀愛」,而是考上四川農業大學,我要為之而奮斗,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由於他的提議,該同學在政治課上把這篇「反思」給本班的同學上了一課,他的動作幽默,語言詼諧,同學們在聆聽之餘,也做了深刻反思,最重要的是經過這堂課後,很多以前不會答哲學題的同學都找到了答題技巧。 教師在利用和開發學生資源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心中有學生、眼中有資源」的原則。用真心對待每一位同學,相信每位學生身上都有寶貴的教學資源。 二、挖掘教材資源的閃光點,充分的展開 作為學生知識的資源庫和為學生導學的課本,是課程標准思想的載體和學生學習養成的憑借,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所以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作用,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教學設計。但我們的教材中,為說明道理,有很多具體的事例,但限於篇幅,未能充分展開。對這些事例,如果停留在走馬觀花式的講解上,是不能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的。教師不妨抓住其中的典型事例,充分展開。 例如,在講解民族精神時,為了說明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的表現,筆者曾經抓住非常典型的「兩彈一星」精神,充分的展開,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一大批科學家的資料,配以節選的長篇紀實文學聯播《天地頌》,充分展現了老一代的科學家是怎樣不計名利,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很多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被感動得淚水漣漣。通過這堂課,學生充分體會到了民族精神的巨大鼓舞與推動作用,由這種情感體會,情不自禁的升騰起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再如,在講新時代的勞動者這一框時,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筆者就充分運用了教材中的那幅漫畫,因為那幅漫畫中的主人翁與在做的各位同學年齡相仿,他們討論的主題又恰恰是學生非常關注的就業問題,很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鳴。當時分配的任務就是討論漫畫中幾個同學說法的對與錯。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角色,討論激烈,且發言積極。學生在發言中不僅對漫畫中的對話做了理性的分析,還舉出了很多身邊的事例加以論證,相信經過這次討論,許多學生多轉變了正確的就業擇業觀,為以後進入社會打下了基礎。 所以,教師偶爾也可以不局限於書本的范圍和教學時間,可以利用書本上或者與書本內容有關的事例,充分展開,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時政資源為政治課堂增加無限魅力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按書就搬」的時代已經畫上了句號。尤其是高中政治課堂,時政性非常強,一節優秀的課堂要承載的任務是多方位的。因此,政治教師要具備開發、利用時政資源意識的素養,讓時政資源為政治課堂增添生命活。教師從教材出發,本著「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學生的實際」來搜集的時政資源,讓新鮮的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思考願望。在政治課程資源中,時政類課程資源以其鮮活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興趣,同時也是貫徹思想政治課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因而,新課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必須十分重視時政類課程資源的開發。作為政治教師要有豐富、拓展課程資源的理念,要有主動開發課程資源的緊迫感。 運用時政資源時,首先,調動學生開發時政課程資源的熱情,提供給他們展示的舞台。其次, 教師對課上所用時政資源進行精心篩選、加工。政治課堂上所選取的時政資源必須圍繞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方向盤」「、指南針」,也是起始和歸宿。在信息化的今天,時政資源是大量的,教師要在眾多的資源中圍繞自己的課堂教學目標進行篩選,精選一到兩個,然後,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多角度開發。最後,重視教學反思。時政資源在課堂中價值的大與小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的表現已經有所察覺,為了更有效的提高課堂效果,經課堂實踐後,教師要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和總結,並記入教學設計中,為以後的教學實踐積累經驗。 例如:筆者會安排學生來搜集與所學模塊知識相關的新聞信息,然後每周一節政治課安排學生設計一個 「三分鍾時事播報」,把這一周國內外大事做一個報道。如果信息很好,那教師就在課堂上講解時加以充分利用。這樣,學生會覺得自己是主人,能有效激發他們對政治課堂的熱情。 有一次,我們在復習商品的基本屬性時,有位「實時播報員」播報了「味千拉麵」虛假宣傳的新聞,接著我們就利用商品的基本屬性的知識來分析它,並且拓寬到企業的信譽和形象;國家的宏觀調控,消費者的 權利意識等知識點。經過反復的訓練,學生養成了用理論分析實事材料的能力。 四、化「隱形為顯性」,充分挖掘隱性資源 隱性課程資源一般是指以潛在的方式對教育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課程資源,以教育的物質環境、精神氛圍等方式存在。它包括教師的人格魅力、學生的課堂信息、師生的和諧關系及校園的文化氛圍等。它不僅使顯性課程資源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科學人文知識,而且對學生的德行、態度、價值、個性、情趣等人格方面有著重要的塑造作用。所以,挖掘和利用思想政治課的隱性課程資源,有利於提升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提高課堂效率。 那麼,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該如何挖掘和利用呢?1、展示教師的人格魅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於發展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者的一切。」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僅取決於本人的人格修養,而且還涉及其業務水平和工作態度等,具體體現在其一言一行上。因此,政治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品德和人格修養,愛崗敬業、樂於奉獻,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修煉自己誨人不倦的非凡的愛心和耐性;另一方面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精於專業,不斷汲取各學科、各方面的知識,拓寬知識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2、捕捉學生的課堂信息,作為教師面對學生的課堂信息,就要學會傾聽;面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奇特的想法,古怪的問題,應盡可能地滿足,不能以不屑一顧的態度,輕易作出判斷,防止挫傷學生的創造激情。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課堂信息,不斷實時調整自己的預設,重新組織教學,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使學生的思緒飛揚,使課堂和諧非凡,使教學朝著有序的方向前進。3、建立師生的和諧關系師生的和諧關系也是重要的隱性課程資源。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牢固樹立起學生的主體觀,把學生視為自己的主人、發展的人、有潛能的人;要熱愛每位學生,相信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 以教師的人格魅力為例:今年筆者有幸參加了在宜賓三中舉行的四川省高中政治課堂大賽,聽完課後,受益匪淺。當時來自南山中學的一位教師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為我挖掘教師自身資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範。她當時講的課題是《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課堂一開始,她就緊扣課題,用她標準的普通話和清秀的聲音朗誦了《祖國,我的母親》,引起了在座同學和老師的喝彩,接著在講到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時,她拿出事先准備好的羌族小馬褂,穿在身上,並現場跳起了羌族鍋庄,還教學生跳起來了,雖然時間不長,但整個課堂充滿了歡樂。最後,講到了中華民族在遇到災難自強不息時,她又通過播放汶川地震前後的圖片再次朗誦,她的語言穿過整個教室,讓人為那地震後悲慘的一幕幕傷心落淚,又為國家不離不棄,各地群眾慷慨解囊的這種民族精神而感動的掉淚。整個課堂,教師的資源發揮的淋漓盡致。 政治教師應該重視思想政治課隱性課程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做這項工作的有心人,以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投身於教學實踐,隱性課程資源便會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來。 除此之外,本土資源也應為教師所用。學生當地的經濟環境,文化環境,地理環境孕育了學生的思想和品質,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沃土,而學生會潛移默化的對本土產生熱愛之情,也會對本土資源感興趣,積極地參與到對本土資源的思考,所以教師要善於開發和利用。 例如:在講《文化的多樣性》這一框時,裡面有一個知識點要講民族文化既具有文化的共性有具有個性,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這一個知識點難度較大。筆者的家鄉坐落在美麗的龍泉驛區,那裡有著名的4A級國家旅遊景區——洛帶客家古鎮。一位老師把古鎮入口的一個顯眼的標語——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用相機拍攝下來並運用到教學中,使學生產生對本土的熱愛,更加熱情的參與到討論中,順利地解決了這個疑難問題。 總之,開發各種教學資源,需要教師自身不斷地更新觀念,也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中不斷地累積經驗,總結教訓,需要自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只要在平時用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課堂中做個有心人,我相信,我們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充分地開發出課程資源,提高課堂效益。

Ⅲ 如何進行初中課堂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15

新課改已經在全國全面推開,圍繞課程教學進行多方面的改革創新,其中課程資源的整合與開發利用是重要的內容,立足三維目標,充分挖掘各種物理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材料和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激發興趣,鍛煉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是當下每一個業者一直在努力嘗試的問題。更有不少老師依照"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提供一缸水"的理念,給學生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學習資源材料,同時,隨著網路的普及以及各種教輔材料的發行,學生已經不缺少供自己發展的資源材料,相反,面對浩瀚的學習資源,就連老師都感到茫然,學生更是感到不知所措。筆者結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在此探討一下如何更好地整合物理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一、立足物理教材,開掘有效資源
教材是學生最為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課程教學資源,尤其是現在圍繞新課程改革編寫的教材,不但形式新穎、圖文並茂,各種知識與信息生動活潑,而且是集合了全國有名的教育專家精心編制而成,是新課改精神的直接體現。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實際,以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接受規律為依據,重組課堂教學內容;把教學過程設計成自主學習式、探究式和發現式的課堂結構,讓學生自己構建知識形成;開掘和設計出更多的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教學實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提升能力。
例如,學生設計了一個非常生活化的實驗,用十幾個果凍杯,裝滿水模擬眼睛的成像過程;學習大氣壓強的有關知識時,學生去校醫療室找到了醫用針筒,利用葯瓶的橡皮帽堵住針頭,用力拉針筒的活塞來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二、篩選利用圖書報刊,精選整編訓練試題
教師一定要做好篩選和引導,教師通過自己的研究和閱覽,對各種資源和信息進行整理,有計劃、有條件地充實到課堂教學中來,將物理知識與最新的科技成果、科學現象結合起來,通過各種鮮活的富有時代氣息的科學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嫩能力,增強學生的學以致用意識。理科學習離不開一定的輔助練習,物理學習更是如此,書店的習題集存在著過多、多難、過深、過雜等問題,教師一定要精選精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新規律和新方法,能夠對試題進行變式拓展,能夠保證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課後練習,教師也要做到精選,注重靈活,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和活用知識。
例如,學習浮力的教學內容時,筆者對教材中的例題進行大膽的取捨和重組,在一節課的教學中重點就分析了這樣一道例題:在一容器中水面上浮有一冰塊,在冰塊溶化過程中容器內水面高度如何變化?根據有關知識,筆者給出了相關的示意圖,引導學生冰的體積,融化後的體積,結合密度重力算出排開水的體積,分析前後的變化。然後,對試題進行充分變化
變化1:一盛滿鹽水的容器內浮有1冰塊,在冰塊溶化過程中水面高度如何變化?
變化2:將冰塊投人盛有酒精的容器中,液體高度如何變化?
變化3:如果冰塊中有木塊,水面高度如何變化?
變化4:湖上載有鐵塊的船,把鐵塊拋人湖中後.水面如何變化?
變化5:冰塊中凝結有的小鐵塊.投入容器後,水面高度如何變化?
這樣,把同一知識點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穿插到各種具體的物理問題中去,充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實驗器材,改良創新實驗方式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又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和有效資源。初中物理教學一定要做好實驗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首先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搜集相關數據,研究物理規律。其次,開發各種日常器具實驗,豐富中學物理實驗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生活器具的簡便、經濟、直觀等優點,讓學生從生活中感知物理現象,研究物理規律,探究生活問題。再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網路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直觀的實驗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物理現象,理解科學規律,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很多的物理定理、定律、規律等是摸不到,看不到的才抽象理論,學生無法通過直接實驗進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加直觀的展現各種物理抽象原理,網路搜集更多的學校無法滿足條件的實驗過程,這樣物理實驗更加豐富,更加直觀,學生感知更加透徹。
例如,學校牛頓第一定律時,引導學生用家庭裝修布暗線用的線槽來做第一定義斜面實驗用的導軌,由於具有很好的柔韌性,非常方便彎曲,操作極其方便。實驗室的游標卡尺、萬用表、螺旋測微器、安培表等儀器的可見度非常小,不適合學生觀察;還有些實驗只有在平面上演示,不適合學生更好的觀察,如條形磁鐵和蹄形磁鐵的磁感線,尤其是一些相對抽象的物理實驗,比如,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布朗運動等不能在教室或者實驗時直接給學生演示,利用多媒體給學生進行直觀演示,學生通過教室的電腦動畫模擬,清晰直觀地感知

Ⅳ 如何挖掘綜合實踐活動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應運而生的新型課程,與以往學科課程相比,具有明顯的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特點,它要求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現實,注意體現地方課程資源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它對課程的開發具有高度的依賴性,沒有豐富的課程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就無法開展。因此,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如何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有效地整合各種課程資源,挖掘資源的隱性價值,挖掘資源多方面的課程價值,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解決綜合實踐活動無教材可上的問題,是值得每一個教師共同探索的熱點問題。下面我就如何從多角度挖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在生活中發現
學生生活於火熱的現實世界和社會實踐中,生活在自然中,學生和其生活的世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然而,生活的世界包羅萬象,從自然環境到社會生活,只要是學生熟悉的和關注的,都是選擇的范圍。因此,在選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時,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從學生接觸的生活世界出發,注重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社區的資源環境,充分挖掘社區中的課程資源,把自己成長的環境作為學習場所,關注社區存在的現實問題,從學生熟悉和關注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選取主題。於是我們十分注重引導並時認真觀察,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發現、挖掘研究主題。
如:前不久,六合彩在我們這個偏僻的小鄉鎮悄然而生,而且有紮根於此的勢頭,許多家庭都參與六合彩賭博。受六合彩的影響許多人放棄工作,放棄了事業,放棄了農業,放棄了家庭,為了六合彩許多人走向犯罪道路,家破人亡……對於各丑聞許多學生耳聞目睹,小有烘動。
為了使確立的主題能基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聯系學生實踐生活及周邊環境,還能體現時代特色,我經常讓學生把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並是周圍熱點問題在班級里進行交流。有一次,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一名學生怯生生地說:「老師,我聽說有一種叫六合彩的活動能使人一夜成為暴發戶,這是真的嗎?」這時,又有一名學生說:「對呀,這是不是真的?」聽完這話,又有一名學生說:「可我卻聽說它使很多人傾家盪產。」……聽完學生的爭論,我陷入了沉思:確實,六合彩之風使我們這個平靜的小山村變得不平靜了,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們開始懷疑誠實勞動的價值,夢想著一夜之間成為暴發戶,結果不僅錢得不到手,反而使自己欠了一身債,隨之而來的相互殘殺、服毒自殺、偷雞摸狗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玷污了純朴的民風。於是,為了使學生純潔的心靈不受到污染,我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開展對農村六合彩問題的研究,認清六合彩的真面目。
這一活動主題我能以學生的情感態度為基礎,讓學生自主選擇活動主題及活動內容,選擇他們身邊的、他們關注的、他們疑惑而又急於想了解、必須了解的話題??農村六合彩迷人之因、「害人」之處。因為是學生關注的話題,學生能積極參與活動,大膽進行交流,發出內心話語,學生會帶著淚水說、氣憤地說、無可奈何地說,大家能群策群力,為制止六合彩出謀獻策。
二、在活動中生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的一門實踐性活動課程。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會獲得直接經驗及體驗,同時也在不經意間產生活動主題,形成課程資源,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生成活動主題,開發課程資源。這樣,學生才會對綜合實踐活動傾注全部的熱情,活動實施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如:我校是全鎮唯一有小學生寄宿的一所學校,寄宿生和寄午生共有70多人,大部分學生的米是家長從家裡幫他們載來的,學生較少參加勞動,他們沒有意識到糧食是來之不易的。學校的食堂邊,經常可見:剩菜殘羹,沒吃完的饅頭,地瓜,米粒……然而,這一范圍正好是四年一班的衛生區,他們天天要進行打掃、清理,學生對此行為看在眼裡,痛在心頭,對如何開展「愛惜糧食」宣傳活動議論紛紛,於是產生了開展了「愛惜糧食理應當」這一主題活動想法,並馬上邀請指導教師,進行探究。
他們期待通過開展「愛惜糧食理應當」這一主題活動,指導學生進行調查、查閱、搜集資源,了解糧食的由來,糧食的價錢和我國還有許多地方存在著缺食現象等,通過采訪、調查、查閱資料了解周圍的人愛惜或浪費糧食的現象及我古代、近代一些偉人愛惜糧食的行為等活動,逐步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三、在探究中拓展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成為探究者、活動者,教師成為課題研究的組織者、引導者。它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親歷問題探究的實踐過程,獲得科學研究的初步體驗,加深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問題的思考與感悟,激發起探索、創新的興趣和慾望,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問題,其間往往蘊藏著一些活動主題,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從更深、更廣方面進行探究,挖掘課程資源,開發活動內容,形成活動主題。
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在開展《愛護我們的家??校園》這一活動主題探究時,有一組學生在參觀龍眼樹的活動中,一位學生看到螞蟻爬到樹上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螞蟻爬到樹去干什麼?有的學生說是吃昆蟲,有的說是吃龍眼果,意見不同爭執不下。於是,學生就產生了《龍眼樹上的螞蟻??你為了誰》這一活動主題。組織學生去圖書室查閱資料、或去訪問、或請教家長及有關的技術人員,有些同學並上網進行查找有關資料解決這一問題。這樣,問題很快就解決。
四、在學科中整合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領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二者既有其獨立性,又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綜合實踐活動是涵蓋最為廣袤的學科,它成了各學科領域知識的綜合載體,也是各學科領域知識進行重組和拓展的沃土。《綜合實踐活動指要綱要》在談到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的關系時提到:「各學科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延伸、綜合、重組提升;在某些情況下,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與學科打通進行」。它體現綜合實踐活動是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是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因此,選擇的主題既要突出本課程領域的實踐性,又要注意各學科知識的融合。
如:學完六年語文課中的《只有一個地球》後,學生可知道「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它既非常偉大又是渺小的,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當中就像一葉扁舟。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非常有限的。人類不能指望破壞地球以後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於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這一主題活動。在探究的過程學生可運用數學方法計算各班的垃圾量,運用語文的書信、倡議書形式進行宣傳活動,運用科學學科的方法進行做各種實驗研究……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有機整合後,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各學科的知識加強了橫向聯系,學生在活動中的發展也更加深入。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技能,讓學生解脫了機械識記的桎梏,給學生廣闊的自我發展空間。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的整合必須整體計劃,合理調控,積極地拓展學生領域,以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的縱深發展。
除此之外,綜合實踐活動還有很多選材的途徑,其實選材並不難,課程資源就在我們身邊,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必須以學生為本,豐富課程類型,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發掘、歸納、總結,從身邊的每一件事、每一則消息、每一個現象,選擇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踐需要和感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