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環境資源的損失包括什麼
擴展閱讀
如何辦理公司變更費用 2025-08-04 03:36:04
西瓜裡面的鑽石值多少錢 2025-08-04 03:36:03

環境資源的損失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9-05 22:02:43

⑴ 計算經濟損失主要計算什麼經濟損失

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計算經濟損失主要計算直接經濟損失。直接經濟損失,是指與違紀行為有直接因果關系而造成財產損毀的實際價值。
經濟損失有兩種計算方法,即權利人的所失與侵權人的所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規定:「侵害商業秘密給權利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權利人的損失難以計算的,其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這里的賠償額計算方法即是權利人的所失與侵權人的所得。

⑵ 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

法律分析:破壞森林資源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侵權人提出損害賠償要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的,由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部門、機構組織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磋商,要求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磋商未達成一致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三十八條 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一)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等依法確定的重點保護區域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情節特別嚴重的;(二)向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域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情節特別嚴重的;(三)致使大量永久基本農田基本功能喪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壞的;(四)致使多人重傷、嚴重疾病,或者致人嚴重殘疾、死亡的。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

⑶ 造成生態環境損害應承擔哪些民事責任

法律分析:
主要是賠償責任。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要求和范圍,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做到應賠盡賠。民事法律和資源環境保護等法律有相關免除或者減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規定的,按相應規定執行。賠償義務人應當依法積極配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調查、鑒定評估等工作,參與索賠磋商,實施修復,全面履行賠償義務。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范圍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修復完成期間服務功能喪失導致的損失;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鑒定評估等費用;清除污染、修復生態環境費用;防止損害的發生和擴大所支出的合理費用。賠償義務人積極履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相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將其作為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處理的情節。對生效判決和經司法確認的賠償協議,賠償義務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的,依法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法律依據: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第五條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包括:
(一)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修復完成期間服務功能喪失導致的損失;
(二)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
(三)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鑒定評估等費用;
(四)清除污染、修復生態環境費用;
(五)防止損害的發生和擴大所支出的合理費用。

衍生問題:
社會治理包括生態環境嗎?答:社會治理包括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環境治理,是我國提出的、旨在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是社會治理的一部分。主要通過開展植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設生態農業等方式,建設祖國秀美山川。

⑷ 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區別

法律分析:直接經濟損失是指直接造成設施的破壞、產量或質量下降所引起的損失,一般是可以用市場價格來計算的.間接損失是指由於開采沉陷使環境資源的某些功能退化影響其他生產和消費系統造成的損失 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後處理支出的費用和毀壞財產的價值,我們稱之為「直接經濟損失」。 間接經濟損失,包括停產、減產損失價值、工作損失價值、資源損失價值、處理環境污染的費用、補充新職工的培訓費用以及其他損失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條 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⑸ 經濟損失包括哪些方面

法律分析: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通稱為經濟損失;直接經濟損失是指直接造成設施的破壞、產量或質量下降所引起的損失,一般是可以用市場價格來計算的;間接經濟損失是因為某種原因影響到本應該能夠得到的收入及由開采沉陷使環境資源的某些功能退化等影響其他生產和消費系統造成的損失 。直接經濟損失:人身傷亡所支出的費用。包括醫療費用(含護理費)、喪葬及撫恤費用、補助及救濟費用和停工工資等。 善後處理費用。包括處理事故的事務性費用、現場搶救費用、清理現場費用、事故罰款和賠償費用。 財產損失費用。包括固定資產損失和流動資產損失。間接經濟損失:由直接經濟損失引起和牽連的其他損失,包括失去的在正常情況下可以獲得的利益和為恢復正常的管理活動或者挽回所造成的損失所支付的各種開支、費用等。就是將會產生的孳息、利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十九條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第六十條 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第六十二條 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⑹ 破壞環境資源罪有哪些

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罪、環境監管失職罪。
法律分析
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規定,將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針對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主要罪名有以上4種。主要是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環境監管失職罪等。其中的每一項都有詳細的法條,如果觸犯,當事人必須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百零八條 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四百零八條之一負有食品葯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嚴重後果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後果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瞞報、謊報食品安全事故、葯品安全事件的;(二)對發現的嚴重食品葯品安全違法行為未按規定查處的;(三)在葯品和特殊食品審批審評過程中,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准予許可的;(四)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不移交的;(五)有其他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行為的。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⑺ 環境污染損害評估辦法有哪些

一、環境污染損害的評估方法
1、人身損害
人身損害評估方法參照適用國家現行有關規定和標准。
2、財產損害
財產損害的評估方法參照適用國家現行有關規定和標准,沒有相關規定和標準的,可以參照《環境污染損害數額計算推薦方法的編制說明》(以下簡稱《編制說明》)評估計算。
3、應急處置費用
應急處置費用按實際發生的費用,即直接市場價值法評估。
4、污染控制和現場搶救費用
為防止污染繼續擴大,同時對各種正在受到污染或即將受到污染的財物進行搶救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投入的各種阻止污染物擴散的物資、輔助使用的機器設備、燃料(油料)、人員工資或補貼,以及因採取污染控制措施而造成的財產損害等。
二、環境污染損害范圍
全面完整的環境污染損害評估范圍包括:人身損害、財產損害、生態環境資源損害、應急處置費用、調查評估費用、污染修復費用、事故影響損害和其他應當納入評估范圍內的損害。
近期可操作的環境污染損害評估范圍包括:人身損害、財產損害、應急處置費用、調查評估費用和污染修復費用,此五類損害的評估適用本《方法》。
1、人身損害
人身損害包括因環境污染事故和事件而支出的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一般性醫療支出費用、造成人身傷殘的特別損害、造成死亡的特別損害等費用。
2、財產損害
財產損害包括因環境污染事故和事件直接造成的資產性財產損毀、減少的實際價值。本《方法》將財產損害分為國家財產損害、單位財產損害和個人財產損害,其中國家財產損害主要包括國有耕地、林地、濕地和草地等生產性資產的直接產品損失;單位財產損害主要包括國有和集體單位所有的固定資產和產品、半成品等其他資產的損害;個人財產損害主要包括個人所有的漁產品、農作物、畜禽和房屋等資產的損害。本《方法》所稱「財產」不包括國家和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
3、應急處置費用
應急處置費用指環境污染事故和事件發生後現場搶救和應急處理所發生的合理費用,包括為降低、減輕污染危害而採取的防止污染擴大而投入的物資和人力,以及清理現場、人員轉移安置等產生的合理費用。具體包括污染控制費用及現場搶救費用、清理現場費用、人員轉移安置費用、應急監測費用。
4、調查評估費用
調查評估費用指對環境污染損害評估所支出的費用,按實際評估發生的費用計算,包括現場預調查、勘察監測、污染場地調查、風險評估、損害評估費用。
5、污染修復費用
污染修復費用指污染事故應急處理結束後,經過污染風險評估確定應該採取的將污染引發的風險降至可接受水平的人工干預措施所需費用,包括制定修復方案和監測、監管產生的費用。

⑻ 環境污染事件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有哪些分類清楚一些哈

本報9月7日訊 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今日向媒體聯合發布了《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這是中國第一份經環境污染調整的GDP核算研究報告,標志著中國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研究結果表明,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當年GDP的3.05%。虛擬治理成本為2874億元,占當年GDP的1.80%。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與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指出,由於部門局限和技術限制,已計算出的損失成本只是實際資源環境成本的一部分,一個完整的綠色GDP還需要更為艱苦的工作。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簡稱綠色GDP核算)是指從傳統GDP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的核算體系,能夠更為真實地衡量經濟發展成果。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於2004年3月啟動這一項目。兩年中,技術組對各地區和42個行業的環境污染實物量、虛擬治理成本、環境退化成本進行了核算分析,結論認為,2004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佔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環境成本為2862.8億元,占總成本的55.9%,大氣污染的環境成本為2198.0億元,占總成本的42.9%;固體廢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7.4億元,占總成本的1.2%。
由於基礎數據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沒有包含自然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態破壞成本,只計算了環境污染損失。環境污染損失成本僅核算了其中的10項,且存在低估和缺項。即便如此,數字依然非常驚人,說明環境形勢十分嚴峻。
潘岳與邱曉華共同介紹說,完整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至少應該包括五大項自然資源耗減成本(耕地資源、礦物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漁業資源)和兩大項環境退化成本(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由於基礎數據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沒有包含自然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態破壞成本,只計算了環境污染損失。環境污染損失成本包括20多項,此次核算僅算了其中的10項(大氣污染造成的健康、農業和材料損失,水污染造成的健康、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和污染型缺水損失,以及固廢侵佔土地造成的經濟損失等),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沒有涉及。總的來說,這次核算的結果只是整個結果的一部分。而且,在已經核算出的10項損失中還存在低估和缺項的問題。即便如此,損失也已經佔到GDP的3.05%,數字非常驚人,說明環境形勢十分嚴峻。
除了污染損失,此次核算還對污染物排放量和治理成本進行了核算。結果表明,如果在現有的治理技術水平下全部處理2004年點源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資約為10800億元,占當年GDP的6.8%左右。同時每年還需另外花費治理運行成本2874億元(虛擬治理成本),占當年GDP的1.80%。而我國「十五」期間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僅佔GDP的1.18%,差距很大。
要將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作為常規工作開展下去。國家環保總局將重點研究如何利用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結果來制定相關的污染治理、環境稅收、生態補償、領導幹部績效考核制度等環境經濟管理政策,以有的放矢地確定污染治理重點、規劃產業環保功能區、協調區域發展方向,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潘岳與邱曉華指出,這次核算得出的結果雖不完整,但也足以令我們對現實全貌有所估計。這些數字再次證明了,環境危機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制約經濟發展。在傳統工業化模式下,不斷增長的GDP數字,是建立在資源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斷透支的基礎之上的。這種高消耗、高污染、高風險的發展方式雖然起到過應有的歷史作用,但在今天,我國經濟已經進入資源能源瓶頸時期,不能承受資源衰竭造成的風險;社會又進入了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矛盾多發期,不能承受環境污染引發的社會問題。黨中央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隨後又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是中國政治思想領域內的一次重大升華,是中國由傳統工業化模式向新型工業化模式飛躍的一個重大契機。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必須有堅實的制度來支撐。如果我們不能建立一套全面客觀的經濟發展衡量指標體系,就無法完成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的既定目標。
潘岳表示,由於技術和體制障礙,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最終確立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我們不能等著條件全部成熟時再動手,那就來不及了。我們必須一項一項攻堅,開展一項成熟一項,成熟一項公布一項。下一步工作組准備做兩件事:第一,完善核算方法,將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作為常規工作開展下去。環保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陸續開展全國污染源普查、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和全國土壤污染調查3項基礎性調查工作,以補充本次統計的缺憾;並啟動全國生態破壞損失調查,為環境退化成本的全面核算奠定基礎。第二,環保總局將重點研究如何利用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結果來制定相關的污染治理、環境稅收、生態補償、領導幹部績效考核制度等環境經濟管理政策。由於這份報告對各地區和42個行業的數據進行了核算分析,對行業和地區的環境污染狀況進行了分析比較,國家環保總局可以有的放矢地確定污染治理重點、規劃產業環保功能區、協調區域發展方向,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試點工作。調查了轄區內30%的重點工業污染企業,所有的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以及3萬個左右的家庭。目前試點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前完成試點工作。
邱曉華說,探索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始終是世界各國統計部門的共同話題,也是中國統計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國家統計局將按照國務院領導提出的有關統計部門要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保障的要求,積極與有關部門一道共同推進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研究和實踐工作。
據介紹,2006年7月初,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在北京聯合召開了該項目成果專家評審會。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院士和專家組成的評審組對該項研究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組認為,項目提出的核算技術和方法體系基本科學合理,為建立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於環境與經濟綜合決策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研究是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在中國環境污染經濟核算方面具有開創性和標志性意義,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這項工作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和國際社會的支持。國家科技部和財政部啟動了科技攻關和專項研究課題,世界銀行專門設立了技術援助項目。聯合國環境署、統計署、亞太經社會、歐盟、挪威、荷蘭以及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等對中國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給予了肯定和鼓勵。
此外,為了配合國家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北京市、天津市、重慶市、河北省、遼寧省、安徽省、浙江省、四川省、廣東省和海南省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試點工作。調查了轄區內30%的重點工業污染企業,所有的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以及3萬個左右的家庭,調查還涉及到除環保和統計部門以外的衛生、農業、水利、城建、交通等相關部門。目前試點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前完成試點工作。
潘岳與邱曉華最後說,從世界范圍來看,目前尚沒有一個國家開展全面的環境經濟核算工作,因此,中國環境經濟核算工作的開展,為發展中國家在這個領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計劃進一步擴大核算范圍,完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中國環境經濟核算報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