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豐富森林資源有什麼作用
擴展閱讀
養森減肥產品多少錢 2025-07-23 18:01:12
采沙金需要哪些工具 2025-07-23 17:47:01

豐富森林資源有什麼作用

發布時間: 2022-08-07 13:46:42

『壹』 森林資源的作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森林資源的作用很廣泛,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為工農業生產提供資料:森林為工業提供大量木材和多種原材料,為人類提供食品,為動物提供飼料。

凈化空氣:森林有多方面凈化空氣的功能。首先它保持了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其次,森林可以降低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它不僅能阻擋有害氣體,而且能過濾和吸收有害氣體;再次,減少空氣中放射性物質。森林能阻擋、過濾、吸收放射性物質;第四,減少空氣中的灰塵。森林不僅能阻擋、過濾和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還能固定地面上的塵土;第五,減少空氣中的細菌。樹木可以分泌揮發性物質,有殺菌和抑制細菌的作用。

凈化污水:森林使流過的水中的溶解物質含量大大減少,.使水中細菌的數量大大減少。

降低雜訊:樹木濃密的枝葉使聲波不定向反射或將聲波吸收,使雜訊大大降低。

調節氣候:森林對溫度、濕度、風力都有調節作用。大面積的森林能調節大范圍甚至全球的氣候,小面積的林帶也能起到降溫、增濕及凈化空氣的作用。

保持水土:森林樹冠可以滯留降水而避免對地表的直接沖刷,並積蓄雨水。樹木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吸收水分。落葉、枯枝也能吸收相當數量的水分,減少地表徑流,防止水土流失。

保護農田:森林和防護林帶能減輕風、旱、澇等災害。林帶可以使風速大大降低,水分揮發量隨之減小,濕度相對增大。

此外,森林還具有維護生態平衡、美化環境、促使人體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貳』 森林資源的作用是( )A.涵養水源B.保持水土C.防風固沙D.以上三項都

森林資源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凈化大氣,防治污染等作用,森林是可再生資源,我們要保護好,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一定要合理採伐,伐後及時更新,使木材生長量和採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於採伐量.同時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綜合利用率.單純的杉木林中生物種類單一,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差,生態平衡易被破壞,不利於保護森林資源.
故選:D

『叄』 森林資源的作用是

1、森林作為物質資源主要的作用是:能夠提供大量木材,用於建築、傢俱、造紙造船等等,能提供大量果實作為食品、飼料等等,所以說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資源。
2、森林除了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資源外,它還是一種重要的環境資源,森林對環境都有
(1)、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
(2)、蒸騰作用
A. 每天每公頃闊葉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氣。
B. 每年每公頃松林能滯留粉塵34噸。
C. 5萬公頃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當於一座容量為100萬立方米的小水庫。
D. 夏季每天每公頃森林,可以從地下汲取70—100噸水,化為水蒸汽。

『肆』 森林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一、森林是空氣的凈化物。隨著工礦企業的迅猛發展和人類生活用礦物燃料的劇增,受污染的空氣中混雜著一定含量的有害氣體,威脅著人類,其中二氧化碳就是分布廣、危害大的有害氣體。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碳的本領,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廠。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聲器。
五、森林對氣候有調節作用。
六、森林改變低空氣流,有防止風沙和減輕洪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於森林樹干、枝葉的阻擋和摩擦消耗,進入林區風速會明顯減弱。
七、森林有除塵和對污水的過濾作用。
八、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

『伍』 森林的作用有哪些

森林有八大作用


1.凈化空氣.
2.調節氣候.
3.提供木材.
4.防止水土流失.
5.維持生物物種多樣性.
6.涵養水源.
7.消除噪音
8.旅遊資源

『陸』 森林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一、社會價值

1、改善人類居住環境,樹葉上面的絨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對塵粒有很強的吸附和過濾作用。每公頃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噸粉塵,城市綠化地帶空氣的含塵量一般要比非綠化地帶少一半以上。

許多樹木能分泌殺菌素,如松樹分泌的殺菌素就能殺死白喉、痢疾、結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鬧市區空氣里的細菌含量,要比綠化地區多85%。林木能吸收雜訊。一條40米寬的林帶,可以降低雜訊10~15分貝。

2、提供資源,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種子、堅果、根莖、塊莖、菌類等各種食物,泰國的某些林業地區,60%的糧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叢中的動物還給人們提供肉食和動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廣,造房子,開礦山,修鐵路,架橋梁,造紙,做傢具……森林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他的林產品也豐富多彩,松脂、烤膠、蟲蠟、香料等等,都是輕工業的原料。

我國和印度使用葯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歷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數的葯材仍舊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發達國家,1/4葯品中的活性配料來自葯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約有20億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飯。像蒲隆地、不丹等一些國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3、提供棲息地,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森林保護著生物多樣性資源,是天然的物種庫和基因庫

4、森林與人類健康,綠色的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它不僅能使人平靜、舒服,而且還使人體的皮膚溫度降低1℃-2℃,脈搏每分鍾減少4次-8次,能增強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

二、自然價值

1、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樹都是一個氧氣發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樹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頃楊、柳、槐等闊葉林一天可產生100噸氧氣。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佔有10平方米樹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處,所需要的氧氣也有了來源67公斤二氧化碳,釋放出49公斤氧氣,足可供65個成年人呼吸用。

2、森林能涵養水源,是一個巨大的「水庫」,在水的自然循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長流」,樹總是同水聯系在一起。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樹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樹下的枯枝敗葉和疏鬆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來,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過蒸發返回大氣。

3、森林能防風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風吹來,它用樹身樹冠擋住去路,降低風速,樹根又長又密,抓住土壤,不讓大風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裡,滲入土壤深層和岩石縫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緩緩流出,沖不走土壤。

4、森林還有調節小氣候的作用,據測定,在高溫夏季,林地內的溫度較非林地要低3℃-5℃。在嚴寒多風的冬季,森林能使風速降低而使溫度提高,從而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此外森林中植物的葉面有蒸騰水分作用,它可使周圍空氣濕度提高。

5、森林還是控制全球變暖的緩沖器。由於近期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大面積減少,導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迅速增大,產生了「溫室效應」,使全球發生氣候變暖的趨勢。研究結果證明,在當 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因素中,森林面積減少約占所有因素總和作用的30 %-50%。

(6)豐富森林資源有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世界森林資源的問題主要是資源量和質的下降。雖然20世紀90年代人工林面積年均增長300萬公頃,但全球天然林仍每年損失1,303萬公頃。因此,從總體來說,全球森林仍以每年0.3%的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熱帶林地區的毀林開荒和過度採伐。另外,酸雨也造成大片森林衰退,使林地失去更新能力。

中國是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中國土地面積約佔世界土地總面積的7%,而森林面積僅佔世界的4%左右,森林蓄積量還不足世界總量的3%。人均森林面積僅相當世界人均水平的1/5,人均森林蓄積量相當世界平均水平的1/8。

另外,森林資源分布不均,有明顯地區差異,整個西部地區森林覆蓋率只有9.06%;資源結構不合理,用材林偏多,防護林偏少;人工林面積雖大但質量不高。中國森林資源的現狀遠不能滿足國土生態防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原始森林的保護,其效益遠遠高於植樹造林。

『柒』 小興安嶺豐富森林資源發揮了哪些作用

一是天然屏障功能。大興安嶺高 556米,茂密的林區是我國華北、東北的天然屏障,抵禦著西伯利亞寒流和蒙古高原寒風的侵襲,使來自東南方的太平洋暖濕氣流在此渦旋,黑龍江省因此與同緯度的俄羅斯地區相比,平均年降水量多100毫米,無霜期長15天,為保障松嫩平原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由於大興安嶺林區的屏障作用,緩解了冬季西北方向的乾冷氣流,降低了風速,減緩了呼倫貝爾草原的沙化過程,對保護我國東北、華北以至東北亞的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水源涵養功能。大興安嶺林區是黑龍江、嫩江等水系及期主要支流的重要源頭和水源涵養區,廣袤的森林和濕地,改善了地區氣候,促進了雨量的增加,林下冠木和雜草,可減少徑流量,滯後匯流時間,使這里形成500多條大小河流和塘灣,年徑流量156.4億立方米,發揮著兩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為北方重鎮齊齊哈爾、工業基地大慶和三江平原、呼倫貝爾草原提高了寶貴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
三是生物多樣性功能。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重要的寒溫生物基因庫。林區分布著我國唯一的寒溫帶明亮針葉林群落,有國家級以高位溫地為特徵的種中自然保護區和我國最大的國家級南翁河森林濕地自然保護區。林區森林生態系統相對較為完整,天然林結構復雜,稀有動植物繁多,物種多樣性豐富,是許多珍惜動植物的繁衍棲息地,形成了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寒溫帶生物基因庫,對生物基因研究和物種創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是森林碳匯功能。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森林每生長1立方米蓄積,約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我國已經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面積最大、蓄積量最多的林區之一,在應對氣候變化、增加森林碳匯,特別是對於實現我國「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的承諾,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森林是陸地生態主體,森林碳匯是重要的資源儲備。

『捌』 森林資源包括哪些內容有哪些作用和效益

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林區內野生的植物和動物。 作用和效益:一、森林是空氣的凈化物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廠四、森林是天然的消聲器五、森林對氣候有調節作用六、森林改變低空氣流,有防止風沙和減輕洪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七、森林有除塵和對污水的過濾作用八、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 詳細如下:一、森林是空氣的凈化物。隨著工礦企業的迅猛發展和人類生活用礦物燃料的劇增,受污染的空氣中混雜著一定含量的有害氣體,威脅著人類,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廣、危害大的有害氣體。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領,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葉面積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種大的多。據測定,森林種空氣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曠地少15-50%。若是在高溫高濕的夏季,隨著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動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還會加快。相對濕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對濕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樹木能分泌出殺傷力很強的殺菌素,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對人類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對不同環境,立方米空氣中含菌量作過測定:在人群流動的公園為1000個,街道鬧市區為3-4萬個,而在林區僅有55個。另外,樹木分泌出的殺菌素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例如,一公頃檜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殺菌素,可殺死白喉、結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廠。氧氣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人體每時每刻都要呼吸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一個健康的人三兩天不吃不喝不會致命,而短暫的幾分鍾缺氧就會死亡,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文獻記載,一個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進0.8公斤氧氣,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據研究測定,樹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氣;樹木的葉子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氣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論計算,森林每生長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約850公斤。若是樹木生長旺季,一公頃的闊葉林,每天能吸收一噸二氧化碳,製造生產出750公斤氧氣。資料介紹,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個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給所需氧氣。誠然,林木在夜間也有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進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間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來說,森林綠地每年為人類處理近千億噸二氧化碳,為空氣提供60%的凈潔氧氣,同時吸收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有極大的提高空氣質量的能力;並能減少溫室氣體,減少熱效應。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聲器。雜訊對人類的危害隨著公元、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城鎮尤為突出。據研究結果,雜訊在50分貝以下,對人沒有什麼影響;當雜訊達到70分貝,對人就會有明顯危害;如果雜訊超出90分貝,人就無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為天然的消聲器有著很好的防雜訊效果。實驗測得,公園或片林可降低雜訊5-40分貝,比離聲源同距離的空曠地自然衰減效果多5-25分貝;汽車高音喇叭在穿過40米寬的草坪、灌木、喬木組成的多層次林帶,雜訊可以消減10-20分貝,比空曠地的自然衰減效果多4-8分貝。城市街道上種樹,也可消減雜訊7-10分貝。要使消聲有好的效果,在城裡,最少要有寬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帶,林帶不應離聲源太遠,一般以6-15米間為宜。 五、森林對氣候有調節作用。森林濃密的樹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陽輻射能,減少地面增溫。冬季森林葉子雖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幹仍能削減吹過地面的風速,使空氣流量減少,起到保溫保濕作用。據測定,夏季森林裡氣溫比城市空闊地低2-4℃,相對濕度則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氣溫要低10-20℃。由於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斷的吸取深層土壤里的水分供樹木蒸騰,使林正常形成霧氣,增加了降水。通過分析對比,林區比無林區年降水量多10-30%。國外報導,要使森林發揮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作用,其綠化覆蓋率要佔總面積的25%以上。 六、森林改變低空氣流,有防止風沙和減輕洪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於森林樹干、枝葉的阻擋和摩擦消耗,進入林區風速會明顯減弱。據資料介紹,夏季濃密樹冠可減弱風速,最多可減少50%。風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風速變化不大;過林之後,大約要經過500-1000米才能恢復過林前的速度。人類便利用森林的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葉腐爛層不斷增多,形成較厚的腐質層,就像一塊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綿,具有很強的吸水、延緩徑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樹冠對雨水有截流作用,能減少雨水對地面的沖擊力,保持水土。據計算,林冠能阻載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發到大氣中,餘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樹干滲透到土壤中成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庫。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緊緊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沖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有除塵和對污水的過濾作用。工業發展、排放的煙灰、粉塵、廢氣嚴重污染著空氣,威脅人類健康。高大樹木葉片上的褶皺、茸毛及從氣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漿能粘截到大量微塵,有明顯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據資料記載,每平方米的雲杉,每天可吸滯粉塵8.14克,松林為9.86克,榆樹林為3.39克。一般說,林區大氣中飄塵濃度比非森林地區低10-25%。另外,森林對污水凈化能力也極強,據國外研究介紹,污水穿過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細菌含量大致可減少一半,而後隨著流經林地距離的增大,污水中的細菌數量最多時可減至90%以上。 八、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所以森林保護著生物多樣性資源;而且無論是在都市周邊還是在遠郊,森林都是價值極高的自然景觀資源。 由於人們對森林的木材資源的大量消耗,地球上的森林面積在逐年變小,這引起了多方面的環境問題,例如:乾旱少雨、氣候變暖、動植物資源減少、水土流失、沙塵暴和空氣污染加重等。因此,森林對環境和生態的價值遠遠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價值。 因此,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增加森林資源,是關繫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及人類能否生存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