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葫蘆娃的爺爺到底叫什麼,是什麼人物
關於爺爺的身份,動畫中沒有過多的描述,只知道是為張姓老漢,因為葫蘆娃說的最多的台詞是向蛇精說「妖精,還我爺爺」,於是有網友戲稱,爺爺姓稱,名「還我」,啊哈哈哈哈,這屆網友不僅腦洞大,語文還好。
2. 野原新之助的爺爺和奶奶的名字是什麼
野原銀之介(野原銀の介)
廣志的父親。65歲。住在秋田縣大麴市。性格是小新那個東西。最近因為在隱藏的房間建設家庭影院,導致父子之間鬧矛盾。
野原鶴(野原つる)
廣志的母親。
3. 毛爺爺幾個孩子幾個老婆有個獃獃的孩子是什麼名字
4個老婆
第一個,是在農村包辦的婚姻,有名無實的。
第二個,是楊開慧,你知道死在監獄里了。
第三個,是賀子珍,離婚了
第四個,是江青。
有九個孩子 岸英和岸青 毛岸龍是毛澤東與楊開慧所生的三個兒子 1929年3月(長女)楊月花(原名毛金花),賀子珍在紅軍第二次打下龍岩時所生,後寄養在老百姓家裡。1973年被找到,並確定身份。 1932年11月,賀子珍在福建長汀生下第五個孩子,取名毛岸紅,小名毛毛。長征開始後,毛澤東夫婦把孩子交給毛澤覃和賀怡撫養,後毛澤覃犧牲,毛岸紅下落不明。 1933年,賀子珍由於生育過密,加上當時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六子先天不足夭折了。 1935年2月下旬,賀子珍在貴州又生下一個女孩,這是毛澤東的第七個孩子,嬰兒被送給當地的老鄉,後下落不明。 1936年冬,毛澤東的第八個孩子在陝北保安出世,他親自為孩子起名毛姣姣。1947年姣姣從蘇聯回國,在毛澤東身邊上學,毛澤東給她起名為李敏。姓李,是因為毛澤東當時用李得勝的化名,單名敏,取自《論語》中的而敏於行」。 1938年10月賀子珍到達蘇聯莫斯科不久,又生下一個男孩。這是毛澤東的第九個孩子,這個孩子在十個月時,由於患肺炎不幸夭折。
4. 去做核酸檢測用身份證能查出吸毒歷史嗎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叫掃墳節,也就是我們祭奠死去的親人,去給他們上墳的日子。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為我要去鄉下給爺爺上墳,爺爺的墳墓在我們隔壁的一個縣城,坐車大概要一個來小時,一路搖晃著不知不覺就到了,一下車,哇!人真多呀!
縣城的、鄉下的今天都聚到了一起。我們先到街上買了些小紙作就上山了,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節可不一樣哦,陽光明媚的,大老遠就能看見山上的祖墳,我們先到了老爺爺的墳上,按照我們這里的風俗,先要除掉墳墓旁邊的雜草,然後再進行祭祖儀式,由於今年政府規定不能在山上點香燒紙,以免引起火災,所以我們只是象徵性的在墳上壓了些紙錢,在墳墓旁邊圍上了我們親手採摘的映山紅。
掃完了老爺爺的墳墓,我們又得掃爺爺的墳墓去,翻過了一座山就到了,爺爺是生病去世的,所以挺年輕的,到了爺爺的墳墓上,奶奶就想起了爺爺的許多往事,嚎啕大哭起來,受她的影響,大家不免都有些傷感的情緒,同樣我們也是把爺爺的墳墓清理了一下,壓上了香紙,就下山了。
一天的掃墓活動就這樣結束了,雖然爬山有些難,但是我還是跟著隊伍順利地完成了這次活動。我喜歡清明節這一天。
5. 有誰知道怎麼改名字啊。安徽阜陽的可以改名字嗎跪求大神幫忙。
戶口本上的名字和身份證的一樣嗎,如果戶口本上的是你想要的就帶著戶口本去身份證所屬派出所改。如果兩個都要改,就比較麻煩,要有所在社區或居委會證明,是你本人還有各種手續材料。然後去派出所, 說實話沒關系真心不好改,找人辦事沒錢不好弄,
6. 凡卡()爺爺把他接到鄉下,()過上幸福的生活
凡卡(盼望)爺爺把他接到鄉下,(希望)過上幸福的生活。
怪哉,這文是小學五年級的吧,我到現在還記得那位爺爺的名字,康司坦丁·瑪卡里奇
哈哈~
7. 能否舉些皇帝避諱的例子 比如觀世音
避諱的例子,在歷史上可多著啦!
漢朝第一個皇帝,是流氓出身的漢高祖,他的名字叫「劉邦」。為了避「邦」字的諱,很多書都把「邦」字改成「國」字。例如,把(論語)中「何必去父母之邦」改成「何必去父母之國」,把孔夫子的話都改了。
漢朝又有一個皇帝,叫漢明帝,名字叫「劉庄」。為了避他的諱,一個有名的人叫做「庄光」的,硬給改名叫「嚴光」了。庄光是明帝父親光武帝的好朋友,光武做了皇帝,可是庄光卻不拍他馬屁,仍舊在鄉下釣他的魚。光武帝特別把他拉到皇宮里去,要他住在一起,他也不肯。光武帝因此怪他「咄咄逼人」--因為每個人都要買皇帝的帳的,可是庄光卻不買,弄得皇帝心裡有被欺負的感覺。庄光萬萬沒想到,他的名字,竟跟後來的皇帝「沖突」起來,並且不得他的同意,把姓都給改了,他要是知道,真會很生氣。好在「庄嚴」、「庄嚴」,「庄」字和「嚴」字也差不了好多,嚴光就嚴光吧!
漢朝的皇帝不但要避諱,皇後也要避諱。例如漢高祖的太太呂後,是一個最殘忍的女人,她的名字叫「呂雉」。「雉」是一種叫「野雞」的動物。因為皇後用了這個「雉」字,就不許「野雞」再用了,從此以後,「野雞」就叫「野雞」,再也不叫「雉」了。
唐朝時候,為避第二個皇帝叫「李世民」的諱,許多當時的人的名字,都給硬改了:如「王世充」,硬改為「王充」;如「李世責」,硬改為「李責」。你說被改名的人倒霉不倒霉?他們的名字,好好的攔腰被抽去了一塊,真好像亞當被抽去肋骨一般。
唐朝的花樣還多著呢!唐朝還有一種避諱的花樣是:如果你要做官,而這官的名稱,有一個字跟你老子或老子的老子一樣,你就沒希望了,你就不能幹了。例如說:你爺爺的名字里若有一個「安」字,那麼陝西長安縣的縣長,你就不能做了;又如你爸爸的名字里若有一個「軍」字,那麼你這一輩子就不能做將軍。如果你實在想做官,同時心裡想:你們怎麼知道我爸爸、我爺爺叫什麼名字,乾脆不告訴你們,我先把縣長將軍做了再說。如果你這樣,可以,可是千萬不能讓別人查出來。若有一天被查出來,那你不但要從縣長或將軍寶座上被趕下來,還要捉到法院,判一年徒刑,教你知道厲害!
唐朝又有一個人叫賈曾,他被派當了「中書舍人」一種官,他的父親正好叫「賈忠」,他怕「忠」字跟「中」字一樣,犯了忌諱,若徒刑一年,怎吃得消?所以他請求不做這個官算了。後來,經專家審定的結果,認為「忠」、「中」可不算是一個字,這個官可以做,於是賈曾才放心了。
唐朝又有一個人,是短命的詩人李賀,他的爸爸叫「李晉肅」。當時就有老夫子們指出,李賀這個小子,一輩子都不可考「進土」,因為「晉」、「進」同一個聲音,李賀該避他父親的諱!
有一個古人叫田登,他做一個州官。他大概是一個老夫子,看到皇帝們的諱來諱去,怪過癮的,因此他也想找個對象諱他一諱。正好正月十五號燈節到了,燈節時候習慣,是准點燈三天。可是田登認為「燈」字觸犯了他的名字「登」,於是貼布告,只說「放火三日」而不說「點燈三日」。後來老百姓諷刺他,造了一句話,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清朝初年,一個「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將軍吳三桂,他在中國西南稱王,為了避諱,特地把西南的「桂林」,改為「建林」。又因為他那被李自成殺掉的父親叫「吳襄」,所以也得找個地方來做避諱的對象。找來找去,找到個湖北的襄陽,於是就飛綴直奔襄陽,改名叫漢南府。
清朝因為是滿洲人統治中國,滿洲人在中國歷史上,是所謂「夷」、「狄」、「胡虜」,這些稱呼,都有輕視的意思的。到了滿洲人做皇帝,這種輕視,自然不能再來了,所以古書的字,都一一改了。像「夷」字改成了「彝」字,「狄」字改成了「敵」字,「虜」字改成了「鹵」字,都是避諱的例子。
此外,還有一些避諱的例子,也很有趣:
孔夫子是中國人最尊敬的大偶像,所以關於他的避諱,也就更精采。孔夫子的名字叫「孔丘」,宋朝時候,政府下命令,凡是讀書讀到「丘」字的時候,都不準念成「丘」字,該念成「某」字,才算尊敬,同時還得用紅筆在「丘」字上圈一個圈(所以你看書的時候,要帶一支紅筆,才不違法)。又在清朝的時候,由政府會議決定:凡是天下姓「丘」的,從此以後,都要加個耳字旁,改姓「邱」字,並且不許發音為「邱」,要讀成「七」字。於是,天下姓「丘」的,從此改姓「邱」了。到了今天,有姓「丘」的,又有姓「邱」的,原因就是有的改了,有的又改回原來的「丘」字了。
還有些避諱的原因,是因為家族的緣故。例如中國最有名的史學家,《史記》一書的作者司馬遷,他因為他的父親叫「司馬談」,所以在他寫的《史記》里,把跟他父親名字相同的人,都不得同意,一律改了個名兒。例如「張孟談」,改為「張孟同」;「趙談」,改為「趙同」。後來《後漢書)的作者范曄也跟他學,因為范曄的父親叫「范泰」,所以在(後漢書》里,叫「郭泰」的,竟人不知鬼不覺的變為「郭太」了;叫「鄭秦」的,也變為「鄭太」了。
又如唐朝的詩人杜甫,父親的名字叫「杜閑」,為了避「閑」字的諱,杜甫寫了一輩子的詩,卻沒在詩中用過「閑」字。
又如「宋朝」的老蘇家諱「序」字,所以蘇洵不寫「序」字。碰到寫「序」的地方,改成「引」字;蘇軾也跟著不用「序」字,他以「敘」字來代替。今天一本書中,在序的地方有人用「序」字,有人用「小引」、「引言」或「敘」字,就是由於被老蘇家的家諱暗擺一道的緣故。
避諱有的也不全是為了尊敬,有的因為厭惡或懷恨,這是例外的諱,也構成了避一避的理由。例如唐朝的肅宗最恨叛變的將軍安祿山,所以,凡是郡縣中有「安」字的,他都給改了,比如「安定」改變「保定」;「安化」改為「順化」;「安靜」改為「保靜」,都是由於同一個理由。
明朝的世宗最恨「夷狄」,竟恨到不願意看「夷狄」這兩個字的程度,你說恨得多厲害!所以凡是寫到「夷狄」這兩個字的時候,都要寫得特別小,愈小愈好,因為寫得小了,皇帝才高興。
清朝時候一個人叫「王國鈞」,考試成績很好,正要被派個官兒做,可是被西太後見到了他的名字,不見到不要緊,一見到太後就氣起來,太後說:「王國鈞」三個字的音,正好是「亡國君」,是指亡國的皇帝,這種人,這種名字,還能要他做官嗎?於是,可憐的「王國鈞」,由於他爸爸沒把他的名字取好,竟鬧得斷送了前程。
這些都是因為厭惡或懷恨的緣故,造成的心理忌諱。
避諱這套想起來實在沒有什麼道理的習慣,在世界上,可說是中國獨有的壞習慣,自找麻煩的壞習慣。我們再反看外國,外國正好和中國相反,洋鬼子們覺得,尊敬一個人,最好的尊敬法子,不是不敢提他的名字,而是偏偏要提他。
洋鬼子尊敬華盛頓,特別把美國國都叫做「華盛頓」,大家你叫我叫老頭子叫小孩子叫,絲毫沒有覺得該「避」什麼「諱」,同時覺得,這是對華盛頓最大的恭敬和紀念。
洋鬼子尊敬一個人,常常把自己兒子的名字,起名跟他所尊敬的人一樣,在中國人看起來,這簡直大逆不道!例如你姓張,你尊敬孔夫子、孔丘,而把自己的兒子叫「張丘」,你這樣做,若在中國古代,不挨揍才怪;不但挨揍,並且還要坐牢呢!那時候的「張丘」,不但不能叫「張丘」,恐怕得叫「張囚」了,不,不對,也不能叫「張囚」,因為「囚」與「丘」同一個聲音,要避諱!
中國在走入二十世紀以後,慢慢的,也學會了用一個尊敬的人的名字了,也慢慢知道這並不是不可以的事了。「中山縣」、「立煌縣」、「羅斯福路」、「麥克阿瑟公路」等等,都是這種轉變的證明。時代畢竟是進步的,中國也不知不覺的在進步。在進步過程中,一切落伍的舊習慣,都必須被拋棄。在沒有忌諱的新時代里,一切舊的忌諱,都將是歷史的陳跡。讓我們了解它,可是不要再復興它。
中國古代帝王的避諱
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象,大約起於周,成於秦,盛於唐宋,至清代更趨完密。那時,人們對皇帝或尊長是不能直呼或直書其名的,否則就有因犯諱而坐牢甚至丟腦袋的危險。避諱常見的方法是用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別的字來代替要避諱的字。這樣一來,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稱改頭換面的奇怪現象。比如:
陰歷一月古時本來又叫「政月」,這是因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個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並決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於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嬴政」,以後就把「政月」改為「正月」。「正月」的「正」不再讀「政」,而讀作「征」了。
秦始皇的父親名子楚,於是把楚地改為「荊」。
呂後名雉,當時文書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雞」二字代替。
漢文帝名叫劉恆,於是把�娥改名「嫦娥」,把恆山改為「常山」。
漢武帝叫劉徹,漢初有個知名辯士叫蒯徹,史書上就改稱蒯徹為「蒯通」。
漢光帝名叫劉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稱改為「茂才」。
漢明帝叫劉庄,當時竟把《莊子》一書改稱為《嚴子》。
唐太宗叫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為「戶部」。
宋仁宗名趙禎,蒸包子蒸饅頭的「蒸」字就得改為「炊」字。
更有甚者,宋高宗名構,為避「構」字而牽及夠、 媾 、購、遘……避諱的字達五十多個!
8. 山東省登州府海陽縣徐家莊現在叫什麼名字在哪裡
我老家也是闖關東過去的,爺爺口述告訴
山東省登州府海陽縣 蒼於社 徐家莊
目前全村人基本都性徐,在吉林省榆樹市泗河鎮文明村,
尋祖了,尋祖了,尋祖了,
9. 你好,請問這位老爺爺叫什麼 經常在廣告里看見這位老爺爺
你好,這是一份比較詳細的實踐報告,希望能幫到你~O(∩_∩)O~
宣講科學發展觀 我們在行動
——華北電力大學赴河北高碑店科學發展觀宣講暑期社會實踐隊
暑期社會實踐隊隊長:張春旺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撰寫人:嚴婭
報告撰寫時間:年07月15日
年7月,華北電力大學校馬列研究會(校MMD)根據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團省委、省學聯教育廣大青年大學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實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長知識才乾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們學校的特色,在華北電力大學校團委的指導下組建了一支以強化社會責任感,宣講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高碑店分隊。
一、實踐地簡介
高碑店是經批準的對外開放城,位於河北省中部,地處、天津、保定三角腹地,總平方公里,人口55萬,是環京、津經濟圈的主要縣之一。近幾年來,高碑店積極響應河北省「三年大變樣」活動的召,在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社會民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南關村是新城鎮的重點發展和扶持村之一,擁有人口多人,但農民收入較低,所以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留在村子裡的主要是兒童、婦女和老人。
二、實踐前期准備
1、我們分隊受到校團委和系團總支老師的重視,隊員們紛紛表示出對這次實踐活動的極大熱忱和決心。
2、 我們向廣大老師和同學徵求意見,以使宣講內容更加翔實具體,宣講形式更加生動活潑。
3、 制定了完備的宣講計劃。考慮到不同人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水平不同,我們制定了幾套宣講方案,以滿足對不同人的宣講要求。
4、 查閱有關科學發展觀的理論資料,並了解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高碑店及河北省的新發展,深入了解河北省「三年大變樣」的內涵。藉以整理出宣講的材料,且印製多份以分發給廣大民和村民
5、 報刊,等媒體進行宣傳,擴大本次實踐活動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重視科學發展觀。
三、實踐日程
1、7月7日
一大早,我們一行人在校門口照了張合影後就出發了。大家都對接下來的行程充滿了期待。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早上九點我們終於到達了高碑店,大家徒步來到了高碑店最大的民廣場——世紀廣場。
分好組後,我們就開始分頭行動了。由於我們都身著統一的服裝,在廣場里比較顯眼,很多民看到我們都會主動上前來詢問,得知我們是在校大學生來宣講科學發展觀,很多民都自發聚集在一起,一邊看著我們發給他們的材料,一邊聽著隊員們的講解,時而和我們探討,發表他們自己的見解。在與他們的交談中,我們發現,大多數人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還停留在較淺顯的階段,僅僅知道有科學發展觀,而不知道它的深刻內涵和統領全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個帶著小男孩的三口之家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隊員給他們講解時,那個媽媽就一直在教育那個小男孩,等我們走了以後,發現那個阿姨還在跟那個小男孩講解科學發展觀的相關知識,大家都很高興,不約而同說出了爺爺曾經講過的一句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就在大家聚集在一起休息時,遇到了一位老爺爺,與其說我們對他宣講科學發展觀,倒不如說是「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這位老人是個退休的老幹部,經歷了中國從舊社會到新時代的轉變,對我們宣講的科學發展觀很有感觸,也很有發言權。老人對中國的歷史和了解頗豐,講起話來也頭頭是道,我們向他提到科學發展觀時,他很認同,而且對科學發展觀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特別提到了裡面的「以人為本」。老人說到,以前生病都不敢去大看,看病難看病貴是個大包袱,現在以人為本,推行合作,使他們看病的負擔大大減輕。整個交談中,老人都興致很高,不時發出爽朗的大笑。我們這年輕人都很受這位老爺爺的感染,對科學發展觀也有了自己更深的認識。
2、7月8日
早上6點30分,我們10人吃過早飯,乘車來到河北省保定高碑店新城鎮南關村進行科學發展觀的宣講。等我們一到村口,就看到村長在村口迎接我們。
隨後,我們到村長家與村長進行座談。村長對我們到南關村開展科學發展觀宣講活動表示歡迎,同時表示願意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然後,村長向我們介紹了南關村的基本情況。最後,村長叮囑我們在開展科學發展觀宣講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時,和村民交談時最好採用通俗的語言,最好能和村民的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帶著村長的囑托,我們在南關村開始了進村入戶的科學發展觀宣講活動。
首先我們根據村長的介紹和指引,將隊伍分成兩組。兩組隊員走訪了近30戶人家,包括了部分黨員家和普通眾家。村民對我們的到來都非常歡迎和高興,熱情的接待了我們。我們向村民發放宣傳材料,運用通俗的語言向村民介紹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理,河北省、保定高碑店實踐科學發展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同時,我們也與村民共同探討科學發展觀在農村的實踐情況。村民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數人認為,科學發展觀在農村的宣傳和普及力度仍然不夠。一方面是村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較低,無確、全面地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原理。另一方面,許多鎮、村幹部在宣講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時不能很好地和農村、農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尤其是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方面,村民的感受不是很深。針對村民的疑問,我們力所能及的進行了回答和解釋,同時一些普遍性或我們難於回答的問題我們也認真地記載下來,向有關部門反映。
中午13點,我們結束了進村入戶開展科學發展觀的宣講活動。簡單的吃過午飯後,重返村長家和他道別。對村長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們表示了誠摯的感謝,同時我們也把在宣講活動中了解的情況的記錄的問題向村長反映。村長聽了我們的介紹,非常高興。他說「這些情況和問題是我們在平時工作中很難掌握到的,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我們以前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另一方面也為我們今後開展工作提供了參考,指明了方向」。最後,村長表示熱烈歡迎華北電力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到南關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並表示南關村願意建立華北電力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基地。
四、實踐成果
1.參與實踐的隊員認真,全面、系統地學習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理,了解了河北省、保定高碑店實踐科學發展觀取得的輝煌成就及今後的發展方向。通過開展實踐活動,隊員進一步了解了城民、農民的生活情況,鍛煉了我們的交際能力,使我們進一步了解了社會,了解了民情。
2.通過實踐活動,保定高碑店的許多民,南關村的村民都對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理、對河北省、保定高碑店實踐科學發展觀取得的輝煌成就及今後的發展方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有利於高碑店民和城關村村民更好地理解和地方的方針、政策,配合黨和開展工作,積極抓住發展機遇,實現社會和個人的共同發展。
3.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掌握了南關村村民關於科學發展觀的真實想法及反應的問題,我們將問題整理好之後反應給城關村村長,這對於城關村今後實踐科學發展觀,制定政策,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參考。
4.此次實踐活動由我們自己實踐地點,自己策劃活動內容,最後取得了成功。充分鍛煉了我們的組織、協調和策劃能力。
五、隊員心得
這次前往高碑店進行科學發展觀宣講的實踐活動,讓隊員們都感受頗豐,感觸良多。整個實踐活動從前期的計劃、准備,到實踐過程的實施,再到實踐結束後的探討、總結,每個隊員都積極地參與其中。而且這次實踐活動對我們的策劃,組織,合作和應變能力都有了一個提升,這是無法僅從書本上學來的。
在對民和村民進行宣講中,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民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深刻於村民,成年人的理解深刻於孩子。這也是不難理解的。但我們都認為這一現狀是需要得到改善的。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個農業大國,農民佔了總人口的70%,「三農」問題一直是制約中國發展的關鍵問題,解決「三農」問題,需要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科學發展來解決。因此,讓廣大的農民了解科學發展觀,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是極其重要且很有必要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正處在成長階段的孩子對於社會上的多種價值觀還不能准確辨別,這也很可能導致孩子們錯誤價值觀,人生觀的養成。因此,必須用科學發展觀來武裝他們的頭腦,使他們能擁有正確的價值判斷標准,真正成為民族的希望。
很多人都說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於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這次暑期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煉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