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畢業之後如何利用校友資源
擴展閱讀
碳素工具多少錢一米 2025-05-24 15:19:35
qq空間工具怎麼沒有了 2025-05-24 15:19:35
一品工具箱怎麼發布商品 2025-05-24 15:11:42

畢業之後如何利用校友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7-17 06:42:15

㈠ 校友的延伸研讀

校友會又名舊生會、同窗會、同學會、同窗會,是社會組織,是聯誼會組織,成員主要是校友和舊同學,顧問可能有教師、校長、前會長、知名校友、慈善家贊助人、社會名人、律師、會計師等。
舊生會的內部架構有會員、幹事、閣員及學生會會長、秘書、外事公關、會刊出版、會員福利、財務、總務等職位。
官方組織的校友會可以由校方資助及組織,目的是團聚歷屆的畢業生,有助學校發展,包括協助舊生在社會上地位的發展,最終回饋母校。台灣在台灣日治時期校友會便多以校長為會長,而在1920年代後才逐漸轉型為民主選舉讓學生自由推舉校友。
自發組織的校友會,成員可能由舊同學互選及自選產生,活動的目標是為聯誼、會員福利及社會公益服務,少有向母校抗爭企圖。但據記載,早期(二十世紀初)的同學會也有以自發共同學習為目標者。 是指在校友的社會活動中以母校為核心,通過母校與校友、校友與校友、母校與社會之間所產生的物質、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交流,給母校、校友以及社會帶來客觀收益的經濟活動。它以母校和校友為載體,目的是通過校友與母校之間天然的紐帶,長期不斷循環推動相關經濟活動的發展。這一概念是著名經濟學者呂世傑教授最早提出來的 。
校友資源
校友資源是學校發展中可利用的重要資源,是形成和衡量校友經濟的主要部分,它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性:
(一)多元性。校友資源在高校多年的發展之後往往在行業、地域、層次、年齡梯度、社會影響方面都存在多元性。
(二)廣泛性。高校每年的畢業生數以千計甚至數以萬計,隨著高校的發展畢業生的數量將會越來越龐大。
(三)綜合性。校友資源可為學校提供人、財、物、信息等多方面的綜合性貢獻。若能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將在財政支持、參與教學科研過程、就業安置服務、高校公眾形象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獲得綜合性支持。
(四)動態性。校友資源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多元性、廣泛性、綜合性方面不斷推進發展的一個良性循環過程。
(五)潛在性。校友資源雖然具有多元性、廣泛性、綜合性、動態性,卻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潛在性,許多校友資源因為地域、年齡的各種限制,難以充分利用與開發,導致高校發展建設中寶貴資源的浪費。
因此,依託於校友資源發展起來的校友經濟也相關地呈現多元性、廣泛性、綜合性、動態性和潛在性。
高校是向社會輸送人才的特殊工廠,其產品就是人才。高等教育的最終目標便是培育有文化、有素養、有熱情、有目標的青年人才進入社會,服務社會,並推動社會良性發展。這也是構造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必需資源。高校培育人才是持續不斷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的投入的過程,校友能進入高校學習是一種機遇和榮譽,母校為社會培養大批人才甚至很多人才走上領導崗位,這是母校的榮譽。同時校友對於母校對自己的栽培應懷感激心態,主動承擔「反哺」義務,這也就是校友經濟發展與再發展所寄託的感情前提。綜上所述,校友經濟是當今社會高校發展可利用的必要資源,更是社會發展可利用的必要資源,是一個於高校、於校友、於社會,三方協助發展,共贏互利的價值流動過程。
浙大欲做大「校友經濟圈」
2011年5月12日,浙江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會長羅建明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了人民幣600萬元,用以浙大醫學和法學學科建設。羅建明本人正是浙大學子。
而在2011年年初發布的中國大學評價報告中,浙江大學名次也上升至第三位,報告最大亮點在於首次將「校友捐贈」納入了中國大學評價。
「校友捐贈」和傑出校友的表現,已成為國內大學辦學水準的重要衡量指標,以至於出現了所謂「校友圈」。而浙大昨天啟動的全球校友創業大賽,即有望進一步擴大「校友經濟圈」。
投資圈十大門派 名校浙大尚無緣
國內投資圈素有「十大派系」之說:北大自由連、清華哥們兒、人大的江山、精悍的五道口、厚積的中財、上財的上海灘、志同道合武大人、廈大葛家軍……都是以學校命名的投資界校友圈。
而在2011年初由中國校友會網和《21世紀人才報》發布的2011年中國大學評價報告中,浙大在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以富豪人數66人,僅次於北大和清華,列居第三。
盡管浙大一直未列十大派系之中,但坐擁浙江這塊「創業富民」土壤,浙大一直在力推校友經濟,且從大學課程上便可見一斑:
2006年,浙大成立「創業管理精英班」,這是全國第一個以創新創業為主題的教學改革班,部分課程聘請外教雙語教學,之後更是成立了全亞洲第一個創業管理的博士點。
2007年5月,浙大校友、賽伯樂公司董事長朱敏向浙大捐資1000萬美元,成立了「浙江大學國際創新研究院」,目標是發展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與產業創新的研發機構,以期孵化出更好的大學生創新企業。
2008年,浙大啟動求是「求是強鷹」實踐成長計劃,首期12位知名浙商走進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園,與選拔出來的118名優秀學生結成「師徒」。該計劃已經進行到了第七期。
另一方面,浙大在校友捐贈這塊有著國內大學中的上佳紀錄:浙大「最慷慨」的傑出校友段永平以2.48億元的累計捐款創造了中國大學校友捐贈的最高紀錄。同樣的巨額捐款還有光華教育基金會捐贈1億元建立浙大光華法學院。

㈡ 如何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校友資源

校友資源是高等學校辦學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的一筆寶貴財富。近年來,校友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已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並越來越受到高校和社會的重視和關注。大學校友會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凡有大學就會產生校友會。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大學校友會如何適應學校發展需要,在促進校友資源開發和利用中發揮其積極作用。這將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校友資源的內涵和特徵

校友資源的涵義
關於校友的概念和范疇,目前有多種不同的表述,一般認為,校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校友是指曾經在學校學習過的各種層次和各種類別的學生,以及在學校工作過的教授、兼職教授和教職員工等人員。狹義的校友是指曾經在同一所學校接受過系統教育的學生。其實,校友的范圍還可以包括那些對某所高校的發展起過積極作用的人士,只要他認同,他便可以成為該高校的校友或榮譽校友。本文所述的校友主要是指廣義的校友。校友對母校有一種天然學緣聯系,有特別強烈的認同感。事實上,對一個人一生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母校,學校對每一個人的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校友在學校生活和成長的歷程一般都會使校友對母校產生深厚的感情。基於這種關系,校友自然會產生一種關心和支持母校發展「, 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母校意識。正是這種母校意識的存在、傳承和不斷積累,使蘊藏在廣大校友中的資源能夠轉化為現實的為母校發展所用的寶貴財富。校友觀念、母校意識,並非今日始,古已有之。但把廣大校友自身擁有的價值作為校友資源提出,並不斷得到高校和社會的普遍認可和重視,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必然結果。所謂校友資源是指校友自身作為人才資源的價值,以及校友所擁有的財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會影響力等資源的總和[1] 。加強對校友資源主要類型和基本特徵的探討與研究,充分發展校友資源的巨大作用,必然對學校的發展產生重大的推進作用。
校友資源的主要類型
大學校友是作為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群體,是一個信息豐富、知識密集,與母校有著特殊感情聯系的群體,是潛藏在母校之外為其獨有的重要資源。校友資源既包括物質資源即有形的資源,也包括精神資源即無形的資源。校友資源的具體類型有:1. 公共關系資源。校友既是高校公共關系的客體,也是高校公共關系的重要資源。高校公共關系,是高校為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過公關活動,在學校和社會公眾中,形成便利於完成和實現學校工作奮斗目標的影響力,是促進學校發展的一種社會公關。高校校友是高校公共關系中的重要外部公眾,他們既是學校的「人才產品」,也是學校的「品牌形象」,是學校公共關系的寶貴資源;校友的人格魅力、工作業績與社會貢獻,標志著學校的教育質量;校友在社會上贏得的榮譽,代表著母校的形象;校友的社會贊譽度越高,母校的社會知名度也就越高[2] 。同時,校友隊伍又是學校拓寬公共關系的重要媒介,
通過校友的幫助,將更有利於學校更廣泛宣傳其建設和發展成就,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與此同時,使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理解學校發展規劃和面臨的困難,爭取政府良好的發展政策和社會對學校辦學的支持,能夠更好地拓展學校發展的空間。學校要轉變觀念,增強校友是公共關系資源的意識,加強與校友的聯系與溝通,充分開發和利用校友公共關系資源,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信息資源。在信息社會,信息就是財富。分布在各行各業、各個地區,包括在海外的校友,組成了母校在海內外的龐大的信息網。在科技、教育、產業和人才引進等方面,他們能夠及時提供各種成為學校決策重要依據的信息,重視校友信息資源的收集、組織、開發和利用等管理工作,不僅要從社會中挖掘校友信息資源、開拓渠道、建立信息庫、促進交流,而且還要對已有的校友信息進行重新整理加工,對有價值的信息加以利用,使校友信息產生更大的價值。
智力資源。廣大校友活躍在科技、企業、教育和文化界,很多校友在一定領域中卓有成就。這些校友以真知灼見創造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為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重要貢獻。他們是母校發展壯大所需要的寶貴的智力資源。廣西大學建校近80 年來,培養了19 萬余畢業生。他們在科技、企業、教育和文化界的各自崗位上建功立業,涌現出一批出群拔萃的優秀人才,其中有不少知名學者和優秀專家。他們曾對母校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訓和引進等方面給予過很大的幫助和支持。
育人資源。廣大校友以對社會的貢獻為母校增添光彩,他們的業跡、思想品格和人生經歷構成育人資源。他們對在校大學生而言是師長,是不在編的教師。在校大學生由於缺乏社會經歷,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面對未來人生道路如何選擇,往往帶有某種片面性的認識。校友的社會閱歷、創業歷程與人生體驗,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既是在校大學生的極好教材,又是他們學習的好榜樣。近年來,廣西大學校友總會通過舉辦《校友論壇》,邀請許多在科技、企業、教育和文化界的優秀校友回校給在校大學生作報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物質資源。是指潛藏在廣大校友中的財力和物力資源。在高等教育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除了政府的教育投入外,如何更多地籌集到學校發展的資金和爭取外界更多的財力支持,是各高校面臨的一道難題。在從事經濟、科技、產業、貿易等方面工作的校友中,不乏具有相當雄厚經濟實力的知名企業家和實業家,也有不少人與海內外有實力的企業家、金融家有著良好的聯系。這種校友自身擁有的財力和物力資源,可以通過合理有效的開發成為學校拓寬辦學經費渠道、增加資金來源的重要組織部分。
校友資源的特徵
校友資源是一所大學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與其他辦學資源相比,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豐富性。校友資源的豐富性,主要源於校友特殊群體具有的層次性、分散性和多變性。任何一所大學都有成千上萬的畢業生,辦學歷史越長校友數量越多,是個龐大的知識群體。校友的年齡、地域、職業等方面分布廣泛。從地域上看,他們分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甚至海外;從行業上看,他們遍及黨、政、軍、農、工、商、以及文化和教育等社會各界。這種地域與行業的廣泛性很容易促使各類人才的出現,並且是一個層出不窮、連續涌現的過程,校友資源會越來越豐富。
潛在性。校友資源的潛在性,是校友資源未被有效開發前具有的一種基本特徵。校友中,有治國棟梁、學術大師、興業之才,有豐功業績者,更有在祖國四面八方的平凡崗位上無私奉獻、默默耕耘者。校友資源永遠是國家、社會的寶貴資源。但是,校友資源對一個學校來說,只是一種「潛在資源」,如果不重視校友工作,不重視校友會建設,不重視與校友的聯絡,校友資源就會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應該說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可持續性。校友資源的可持續性,首先體現在校友與母校之間存在著真摯的感情聯系,關心教育、關心母校,這是廣大校友內心深處延綿不斷的情結;其次,校友人數與年俱增,永不枯竭,而且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校友與母校之間無時不在的精神和物質交往是永存的,校友資源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但不會消失,而且將會越來越壯大,能夠為學校建設發展長久地發揮作用。
多元性。校友資源的多元性是指校友群體擁有資源的價值作用不是唯一性的,校友資源的作用在國家、學校、個人的社會關系中應該是多元的。校友資源既是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母校建設發展的寶貴資源,還是校友促進自身事業發展的寶貴資源。校友資源在上述「三個發展」中的作用是相互聯系的、統一的。學校重視、關心、支持鼓勵校友成長,校友能夠為國家建設和發展做出更多貢獻,本身就是為學校爭光,為學校添彩。校友支持母校建設發展事業,母校能夠培養出更多人才和科研成果,也就是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學校與校友、校友與校友之間相互聯系、互通信息,事業發展互相支持和幫助,所產生的效益是多元的,是互利共贏的局面。

高校校友會的性質和職能

大學校友會的出現與成長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產物。大學自建校開始就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各類高級人才,逐漸形成一個校友群體。在學校發展和校友自身發展的雙向需求的推動下,校友會組織就由此誕生。校友會為校友與母校之間的聯系與合作提供了舞台,起了紐帶與橋梁的作用。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社會的今天尤為明顯。事實上,國內許多大學都比較重視校友會工作,已相繼建立起大學校友會組織,並且程度不同地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關於高校校友會的建設與實踐卻甚少研究,遠遠滯後於發達國家。下面將對校友會的性質及其職能進行簡要的分析。
高校校友會的性質
高校校友會是一個在大學領導下的群眾性、非營利性聯誼組織,是以聯系校友、服務校友、宣傳母校、服務母校為宗旨,既適應大學發展需要,又滿足廣大校友自身發展需求的社會團體。在目前的社團組織和法規體制下,我國大學校友會要作為獨立社團法人存在,需要制訂校友會章程,落實機構、人員、場地和經費,經過民政部門批准,這樣的校友會才有合法地位和法律保障保護校友的合法權益。從大學、校友會、校友三者關系之間考察校友會的地位,校友會是由於校友的存在與需求而存在和發展的,如果校友會只考慮滿足於學校的需要,忽視校友這個服務對象,那麼校友會會不會是一個充滿激情和創造力的社團,而純屬成了大學的行政附屬機構,校友會將失去凝聚力,校友變成散落在社會中的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校友與母校、校友會發生聯系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同時,校友會又是由於學校的需要和支持而存在和發展的。如果校友會不依附於大學
作為完全獨立的社團組織,則很難獲得學校的支持。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學對校友會工作關注越多,表示大學對校友會的工作的重視程度越高,也更有利於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做好校友會的工作。有學者建議,大學校友會在不觸及其與大學關系現狀的前提下,能夠將零散的校友凝聚起來,成為校友群體的粘合劑。校友會應該在「服從大學」和「溝通、服務校友」之間「適度發展」,校友會必須要在自己「自主生存的空間」,充分發揮組織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實現大學、校友會、校友三者之間和諧與融合地發展[3] 。
高校校友會的職能
校友會既然作為一個在大學領導下的社會團體組織,就必須具備能夠聯絡校友、服務校友、服務母校的組織機構和相應職能。大學校友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職能:
組織協調職能。根據大學的需要和校友的需求以及校友會章程賦予的職能,校友會應具有開展校友工作,開發校友資源,進行校友活動的組織、協調的能力。校友會應能為做好全校性校友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做好參謀,並指導校內外的校友分會開展工作。
聯絡溝通職能。一個大學,校友人數眾多,分布面廣,校友與母校、校友與校友之間要取得聯系和保持聯系,這就需要校友會搭建一個平台,並具備能夠聯絡溝通的職能。校友會要有專職人員、專門的載體、專門的網路,保持聯絡的暢通。
咨詢服務職能。當校友關心母校發展,為母校出謀獻策,提供智力、財力和物力幫助,母校為了幫助廣大校友進步,會創造條件為校友提供培訓、教育、交流。校友會作為「雙向」服務的載體,能夠提供各種咨詢服務是其基本的職責和義務。提高咨詢服務能力必須從抓好硬體和軟體方面入手,在服務設施、技術手段、服務態度等方面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宣傳教育職能。要提高大學的知名度和提高在校大學生的校友意識,必須加強宣傳知名校友典型事跡和創業精神,這也是校友會的基本職能。為此,大學校友會要有能力設立校友網站,辦校友會刊,舉辦校友論壇,通過校友研討會、交流會、報告會、參觀考察等各種形式,教育在校大學生,發揮優秀校友的教育示範作用。
開發校友資源職能。校友資源對於國家、大學、校友個人發展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資源。開發和利用好這一特殊的辦學資源是大學校友會的一個重要職能,一項長期的任務。國內大學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借鑒國外大學的成功經驗,不斷增強校友會開發校友資源的能力。開發和利用校友資源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的系統工作,大學校友會要依靠學校支持和廣大師生參與有計劃、有措施、有步驟地推進此項工作。
開拓招生、就業市場的職能。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高校規模不斷擴張,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成為社會、家庭和高校面臨的一道難題。按照這種發展趨勢,一個大學的畢業生就業水平將決定著該大學今後的生存和發展前景。大學生校友會憑借著與校友的廣泛聯系和掌握豐富的信息資源的優勢,將能夠為學校開拓招生、就業市場有一番作為。學校方面應支持校友會與有關部門一起共同整合就業方面的資源,促進本校畢業生的就業。

國外高校校友會與校友資源的開發利用

校友群體是發達國家高校辦學的財力資源
世界各國高校,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的世界一流大學,都很重視校友工作,視校友這個龐大的群體為學校寶貴的公共資源和財力資源。劍橋大學校長認為,劍橋大學幾百年來一直站在學術和先進教育的最前沿,這是由劍橋人本身的品質以及劍橋眾多擁護者的慷慨共同達成的,劍橋的未來就在他們的支持當中[4] 。美國、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經費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政府財政撥款,二是學生交費,三是社會捐助。從發展趨勢看,大多數發達國家在不斷削減政府對教育的財政撥款,而給教育機構更多的自主權,讓其自我完善和發展,籌措辦學經費有可挖掘潛力的大部分是來自社會募捐, 面向校友募捐是高校自籌資金中一條很重要的渠道。哈佛大學是美國的王牌高校,尼爾·魯登斯坦擔任哈佛大學校長6 年內向17. 5 萬人募到26 億美元,平均每天100 萬,突破了美國高校教育史上的記錄,而捐贈者、支持者多數是哈佛的校友[5] 。據斯坦福大學1997 年所公布的校友捐款數額(見1997「Stanford SACTS」第51 至52頁) ,見表1 。

表1 斯坦福大學1997 年所發表的校友捐款數額[6]

年度 捐款數額(美元) 年度 捐款數額(美元)

1971 29 ,200 ,000 1993 182 ,400 ,000
1981 79 ,500 ,000 1994 226 ,100 ,000
1991 181 ,900 ,000 1995 240 ,800 ,000
1992 185 ,300 ,000 1996 312 ,900 ,000

在發達國家,校友資源受到高度重視和能夠成功開發利用,是高等學校有自己歷史傳統和社會特性的。從世界范圍來看,大學作為一個具有特殊使命和功能的社會組織,在人類歷史上是最古老而偉大的組織之一,而她在傳統上一直保留至今的「非營利」組織特徵,決定了她在生存和發展資源上具有外部依賴性,從這個角度而言,一部大學的歷史,也是大學接受外部支持和饋贈的歷史。而校友「支持母校」的行為貫穿了大學發展的歷史,校友對母校的支持包含著「回饋」和「反哺」的意義,「反哺」雖是一種生物現象,在人類理解中,這是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感表達[7] 。
開發校友資源是國外高校校友會的重要職能
國外高校在學校自主發展、提高效益的辦學道路上,在開發校友資源、挖掘校友潛力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其中之一,是大學重視校友會的建設,把研究與開發校友資源的職能賦予校友會。據資料介紹,美國大學建立有規范的校友組織機構和完善的校友網路,校友會擁有龐大的專職和兼職的校友工作隊伍。部分美國大學校友會專、兼職工作人員數,見表2 。

表2 美國部分大學校友會工作人員數目表[3]

序號 大學校友會 專職人員 兼職人員
1 哈佛大學校友會 270人 大量
2 霍普金斯大學校友會 174 人 169 人
3 哥倫比亞大學校友會 200多人 大量
4 斯坦福大學校友會 149人 大量
5 加丹帕克利大學校友會 80多人 大量
6 戴堪斯大學校友會 15人 近千名

在發達國家,許多大學校長親任校友會會長,主動出擊找校友捐贈、籌措經費,其例子不勝枚舉;一些大學的校友會還擁有校友捐贈活動中所得資金的控制權,使校友對大學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校友會不會忘記給為母校做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授予榮譽,那些關心教育、回報母校的企業和個人總會得到揚名和贊譽。許多大學在實驗室、教學樓、圖書館、陳列室等標志性建築物上刻錄著捐獻者的名字,讓校友的美德代代承傳。

高校校友會在促進校友資源有效開發中的作用

大學校友會是一個經當地政府批准成立的依附於大學體制內的社團組織,是聯系大學與校友的紐帶和橋梁。其在促進校友資源綜合開發中具有其他職能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規范管理的作用
在目前高校管理體制下,許多高校通過不同方式賦予校友會科學管理校友工作的職能,統一負責全校校友工作的組織、聯系、協調等管理工作。校友會則把開發和利用校友資源納入其工作職能的范疇,並建立一套符合本校實際的開發校友資源的工作運行機制和管理辦法。校友會專職工作人員比較熟悉我國社團組織的管理法規和具有較高的校友工作水平。因此,大學校友會在促進校友資源開發中起到組織管理、規范管理的作用,並能夠保證開發和利用校友資源的合法性、可行性和穩定性,避免片面開發、盲目開發和過度開發的惡性現象發生。
信息化服務作用
大學校友會由於大學對校友工作信息化的投入和賦予信息服務的職能,擁有豐富的大學校友的信息資源,這是校友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條件。大學校友會建立校友網站、校友信息庫,並且有收集、檢索、選擇有價值的校友信息的能力,因此,校友會在促進校友資源開發中提供的信息化服務可能是最准確、最及時、最有效的校友信息。例如,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的大部分校友捐贈是通過其校友會提供信息的。
公關作用
大學校友會與各地的校友會共同構建校友網路,長期保持與廣大校友的溝通和聯系,擁有豐富的校友公關資源,以及大學校友會本身在履行公關職能的過程中,形成了開展公關的能力,能夠在促進校友資源的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國內某大學校友會在得知一位海外校友在上海期間得了重病,就建議校領導去看望這位校友,並安排最好的醫院給他治療,這位校友病癒後為感謝母校關懷,捐贈100 多萬美元給母校。
調研反饋作用
能夠使大學、校友會、校友三者之間處在一個良性的互動循環之中,這是有效開發校友資源的基礎條件之一。校友對母校懷有深厚的感情,廣大校友在取得成功的時候,總是難以忘記母校的培養和教育,他們會用不同方式「回饋」母校、支持母校建設。但一些大學在開發和利用校友資源當中,有時沒有認真做事前和善後工作,致使一些曾經為母校作了貢獻的校友心裡反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作為校友之家的校友會應該在促進校友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認真做好事前的調研,以及事後的追蹤和意見反饋工作,為加強與有關校友的聯系溝通,採取適當措施,友好和諧地解決好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㈢ 校友的目的是什麼

1、多元性。校友資源在高校多年的發展之後往往在行業、地域、層次、年齡梯度、社會影響方面都存在多元性。

2、廣泛性。高校每年的畢業生數以千計甚至數以萬計,隨著高校的發展畢業生的數量將會越來越龐大。

3、綜合性。校友資源可為學校提供人、財、物、信息等多方面的綜合性貢獻。若能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將在財政支持、參與教學科研過程、就業安置服務、高校公眾形象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獲得綜合性支持。

4、動態性。校友資源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多元性、廣泛性、綜合性方面不斷推進發展的一個良性循環過程。

5、潛在性。校友資源雖然具有多元性、廣泛性、綜合性、動態性,卻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潛在性,許多校友資源因為地域、年齡的各種限制,難以充分利用與開發,導致高校發展建設中寶貴資源的浪費。

(3)畢業之後如何利用校友資源擴展閱讀:

官方組織的校友會可以由校方資助及組織,目的是團聚歷屆的畢業生,有助學校發展,包括協助舊生在社會上地位的發展,最終回饋母校。台灣在台灣日據時期校友會便多以校長為會長,而在1920年代後才逐漸轉型為民主選舉讓學生自由推舉校友。

自發組織的校友會,成員可能由舊同學互選及自選產生,活動的目標是為聯誼、會員福利及社會公益服務,少有向母校抗爭企圖。但據記載,早期(二十世紀初)的同學會也有以自發共同學習為目標者。

㈣ 想建立一個校友群,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聯系學校畢業的各界校友,形成一個互動的局面,資源可以達到共享,

看你校友的年齡層次。
1、在45歲以上的,上qq的較少。可以建立校友錄。
2、年齡較小的主要考慮qq群。
兩者結合起來最好。
反正這個比較難,年級之間甚至班級之間的同學不太願與不熟悉的人進行交流。能夠組織一次校友聚會,然後把這個推出來效果可能好些。
每屆要選出幾個熱心的校友,發揮他們的作用,才能夠把這個搭建起來的平台做好。
一點建議,供參考。

㈤ 大學生剛畢業,可利用的創業資源有哪些

可以利用的資源有很多啊。大學生創業平台,騰訊眾創空間等等這樣的創業平台可以利用,還有的是你周圍的人際關系,每個人的技能有所不同,選取那些能幫到你的朋友作為你的合作夥伴。資源要學會利用和拓展。

㈥ 大學生如何利用校園資源在畢業前賺錢

謝邀~


因為各方面原因,之前一直創業的我,從2016年4月開始,進入了到現在已經快一年的上班族生涯。

以前自己做生意的時候,基本上都做的有一定現金流能力的生意,所以隨時兜里都有錢。等到開始上班,驀然覺得,每個月的工資都遠遠不夠花。

於是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可支配收入。

到目前為止,梳理並嘗試出以下四種途徑是完全可行的。

最起碼對於時間上不是很自由,個人能力可能也沒有完全激發的大學生而言,完全可行!


一、 嘗試一些有收入的自媒體平台。比如我做的是「百家號」。

百家號是網路旗下的一個自媒體內容創業平台,和其它幾個內容創業平台(比如UC雲觀、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相比,當初我選擇百家號的原因是因為百家號的收益系統最快捷,只要你有流量,它就會自動給你轉換成對應的廣告費——也就是錢!

而其它平台基本上都需要你有一定的粉絲群,才給你開通廣告收益。

放一張我申請的百家號的截圖。


(比如這件衣服賣128元,返利64元,節省50%!)

如果你真是苦逼小白領一個,前面三種方法你都可以愛懂不懂,但是第四種「淘寶客」,一定要學會!

不論是自己買東西省錢也好,幫同事買東西賺錢也好,甚至通過淘寶客可以衍生出很多其它產業鏈,比如通過網路文庫、知道等做淘寶客,都是錢!

這一切,基礎都是你要最起碼嘗試一下淘寶客是個什麼樣的東西。

對於我,淘寶客每年最起碼幫我在淘寶上節省10%的支出。

而我當初差點被別人的長篇大論嚇到,而不敢了解淘寶客。


總之,對於一名大學生,沒時間又沒資源的話,你最好懂點技術;

如果不懂技術的話,你最好能有耐心;

如果又缺乏耐心的話,最起碼你要有足夠的好奇心;

如果你連好奇心都泛泛而缺的話……

活該你受窮!

㈦ 有什麼適合大學生擴展人脈的方法跟途徑

大學生終有一天會踏入社會中,如果能夠在校園內提前擴展人脈是極好的,可以得到有效鍛煉,對以後職業生涯有很大幫助。

大學校園自由開放,閑暇時間又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朋友多了路好走,多多結識志同道合好友,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且積極正能量的事情。

㈧ 大學生如何利用大學的資源發展自己

大學生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大學生活的時間也相對充裕,可以利用空餘時間發展自己,可以看一下大學周邊的環境,充分利用自己學校和周邊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