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鈾儲量
我國鈾資源儲量約為 2 百萬 噸,在我國北部和西北的砂岩以及東南地區的深部熱液砂岩中發現了新的天然鈾礦。
『貳』 全球陸地上的鈾礦總和約可產鈾多少
陸地上鈾礦的分布極不均勻,並非所有國家都擁有鈾礦,全世界的鈾礦總儲量也不過2×10
6噸左右。但是,在巨大的海水水體中,含有豐富的鈾礦資源,總量超過4×109噸,約相當於陸地總儲量的2000倍。
『叄』 世界的鈾的儲存量
最新調查顯示,地球已知常規天然鈾儲量,即開采成本低於每公斤130美元的鈾礦儲量僅有459萬噸,僅可供全世界現有規模核電站使用六七十年。
源自: 熱堆——快堆——聚變堆我國繪制核電發展路線圖 《今日科技報道》2005/06/02
從遠期來說,中國鈾礦資源儲量可觀,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預測中國可能的鈾儲量為177萬噸,是世界上鈾資源潛力最大的國家之一。近期鈾礦基本夠了,但是,中期,即2015年至2025年間,隨著大量核電項目建成投產,中國鈾資源勘探開發的速度可能跟不上,中國到國外找鈾的作用的戰略意義就會顯現出來。(源自: 核電大發展促中國海外找鈾礦 《上海證券報》2007/01/05 )
全球鈾資源的分布極其有限,價格在每公斤40美元以下的鈾基本上產自10個國家,其中澳大利亞儲量為64.6萬噸,佔41%;加拿大為26.5萬噸,佔17%;哈薩克為23.2萬噸,佔15%;南非為11.8萬噸,佔8%,這4個國家就佔了世界鈾儲藏量的80%以上。(源自: 核電,拿什麼來維持? 《科技日報》2006/04/01)
註:盛產鈾的國家還有巴西、烏克蘭等。
『肆』 鈾礦的種類,及提煉方法
最重的天然元素鈾已經成為新能源的主角,那麼鈾又是怎樣提煉出來的呢?
在居里夫婦發現鐳以後,由於鐳具有治療癌症的特殊功效,鐳的需要量不斷增加,因此許多國家開始從瀝青鈾礦中提煉擂,而提煉過鐳的含鈾礦渣就堆在一邊,成了「廢料」。
然而,鈾核裂變現象發現後,鈾變成了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這些「廢料」也就成了「寶貝」。從此,鈾的開采工業大大地發展起來,並迅速地建立起了獨立完整的原子能工業體系。
鈾是一種帶有銀白色光澤的金屬,比銅稍軟,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很純的鈾能拉成直徑0.35毫米的細絲或展成厚度0.1毫米的薄箔。鈾的比重很大,與黃金差不多,每立方厘米約重19克,象接力棒那樣的一根鈾棒,竟有十來公斤重。
鈾的化學性質很活潑,易與大多數非金屬元素發生反應。塊狀的金屬鈾暴露在空氣中時,表面被氧化層覆蓋而失去光澤。粉末狀鈾於室溫下,在空氣中,甚至在水中就會自燃。美國用貧化鈾製造的一種高效的燃燒穿甲彈—「貧鈾彈」,能燒穿30厘米厚的裝甲錒板,「貧鈾彈」利用的就是鈾極重而又易燃這兩種性質。
鈾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相當廣泛,地殼中鈾的平均含量約為百萬分之2.5,即平均每噸地殼物質中約含2.5克鈾,這比鎢、汞、金、銀等元素的含量還高。鈾在各種岩石中的含量很不均勻。例如在花崗岩中的含量就要高些,平均每噸含3.5克鈾。依此推算,一立方公里的花崗岩就會含有約一萬噸鈾。海水中鈾的濃度相當低,每噸海水平均只含3.3毫克鈾,但由於海水總量極大,且從水中提取有其方便之處,所以目前不少國家,特別是那些缺少鈾礦資源的國家,正在探索海水提鈾的方法。
由於鈾的化學性質很活潑,所以自然界不存在游離的金屬鈾,它總是以化合狀態存在著。已知的鈾礦物有一百七十多種,但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鈾礦只有二、三十種,其中最重要的有瀝青鈾礦(主要成分為八氧化三鈾)、品質鈾礦(二氧化鈾)、鈾石和鈾黑等。很多的鈾礦物都呈黃色、綠色或黃綠色。有些鈾礦物在紫外線下能發出強烈的熒光,我們還記得,正是鈾礦物(鈾化合物)這種發熒光的特性,才導致了放射性現象的發現。
雖然鈾元素的分布相當廣,但鈾礦床的分布卻很有限。國外鈾資源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南非、西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據估計,國外已探明的工業儲量到1972年已超過一百萬噸。隨著勘探活動的廣泛和深入,鈾儲量今後肯定還會增加。我國鈾礦資源也十分豐富。
鈾礦是怎樣尋找的呢?鈾及其一系列衰變子體的放射性是存在鈾的最好標志。人的肉眼雖然看不見放射性,但是藉助於專門的儀器卻可以方便地把它探測出來。因此,鈾礦資源的普查和勘探幾乎都利用了鈾具有放射性這一特點:若發現某個地區岩石、土壤、水、甚至植物內放射性特別強,就說明那個地區可能有鈾礦存在。
鈾礦的開采與其它金屬礦床的開采並無多大的區別。但由於鈾礦石的品位一般很低(約千分之一),而用作核燃料的最終產品的純度又要求很高(金屬鈾的純度要求在99.9%以上,雜質增多,會吸收中子而妨礙鏈式反應的進行),所以鈾的冶煉不象普通金屬那樣簡單,而首先要採用「水冶工藝」,把礦石加工成含鈾60~70%的化學濃縮物(重鈾酸銨),再作進一步的加工精製。
鈾水冶得到的化學濃縮物(重鈾酸氨)呈黃色,俗稱黃餅子,但它仍含有大量的雜質,不能直接應用,需要作進一步的純化。為此先用硝酸將重鈾酸銨溶解,得到硝酸鈾醯溶液。再用溶劑萃取法純化(一般用磷酸三丁酯作萃取劑),以達到所要求的純度標准。
純化後的硝酸鈾醯溶液需經加熱脫硝,轉變成三氧化鈾,再還原成二氧化鈾。二氧化鈾是一種棕黑色粉末,很純的二氧化鈾本身就可以用作反應堆的核燃料。
為製取金屬鈾,需要先將二氧化鈾與無水氟化氫反應,得到四氟化鈾;最後用金屬鈣(或鎂)還原四氟化鈾,即得到最終產品金屬鈾。如欲製取六氟化鈾以進行鈾同位素分離,則可用氟氣與四氟化鈾反應。
至此,能作核燃料使用的金屬鈾和二氧化鈾都生產出來了,只要按要求製成一定尺寸和形狀的燃料棒或燃料塊(即燃料元件),就可以投入反應堆使用了。但是對於鈾處理工藝來說,這還只是一半。
我們知道,核燃料鈾在反應堆中雖然要比化學燃料煤在鍋爐中使用的時間長得多,但是用過一段時間以後,總還是要把用過的核燃料從反應堆中卸出來,再換上一批新的核燃料。從反應維中卸出來的核燃料一般叫輻照燃料或「廢燃料」。燒剩下的煤渣一般都丟棄不要了,可這種不能再使用的廢燃料卻還大有用處呢!
廢燃料之所以要從反應堆中卸出來,並不是因為裡面的裂變物質(鈾235)已全部耗盡,而是因為能大量吸收中子的裂變產物積累得太多,致使鏈式反應不能正常進行了。所以,廢燃料雖「廢」,但裡面仍有相當可觀的裂變物質沒有用掉,這是不能丟棄的,必須加以回收。而且在反應堆中,鈾238吸收中子,生成鈈239。鈈239是原子彈的重要裝葯,它就含在廢燃料中,這就使得用過的廢燃料甚至比沒有用過的燃料還寶貴。除此而外,反應堆運行期間,還生成其它很多種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們也含在廢燃料中,也需要加以回收。
從原理上講,廢燃料的處理與天然鈾的生產並無多大差別。一般先把廢燃料溶解,再用溶劑萃取法把鈾、鈈和裂變產物相互分開,然後進行適當的純化和轉化。但實際上,廢燃料的處理是十分困難的。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能生產天然鈾,很多國家都有反應堆,但是能處理廢燃料的國家卻並不多。
廢燃料的處理有三個特點:一是廢燃料具有極強的放射性,它們的處理必須有嚴密的防護設施,並實行遠距離操作;二是廢燃料中鈈含量很低而鈈又極貴重,所以要求處理過程的分離系數和回收率都很高;三是鈈能發生鏈式反應,因此必須採取嚴格的措施,防止臨界事故的發生。目前,廢燃料的處理大都採用自動化程度很高的磷酸三丁酯萃取流程。
我們看到,在鈾處理的工藝鏈中,相對於反應堆而言,鈾水冶工藝在反應堆之前進行,所以通常叫做前處理,廢燃料處理在反應堆之後進行,所以通常叫做後處理。而從鈾礦石加工開始的整個工藝過程,包括鈾同位素分離以及核燃料在反應堆中使用在內,一般總稱為核燃料循環。
從以上極為簡單的介紹就可以看出,鈾和鈈確是得之不易的。原子能工業猶如一條長長的巨龍,要最重的天然元素鈾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業,得經過多少次加工和處理、分析和測量、計算和核對啊!原子能工業又猶如一座高高的金字塔,要製造一顆原子彈,就要使用一、二十公斤鈾235或鈈239;要生產一、二十公斤鈾235或鈈239,就要消耗十來噸天然鈾;要生產十來噸天然鈾就要加工近萬噸鈾礦石。我們贊賞核電站的雄姿,驚嘆原子彈的威力,可千萬不能忽視支撐這座金字塔塔尖的無數塊磚石啊!
『伍』 鈾礦資源儲量類別的套改
國家礦產地儲備包括鈉交代型鈾礦床和砂岩型鈾礦床的儲量,該儲量經USSR的SGR和烏克蘭的SGR審批通過,並可用於商業性開發。
國家礦產地儲備的儲量,包括所有地質-生產類型的已計入國家儲量平衡表中的礦床儲量。
表2.6 地下水資源儲量分類套改方案
『陸』 礦產儲量與資源
(一)能源礦產
1.油氣
據 《石油與天然氣雜志》公布的資料,截至2009年1月1日,烏茲別克擁有石油估計證實儲量8138萬噸,天然氣估計證實儲量1.84萬億立方米(Oil &Gas Journal,2008)。英國石油公司估計的石油證實儲量與此相同,天然氣證實儲量為1.56萬億立方米(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2009)。據烏茲別克本國地礦部門的資料(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др.,2007),油氣儲量數字與上述西方資料一致,石油證實儲量8200萬噸,天然氣證實儲量1.85萬億立方米。2007年初估算的遠景預測資源量為:天然氣約6萬億立方米,石油8.5億噸,凝析油3.8億噸。在中亞國家中,烏茲別克石油儲量占第二位,僅次於哈薩克,天然氣儲量居第三位,少於土庫曼和哈薩克。
現已發現203個油氣田,其中氣田和凝析氣田104個,油氣田、凝析油氣田和油田99個。已發現的油氣田中,48%的正在開采,34%准備開發,其餘的在繼續進行勘探(Н.Г.Мавлянов идр.,2007)。
已探明的油氣田分布在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共和國和以下5個州內:卡什卡達里亞州、布哈拉州、蘇爾漢河州、納曼干州和費爾干納州。大約75%的石油儲量集中分布在卡什卡達里亞州。目前普查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共和國的烏斯秋爾特高原地區。
從地質角度看,烏茲別克的油氣田可劃分為5個含油氣區:烏斯秋爾特、布哈拉希瓦、吉薩爾、蘇爾漢河、費爾干納(圖6-1)。前兩個含油氣區位於地台區,後三個含油氣區屬地台活化帶。據20世紀70年代的統計資料,63.7%的天然氣工業儲量產於侏羅系,35.9%產於白堊系,只有0.4%產於古近系。石油工業儲量的地層分布則分散一些,新近系佔14.2%,古近系30.9%,白堊系22.2%,侏羅系32.7%。
烏茲別克的天然氣田規模有大型和特大型的,重要氣田有烏奇克爾、阿克姆,油氣田有加茲連、阿克賈爾,凝析氣田有北穆巴拉克、烏爾塔布拉克、坎德姆等。油田規模一般不大,主要油田有北索赫、帕爾萬塔什、阿拉梅希克、加利恰-昌戈拉等。
近十年來,烏茲別克政府一直在採取引進外資等一系列措施,加強油氣勘探工作。2000年4月28日烏茲別克總統發布了 《關於油氣勘探和開采引進外資的措施》命令,之後將所有的油氣資源遠景區劃分成31個引資區塊,2006年以前開放了13個區塊,2006年初又開放12個區塊供外國投資者挑選。政府制定了2005~2020年油氣儲量增長戰略綱要,要求在這15年期間天然氣探明儲量新增1.015萬億立方米,石油新增6980萬噸,凝析油新增6570萬噸,總的新增碳氫化合物探明儲量將達到11.5億噸(宋國明,2007)。
2.鈾
烏茲別克是鈾資源和生產大國,儲量和產量均已躋身世界十強之列。據世界能源信息處(WISE)的資料,截至2007年1月1日,烏茲別克鈾可採收資源量,按≤40美元/千克回收成本為5.52萬噸,按≤80美元/千克回收成本也是5.52萬噸,按≤130美元/千克回收成本為7.24萬噸。回收成本≤40美元/千克的資源量佔世界的3.1%,居第六位(劉增潔,2008c)。按照烏茲別克本國的資料,鈾總儲量為18.5萬噸,用地浸法可採的約為11.4萬噸。鈾的資源量估計為24萬噸,其中砂岩型鈾礦約有19萬噸。國家地質礦產資源委員會列入儲量平衡表的鈾礦床有27個,大多數礦床分布在克孜勒庫姆地區,那裡的鈾證實儲量有5.5萬噸(圖6-3)。主要的在采礦床有艾倫戴、貝什卡克、凱特曼奇、沙比爾賽、南布吉納伊、北布吉納伊、錫加利、烏切庫杜克等礦床。這些礦床占砂岩型鈾礦床資源總量的30%(項仁傑,2006c)。
圖6-1 烏茲別克油氣地質分布圖(引自施俊法等,2006)
3.煤炭
烏茲別克煤炭探明儲量超過20億噸(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др.,2007),按照前幾年的統計資料(項仁傑,2006c),在19億噸探明儲量中,18.53億噸是褐煤,佔了97.5%,煙煤只有4700萬噸。全國煤炭總資源量達70億噸。煙煤儲量大部分集中在南部地區的蘇爾漢河州和卡什卡達里亞州。目前煤炭開采主要集中在3個煤田:安格連、沙爾古尼和拜孫煤田(圖6-2)。其中安格連煤田是中亞最大的煤田.探明儲量接近19億噸。
4.油頁岩
油頁岩是烏茲別克值得注意的一種礦產,它可以作為提煉石油產品和一系列有色和稀有金屬的原料。20世紀數十年間就對錫爾河和阿姆河流域的油頁岩作了調查和預測。調查資料表明,在烏茲別克及其鄰國塔吉克、土庫曼、哈薩克,可能還有阿富汗,地下蘊藏著大量油頁岩資源,估計約有930億噸,其中烏茲別克有470億噸,是按平均距地表350米的深度估算的。在烏茲別克的西部和南部,圈出了5個深淺不一的油頁岩礦床的礦層(如南部的拜孫、占和烏爾塔布拉克礦床)。在西部還發現了幾個埋深在100米以內的礦床,估算了儲量(薩格倫套、阿克套、烏奇克爾庫爾別什卡克礦床)(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др.,2007)。
圖6-2 烏茲別克煤田及伴生礦產分布圖(引自施俊法等,2006)
(二)金屬礦產
在烏茲別克的金屬礦產中,資源最豐富的當屬金和銅,分別有世界頂尖級大礦床穆龍套金礦和阿爾馬雷克斑岩銅礦。圖6-3示出烏茲別克金、銀、銅、鎢、鉛鋅、鐵、錳和鈾代表性礦床的地理分布。
1.貴金屬
烏茲別克金的儲量和資源量巨大,按照其地質礦產資源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的說法(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др.,2007),儲量名列世界前五名,產量居第九位。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最新統計資料(U.S.Geological Survey,2009a),烏茲別克的金儲量1700噸,儲量基礎1900噸,按儲量佔世界第九位。
烏茲別克共發現金礦床48個,其中39個為單一金礦床,9個為綜合性礦床。金礦床以原生礦床為主,集中分布在三個礦業經濟區(或地質經濟區):克孜勒庫姆區(穆龍套、繆田拜、特里阿達、巴薩潘套、阿曼泰套、科克帕塔斯、道格茲套等礦床),努拉套區(扎爾米坦、古茹姆賽、薩爾米奇、比蘭、馬爾占布拉克等礦床),近塔什干區(科奇布拉克、凱拉加奇、克孜勒阿爾馬賽、考爾德、皮爾米拉布、古扎克賽等礦床)(圖6-4)。
經濟價值最大的金礦床集中在烏茲別克西部地區(圖6-5)。圖6-5中將西部金礦劃分為布坎套、穆龍套和撒馬爾罕三個金礦區,前兩者相當於上述克孜勒庫姆礦業經濟區,後者即努拉套礦業經濟區。穆龍套含金石英網脈型礦床是歐亞大陸上最大的金礦床,金儲量為2230噸(1996年1月1日),到1500米深處估計還有1800噸資源量。該金礦產量占烏茲別克黃金總產量約80%左右。其他重要金礦包括扎爾米坦礦床(金儲量340噸)、道格茲套礦床(金儲量261噸)等。這些礦床在成因上有爭議,一種觀點認為屬火山熱液礦床,另一種觀點認為是產在陸源岩石中的深成礦床,成因上與克孜勒庫姆-庫拉馬火山-深成岩帶有關,成礦時代為晚石炭世—二疊紀(項仁傑,2006c)。
圖6-3 烏茲別克重要金屬礦床分布圖(引自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др.,2007)
圖6-4 烏茲別克金銀礦床分布圖(引自施俊法等,2006)
圖6-5 烏茲別克西部金礦床分布圖(引自施俊法等,2006)
烏茲別克金礦資源前景樂觀,據估算預測資源量要比探明儲量高出一倍多。從1994年開始金礦新增儲量出現下滑趨勢,其地礦部門大力加強金礦預測普查和地質勘探工作,到2000年就成功地遏止了這一趨勢。目前烏茲別克地質勘探工作的大部分(超過60%)工作量用於找金。通過近年來的工作,查明了40多個新的遠景礦床和礦點,預測資源量相當大,可以保證到2010年的儲量增長。在一些老礦床,如扎爾米坦和古茹姆賽含金石英脈型礦床,克孜勒阿爾馬賽和科奇布拉克金硫化物石英脈型礦床,通過礦體側翼和深部的預測可以斷定,儲量將會大大增加。在克孜勒庫姆金礦區,近年來發現並研究了一些新的金礦床(布盧特坎、巴薩潘套、阿里斯坦套、圖爾拜等),儲量有幾十噸。
在納沃伊州奧明扎套山東緣的阿吉布古特風化殼中發現並勘探了一個非傳統型金礦床,工業礦化產在埋深20至75米的氧化帶內,礦帶總長度超過2千米,寬達50米,金儲量有好幾十噸(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др.,2007)。
烏茲別克進入儲量平衡表的銀礦床有26個,分為單一銀礦床和綜合性礦床兩種類型。銀的總儲量為13200噸。大部分(80.4%)儲量集中在綜合性礦床中:卡爾馬庫爾乾和 「遠方」(32.9%)、烏奇庫拉奇(8.6%)、漢季扎(12.2%),產在金礦中的有科奇布拉克(3.3%)、克孜勒阿爾馬賽(5.3%)、穆龍套和其他礦床(18.2%)。其餘儲量產在單一銀礦床中:維索科沃利特(11.5%)、科斯馬納奇(6.1%)和奧克熱特佩斯礦床(2%)(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др.,2007)。
現在已知的幾個單一銀礦床都是近年來在穆龍套金礦區找金礦時發現的。維索科沃利特銀礦實際上是一個南北向陡傾細脈浸染帶,礦脈在區域擠壓帶中呈雁行狀排列,礦化受北東向斷裂控制。礦石成分以銀為主,呈自然銀、銀金礦、螺狀硫銀礦、硫銻銀礦、輝銀礦等形式產出,伴生有金。綜合性銀礦床在烏茲別克主要是含銀的阿爾馬雷克地區的斑岩銅礦,穆龍套等金礦床,黃鐵礦型多金屬礦床(項仁傑,2006c)。
銀礦床分布情況如圖6-3和圖6-4所示。
2.有色、稀有和分散金屬
(1)銅
烏茲別克銅資源比較豐富,總儲量據本國資料有1700多萬噸(Н.Г.Мавлнов и др.,2007),主要集中在阿爾馬雷克地區的幾個大型綜合性斑岩銅礦中。銅品位在工業礦石中為0.3%~1.0%,氧化礦石為0.32%~3.0%,次生硫化物富集帶中為0.3%~4.0%,礦石中鉬的品位為0.01%。礦石中還伴生有金、銀、硫、碲、硒和錸,在回收伴生組分的現代工藝條件下,伴生有益組分的價值占產品總價值的40%以上。該區銅礦資源潛力相當大,已經開采了50多年,才開采了總儲量的大約20%。另外還有大量銅的預測資源量。
除了斑岩銅礦,在費爾干納州和蘇爾漢河州,還有許多白堊紀和新近紀含銅砂岩礦化,在克孜勒庫姆和吉薩爾山脈西南端有含銅黃鐵礦型礦化。圖6-6反映了烏茲別克各種類型銅礦化的分布情況和地質背景。
圖6-6 烏茲別克銅礦化分區圖(引自В.И.Попов и др.,1977)
(2)鉛、鋅
烏茲別克境內的鉛鋅礦化主要有三種類型:碳酸鹽岩中的層控型鉛鋅礦床(烏奇庫拉奇、庫利丘拉克)、矽卡岩型鉛鋅礦床(庫爾加申坎、庫梅什坎),火山岩中的黃鐵礦型多金屬礦床(漢季扎礦床等)。鉛鋅探明儲量主要集中在烏奇庫拉奇礦床(300多萬噸)和漢季扎礦床(70多萬噸)中。漢季扎礦床的鉛鋅礦石中還伴生有銅、銀、鎘、硒、金、銦。
(3)鎢、錫、汞、銻
烏茲別克已經探明了6個大型矽卡岩型鎢礦床(良加爾、因吉奇卡、凱塔什、亞赫通礦床等)。目前已知的鎢礦床和礦點90%以上屬矽卡岩型白鎢礦礦床,空間上和成因上與晚石炭世—早二疊世花崗岩類岩石有關。2001年在克孜勒庫姆地區發現了瑟雷套和薩烏特拜兩個長石石英型鎢礦床。為了鞏固鎢礦物原料基地,需要進一步擴大從穆龍套礦床及其衛星礦中回收鎢的可能性,也要加強瑟雷套和薩烏特拜礦床的預測普查工作(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др.,2007)。
烏茲別克查明有130個錫礦床和礦點,屬於錫石-硅酸鹽建造、碳酸鹽-錫石建造和錫石-白鎢礦矽卡岩建造。錫石-硅酸鹽建造的典型代表是卡爾納布礦床,有100多條含錫石英脈,石英脈延伸長度100~600米,厚1~4米,錫含量為0.1%~0.6%。碳酸鹽-錫石建造的代表性礦床是拉巴斯礦床,分為中、東、西三個礦段,中段主礦體呈柱狀,錫石含量最高可達4.7%。屬於錫石-白鎢礦矽卡岩建造的目前只是一些礦點。
烏茲別克有兩個橫穿全境的汞銻礦帶,一個是西烏茲別克的南天山礦帶,另一個是塔什干附近地區的北天山礦帶。前者重要,有100多個汞礦點和13個銻礦點(項仁傑,2006c)。
(4)鋰
在塔什干州沙瓦茲賽的碳質凝灰粉砂岩中,發現了一個火山成因的鋰礦床,其氧化鋰儲量超過12萬噸。伴生組分的儲量為:氧化銫3200噸。氧化銣8900噸。該礦床可露采。採用先進的無廢料加工工藝,可回收78%的鋰鹽,順便生產硫酸鉀和硫酸鈉,選礦尾礦可用來生產水泥(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лр.,2007)。
3.黑色金屬
黑色金屬礦產是烏茲別克礦產資源中的弱項。查明了幾十個不同建造的鐵礦床和礦點。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共和國的輝長岩中產有鈦磁鐵礦礦床,與俄羅斯烏拉爾的卡奇卡納爾礦床相似。其儲量估計有6800萬噸鐵,但品位低,目前尚不能贏利。塔什干州的休連阿塔矽卡岩型磁鐵礦礦床正在勘探,已計算出大約2530萬噸鐵儲量。吉扎克州的捷米爾坎火山沉積鐵礦床,由赤鐵礦-磁鐵礦和磁鐵礦層狀礦體和透鏡體組成,鐵儲量有3550萬噸。
烏茲別克的錳礦產地很多,研究得最充分的有道塔什、克孜勒拜羅克、塔赫塔卡拉恰等礦床,其總資源量超過1500萬噸。澤拉夫尚山和吉薩爾山含錳帶的遠景沒有作什麼研究。20世紀末在克孜勒庫姆發現了烏茲別克非傳統型的風化殼型錳礦床(阿利賽、阿克賽礦床等)。
(三)非金屬
烏茲別克擁有豐富的非金屬礦產資源,種類齊全,分布廣泛,其中主要有高嶺土、螢石、石墨、石棉、硫、磷塊岩、岩鹽、鉀鹽、硼等,以螢石和鉀鹽最為重要(圖6-7)。
1.螢石
烏茲別克的螢石礦床規模不算大,儲量最大者也就500萬噸,但礦石質量好,可達化學級,礦石的礦物含量約為30%。螢石礦床的形成與海西期構造-岩漿活動結束階段有關。大型礦床主要集中在恰特卡爾-庫拉馬地區,在西南吉薩爾也有一些小型螢石礦床。
2.岩鹽和鉀鹽
烏茲別克岩鹽和鉀鹽資源相當豐富,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晚侏羅世陸內海相鹽類建造,分布面積達5萬平方千米,厚度大,成礦作用完全,許多鹽層都含有鉀鹽層; 另一種是中新世-第四紀陸相鹽湖建造,分布也很廣泛,儲量很大,有的鹽湖可達數百億噸(項仁傑,2006c)。
岩鹽礦床主要有南烏茲別克的霍賈伊坎、秋別加坦、拜比切坎礦床,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共和國的巴爾薩克爾、阿爾林礦床,總儲量估計有900億噸。以巴爾薩克爾鹽礦和賈曼賽石灰石礦為原料基地,開辦了昆格勒蘇打廠,年產焙燒蘇打27萬噸,火鹼10萬噸。
鉀鹽礦床中最著名的是秋別加坦礦床,擁有探明儲量6.86億噸,含KCl 36.8%。工藝研究表明,能夠製成品位達96%~97%的KCl精礦,回收率為84%~95%,還可以順便製成食用鹽(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др.,2007)。
圖6-7 烏茲別克非金屬礦床分布圖(引自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лр.,2007)
3.其他非金屬礦產
烏茲別克有30多個石墨礦床,納沃伊州已探明的塔斯卡茲甘礦床具有工業價值,儲量為230萬噸。
在中克孜勒庫姆地區勘探了一批磷塊岩礦床,正在開采傑羅伊-薩爾達林礦床,儲量為8800萬噸P205,預測資源量達1億噸。發現並不同程度地勘探了卡拉卡塔和北傑特姆套磷塊岩礦床,P2O5總儲量為3350萬噸。
通過地質調查,在布哈拉-卡爾希、蘇爾漢河、烏斯秋爾特和費爾干納自流盆地的地下水中,發現了碘、溴、鋰、銣、銫、鍶等的工業濃度。這些自流盆地的深層地下水是復雜的溶液,飽含各種礦物鹽和分散元素。這些地下水與一些著名的、有遠景的油氣田伴生,在開採油氣時進行綜合開發,不僅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有利於保護環境。
烏茲別克地礦部門的權威人士指出,根據現有地質資料,完全可以說存在著一個新的中亞含金剛石省,區內產有不同類型的含金剛石非金伯利岩岩石(鉀鎂煌斑岩類、煌斑岩、鹼性玄武岩類、苦橄岩、超基性岩、暗色碳酸岩)。目前烏茲別克大約有20個岩筒,其中3個推測含工業級金剛石。
(四)地下水資源
地下水是烏茲別克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飲用水和農業供水(包括牧場灌溉)中起著重要作用。
烏茲別克地下淡水含水層厚度相當大,在100米以上。地下水總資源量為24.35立方千米,其中淡水(礦化度1克/升以下)為8.95立方千米。目前已探明357個地下淡水水源地(不包括礦水和熱水),總儲量為0.021立方千米/天,其中0.01立方千米/天可供飲用。探明水源地總數中僅利用267個。飲用水後備水源充足。圖6-8示出了烏茲別克地下水的分布狀況。
圖6-8 烏茲別克地下水分布圖(引自Н.Г.мавляиов и лр.,2007)
『柒』 礦產儲量和資源
(一)能源礦產
1.能源安全問題嚴重
烏克蘭能源礦產資源的特點,可以用 「富煤缺油少氣」 這六個字來概括。石油儲量僅佔世界儲量的0.02%,年產原油不到450萬噸; 天然氣儲量僅佔世界儲量的0.7%,近年來平均年產量也就200億立方米; 油氣消費量的大約70%需要進口。烏克蘭核電比較發達,2004年有兩座兆瓦級核電站投入運營,是歐洲排名第三的核電發達國家,但核燃料目前全部依賴進口。
煤炭儲量豐富,佔世界儲量的3.5%,似乎是烏克蘭唯一 「取之不盡」 的能源資源。烏克蘭歷史上盛產煤炭,但1990~2004年期間,由於種種原因,煤炭生產能力減少了1.26億噸,新增生產能力只有1790萬噸。近年雖有少量煤炭出口,由於所產焦煤不足,也不得不進口一些煤炭。業內人士指出,如不採取緊急措施,用不了多久,烏克蘭這個煤炭大國,也會像進口油氣一樣,淪為煤炭進口國(И.Г.Ширнини др.,2007)。
按理說,在一次能源資源中,烏克蘭能源部門能滿足本國近47%的需求量,這個指標相當令人滿意(日本僅7%,義大利17%),但是,能源消費結構卻很不如意(表13-3):稀缺的天然氣,偏偏占消費量的41%,而歐洲國家平均水平才是22%。
表13-3 烏克蘭能源消費結構(%)
資料來源:И.Г.Ширнин и др.,2007。
從國外進口大量油氣和核燃料,煤炭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這一切都對烏克蘭的能源獨立和安全狀況產生了不利影響。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油氣紛爭,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持續不斷,愈演愈烈,烏克蘭飽受俄羅斯關油斷 「氣」 的壓力和困擾,其苦痛自不待言。烏克蘭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今後煤炭和核能將是烏克蘭電能的基本來源,因為煤和鈾儲量極大。工業部門倚重天然氣是暫時的,應當逐漸減少對進口天然氣的依賴(И.Г.Ширнин и др.,2007)。圖13-3示出烏克蘭油氣田和煤礦的分布情況。鈾礦床見圖13-4。
2.油氣
據 《石油與天然氣雜志》公布的統計資料,截至2009年1月1日,烏克蘭石油估計的證實儲量為5411.5萬噸,天然氣估計的證實儲量為11043.6億立方米(Oil & Gas Journal,2008)。英國石油公司估計的烏克蘭天然氣證實儲量為9200億立方米(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2009)。另據烏克蘭國家地質勘探研究所所長C.B.戈紹夫斯基披露的資料,截至2005年1月1日,烏克蘭油氣原始可采資源量約為93.227億噸標准燃料,其中石油和凝析油16.434億噸,天然氣74793億立方米。27%的油氣資源賦存在5~7千米深處。截至2005年初,上述原始油氣資源的25%已采出,37%已探明,未探明的油氣資源量約有54.68億噸標准燃料(С.В.Гошовский,2007)。
烏克蘭境內可劃分出4個含油氣省,包括11個油氣區和35個含油氣遠景區,也可以按三大塊地區來分析烏克蘭油氣田的分布特點(劉燕平,1997):東部地區(第聶伯-頓涅茨盆地和頓巴斯西北部),西部地區(沃倫-波多爾台坪、前喀爾巴阡、喀爾巴阡、外喀爾巴阡),南部地區(濱黑海,克里木半島,黑海和亞速海專屬經濟區)(圖13-2,13-3)。
國家儲量平衡表中統計了355個油田、氣田和天然氣凝析油田,其中東部地區207個,西部地區106個,南部地區42個(С.В.Гошовский,2007)。
圖13-3 烏克蘭燃料礦床分布圖(引自 С.В.Гошовский,2007)
東部含油氣地區位於烏克蘭東北部和東部,油氣田集中分布在第聶伯-頓涅茨坳陷內。油氣藏產在結晶基底岩石弱化帶和泥盆紀煙煤沉積層、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沉積層中,賦存在陸源和碳酸鹽岩石中。石油少硫,含許多輕質餾分,密度850 ~860千克/立方米。天然氣為甲烷型(甲烷含量98.5%)。重碳氫化合物的含量從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幾十。有45個產油層。含油氣沉積層的厚度為1000米。石油沉積層主要在深度4.5千米以內,天然氣和凝析油沉積層產出深度達5~6千米。較大的油氣田有謝別林、克列斯季謝、葉夫列莫夫、雅布魯諾夫、列里亞科夫油氣田。
西部地區的油氣田主要產在烏克蘭西南部的前喀爾巴阡坳陷中。油田集中產在古近-新近紀地層中,氣田多產在晚侏羅世、晚白堊世和中新世地層中。油田產出深度為500~4800米,氣田為100~4800米。油氣田主要產於砂岩中,少數產於碳酸鹽岩層。石油少硫,石蠟含量7% ~10%,密度800~900千克/立方米。較大的油氣田有勃利斯拉夫、奧洛夫-烏利京尼揚、比特科夫-巴勃琴油氣田。
南部地區的濱裏海-克里木含油氣區是20世紀50年代發現的,油氣田主要分布在克里木半島及其附近海域(黑海和亞速海)。工業油氣田產在古近紀-新近紀、早白堊世地層中,產出深度為100~4500米。較大的油氣田有 「暴風雨」、芬塔諾夫、戈里岑氣田。
3.煤
烏克蘭煤炭資源相當豐富。據英國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統計資料,截至2008年底,烏克蘭擁有煤炭儲量338.7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4.1%,居第六位,在美、俄、中、澳、印之後。其中煙煤和無煙煤153.51億噸,次煙煤和褐煤185.22億噸(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2009)。另據烏克蘭專家引述的本國統計資料(И.Г.Ширнин идр.,2007),烏克蘭煤炭資源量估計有1173億噸,探明儲量約為543億噸,其中97%以上的儲量集中在東部頓涅茨盆地,西部的利沃夫-沃倫盆地的儲量僅占不到3%(表13-4; 圖13-2,13-3)。
表13-4 烏克蘭頓涅茨盆地和利沃夫-沃倫盆地煤儲量和產量
資料來源:И.Г.Ширнин,В.И.Дубницкий,2007。
烏克蘭國家地質勘探研究所所長С.В.戈紹夫斯基提供的烏克蘭煤炭儲量數字介於上述兩家的數字之間。他指出,烏克蘭硬煤總儲量為430億噸,褐煤總儲量為26億噸。硬煤產在頓涅茨盆地和利沃夫-沃倫(В.А.Колосов и др.,2005)盆地,而褐煤分布在第涅伯-頓涅茨盆地和外喀爾巴阡坳陷。
順便提一下,烏克蘭列入國家儲量平衡表的泥炭儲量有66億噸,但是由於煤炭豐富,泥炭很少被利用。
4.鈾
烏克蘭鈾礦儲量比較大,據世界能源信息署(WISE)資料(劉增潔,2008c),烏克蘭回收成本≤130美元/千克的鈾儲量為13.5萬噸,其中回收成本≤80美元/千克的儲量為12.65萬噸,≤40美元/千克的儲量為2.74萬噸,約占這個成本級別世界總儲量的1.6%,居世界第十位。目前在採的鈾礦床主要有瓦圖季諾、岑特拉利內、米丘林、新康斯坦丁諾夫卡等礦床(圖13-2,13-4)。
(二)金屬礦產
在烏克蘭的金屬礦產資源中,鐵、錳、鉻、鈦屬優勢礦產,儲量大,產量也較高。這些礦產為烏克蘭發展重工業尤其是鋼鐵工業和機械製造業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一些主要金屬礦產的分布情況見圖13-2和圖13-4。
1.黑色金屬
(1)鐵
烏克蘭是世界上鐵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9年統計資料,烏克蘭鐵礦石儲量為300億噸,儲量基礎680億噸,儲量佔世界總儲量20%,居第一位; 如果按含鐵量來說,儲量為90億噸,儲量基礎為200億噸,儲量佔世界總儲量12.3%,居第三位,位於俄羅斯、澳大利亞之後(U.S.Geological Survey,2009a)。據烏克蘭本國的資料,鐵礦石探明儲量估計有322億噸。截至2001年,51個鐵礦床經國家儲量委員會批準的ABC1C2級剩餘礦石儲量有255億噸。鐵礦石的可采儲量能保證露天礦開采36~95年,天然富礦石可保證地下開采9~50年(В.А.Колосов и др.,2005)。另據報道,烏克蘭有53個鐵礦床,其中30個礦床正在開采,占探明儲量的58.6%。絕大部分證實儲量集中在大克里沃羅格地區,證實儲量有259億噸,平均品位為35%,富礦石(58.3% Fe)有17億噸。目前在開采克里沃羅格、克列緬丘格和別洛焦爾三個鐵礦區的富礦和含鐵石英岩。1992年以前還利用過克里木半島刻赤鐵礦區的「煙礦」(赤鐵礦礦石)(С.В.Гошовский,2007)。
鐵礦床的分布情況見圖13-2和圖13-4。
盡管烏克蘭平衡表內鐵礦石儲量巨大,但其開采利用問題越來越顯現,大部分礦石不能贏利開采。例如,在現營采礦企業的179億噸鐵礦石表內儲量中,露天礦和礦井設計邊界內的工業儲量只有77.1億噸(佔43.1%),其中含鐵54%~62%的富礦僅有4.5億噸,其餘72.6億噸是貧礦或鐵含量僅24%~30%的含鐵石英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現行礦物原料標准不能保證開采這樣的礦床能夠獲得經濟效益。另外,開采深度不斷加大,有的露天礦深度達到350米(設計深度550~600米),礦井深度達到1300~1400米,大大增加了基建投資和開采費用(В.А.Колосов и др.,2005)。
圖13-4 烏克蘭金屬礦床分布示意圖(引自 С.В.Гошовский,2007)
(2)錳
烏克蘭錳礦儲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按照美國地質調查局2009年資料,烏克蘭錳礦石儲量為1.4億噸,儲量基礎5.2億噸,而南非分別是9500萬噸和4.0億噸(包括推測資源)(U.S.Geological Survey,2009a)。烏克蘭的統計數字,一說探明儲量大約23億噸,居世界第二位(В.А.Колосов и др.,2005); 另說探明儲量(尼科波爾錳礦區和托克馬克礦床)為22.6億噸,平均品位為23.1 % Mn。其中較富的(28.6% Mn)易選氧化礦石僅佔一小部分(佔15.2%,3.3億噸),在其餘礦石中,較貧(21.9% Mn)難選碳酸鹽礦石居多(佔77.3%,17.6億噸)(С.В.Гошовский,2007)。大部分礦石磷含量高。
尼科波爾錳礦區的礦石可以劃分出三個帶:氧化礦石(28.6% Mn)、氧化物-碳酸鹽礦石(25% Mn)和碳酸鹽礦石(20.7% Mn)。第一個帶的礦石最有價值,佔15%,最後一個帶的礦石佔78.5%。礦體產出深度10~110米,厚達4.5米,平均2米左右,礦帶走向長度達200千米,寬度為25~50千米(С.В.Гошовский,2007)。
目前烏克蘭錳礦儲量結構和選礦工藝不能滿足黑色冶金工業對優質錳精礦首先是低磷錳精礦日益增加的需求。向化學工業供應所謂過氧化物優質錳精礦也是一個重要問題,以前都是從喬治亞進口這種原料。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對尼科波爾錳礦床附近氧化礦石和氧化物-碳酸鹽混合礦石比例大的礦床進行工業開發,加強碳酸鹽礦石有效選礦工藝的研究。
(3)鉻
在基洛沃格勒地區波希熱超基性岩體中發現了鉻鐵礦工業礦體,600米深度以內的預測資源量估計有3億噸,Cr2O2平均含量達28%,進一步勘探開發很有前景。
2.有色金屬
與黑色金屬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烏克蘭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貧乏,其中只有鈦資源一枝獨秀,無論是鈦鐵礦還是金紅石,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表13-1)。
(1)鈦、釩
烏克蘭鈦礦床的地質-工業類型齊全,其中價值最大的是岩漿型鈦磁鐵礦礦床。目前共發現了40多個礦床,包括1個超大型礦床,13個大型礦床,20個中型礦床(С.В.Гошовский,2007)。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9年資料,烏克蘭鈦鐵礦儲量為590萬噸(TiO2),儲量基礎1300萬噸,按儲量位居世界第十位(U.S.Geological Survey,2009a)。烏克蘭鈦鐵礦儲量占獨聯體國家總儲量的42%以上。
烏克蘭金紅石資源豐富,儲量和儲量基礎各為250萬噸,居澳大利亞、印度、南非之後,與獅子山並列第四位。金紅石精礦年產量近年來保持在6萬噸水平,2008年低於澳大利亞、南非和獅子山,也占第四位(U.S.Geological Survey,2009a)。
釩是鈦磁鐵礦石最常見的伴生有益組分,在烏克蘭沃倫地區的鈦磁鐵礦礦床中就賦存有大量的釩。在伊爾尚礦區釩作為伴生組分的儲量也已得到證實。
(2)銅、鉛、鋅
烏克蘭的銅不能自給,從獨聯體國家進口銅滿足國內需求。銅礦床有兩個地質-工業類型:含銅砂頁岩礦床和暗色岩建造中的銅礦床,研究程度都不夠。已知還有一些黃鐵礦型銅礦、斑岩銅礦和銅鎳硫化物型礦點,都沒有深入研究,而目前最有意義的是不久前發現的暗色岩建造的那些礦點。在沃倫礦區的暗色岩建造中,發育自然銅礦化,分布面積達1萬多平方千米,現已劃分出兩個最有遠景的礦結:拉法洛夫礦結和戈爾尼亞礦結。玄武質熔岩中自然銅總預測資源量(埋深150~500米)估計有2500萬噸。在火山凝灰岩中,劃分出6個含銅層位,厚度為1~19毫米,含銅0.5%~4.5%,伴有金(達4克/噸)、鉑(達1.6克/噸)和鈀(達1.4克/噸)。對烏克蘭來說,無論從銅本身來說,還是從伴生有益組分特別是鉑族金屬來說,都需要繼續深入研究這些非傳統類型礦床,查明其可能的工業價值。
烏克蘭優質鉛鋅礦石分布在兩個地區:外喀爾巴阡地區和第聶伯-頓涅茨盆地東南部。開發金-多金屬礦床對於獲得鉛鋅是有遠景的,但開采穆日耶夫金-多金屬礦床只能部分地解決烏克蘭鉛鋅需求問題。
外喀爾巴阡別列戈夫-別甘火山期後活動帶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問題早已引起人們關注,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該區最初發現了硫礦,後來又找到了明礬石、重晶石、高嶺土、石英岩、各種黏土,再後來才發現疊加的多金屬和汞礦化,還含有金和銀。僅在別甘明礬石重晶石多金屬礦床范圍內,就賦存有鋅38.11萬噸,鉛12萬噸。該區明礬石探明儲量有3億多噸,重晶石預測資源量有100多萬噸。那裡應當建立一個單一的但多門類的化學聯合企業,生產一系列國民經濟所需要的產品,直到汞,更不必說那些貴重的金屬。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上述各種礦產的研究還是各自為政的局面。
在地處第聶伯-頓涅茨盆地東南部的哈爾科夫州別利亞耶夫鉛鋅礦床,經初步勘探圈出了一個礦體埋深不大(500米以內)的礦段,有可能首期開采,探明C2級儲量鋅61.8萬噸,鉛26.5萬噸。
(3)鎳、鈷
烏克蘭境內發現了一批小型鎳鈷礦床,既有原生硫化物礦石(預測資源量達1500萬噸),又硅酸鹽礦石(10個礦床探明儲量20萬噸)。鎳鈷礦床都是超基性岩風化殼型礦床,集中分布在兩個地區:中波布熱地區(基洛沃格勒州)和第聶伯河中游沿岸地區(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
(4)鋁
烏克蘭鋁的供應問題相當尖銳。還在蘇聯時期,就在尼古拉耶夫市建了一座大型氧化鋁廠,在扎波羅熱市建了一個聯合冶金企業,當時的打算是從境外運來大量鋁土礦和鋁礬土,生產出中間產品(氧化鋁)和最終產品(鋁),也把部分原料改運到東西伯利亞的鋁廠,利用當地水電站富餘的電能。這種格局一直維持至今,但情況不好,因為時過境遷,蘇聯的解體使烏克蘭的大鋁廠處於無米之炊的困境。
關鍵的問題是烏克蘭迄今沒有一處像樣的鋁原料基地。境內有一些高鐵鋁土礦小礦床,其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的維索科波利耶礦床探明儲量1700萬噸,預測資源量7200萬噸。濱亞速海地區產出一些鹼性霞石岩岩體,富含鋯、鈦、鈮,礦石儲量有30億噸。前面提到的外喀爾巴阡地區的明礬石礦,在綜合利用的情況下可以作為潛在的含鋁原料利用。列入國家儲量平衡表的有2個大型礦床:別甘礦床擁有明礬石探明儲量2.9億噸,別列戈夫礦床探明儲量為5140萬噸。此外,在別列戈夫礦田的邊界附近,還有十來個與次生石英岩有關的明礬石礦床和礦點。
(5)鎢、錫、鉬
這幾種礦產烏克蘭都依賴進口滿足國內需要,沒有像樣的礦床,只有一些礦點可供進一步研究。
在烏克蘭地盾北部和西北部,雲英岩中發現有含錫稀有金屬偉晶岩型礦點,與之伴生的砂礦中有錫石-鈮鐵礦-鋯石-黑鎢礦富集體。
在烏克蘭地盾的上述地區和濱亞速海地區,找到了鎢鉬礦點,准備進一步勘探開發。其中主要有烏克蘭地盾西北部的韋爾巴和烏斯季諾夫礦點,第聶伯河中游地區東謝爾蓋耶夫礦點。
3.貴金屬
烏克蘭可劃分出3個含金區:喀爾巴阡、頓巴斯和烏克蘭地盾。
喀爾巴阡含金區研究得最充分,穆日耶夫和薩烏利亞克兩個礦床的探明儲量接近55噸。兩礦是毗鄰的姐妹礦,類型相同,礦石成分相似。穆日耶夫金-多金屬礦床1999年投入工業開發,在其授權采礦范圍內,第一階段就證實金儲量80~100噸,銀1000噸,鉛鋅約250萬噸。薩烏利亞克礦床只作了初步勘探,獲P1級預測資源35噸,P2級預測資源65噸。據專家初步估算,喀爾巴阡含金區的總資源量,金為400噸,銀5500噸,鉛270萬噸,鋅530萬噸。
頓巴斯含金性研究起步早,但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因而沒有一個一致的評價。頓巴斯金的預測資源量有400噸左右。有一個小礦床在開采,即博布里科夫金硫化物礦床。
烏克蘭地盾是烏克蘭重要的含金區,總預測資源量估計有2400噸,有6個礦床作了充分研究,估算出的資源量超過620噸:「五月」、克林佐夫、尤里耶夫、謝爾蓋耶夫、「金溝」和「寬溝」礦床。
盡管烏克蘭各種建造的含鉑性前景相當看好,目前尚無鉑族金屬的探明儲量。
4.稀散及稀土金屬
在分散元素中,烏克蘭尼古拉耶夫氧化鋁廠打算從進口鋁土礦中回收鎵。在頓巴斯的焦煤中,發現了較高含量的鍺(達4.5克/噸)。早先烏克蘭的焦化廠曾經從氨水中回收了4~5噸鍺和一些汞。
在稀有金屬中,鋰和鈹的資源前景較好。
在日托米爾州,探明了佩爾然鈹礦床,含礦岩體是長石交代岩和雲母石英長石交代岩,B2O的平均品位為0.55%,主要以硅鈹石形式產出。
鋰的工業富集與偉晶岩有關,在濱亞速海地區是鋰輝石偉晶岩,在基洛沃格勒州是透鋰長石偉晶岩。原礦經富選後可獲得鋰輝石精礦,Li2O含量達5.07%,回收率為88.5%,產出率18.8%。而這些偉晶岩的主要價值在於可順便回收的石英、長石和薄雲母精礦。
實際上,在烏克蘭的許多偉晶岩田中,都發現有稀土、鉭和鈮的工業富集,但目前准備開採的只有亞佐夫礦床,它是一個正長岩岩塊,面積20平方千米左右,已經劃分出一些地段,稀土總含量1.25%,ZrO2含量1.5%。
(三)非金屬礦產
1.金剛石
在烏克蘭找到了3個有金伯利岩和煌斑岩岩漿活動(金剛石的原生來源)顯示的地區:沃倫-波多爾台坪、烏克蘭地盾中部和濱亞速海地區及其與頓巴斯交接地帶。從發現工業金剛石礦床的遠景來看,首先當推庫霍茨科-謝爾霍夫地區。正是在庫霍茨卡亞沃利亞鎮附近,1975年發現了烏克蘭第一個金伯利岩顯示。在烏克蘭地盾中部基洛沃格勒市附近,近年來在列列基夫和曉爾索夫兩個地段,發現了厚度不大的岩牆狀金伯利岩和煌斑岩岩體。該區尚未開展金剛石專項普查工作。
濱亞速海地帶已經查明7個金伯利岩體(圖13-5)。據推測,原生含金剛石的岩石與縱貫俄羅斯地台和烏克蘭地盾,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岩筒一直延伸到亞速海的那個金伯利岩-煌斑岩岩帶的南翼有關(С.В.Гошовский,2007)。
2.其他非金屬礦產
烏克蘭境內各種非金屬礦床星羅棋布,有2000多個(圖13-2,13-5)。其中的某些礦物原料,不僅能滿足國內需要,還可供出口換匯。例如石墨、高嶺土、耐火黏土、膨潤土、鉀鹽、石英岩、高純石英砂、建築和飾面石料等。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9年統計資料,烏克蘭鉀鹽儲量為2500萬噸K2O,儲量基礎為3000萬噸K2O,儲量居世界第九位(U.S.Geological Survey,2009a)。濱亞速海地區的彩紋超基性岩和紅色花崗岩,儲量巨大的灰岩和白雲岩,頓巴斯深達數千米的優質岩鹽底辟構造,喀爾巴阡山區的自然硫,曾經大量出口的優質高嶺土,這些都是烏克蘭聞名於世的非金屬礦產。就石灰岩、白雲岩、耐火黏土、膨潤土而言,烏克蘭已經建立了強大的開采和初加工工業(С.В.Гошовский,2007)。烏克蘭溴、碘資源也很豐富,溴的儲量和儲量基礎均為40萬噸,年產量估計為3000噸,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四位(U.S.Geological Survey,2009a)。
表13-5 列出了烏克蘭20世紀90年代初主要礦產的儲量和預測資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