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灣戰爭和科威特石油大火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位於波斯灣西北角的科威特,全國面積約1.7萬平方千米,人口也不到200萬,全國遍布沙漠和乾涸的鹽湖,幾乎沒有可耕地。但是科威特卻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富裕的國家之一(1998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5186美元,1980年前後甚至超過2萬美元),原因是科威特地下的石油蘊藏量約佔全世界的10%,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拉克,居世界第三。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伊拉克和伊朗的兩伊戰爭中,科威特為維持其在中東石油生產和出口的安全,不露聲色地站在伊拉克一邊,為伊拉克支付大量貸款。兩伊戰爭結束,科威特和伊拉克又為貸款的償還等問題爭得不可開交。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宣布,科威特是其一個省份,並出兵佔領了科威特。顯然,伊拉克要的是科威特的石油和石油後面的錢袋子。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批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1991年2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號稱70萬人(其中美國部隊54萬人)的多國部隊在經過一個多月的空中打擊後,從地面進入被伊拉克侵佔的科威特,將伊拉克軍隊驅逐出科威特後,又進入伊拉克,到2月28日,伊拉克的共和國衛隊已經失去對入侵的多國部隊的抵抗能力。多國部隊以損失230人的代價(其中美國損失147人)消滅了約10萬伊拉克軍隊,取得了這場海灣戰爭的勝利。但是中東地區,甚至全世界的資源和生態環境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科威特有豐富的石油資源,1963年年產量就達到1.05億噸,1972年達到1.6791億噸。海灣戰爭前,科威特全國有油井1300餘口,年產量可達約1.3億噸,平均每口井年產量達10萬噸,平均每口井日產量可達274噸。
伊拉克在從科威特撤退時破壞了科威特1300多口井中的732口,引起了油井大火,每天燒掉約71萬噸石油,相當於全世界每天產量的12%。在遍及全國的油田上,每相距300米左右就有一口井在熊熊噴火,濃煙滾滾,科威特全國籠罩在嗆人的黑氣中。如果對這場遍及科威特全國的油井大火任其燃燒,可能要持續100多年,這將是科威特和中東的毀滅並且是人類的災難。
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天,即3月3日,第一個油井消防隊開進了科威特,此後有包括中國在內的24個國家的消防隊開進了科威特。在緊張的搶救後,1991年11月,即在第一個消防隊到科威特後的第九個月,732口井的大火被撲滅了。20世紀末,科威特共有600~700口油井,年產量約8500~9500萬噸。
② 伊拉克的石油好久耗盡
按照2008年公布的數據,伊拉克石油儲量估計有1150億桶,伊拉克自己說有3500億桶,2007年伊拉克石油日開采量平均為210萬桶,設定這個數字不變的話,1150億桶要用近54761日才采完,一百多年
③ 各次著名石油污染事件(帶圖片)著名!
歷年重大石油污染事件
1967年3月18日,賴比瑞亞籍超級油輪「托利卡尼翁」號(Torrey Canyon)觸礁失事或標志著現代極其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的開始,12萬噸原油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國海岸。事故原因是船長為了盡快到達目的地,擅自改變航道,釀成苦果。
1977年,埃科菲斯克油田井噴事故泄漏26.3萬噸,事故原因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原因是在之前的一次維護中,工人將本可以預防井噴的機械設備(被稱為井噴預防器)上下顛倒安裝在了井口上。
1978年3月16M/T天堂」號的姐妹船「阿莫戈-卡迪茲」號滿載160.45萬桶原油,23萬噸原油。因方向舵被一個巨浪損壞導致失控,撞上90英尺(約合27.4米)深的岩礁,使得這艘油輪斷為兩截,迅速沉入海底,到那時,船上全部的原油全部泄漏到海里。在盛行風和潮水的聯合作用下,泄漏的原油漂到200英里(約合322公里)以外的法國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沒,野生動物因此遭遇重創,共計有2萬只海鳥、9000噸重的牡蠣以及數百萬像海星和海膽這樣棲息於海底的動物死亡
1979年6月,墨西哥灣一處油井發生爆炸,100萬噸石油流入墨西哥灣,產生大面積浮油,共漏出原油1.4億加侖。
1979年7月19日,多巴哥島附近的加勒比海水域遭受強熱帶風暴襲擊。有兩艘船被困在風暴中:滿載原油的超級油輪「大西洋女皇」號(Atlantic Empress)和「愛琴海船長」號(Aegean Captain)。不幸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大西洋女皇」號和「愛琴海船長」號發生碰撞導致大爆炸,結果發生了迄今歷史上最嚴重的油輪漏油事故。
1988年11月,美國籍油輪「奧德賽」號就在那裡遭遇一起災難性事故。當「奧德賽」號距離新斯科舍省700英里(約合1127公里)的時候,突然發生爆炸,船身斷裂變成兩截。火舌迅速吞沒了船上13.2萬噸的原油,回顧這起事故,原油燃燒或許是件幸事:在接下來的幾周里,泄漏的原油沒有被沖到新斯科舍省附近海岸
1983年,「貝利韋爾城堡」號油輪遭遇了像「奧德塞」號一樣的狀況,事發地區的風向和氣候條件令泄漏的原油遠離海灘和海岸線,雖然泄漏25.2萬噸原油,但是對環境影響不是特別深刻。
1983年,伊朗諾魯茲海上油田在兩伊戰爭中多次經歷戰火,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卻泄漏了大量原油。由於該地區當時屬於戰區,伊朗用了半年時間才撲滅燃燒的油井。伊拉克直升機還對附近一個鑽井平台發動過襲擊,造成原油泄漏,直至1985年5月才撲滅,此時距事故已經過去了兩年,造成73.3萬桶(相當於10萬噸)的原油泄漏。這幾起事故共造成諾魯茲油田8000萬加侖(約合26萬噸)的原油泄漏,20名工人在試圖撲滅燃燒的油井時遇難。
1989年3月23日,美國埃克森公司「瓦爾德斯」號油輪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擱淺,泄漏5萬噸原油。沿海13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海洋污染事故。
1991年1月,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撤出科威特前點燃科威特境內油井,多達100萬噸石油泄漏,污染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區域。
1991年5月初,「ABT夏日」號在伊朗哈爾克島裝上了26萬噸的重油,5月28日,火災引發了大爆炸,「ABT夏日」號被摧毀,船上的32名船員有五人死亡。到6月1日,海面浮漂的原油大部分已經燃燒掉,「ABT夏日」號殘骸也沉入海底
1992年12月,希臘油輪「愛琴海」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魯尼亞港附近觸礁擱淺,後在狂風巨浪沖擊下斷為兩截,至少6萬多噸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亞沿岸200公里區域。
1996年2月,賴比瑞亞油輪「海上女王」號在英國西部威爾士聖安角附近觸礁,14.7萬噸原油泄漏,致死超過2.5萬只水鳥。
1991年1月晚些時候,薩達姆下令從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軍隊打開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輪的閥門,據估計,從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2.4億加侖(最多可能達4.6億加侖)的原油流入內陸和波斯灣。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海灣戰爭漏油事故估計向波斯灣外泄了800萬桶原油。浮油覆蓋的最大區域達到101X42英里(約合163X68公里),厚度達5英寸(約合12.7厘米)。
1999年12月,馬爾他籍油輪「埃里卡」號在法國西北部海域遭遇風暴,斷裂沉沒,泄漏1萬多噸重油,沿海4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
2002年11月,賴比瑞亞籍油輪「威望」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體沉沒,至少6.3萬噸重油泄漏。法國、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計數千公裏海岸受污染,數萬只海鳥死亡。
2007年11月,裝載4700噸重油的俄羅斯油輪「伏爾加石油139號」在刻赤海峽遭遇狂風,解體沉沒,3000多噸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嚴重污染。
2010年4月20日,半潛式鑽井平台「深水地平線」發生爆炸,兩天後沉入墨西哥灣,造成11人死亡。爆炸沖擊力撕裂了連接鑽井平台和井口的長5000英尺(約合1524米)的管道,井口本身開始泄漏原油。美國當局很快便認定,每天有5000桶(約1萬噸)原油泄漏到墨西哥灣,可能會引發一場破壞程度堪比20多年前「埃克森-瓦爾迪茲」號事故的環境災難。至於最終泄漏的原油總量,恐怕同樣是個天文數字。
2010年7月17日,遼寧大連新港附近中石油的一條輸油管道發生爆炸起火,雖然歷經15個小時撲救,至17日9時左右火勢基本被撲滅,但是該次爆炸卻導致了大量原油泄漏入海。 16日18時許,一艘30萬噸級外籍油輪在泄油附加添加劑時引起陸地輸油管線發生爆炸引發大火和原油泄漏。
2011年6月期間中海油渤海灣一油田發生漏油事故,漏油持續至今已經六個月了,造成的危害無法估計。這是中海油與美國康菲公司的合作項目。
④ 薩達姆為什麼在海灣戰爭中,要點燃科威特的油井呢
海灣戰爭,是指由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而對伊拉克進行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中,作為中東強國的伊拉克,雖然是主場作戰,且佔有兵力優勢,但卻遭遇慘敗,而薩達姆更是下令向海中傾倒原油,並點燃了科威特油井。
4、破壞產油設備。除了以上軍事用途之外,伊軍的破壞還抱著一種“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下,伊拉克軍隊先後點燃了700多口科威特境內的油井,而為了增加滅火的難度,伊軍還在油井周圍埋下了大量的地雷。1991年2月底,當聯軍地面部隊發動進攻後,被點燃的油井數量更是猛增到了一個巔峰。當聯軍重新奪回科威特後,私人承包商總共花費了約15億美元來撲滅油井大火,直到1991年11月,最後一口燃燒的油井才熄滅。
伊軍的這種“焦土政策”雖然對多國部隊的進攻造成了一定阻礙,但實際效果極為有限,根本無法扭轉伊軍戰敗的結果,卻造成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原油污染,使得海灣地區國家深受影響。
⑤ 井噴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說2003年12月川東的井噴是災難性事故
井噴這個詞現在處處可見,股市突然上漲叫井噴,出國留學熱叫井噴,就連入世後大家排隊買汽車也被認為是汽車市場的井噴。實際上井噴是石油開發術語。在地下的油、氣層,特別是氣層往往有很高的壓力,如果在鑽井過程中鑽頭鑽進高壓層段而地層的壓力又超過井內泥漿柱的靜水壓力,高壓的油或氣就會從井口噴湧出來,這就是井噴。鑽井工程師這時應該立即增加泥漿的比重,用加重的泥漿柱的壓力將高壓油氣層壓回地層。如果還壓不住,可以將井口的控制泥漿流出的閥門(叫做防噴器)關閉,然後再做進一步的處理。如果井下壓力巨大,則可能將防噴器沖壞,這是井噴失控,地下的高壓油、天然氣、地下水夾帶著泥沙從井口噴出。井噴時往往會噴出大量的油氣,遇到井場用電設備的電火花或氣流擊破井架上的燈具,就可能引起沖天大火。嚴重的失控井噴可在幾分鍾內將幾十米高的井架燒塌,還會引發周圍火災,造成人員傷亡。鑽井工程中一旦發生井噴,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有些油井的油層壓力很高,石油天然氣能自噴到井口,因此採油時要控制井口的壓力,使石油天然氣有控制地流出,但井口設備出現故障無法控制壓力,特別是人為的破壞,也會使地下的石油天然氣從井口洶涌噴出。如伊拉克從科威特撤出時,將油井的井口設備破壞,使石油天然氣洶涌噴出,並點燃,形成油田大火,以此作為戰爭手段。失控井噴不僅使油田的地面和井口設備破壞,而且噴出的大量石油天然氣往往對環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在兩伊戰爭中共有8座油井受損,每天有約111.7萬升石油白白地流入海里,將波斯灣沿岸蓋上一層厚厚的粘稠黑油,所有的人都無能為力。兩國政府被迫關閉了將海水淡化為飲用水的工廠,導致了居民生活嚴重缺水。井噴事故中遭殃的野生動物包括海龜、海豚和海蛇,許多魚類和海鳥也都死去了。受到最慘重打擊的動物是以海藻為生的儒艮(或稱海牛),波斯灣的儒艮到1983年7月幾乎全部死亡。石油泄漏入海,並粘附在所有水中生物上。清理海灘也是一項長期又艱難的作業。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聲稱,波斯灣水域恢復正常需30年之久。
2003年12月23日,我國川東北氣礦的羅家16H井,在鑽遇高壓、高產的天然氣層時,由於沒有及時用重泥漿將高壓氣層湧出的天然氣流壓住,又沒有按安全生產的規定作業,發生井噴,噴出的天然氣高達30米,在距離井噴現場10千米的鎮上,都能聞到濃濃的混有硫化物的天然氣氣味。由於噴出的天然氣中硫化氫含量高達120克/立方米(是允許含量20毫克/立方米的600倍),有毒的硫化氫在附近彌漫,造成244人死亡,3萬人緊急疏散。這是我國石油工業最嚴重的一起井噴失控和人員傷亡事故。
⑥ 阿薩姆邦油井爆炸後燒了5個月,給當地居民造成了什麼影響
周邊農戶的家被燒毀了,並且周邊土壤在燃燒後,也會產生有毒物質,所以未來可能連農作物都不能種植了,這些居民經濟損失還是很大的。近日,印度官員宣布,這場持續了五個多月的油井大火,終於被消防人員撲滅了。據悉,這處油井位於阿薩姆邦,五個月前油井爆炸起火,造成兩名員工的死亡,同時油井燃燒之後,產生了巨大濃煙讓周邊環境都受到了影響,而且油井還在燃燒過程中,不斷泄露大量天然氣,消防人員一直在盡力控制油井的火勢,但早期並沒有產生什麼效果,火勢依然持續。
有當地的研究機構表示,石油的泄露會給當地帶來長期的影響,因為石油會對土壤產生長期的危害,甚至可能是有毒物質,可能之後長期這片土地都不能再生活居住了,所以石油公司應該對當地居民進行一個長期的生活補貼,來幫助他們重新在其他地方建立家園。
⑦ 伊拉克戰爭石油大火
伊拉克戰爭開始以來,伊拉克南部魯邁拉油田的多處油井著火,巴格達地區周圍戰壕里的大量石油已被點燃,加之美英聯軍的戰機、坦克和裝甲車等排放的廢氣以及不斷轟炸引起建築物的燃燒,連日來伊拉克南部地區、科威特上空、巴格達上空及其周圍地區已是濃煙滾滾,黑雲密布。隨著戰局日益惡化,如果有更多伊拉克油井著火,後果將不堪設想。因為伊拉克油井產量大,富含天然氣,一旦著火,將難以控制。據出席正在阿拉木圖舉行的中亞水文氣象國際會議的專家稱,伊拉克戰爭造成的油井大火,不僅會使中東地區的環境惡化,而且還會造成全球性大氣污染,因為油井大火會把污染物拋向空中,並隨風力擴散到世界各地。
石油燃燒對生態環境乃至人體健康都會造成極大危害。石油燃燒後釋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將會加劇全球變暖,導致病毒細菌孳生蔓延,進而引發各種疾病;燃燒釋放的大量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遇水後會形成腐蝕性極強的酸雨,對陸生植物、水生植物以及名勝古跡都會造成災難。調查顯示,海灣戰爭期間因燃燒石油而沉積於海灣地區的二氧化硫就多達250萬噸。從局部上來講,燃燒釋放出來的滾滾濃煙又會遮擋陽光照到地面,進而導致濃煙籠罩的地面氣溫驟降,進而影響這一地區動植物的正常生長。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石油燃燒釋放的二惡英等大量劇毒物質,被人體吸收後會引發各種癌症,增加人類的死亡率。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海灣戰爭期間因燃燒石油而排放的有毒氣體,導致海灣地區民眾死亡率升高了10%。伊拉克人癌症患病率比1991年前增加5至7倍。巴士拉醫院腫瘤專家阿里最近披露說,海灣戰爭前,巴士拉地區每個月僅有3至4人死於癌症,如今這一死亡率已上升了12倍,僅其醫院每個月就有30至50人死於癌症。他們還預計,今後5年中這一地區將有45%左右的人口會罹患癌症。另外,石油燃燒散發的氣體還會引發呼吸道疾病,1992年科威特就有大約1000人死於大氣污染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⑧ 珠穆朗瑪峰黑色雪花與科威特油井大火是怎樣造成的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在藏語中意為「聖母」。但誰也沒想到,人們心目中的聖潔之地竟會籠罩在黑雪的陰霾之下。那是在1991年,一支登山隊在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的途中,在珠穆朗瑪峰附近,天上竟飄下黑色的雪花,並且空氣中還彌漫著一股刺鼻的、令人惡心的臭味。呈現在登山隊員眼前的不再是雪山潔白聖潔的倩影,而是黑黢黢的一片。考慮到黑雪吸熱快,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可能很快融化,並很可能誘發大面積的雪崩,因此,那次登頂行動被迫取消。
珠穆朗瑪的黑雪驚動了全世界。科學家們分析了登山隊員們從山上帶下來的雪樣,發現黑雪中含有大量微細的碳顆粒、瀝青顆粒,同時還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溶解物,所以會產生刺鼻的酸味。經過考證,得知引起這場黑雪的原因就是1990年爆發的海灣戰爭。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在從科威特撤退時故意點燃了大量石油井,約有700口油井被點燃,並一直燃燒了8個月,最多時一天燒掉80萬噸原油。同時,還有大量原油排放入海。油井在燃燒中每小時排放出1900噸二氧化碳,所產生的濃煙遮天蔽日,使白晝如同黑夜,人們白天開車要開亮車燈,步行則要靠手電筒照明。石油燃燒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大大超過正常值,嚴重污染大氣。石油燃燒後出現大量塵埃彌漫擴散,這些黑煙隨著印度洋上空的暖濕氣流向東移動,在飄過喜馬拉雅山上空時就凝成黑雪降落。黑雪會迅速吸收陽光,使冰雪融化,引起河水暴漲,成為引發洪災的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