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千億噸石油為什麼還要從外國進口
擴展閱讀
明日之後怎麼做鑽石井 2025-07-01 09:30:05

千億噸石油為什麼還要從外國進口

發布時間: 2025-07-01 05:27:23

A. 石油會枯竭成了天大的謊言這樣說還為時過早

關於石油的形成目前准確的來說還存在一些爭議,但很多人已經開始傳石油枯竭是天大的謊言,是利益集團在操縱,我覺得這樣的說法還為時過早。如果目前真有那麼確定石油可再生的話,不管哪個國家都會偷偷加大生產力度好好撈一把,省的以後掉價了。

你可能會認為,說不定是各個國家已經都知道了石油可再生,但都達成了統一並且緩慢的生產,以防止石油掉價?但是縱觀當今的世界,在各種利益沖突面前,很難保持這樣的一致性。難免會有一些國家出來攪局的。所以石油可再生並沒有達成共識。


下面就說下石油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現在的爭議在哪?



但是在有機形成說中,也存在一些疑點,包括上文中說的一個疑點,隨著開采深度和技術的進步,人們發現了在地球深處貌似存在石油和天然氣的補給源,但是並不是很清楚石油的滲入是來自地球深處還是周圍的含油層。所以這個疑點也被經常用來支持石油可再生的說法。還有就是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們確實還在無生命的其他星球上發現類似於石油和天然氣的物質,但是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確實。不然早就推翻有機說了。


總結:現在說可再生還是為時過早


所以兩個學說都不完整,都存在能被人挑出來的瑕疵。但是現在就急著說石油可再生簡直就是在胡扯,就算最後證明的石油可以在地球的深處通過復雜的化學和物理過程形成,並緩慢地往上滲透,但是這個碳循環也是相當緩慢的,不是說我們人類抽多少就能往上立馬往上滲多少,畢竟這是一個自發的碳循環過程,並不是機器在地球內部合成。

B. 委內瑞拉有兩千億桶石油潛在量,為什麼失業率高達21%

雖然擁有2000一桶的石油潛在量,但是油價暴跌經濟體制的不合理,讓這個依靠石油出口的國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

失業率的增長、貨幣的崩潰是委內瑞拉最直觀的表現。但是,此刻的他們還面臨著政治危機,糧食危機,以及國外的外債。他們現在最關心的是如何生活下去!

C. 中國為什麼不到東海南海大規模採油,而要依賴進口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也是石油產量名列前茅的國家!

從2021年3月的原油進口數據來看,毫無懸念,中國4965.9萬噸的原油進口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的樣子,但是,進口這么多原油消耗的成本代價反而下降了3.9%。

D. 茂名真的有很多石油嗎

有,茂名是有很多但是他並不是石油出產地,以前在60-70年代茂名勘探出有石油只不過不是液態是附著在岩石里的,但那種提煉價格太高了而且對環境有很大的破壞,所以茂名就靠從國外(主要是中東)進口原油再進行提煉。茂名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石油基地。老一輩茂名人對茂名市這座佔地10.07平方公里的油頁岩礦,即露天礦采礦場並不陌生。通過查資料顯示,從1962年1月正式投產開始,茂名油頁岩露天礦累計開採油頁岩約1.02億噸,生產頁岩原油292萬噸,為新中國摘掉「貧油國」帽子作出了積極貢獻。
然而,由於開采成本較高、生態污染大等原因,茂名油頁岩開發逐步停止,直至1993年1月停產。

但是,茂名以煉油、乙烯生產為龍頭的石油化工工業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是廣東茂名石化始建於1955年5月,是國家「一五」期間156項重點項目之一。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過20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100萬噸/年,擁有70多套主要生產裝置,擁有完善的港口碼頭、海上原油接卸和鐵路運輸系統以及原油、成品油管輸系統(西南和珠三角成品油輸送管線的起點和樞紐站)。

2006年底,公司固定資產原值240.48億元,凈值134.22億元。公司在冊職工7488人。公司10次創造了全國企業新紀錄,有國家授權專利30多項。

茂名分公司牢牢抓住發展這第一要務。繼30萬噸/年乙烯於1996年8月建成投產(第二年擴能達到36萬噸/年),公司實現煉油化工一體化後,1999年,對煉油進行擴能改造,1999年原油加工能力由850萬噸/年擴大到1350萬噸/年,成為我國首座煉油能力超千萬噸的煉化基地。

2004年以來,公司按照「質量升級、隱患整改、結構調整、技術改造、挖潛增效」的「五位一體」方針,新建了100萬噸/年焦化裝置、120萬噸/年催化重整裝置、260萬噸/年柴油加氫裝置,並將1套60萬噸/年的焦化裝置改造為100萬噸/年,使煉油加工手段更為完備,裝置結構進一步合理。

2004年12月15日,公司對乙烯實施改擴建,僅用21個月就於2006年9月16日建成投產,創下了國內同類乙烯工程建設工期短、投資省、開車好、設備和技術國產化程度高的新紀錄。至此,乙烯生產能力由36萬噸/年擴大到100萬噸/年,茂名分公司成為我國首座100萬噸/年乙烯生產基地。

這樣,茂名分公司就擁有了千萬噸級的煉油和百萬噸級的乙烯,其煉化規模在國內名列前茅,每年可為市場提供260多萬噸的化工產品和1000多萬噸的煉油產品,年均銷售收入將超過800億元,年均利稅將超過100億元,同時還可以帶動數百億元乃至上千億元的乙烯後加工產值,對地方經濟的發展將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E. 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1)油氣資源豐富,發展潛力較大。

國際上通常用「資源量」、「儲量」、「可采儲量」和「剩餘探明儲量」等概念來描述和界定油氣資源的多少。油氣資源量是指聚集在地下岩層中的油氣總量,它會因發現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儲量是指經過勘探證實了的並在現有條件下有經濟價值的資源。可采儲量則是指在現代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從地下儲層中開采出來的儲量。剩餘探明儲量是總儲量減去已開采出石油後的剩餘量,通常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源潛力。

根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為150億~200億噸。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50億噸,2020—2050年隨著技術進步和領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有望再增加50億噸,達到200億噸。石油資源總量列世界第六位、亞洲第一位。我國天然氣可采資源總量為14萬億~22萬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4萬億立方米,2020—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再增加8萬億立方米,達到2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總量列世界第五位。

截至2005年底,我國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9億噸,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3.1萬億立方米,油氣資源探明率(已經勘探證明可採的儲量占總儲量的比率)分別為35%和14%。總體上看,我國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國石油和天然氣的累計采出產量為44.7億噸和4324億立方米。

盡管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偏低。我國石油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1.5~15.4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73噸的1/6~1/5;天然氣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0萬~1.7萬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萬立方米的1/7~1/5,與耕地和淡水資源相比,我國人均佔有油氣資源的情形更差些。

在我國,油氣資源已經成為一種十分緊缺的戰略資源。我國油氣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處於中期階段,天然氣勘探尚處於早期階段。通過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術創新,還可以獲得新發現、增加新儲量,油氣工業的發展仍具有比較雄厚的資源基礎。

(2)油氣資源分布不均衡。

全國含油氣區主要分布情況是:東部,主要包括東北和華北地區;中部,主要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和四川地區;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肅西部地區;西藏區,包括昆侖山脈以南,橫斷山脈以西的地區;海上含油氣區,包括東南沿海大陸架及南海海域。

根據目前油氣資源探明程度,從東西方向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西部和中部,從南北方向上看絕大部分油氣資源在北方,這種油氣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油氣供求關系的協調帶來重大影響。從松遼到江漢和蘇北等盆地的東部老油區占石油儲量的74%,以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為主體的中部區佔5.77%,西北區佔13.3%,南方區佔0.09%,海域佔6.63%。而海域中渤海佔全國儲量的4%,2000年隨著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現出石油儲量北部多於南部的特點。

目前,我國陸上天然氣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占陸上資源量的43.2%和39.0%。天然氣探明儲量集中在10個大型盆地,依次為:渤海灣、四川、松遼、准噶爾、鶯歌海—瓊東南、柴達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爾多斯。資源量大於1萬億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珠江口、東海、渤海灣、鶯歌海、瓊東南、准噶爾9個盆地,共擁有資源量30.7萬億立方米。

近海天然氣總資源量為8.1萬億立方米,海上天然氣儲量為4211億立方米,占近海天然氣資源量的9%。10個海上盆地大多集中在南海和東海,占總量的21.4%。

(3)石油生產處於穩定增長階段,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

新中國成立之初,石油工業十分落後,石油年產量僅12萬噸,主要靠進口「洋油」維持國民經濟發展。1959年發現大慶油田後,從根本上改變了石油工業的落後面貌,1965年實現石油自給。20世紀60—70年代,又相繼發現勝利、大港、遼河、華北和長慶等油田,石油產量迅速增長。2005年,我國石油產量 1.81億噸,天然氣產量500億立方米,分別列世界第五位和第十二位。

經過50多年的勘探,一些整體性較好、易發現的大型和特大型油氣田多數已經被找到,今後勘探發現新油田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但從我國油氣資源賦存的地質特點和剩餘油氣資源潛力來看,2020年以前,我國石油探明儲量可以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大體每年增加地質儲量8億~10億噸,相當於增加可采儲量1.6億~2.0億噸左右。天然氣年增探明可采儲量的規模大體在1800億~2500億立方米。

我國以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為代表的老油田,總體上已進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雙高」階段,產量遞減在所難免。我國老油田現階段石油產量的綜合遞減率大體為5%。如果沒有新儲量投入生產的話,我國每年都將會有一個近千萬噸規模的大油田消失。要保持我國石油產量穩定增長,每年發現的新儲量首先要彌補老油田的產量遞減之後,石油產量才能「爬坡」。實現這一目標是可能的,但並不容易。

綜合各方面因素,預計今後15年內,我國石油產量可以實現穩中有升。如果石油產量大體以每年250萬噸左右規模增長,到2020年,我國石油產量可保持在2.0億噸以上。我國天然氣工業是新興產業,發展比石油約晚30年。21世紀前30年是我國天然氣工業大發展時期,儲量和產量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都將保持快速增長。隨著全國天然氣管網建設、市場完善和拓展,天然氣產量也將快速增長。預計201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在1000億立方米左右,2020年產量達到1200億立方米以上。屆時,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①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沒有經過加工轉換的各種能量和資源。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氣、油頁岩、核能、太陽能、水力、風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熱、生物質能和海洋溫差能等等。一次能源可以進一步分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兩大類。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力、風力、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等,它們在自然界可以循環再生。而非可再生能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氣、油頁岩、核能等,它們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點,便少一點。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將由目前的3%增至8%~10%。

(4)石油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時期,供需差額逐漸加大。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我國石油需求迅速走過了由平緩增長到快速增長的過程。2000年我國石油消費量達到2.24億噸,比改革開放前大體增長了一倍,平均增長速度為4%左右,以石油消費增長翻一番支撐了GDP翻兩番。

最近五年,石油消費明顯加快。2005年全國石油消費量達到3.2億噸,比2000年凈增0.94億噸,年均增長1880萬噸,平均增長速度達7.3%。

從現在到2020年還有14年時間。這期間我國經濟仍將保持較高速度,工業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特別是交通運輸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業的發展將明顯加快。此外,城鎮人口將大幅上升,農村用油的比重也將增加。多種因素將使我國石油需求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在全社會大力節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體增加1000萬噸的規模估計,到2020年,我國石油需求量仍將接近5億噸,進口量3.0億噸左右,對外依存度(進口量占總消費量的比率)約60%,超過國際上公認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線。我國石油安全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年份產量(萬噸)13830.615004.416100.016000.016300.016395.916700.016960.0117587.3進口量(萬噸)292.31709.02732.03661.47026.56026.06940.69102.012272.0對外依存度(%)2.110.2214.518.6230.1226.8729.3534.9241.09

近年來我國原油產量、進口量及對外依存度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05》,國家統計局工業交通司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編,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年6月。

(5)石油利用效率總體不高,節約潛力很大。

我國既是一個石油生產大國又是一個石油消費大國,同時也是一個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國家。以2004年為例,我國GDP總量為1.9萬億美元,萬美元GDP消耗石油1.6噸。這個數字是當年美國萬美元石油消費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國的4倍。目前,國內生產的汽車發動機,百千米油耗設計值比發達國家同類車要高10%~15%。我國現階段單車平均年耗油量為2.28噸,比美國高21%,比德國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國2020年的石油總消費量控制在5.0億噸以內,就要求在過去15年石油消費的平均增長水平上,每年降低 25%以上。

上述狀況,一方面說明我國節約用油的潛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節約、控制石油消費過快增長的難度相當大。

F. 山西發現千億方大氣田,預計7月可輸送雄安新區,是否能解決根本問題

我國並不缺乏大量的天然氣資源和石油資源,而是我國工業生產和居民用到的天然氣資源和石油資源數量太過巨大,這就導致我國自然資源的供應量遠遠達不到市場需求量,從而使我國必須從外國進口石油資源和天然氣資源。隨著科學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共同尋找國內存在著大量的石油資源和天然氣資源,進而導致山西發現了千億立方的大氣田,預計七月份可以直接建立相關的運輸通道,直接將天然氣資源和石油資源運送到雄安新區。雄安新區的工業體系比較完善,當地需要大量的石油資源和天然氣資源,或許這項政策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是這條輸送通道也可以扭轉雄安新區資源缺乏現狀。


總的來說,七月份開通的輸送通道可以解決雄安新區的大部分問游睜題,但我們不可能完全保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就可以解決雄安新區發展過程中的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