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洋上大面積的石油泄漏會帶來哪些危害
海洋上大面積的石油泄漏會帶來的危害如下
石油污染物進入海洋環境會對水生生物的生長、繁殖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發生巨大的影響。污染物中的毒性化合物可以改變細胞活性,使藻類等浮游生物急性中毒死亡。當海洋中石油濃度在10-4~10-3mg/L時,可以對魚卵和魚類的早期發育產生影響。
石油污染能夠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壞生物的正常生理機能,使漁業資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其惡劣水質使養殖對象大量死亡。存活下來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異味,導致無法食用。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之間的氣體交換,影響了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長期覆蓋在極地冰面的油膜,會增強冰塊吸熱能力,加速冰層融化,對全球海平面變化和長期氣候變化造成潛在影響。
石油污染能夠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壞生物的正常生理機能,使漁業資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其惡劣水質使養殖對象大量死亡。存活下來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異味,導致無法食用。
海洋石油污染會改變某些經濟魚類的洄遊路線;沾污魚網、養殖器材和漁獲物;著了油污的魚、貝等海產食品,難於銷售或不能食用。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擴散形成油膜,可通過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進行遷移、轉化。
油類沾附在魚鰓上,使魚窒息,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產品質量。油膜形成可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生長,破壞海洋生態平衡等。
B. 2010年4月20日的石油泄漏事件會對生態環境帶來什麼危害對周邊的哪些產業影響較大
石油泄漏的危害非常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嚴重影響了生態平衡。因為石油泄漏會對海洋中的生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產生毀滅性的打擊,造成海洋生態失衡。2。如果石油泄漏發生在陸地上,則對土壤,空氣,降水質量產生嚴重不利影響。因為石油在短期內是很難自然降解的,泄漏區域的土壤會被嚴重損害。對周邊產業的影響當然是漁業,旅遊業,港口貿易,陸地上的農業等產品重大不利影響。
C. 油氣管道的泄漏原因及檢測方法有哪些
管道產生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分為三大類:腐蝕穿孔、疲勞破裂和外力破壞。
盡管採取腐蝕控制措施可以大幅度減緩腐蝕,但並不能絕對防止腐蝕。陰極保護不足時,管道腐蝕過程雖然會由於陰極保護而緩慢但不會停止;陰極保護被屏蔽時,則對管道腐蝕根本起不到抑製作用。陰極保護不足是指陰極保護系統所提供的保護電流不能滿足管道保護要求;陰極保護屏蔽是指陰極保護電流在流動中受阻,不能到達預定位置。塗層上出現大面積破損、連續漏點或整體絕緣性能下降時,容易導致陰極保護不足,由於通過檢測可以發現這類缺陷,一般可通過修復避免腐蝕事故。塗層與管體金屬剝離時對陰極保護系統產生屏蔽作用,特別是採用絕緣性能較高的有機合成材料製作的塗層,但是現有的檢測技術很難檢測出塗層剝離來,因此容易產生腐蝕穿孔泄漏。
油氣管道長期在高壓條件下運行,管道金屬的機械性能會逐漸衰變,管道焊縫本身存在的以及由於應力腐蝕產生的微小裂紋就會擴展,裂紋發展到一定程度,則釀成突發性的管道破裂事故,導致泄漏。對於輸氣管道來說管道破裂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外力破壞主要包括天災和人禍兩方面。洪水、山體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等都有可能毀壞管道;人禍主要是指第三方破壞,包括各類建設項目的施工如築路、開挖等所造成的無意破壞及打孔盜油、盜氣等不法分子造成的蓄意破壞,目前已成為管道保護的主要威脅,有些地區甚至是第一位的破壞原因。
對於大的突發性管道泄漏事故如爆管、斷裂等,由於管道突然失壓,一般都能夠及時發現,但是需要現場檢查確定具體位置。而對於小的泄漏,則需要採用泄漏探測技術。泄漏探測技術包括離線檢測和在線監測兩種。
離線檢測是指定期或按要求沿管道進行的巡查,可步行檢查、駕車巡視或乘專用飛機進行飛行檢測。通過觀察地表、儀器探測或紅外成像技術等發現泄漏。因為檢測不是時時進行的,這種方法一般不能在泄漏發生後及時發現。
在線監測則是利用管道上專門安裝的泄漏監測系統對管道進行動態監視,在泄漏的瞬間捕捉到泄漏信息,發出報警並通過計算機快速計算確定泄漏位置。
管道泄漏油氣管道泄漏不僅造成油氣損失,而且污染環境,甚至有可能引發火災、爆炸等事故,因此確保管道安全運行是非常重要的。
D. 石油船在海上泄露,為什麼會有很大的危害
美國超級油輪「阿莫科·卡迪茲號」在法國布列塔尼擱淺,船上22萬噸原油傾流大海,污染海灘160餘千米。那麼,為什麼海上石油污染危害巨大呢?
海面被石油污染,上述危害會很快發生。不僅如此,它還會長期影響污染海域,嚴重的可延續數十年。海面大面積的浮油,將降低表層海水陽光的接受量,從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數量減少。這樣,以之為食的浮游動物數量也相應減少,整個海洋生態平衡被破壞,嚴重影響漁業和養殖業。另外,石油中的有害物質會長期瀦留於海洋動物體內,如人吃了這些海產品,將損害人類健康。
可見,石油污染確實危害巨大。但當前一些產油國因運輸和貯存屢出問題,致使流入海洋的石油數量大、次數多,例如海上油井溢油、運油船舶遇難、船舶和油輪洗艙的含油污水、沿海煉油廠和輸油管道發生泄漏事故等,都將帶來大面積的海洋石油污染。
E. 油氣管道泄漏的危害有哪些
天然氣由多種可燃與不可燃的氣體組成,其中甲烷佔90%以上。天然氣雖是清潔、高效的能源,但其本身有毒且易燃易爆,若不慎使大量天然氣泄漏到空氣中,則可能會產生嚴重危害,如人員傷亡、環境污染、燃燒及爆炸等。
當天然氣在空氣中的體積濃度尚微(0.1%)時,人們就能感覺到油氣味;達到1.0%時,人體吸入幾分鍾就會中毒頭暈,難以站穩;大於2.0%後,會使人迅速失去知覺,甚至即刻喪命。
天然氣遇到明火就能燃燒,且火焰傳播速度極快,使人猝不及防。如大口徑輸氣管道發生天然氣燃燒爆炸時,火焰每秒可傳播1~4千米。如果天然氣泄漏量很大或集中在低凹地區、密封容器中,那麼大量天然氣會同時燃燒並瞬時完成(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秒),形成爆炸,產生高溫(2000~3000攝氏度)、高壓(取決於起始壓力和天然氣的濃度),具有極大的破壞力。1985年4月27日,美國得克薩斯市郊的輸氣管道發生爆炸,管道破裂長度達8.8米,沖出一個27米長、11.6米寬、3.7米深的大坑,泄漏的天然氣當即燃燒,形成一片火海,其面積約240×180平方米,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並燒毀2間房屋、4輛汽車及其他設備。
當然,並非是只要天然氣泄漏就一定會發生燃燒、爆炸,燃燒需要一定比例的氧氣和一定強度(溫度和能量)的熱源。天然氣濃度太低,氧化反應產生的熱量不足以彌補散失的熱量,燃燒不能延續;濃度太高,燃燒由於缺氧而無法進行。一般天然氣在空氣中燃燒或爆炸的體積濃度范圍為5%~16%。因此,防止天然氣燃燒爆炸的基本方法是通風降低天然氣濃度和消滅火種。
當石油從管道或儲罐中泄漏出來後,其中的可燃性氣體會蒸發到空氣中,形成石油氣。石油氣的組成與天然氣無本質差別,只是甲烷等低分子氣體組分較少,故而石油氣的危害也與天然氣相似。
油品燃燒在許多情況下並不是油品本身燃燒,而是其蒸發產生的蒸氣在燃燒。油品表面的石油氣濃度隨油品溫度的升高而增加,當濃度達到一定量時,石油氣遇到火種便閃光或燃燒,此時的最低油溫稱為閃點或燃點。顯然,油品的閃點或燃點愈低,則表明愈易燃燒。汽油的閃點為-50~-30攝氏度,這就是說,即使在我國北方的嚴冬,汽油一遇明火也會燃燒,屬於一級危險油品。1993年10月,某煉油廠的一個油罐溢出大量汽油,當時有一輛拖拉機正行駛在相距55.6米遠的馬路上,突然引燃大面積地面爆炸和油罐著火,死亡2人,大火延續16小時後才撲滅。1983年8月,某輸油管線的半地下計量間漏油,在搶修過程中2人當場中毒身亡,1人嚴重中毒,4人輕微中毒。這是石油氣毒性、易燃性造成嚴重危害的典型事例。
相距55.6米遠的拖拉機引燃了溢油油罐
F. 埃及石油管道爆裂發生火災,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什麼影響
埃及石油管道爆裂發生嚴重的火災,由於是在埃及伊斯梅利亞一條路上的石油管道破裂,石油泄漏嚴重,再因此而導致了嚴重的火災現場。那麼石油管道爆裂對當地有什麼影響呢?對當地的環境會造成什麼影響?石油泄漏是很嚴重的事故,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再引起火災爆發。
希望埃及在發生這么重大的事故後,會著力檢查石油管道的問題。檢查是否存在老化、有裂縫等的問題,一旦發現管道有問題,積極處理,做好防護措施。地球是大家的,大家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就有義務一起守護她保護她愛護她。如今地球環境壓力已經很大了,我們不能一直去消耗她的資源,卻沒有保護好環境。你難道不想呼吸新鮮的空氣,吃新鮮的食物嗎?那就要對我們的環境負責,保護環境,由我做起。
G. 從油井井口和輸油管道泄露的「落地油」會造成哪些污染
石油從井底采出,一般是在井口經過簡單的油水分離後進入石油天然氣集輸管線,凡是在採油生產過程中沒有進入集輸管線而散落在採油區地面的石油或從石油管線中泄漏出的石油(如不法分子從正在輸油的管線上鑿孔偷盜石油而引起的石油泄漏),通常叫做「落地油」。落地油通常是指在油井中的石油由於地下油層的壓力過大而洶涌地噴出地面(這種現象叫「井噴」)。以前,在某些油井開始生產前(通常是新發現油區的第一口井),有意識地使石油從井口向外噴出,這種生產工藝叫做「放噴」,目的是為了「求產」,即觀測記錄這口井在一定時間(幾小時或一天)究竟能生產多少石油?在井噴和放噴後總有一些石油無法回收(現在已經不採用這種方法了),這就形成了落地油。另外,在油井中總有一些設備,例如使石油從井底油層流向井口設備的油管、抽油泵的泵桿等,在將這些設備從井下取出時總有一些石油會散落在地面;石油管線和採油井的井口設備如果發生跑、冒、滴、漏,也有一些石油泄漏到地面。還要說明,有些不法分子為了偷盜石油,私自在井口將控制石油流出的閥門打開或在石油集輸管線上鑿孔,都會形成大量的落地油。2002年10月23日,在勝利油田陽1井,不法分子偷盜石油,打開井口控制閥門造成井噴和井噴後的事故現場。據估計,我國每年由於各種原因產生的落地油約10萬噸以上,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千萬元。
勝利油田陽1井因不法分子盜油造成井噴後的現場落地油和地面的土壤形成混合物,其中石油的揮發成分進入大氣會污染空氣,隨雨水或水流進入水體則污染水體。石油滲透進入土壤後,如果植物吸收了石油,會破壞植物的新陳代謝過程,或阻斷植物需要的水分和養料,從而使植物死亡,植被破壞。而且被落地油污染的土壤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內都喪失農耕和畜牧的功能。
為了減少落地油,在石油開采和各種井下作業中採取一系列技術和設備防止石油的跑、冒、滴、漏。同時在管理上也有及時清理和回收落地油的制度和措施,已經將石油正常生產過程中的落地油減少到最少。但是不法分子偷盜石油的犯罪活動還是屢禁不止,應該引起全社會的警惕,因為損失的不僅是石油資源,而且還包括局部生態環境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