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在海邊為什麼會踩到石油
擴展閱讀
如何控制庫存降低成本 2025-07-08 10:06:13
怎麼查詢即時鋼筋價格 2025-07-08 09:37:16
駐場人員費用含哪些 2025-07-08 09:00:36

在海邊為什麼會踩到石油

發布時間: 2025-07-08 04:19:37

㈠ 「石油」從何而來

現代社會,人們對石油及石油產品已經耳熟能詳了,但對於究竟是何人如此形象地把這一重要的能源稱作「石油」卻依然十分感興趣。

從古時候開始,世界上許多民族就已通過地面油苗發現了石油。在中東地區的伊拉克和伊朗的考古發掘中,人們就發現了屬於石油家族的地瀝青或瀝青曾被用於建築、築路、防水、油漆和堵船縫的記載。在日本的越後、法國的佩謝爾布龍、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蘇門答臘以及德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等地,都有古代油氣苗的文字記載。在美素不達米亞、埃及金字塔、墨西哥阿支特克族等地的藏書以及樺樹皮上的繪畫中,都曾有過關於石油的描述。

中華民族也是最早認識、使用石油的民族之一。我國迄今已發現的關於石油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東漢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地理志》中。書中寫道:「高漢,有洧水,可燃」。這里的「高漢」即為現在陝北延安東北一帶的地區;「洧水」就是現在為延河支流的清澗河。「可燃」,是指水面上有可以用火點燃的東西。這段記載,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在此之後,我國古代關於石油的記載就更多了。西晉時,張華對古代酒泉郡延壽縣的石油從形態、性質到用途都作了詳細而客觀的描述,他在所著的《博物志》中將石油稱為「石漆」。晉代范曄的《後漢書·郡國志》、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都引用或出現了類似的記載。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石油曾被許多國家稱為「魔鬼的汗珠」,「普魯米修士之血」、「發光的水」等。在我國,除了西晉張華把石油稱為「石漆」之外,唐代李吉甫在所著《元和郡縣圖志》中把石油稱為「石脂水」。他在書中描述道:「玉門縣石脂水,在縣東南180里,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極明。」我國古人還有將石油稱為「石腦油」、「猛火油」、「雄黃油」的(圖20)。

圖22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口油井

㈡ 灘海和海灘有什麼區別

灘海石油主要是指由陸地向海上延伸,即橫跨海岸線,一部分在陸地,而另一部分延伸到海;或者整個油田都在海里,但水深卻較淺的油田
海陸岸石油設施 The beach and alongshore petroleum installations
在灘海區域內,採用築路或棧橋等方式與陸岸相連接,從事石油作業活動中修築的灘海通井路、灘海陸岸井台及相關石油設施稱為灘海陸岸石油設施
灘海通井路 The road to the beach petroleum installations
在灘海區域內,修築的陸地與灘海陸岸井台或灘海陸岸井台間連接的通道。
灘海陸岸井台 The platform of the beach and alongshore oil wells
在灘海區域內修築的,由灘海通井路與陸岸相連的,從事石油作業活動的構築物。

㈢ 石油是如何生成的

石油
成因學說目前還有很多爭議,但最為大家認可的海相成油學說。生成的地點是
三角洲
等有大量泥沙沉積且
地殼
穩定沉降的地域,成油氣候條件是溫暖潮濕。在這種情況下,
海水
或湖水中的浮游生物包括
藻類
和其它簡單
浮游動物
,它們死亡後沉積到海底部,加上
水底生物
的有機殘骸,被河流等帶來的泥沙覆蓋,如此層層沉積,形成富含
有機質

沉積層
。然後沉積層逐漸隨地殼沉降下沉,到一定深度後,隨著地層溫度和壓力的升高,在缺氧的環境下,有機質開始分解,經過一系列復雜的
化學反應
,最終形成石油。其中1500~3500米深度是成油的主要區域。

㈣ 日本貨輪在模里西斯海岸觸礁漏油,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

日本貨輪在模里西斯海岸觸礁漏油對模里西斯海岸生態和旅遊來說是一個大災難。

模里西斯四周被珊瑚礁環繞,島上地貌千姿百態,沿海是狹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脈和孤立的山峰。這次漏油污染後這里繁盛的珊瑚礁也面臨生存威脅。如果珊瑚礁被破壞,造成的生態危害更大,有更多的海洋生物將消失,因為這些美麗的珊瑚礁是許多海洋生物的棲息地。
當然,原油泄漏的另一個災難就是對當地經濟的直接影響。無疑,這次原油泄漏不僅會大大減少當地漁業的產值,而且有可能使當地經濟成為負值。模里西斯海岸的旅遊業也會受到巨大影響。

㈤ 人類不停地從地下抽走石油,不怕采空了之後,土地坍塌嗎

據國外媒體報道,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每天生產石油的能力是1000萬桶。那麼問題來了,沙特每年抽走這么多石油,把地底掏空了怎麼辦?


抽石油,導致地底掏空怎麼辦?


其實我們根本不必擔心抽石油把地底掏空怎麼辦,因為石油在地底下儲存時,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石油層就是由純粹的石油組成。

只是目前由於新能源發電的成本太高,高於石油,所以石油仍是主要能源,相信在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能源發電的成本下降,更為清潔、高效的新能源會是能量來源的主旋律。

㈥ 輪船燃油泄漏在海里,這可能會對大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輪船燃油泄漏在海里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首先就是對海洋生物的生存條件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這是因為石油是有機物,短時間內難以分解,又因為石油的密度小於海水的密度,石油泄漏在海上就會漂浮在海面上,對於不同的海洋生物會產生不同的危害。

對於魚類而言,沾染到石油會使其賴以呼吸的腮粘連在一起,從而使其窒息而亡,或使其接觸到石油的皮膚糜爛,最終導致死亡。並且石油對於其魚卵的發育與成長也會造成極大的威脅。

對於藻類等浮游生物,石油中的有毒化合物會使其急性中毒死亡。而死亡的藻類等浮游生物會浮在水面上或漂在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會使空氣中的氧氣更加難以與海水結合,可能會導致海水中缺氧,從而使許多海洋生物缺氧而死。飄在海水中的的浮游生物若是被海洋生物誤食,也可能會使其中毒而死。

最後,我想說海洋石油污染極難清除干凈且清除費用極其高昂,所以我們應從源頭解決這一問題,加強船舶出海時對於各項檢查,以減少石油在海上泄露的風險。

㈦ 油污染的後果

油污染主要源於石油污染,石油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可以直接毒死海洋生物;
石油形成的油膜覆蓋海面,減少大氣復氧和光照,導致水生生物餓死或者缺氧致死;
石油具有強烈黏性,一旦沾染到動物表面,就難以處理掉並對動物產生毒害,因此一些海鳥和海洋脊椎動物受害;
石油中含有難降解有機有毒物質、重金屬等,可長期存留並富集,危害漁業安全和人的健康,飄到海邊陸地的污染污染土壤.
石油污染無疑地加劇了近海荒漠化,加速了一些物種的滅絕.
一、石油危害可分為三個方面:
1、一是油氣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它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發生理化反應污染;或燃燒生成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
2、二是污染土壤,這里我們不必多說明,大家都知道石油污染土壤的地方,寸草不生。
3、三是污染地下水,我們現在生活的水資源被污染,以至於地方性癌症村屢屢皆是,這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惡果是日日嚴峻。
二、石油污染是指石油開采、運輸、裝卸、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由於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發生在海洋。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擴散形成油膜,可通過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進行遷移、轉化。油類可沾附在魚鰓上,使魚窒息,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產品質量。油膜形成可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生長,破壞海洋生態平衡,此外還可破壞海濱風景,影響海濱美學價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外,可通過圍油欄、吸收材料、消油劑等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