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石油替代品有哪些
許多年之前,就已經有人指出:有朝一日,地球上的石油將被用盡。他們建議盡早開始尋找和研究各種替代能源來代替石油。這些建議的目的在於減少人類對石油的依賴,以避免因能源的耗盡而導致嚴重問題的產生。
有些專家開玩笑說,由於油價太高,30年後,餐館將成為大多數有車一族最愛去的地方之一了,因為在那裡做菜用的植物油也可以給汽車加油,這種做法聽起來似乎是玩笑,不過,到時這可能真是惟一的解決方法了呢。
從植物中獲取各種能源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方式,它伴隨人類走過了幾十萬年。然而,現在人們用石化燃料代替了植物後,不少國家的農民就會把收割糧食後剩下的秸稈燒掉。但這是很可惜的,因為這不但會浪費能源,還會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污染環境。現在,不少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點,重新開始把利用植物能源作為今後的發展方向。
幾十年以後,當玉米油、大豆油代替石油,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後,那時農民們將成為富有的「油類大亨」。也許他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以後這將成為現實。
目前生物燃料的研究焦點還集中在乙醇上,乙醇是我們日常所喝的酒的主要成份,所以又叫酒精。但這並不是惟一的出路,也不是最好的出路。乙醇是通過植物發酵獲得的,雖然它可以作為一種很不錯的燃料,但它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它不像汽油那樣具有爆炸性,而且它會吸收水分,容易引起氧化、生銹和腐蝕。假如經常用它來代替汽油使用,可能有天汽車會突然起火、油箱里長滿鐵銹,或者等著車被慢慢地腐蝕掉。
與酒精相比,植物油更是隨處都可以見到和找到,是汽油的一種更為適合的替代品,因為它和汽油的化學組成結構一樣,其分子都是由烴鏈構成的。一般汽油分子由7至10個烴鏈組成,烴鏈越短,爆炸性越強,其所能提供的能量也就越強。而植物油分子則一般由14至18個烴鏈組成。烴鏈太長是植物油取代汽油的一個不足之處,但通過一定的方式縮短植物油的烴鏈是有可能的。而且由於柴油分子是由15個烴鏈組成的,與植物油分子相似,所以,植物油的應用可以先從生物柴油入手。
植物在地球上的儲存量高達2億億噸,而且每年以1640億噸的再生速度更新。就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而言,年平均農業秸稈類物質就超過7億噸。如果能通過生物技術,有效地將其轉化為生物產品或生物能源,將大大促進中國農產品深加工業及農業產業化進程,使千千萬萬農民受益。
除了上面說的用植物油替代石油外,美國一個名叫卡爾文的科學家在巴西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橡膠樹,只要在這棵樹的樹幹上鑽個小洞,就可收獲到大量的「柴油」,因而又稱之為「柴油樹」;澳大利亞有一種「古巴樹」,從每棵樹上每年可獲得約25升燃料油,並且這種油可以直接用在柴油機上而不需特別加工;美洲香槐草是產於美國的一種雜草,它生長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從它體內,每公頃土地可以收獲約1600升燃料油。
還有一些藻類現在也是產油熱點。這些「油藻」生長繁殖迅速,生存環境范圍大,燃料油產量也很高。例如:在淡水中生存的一種叢粒藻,它們簡直就是一台產油機,能夠直接排出液態燃油。另外一些目前尚未發現有明顯經濟價值的藻類,我們也可以用它們來做沼氣原料,而那些含糖量大的藻類則可以用來生產醇類作為燃料。
總之,通過生物途徑生產燃油,不但是擴大生物資源利用的一條最經濟的途徑,對需要大量進口石油的國家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潔凈的新能源——生物汽油,對越來越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的21世紀來說,實在是一劑「良葯」!
2. 世界上的石油什麼時候能用完用完了以後人們該用什麼全面代替石油
專家們估計,按現在世界石油儲量,全世界的石有害可用95年。現在人們已開是並且大力開發風能,海能,特別是太陽能,用這些干凈衛生的低碳能源來取代石油和煤炭。
3. 石油還能用多少年,石油用完了現在世界上這么多汽車都作廢了嗎
1. 石油還能用多少年?
根據目前探明的可開采儲量和用量考慮,煤可以用80年左右。當然,探明儲量還會增加,使用量也不斷變化。但是,有很多替代能源已經問世,比如植物柴油和其他植物燃料,現在已經到了實用階段。此外,人造小太陽等技術也取得重要突破,未來能源問題將得到解決。
2. 石油用完了,現在世界上這么多汽車都作廢了嗎?
雖然石油資源並非取之不竭,但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漲,人們已經開始尋求替代能源。例如,豐田混合動力車利用電動機來減少汽油機(或柴油機)消耗的技術是一個好辦法。此外,燃料電池技術、生物能源汽車等也在逐步發展。因此,即使石油資源枯竭,也不會導致所有汽車都作廢。
3. 油價上漲對汽車行業的影響
油價上漲對汽車行業帶來了雙重影響。一方面,高油價增加了消費者的用車成本,抑制了購車慾望,對汽車產銷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高油價推動了汽油、柴油車的替代能源如氫動車、電動車等的商業化進程。因此,汽車行業需要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4. 中國汽車行業如何應對油價上漲?
中國汽車行業應該抓住油價上漲的機遇,加快電動車等替代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普及。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表示,比亞迪計劃到2025年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第一名,主要依據就是高昂的油價將促進電動車的普及。此外,本土汽車企業也需要加強前瞻性,調整產業結構,應對油價上漲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