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里的水對土地有什麼污染
擴展閱讀
英雄連資源為什麼那麼慢 2025-07-08 23:05:28
經營石油需什麼證照 2025-07-08 22:56:06

石油里的水對土地有什麼污染

發布時間: 2025-07-08 18:37:37

Ⅰ 落地油水土污染

一、地表水污染

1.污染現狀

本區除黃河輕度污染外,六干排溝、東營河、廣利河、廣蒲溝、五干排、淄脈溝、小清河等河渠均遭到了重度—嚴重污染(照片13-9~13-14),水質渾濁,顏色灰黑或灰紫色,石油類、酚、氰,以及砷、汞、鎘、鉛、六價鉻等五毒成分均有檢出,石油類含量0.34~2.896mg/L,均超標(表13-10)。

照片13-9 六干排支溝

照片13-10 東營河

照片13-11 廣利河

照片13-12 老廣蒲溝

照片13-13 五干排

照片13-14 小清河

表13-10 地表水質污染一覽表

以上污染河渠除黃河外,均接受來自區內的煉油廠、各類石油化工企業和境內石油開采等的污廢水排放污染。

2.污染評價

根據地表水污染調查狀況,選取石油類、酚類(C6H6OH)、氰化物(CN)、鎘(Cd)、鉛(Pb)、砷(As)、汞(Hg)、六價鉻(Cr6+)等8項地表水污染因子,採用地下水污染綜合指數法(Pu)進行評價:

山東省地質環境問題研究

式中:Co為某污染因子背景值(mg/L);Ci為某污染物實測濃度(mg/L);n為評價因子項數。

污染因子背景值採用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中的適用於各種用途的Ⅲ類水標准值(表13-11)。

表13-11 地表水污染因子背景值一覽表

按五級標准評價,評價分級標准見表13-12。

表13-12 地表水污染程度評價分級標准

全區9條河渠中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個別河渠有酚類和鉛超標(表13-12)。黃河超標組分為石油類、酚、鉛,評價級別為Ⅱ級,輕度污染;永豐河起於墾利縣城,向東流入海,已成為小型排污河渠,超標組分為石油類、酚、鉛,評價級別為Ⅴ級,嚴重污染;溢洪河從墾利城南主要油區穿過,是東營城區北部石化企業和勝利油田重要排污河渠,超標組分為石油類、酚,評價級別為Ⅳ~Ⅴ級,重度—嚴重污染;六干排溝是東營市和墾利縣的分界河渠,也是東營城區北部石化企業和勝利油田重要排污河渠,超標組分為石油類,評價級別為Ⅴ級,嚴重污染;廣利河、廣蒲溝、五干排起源於東營市西部,流經勝坨油田、新村油田、東辛油田、史南油田、現河油田、牛庄油田和東營市區,是東營市城區和勝利油田的重要排污河道,主要超標組分為石油類,評價級別為Ⅳ~Ⅴ級,重度—嚴重污染;支脈溝和小清河起源於區外,除接受上游城鎮污廢水排放外,流經黃河三角洲南部區內、外油田區,主要超標組分為石油類,評價級別為Ⅴ級,嚴重污染。

另外,在有新的污染源不斷加入的情況下,下游污染較上游為重(溢洪河、淄脈溝);而少有新的污染源加入的情況下,河渠自身對污染組分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黃河、五干排)。

二、地下水污染

(一)淺層地下水污染

1.區域淺層地下水污染

落地油、滲漏油等通過土壤,在自然降水、灌溉的作用下,下滲形成對地下水污染。同時,區內的污染河流滲漏也是引起淺層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在全區14個地點採取的地下水污染分析樣品,石油類、酚(C6H6OH)、氰(CN),以及鎘(Cd)、鉛(Pb)、砷(As)、汞(Hg)、六價鉻(Cr6+)等均有檢出,檢出率100%。地下水污染以石油類為主,個別樣品點砷(As)超標。石油類檢出含量范圍0.01~0.69mg/L,平均值0.11mg/L,超標9件,超標率達60%;其他組分除砷有個別點超標外,均未超標(表13-13)。

表13-13 淺層地下水水質污染現狀一覽表

2.油井對地下水污染

在墾利縣勝坨鎮東北和東營市史口鎮呂家南選擇了兩處典型油井剖面,進行了油井對地下水污染調查。通過調查分析,油井落地油等對地下水的污染具有較為明顯的規律。油井近處地下水中污染組分石油類含量較高,隨著遠離污染源,含量漸低(表13-14)。

表13-14 油井對地下水污染剖面一覽表

注:單位為mg·L-1

3.淺層地下水動態污染

淺層地下水污染動態的變化,與所在位置有著巨大的關系。在油井周圍附近地下水污染動態受土壤污染的影響較大。由於土壤對石油和重金屬等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因此,土壤中污染組分含量普遍高於地下水中相應離子含量3~4個數量級。在大氣降水淋濾作用下,土壤中的污染組分向淺層地下水中運移,無論是石油類,還是重金屬離子,雨季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呈上升趨勢(表13-15)。

表13-15 淺層地下水污染物含量動態對比表

注:收集地下水動態觀測資料。

在遠離油井的區域內地下水污染動態與油井周圍附近地下水污染動態恰恰相反,由於土壤中的污染物質相對較低,雨季地下水得到大量的補給,污染物質被淡化,地下水中的含量相對降低。

(二)污染評價

根據區內地下水開發利用和污染現狀,結合已有背景資料,選擇了石油類、酚類(C6H6OH)、氰(CN)、砷(As)、汞(Hg)、鎘(Cd)、六價鉻(Cr6+)、鉛(Pb)等8項評價因子。採用污染綜合指數法(Pu)進行評價。評價計算公式見(式13-5)。

污染因子濃度背景值採用GB/T14848—93《地下水質量標准》中的適用於各種用途的Ⅱ類水標准值(表13-16)。按五級標准評價,評價分級標准見表13-13。

表13-16 地下水污染因子背景值一覽表

注:石油類背景值參照地表水離子背景值確定,單位為mg·L-1

本區地下水主要污染組分為石油類。全區從Ⅰ級未污染水到Ⅴ級嚴重污染水均有(表13-13)。從區域上看,淺層地下水污染主要集中分布於調查區中西部區域(圖13-8),分布面積約1976km2,佔52%;其中:地下水污染北部以勝坨油田、史口和現河油田為中心,南部以廣饒石村小清河為中心,形成了3個重度(Ⅳ)—嚴重(Ⅴ)污染地段,污染面積418km2,佔11%;3個污染中心外圍為中度(Ⅲ)污染區,污染面積1216km2,佔32%;在中度污染與未污染的交接地帶為輕度污染帶,面積342km2,佔9%。北部沿黃地帶和東部瀕海地帶,總面積約1824km2,油田分布較少,淺層地下水沒有明顯的污染。

圖13-8 淺層地下水污染現狀評價圖(2005年10月)

三、土壤污染

1.區域土壤污染現狀

本區主要分布有勝利、東辛和現河3個採油廠,勝坨、寧海、東辛、永安、廣利、新立村、現河庄、郝家、王家崗、牛庄、史南、樂安等12個油田4700多口油井,油井在鑽鑿過程中對周圍土壤的污染、石油開采過程中形成的落地油、輸油管路的滲漏等,是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徑。土壤石油污染以點狀和斑狀污染為特點。以油井為中心,大致在半徑40~50m的范圍,面積6000m2左右。

全區採取的淺層(0.2~0.3m)土壤樣品20組(件),深層(0.6~1.0m)土壤樣品15組(件),石油類及重金屬等均有檢出。

淺層土壤石油類量檢出范圍1.38~17450mg/kg,平均值175.45mg/kg;鉛檢出范圍9.59~313.10mg/kg,平均值22.38mg/kg;鎘檢出范圍0.088~0.19mg/kg,平均值0.11mg/kg;鉻檢出范圍0.03~0.10mg/kg,平均值0.06mg/kg;砷檢出范圍8.40~25.00mg/kg,平均值13.04mg/kg;汞檢出范圍0.00944~0.06627mg/kg,平均值0.02345mg/kg(表13-17)。

表13-17 淺層土壤污染現狀一覽表

深層土壤石油類量檢出范圍2.60~38.00mg/kg,平均值14.47mg/kg;鉛(Pb)檢出范圍14.70~33.00mg/kg,平均值19.55mg/kg;鎘(Cd)檢出范圍0.073~0.127mg/kg,平均值0.099mg/kg;鉻(Cr)檢出范圍0.032~0.136mg/kg,平均值0.06mg/kg;砷(As)檢出范圍7.47~14.52mg/kg,平均值10.94mg/kg;汞(Hg)檢出范圍0.00377~0.024mg/kg,平均值0.0158mg/kg(表13-18)。

2.油井剖面污染特徵

為研究油井對土壤的污染狀況,在調查區黃河南、北主要石油開采區,選擇了2處(Yp1、Yp2)典型油井進行了油井土壤污染剖面調查。以油井為中心,按照0.20m、0.50m、1.5m的調查深度,以及距油井5.00m、20.00m、40.00m的調查距離,在調查半徑40~50m范圍內進行了調查取樣。分析檢測結果見表13-19。

表13-18 深層土壤污染現狀及評價一覽表

表13-19 油井剖面污染數據一覽表

根據土壤污染資料分析,重金屬組分含量無論是縱向還是垂向上沒有明顯的變化,而且與調查區的重金屬組分數據基本一致,進一步說明在石油開采區沒有明顯的重金屬污染。石油類組分含量具有明顯的變化規律,以油井為中心,由近而遠、由淺入深石油組分含量逐漸減少(圖13-9)。這種變化規律淺層和近油井地帶尤為明顯,到40m遠處石油類組分含量深淺變化不大,說明油井落地油污染范圍半徑已達到40m。

3.土壤污染動態

土壤中的石油和重金屬離子,隨著時間的變化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利用經過1個雨季的不同時間和地點的土壤污染動態數據對比分析,在大氣降水淋濾作用下,不同深度的土壤污染物質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石油類組分尤為明顯(表13-20)。

圖13-9 油井污染剖面曲線圖

表13-20 淺層地下水污染物含量動態對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