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油價暴漲,我們以後真的會加不起油嗎石油永遠也用不完
有多少有車的朋友們一覺起來要哭暈在廁所了,因為早上拿起手機看新聞發現自己真的加不起油了。
2022年6月1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消息稱,自今日24時起,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將再次上調,汽油價格上調至390元/噸,柴油價格上調至375元/噸。
可能很多人乍一聽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汽油燃燒之後排放出的不就主要是二氧化碳嗎,現在又讓二氧化碳重新變成汽油,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這個秘訣就在於「氫氣」,我國的這項技術全名其實是「二氧化碳加氫氣制汽油」,單靠二氧化碳那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加入了氫氣就不一樣了,因為汽油中的碳來自於二氧化碳,但是能量卻是來源於氫氣。而我國每年都會有數以萬噸的氫氣副產品,正好這些氫氣可以派上用場發揮價值了。
看到這里,很多車主們不禁要問了,如果這項技術如果大規模地推廣使用會把油價降下來嗎?
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畢竟二氧化碳的價格很便宜;稍微貴點的就是氫氣,特別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氫氣或者生物制氫,價格會更高,但是如果我們能利用電解水或者熱化學的方法制氫,那價格自然會降下來不少。
而且這項技術還可以通過分離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來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更重要的是,地球上的石油資源總有一天是會完全枯竭的,這對轉變我國的能源結構和保障能源安全也是意義重大的。
B. 分析油價上漲是如何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
「瘋狂」油價會推高物價,引發通脹隱憂。
油價上漲或將使蔬菜價格走高,原因是「油價上漲,運費上漲。」不光是蔬菜和豬肉,油價上漲幾乎可以傳導到經濟發展的各個部分,這種連鎖反應,或許使剛剛開始回落的CPI再次高企。
在此背景下,國內通脹隱憂可能再度出現,而油價上漲除對企業生產成本形成拖累外,還將對經濟面構成負面沖擊。在這樣的情況下,油價上漲恐怕就不只關乎那些有些一族了。
比如有媒體就作了如下統計,油價上漲後:交通運輸方面,運營成本提升;計程車油改氣的多了;貨運方面,不漲價就得轉行;私家車主改騎自行車;無車族購車計劃暫擱淺;物流業油價吃掉利潤;小網店提高產品單價;菜價肉價或將跟著油漲;煤炭價被迫帶著上漲等情形。
羊毛出在羊身上,油價的上漲雖對於有車一族造成最直接的影響,但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我們也是間接的影響的。就比如:早餐去吃一碗米粉,由本來的5塊漲到了現在的6塊,誰讓那老闆有車呢!這年頭工資的上漲幅度怎麼能追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油」不會因為「窮」而便宜:
把油價和房價放在一起比較,就可以知道油價上漲的特殊性。房子不是全球性商品,而石油則是。石油和黃金、小麥、鐵礦石一樣,作為全球性商品,它對各個國家(尤其依賴進口的國家)是「一視同仁」的。
美國人富朝鮮人窮,不代表朝鮮買來的石油要比美國便宜。因此,把中國的油價和發達國家的油價做比較是完全可以的。不存在因為中國收入低,中國油價也應該更低的道理。說中國收入低所以油價也應該更低,跟說中國收入低所以黃金在中國也應該更便宜一樣,是有點可笑的。
C. 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我們普通人該如何應對
我國的油價如此之高,本來就不正常。幾年前國際油價漲到每桶147美元,我國的油價是92號 7.8元每升。去年國際油價跌倒30多美元一桶,我國的油價92號在6元左右,你說這正常嗎?!
油價貴了,那就少開,該不開的就不開了,現在的車不是以前了,開個車覺的挺有面子,現在已經是個負擔了,開到哪哪堵,停車沒地方停,不注意弄個違停,得不嘗失。除非弄個1000萬級別的,可有那車了,還考慮油價么?[捂臉][捂臉][捂臉]
油價漲少降多,快漲慢降,蜿蜒曲折中一路向上,走出了一條股市望塵莫及,股民望眼欲穿的大陽線。
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我們普通人還能怎麼辦,因油價上漲帶來的全面通脹只能忍受,能夠選擇的也不過是少開幾次車罷了。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油價就會突破10元一升了,畢竟廣義貨幣M2一直在快速增加,貨幣持續貶值,物價必然持續上漲。
如今 汽車 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門面,還為生活增加了很多便利。油價每一次上漲,有車家庭每月支出就會增加少說三五十元。相對於收入較高的家庭增加的部分並不起眼,但是對於房貸壓力較大的中低收入家庭來說則會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城市限號,所以很多家庭乾脆買兩輛車,選擇不同的尾號方便出行。想必這樣的家庭是不會擔心油價漲多少的。一二線城市收入較高,油價相對於收入水平並不算特別高,影響相對較小。
實際上,即便是三四線城市養一輛車的成本一年近萬元都是少的,畢竟還要有停車位,要燒油,要交保險,要保養,要交過路費,出去還要停車費。油價不斷上漲,部分家庭就需要考慮養車是否合適了。
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完全可以考慮使用電動車,乘坐公交車的方式降低影響。 假如平時用車頻率不高,居住的社區交通也很便利的話, 汽車 完全可以放棄。如果細算的話,養車的成本比每天打車都貴,畢竟 汽車 還有一個折舊,一輛車開上十年估計也該退休了。
除了節約,更多的則是需要考慮如何賺錢。未來幾年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普通人要珍惜工作,努力工作,不說升職加薪,起碼要讓老闆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敬業。先保住工作,保住工資,然後再尋求賺更多的錢。
最後,推薦我做的加百利網加百利點靠木,每天更新,能夠大幅降低生活成本,省的錢足夠多加兩次油了。
既然油價不斷上漲,作為我們普通人,如何應對呢?那就是:不開車了嘛,還不如騎個電動車。開車有什麼好嘛,停沒有地方停,一不小心,就會收到違法簡訊,交錢還不說,還得扣分,劃不來。我曾經實驗過,開車從家裡到單位,一路堵車,整整四十分鍾,心煩上火;騎電動車,十五分鍾不堵不心煩。就是下雨,買個雨披,也比開車堵在路上好。
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普通人唯有改變出行方式才能應對。離開美國限制伊朗石油出口的禁令限期11月4日還有一個月不到,伊朗准備以封鎖霍爾姆斯海峽作為報復,全球石油供應岌岌可危。
所幸新經濟創造出更多便捷的出行方式,比如「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還有全國各地的地鐵、BRT快速公交。本來一個家庭兩輛 汽車 就屬於過度消費,對城市交通、個人 健康 安全,均無太多的好處。而國家加快二三線城市的地鐵建設,就是基於國際油價的趨勢,採取的未雨綢繆之策。
如今北上廣深很多上班一族,均以地鐵作為主要出行工具,香港特區更是地鐵、巴士作為主要出行方式。而內地的普通家庭,完全沒有必要提前消費,還是老老實實多用傳統方式出行吧!
至於開車接送孩子上下學,當初老一輩哪有這樣奢侈?讓他們自己坐公交車上學,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還能鍛煉他們的自立能力以及安全防範意識。
普通人家一輛車夠了,平時多走幾步路,比去健身房更加實惠。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順祝長假之後有一個好心情上班。
應對不起,沒事少開車,不開車,多用非機動車,多走路對身體好,專賣品老百姓控制不了。
看看小區的車逐日遞增還是減少,看看路上是不是越來越堵?買車的和有車一族都用真金白銀投票了,沒車的就別瞎操心了。
普通一族,如果頭腦正常,該做的就是趕緊提高自己水平,想方設法合理賺錢!
隨著國際油價大幅度下調。國際油價創三個月來最低,而我國兩桶油價格逆水而上連續攀升,95號乙醇汽油達八塊五左右。這種降價三分漲五毛今年已累計每升漲價一塊三毛多錢。每箱油按50至60升計算。一箱油多付出竟百塊錢。由於兌了乙醇,除對車有損傷燃燒排出的甲醛還造成二次嚴重污染,動力輸出減少,燃油量增加百分7 10到。這樣每公里車主要多付出五角左右。對全國車主產生了巨大影響。
丨現在由於美國對我國的貿易戰經濟制裁。實體企業正在轉型,物品銷售出現滯遲,再加上這幾年的高房價,包括三線城市的購房,已把絕大多數工薪階層和普通群眾錢包掏空。巨額財富壟斷在極少數人手中。從而造成人民群眾消費能力不足。
這時候發改委本應該控制油價。抑制物價上升。在國際國內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幫助國家度過困難。給人民群眾一個寬松的經濟環境,可是卻反其道而行。就會造成必然的物價上漲。
在這樣情況下,雖然我們可以減少開車。但是卻不得不開車,不得不加油,運輸成本必然增加。農民耕地費用必然增加。除非國家控制糧食價格。不然,糧食也會漲價。綜上所述,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消費能力。
既然油價漲,成本就要增高,那隻有轉嫁成本啦。所以,油照樣加!
私家車都好說,可苦了我們這些養大車的了。今年運費行情本來就是一塌糊塗 ,降到了厲史冰點,現在這油比去年剛買車的時候,漲了快兩塊了。哎,後悔買車了,欲哭無淚啊!
油價漲價怎麼辦?那麼就改變出行方式乘公交、地鐵、共享單車吧!綠色環保正能量!咳咳,說說容易做起難!漲價就漲唄,車車還是得開。每個人生命時間有限,出行是綠色了,但時間卻大把耽誤了,等我老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