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石油工業的介紹
伊朗石油工業在一個世紀以來,石油不僅為伊朗帶來了財富和榮辱,也深刻影響了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程。縱觀伊朗石油工業發展的歷史,特別是在 石油國有化運動之後的幾十年間,石油工業的發展、石油的生產和出口規模與伊朗的政局變化息息相關。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全球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和中東產油區政治不穩定因素的增加,以及國際油價的快速攀升,石油經濟在促進伊朗國民經濟增長,保障國家安全和穩定社會秩序方面的作用愈加彰顯,同時一系列的政治因素又在影響著伊朗石油工業的發展。
B. 石油大國是哪個國家
石油大國是:1、委內瑞拉,2、沙烏地阿拉伯3、加拿大,4、伊朗 ,5、伊拉克,6、科威特,7、阿聯酉,8、俄羅斯,9、奈及利亞。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一的能源來自石油,遠超過其他任何能源。基辛格有句名言「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全世界」。的確,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如今的石油就相當於古代戰爭中的「糧草」。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糧草被對手拿捏了,戰爭的勝利將無從談起。同樣的道理,在現代化戰爭中,如果石油補給給被敵人切斷,交通會立刻陷入癱瘓,不管多先進的戰機、坦克等裝備,瞬間就變成一堆廢鐵。因此,從二戰之後,幾乎所有國家都十分看重這項戰略資源。
1、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的北部,是一個石油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其石油量已超過3000億桶,雖然石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舊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因為其石油品質較差,還極為難開采。委內瑞拉已探明石油儲量3040億桶,超過了被大家視為「盛產流動石油」的中東。佔全球儲備比例的17.8%,每日石油儲量238萬桶,每日石油消耗74.6萬桶,儲量可供其使用1116年。
為什麼同樣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石油的中東「石油資源豐富」,原油質量差,開采困難。委內瑞拉雖然儲量世界第一,但這些地下近萬米深的石油資源屬於劣質高硫重油。這種原油以油砂的形式隱藏在地下深處,不僅極難開采,而且極其昂貴。而且必須經過提煉和混合才能出口。相比輕油,質量差很多,只能靠低價策略,賣給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開采困難和油品質量差造成的二次加嚴重影響了委內瑞拉石油的生產效率和成本。在世界輕質原油豐富的前提下,油氣開采企業當然不願意開采重油。其次是,設施投資少,開采和提煉技術落後。與沙烏地阿拉伯一樣,委內瑞拉最初的石油開采系統也依賴於歐美石油公司。他們把土地租給歐美的石油公司,自己收取租金和分紅。因此,大量的石油利潤被外國公司拿走。所以委內瑞拉想重新控制石油,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規定新油田只能由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開采。外資石油公司的稅收和租金不斷提高,甚至90%的利潤都被徵收。無利可圖的外資只能大量撤出,委內瑞拉也受到了各國的制裁。而委內瑞拉的石油開采技術停留在20世紀70年代。與開采成本高相對應的,是石油冶煉水平低。這些低端油品種的自然利潤極低。因此,雖然石油儲量最大,但石油銷售收入根本無法與其他國家相比。
當然,委內瑞拉的貧窮和美國的制裁也有很大關系。由於地處拉美,卻處處和美國對抗,因此委內瑞拉的石油出口飽受美國制裁。除了古巴,南美各國都不敢與它交易。而銷往其它洲的話,高昂的運輸成本,更得不償失。
2、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其產量和儲存量都位於世界首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路上油田和海上油田,其油產量達到了2665億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石油大國。「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說起沙烏地阿拉伯,估計沒誰不知道,這個遠在中東的國家因為豐富的石油資源,還有各種花式炫富的消息而聞名全球。沙烏地阿拉伯,位於西亞,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自身對石油的消費量很少,中東所產石油90%以上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游輪運往歐洲西部,美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地區。
目前,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儲量298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17.85%,每日石油產量1052萬桶,每日石油消耗264萬桶,儲量可供其使用309年。盡管,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儲量略低於委內瑞拉,但其石油都位於傳統上可進入的油井內,而這些油井本身就位於廣闊的油田內。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佔全球石油常規儲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隨著勘探力度的加大,沙烏地阿拉伯很可能重新占據榜首的位置。美國地質調查局預測,沙特沙漠下可能藏有超過1000億桶石油,有待被發現和開采。
300用,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石油大國。
6、科威特
科威特是一個石油和天然氣儲量都非常豐富的地區,其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40億噸,約為15桶,占據世界石油儲量的10.8%,該國家的石油公司也是世界公認的頂級石油企業。
7、阿聯酉
阿聯酉也是目前石油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憑借其石油的產量,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富得流油的國家,其石油主要集中在扎庫姆油田,石油產量為133.4億噸。約為1050億桶。
8、俄羅斯
俄羅斯不僅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國家也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大草原,其次是伏爾加烏爾拉,作為世界最大石油儲量國家,其已探明的石油量高達1078億桶。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境內石油主要分布在雅庫特和薩哈林兩大油氣盆地。
目前,俄羅斯已證實石油儲量60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6.2%,每日石油產量1070萬桶,每日石油消耗220萬桶,其儲存可供其使用113年。
根據區域劃分,俄羅斯石油產量最豐富的地區位於西西伯利亞,是全國產量最大的產區,產量佔地區總產量約77%,佔全國總產量約45%。Samotler油田是該自治州的最大油田,也是俄羅斯的最大油田。
伏爾加-烏拉爾,是俄羅斯次於西西伯利亞的第二大石油工業區,著名的Urals Blend油種,便是根據此地命名。Romashkinskoye是伏爾加-烏拉爾的一個大型油田,以此油田為代表的伏爾加-烏拉爾地區,整體特徵為油田的普遍老年化。
所以,目前原油資源勘探與開發的中心逐漸東移,東西伯利亞或成為未來俄羅斯原油增量的主要來源。
近幾年,歐美對俄羅斯油氣工業的制裁主要針對的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海上資源以及難采資源的開發,俄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推動本國油氣工業的技術進步,逐步擺脫對歐美國家的設備依賴與技術依賴。
9、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石油量最多的國家,該國家不僅經濟非常發達,而且資源也非常豐富,其石油產量約為372桶,也是世界石油最多的國家前十名之一。
石油,一種能源,它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從農業文明順利向工業文明及工業後工業化文明的發展邁進,它是工業的重要原料,被譽為工業的血液和經濟發展的動力推進器,石油,它為人類提供了新的生活狀態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石油也因此成為人類和世界各國的搶手貨。
C. 有人說伊朗的油真的比水便宜,這是為什麼
伊朗,古稱波斯。這個地處中東高原的國度,因石油產量居世界第二位。所以伊朗的石油也就廉價了。
這些海灣石油國度之所以比擬富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緣由是本國人口很少,大多幾百萬人口,並且大局部還是外來打工人員。沙特固然有3000萬人口,但是本國公民卻只要2000萬,三分之一為外來人口,當然他們的待遇跟本國公民是不同的。
D. 伊朗石油工業的概況
伊朗的油氣田集中在南部的胡澤斯坦地區。伊朗約有20個油田在生產石油,其中阿瓦士、馬倫、加奇薩蘭、阿加賈里、比比哈基麥和帕里斯6個油田的產量之和占伊朗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有18個油田的儲量超過了1.37億t,其中3個油田與鄰國共有。伊朗2002年產油17250萬t,比2001年下降7.2%。2002年產天然氣442億立方米,比2001年減少12%。2000年消費為1.15億t油當量,其中天然氣日消費量為1.85億立方米,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較大。伊朗是一個石油出口大國,2000--2001財政年度出口石油收入236億美元。
據USGS(2000)的評價,伊朗待發現的油氣資源,石油陸上為396.54億bbl,海上134.61億bbl;天然氣陸上176.198萬億ft3,海上138.37萬億ft3;天然氣液陸上77.68億bbl,海上61.87億bbl。
據美國《油氣雜志》報道,截止2003年1月1日,伊朗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22.88億t;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3萬億立方米。2001年伊朗有1120口在產油井,石油產量為1.56億t。
2001年伊朗有9座煉廠,原油年加工能力7420萬t。伊朗輸油管線非常發達,查哈巴哈爾自由區瀕臨阿曼灣,具有重要的交通和運輸地位 。
E. 伊朗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至2009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376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31.7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伊朗石油日產能力可達421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
主要油氣富集區為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和波斯灣盆地,主要油氣田有阿瓦士、馬倫、加奇薩蘭、阿加賈里、比比哈基麥和帕里斯。
伊朗60%的天然氣為非伴生氣,且大多未開發,特大天然氣田為南帕爾斯氣田,儲量7.92萬億~14.15萬億立方米,北帕爾斯氣田(North Pars)儲量7萬億立方米。
近年來伊朗油氣勘探不斷獲得新發現。1999年Moc公司在Zagros鑽探的Changuleh-2井獲得日產油5000~6000桶,此外該公司在該盆地鑽探的Nir Kabir-l井獲得日產油4000~5000桶;2001年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在上阿拉伯盆地大陸架鑽探的Tunb-2井獲得日產油5000桶;2002年伊朗Pars 011 & Gas公司在海域盆地Qata:Arch鑽探的SPO-1井獲得日產油3500桶;2004年中國石化的勝利油田分公司在伊朗Qom盆地鑽探的Aran-1井獲得日產油4000桶的新油田,這也是該公司進入伊朗石油市場獲得的第一個新發現。2005年5月伊朗宣布在胡齊斯坦(Khuzestan)發現大型Ramin油田,工業儲量為8.55億桶。2006年伊朗獲得一個重大的天然氣發現,為世界近年來重大的天然氣發現之一,獲得天然氣儲量1萬億立方米,測試獲得日產天然氣87.73萬立方米。
伊朗是中東地區最早發現石油的國家,1908年由英國的英波石油公司首次在伊朗發現石油。1950年伊朗石油儲量達17.81億噸,石油產量達3226萬噸。1951年伊朗宣布石油實行國有化,成立國家石油公司,由於美、英、法、荷等國公司組成的「國際財團」的扼殺和封鎖,1952年伊朗石油產量下降到136萬噸,伊朗政府被迫與國際財團簽訂協議,授權國際財團在西南部25萬平方千米協議區內勘探25年,國際財團加緊勘探,1955年伊朗石油產量恢復到1643萬噸。20世紀60年代開展了海上鑽探,70年代勘探開發有較大進展,1974年石油產量達歷史最高,為3.01億噸。1978年爆發的伊斯蘭革命以及之後的兩伊戰爭,使伊朗的石油工業遭受重創,石油產量大幅下跌,1980年石油產量僅為6575萬噸。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實施了戰後重建,恢復和擴大石油生產,1990年石油產量為1.628億噸,2000年石油產量為1.894億噸,2006年的石油產量為2.098億噸。
伊朗60%的石油產量來自老油田,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目前正致力於使這些成熟大油田的產量持續增加,目前正在馬倫和卡蘭季油田實施增加採收率技術。目前伊朗石油日生產能力為380萬桶,2010年增加到500萬桶,2015年可達800萬桶。歐佩克給伊朗的生產配額為411萬桶/日。目前伊朗正在生產的大油氣田為40個,其中27個位於陸上,13個位於海上。主要油氣田見表33-1。
圖33-21980—2006年伊朗石油產量和消費量
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約占伊朗出口收入的全部。2005年石油日出口量為250萬桶,主要出口到亞太地區的日本、中國、韓國和中國台灣,占伊朗出口量的47%,其次為歐洲的義大利、法國、荷蘭和土耳其。2006年伊朗石油出口收入為469億美元,為歐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國。
F. 伊朗的原油性質及評價
伊朗的石油中含有碳氫有機物含量多,種類多,也就是質量好
一種油質的可燃瀝青質液體,一般是暗褐色到綠色,有時發出熒光。石油實質是不同烴類的混合物,能從中提取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等。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
石油:
賦存於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種液態可燃有機礦產。一般認為是有機物死亡後經分解、運移、聚集而形成。也有認為是無機碳和氫經化學作用而形成。常呈黑褐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動力燃料與化工原料。石油及其產品廣泛用於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G. 伊朗石油工業的地質特徵
伊朗位於古特提斯及其兩側的歐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兩大陸的古生界和三疊系都為穩定的克拉通沉積,晚三疊世古特提斯海閉合,發生較強的構造運動。其西南側的扎格羅斯海槽連續沉積了直至第三世紀的海相灰岩和頁岩,上新世--更新世發生褶皺。向西南為持續發育的、構造變動較弱的阿拉伯(波斯灣)盆地。扎格羅斯沖斷層東北側,自寒武系至三疊系為淺海、瀉湖和陸相沉積,各層系之間均為整合關系。三疊紀末的構造運動使其上的沉積以陸相為主,其後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使中、古生界地層發生輕微變質及岩漿侵入和噴發,局部地區有地塹型沉積。扎格羅斯沖斷層帶兩側的沉積相、厚度、變質程度和岩漿活動具有明顯差別。
伊朗全境大致可以分為9個大地構造單元:阿拉伯盆地、扎格羅斯前陸褶皺帶、扎格羅斯褶皺帶、中央盆地群、魯特地塊、厄爾布爾士造山帶、裏海南緣前陸盆地、科佩特山前坳陷和馬克蘭帶。
沉積岩面積達67.7萬平方公里,沉積岩總體積508×104km3,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厚度達11000以上,為形成伊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奠定了物質基礎。伊朗最重要的儲層是漸新統--中新統的阿斯瑪里(Asmari)灰岩,在胡澤斯坦地區厚320~488m,純產層厚10~280m。阿斯瑪里灰岩的原生孔隙很小,很少超過5%,原始滲透率只有幾個毫達西,由於強烈褶皺、斷裂形成的裂縫大大改善了阿斯瑪里灰岩的儲集性,使孔隙度可以達到25%,滲透率超過100×10負3μ m2。也正是由於裂隙,使得井與井之間阿斯瑪里灰岩的產量變化很大。發育在阿斯瑪里灰岩之上的Gachsaran組蒸發岩是優質的蓋層。由於扎格羅斯盆地強烈的斷裂使得油源比較復雜,主要的烴源岩來自白堊系,另外阿斯瑪里灰岩本身也生油。儲層除阿斯瑪里灰岩外,還有白堊系阿爾必階--坎佩尼階斑基斯坦(Bangestan)群灰岩、侏羅系--下白堊統卡米(Khami)組灰岩、白雲岩和二疊系達拉(Dalan)組碳酸鹽岩。 伊朗西南部主要為扎格羅斯盆地。這是伊朗主要的油氣田富集區。中部伊朗地區夾於扎格羅斯山和厄爾布爾士山(阿爾博茲山)及魯特地塊這間,地表大部分地區為沙漠覆蓋,發育有一系列盆地,如中央盆地群等,是除西南部以外伊朗最大的含油氣遠景區。伊朗北部地區為裏海南緣前陸盆地。
伊朗西南部含油氣區,為波斯灣盆地的一部分,由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和阿拉伯地台東緣(相當於魯卜哈利盆地)的伊朗部分組成,是伊朗主要產油氣區。主要產油層為第三系---漸新統阿斯馬里石灰岩、白運雲岩,其次為白堊系的班尼斯坦石灰岩,以及二、三疊紀孔隙性白雲岩和石灰岩產氣層。阿斯瑪里石灰岩儲層上覆為下法爾斯以、組大套石膏、鹽岩蓋層,厚達1000m,具有良好的封閉條件。侏羅系及二疊系石灰岩油氣藏亦具蒸發岩蓋層。中、新生代有良好的生油層,富含瀝青的暗色泥岩類厚達3000~4000m。
中阿拉伯油氣區的伊朗部分,包括Dibdibah坳陷、Qatar隆起和西波斯灣坳陷。油氣產層約50個左右,其時代從志留紀到中新世,早二疊世Faraghan組儲集層均為淺海陸棚鮞粒灰岩和白雲質灰岩;早、中侏羅世Sergelu組儲集層為閉塞海深水陸棚沉積的薄層狀瀝青質白雲岩,主要分布在盧里斯坦盆地;早白堊世Khakaib組儲集層為淺海陸棚介殼灰岩及泥灰岩;晚白堊世Sarra組、Nam組為淺海灰岩儲含有層;古新世至始新世Jahrum組儲集層亦為淺海灰岩,始新中--新世Asmai組儲集層為開闊海陸棚環境沉積的生物碎屑灰岩。盆地中的局部性和區域性蓋層有頁岩、緻密灰岩和蒸發鹽岩。盆地中的所有油氣藏均以背斜圈閉為主。迄今已在中阿拉伯盆地的伊朗部分已發現了11個油氣田,億噸級以上的大油氣田5個。 中央盆地群
① 中央山間盆地:又稱庫姆盆地,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位於扎格羅斯和厄爾布士褶皺帶之間,西界為具有大量基性--中性岩的火山岩帶,東部鄰塔巴斯--凱爾曼盆地,屬中間地塊性質的裂谷收斂盆地。基底為前寒武系結晶岩。沉積岩有未變質的古生界和中、新生界海相地層。中新統後為陸相碎屑岩。由於上侏羅統鹽岩發育,形成了許多刺穿白堊系和第三系的構造。盆地內唯一探明的儲集層為第三系庫姆組。庫姆組厚達1500m,底部有礫石層,主要由石灰岩和泥灰岩組成,中部夾一些蒸發岩,可分為六個段,從底到頂分別為A~F段,沉積在海相和濱海相兩個沉積旋迴中。庫姆組在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盆地內里阿斯統(下侏羅統)和漸新統的頁岩也有石油顯示,而天然氣顯示位於石膏層和較寬廣的西姆南地區的硫磺礦坑中。盆地中發現有薩拉金油田。
② 伊斯法罕--薩達巴德盆地:位於中部伊朗地區的西部,為一個介於中央山間盆地和扎格羅斯山脈之間的西北--東南向的伸長形盆地,盆地西邊的高地由中生界與部分古生界與變質岩組成,而東部的邊界一部分是中生界而主要是火山岩及侵入的岩漿岩。盆地內無重要油氣顯示。
③ 塔巴斯--凱爾曼盆地:位於塔巴斯以北向南延伸到凱爾曼鎮的弧形地區之內,在中央山間盆地和魯特地塊之間。未發現油氣顯示。
南裏海盆地
盆地是從喬治亞西部穿過亞塞拜然大部和伊朗北部極少部分地區,延伸到土庫曼西部的拉伸山間盆地。盆地的中央為南裏海。屬於斷陷聚邊緣--大洋消亡類型盆地。盆地內的儲集層從白堊紀至上新世。在伊朗的南裏海盆地分為以下部分。
莫罕次盆地:位於伊朗的西北角,與亞塞拜然接界。次盆地內第三系厚度至少為10000m,一般具人砂岩夾層、凝灰岩和基性熔岩流等特徵。該次盆地的主要構造趨向一般為東西向。已在中---上中新統薩馬特階和中新統中發現油田。該次盆地具有有利的含油氣遠景。
拉席特海灣:位於莫罕次盆地東側,南部邊界為厄爾布爾士山的古生界及中生界。本區全部為第四系沉積所覆蓋,已知最古老地層為前泥盆紀的千枚狀頁岩、白雲質大理岩和石灰岩。本區西部的一口井內有輕油顯示,並有氣體呈泡狀溢出,具有含油氣前景。
麥扎德倫海灣:位於東經52°以東,西部邊界為厄爾布爾士山的中生界,向東部被前泥盆地系數基底和中生代地層的地下凸起與戈爾甘次盆地相隔。盆地內的里阿斯統、上白堊統和中新言文都博尼組中有油苗顯示,上新統阿普賽倫階中有天然氣顯示。
戈爾甘平原:為一黃土覆蓋的平原,南邊被古生界和中生界所超覆的前泥盆紀變質岩所限,東部邊界由古生界和考皮特達格山的白堊系組成,向北與西北庫曼低地相連。盆地內的勘探遠景主要為第三系,可能還有中生界。
南裏海盆地的伊朗部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油氣勘探,於1963年發現戈爾甘油田,這也是迄今伊朗部分的唯一發現。
魯特地塊和賈茲穆里盆地
兩個都位於伊朗東南部,為大型沙漠覆蓋的盆地。兩個盆地長軸延伸方向近乎平行,都屬於第三系大陸火山帶盆地。盆地內無重大油氣發現。
馬克蘭盆地
位於伊朗的東南角,濱鄰阿曼灣和阿拉伯海,盆地長軸延伸方向近於東西向,寬約150km,為新生代邊緣海被動邊緣盆地。盆地內無重大油氣發現。
卡拉庫姆盆地
面積42萬平方公里,是中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含油氣盆地。盆地西南科佩特山前坳陷是盆地沉積最厚的部位,向東北方向盆地變質基底抬高,因而盆地在整體上呈箕形。盆地西南有一部分位於伊朗境內,該部分盆地內的罕朗吉(Khangiran)氣田在侏羅系灰岩和白堊系砂岩中發現氣藏。
H. 想不通,伊朗汽油既然賣不出去,內銷為什麼還要限制
有啥想不不通的?伊朗石油出口受制裁,買不出去,但並不仿礙自已煉汽油,技術仍是以前的技術,技術方面也無障礙,怎麼就限制內銷,提高汽油價格呢,答案只有一個「背鍋子上樹一一錢短「。一是伊朗國內汽油價很低,每升只有人民幣1元7角,與咱們一瓶礦泉水的價一般,屬於政府補貼性質,現在沒有了出口石油的大宗收入,日子過的緊巴巴的,拿什麼補貼啊!二是提升後的汽油價格,每升人民幣5元,只是略有收益,但一直是官油壯眼子,大手大腳管理不善,並無多大經濟效益。三是為什麼限額限量?這便是一種管控,避免汽油走私,消耗有限的金錢,資源配置,集中精力應對美國制裁,做戰爭准備。四是以汽油內銷的收入補貼貧困戶,消除動盪因素,小恩小惠收買人心,鞏固神權統治。
伊朗的以上措施效果如何?「小惠未遍,民弗服也「。這不,已發生了民眾上街遊行示威抗議活動嘛。筆者認為,制裁已半年有餘,看不到絲毫松動跡象,又無打破困局的良策,可以說山窮水盡已無路,神權的日子捉襟見肘,一天不如一天了。
想不通很正常,伊朗是石油賣不出去,並不是汽油賣不出去,伊朗雖然是產石油的大國,可真不是,汽油生產的大國,這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是完全兩個概念,所以提問者才想不通;11月15日伊朗官方宣布,政府將提高汽油價格,並且施行定量配給,以抑制消費,打擊汽油走私;
也就是說,由於伊朗的汽油產量不足,政府准備提高汽油價格,還要施行定量配給,每輛車,每個月定量提供60升汽油,如果超過60升,將會提高汽油價格,前60升的汽油價格為 15000/升 里亞爾(約合人民幣2.5元/升),超過定量的汽油價格為30000/升(約合人民幣5元/升);
伊朗是想通過,定量配給,提高汽油價格的這個辦法,來抑制汽油消費,滿足基礎供給,緩解汽油產量的不足;由此可以看出,伊朗的汽油產量嚴重不足;這與伊朗的石油賣不出去,完全是兩件事;
汽油並不能等同於石油,汽油是從石油當中,提煉出 的一種成品油而已,這就涉及到了石油加工提煉的領域了,也就是說,目前 伊朗的石油加工提煉方面,生產出來的汽油,跟不上國內 汽油消費的速度,才導致了 伊朗用定量配給 和提高油價的方式,來抑制汽油消費 。
關注作者後 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
歡迎評論留言,交流看法 !
自上周五伊朗政府宣布汽油限購以及提高汽油價格,這引發了伊朗全國性的抗議示威,並升級成為騷亂。據伊朗官方統計截止目前已經累積有12人在沖突中喪失。 關於汽油限購和漲價的問題,伊朗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經過了專家論證過的,目的是兩個主要方面:
(被洗劫後的加油站)
有人可能會認為伊朗本身是重要產油國,其汽油便宜理所應當。在石化產品出口受到美國制裁限制的情況下,其汽油產品應該滯銷,價格應該下降才對。 然而事實情況並不是這樣,伊朗確實是產有國,但是並不是說產油國就會煉油,會煉油的不一定就能把油煉好。 伊朗並不是石油化工大國,甚至在相當長的時間成品油還需從外部進口彌補缺額,一旦外貿受到限制國內成品油就會十分緊張,而頻繁的走私活動更是加劇油慌的產生。在今年伊朗為了應對燃油危機,伊朗宣布位於霍莫茲根省的波斯灣之星煉油廠第四期項目投產,其將使得伊朗煉油產能增加25%。
這些煉油設施以及石油生產本身需要成本,而低油價本身是作為一種 社會 福利而存在,油企享受國家的高額補貼。 然而目前伊朗受美國制裁的影響,對外能源貿易基本中斷,根本拿不出更多的錢來補貼本國民用成品市場。 所以漲價幾乎是必然的,更何況還有人走私汽油。據悉伊朗本國的日成品汽油的消耗量就達到9300萬升,而據伊朗相關也內人士稱,伊朗原油日走私量高達2000萬升到4000萬升。可想而知這其中的佔比之大,給伊朗財政名義上造成的損失每天至少在1800萬美元以上。
(抗議)
這個量和損失為何會如此之大,僅靠著一些個人投機商其實根本不可能達到這么大的量。 其實部分成品油走私活動都是在伊朗官方默許的情況下進行了,有的甚至本身就是官方或者半官方在參與。 這是伊朗抵禦美國制裁的一種手段,可以規避監管,只不過這部分資金收入,大部分是非公開的,由革命衛隊、伊朗石油企業背景的機構或者代理商把控。 因公肥似在所難免,為走私活動買單的是老百姓,背黑鍋雖說是伊朗政府,但是其卻可以從中獲得教士集團和革命衛隊的支持。
(走私成品油)
伊朗原本是世界上汽油價格最便宜的國家之一,之所以要宣布將 汽油價格上調50%,同時實施新配給制度 ,這其實是伊朗國內財政惡化的體現,通過上調汽油價格, 是為了彌補伊朗政府在美國經濟制裁之下出現的「嚴重的預算赤字 」。
由於政府方面大幅提高汽油價格,並實施新配給制度後,導致其國內爆發了此起彼伏的抗議浪潮,目前已造成包括示威者在內的2人死亡、多人受傷。
但是,17日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對於魯哈尼政府所宣布的決定(大幅上調汽油價格50%)表示支持,同時也表示「不知道價格上漲的具體細節,但這一措施得到政府主要機構和專家的批准,應該得到理解和支持。」另外,對於伊國內部分民眾的抗議示威活動,他說「民眾對這一決定感到不滿,但破壞和縱火是流氓行徑。」
很明顯,自去年5月8日,美國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後,並實施史上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另取消對其他國家的制裁豁免),伊朗由於原油出口量銳減(從過去的每日250萬桶下降至20萬桶左右),使其政府財政赤字加劇,加之伊朗法定貨幣里亞爾近年來大幅貶值的影響,已經無力繼續對汽油價格實施補貼(之前伊朗普通汽油價格為每升0.5元人民幣左右,上調汽油價格至0.9元人民幣,超出60升部分為3元人民幣)。
總的來說,受美國長期經濟制裁影響,出現了嚴重的預算赤字加劇,物價上漲過快,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已經入不敷出,生活極其困難,通過上調汽油價格轉而向伊朗約1800萬個貧困家庭提供額外補貼,這是「戰時經濟管制的一部分」。
近日,伊朗因汽油價格上漲50%導致的抗議活動近期升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道,目前已經擴大到40餘城鎮近9萬人,對民眾的日常生產生活秩序受到影響。伊朗官員15日確認,政府決定提高汽油價格並施行定量配給,以抑制消費,打擊燃油走私。而實際上,新政下的伊朗汽油價格分兩塊,一是每個月60升的政府補貼的配給價汽油,一塊是市場高價汽油。
很多人想不通,伊朗汽油既然賣不出去,內銷為什麼還要限制?這是因為不了解伊朗石油工業現狀造成的誤解。首先,伊朗石油出口受限,已經不僅僅是局部的制裁,而是全面的禁運,這導致伊朗石油出口接近停滯狀態,這么大的損失並非是靠內需可以彌補的。否則的話美國也不會下那麼大氣力來「制裁」伊朗了。
其二是,伊朗的國內石油冶煉能力不高,汽柴油的生產不能滿足國內的市場需求。正常情況下,伊朗要一方面出口石油,一方面從國外進口成品油。由於成品油被生產商加價,伊朗政府要為供應國內市場的汽柴油採取政府補貼保護措施。也就是說,伊朗政府從國外采購成品汽柴油投放國內市場是一個「賠錢」的過程。
其三,由於受到外部制裁和石油市場價格低迷的影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益已經無法保證該國經濟的穩定運行,經濟不景氣造成的大量的失業,讓成品油走勢再次變得猖獗。成千上萬的伊朗「油耗子」,在伊朗國內購買政府補貼的便宜汽柴油,然後運送到伊拉克和阿富汗邊境地區,倒手賣給境外的油販子,從中賺取差價。這些人倒賣的越多,伊朗政府賠的錢越多。
最後要說的是,由於石油出口受限收益銳減,伊朗要保證國內市場成品油供應,只能動用外匯儲備。這將進一步威脅到伊朗經濟和國家安全。因此,伊朗必須採取霹靂手段來最大限度地遏製成品油走私活動。
是的,伊朗近日宣布提高了汽油價格,並且實施汽油對國內民眾定額供應,意思就是伊朗國內的汽油價格從原來的 1 萬 伊朗里亞爾,(約人民幣1塊7毛錢) 1升提高到現在的3萬伊朗里亞爾(5塊人民幣左右1升)。有民眾對此漲價不滿。
上圖:伊朗汽油漲價
伊朗汽油並且現在對國內配額供應,就是每輛私家車每月提供60升的汽油定額,這60升汽油按照1.5萬伊朗里亞爾每升的價格購買(那就是人民幣2塊5毛錢1升)。如果私家車用油一個月超過60升就要按照市場價3萬伊朗里亞爾(5塊錢人民幣1升)的價格來加油。
上圖:民眾對汽油漲價有話說
其實題主提的這個標題表述有誤,伊朗並不是汽油賣不出去,而是伊朗原油受美國制裁,出口量大幅度下降,汽油跟原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汽油是成品油是從原油中加工提煉出來的一種成品油,是直接可以給 汽車 動力使用的,伊朗是基本不會出口汽油的,原油就是從石油礦井中開采出來的油,是沒經過加工提煉的一般不能直接給動力使用,一般是需要原油的國家進口後自己進行提煉出各種成品油再使用。所以伊朗不出口汽油,只對外出口原油。
上圖1:是油田原油開采。上圖2:成品油提煉工廠 。所以汽油和原油是不同的概念
中東產油國家包括伊朗在內雖然他們的土地上有豐富油田可以開采原油,但他們在成品油的提煉技術上和提煉成品油的產量相當有限,特別是伊朗一直受美國制裁,所有 科技 技術都得自己摸索,其中包括煉油技術,伊朗的成品油產量低,又加上汽油價格便宜,使成品油走私出口量相當大,難免使得國內成品汽油供應越來越不足,伊朗為了打擊汽油走私,就提高油價,並且定額配給。伊朗政府每年為了成品油的產量提升進行了大規模補貼,同時伊朗官方表示汽油漲出來的價格收益將補貼給伊朗 社會 1800萬戶貧困家庭,受惠人數達到6千萬人。
上圖:原來是這樣的
伊朗出口的不是汽油,而是石油,不過正是因為伊朗石油賣不出去,才會發生提高汽油價格的事情,
伊朗盛產石油,石油出口是經濟支柱,伊朗的財政收入和外匯來源主要依賴石油出口,美國封鎖波斯灣阻止伊朗石油出口,這讓伊朗財政收入銳減,而伊朗汽油非常便宜,是低於成本價的,實際上是財政補貼,而隨著美國制裁的加深,伊朗財政不堪重負,只有提高汽油價格,
伊朗提高汽油價格之後,伊朗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這還真怨不得伊朗人民,從汽油價格本身來看,即便是提高50%,依然是低於成本價的,那麼伊朗人民為何看起來不通情理呢?
伊朗是政教合一體制,雖然有民選總統,然而是宗教領袖掌握實權,這宗教領袖掌握實權靠的可不是信仰,而是實打實的壟斷伊朗的經濟命脈,大部分資源被宗教領袖和革命衛隊支配,伊朗人民只獲得少部分財富的分配權,因此伊朗人民失業率居高不下,生活困苦,為了平息民怨,伊朗對食品和汽油實行補貼,讓伊朗人民不至於被餓死,
現在,伊朗對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汽油進行提價,這讓伊朗人民生活雪上加霜,自然走上街頭,假如伊朗人民獲得伊朗大部分財富的分配權,即便因為經濟困難,汽油提價,伊朗人民也會理解,說到底,伊朗的遊行示威是因為財富被剝奪,汽油提價只是導火索,
那個是原油不是汽油,我您還是回家洗洗睡吧!不用您操心,您還是操心下父母和自己退休的時候有沒有退休金發更實在!
伊朗近期上調汽油價格,引發了近50個城市的抗議活動,在伊朗,抗議活動是需要得到內務部事先批准,而內務部也允許民眾就經濟問題舉行小規模抗議。
伊朗為什麼要提價
伊朗總統魯哈尼宣布,縮減燃油補貼,將汽油價上調50%,為什麼現在伊朗受到美國制裁無法出售原油,卻還要控制汽油的內銷呢?
有三點原因,首先是伊朗目前財政困難,無力進行燃油補貼,伊朗現在已經把過去實行了很多年的最低保障補貼停掉了,同樣都是因為財政困難的原因;
伊朗政府預計2020年財政赤字將破5%。
其次是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原因,去年年初,匯率還勉強維持在1美元兌4萬里亞爾,這個月初,官方匯率已經貶到1美元兌15萬里亞爾,今年3月伊朗新年後,通貨膨脹率達到50%;
第三防止和減少汽油走私,現在的低油價(主要是低匯率的原因)導致大量汽油開始走私。
漲價的後果
過去在德黑蘭開出租,一個月能賺到3000里亞爾,這個在去年年初相當於人民幣6000元,是收入可觀的營生,但是現在貶值到人民幣1500元,原來算體面的生活,現在就困頓不已。
汽油價格還極大的打擊了物流和運輸,伊朗預計今年的GDP將縮減9.5%,伊朗的失業率2019年將達到16.78%,高於2018年的14.48%。
我是「 天下會會天下 」,歡迎關注!
就不如蘇聯朝鮮,在飢荒時期,餓死幾千萬是真糧食不夠吃嗎?錯,他們寧願把糧食賣了賺外匯也不願給老百姓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