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舊小區改造國家最新政策
老舊小區改造的最新國家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明確管線專營單位責任:通過單位改造、合作出資、以獎代補、稅費減免、合作申報等手段,引導管線專營單位承擔出資責任。例如,在永川區北山片差伏敬區的改造中,協調管線單位參與改造前的現場勘查,排查管網老化情況,並出資參與燃氣、供水、架空線等管線的改造升級。2022年,專營單位的出資主要用於改造老舊小區的水電氣信等設施。
2. 引導居民謹慎出資:鼓勵居民通過直接出資、提取住房公積金、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等方式,參與戶外和戶內改造。例如,石油匯碧苑片區的改造項目中,居民出資用於加裝電梯;禹泊苑項目的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用於電梯加裝;萱花新苑小區的外牆滲水維修使用了住宅專項維修資金。
3. 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在每個小區成立黨支部,推動全區約7300名在職黨員回老舊小區黨支部報到,並根據自身特長至少認領一類志願服務崗位。小區黨支部統籌開展志願服務,如志願問診、法律講壇等,並深入樓棟,參與清掃樓道、搬運雜物、清理飛線等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小區改造和治理。
老舊小區改造的具體規范包括:
- 電梯設施:對於4層以上的住宅,應視條件增設電梯,並在電梯內設置電動車識別管控系統。對於尚未實施增設電梯的樓棟,應預留增設電梯所需的空間。對於無法安裝箱式電梯的住宅,宜增設樓道電梯(廳慶椅式升降機)。
- 景觀綠化公共空間:應增設反映歷史文化傳統、具有教育意義的花架、涼亭、景觀牆、雕塑等公共藝術作品和戶外休憩設施,營造社區文化氛圍。每個小區宜設置一到兩處供居民休憩活動的公共綠地。
- 適老設施:公共空間應進行適老化改造。室外適老設施應設置在向陽避風的位置,並配備遮陽、防雨設施。臨水、臨空的活動場地,踏步和坡道等設施應設置滿足老年人安全需求的欄桿、扶手。
- 文化休閑設施:應合理規劃公共空間,並與小區綠化景觀、公共休憩空間相結合。充分挖掘小區歷史文化內涵,結合建築風格,通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作品,如荊楚文化、碼頭文化、紅色文化、首義文化、里份文化、知音文化、盤龍文化等,展現小區的人文環境。
以上內容來源於網路關於老舊小區改造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