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世界什麼時候開始大量消耗石油
擴展閱讀
成本會計什麼是計件 2025-07-09 12:13:27
什麼是石油禁止行為 2025-07-09 12:05:15

世界什麼時候開始大量消耗石油

發布時間: 2023-03-13 09:22:13

『壹』 地球上的資源什麼時候用完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雖然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但誰都知道石油資源最終將枯竭。

近日,瑞典可持續發展部長莫娜·薩林稱:到2020年,瑞典將擺脫對礦物燃料的依賴。這意味著,「到那時,再沒有一戶家庭需要依賴石油供暖,機動車司機也不再需要把汽油當作唯一選擇」。

直面能源危機歐美加緊行動

2002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到目前雖沒有導致全球經濟衰退,但對全球經濟已開始產生重要影響。到2005年8月底,受美國墨西哥灣「卡特里娜」颶風影響,油價更是快速突破70美元/桶。專家認為,盡管油價攀升的原因很多,但開發替代能源已是當務之急。

石油到底能用多少年

有專家認為地球上的石油僅夠三四十年,有專家則認為可使用一二百年。1998年6月7日,美國《洛杉磯時報》文章認為,今後1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應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後20年左右的時間,全球石油產量可能開始持續下降。雖然市場力量和石油生產技術的改進可能使石油供應繼續保持到21世紀,但是石油危機的到來可能比一般人的設想早得多。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幾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採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盡管地質勘探技術有了驚人的進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儲量明顯減少,因為現有石油消費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

據美國石油業協會估計,地球上尚未開採的原油儲藏量已不足兩萬億桶,可供人類開采時間不超過95年。在2050年到來之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煤炭。其後在2250到2500年之間,煤炭也將消耗殆盡,礦物燃料供應枯竭。面對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全世界認識到必須採取開源節流的戰略,即一方面節約能源,另一方面開發新能源。

節能就是拯救明天

目前世界一些工業化國家都在採取節能措施,聯合熱電(又稱「同時發熱發電」)就是比較熱門的話題之一。普通發電廠的能源效率只有35%,而多達65%的能源都作為熱白白浪費掉了。聯合熱電就要將這部分熱用來發電或者為工業和家庭供熱,因此可使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大大節約了初級能源。

「原煤氣化發電」是領先於世界的清潔能源技術,世界第一套大型煤炭氣化發電設施已於1994年在荷蘭投入試運行。這套設施將原煤經氣化和除硫後用來發電,可使效率達到43-50%,而且基本不污染環境。據專家們估計,原煤氣化技術可作為火力發電廠的發展方向,目前的電廠到2030年幾乎將全部改成煤炭氣化發電,到那時可使同樣數量的煤發的電量增加一倍。歐洲能源委員會已經決定設立專項基金用於這一新技術的推廣。

歐美發展替代能源

伊朗核危機和由此引發的國際原油價格攀升,不久前的俄烏天然氣之爭,這些因素引發歐美發達國家有關「擺脫石油」的政治討論浪潮。尤其是嚴重依賴於石油和天然氣進口的歐洲,能源再次成為政治議事日程的重點。奧地利《新聞報》2月16日在頭版發表文章,稱歐美發達國家重新重視發展石油替代能源。

在很多歐洲國家,一度失寵的核能重獲新生:荷蘭經濟部宣布幾年內將新建三座核電站,波蘭、愛沙尼亞、立陶宛、法國也有類似計劃,芬蘭和羅馬尼亞的核設施正在建造當中。同時,歐洲國家也在大力開發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

盡管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遠低於歐洲,僅佔美國石油總需求的20%,但布希總統在對國民發表講話時稱,美國將斥資數十億美元發展生物汽油,以減少對中東地區石油的依賴程度。

開源又節流 啤酒變燃料 環保車受寵 瑞典15年後擺脫石油

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一樣,瑞典曾經相當依賴石油能源。完成如此驚人轉變,瑞典的秘訣就是大力發展石油替代能源,如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瑞典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人類解決能源危機的範本。

『貳』 石油什麼時候會用完

每年全世界所消耗的石油總量大約為40億噸,也就是說按照這個消耗速度,樂觀一點能夠供人類使用兩三百年左右的時間。

一旦石油資源被消耗一空,就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如今石油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的頭等大事,所以為了減少石油消耗人們又相繼開發出各種新能源來替代石油資源。除了能夠幫助人們轉移對石油的大部分依賴,更是為了讓石油的可使用時間能夠盡量延長。


當然造成這個延期的因素可能很多,能源專家會根據當前的探明儲量和現代石油勘探技術做一個綜合性的評估,然後根據當前石油消耗模型計算石油可以使用的時間,就像英國石油公司BP的專家們預估的一樣,並不是說70年後石油就用完,因為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石油探明儲量增加,另一個是人類石油消耗量增加,前者大於後者,那麼這個期限一直都會推遲,後者大於前者,石油可能就會提前耗盡!


社會背景:

地球上的石油資源總量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被消耗光。很多人都覺得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但其實石油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不過它的形成通常都需要億萬年的時間,這對人類來說是等不那麼久的,所以也可以說是不可再生了。



全世界的汽車每年所消耗的石油資源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不光是汽車,還有很多東西都需要用到石油資源。可能很多人都過比較好奇目前世界上的石油還能夠支持人類使用多久。根據現有的資料表明,世界上已經探明的石油總儲量大約是兩千億噸,再算上未被探明的石油,大概能有一萬億噸。

『叄』 人類什麼時候發現石油的什麼時候開始利用石油的

說起石油,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被稱之為「黑色黃金」的珍貴資源,在如今現代化的社會當中,很多東西都需要倚靠著石油進行運轉。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人類最早是什麼時候發現石油的呢?其實人類發現石油的時間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如今的一些證據都是通過考古研究才發現的,然後利用這些發現來推測人類發現石油的大概時間,因為人類發現和利用自然能源的歷史實在太悠久。
關於石油的記載
據考古顯示,印度河流域發掘出一個最早使用瀝青的宗教澡堂,大約在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三千年前,古埃及等國已採集天然瀝青並能估算石油量。

在六千年前的楔形文字中,也有死海沿岸採集天然石油的記載。這些石油及衍生物主要粘結城牆,還有用來密封諾亞方舟和摩西筐簍等物,用於防水。

從歷史遺跡中可以發現,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曾使用瀝青進行雕刻,時間大約距今五千年前。在埃及的古墓中,發現有不少木乃伊是用石油衍生物保持的。

在中東的古墓中發現了象形文字,記載了死海石油的開采情況。在伊朗西南部,曾發掘出波斯帝國時期的石油井,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前後。
最早將石油利用於戰爭
將石油用於戰爭的最早記載,也是出自波斯帝國之手。公元7世紀,東羅馬帝國的軍隊將石油與石灰的混合物點燃用於戰爭,還有用於動物治病的記載。

1837年,亞塞拜然一帶發現五十多個人工挖掘的採油坑,產量很小。自中世紀以來,歐洲就有關於石油滲出地面的記載,最早的煤油燈出現在19世紀40年代。

關於第一口現代油井的開采時間和地點,美蘇有不同的見解。美國人認為,第一口現代油井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由德雷克在1859年開采。

前蘇聯則認為,第一口現代油井是由俄國人謝苗諾夫在1848年開鑿的,謝苗諾夫也被俄國人稱為「石油工業之父」。而世界公認的現代石油是始於1846年。

加拿大人季斯納發明了從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被認為是現代石油的標志。六年後,波蘭人盧卡西維茨發明了更易從石油中提取煤油的方法。

1861年,亞塞拜然的巴庫建立了世界上首座煉油廠,當時世界上90%的石油出自這一地區。之後的石油工業發展緩慢,直到內燃機的出現才得到改觀。

1910年,在加拿大、波斯、秘魯等地相繼發現了新的油田,隨後被大規模開發。上世紀七十年代爆發的能源危機,促使石油的消耗量出現井噴式爆發。
最早利用石油記載
關於石油最早的用途,就是六千年前人類對瀝青的應用。之後,有關石油被當作燃料的用途開始出現,我國也是世界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

《易經》中記載的「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是說石油蒸氣在湖泊水面上起火的一種現象。這是我國發現石油的最早記載,距今約有三千多年歷史。
中國古代利用石油的記載
《漢書》中記載的「高奴縣有洧水可燃」,是說現今延安一帶的延河洧水支流的水面上有燃燒現象。這是我國文獻中首次出現關於石油產地的記載。

《後漢書》中記載的「縣南有山,石出泉水,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是說現今玉門一帶有 「石漆」,「石漆」指的就是現代的石油。

在玉門的地方誌中,這種「石漆」被用於「膏車」,就是用來潤滑車軸。這時的國人已經對石油的用途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已經開始開采和利用了。

到了唐代,石油被用於照明和燃料。在唐書《酉陽雜俎》一書中,石油被稱之為「石脂水」,當時已被當作燈油來使用,有「 燃燈極明」的記載。

宋代時,石油已經能被加工成照明用的石燭。除此之外,石油還被當作葯物來使用。明朝李時珍認為石油可治療小兒驚風,與其它葯混合可治瘡癬。

此外,瀝青在我國古代被用在火葯配方中,用以控制火葯的燃燒速度。雖然國外有更早的文獻記載瀝青的使用,但這一技術要比國外早一千年左右。

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第一次給「石油」定名,並對其做了詳細的論述。石油一詞一直沿用至今,沈括給出了石油日後「必大行於世」的論斷。

沈括曾擔任過兩年的延路經略使,對陝北一帶的石油資源作了詳盡的考察,還首次用石油製成石油炭黑顏料,並建議用石油炭黑取代松木等炭黑制墨。

這是九百年前,我國人民對石油的認識。對於石油的開采,西晉張華的《博物志》記載了四川一帶,在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就開始鑿井取油氣煮鹽的情況。

最開始的鑿井都是靠人工挖掘,之後鑽井工具和方法得到改進,效率也有所提高。到了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對石油開采進行了詳盡的記載。

該書在十六世紀傳到日本,十八世紀傳到歐洲,在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陸續出現了外文譯本。國外不少文獻記載了我國早在一千年前就鑽成了千米油井。

綜上,人類首次發現石油的時間,早已無法考證。人們在自然狀態下發現和採集到了石油及其衍生物,石油的普通用途很早就被發現,其它用途則是現代冶煉的產物。

『肆』 世界上石油什麼時候枯竭

石油是必然會枯竭的。石油屬於非再生資源,科學家預計在21世紀50年代,石油就不能供應人類的使用了。石油應用范圍廣泛影當今人類的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我們必需要找到替代能源,如今世界很多國家採取國家石油應急儲備,例如美國,自己的石油十分豐富,但卻極少開采,就是為了應對石油枯竭對本國經濟帶來不利,長遠的目光啊。他為什麼要打擊伊拉克,為什麼對以色列進行扶持。本質上就是為了石油資源。 要始終記住,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它必然會枯竭。而今,取代石油的此生產品例如汽油等燃料都可以通過在植物中提純。但是成本高,而且例如航空油在植物的中提取的純度不夠。所以石油的威脅我們國家的利益,一旦有一天石油的供給小於我們的需要,我們又沒有找到替代,必然要為其付出深重的代價。 此外,今年的糧食價格的提高也與石油有關,由於美國的改變的能源方式,從糧食中提純,造成糧食的供求變化,糧食價格飛漲。 石油啊,石油啊,以後我們子孫看見你的時候或許就在博物館了吧! 或者,我們自己在數億年後,自己也變成石油了吧!

求採納

『伍』 人類大規模利用石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1859年開始。

1859年,美國人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鑽成第一口具有現代意義的油井——德雷克井,標志著近代石油工業的開始。

最初的石油工業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個為煤油時期。一個為汽油時期(動力時期)。煤油時期大約是1860~1900年,這一時期煤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民用燃料。19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石油工業從勘探、開采、煉制加工、儲運到銷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並迅速發展起來。

(5)世界什麼時候開始大量消耗石油擴展閱讀:

19世紀石油工業的發展緩慢,提煉的石油主要是用來作為油燈的燃料。20世紀初隨著內燃機的發明情況驟變,迄今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內燃機燃料。尤其在美國在德克薩斯州、俄克拉何馬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油田發現導致「淘金熱」一般的形勢。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屬東印度、波斯、秘魯、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發現了新的油田。這些油田全部被工業化開發。

『陸』 地球的石油資源夠人類揮霍多少年啊

不同數據來源對世界上的石油儲藏量的估算各不相同。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計世界的總儲藏量為1.26兆(萬億)桶(1717億噸),同年英國石油公司的估計為1.15兆桶(1566億噸),《科學》雜志甚至估計世界總儲藏量為3兆桶。

平均每人石油消費量(顏色愈深愈多)

現在雖有可再生能源作為選擇,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夠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同時存在爭議。

陽光、風、地熱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以蓄電池的形式)或者氫(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

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生質燃料夠環保。總之要取代石油作為主要運輸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柒』 人類使用能源的歷史如 什麼時候使用炭,什麼時候使用

對人類能源的利用史略加考查,可以發現人類對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轉換: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等成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導地位;第三次是20世紀後半葉開始出現的向多能源結構的過渡轉換。
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認識和征服自然的歷史。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可分為五大階段:(1)火的發現和利用;(2)畜力、風力、水力等自然動力的利用;(3)化石燃料的開發和熱的利用;(4)電的發現及開發利用;(5)原子核能的發現及開發利用。
火,化石能源(木柴木炭,煤,石油等),電力,新能源(核能,風能,潮汐能等)。

舊石器時代是考古學中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我國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如北京猿人。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洞穴內發現木炭、灰燼等痕跡,說明北京猿人已能利用火。從人類能利用火開始,就是能利用燃料(能源)的開始。
新石器時代彩陶的出現充分說明人類已經能利用木材、柴薪作燃料燒烤食物和燒制陶器。
農業社會開始於約4000年前。農業社會中利用的能源是太陽能系統的能源,植物能源如木材是主要能源。從廣義能源的意義上看,食物也是能源,是一次能源,人體能(人力)是二次能源,是由食物的能量轉化而來。按照同樣道理,畜力也是二次能源。在農業社會太陽能也被利用,光利用(照明)和熱利用(取暖、海鹽製造等);風能也被利用,如風車和帆船。在農業社會,水能和地熱也曾被利用。古時有將水能轉換為機械能的設備,如水輪泵和水磨等,用於提水灌溉和磨面。用溫泉水沐浴是利用地熱的例子。在漫長的農業社會,能源結構幾乎沒有多大變化。
木材的來源是砍伐森林。由於生產發展,人口增加,人類長期砍伐森林,破壞植被,導致自然生態問題,同時引起木材資源的匱乏,導致農業社會的能源危機。
18世紀前,人類只限於對風力、水力、畜力、木材等天然能源的直接利用,尤其是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長期占據首位。蒸汽機的出現加速了18世紀開始的產業革命,促進了煤炭的大規模開采。到19世紀下半葉,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能源轉換。186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佔24%,1920年上升為62%。從此,世界進入了「煤炭時代」。
煤可以用作燃料,早為人們知曉。但是由於煤又黑又臟,開采又較困難,人們不喜歡使用。14~16世紀木材短缺已嚴重威脅西歐和北歐人民的生活,1700年首先在英國決定以煤代替木材作為能源基礎,以後逐漸擴展到歐美各國。這為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提供了能源條件。工業革命在十八世紀60年代始於英國,工業社會迄今約250年。與漫長的農業社會相比,這是很短暫的。但是,在這250年中,工業生產發展異常迅速,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這段時期,人類使用的能源結構發展變化很快。

19世紀70年代,電力代替了蒸汽機,電器工業迅速發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逐漸下降。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世界進入了「石油時代」。1979年,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比重是:石油佔54%,天然氣和煤炭各佔18%,油、氣之和高達72%。石油取代煤炭完成了能源的第二次轉換。

十八世紀末出現的以煤為燃料的蒸汽機,推動了機械化的工廠逐漸代替手工業工場。在十八、十九世紀,煤成為人類社會的主要能源。十九世紀中葉人類又開發了石油。1859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鑽成了第一口現代化的石油井,開發了第一個油田。十九世紀末以後相繼出現用汽油作燃料的汽車、飛機,用柴油作燃料的內燃機火車和內燃機輪船。柴油還用於火力發電。石油逐漸超過煤炭成為二十世紀的主要能源。以後,天然氣的利用也被重視。電能也是在十九世紀被人類發現的。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磁鐵同導線相對運動時,導線中有電流產生,從而開辟了一種新能源——電能,人類利用電力的大門由此開啟。十九世 紀70年代人們發明了直流發電機,1882年建成第一座火力發電廠。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又有人成功建立了水力發電站。從此,電力逐漸成為人類廣泛使用的能源,各部門廣泛使用電力進行生產和工作的電氣化成為經濟現代化的標志。
人類在二十世紀40年代又發現了原子能。50年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核能的和平利用登上歷史舞台。
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是近現代的主要能源,因此人們把近三百年(從1700年算起)或二百五十年(從工業革命算起)稱為化石能源時代,以區別於原始太陽能時代。

但是地球上石油的儲量有限,石油的大量消費,使能源供應嚴重短缺,世界能源向石油以外的能源物質轉移已勢在必行。世界能源正面臨一個新的轉折點。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已開始從石油為主要能源逐步向多元能源結構過度。新能源包括地熱、低品位放射性礦物、地磁等地下能源;還包括潮汐、海浪、海流、海水溫差、海水鹽差、海水重氫等海洋能和風能、生物能等地面能源;以及太陽能、宇宙射線等太空能源。在這些能源中,核能是最有希望取代石油的重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