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隊護盤最愛買中石油,這是為什麼呢
你說的這種操作已經是老事了,現在機構隊護盤根本不買中石油和中石化。看看這個神奇股票的走勢也就知道了,而且隨著貴州茅台,海天味業等消費股的市值不斷提高,石化雙雄能影響大盤的風光日子基本不復存在了。
三、以前因為股票少
石化雙雄市值大,真正拉起來卻又不需要很多資金,簡直是某對用來拉指數最好的工具,都知道一拉中石油大盤基本就是相反的完蛋走勢。但是隨著資本市場的越來越健全和市值越來越大,以後這種情況基本見不到了,這兩只神奇的股票也還會繼續沿著自己的下跌之路繼續下跌。
『貳』 中國石油股票價格為什麼會下跌
一是隨著石油開采數量的增多,可供開採的剩餘儲量越來越少,資源的稀缺性因素在國際市場石油定價過程中所佔權重份量要加大。
二是國際石油市場的壟斷程度很高,國際市場原油定價中包含的壟斷溢價成份也越來越大。一方面,從主權上看,國際市場上的石油資源主要控制在歐佩克國家,而歐佩克股價對國際市場油價的話語權全世界都已領教過。另一方面,從產權上看,BP、美孚、道達爾、德克薩斯等跨國公司對國際市場油源的控制比例也很高。
三是隨著世界范圍內出現流動性過剩,國際上各種投機資本運用各種金融衍生工具來炒做石油等稀少缺性資源。我記得,在油價達到70美元時候,國外某金融機構曾經斷定,其中包括10-20美元的投機性溢價。
四是西方經濟增長持續以及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崛起,加劇了國際市場上的石油供應緊張形勢。
『叄』 誰能分析一下中國石油這只股票
第一,中石油股價為什麼跌跌不休?中石油開在48元沒有往上做,完全不是價值高估的原因,為什麼這么說?你只要看看中國神華開在什麼位置上,然後又連續拉高,你再看看200元的山東黃金、貴州茅台,300元的中國船舶,就明白並不是高開而演繹價值回歸才使中石油綿綿下跌的。關鍵是散戶搶籌導致的,散戶的搶籌,使得機構反手做空,想在低位撿回籌碼。於是,一些機構推薦的08年十大優質股票的名單里,居然也把「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去掉了,然後又雇了幾個股評家,說中石油不值這個錢……機構也確實厲害,上面放上大賣盤壓住,在關鍵點位打壓,使得股價如瀑布般直下,破40再破30,創造了全球股市奇觀,「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一個半月股價腰斬! 但買入中石油的散戶都是受機構「價值投資」洗腦比較徹底的,在解套無望的情況下低位買進降低成本,成了散戶補進的充分理由。另外,股價跌破36和30以後,散戶出現了搶購潮,這從交易數據可以看出來,主力在這個階段不得不和散戶搶籌,然後機構用搶來的籌碼再行打壓……而股價越低,參與搶籌的人就會越多。像樓主本人也開始在30元以下開始每隔1元翻倍加倉,我的申購新股的一些朋友甚至揚言,中石油跌到25,將停止申購滿倉待漲。於是,機構的打壓,會將一部分高位套牢的籌碼嚇出來,但是越打壓越低,堅信中石油的投資價值與股指期貨價值的投資者就會潮水般涌來搶籌……而機構得不到籌碼會氣急敗壞再打,散戶再搶——這就是股價跌跌不休的原因!
第二,打壓中石油造成的結果。打壓中石油與打壓任何股票不同,因為中石油占的指數權證太大,又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所以打壓中石油就是打壓大盤,就是打壓機構在「5.30」之後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價值投資理念,最終的結果就是機構一方面在中石油上賠錢(打壓的代價),一方面在其他股票上嚴重地把自己套住,有29元的中石油,誰會去買60元之上的中國神華、200元之上的山東黃金、貴州茅台和300元之上的中國船舶呢?最近「價值股」跌得凶「題材股」漲得凶,就是機構打壓中石油導致「價值投資理念」崩潰的結果,影響所及,也波及到地產股與銀行股,有人評論地產股與銀行股是緊縮政策的結果,但是什麼時候不在打壓房價,房價降下來了嗎?人民幣不是在繼續升值嗎?房地產股與銀行股的下跌,實質上是打壓中石油導致「價值投資理念」崩潰的結果。
第三,中石油打壓的極限。中石油破40與30的時候,幾乎「各省人民」都發了「賀電」,這些網民的惡作劇實際上是表示震驚和憤慨!於是,有的網民要求徹查做空中石油的帳號,有的網民把憤恨發泄到中石油公司身上,有的甚至在網上表示要有極端,這都影響到中石油加油站的保安工作了。中石油是部級單位,在上層很有影響,所以中石油破30的時候,連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也出來挺中石油了。再往下砸會出現什麼情況誰也不好猜測。更重要的是,拋開中石油作為「亞洲最賺錢的公司」的投資價值不談,僅就其權重價值而言,也是機構必須重倉配置的,除非機構不想掌握滬深大盤的指數,不想做股指期貨。散戶也很聰明:既然打壓是為了買入,讓我在低位給你,就是不給,反過來我還要在低位攤低成本——既然你把它打得那麼低了!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使得中石油進一步打壓的空間有限,所以樓主是以25元為建倉目標位的。
第四,機構打壓中石油麵臨的更大挑戰。中國的機構大致可分四種,一種是公募的基金,一種是私募的基金,一種是保險公司,一種是券商,在中石油上市之前,這四種機構要想左右滬深大盤都不容易,但是,中石油上市之後,那一種機構只要取得了相當的中石油的籌碼,都可以左右滬深大盤,進而左右股指期貨。因為中石油雖然佔了上證指數20%還多的權重,但是流通市值卻在滬深兩市排在10名左右,不但不如中信證券,招商銀行等,連他的兄弟中石化都不如!所以,下一步,不但是散戶和機構之爭,更是機構與機構之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最近批准了QFII 300億額度,相當於2000多億人民幣,這些資金足以借道中石油控制中國股市的漲跌進而在股指期貨上獲取暴利!他們可以通過打壓中石油的H股,進而在A股的中石油上吸貨建倉。如果國內機構繼續打壓中石油,那麼QFII 就不但是抄底而且是控制中國股市的漲跌的問題了。所以我和我申購新股的朋友,才想在30之下每隔1元加倍建倉,既愛國又可以賺錢,何樂不為!
『肆』 問一個問題,中國石油在納期達克和香港上市,為什麼巴菲特不買納股而買港股中石油
中石油在美國上市那個是存托憑證而不是正式發行的股票。存托憑證是一種金融衍生品。指在一國證券市場流通的代表外國公一有價證券的可轉讓憑證,屬公司融資業務范疇的金融衍生丁具。以股票為例,存托憑證是這樣產生的:某國的I:中公司為使其股票在外國流通,就將一定數額的股票,委託某一中間機構(通常為一銀行,稱為保管銀行或受託銀行)保管,由保管銀行通知外國的存托銀行在當地發行代表該股份的存托憑證,之後存托憑證便開始在外國證券交易所或櫃台市場交易。存托憑證的當半人,在H內有發行公司、保管機構,在國外有存托銀行、證券承銷商及投資人。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說,存托憑證是由存托銀行所答發的?種可轉讓股票憑證,證明定數額的某外國公司股票已寄存1該銀行在外國的保管機構,而憑證的持有人實際卜是寄存股票的所有人,其所有的權力與原股票持有人相同。存托憑證一般代表公司股票,但有時也代表債券。
巴菲特買入的金額很大,存托憑證估計在流動性上太差。另外當時中石油在港股上市時很便宜,估計比美國的存托憑證更有誘惑力。
『伍』 中石油股票為什麼一直跌
亞洲最賺錢的上市公司」中國石油(601857.SH,0857.HK)回歸A股後,並沒有立即給二級市場投資者帶來賺錢的喜悅,反而在上市首日大漲163%後,於昨日跌破40元,首日買入者已多數處於虧損狀態。
在上市首日超預期上漲的中國石油,昨日開盤便以近5.8%的跌幅低開於41.40元,之後更是逐級下跌,最低跌至39.80元。其最終收盤於39.99元,收盤跌幅為9.03%。而當天成交仍達140億元,換手率為11.43%。
與此同時,另一隻重量級石油股中國石化(600028.SH)昨日也在盤中一度跌停,並在最終收盤下跌8.78%;而中海油服(601808.SH)也大幅下跌了8.31%。在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雙雙下跌的帶動下,石油板塊的其他多數個股也繼續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中國石油上市首日最低價為41.70元,昨日最高為42.40元,而這種0.70元的價格重合也僅維持了開盤後近半個小時時間。由此可以判斷,除了極少部分投資者可能在上市首日低位買進,並在昨日高位賣出小有獲利外,上市首日買入中國石油的絕大多數投資者已經短線被套。
而對於中國石油的這種走勢,有首日買入的投資者仍認為,買入就是為了長期持有,因此對於短期波動沒什麼可擔心的。
同時也有機構分析認為,在11月19日中國石油被計入指數之前,很多機構會提前對其進行配置,而很多權重股近期的下跌似乎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不過,從當日上證所公開交易信息來看,機構卻繼續大幅減持。昨日賣出的前五家席位中,前四位均為機構專用席位,僅這四個席位累計賣出金額就達19億元。其實在上市首日,就有一家機構專用席位賣出逾36億元,而中信證券總部席位也賣出了近8.72億元。
而西南證券研究員周興政也指出,目前中國石油A股價格對應的預期股息率水平甚至已經不足1%;另一方面,中國石油H股兩個多月來已經有翻番漲幅,而其對A股的大幅折價也是建立在H股被炒作而大幅上漲的基礎上的。未來其H股折價程度將逐步降低,但似乎也很難通過H股股價再度大漲來實現。由此看來,中國石油A股目前似乎也不是非常適合長期持有。
中國石油H股昨天收盤下跌2.78%,報17.5港元。
『陸』 請教高人:中國石油A股將何去何從
周一正是上市掛牌交易的中國石油(601857) 無疑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或者說早在中國石油(601857) 開始申購就註定其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讓我們回頭重新分析中國石油(601857) 自申購開始的"歷程",將對我們重新認識該股起到一定幫助。為配合中國石油(601857) 回歸,廣大散戶、機構蜂擁申購,這當然一部份有中國石油(601857) "低價申購"的誘因,另一方面亞洲最能賺錢的公司無疑是目前市場逐漸側重價值投資所關注的焦點。申購期間共凍結資金高達3.3 萬億,凍結期結束後這部分資金也並未立即回到二級市場,這在當時看來似乎是資金正處於觀望階段,事實上我們忽略了未能中簽的朋友們冀望正式上市後迅速購入的意願。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中國石油(601857)在上市首日旋即打開上漲 190%,下午報收 160%。出於對中國神華等股票上市後的走勢判斷,許多散戶也紛紛高位介入中國石油 (601857)。隨後中國石油 (601857)回補快速上漲或"估值過高"的漏洞,周二又以接近跌停收盤,股價已跌破 40元。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定位該股,如何正確估值是我們選擇投資這只股票的關鍵。
中國石油(601857)憑借其亞洲最能賺錢的公司名號伴著近期國際原油價格飆升,無疑價值受到進一步追捧。受到中國石油 (601857)回歸 A股並成為第一權重股,未來股指期貨推出"控指數者,控天下"等媒體炒作因素影響,即使在相對高位中國石油 (601857)也在首個交易日受到熱捧。這無疑是主力資金的炒作手段,上周初露八二端倪旋即轉臉權重股掌控全局到本周頭兩個交易日權重股集體下挫,目的在於令散戶在換手交易中逐漸提高成本。
因為中國石油(601857)首日即套牢了接近 7成散戶,主力資金十分配合的在散戶想購入時放出了足夠多的籌碼,旋即科技、鋼鐵、航空板塊預熱,這不僅僅是個巧合,聲東擊西是一種技巧。在 7成被中國石油 (601857)套牢散戶經受不住誘惑割肉轉向其他上升板塊時該股才能回到其應有的上升水平。目前是一種散戶與機構的博弈狀態,如果散戶繼續堅持對中國石油 (601857)的價值定位,或許那時主力資金將不得不"低頭",畢竟股指期貨才是主力資金所在意的。
超思華科根據其主營業務之一:國際原油價格預測系統,對未來國際原油Brent-IPE 的價格走勢預測來看,未來國際原油價格將受到前期上漲過快壓力進入深幅調整期。不過這種尚屬正常范疇內的調整對中國石油(601857) 整體價值產生影響的能量有限。
目前中國石油(601857)整體價值應當從國際原油價格未來的上漲預期,美元未來可見的持續貶值將會繼續引領國際原油價格,那麼以原油開采為主營業務的中國石油 (601857)無疑價值將進一步提振。另外,目前全球性對原油供應的想像性短缺,令各大石油公司受益匪淺。英國 BP石油公司、埃克森 -美孚等大型石油股股價已較年初上漲接近 20美元,中國石油(601857) 目前是世界已探明儲量全球第二大石油公司(尚未錄入南堡油田儲量,如按估值錄入將超過英國 BP石油公司,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儲量石油公司),總體價值無疑還相對處於較低位置。另外美元貶值引發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中石油與境外國家簽訂的聯合開采合同都證明了該股具有十分客觀的潛力。長期來看中國石油 (601857)是絕對值得持有的股票。
另外,從較中國石油(601857)稍早整體上市的中國神華( 601088)以接近港股 3.5倍價格上市,經過接近一個月的波動後基本企穩目前價格。而中國石油 (601857)只較港股接近 2.5倍價格上市。目前其價格遭到打壓的原因正是其受到過分關注,首先是 3.3萬億的申購凍結資金,隨後也正是過分關注導致散戶接住主力資金高位拋出的籌碼,以致被套。這些無疑是早在中國石油 (601857)上市之初就謀劃好的計策。
之所以說這是一個謀劃已久的計策是因為近期消息面十分"配合"的宣傳中國石油(601857) ,其中最具煽動性的無疑是作為目前上證第一權重股將在未來的股指期貨種扮演異常重要的作用。可是我們需要冷靜分析的是,股指期貨將採用滬深300 作為基準,而滬深300是依據流通份額計算權重的,也就是說中國石油 (601857)與招商銀行 (600036)在股指期貨中權重十分接近。
短期來看,技術上大盤在周一已經基本完成了底部構造,藍籌股下跌意願明顯下降。而權重股一方面受到中國石油(601857) 擠出效應影響,另一方面因"港股直通車"的延後推出導致恆指受挫,中資H 股受到拖累,也影響到A股走勢。在先期超跌股普漲的情況下,權重股有望逐漸收住下探腳步,屆時大盤也將翻紅向上。
綜合上述,筆者認為已經高位介入中國石油(601857) 的投資者們宜堅定持有,有意介入的投資者們則應當待該股短期走勢進一步明朗後再採取行動。不計一時之長短,才能享受未來第一權重股帶來的收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柒』 寧德時代市值超越中國石油:一個時代落幕的開始
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SH:601857)在A股風光上市,首日開盤價被瘋狂的投資者推高到48.60元,市值峰值達到80456.02億元。彼時的中國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在接受央視采訪的時候表示:
2015年,這位基本滿意的董事長犯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16年。
五年之後的2020年尾,中國石油總市值跌落至7597億元,只剩下2007年那個瘋狂早晨的十分之一不到。不知道這位基本滿意的董事長在看到這個數字時,會作何感想。
另一端,一個來自福建的民營企業。2020年的最後一天,寧德時代(SZ:300750)的市值定格在了8179億元,比中國石油高出582億元。
在此之前十幾天,董事長曾毓群在一次行業活動中告訴同行,
作為對比,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不過100GWh左右。
也就是說,在曾毓群的預測下, 中國未來5年的時間內,鋰電池將會面對一場十倍級的產能擴張,寧德時代在其中占據的市場份額超過40%。 而支撐這些擴張產能的,正是快速增長的新能源 汽車 市場。
曾經貴為A股 歷史 上市值最高企業的中國石油,仍然是每個人開車出行的必然選擇,2.2萬座加油站遍布全國。但已經遠遠地離開了資本市場的舞台中心,不再是那個人人追捧的「亞洲最賺錢公司」;
90%老百姓都不知道做什麼的寧德時代,卻和新能源 汽車 一起,成為了這個時代資本眼中最美的大紅花。
也許大多數人還沒有適應「寧德時代=中國石油」這個等式。但兩者的命運,真實地在2020出現了令人瞠目的匯合。我們也是時候討論下,未來這個等式是否會變成: 「寧德時代>中國石油」。
討論寧德時代與中國石油的關系,就繞不開資本市場里成長與價值的區別。
注重成長的投資者認為,企業市值的提升,投資者利潤的來源,主要來自於企業在上市後不斷成長,企業規模擴大,搶占市場空間,營業收入與利潤增加。
在這個過程中,小企業成長為大型企業,投資者獲得的是更大市場空間帶來的利潤,是尋求更大市場的 「增量思維」 ;
而價值型的投資者則認為,企業市值是價格,企業的盈利能力是價值。價格圍繞價格上下波動,投資者需要在企業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買入——這時市場往往處於不景氣的狀態,然後在市場恢復景氣、企業價格高於價值的時候賣出,獲得利潤。
這種投資類型的投資更看重存量價值, 偏向於「存量思維」。價值型投資者在觀察上市公司時,往往更看重市盈率是否足夠低——也就是說,股票的售價是否夠便宜。
從價值的角度看,寧德時代的價格確實相比價值出現了非常大的偏離:一年的時間,股價從100元左右上漲到350元以上。但從財務數據方面去觀察,其2020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歸屬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甚至都是負增長。
觀察製造業企業最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是毛利率,甚至2020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已經下降至27.41%,相比2015-2018年40%左右的數字落差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大幅度的股價上漲,怎麼看都是「不合理」,更像是概念股的炒作,或是各路公募、私募基金抱團取暖的結果。
中國石油的情況看起來更糟。雖然按照2020年收盤價格計算,市凈率已經跌至0.63,但雄厚的資產規模卻並沒有產生與之相匹配的利潤。
幾年的時間里,國際原油價格跌跌不休,中國石油的業績隨波逐流。
東方財富Choice提供的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6年之間,中國石油的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為由-3.78%下降至-85.68%,扣非凈利數額從1379億元直線下滑,一度只剩26.34億元。
到2017、2018兩年其利潤表現經過了暫時的反彈,但從2019年開始卻再次陷入了利潤下滑的漩渦里。這兩年的時間里,中國石油的股價也只是沒跌而已。
成長股的投資者,以成長的思維投資寧德時代,並不在乎它收入、利潤的負增長和毛利率的下滑;
而看到中國石油的財務數據,包括價值型投資者在內的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提不起興趣,做不出來「價值低於價格」這樣的判斷。
機構投資者往往更看重價值,大宗交易是觀察機構投資者動作的路徑之一。從公開的大宗交易的數據看,中國石油並未獲得機構投資者的抄底買入。
2017年至今,可查的資料中,只有兩次機構專用席位買入中國石油,分別是2020年12月17日機構席位以3.73元的高折價買入8.23億元,2017年6月14日,某機構專用席位以7.66元的價格,買入了315.67萬元。
對於一個萬億級市值的大企業來說,這樣的交易數字異常寒酸。
2018年10月至今,中國石油股價從8.5元左右一路下滑至現在的4元出頭,腰斬有餘。 而同一時期,大盤的漲幅接近30%。
重倉中國石油,意味著基本和這幾年的結構性牛市無緣了。
難看的財務數據,是投資者放棄中國石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寧德時代的財務數據也遠談不上完美。在2020年的前三個財報季,很多數據看起來甚至是讓人望而卻步。
對於成長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便是營業總收入的同比增長,這會直接展示企業業務的拓展情況。
2015-2019年,寧德時代的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557.93%、160.90%、34.40%、48.08%、54.63%,對於依賴投資拉動、邊際成本較高的製造業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好看的增長數據。
但在2020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的營收同比增速則變成了-9.53%、-7.08%、-4.06%,下滑明顯。有投資者依此判斷寧德時代的成長性被高估了。
整個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寧德時代出現了部分產能閑置甚至是停產的情況,甚至有些工廠都出現了停工。
實際上不僅是寧德時代,整個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行業都面對著同樣的困難:
相比之下,寧德時代上半年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0.21%,情況好很多。
整體來看,2020年1-11月份,中國動力電池的裝車量累計50.7GWh,同比累計下降3.5%。但 受益於新能源 汽車 的快速發展,幾乎所有的研究機構、投資機構都沒有因此看淡後市。
到下半年,新能源 汽車 市場恢復快速增長,寧德時代很快全面恢復生產,進入滿產滿銷的狀態。
數據顯示,目前寧德時代還有多個在建項目尚未達產,產能基本維持在2019年的53Gwh。 在產能受限的情況下,想要獲得收入的更快增長,就必須打開產能天花板。
2月底,寧德時代斥資100億元部署、規劃產能45Gwh的寧德鋰電新能源車里灣基地項目開工,計劃在2021年底達產;
7月,寧德時代宣布定增197億元,高瓴、本田、瑞信、國泰君安、摩根大通等知名機構參與認購,這些資本將全部投入到總計52Gwh的產能擴張中。
未來兩年,隨著車里灣、江蘇時代等這些新項目的竣工達產,寧德時代的總產能將提升至大約160Gwh。
也就是說,2020-2022年間,隨著寧德時代在建產能的陸續完工與投產,其營業收入將隨之出現翻倍增長,而 這種增長在新項目開工之前,完全無法在財務數據中體現出來。
目前寧德時代超過200倍的動態市盈率,是以2019年產能作為基礎計算出來的,不能反映160Gwh左右產能達產後的總利潤規模。
未來具有確定性的需求,與產能隨之擴張的情況下,投資者選擇直接用2021年甚至是2022年的產能計算利潤,也具有足夠的合理性。這最終導致目前寧德時代看起來被「高估」了。
毛利率的持續下降,也是寧德時代為人所詬病的一個「黑點」。
寧德時代毛利率的下滑其實已經持續很久。自2016年開始,從43.70%、36.29%、32.79%、29.06%下滑到2020年三季報的27.41%,只看趨勢的話無疑很難看。
有分析人士認為, 毛利率的下滑,是行業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的體現。 國產廠商擴產之外,日韓廠商也獲准進入中國市場,這將進一步拉低寧德時代的毛利率水平。
相比之下,我們能夠看到,中國石油同樣作為一家高市場佔有率、行業內基本沒有競爭對手——甚至是有政策支持來提升盈利能力的能源企業,毛利率常年維持在20%-25%左右,2020年三季度降至了18.40%。
那麼 同樣作為能源型的製造業企業,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如果長期維持在35%以上甚至是40%以上,顯然並不合理。
如果寧德時代2017年左右的毛利率水平持續下去,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張,將會形成暴利局面,吸引大量資本進入,迅速拉低產品價格與毛利率。
讓毛利率回歸能源企業、製造業企業的常態,對於寧德時代來說,不僅符合產業規律,同樣也可以「勸退」一部分潛在的競爭對手, 這是製造業很重要的一種壁壘,我們可以稱之為「低價壁壘」。
對於中國石油來說,雖然能夠依靠政策與市場寡佔地位,獲得相對較高的毛利率,但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就此「坐著數錢」了。
作為央企,中國石油必須履行更嚴格的 社會 責任,在周期波動的情況下不裁員、少降薪,甚至在很多廠區,仍然要履行很重的 社會 責任,投入社區管理等等。
這些都是中國石油身上的「出血點」,讓其在毛利率與凈利率之間產生巨大的差額,這對於關懷企業職工與履行 社會 責任來說都是有益的,對於投資者來說卻並非如此。
作為典型的民營企業,寧德時代顯然不會像中國石油一樣承擔各類 社會 成本,因此對於投資者(也就是股東)來說更加「友好」。
寧德時代股價表現(2019年1月-2021年1月)
更重要的是, 寧德時代的鋰電池產品,代表著 汽車 行業的未來。 在碳中和的預期之下,新能源 汽車 對於傳統燃油車的取代,已經幾乎成為了板上釘釘的確定性事件。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幾年、幾十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購新能源車取代傳統的燃油車。
能源的替代可能是出於政策推動,但出行場景的智能化,則更多是來源於消費者需求的引發。 傳統燃油車由於電路系統、智能設計的局限,無法適配大量智能設備,而新能源車在這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
電池作為所有新能源車最重要的零配件之一,成本佔到了整車的40%。 站在機構投資者的視角,像新能源車這樣確定性極強的賽道,是沒有理由不去參與的, 這必然會引發「超配」,從而進一步推高估值。
被取代的燃油車,由中國石油提供動力;發展中的新能源 汽車 ,由寧德時代提供能源動力的載體。兩者之間的對比,在未來仍然將會被不斷提及。
但大概率的,我們將會看到市值越來越高的寧德時代,萬億也不會是終點。而留給中國石油的,更多是對那8萬億市值的回憶與感慨。
註:文中K線圖均來源於東方財富。
『捌』 中國石油股票永遠都不會漲了,誰知道理由
流通盤太大,套牢盤太多,有腦子的人都不會再買中石油,包括機構投資者都不會碰這只股票,沒人願意當解放軍,所以個人認為十年之內不會漲。48元買的留給孫子吧!!!
『玖』 中國石油市值那麼大.為什麼股價確那麼便宜
很簡單因為中石油的股票很多在散戶手中。而且在各個價位都有大量的套壓盤,如果機構拉抬該股就會面對很多的解套盤。那麼你還認為機構會對中石油有興趣嗎?套壓盤就是以前高位被套
原油價格與中石油股價的關系如下:
將中石油重新帶回大眾視野的是國際油價的暴跌。截至目前,「下行通道」打開整整6個月,國際油價跌去了一半有餘。
一般人的邏輯是,油價暴跌必定影響「兩桶油」業績,而當前近乎「腰斬」的油價應該差不多到底了,低位買入或許可以期待長期拉漲。不乏投資者有上述觀點。
盡管當前「中石油中短期看到20元」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持觀望態度的保守投資者絕對不在少數,看空的理由也應有盡有。
當前中石油股價12.07元(1月9日收盤價),市盈率17倍。由於長期從事港股和美股交易,比較之下,交易員認為這一價格比美孚、雪佛龍、殼牌、BP等西方同類股票都貴了近一倍,比俄羅斯的石油公司貴了近4倍。
此外,該交易員認為石油行業長期而言(30~50年)是走下坡路的,新能源將不斷創新。
中國石油:根據最新的報告顯示,該股主力持倉比例僅僅6%不到,剩下的全是散戶,這僅有的主力資金要解救94%的散戶是很難的,如果一隻股票主力獲利了結了,那後期的勢頭就不是太樂觀!如果主力資金仍然不大規模進場,那明年該股都很難再回到48的高位,請密切留意主力動作,如果到了明年2、3月主力仍然沒進場,那建議朋友們調整股票,牛市!時間就是金錢!!!!沒必要由散戶來給主力揩屁股!而這個等待的過程中,做波段降低成本,為換股做准備了!!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操作!
『拾』 中國石油的股票為什麼不能賣
超過了機構承受的底線。中國石油的股票不能賣是因為股價高開了不少,超過了機構承受的底線,高開導致了中石油透支了預期的利潤,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以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製造、金融服務、新能源開發等為主營業務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能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