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計算計件成本
擴展閱讀
現在買石油怎麼賣 2025-07-12 11:23:12
怎麼計算賣貨成本與利潤 2025-07-12 11:19:01
什麼是價格走向 2025-07-12 11:05:36

如何計算計件成本

發布時間: 2025-07-12 07:23:02

1. 製造業企業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成本核算對於製造業企業至關重要,它基於准確的進銷存、生產和財務數據。任何不準確的信息都可能導致成本計算錯誤。然而,有一項關鍵要求是必須滿足的:財務賬面價值必須與倉庫和生產線的庫存價值保持一致。
在存貨核算中,有多種方法可供選擇,包括月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和先進先出法等。以下內容將以月加權平均法為例,詳細說明產品成本的計算過程,並以產品別和分步法進行描述。產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和委外工繳費構成。
以成品A為例,生產數量為30個。產品BOM(物料清單)和產品Routing(工藝路線)如下:
1. 直接材料的計算
月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公式為:P = (上月結存金額 + 本月購入金額) / (上月結存數量 + 本月購入數量)。
在此公式中,上月的財務賬面存貨金額和數量必須與實際情況相符;本月的購入金額應根據供應商發票確定。對於未到達的發票,需要進行入庫暫估。這樣得出的加權平均單價才能更接近真實的材料價值。
領用材料金額計算公式為:S = P * N(其中S為領用金額,P為加權單價,N為領用數量)。
假設:上月B原料庫存數量為10,財務賬面價值為100;本月B原料入庫數量為40,單價為12,入庫金額為480。則財務記賬為:借:原材料—B原料480,貸:應付賬款480。
據此,B材料本月加權平均單價為:P = (100 + 480) / (10 + 40) = 11.6,這也是B原料的本月成本價格。若本月領用B原料35個,則領用金額為:S = 11.6 * 35 = 406。
2. 直接人工的計算
如果採用記件工資,直接人工即為生產產品的記件工資。然而,許多生產不是計件工資形式,因此需要知道直接人工的分配基礎。通常以工時為基礎,特殊行業也可能採用其他標准。需要統計人工的有效工時和產品的完工工時。
假設:組裝和包裝車間各有甲和乙參與A產品的生產,甲的工資為3000元/月,乙的工資為1500元/月,甲和乙每天工作10小時。則甲的工資率為:10元/小時,乙的工資率為:5元/小時。在組裝車間,生產30個A產品耗用甲3小時,則組裝車間直接人工為:10 * 3 = 30。在包裝車間,生產30個A產品耗用乙2小時,則包裝車間直接人工為:5 * 2 = 10。月末計算工資和分攤30個A產品成本時,財務記賬為:借:生產成本—直接人工40,貸:應付工資40。
3. 製造費用的計算
4. 委外工繳費的計算
移動加權平均法等其他存貨核算方法未在本文中展開討論。

2. 請問汽修廠的成本怎樣核算

按計件,類似分批法核算.

材料成本一般可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成本價,即平均進價。配件出庫時,自動取目前庫存中配的平均進價為成本價。
最新進價是取最後一次進貨時的價格。批發價和銷售價都是最後一次進貨單中的批發價和銷售價。在入庫時批發價和銷售價都是根據初始化中設置好的售價系數來計算的。比如零售系數是1.2的話,進價100元,自動計算出銷售價為120元。其它的以此類推。

平均進價的計算方法如下:
平均進價=((當時的庫存量*當時的平均進價)+(本次進貨數量*本次進價))/(當時的庫存量+本次進貨數量)

舉個例子,比如第一次進貨配件A,數量10個,單價10元。那麼入庫單保存後,庫存就可以查到了,平均進價就是10元,因為以前沒有進過。

第二次進貨相同的配件A,數量15個,單價16元。平均進價的計算公式是:((10*10)+(15*16)/(10+15)=(100+240)/25=13.6元

第三次第四次......以此類推。所以平均進價每次是會變化的。即成本是在變化中的。

另外主要就是工時費了,按實際發生數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