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石油植物
石油植物是指那些可以直接生產工業用燃料油,或經發酵加工可生產燃料油的植物的總稱;現已發現的大量可直接生產燃料油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大戟科,如綠玉樹、三角戟、續隨子等。這些「石油植物」能生產低分子氫化合物,加工後可合成汽油或柴油的代用品。
石油植物的發展,為人類戰勝能源危機帶來了新的希望。正因為如此,目前「石油農業」已在全球悄然興起。
拓展資料
黃鼠草(學名:Ixeridium chinense (Thunb.) Tzvel.)是菊科苦蕒菜屬植物,又名苦蕒、苦馬菜。1-2年生草本植物。早春採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生於山地及荒野,為田間雜草。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5-47厘米。根垂直直伸,通常不分枝。根狀莖極短縮。莖直立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基部直徑1-3毫米,上部傘房花序狀分枝。基生葉長橢圓形、倒披針形、線形或舌形,包括葉柄長2.5-15厘米,寬2-5.5厘米,頂端鈍或急尖或向上漸窄,基部漸狹成有翼的短或長柄,全緣,不分裂亦無鋸齒或邊緣有尖齒或凹齒,或羽狀淺裂、半裂或深裂,側裂片2-7對,長三角形、線狀三角形或線形,自中部向上或向下的側裂片漸小,向基部的側裂片常為鋸齒狀,有時為半圓形。莖生葉2-4枚,極少1枚或無莖葉,長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不裂,邊緣全緣,頂端漸狹,基部擴大,耳狀抱莖或至少基部莖生葉的基部有明顯的耳狀抱莖;全部葉兩面無毛。
主要價值:苦菜每百克嫩葉含水分91克,蛋白質1.8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4克,鈣120毫克,磷52毫克,胡蘿卜素1.79毫克,維生素B20.18毫克,維生素C12毫克等。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用於治痢疾、黃疸、血淋、痔瘺、療腫等。《滇南本草》載「涼血熱,寒胃,發肚腹中請積,利水便。」《本草綱目》載「治血淋痔疹」。脾胃虛寒者忌食
敗醬一名苦菜,浙江地方名四季菜,東北稱野芹。屬敗醬科植物。有黃花、白花兩種。根作敗醬氣。李時珍說:"南人采嫩者,曝蒸作菜食"。黃花者味較苦,均入葯,功效相似。性味寒、苦、平,無毒。成分黃花敗醬含揮發油,三菇皂甙、糖類。白花敗醬根及根狀莖含皂甙,敗醬甙,毛羅尼甙及番木鱉甙。葯理據試驗,黃花敗醬有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功能作用。抑菌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據浙江民間經驗稱:黃花敗醬功效不及白花敗醬)。[闌尾炎,婦女盆腔炎,多發性膿腫]敗醬全草6一24克,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2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② 什麼植物能提煉石油
澳大利亞生物能源專家,從桉葉藤和牛角瓜的莖葉中,提煉出能製取石油的白色乳汁液。經過調查,這兩種野草大量生長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生長速度很快,每周可長高約30厘米,如果人工栽培,每年能收割幾次。據估計,每公頃野草每年能生產65桶石油。如果這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話,就可以滿足澳大利亞石油需要量的一半。
美國亞利桑那州植物生理學家皮帕爾斯,也從一種叫「黃鼠草」的雜草中提煉出了石油,每公頃的野生黃鼠草可提煉出1000升石油。人工培植的雜交黃鼠草,每公頃可提煉出石油6000升。為此,亞利桑那大學還設計了提煉植物石油的工廠雛形。從事這方面研究且比較有成就的,要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梅爾溫·卡爾文教授,他不但成功地從大戟科植物乳狀汁液中提煉出了汽油,還從巴西熱帶叢林中找到了一種香膠樹,只要在樹幹上打一個5厘米深的洞,半年之內每棵香膠樹可分泌23~30升的膠汁,膠汁的化學成分同石油極其相似,不必經過任何提煉,就可直接當做柴油使用。據估計,1畝土地上種上60棵香膠樹,可年產「石油」15桶。
我國科學家在向植物要油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們在海南島找到了一種能產柴油的樹種叫油楠樹,只要把樹干砍傷或鑽洞後,油就會源源而來。通常每株油楠樹可收「柴油」34千克左右。當地居民習慣用這種油代替煤油點燈照明。
③ 什麼植物被稱為石油植物
早在1977年,美國科學家就已經發現,某些綠色植物能把太陽能迅速地轉變成烴類,而烴類是石油的主要成分。就在那一年,美國科學家果然從一種叫「霍霍巴」的野生常綠灌木植物的乳葉中首次成功地提取出了一種宛如汽油的液體燃料。經試用表明,它完全可以作為石油的代用品。說來湊巧,在巴西也發現了一棵稀奇古怪的樹,高30多米,樹齡有100多歲了。只要在樹幹上挖上一個洞,一個小時內就能流出5~10升「柴油」;半年後又可進行第二次「開采」,每公頃可產「油」50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這種「柴油」勿需加工提煉,就能直接在柴油汽車上使用。實際上這種特殊的石油樹叫三葉橡膠樹,在其膠漿中有1/3是石油烴,而烴類的熱值每公斤竟有10500千卡。在馬來西亞橡膠園中,也有這種三葉橡膠樹,從其切口中流出的膠漿去掉水分後,最終物質就是一種油液。另外,在80年代初,美國一位植物科學家從藤本植物和灌木的樹汁中提取「汽油」,也獲得成功。科學家們裁種了大片美洲香槐,這種植物的白色汁液中含有油質,在它的其他部位也含有油質。為了獲取大量石油,他們就先把整株美洲香槐研碎,然後用一種有機溶劑提純。這些科學家認為,美洲香槐將是一種潛在的石油來源。在澳大利亞也發現了闊葉棉木,其枝、葉都可提煉油類,是目前世界上產油率最高的植物。
據調查,全球已發現有上千種可生產「綠色石油」的植物。加拿大正實驗兩年輪伐的楊樹能源林,美國能源部建立了5個由三角葉楊、榿木、黑槐、糖槭樹、桉樹、牧豆等組成的能源試驗林場,菲律賓種植了1.2萬公頃銀合歡,瑞士也制訂了種植10萬公頃「能源林」計劃,可解決每年石油需求量的50%。
據專家推測,全球綠色植物貯存的總能量大約相當於8萬億噸標准煤,其中有90%貯存於森林中。
在自然界生長的這類植物,能夠生出「石油」,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這種「石油」實際上是一種低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它的汁液含有的分子量在1000~5000之間,與礦物石油性質相近,科學家們把這類能產低分子量的植物美譽為「石油類」植物。近幾年還發現了一年生的「千金子」以及「綠玉樹」,它們也都含有類似的烴類混合物的油類。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一位化學家卡爾文根據這些植物的特性,1978年專門研究了幾種富含碳氫類化合物的大戟科屬「石油植物」,在加利福尼亞州種植。這些「石油植物」的莖桿內含有一種碳氫化合物的白色乳狀液,割開它們的表皮,白色乳狀液就會流出來,經提煉,每公頃竟能生產14~16立方米的「石油」。這種植物耐旱性強,成活率高,在貧瘠的乾旱地區也能生長。而且,這些「石油」在燃料時,不會產生一氧化碳和氧化硫等有害成分,因此,不會污染環境,確是一種理想的清潔的植物燃料。人們把這類植物稱為「石油草」。由於卡爾文培育出的「石油草」為人類開辟了一個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的新天地,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④ 什麼植物能提煉石油
未來能源的寶庫--石油植物
隨著能源消耗量的不斷增加,有限的常規化能源棗煤、石油、天然氣等,日趨緊缺,然而,正當人們對能源的前景感到暗淡和憂慮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新的再生能源棗「石油植物」。
所謂「石油植物」,系指那些可以直接生產工業用「燃料油」,或經發酵加工可生產「燃料油」的植物的總稱。例如,現已發現的大量可直接生產燃料油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大戟科,如綠玉樹、三角戟、續隨子等。這些石油植物能生產低分子量氫化合物,加工後可合成汽油或柴油的代用品。
據專家研究,有些樹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將碳氫化合物儲存在體內,形成類似石油的烷烴類物質。如巴西的苦配巴樹,樹液只要稍作加工,便可當作柴油使用。
如前所述,目前全世界植物生物質能源(主要是森林)每年生長量相當於600-800億噸石油,為目前世界開采量的20-27倍,可見潛力之大。目前,英、美等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用木材加工出石油已達到實用階段。英國一家公司採用液化技術,用100公斤木材生產了24公斤石油,同時還生產出16公斤瀝青和15公斤蒸汽。美國俄勒岡州一家以木片為原料的工廠,100公斤木片可製取30公斤石油。
人們還發現,地球上存在著不少的「石油植物」,它們所分泌出的液體,不需加工或稍經加工就可作燃料使用。如澳大利亞有一種名叫輻射校的樹,含油率高達4.2%,也就是說,一噸桉樹可獲取優質燃料5桶之多。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有一種被譽為「石油樹」的銀合歡樹,這種樹分泌的乳液中含「石油」量很高。巴西有一種香膠樹,割開樹皮就可流出膠汁般的樹計,它的化學成分與石油相似。據實驗,這種樹汁不需任何加工,就可當柴油使用,經簡單加工可煉制汽油。這種樹每棵每年可產膠汁40-60公斤。
經專家測試,某些芳草也含有「石油」。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產一種粗生分布廣泛的雜草,由於黃鼠等嚙齒動物很害怕它的氣味,故取名黃鼠草。黃鼠草可以提煉「石油」,大約每公頃這樣的野草可提取「石油」l000公斤;若經人工雜交種植,每公頃可提煉「石油」6000公斤。目前,美國學者已發現了 30多種富含油的野草,如乳草、蒲公英等。此外,科學家還發現300多種灌木、400多種花卉都含有一定比例的「石油」。
近年來,科學家又發現利用玉米、高粱、甘蔗的秸稈可以生產汽油酒精,並能直接用做汽車的動力燃料。目前,美國銷售的「汽油」中,70%以上實際是酒精汽油(1:9的混合燃料)。巴西用甘蔗發酵生產酒精做汽車動力燃料。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開始「石油植物」及其栽種的研究,並通過引種栽培,建立起新的能源基地棗「石油植物園」、「能源農場」,專家預計,在21世紀初「石油植物」將成為人類能源的寶庫。
關於建立「能源農場」的設想,卻是在一種特殊情況下提出來的,它對於人類在21世紀啟用植物「石油」能源有著深遠的意義。1973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臨時停止向美國出口石油,因此,美國教授卡爾文想出了建立「能源農場」這個主意,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這個設想已在不少國家開始試驗。
當時,這位科學家知道,某些植物如橡膠樹,能把碳化物變成碳氫化合物棗膠汁。他想,既然橡膠樹能產生膠汁,那麼其他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也能合成類似石油的物質。要得出這樣的結論,他首先放棄了一些原有的習摜想法。卡爾文教授是一位化學家,1961年,他因為一本關於光合作用的著作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金。現在他是「能源農場」的最熱心的支持者之一,他跑遍全球去尋找那種具有合成燃燒能力的植物。
在巴西,卡爾文教授看到一種名叫香膠樹的植物,並參觀了割膠作業。據他觀察,這種植物6個月內能分泌出20-30升膠汁,這種膠汁實質上就是石油,化學特性同柴油相似,所以不經過提煉,直接可以當柴油使用。今天,香膠樹大概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一種能直接提供「生物石油」的植物。
卡爾文在加利福尼亞洲找到了另一種雖不像香膠樹那樣令人吃驚,但分布非常普遍的植物,農場主們把它叫作「黃鼠樹」。卡爾文教授的實驗證明,人工製造石油並不需要幾百萬年的時問,而是21世紀就可成功的事情,那麼,剩下的一個問題是:「能源農場」的設想在工藝上是否行得通?在經濟上是否劃算?
對於這個問題,由亞利桑那州植物生理學家皮帕爾斯主持的進一步研究作出了回答。數年來,他們在「黃鼠樹」實驗農場做了一系列有趣的試驗。得出的結論是:直徑為19.3英里的圓形土地種上黃鼠樹以後,平均每晝夜可煉出500萬升石油。
亞利桑那大學還開始設計某種提煉植物石油的企業的雛型,這種企業一周內能生產450升黃鼠樹粉末。同時又在設計既能提煉石油,又能提煉乙醇的小型工廠。他們斷言,再過10年以後,工業提煉設備可以在一晝夜之間從1000噸黃鼠樹粉末中提煉出 18萬升石油和13萬升乙醇。剩下來的渣滓可以作25000億千瓦的熱電站的燃料。要達到這么大的生產規模,需要開辟面積為14萬公頃的黃鼠樹種植場,相當於美國匹茲堡市那麼大。
能夠供燃料的植物不一定都要在泥土裡才能生長。奧蘭多市凈化池裡的風信子長勢良好,污水是這種植物的最好營養物。因此,種植風信子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不僅可以凈化水源,而且可以得到可燃氣體,加拿大科學家在地下鹽水層中發現了兩種生產石油的細菌,一種是紅的,一種是無色透明的。它們繁殖很快,兩天可收獲一次。一平方海里的水域里一年就可生產14億升「生物石油」。
石油植物作為未來的一種新能源,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許多優點:
l.石油植物是新一代的綠色潔凈能源,在當今全世界環境污染嚴重的情況下,應用它對保護環境十分有利。
2.石油植物分布面積廣,若能因地制宜地進行種植,便能就地取木成油,而不需勘探、鑽井、采礦,也減少了長途運輸,成本低廉,易於普及推廣。
3.石油植物可以迅速生長,能通過規模化種植,保證產量,而且是一種可再生的種植能源,而非一次能源。
4.植物能源使用起來要比核電等能源安全得多,不會發生爆炸,泄漏等安全事故。
5.開發石油植物,還將逐步加強世界各國在能源方面的獨立性,減少對石油市場的依賴,可以在保障能源供應、穩定經濟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由此看來,石油植物的開發,是解決未來能源的有效新途徑之一。難怪能源專家們指出,21世紀將是石油植物大展宏圖的時代。
⑤ 石油可以種出來嗎
你聽說過嗎,世界上有一種柴油樹,人們能直接利用它流出的油來發動汽車。有的稍加簡單加工提煉之後,就可以作為燃料油。這些樹稱作石油植物,它的種植和利用,可以為我們提供取之不盡的能源。
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有桉葉藤和牛角瓜兩種生長速度很快的野草,每周可長30厘米。如果人工栽倍,每年能收割幾次。據估計,每公頃野草每年能生產65桶石油,在13萬平方米的土地上種植這些野草,每年能生產20萬桶石油。
美國科學家從一種叫「黃鼠草」的雜草中提煉了石油,每公頃野生黃鼠草可提煉出1000升石油;人工培植的雜交黃鼠草,每公頃可出石油6000升。
在巴西的高原熱帶叢林中,有700種藤本植物,都能分泌白色的乳汁。這些乳汁通過加工,可以分離出有多種用途的液體燃料,如柴油和高級航空汽油。
從植物中獲得石油,既經濟又省事,且在燃燒時不產生二氧化硫及其他有毒成分,所以對大氣污染極其輕微。如能大面積栽培這些石油植物,那麼人們就可以從這些「活石油井」中源源不斷地獲得能源了。
⑥ 這些石油植物有什麼特性
在自然界生長的這類植物,能夠生出「石油」,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這種「石油」實際上是一種低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它的汁液含有的分子量在1000~5000之間,與礦物石油性質相近,科學家們把這類能產低分子量的植物美譽為「石油類」植物。近幾年還發現了一年生的「千金子」以及「綠玉樹」,它們也都含有類似的烴類混合物的油類。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一位化學家卡爾文根據這些植物的特性,1978年專門研究了幾種富含碳氫類化合物的大戟科屬「石油植物」,在加利福尼亞州種植。這些「石油植物」的莖桿內含有一種碳氫化合物的白色乳狀液,割開它們的表皮,白色乳狀液就會流出來,經提煉,每公頃竟能生產14~16立方米的「石油」。這種植物耐旱性強,成活率高,在貧瘠的乾旱地區也能生長。而且,這些「石油」在燃料時,不會產生一氧化碳和氧化硫等有害成分,因此,不會污染環境,確是一種理想的清潔的植物燃料。人們把這類植物稱為「石油草」。由於卡爾文培育出的「石油草」為人類開辟了一個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的新天地,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⑦ 能產石油的植物是哪種
有一天,卡達文發現了一種小灌木。他用刀子劃破樹皮後,一種像橡膠的白色乳汁便流了出來。然後,他對這種乳汁進行化驗,發現它的成分和石油很相似,就把這種小灌木叫做「石油樹」。
接著,卡達文便忙碌起來,既選種,又育種,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試種了約6畝地的「石油樹」。結果,一年中竟收獲了50噸石油,引起了人們對「種石油」的興趣。
此後,美國便成立了一個石油植物研究所,專門從事「種石油」的研究試驗。這個研究所人員發現,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種黃鼠草中就含有石油成分,他們從一公頃這種野生雜草中提煉出約一噸的石油來。後來,研究人員對這種草進行人工培育雜交,提高了草中的石油含量,每公頃可提煉出6噸石油。
在巴西,有一種高達30多米、直徑約1米的喬木,只要在這種樹身上打個洞,一小時就能流出7千克的石油來。
菲律賓有一種能產石油的胡桃,每年可收獲兩季。有一位種石油樹的能手,種了6棵這樣的胡桃樹,一年就收獲石油300升。
人們不僅在陸地上「種」石油,而且還擴大到海洋上去「種」石油,因為大海里的收獲量更大。
美國能源部和太陽能研究所利用生長在美國西海岸的巨型海藻,已成功地提煉出優質的「柴油」。據統計,每平方米海面平均每天可採收50克海藻,海藻中類脂物含量達6%,每年可提煉出燃料油150升以上。
加拿大科學家對海上「種」石油也產生了興趣,並進行了成功的試驗。他們在一些生長很快的海藻上放入特殊的細菌,經過化學方法處理後,便生長出了「石油」。這和細菌在漫長的歲月中分解生物體中的有機物質而形成石油的過程基本相似,但科學家只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就代替了幾百萬年的漫長時光。
英國科學家更為獨特,他們不是種海藻提煉石油,而是利用海藻直接發電,而且已研製成一套功率為25千瓦的海藻發電系統。研究海藻發電的科學家們將乾燥後的海藻碾磨成直徑約50微米的細小顆粒,再將小顆粒加壓到300千帕,變成類似普通燃料的霧狀劑,最後送到特別的發電機組中,就可發出電來。
目前,一些國家的科學家正在海洋上建造「海藻園」新能源基地,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進行人工種植栽培,形成大面積的海藻養殖,以滿足海藻發電的需要。
利用海藻代替石油發電,具有兩個優點:1.海藻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通過光合作用再循環用於海藻的生長,因而不會向空中釋放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有利於保護環境。2.海藻發電的成本比核能發電便宜得多,基本上與用煤炭、石油發電的成本相當。據計算,如果用一塊56平方千米的「海藻園」種植海藻,其產生的電力即可滿足英國全國的供電需要。這是因為海藻儲備的有機物約等於陸地植物的4~5倍。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海藻發電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
當前,各國科學家都在積極地進行海藻培植,並將海藻精煉成類似汽油、柴油等液體燃料用於發電,從而開辟了向植物要能源的新途徑。
⑧ 如何提取原油
石油是從油頁岩中提取出來的。油頁岩又稱油母頁岩,是由沉積在淺海和湖沼中的腐泥轉換而來的。在地殼不斷下降和在深水缺氧的條件下,經嫌氣細菌的作用,使腐泥中的有機物質發生還原與分解反應,形成含有豐富碳氫化合物的瀝青砂和油頁岩。它的原始物質除古代水生植物、孢子和花粉之外,還有若干動物質。面對日益臨近的能源危機,各國科學家們非常重視研究新能源的開發使用,並且已經成功地從自然界的一些物質中提取出了石油。目前提取石油的新方法主要有:從樹木中提取:科學家最近發現,有些樹木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將碳氫化合物存在體內,形成類似石油的烷烴類物質。如巴西的苦配巴樹的樹液稍作加工,便可當作柴油使用。從花草中提取:據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含有碳氫化合物的花草遍布世界各地,如美國的黃鼠草、澳洲的櫻葉藤現已被用作提取石油。從煤炭中提取:英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開發,在北威爾士修建了一座煤煉油廠,提取一噸石油用煤二點五噸。從廢液中提取:中國的科學工作者發明了一種從廢液中提取石油的方法。他們將一些工業廢液經過發酵、硝化、熱裂、過濾、凈化等過程,提取出碳氫化合物,從而獲得石油。從糞便中提取:加拿大安大略省興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工廠,原料是糞便,產品卻是柴油。其方法是用高溫使糞便起泡變成氣體,再把氣體變為液體,從中提取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