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是怎樣煉制的
石油「減肥」三步驟
從井中采出的石油一般都含有一定數量的水,因此,所謂讓石油「減肥」,其實是讓石油「脫水」。石油的「減肥」分為三步驟----即脫鹽脫水、常壓蒸餾、減壓蒸餾。每一道步驟,都關系著石油「減肥」的效果。
第一步:脫鹽脫水
石油中混合著水、鹽類、泥沙等物質。這些物質會生成具有腐蝕性的酸類物質。這些酸類物質會加速設備、容器和管線的腐蝕。因此,在「減肥」的第一個環節,煉油廠的工作人員會向石油中添加破乳劑(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為「分離油和水的高手」);同時,在高壓電場和高溫的條件下,最終達到油水分離的目的。由於大部分鹽是溶解在水中的,所以脫水的同時,也就脫去了鹽分。
第二步:「蒸桑拿」
常壓蒸餾有點像讓石油「蒸桑拿」----把經過脫鹽脫水的石油在常溫下進行「加熱」,再冷卻。根據石油中所含有物質的沸點,把石油同其他液體混合物進一步分離。經過常壓蒸餾後,汽、柴、煤油等輕質油和一些作為石油化工產品的原料的重油就誕生了。
第三步:變廢為寶
減壓蒸餾的步驟很有意思,能夠「變廢為寶」----在真空條件下,將重油和一些殘留的渣油分別進行二次加工轉化為輕質油。通過減壓蒸餾,還可以得到製作潤滑油的原料。另外,為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要將分餾出來的輕質油進行催化重整。至此,石油的初加工完成了。
但是,石油的初加工一般只能得到20%~30%的輕質油產品,而且質量也達不到要求,必須再進行深度加工
希望滿意
㈡ 石油是怎樣提煉成品油的
成品油是什麼油,石油如何提煉成成品油的?石油資源是目前為止非常重要的資源之一,它被稱為“工業的血液”,石油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以及天然焦油等。從外表上看,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石油並不是從地面下開采出來就可以直接利用的,我們生活中用到的是成品油,成品油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所運用的,比如汽油、柴油、煤油等等,那麼石油是如何轉換成成品油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告訴大家吧!
石油加工的過程都有不同的產物,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不同特性來利用他們,在過去我們還不熟悉石油的特性的時候,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寶藏卻沒有辦法用上,科技的發展帶動了石油產業的發展,使石油的利用率越來越高,石油的衍生品也越來越多,但是石油產量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們要珍惜。
㈢ 石油怎麼來的
石油的形成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生物沉積變油學說: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石化油學說: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石油的形成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
1、生物沉積變油學說: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2、石化油學說: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㈣ 石油是如何煉制的
樓上答題都是答回所問,我大概說下:
石油從開采過來進入到煉油廠,先經過常減壓裝備分離成各種餾分,其中初餾塔,常壓塔塔頂汽油一般作為裂解或者重整原料,常一線可以作為輕柴油,航煤、燈油等等,常二線為柴油,常三常四線做重柴或者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原料,減壓塔部分又要分潤滑油型和燃料油型,潤滑油型,減頂和減一線作為柴油或者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原料,減二、三、四等作為潤滑油基礎油原料、減壓渣油一般就是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延遲焦化原料。燃料油型,減二、三、四等作為催化裂化、加氫裂化、減壓渣油一般就是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延遲焦化原料。
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延遲焦化把上述原料經過反應生成石油氣、汽油、煤油、柴油、和尾油,延遲焦化還有石油焦。
裂解原料就是乙烯裂解爐中生成乙烯、丙烯等
催化重整就是重整料反應生成BTX或者做高辛烷值汽油。
還有一些裝置:如柴油加氫、汽油加氫、航煤加氫、烷基化等等,都是為了改善產品質量的。
石油煉制內容太多,你又不多給點分,打這么多子累死。
㈤ 石油是怎麼提煉的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它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 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 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1/3。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
㈥ 石油是怎麼提煉的
煉油生產過程通過高溫加熱使石油分離,經冷卻後調合為不同油品或進一步加工為其它產品。在管理上必須保持整個生產過程的物料平衡,按工藝規定比例配料生產,同時還要組織好企業的熱平衡,以不斷降低能耗。
同的煉油廠,它們生產的產品品種可能有所不同,但它們的生產過程特點是相同或相近的,它們的經濟關系流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採用統一的方法和模式來分析煉油廠的生產經營總體狀況,制定企業的綜合發展規劃,指導企業生產。
(6)石油的原油怎麼做的擴展閱讀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
㈦ 原油是怎樣開采出來的
經過了大量的勘探研究,一旦確定油氣田有工業開采價值,就要進行開發、采出石油的工作。要使石油和天然氣流到地表,首先要打好鑽井。經過地質勘探和開發人員的艱苦勞動和研究,找到了地下的油氣藏,確定了打井的位置、數量和深度,鑽井工人就要在定好的井位上鑽井。目前常用的鑽井技術是轉盤(旋轉)鑽井。它由一套地面設備(包括鑽機、井架)和一套提升系統及鑽桿、鑽具和鑽頭等組成。通過提升系統將鑽具提起、放下,靠轉盤轉動帶動鑽具轉動,再轉動鑽頭破碎岩石。被破碎的岩石碎屑被泥漿泵帶人井內的泥漿循環再帶到地面。鑽頭磨損了,就再將鑽具提上來,更換新鑽頭,放入井底再次鑽進,直至目的層。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得最廣泛的鑽井方法。在鑽進的過程中,要及時地在鑽孔中安置一根叫套管的鋼管,並用水泥封固在通道井壁上,防止地層坍塌。套管的口徑向下逐漸變細,在套管中間再下一根引油鋼管,叫油管。地面井口上還要安裝一套井口設備,上面布滿了各種壓力閥門和各個方向的管線,很像一棵樹,所以人們叫它「採油樹」。
是否能把原油從地下採到地面來,還取決於地下油層壓力的大小。我國大慶、勝利、遼河、塔里木、大港等油田的許多油藏的地下油層壓力都很大,只要一打開採油樹的閘門,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氣就會不停地往外噴,這就是「自噴井」。現在世界上60%—72%的石油是靠自噴井采出來的。有的自噴井最高日產量可達萬噸以上。
地下深處的石油能從鑽井中源源不斷地噴出,除了充足的油源,還要使油層中有足夠大的地層壓力。石油原來所埋藏的地層深處有來自上覆岩層和地層水的巨大壓力。鑽井打開油層之前,壓力處於平衡狀態。一旦油層之上的地層被打開一條「煙囪」,這種平衡就被打破了,石油就會從井的四周向壓力突然降低的油井底部流動。另外,石油中還常常含有許多天然氣,它和石油在地層中幾乎密不可分,就好像一個裝滿汽水的瓶子,鑽井就像是打開了汽水瓶的蓋子,油層里的石油隨著溶解氣體的膨脹,先湧向井孔,然後由井筒噴出井口。
經過一段時間的自噴以後,由於地層壓力降低,油井的噴力就會慢幔下降,以後就會噴噴停停,最後就無法自噴了。目前國內外維持油層壓力的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水驅油」的注水開采法,就是把水從另外的一些鑽井中打到油層下面,用水補充由於石油開采而留下的空間,從而保持地層的壓力,這是使油井順利產油、保持自噴的關鍵。我國大慶油田採取的早期內部注水開發措施,使油層壓力長期保持不變。有的開發區雖已開采了20餘年,油層壓力不但未下降,還有上升的趨勢,使油田的開發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有的油田從剛一開始採油就無法自噴。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種,比如地下油層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