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超為什麼沒有石油大亨投資
擴展閱讀
濱州滴滴費用多少 2025-07-18 06:44:39
研發費用率負數什麼意思 2025-07-18 06:44:36

中超為什麼沒有石油大亨投資

發布時間: 2023-02-15 05:15:07

Ⅰ 中超為何突然沒錢了山東泰山爭雙冠,韋世豪會來嗎

中超為什麼突然沒有錢了呢?

好好看看一下中超俱樂部的投資人就明白了,有近80%的投資人是房地產行業。現在的地產業進入嚴冬,中超當然也隨之低迷。

山東泰山本賽季相對穩定,而且實力雄厚,有希望爭奪雙冠王。至於韋世豪能否加入山東泰山,應該是個未知數。

能在中超里混的球隊,沒錢,是萬萬的不能當冠軍的。

目前中超沒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取消了企業球隊的冠名權。根據無利不出銀的原則,既然我花了那麼多的錢,你連個冠名權都不給我,我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我憑什麼還要繼續投資給球隊?

中國足球有中國自己的特色。而中國足協的掌門人卻偏偏要和世界最老牌的足球強國學:足球隊不使用球隊老闆的企業名稱冠名。

這一點上,足協做的對不對呢?對。但是盲目的去把世界排名第76位,亞洲排名第9位的中國足球,在中超球隊中取消了企業的冠名權,是不是只學到了足球發達國家的皮毛?沒學到其本質的東西呢?我看是!

足球運動開展最早的國家,英國,早在1885年就有了足球俱樂部了。還有我國的近鄰日本,也在1921年就成立了足球協會,成立了第一家足球俱樂部。

這些國家足球運動開始的都很早,也都屬於足球發達國家之列。通過這么多年的足球運動和足球俱樂部的發展,他們足協的掌門人基本都是懂足球,有名望的人氏來擔當。對做出的每一項足球運動發展有利的措施和方案都會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後才做出重大決定的。

而我國的足球運動才發展了多少年?我國的足協才成立了多少年?有幾個足協的掌門人對我國的足球運動做出過貢獻?中國球迷,一說起足協的掌門人,總會想到那個謝亞龍和南勇被判十年去半坐牢的醜事。

也許有人會說了,我國在漢唐時期「蹴鞠」運動就有了。我們是足球運動的祖宗!但是,蹴鞠運動和足球運動的形式相差的是十萬八千里。蹴鞠在漢唐時期是皇族貴胄,有錢人家,最低標准也是得是豐衣足食條件下的人去玩的玩意兒,最高的境界是玩兒花樣,作技巧。基本的目的就是為這些「閑人」找點樂子。同時也活動活動身體,出身大汗,好能夠下一頓多吃幾碗大米飯。就像水滸中施耐庵編纂出來的那個高俅,就屬於那種尚能足食,且把蹴鞠玩兒的不錯的閑人,結果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皇上看上了,招在自己身邊,陪他玩兒樂。最後因此還爬上了宋徽宗時期正一品的高官:太尉。蹴鞠,就是一個供有錢有勢還有閑的人玩樂的 游戲 !而對足球運動來說,簡而言之就是:進球多者就是贏!(符合足球規則的進球)。

在今年年初,足協不知怎麼想的,就做出了取消企業冠名權的覺定。做決定做的非常突然,非常的徹底。統統都不許帶企業的冠名。這樣牽扯到整個中超球隊經營權企業的大事,足協連個試點都不做,根本上就違反了「摸著石頭過河」「由點帶面」的經營規律。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准」。

這句話說的太對了。

今天這件事情,看起來是中超的一些球隊沒錢了難以繼續的表象,實際上是相關企業老闆得到的是:花了錢不買好的後果。如今,世上還有花錢不落好的事嗎?

看看投資人就知道了,大部分是房地產公司,現在的房地產什麼情況大家都知道,母公司都死了,別的會好嗎。中超聯賽要想好起來,自己的會掙錢,光靠投資人早晚的死。

山東球迷想法正常,但在目前中國是標新立異

不是突然沒錢是早就顯露了,比如恆大如果不是忽悠淘寶一把早完蛋了,比蘇寧還早退出

有錢更踢不好,從小抓起,持之以恆,可走向世界盃矣

選球員是不是和處對象一樣,需要看人品嗎?房地產不景氣中超沒錢了

來也不要

Ⅱ 為什麼大部分中超俱樂部突然間就沒錢了

都讓外教.外援.國內球員賺去了,入不敷出,自然沒錢。

突然間有信仰了。

因為中超俱樂部大部分投資人都是房地產企業,在房地產發展高峰期為取得當地土地信貸等方面的扶持,洶涌進入足球領域投資,不計成本盲目燒錢買成績,大幅度推高足球俱樂部運行成本。國家房住不炒政策出台,房地產企業集體遭遇寒冬,有些本身就遇到重大債務危機,其他也入不敷出,此時中超俱樂部的巨額投入就變得難以承受。盡管中國足協出台了限薪限投中性化等措施,但大量的未到期合同仍然使俱樂部成本畸高,不具備任何投資價值。

不願陪足邪玩了。。

都准備踢信仰足球和公益足球了!

不是突然間沒錢了,而是這幾年一直就是經營不好,多數中超俱樂部投資商都是地產商,這幾年地產業不景氣,他們沒錢也很正常!

大部分中超俱樂部,後台老闆都是房地產公司,在房地產行業景氣的時候,中超公司有廣告效應,和房地產主業有協同作用。現在房地產公司相繼暴雷,作為副業的中超俱樂部當然成了雞肋,能省就省,缺錢就是當然的

Ⅲ 阿聯酋的石油大亨們為什麼不收購一支中超球隊呢

個人覺得:1.中國的上座率是挺高,最新排名好像第九,但是相對全球的影響來說,不如歐洲球隊。歐洲球隊一百多年的底蘊,不是中超一朝一夕可以抗衡的。
2.中國的聯賽水平不高,球員技術不高,難以形成轟動效應。
3.阿聯酋的大亨他們是來賺錢的,不是來免費提高你的水平的。

Ⅳ 房企救不了中超聯賽,16傢俱樂部瀕臨解散

文/孫鵬越

編輯/大風

欠薪、解散、託管,這似乎是中超聯賽的主旋律。

中超聯賽一直擺脫不了房地產商的「陰影」,在房企勢力最猖獗的時候,中超16支俱樂部背後全部都有房企背景。被人戲稱「房地產聯賽」的中超,卻也是最輝煌的時期。

隨著房企大鱷一擲千金,里皮、貝尼特斯、卡納瓦羅、保利尼奧、奧斯卡、佩萊等等一眾在歐洲足壇聲名顯赫的大牌教練和超級球星,都被中超的金元足球吸引,登陸中超淘金。

英超迎來中東石油大亨,帶來了全球關注量最高的 體育 賽事;中超迎來房地產巨鱷,最後卻是一地雞毛,潦草收場。

早在2010年,當時的恆大遠沒有現在的影響力,當時的房地產行業Top3分別是萬科、保利和綠地,恆大最多排在第六名。更讓恆大頭疼的是自己企業知名度太低,除了業內人士以外,消費者完全不知道恆大是做什麼的。

而當時的中超聯賽正處於最低谷:假球、賭球、涉黑等等負面消息讓足壇進入大整頓,多名足壇權貴淪為階下之囚。國內足球的名聲一落千丈,和臭豆腐劃為等號。唯一能讓中國球迷露出笑容的,就是春晚上調侃國足的小品。

別人只看到了中超聯賽的衰敗,而許家印卻洞察到中超聯賽背後的影響力。

恆大集團斥資1個億,高調收購因打假球降級的廣州太陽神隊全部股權,將其改名為廣州恆大。然後一擲千金引進巴西前鋒穆里奇,這筆交易高達350萬美元,是中超史無前例的身價;除強力外援以外,鄭智、郜林、張琳芃等一眾國家隊主力都被重金挖來,讓廣州恆大僅用1年就重返中超,開啟了恆大足球的霸主時代。

恆大一系列大手筆讓它成為媒體報刊的常客,從名不經傳到全國知名,恆大僅用了一年時間。許家印對自己神來之筆得意洋洋: 「在中央電視台打廣告的話,1秒鍾大概15萬元。我們一場球下來,有25家電視台現場直播,有300多家媒體報道。11個運動員穿著印上了『恆大』兩個字的球衣。一個半小時的直播時間,如果做廣告,要多少錢?」

2011賽季,廣州恆大升上中超以後,許家印完美詮釋了「足球就是靠錢砸」的真理:斥資1000萬美元,簽下阿根廷國腳孔卡,僅一年時間就打破了穆里奇350萬美元的轉會記錄。作為升班馬的廣州恆大,首個賽季就創造出44場聯賽不敗紀錄,提前四輪獲得中超聯賽冠軍,打破中超 歷史 。這也是廣州足球 歷史 上第一次拿到頂級聯賽冠軍。

更令國人感到驕傲的是,在2012年3月7日,廣州恆大的亞冠賽場首秀,5比1大勝韓國全北現代。一舉洗刷掉國內足球「逢韓不勝」、「恐韓」的恥辱記錄,就在當天,廣州恆大成功登上每晚7點的CCTV,舉國歡呼勝利。從那時候起,廣州恆大成為了中超聯賽崛起的縮影,讓無數球迷成為它的粉絲。

而許家印的燒錢之路並未停歇,2012年,他親手創造了震驚世界足壇的消息:世界盃冠軍教練、歐冠冠軍教練,馬爾切洛·里皮正式出任廣州恆大主教練。在里皮的簽約儀式上,全國約百家媒體及央視高規格全程直播,讓世界開始注意到中超聯賽。

這位國內足球史上最大牌的主教練,他的年薪高達840萬歐元,獎金360萬元。這個年薪水準超越皇馬巴薩拜仁等一系列歐洲豪門。

里皮不負眾望,帶領著廣州恆大擊敗各路亞洲豪強,拿到了中超聯賽史上第一個亞冠冠軍。並且作為亞洲代表出戰世俱杯,和歐洲冠軍拜仁正面交鋒。這也是第一次有中國俱樂部,出現在世界足球的舞台上。

王健林曾說:「投入足球不會讓你賺錢,但可以給你帶來影響力。」隨著廣州恆大衛冕中超、奪下亞冠、登陸世俱杯,為母公司帶足了話題熱度,甚至幾度登上了CCTV。恆大地產也變得家喻戶曉,年銷售額從2009年的303億元飆升到了2013年的1082.5億元。

其他房企巨頭迅速看穿了許家印的套路,萬達王健林、綠地張玉良、富力地產張力、河南建業胡葆森、華夏幸福王文學、綠城創始人宋衛平、佳兆業郭英成等等全國前列的房地產公司,紛紛開始收購足球俱樂部、大量投入資金引進球員。

至此之後,中超徹底成了房企手裡的足球玩具。

自2014年起,國內足球市場就出現爆炸式增長,球場上座率從400萬人增長到800萬人,翻了一倍。據2020年中超官方統計,全年共有16.5億人在線上觀看比賽。 雖然「世界第六聯賽」被網友叫嚷著凶,但國內足球還是一筆賠錢生意。

據統計,疫情之前,中超俱樂部的平均收入為6.86億元,但引援支出、工資支出、設備支出等平均支出達到了11.6億元,相當於每個俱樂部都在虧錢,賠本賺吆喝。 每一場比賽,純粹是房企的移動廣告牌。

而作為有16.5億人觀看的轉播費用,更是微不足道。疫情之前,全部中超的轉播分成是僅為6500萬,平均分給16個俱樂部僅有400萬多一點。這400萬的分成,還不到俱樂部外援年薪的三分之一。

單憑門票、轉播費、球衣等周邊商品,根本無力支持每年數億的花銷。中超聯賽俱樂部就如同一個巨嬰,全靠母公司輸血運轉。

2016年,恆大斥資超過42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引進J-馬丁內斯,簽約4年,他的總年薪高達5000萬歐元。也就是說恆大在一名球員身上投入了超過7億人民幣,相當於10年中超轉播分成。而J-馬丁內斯卻水土不服,幾年時間僅為恆大出場16次,打進4球,相當於每球價值1.75億。

毫無節制地砸錢,只能帶來球迷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卻對國內足球起不到任何好的影響。

2011年,亞洲杯小組出局;2012年,世界盃亞洲預選賽小組出局;2015年,亞洲杯8強;2016年,世界盃亞洲預選賽12強;2019年亞洲杯8強;2021年世界盃亞洲預選12強賽,中國兩勝一負,出線機會渺茫……

整整十年時間,國內聯賽熱火朝天,國外最好成績僅僅是8強,這樣的成績顯然無法讓中國球迷滿意。 明明錢賺得多了,訓練環境變好了,為什麼球越踢越差呢?

問題就在於房企大佬急於求成,過於看重成績,砸錢請來天價外援。那些外援們領著高額年薪、還霸佔著前鋒和中場核心的位置,中國球員只能充當「工具人」給外援們打下手。到了國家隊沒有外援們的支撐,中國球員水平暴露無遺;

在國內現有的訓練體系下,根本無法培養出高水平的球員。想要提高,就需要學習日本韓國,將大量的中國球員送去留洋、旅歐。但以恆大為首的房企,它們的金元策略破壞了整個足球市場,導致中國球員身價虛高。本來水平就差,還身價高,徹底斷絕了外國俱樂部引進中國球員的可能性。

這樣病態的金元足球,最終引來了大整頓。

金元足球這把火,足足燒了十年。到了2021年,房地產行業迎來管控最嚴最密集的一年,自身難保的房企巨頭紛紛丟下手裡的足球玩具,中超聯賽熱潮迅速冷凍,邁入生死存亡的嚴酷寒冬。

今年,足協明文要求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的單個財政年度總支出分別控制在6億、2億以及5000萬人民幣內,球員個人薪酬控制在稅前500萬、300萬餘120萬人民幣內,中超、中甲的外籍球員薪酬控制在稅前300萬歐元與150萬歐元內。

同時,正式開始實施「俱樂部名稱中性化」,要求球隊名稱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稱,不得使用與俱樂部股東或股東關聯方的字型大小、商號或品牌名稱,也不得使用與上述相似的名稱。

這兩個措施直接打擊了高薪外援,和拿足球做廣告的房企們。狂熱的金元足球開始降溫,限薪令的出台讓中超失去「鈔能力」,各個球隊的頂級外援紛紛離開;而「俱樂部中性化」則讓所有中超球隊,隊名開始去企業化。

廣州恆大改名廣州隊;山東魯能改名山東泰山;廣州富力改名為廣州城;河北華夏幸福改名為河北隊;上海上港改名為上海海港……

當電視轉播台里,再沒有出現恆大、富力、華夏幸福、綠城等房企名字,那足球就失去了作為廣告的意義。資本們紛紛開始退潮。

不僅僅是場內因素,房地產行業也迎來政策收緊,樓市慘淡。作為被房企統治的中國職業足球,一旦房地產行業出現動亂,褪去了資本的光環圍繞後,中超聯賽就開始迅速陷入癱瘓。

據俱樂部上報經營情況統計,目前中超5家、中甲4家、中乙7傢俱樂部面臨經營困難並且無人接手的情況。如果賽季結束前,這些俱樂部還是沒有找到下家,那麼將有16傢俱樂部瀕臨解散。

而作為8次中超聯賽冠軍、2次亞冠冠軍的中超霸主廣州恆大,它的處境更加險惡。

據第一 財經 報道,今年8月,廣州恆大為了現金流,將自家的大球場以及配套公寓全部賣掉。這座造價43億元的蓮花大球場,僅僅動工一年就要全部拆除;緊接著廣州恆大宣布解約主教練卡納瓦羅,據悉他年薪高達1400萬歐元(約為1.06億元人民幣),排名世界第八。

不僅如此,網路上還紛紛流傳恆大將俱樂部剩餘的運營費用全部收回;還要將俱樂部交給廣州 體育 局託管,全面從球隊撤資。

中超聯賽,這個只投入卻沒有回報(現金流)的病態行業,最終迎來休止符。

房企和足球,究竟誰是誰的「毒葯」,全靠大家自己心裡揣度。如今房企的落魄,根本無力支撐起俱樂部的燒錢,中超聯賽的下場只會是一場悲劇。

過去十年,房企利用足球影響力,實現了品牌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現在它們的潦草離場,空留一片混亂溢價的足球市場,將繼續遺毒中超聯賽。而億萬中國球迷心心盼望的世界盃,依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Ⅳ 中超聯賽球隊為什麼解散

因為根本就沒有投資方接手。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它運行的並不是特別的好,工資支付不起,公司處於一種拉垮的狀態,巨額的虧損,自然而然就找不到投資方再去接手了,慢慢的也只能走向解散這一個結局。
中超的球隊有廣州城,山東泰山,上海海港,河北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