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澳洲海域有石油嗎
孕育著澳大利亞等大洋洲各國的澳洲海域,其美輪美奐的自然風光家喻戶曉,是每一個旅遊者嚮往的世外桃源,讓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們流連忘返。然而,掩藏於美麗外表之下的還有那豐富的資源儲備,特別是油氣資源極其豐富。
一、地理位置
大陸海岸線長約19000千米。全洲除少數山地海拔超過2000米外,一般海拔在600米以下,地勢低緩。一般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澳大利亞大陸西部高原,海拔200~500米,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脈;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東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山地東坡較陡,西坡緩斜。新幾內亞島、紐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平原狹小,多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新幾內亞島上的查亞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美拉尼西亞的島嶼多屬大陸型,系大陸邊緣弧狀山脈的延續部分,各列島弧之間有深海盆和深海溝,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絕大部分島嶼屬珊瑚礁型,面積小,地勢低平,不少島嶼有由珊瑚礁環繞形成的礁湖,成為天然的船隻停泊地和水上飛機場。此外還有少量由海底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火山型島嶼,如夏威夷群島、帛琉群島、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等,地形特點是山嶺高峻、形勢險要,多天然掩護的良港。
二、油氣情況
澳大利亞擁有廣闊的沉積盆地,沿海大陸架面積超過陸地面積兩倍以上,水下油氣資源儲量前景可觀。多年來,澳大利亞沿海大陸架陸續不斷地發現新的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巴斯海峽、西北大陸架和帝汶海一帶(圖13-6)。
圖13-6澳洲海域油氣區分布示意圖
澳大利亞的陸海沉積岩面積共630萬平方千米,有沉積盆地48個,其中20個盆地部分或全部位於海上。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西北大陸架和大陸中部的一些盆地新發現了油氣田,特別是西北大陸架,已成為澳大利亞油氣的主要產區之一。
西北大陸架屬於卡納爾文盆地的向海延伸部分,由埃克斯蒂斯次盆、巴羅次盆、丹皮爾次盆、皮達姆拉陸架、普來斯頓陸架等構造單元組成。西北大陸架已發現油田、氣田和油氣田18個。
西北大陸架鄰近的高庚地區天然氣儲藏尤其可觀。高庚天然氣田是澳大利亞尚未開發的最大的天然氣田,儲量高達0.36萬億立方米,其能源價值相當於一個儲量為數十億桶的大油田。斯科特礁(Scott)/Brecknock氣田、Bayu-Undan、Sunrise-Troubadour、Scarborough以及Jansz氣田等地蘊藏的天然氣儲量也很豐富。
澳大利亞2007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約42億桶,佔世界總量的0.30%。石油產量約2380萬噸,佔世界總量的0.6%。澳大利亞天然氣2007年底已探明儲量為2.51萬億立方米,在全球天然氣儲量中,澳洲排在第12位。
澳大利亞豐富的能源資源中大部分蘊藏在西澳大利亞州(簡稱西澳州)西北部的海域。西澳州是全球礦物和能源的供應方,2006—2007財年礦業產值估計達534億澳元,佔全國的50%以上。石油天然氣是西澳州最大的礦產,產值達164億澳元,2006—2007年度,西澳州的生產總值估計達到1278億澳元,佔全國經濟的12.8%。各州中西澳州的人均產值增長最強勁,達到4.1%。
2004年西澳州原油生產達到7680萬桶,凝析油(海上天然氣田的副產品)產量為3700萬桶。2004年,西澳州共有42個油田產油,最大的油田為Wanaea,年產2310萬桶,該油田產量佔西澳州原油產量的31%,除原油外,西澳州有27個氣田生產凝析油,其中Goodwyn氣田是最大的凝析油田,2004年生產1190萬桶凝析油,佔西澳州凝析油總產量的32%,Echo-Yodel氣田是西澳州第二大凝析油氣田,2004年生產1060萬桶凝析油,佔西澳州凝析油總產量的28%,Perseus-Athena氣田是西澳州第三大凝析油氣田,2004年產凝析油880萬桶,佔西澳州凝析油總產量的23%。
西澳州天然氣儲量佔全澳洲80%左右,其餘20%蘊藏在北領地上方海域以及澳洲東南角海域、澳洲東部內陸(蘊藏少許)。西澳州天然氣資源分布在西北部海上的幾個區域,主要有Carnarvon盆地(包括西北大陸架和高庚氣田,該區域天然氣儲量在84萬億立方英尺)、Browes盆地(包括Scott Reef和Brecknock及Brecknock South氣田,天然氣儲量為26.5萬億立方英尺),以及在北領地上方的帝汶海Bonaparte盆地(包括Bayu Undan和Sunrise等氣田,此處天然氣儲量為21.6萬億立方英尺,其中西澳州擁有2.34萬億立方英尺,北領地擁有19.26萬億立方英尺)。
三、發展歷史
1964年後,澳大利亞才把石油勘探重點轉入東南部巴斯海峽,從此開始了澳大利亞海洋石油的發展,同時澳大利亞石油工業也開始了比較快的發展。幾年內相繼發現了吉特奇爾帕氣田、巴羅島油田、吉爾莫爾氣田、梅林尼油氣田、巴拉庫塔油氣田、王魚油田以及西北大陸架的北蘭金和斯科特礁凝析氣田。90年代澳大利亞已形成了包括西北大陸架、帝汶海、吉普斯蘭盆地和中部盆地在內的四個重要探區。並將重點放在了西北大陸架、帝汶海等海洋區域,並有了許多重大的發現。在1990—1994年,36口野貓井有重要油氣發現。但澳大利亞的勘探成本很高,陸地上每口井的費用為200萬澳元,而海上的費用為陸地的5倍,高達1000萬澳元。
現介紹歷史上幾個重要的海洋工程項目。
1.西北大陸架
1985年西北大陸架項目液化天然氣第一期建設工程開始建造。該項目由六家公司合資組成,它們是:Woodside、BP、BHP Billiton、MIMI(三菱和三井公司)、殼牌、雪佛龍,其中Woodside 公司負責項目的操作,該公司34%的股份由殼牌擁有。六家股東為LNG的銷售成立了North West Shelf Australia LNG Pty.Ltd.(簡稱NWSALNG,原名為ALNG,後為與高庚項目區別,2003年改名為NWSALNG)。截至目前,項目共投資121億澳元,目前在Burrup半島上的液化天然氣生產線有四條生產線,1989年,第一和第二條組液化天然氣生產線開始投產,首批液化天然氣開始輸往日本。西北大陸架每天生產原油11萬桶,凝析油11.5萬桶,液化石油氣(LPG)2500噸。西北大陸架已經連續運送1700多艘船液化天然氣,約1億多噸液化天然氣。現共有9艘不同國籍的船負責運輸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LNG,每艘船的運輸能力為12.5萬立方米。進入21世紀後,NWSALNG又向韓國大宇造船公司訂購了3艘運輸LNG船,其中一艘在2004年4月交貨,運輸能力為13.75萬立方米;另外兩艘2006年交貨,運輸能力為每艘14萬~14.7萬立方米,每條船價格約為1.7億美元左右。
據測算西北大陸架項目全部費用將共需160億澳元。耗資25億澳元的第四條液化天然氣生產線已經在2004年7月完工,2004年9月該線開始生產並出口LNG,2005年該生產線已完全達到設計生產能力,4條生產線共年產液化天然氣1170萬噸,第五條生產線在2008年年底投入生產,生產能力為420萬噸/年。
從1996年起,澳方就與中國有關方面開始接觸,商談向中國推銷西北大陸架所產LNG一事。2001年11月8日廣東LNG招標工作正式開始,2002年8月8日,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牽頭,廣東和香港用戶參與的液化天然氣招標委員會宣布了開標結果,澳大利亞最終從三名投標者中勝出,拿到了當時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大的單一出口訂單,合同總金額250億澳元,年供氣330萬噸,供氣期為25年。
在從澳洲西北大陸架購買LNG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3.48億美元收購了澳西北大陸架項目5.3%股份(只包括天然氣和連帶的石油,不包括西北大陸架基礎設施擁有權)以及為供應我國廣東液化天然氣項目而成立的合資公司(中國LNG)股份的25%。2006年4月下旬,第一船LNG將從西澳州運往廣東深圳,這標志著長達25年的供氣合同正式開始生效。2006年西北大陸架生產的73% LNG將出口到日本,25%出口到中國,2%出口到韓國。
2.高庚
高庚(Gorgon)項目是繼西北大陸架後澳洲發現的又一儲量巨大的天然氣田,根據分析,該氣田已探明儲量為12.9萬億立方英尺,總儲量預計為40萬億立方英尺,佔西澳州天然氣儲量35%左右;佔澳洲天然氣儲量25%。該氣田面積達280平方千米,是澳洲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天然氣田。高庚氣田發現於1980年,評估工作於1998年完成,預計在2008年開始產氣。該氣田由三家公司共同投資,其中雪佛龍德士古(澳)公司股份佔50%,是項目的作業者,殼牌(澳)公司和埃克森美孚(澳)公司各佔25%股份,該項目總共投資已達60多億澳元。據測算,加上巴若島的天然氣液化加工生產線等投資該項目總共耗資達110億元。
2003年9月8日,西澳州政府宣布批准將距西澳州西北部皮爾巴拉地區海岸70千米海上的巴若島(Barrow Island)上部分土地作為給澳洲高庚天然氣田加工廠使用,西澳州政府批准給高庚天然氣田使用的巴若島土地共300公頃,高庚項目包括將建造一條70千米長的海底管道,將天然氣輸送到巴若島上的天然氣液化工廠,先建造一座年產5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工廠,然後再建第二座年產5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工廠。首座工廠於2005年中期開始建造,第一批液化天然氣於2010年開始供應市場。
3.Bayu-Undan天然氣田
Bayu-Undan天然氣田液化天然氣項目天然氣加工廠是位於帝汶海的首個能源開發項目,它被帝汶海油氣田授權的權威管理機構——澳洲和東帝汶聯合成立的管理委員會批准由美國能源巨頭康菲公司負責承建,項目包括在已發現的帝汶海上五個油氣田之一的Bayu-Undan天然氣田與澳洲大陸西北領地首府達爾文之間建造一條天然氣輸送管道,另外在達爾文建造一液化天然氣加工廠。Bayu-Undan天然氣田位於達爾文西北方向約500千米,在澳洲與東帝汶之間,位於水下80米深。根據批準的協議規定,天然氣田90%的使用費歸東帝汶,預計在20年裡該天然氣田的使用費總共為60億澳元。
澳洲最大的天然氣生產者之一的Santos公司擁有該項目12%股份,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全球排位第六的能源巨頭康菲公司擁有項目64%股份,日本Inpex集團和澳洲的阿吉普公司各擁有12%的股份。2006年2月初日本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到達達爾文港,該船裝運著12.5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啟程前往日本。液化天然氣加工廠向日本的兩家用戶每年供應3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年限至少為17年。根據勘探,Bayu-Undan油氣田的天然氣儲量是3.4萬億立方英尺,液化石油氣儲量為4億桶。該項目據預計可開采25年,總收入將達300億澳元。建在達爾文的液化天然氣加工廠是澳洲第二個液化天然氣加工廠,第一個是西北大陸架液化天然氣加工廠。
4.Browse項目
Browse盆地包括Scott Reef和Brecknock及Brecknock South氣田,天然氣儲量共為26.5萬億立方英尺,凝析油儲量3.11億桶,澳洲公司占股份58%,其中Woodside公司占股份50%,歐美跨國公司占部分股份。該項目將是澳洲第三個液化天然氣中心,該項目計劃建造一個年產700萬噸LNG的生產線。
除上述項目外,還有一些在西澳州西北部海上的天然氣項目正在規劃中,如BHP Billiton公司的皮爾巴拉液化天然氣項目,預計總投資為50億澳元,此氣田距陸地270千米。計劃開發的項目天然氣儲量約為8萬億立方英尺,項目計劃在2009年開始運作,屆時年產LNG 500萬~600萬噸。
PlutoLNG項目是Woodside公司2005年4月發現,該項目位於西澳北部Karratha西北190千米,預計該處天然氣儲量為2.5萬億立方英尺,計劃建造的LNG工廠生產年能力為500萬~700萬噸。
Sunrise氣田,該項目位於北領地上方的帝汶海Bonaparte盆地,距達爾文西北450千米,距東帝汶80千米,據估計Sunrise氣田可開採的天然氣為7.68萬億立方英尺,2.99億桶凝析油。
澳大利亞探明石油儲量,從1997年的4億桶,猛增至目前的42億桶。2000年原油日產量達歷史較高水準,為81.1萬桶(其中72萬桶為原油)。但隨著石油消費的增加和石油產量的下跌,澳大利亞的石油凈進口量一直在增加。至2005年1月1日,澳大利亞擁有已證實的石油儲備為15億桶,這些儲備的大部分位於澳大利亞南部的巴斯海峽以及澳大利亞西部的海上Carnarvon盆地。自1980年以來,澳大利亞石油日產量已逐漸增加,於2000年達到峰值80.5萬桶。2003年澳大利亞石油日產量戲劇性地下跌至63.0522萬桶。2005年澳石油日產量估計為55.3331萬桶。澳大利亞石油產量下跌的原因很多,第一,產油盆地如Cooper-Eromanga和Gippsland已經歷自然減產;第二,盡管產油盆地如Carnarvon和Bonaparte最近幾年石油產量上升,但其增量已被澳大利亞國內穩定增長的消費所抵消;第三,澳大利亞稅收體制使得國內生產商對於投資石油生產失去吸引力。
2005年,澳大利亞石油日消費量為91.8萬桶,導致凈進口約36.4萬桶,與此相對比,2000年凈石油進口平均僅為5.4萬桶/天。2007年底石油日產量已降低為56.1萬桶。而日消費量卻達到了93.5萬桶。澳大利亞政府石油進口依賴度至2010年增至50%。澳大利亞進口原油大多數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馬來西亞、越南和巴布亞紐幾內亞。
雖然澳大利亞將繼續是一個石油和凝析油的凈進口國,但該國石油和凝析油日出口量在2008—2009年度增加14%,達到17062桶;並在2009—2010年度增加7%,達到18247桶。
❷ 澳大利亞主要的商業和貿易是什麼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目前已達到70%左右。
【工業】澳大利亞的工業以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為主。2004/2005財年礦業產值340.4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製造業產值883.2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6%。建築業產值537.1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
【農牧業】澳大利亞農牧業很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4/2005年度,農牧業產值達231 .68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2004年農牧業就業人數34.6萬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服務業】服務業是澳大力亞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2004/2005年度,服務業產值5954.46億澳元,佔澳國內生產總值的65.3%,就業人數699萬人,佔全部就業人數的74%。服務業中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分別占服務業總產值的10.3%和8%。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5年間,服務業實際增長22%,其中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增速最快,分別比5年前實際增長31%,年均增長率為6%。其次是通訊服務業,實際增長29%,年均增長率為6%。增長最慢的行業是教育,實際增長9%。
【對外貿易】澳大利亞對國際貿易依賴較大。2004/2005財年澳外貿總額3501.5億澳元,約佔GDP的42%,同比增長12.7%。貿易逆差為255億澳元,同比減少14億澳元。其中出口額1623.08億澳元,進口額1878.42億澳元。出口總額中,商品出口約佔76%,服務貿易出口占約24%。澳大利亞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2004/2005年度,澳主要貿易夥伴依次為日本、中國、美國、韓國、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德國、中國台灣地區和泰國。
【自然資源】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鋅的已探明經濟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澳漁業資源豐富,捕魚區面積比國土面積還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魚區,有3000多種海水和淡水魚以及3000多種甲殼及軟體類水產品,其中已進行商業性捕撈的約600種。澳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蚝、牡蠣等。
【旅遊業】旅遊業是澳大力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2/2003年度,旅遊業產值達320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4.2%。近10年來,海外遊客來澳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仍只佔澳旅遊業產值的約四分之一,國內遊客仍是旅遊業的主導。2003年度,澳接待海外遊客474.59萬人次,收入167億澳元,約佔澳出口收入的11%。澳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有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阿德雷德、珀斯、大堡礁、黃金海岸和達爾文等。
【馳名特產】澳大利亞特產包括澳寶(Opal, 澳大利亞特產寶石)、羊皮、牛皮、綿羊油、葡萄酒(紅酒和白酒)、動物玩具、原住民藝術作品、藝術畫作等。澳大利亞的商店一般都接受國際主要的信用卡。
❸ 澳大利亞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澳大利亞探明石油儲量,從1997年的4億桶猛增至2009年的42億桶。2000年原油產量達歷史較高水準,為3530萬噸。但隨著石油消費的增加和石油產量的下跌,2005年產量為2300萬噸,下降幅度達到34%。澳大利亞的石油凈進口量一直在增加。至2005年1月1日,澳大利亞已證實的石油儲備為15億桶,這些儲備的大部分位於澳大利亞南部的巴斯海峽以及澳大利亞西部的海上Carnarvon盆地。澳大利亞石油產量下跌的原因很多,第一,產油盆地如Cooper-Eromanga和Gippsland已經歷自然減產;第二,盡管產油盆地如Carnarvon盆地和Bonaparte盆地最近幾年石油產量上升,但其增量已被澳大利亞國內穩定增長的消費所抵消;第三,澳大利亞稅收體制使得國內生產商對於投資石油生產失去吸引力。
2005年,澳大利亞石油日消費量為91.8萬桶,導致日凈進口約36.4萬桶,與此相對比,2000年日凈石油進口平均僅為5.4萬桶。2007年底石油日產量已降低為56.1萬桶,而日消費量卻達到了93.5萬桶。澳大利亞石油進口依賴度至2010年增至50%。澳大利亞進口原油大多數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馬來西亞、越南和巴布亞紐幾內亞。
不過在位於澳大利亞西部以外海域的Vincent和Angel油田的新項目推動下,澳大利亞的原油日產量在2008—2009年度從2007年的44.919萬桶增加到48.300萬桶,但是,2009年及以後,澳大利亞的石油產量將以適中速度下降,其原因是由於一些成熟油田不斷下降的產量抵消了新的產能預期。
雖然澳大利亞將繼續是一個石油和凝析油的凈進口國,但該國石油和凝析油日出口量在2008—2009年度增加14%,達到17062桶;並在2009—2010年度增加7%,達到18247桶。
其海洋石油發展史在第十三章第六節中已有詳細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❹ 澳大利亞的石油儲量豐富嗎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儲量3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2\3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❺ 一桶石油是多少
分類: 商業/理財 >> 金融
解析:
?《環球時報》9月7日刊登薛小樂的文章作答:桶和噸是常見的兩個原油數量單位。歐佩克組織和英美等西方國家原油數量單位通常用桶來表示,中國及俄羅斯等國則常用噸作為原油數量單位。噸和桶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噸約等於7桶,如果油質較輕(稀)則1噸約等於7.2桶或7.3桶。美歐等國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侖做單位,我國的加油站則用升計價。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4.546升。如果要把體積換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關。假設某地產的原油密度為0.99公斤/升,那麼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157.3902公斤。
因為各地出產的石油的密度不盡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大約在128-142公斤之間。
據中硅貿易網公布:
世界平均比重的原油通常以1公噸=7.35桶(每桶為42美製加侖)
可計算得每桶為136公斤。
*** 介紹:
石油的常用衡量單位「桶」為一個容量單位,具體為159公升。 因為各地出產的石油的密度不盡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一般地,一噸石油約有8桶。
一新聞報道:
中國全年進口原油將達到1.2億噸,摺合約8.8億桶。
135千克
一桶石油等於多少呢?
石油體積與重量單位的換算方法
1.體積與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體積與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必須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個溫度狀態下,每立方米體積的石油為p噸重。換算關系為:
一噸油的體積數=1/p立方米
一噸油相當的桶數=1/p * 6.29桶(油)
將6.29除以密度即為求1噸油等於多少桶油的換算系數公式。此換算系數的大小與油品的密度大小有關,且互為倒數關系,如:大慶原油密度為0.8602,勝利101油庫原油密度為0.9082,可分別得:
大慶原油換算系數=6.29/0.8602=7.31 ,勝利原油換算系數=6.29/0.9082=6.93
對石油產品得計算方法也是一樣。如某種汽油的密度為0.739,計算結果:1噸汽油等於8.51桶;某種柴油的密度為0.86,計算結果1噸柴油等於7.31桶。依此類推。表1列出了國內外常規油品及常見的原油的噸與桶的換算系數。
美國市場的汽、煤、柴油價格以美分/加侖為單位,同樣可用上述公式換算為以美元/噸為單位。例如,1993年7月27日美國舊金山93號無鉛汽油價格為54.0美分/加侖,其換算方法推導如下:
93#無鉛汽油價格=54.0美分/加侖;54.0*0.01*42美分/桶(1桶=42加侖),54.0*0.01*42*8.5美元/噸(1噸汽油約和8.5桶),54.0*3.57*(3.57即為汽油由美分/加侖換算美元/噸的換算系數)=192.78美元/噸
表1.原油和油品體積與重量單位換算表
一、油品 品名 密度p 桶/噸 品名 密度p 桶/噸
航空汽油 0.701 8.97 船用柴油E80。c37-5.0 0.886 7.10
車用汽油 0.725 8.67 減壓渣油(大慶) 0.941 6.68
航空煤油 0.775 8.12 道路瀝青 1.01 6.23
輕柴油 0.825 7.62 潤滑油基礎油150SN 0.8427 7.46
輕石腦油(44-100。c) 0.674 9.33 潤滑油基礎油500SN 0.8579 7.33
重石腦油(102-143。c) 0.742 8.48 潤滑油基礎油150BS 0.879 7.16
二、原油 品名 密度p 桶/噸 品名 密度p 桶/噸
中國原油 米納斯原油 0.8498 7.40
大慶混合原油 0.8602 7.31 杜里原油 0.9218 6.82
勝利原油(101庫) 0.9082 6.93 辛塔原油 0.8602 7.31
阿曼原油 0.8498 7.4 阿朱納原油 0.9279 6.78
阿聯酋原油 漢迪爾原油 0.8850 7.36
迪拜原油 0.8708 7.22 維杜里原油 0.8850 7.36
穆爾班原油 0.8498 7.4 馬來西亞原油
沙特原油 塔波斯原油 0.7972 7.89
*** 輕油 0.8550 7.36 拉布安原油 0.8654 7.27
*** 中油 0.8708 7.22 米里原油 0.8948 7.03
*** 重油 0.8871 7.09 伊朗原油
科威特出口油 0.8680 7.25 伊朗輕油 0.8554 7.35
伊拉克原油 伊朗重油 0.8707 7.22
巴士拉輕油 0.8559 7.35 英國原油
巴士拉中油 0.8698 7.23 不倫特原油 0.8348 7.53
中原文留油 0.8321 7.56 俄羅斯原油
遼河外輸油 0.930 6.76 原蘇聯出口原油 0.8659 7.26
勝利孤島油 0.946 6.65 美國原油
江蘇真武油 0.8403 7.49 西得克薩斯中質油 0.8251 7.03
華北任邱油 0.8410 7.48 北坡原油 0.8944 7.03
南海惠州油 0.8380 7.51 澳大利亞原油
南海綏中油 0.972 6.47 吉普斯蘭油 0.8017 7.085
印尼原油 賈比魯油 0.8156 7.71
阿塔卡原油 0.9109 7.76
2.體積單位換算
體積單位主要有桶、加侖、升、立方米,它們之間的換算系數見表2。
表2.體積單位換算表
升(L) 立方米(m3) 加侖(美) 加侖(英) 桶(油)
158.98 0.15898 42 34.973 1
1 0.001 0.26418 0.21998 6.29*10-3
1000 1 264.18 219.98 6.29
1立方米=6.29桶(油)
以大慶原油為例: 一桶就是136.8公斤
以伊拉克巴士拉中油為例: 一桶就是138.3公斤。
就是說大概一桶油就是135公斤左右。
1桶=158.98升=42加侖
1000/158.98=6.29
❻ 當前澳大利亞地質工作概況
(一)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簡況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礦業國之一,在礦產勘查、開發、生產、選礦和環境管理的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目前,澳大利亞礦業佔GDP的6.4%。礦產品出口522億澳元,占產品出口的64%、商品出口的48%、商品和服務總出口額的36%。澳大利亞礦業直接就業人員10.3萬,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1%,另外,製造業中有30.1萬人間接依賴於礦業部門。私人勘查投資17億澳元,其中石油勘查佔55.5%,金勘查佔23.4%,基本金屬佔8.9%。澳大利亞礦業在世界礦業供應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其所生產的礦產品80%用於出口。澳大利亞私人部門新投資的16%集中在礦業部門。礦產和能源部門佔澳大利亞總財富的25%。來自於礦產和能源部門的財富所佔比例,澳大利亞是其他20個最富的國家的2.5倍。
按照產值計算,澳大利亞礦產部門規模居世界第三(次於美國和南非)。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礦、氧化鋁、金剛石、鈦鐵礦、金紅石和鋯石生產國;世界第二大鋅礦石生產國(次於中國);第三大鐵礦石(次於中國和巴西)、鎳(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和金(次於南非和美國)生產國;第五大鋁和煤炭生產國。澳大利亞擁有全球最多的鈾資源,鈾資源佔全球總量的40%,佔世界產量的18%。澳大利亞地質和采礦技術服務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全世界的礦山60%使用澳大利亞的有關軟體。
澳大利亞固體礦產總約400個礦床,其中200多個在西澳州。西澳州佔澳大利亞金產量的70%,鎳產量的100%,絕大部分的鐵礦石和金剛石、鋁土礦、礦物砂、錳、鉭、鋰等也產自西澳。西澳州還生產全澳石油產量的60%,天然氣產量的65%。
澳大利亞能源資源豐富,可以對區域能源安全起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亞石油尚需進口,依存度約40%,但如果其大力發展油氣產業,將在全球能源市場上發揮更重要作用。據分析,澳大利亞未發現石油資源量約為50.3億桶,凝析油60.35億桶,天然氣114萬億立方英尺;經濟證實資源量,石油11.68億桶,凝析油15.54億桶,天然氣87萬億立方英尺,液化石油氣13.23億桶;次經濟證實資源量,石油4.09億桶,凝析油7.07億桶,天然氣52萬億立方英尺,液化石油氣4.93億桶。2003~2004年澳大利亞生產原油1.29億桶,凝析油4530萬桶,LPG2920萬桶,天然氣332.22億立方英尺。澳大利亞工業旅遊資源部認為,澳大利亞的油氣潛力仍然很大,原因在於:目前澳大利亞1600×104km2的沉積盆地(包括海上)僅打石油探井9000口,而美國墨西哥灣面積還小於澳大利亞西北陸架盆地,但鑽井已有60000多口。澳大利亞的石油勘查活動主要集中在海上。海上石油產量佔澳石油產量90%以上。主要分布在西澳州的Bass海峽、Carnarvon盆地、Bonaparte盆地(帝汶海),陸上石油主要分布於澳中部Copper盆地。
(二)澳大利亞地質工作管理體制簡況
法律規定,澳大利亞礦產資源所有權有的屬聯邦政府,有的屬州政府。在澳大利亞聯邦體系中,聯邦和州政府在資源勘查和開發方面擁有不同的許可權和職責。
聯邦政府主要負責制定國家政策,包括財政、貨幣和稅收政策,外國投資指南,移民政策、競爭政策、貿易和關稅、公司法、國際協定和土著人事務;州政府則主要負責管理和配置礦產和石油的財產權,主要負責土地管理,日常作業(包括環境、職業健康和安全),徵收權利金等。
在具體權利的劃分上,聯邦政府負責:①財政政策和投資體制;②降低勘查風險(通過兩個途徑,一是開展地學項目,二是加強礦業權管理改善土地准入條件)。州政府負責:①配置礦業權;②地學項目;③勘查和開採的管理,包括環境和安全;④權利金徵收。地方政府則負責審批與采礦項目有關的建築計劃以及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注意的是,如在土著地區從事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活動,有關礦業公司必須事先與土地所有人協商並簽訂土地准入協定。
聯邦和州政府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方面共同承擔以下4方面職責:①建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②採取措施取消或減少降低礦業競爭力的制約因素;③通過以合理成本生成和分發地學信息,降低勘查的商業風險;④確立勘查、開發、項目審批、安全和環境評價的管理框架。
在具體礦產資源方面,聯邦政府①擁有3海里以外海域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對這些礦產資源實行日常管理;②擁有北部地方鈾礦產的所有權,對此實行日常管理;③其他礦產資源由州政府所有,但聯邦政府可以通過環境保護、安全等方面的規章實施控制和影響。
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均不直接參與商業性的勘查和開發。
在聯邦層次上,由澳大利亞工業旅遊和資源部負責全國地質工作和礦產資源管理。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工業、旅遊和資源部是2001年在原澳大利亞工業、科學和旅遊部的基礎上更名組建的。澳大利亞聯邦最早負責礦產和能源的部門是1950年3月成立的澳大利亞國家發展部,後來澳大利亞於1973年成立了礦產和能源部,負責澳大利亞全國的礦產和能源的開發與管理,該部於1979年與國家發展部合並組成澳大利亞國家發展和能源部,1983年澳大利亞又單獨成立了聯邦資源和能源部。1987年該部與聯邦初級產業部合並組建成初級產業能源部;1998年初級產業能源部與澳大利亞工業、科學和旅遊部合並組成工業、科學和資源部。2001年又更名為澳大利亞工業、旅遊和資源部。澳大利亞聯邦工業旅遊和資源部的演變歷程,揭示了其自然資源管理體制的兩個發展趨勢:一是從單門類資源分散管理向多門類自然資源的集中統一管理方向演變;二是向資源管理與產業管理適度聯合的方向演變;三是向資源管理與生態管護、資產管理融合的方向演變。
各州政府通過其礦業能源部(名稱不一,但功能類似),按照各州的礦業法(或礦產資源法),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進行管理。各州/地方管理礦產資源的機構可見表3–1。
表 3-1 澳大利亞各州政府負責礦產資源管理的部門
澳大利亞地質工作運行機制暢通。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均不直接參與商業性礦產勘查,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礦產勘查分體運行,但相互呼應:公益性地質工作為商業性礦產勘查服務,商業性礦產勘查的實踐為公益性地質工作形成了新的需求和市場。
政府不參與商業性礦產勘查,但在商業性礦產勘查中,政府起著很關鍵的作用,主要包括①以法律為主要手段,保障商業性礦產勘查活動的有序運行:a.探礦權的有效保障;b.商業性礦產勘查的低准入門檻和低進入成本;c.商業性礦產勘查活動合理的退出機制;②以地質調查為主要手段,為商業性礦產勘查提供有效服務:a.公益性地質調查促進商業性礦產勘查;b.市場經濟國家地質調查局在礦產勘查方面的工作;c.地質調查為商業性礦產勘查提供的主要服務手段是信息服務;③以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調控措施為主要手段,彌補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內在固有的缺陷:a.在稅收設計上充分考慮商業性礦產勘查和礦業活動的特殊性;b.特殊情況下對商業性礦產勘查實行某些財政補貼措施;c.發展礦業資本市場,鼓勵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④以規范探礦權市場為主要手段,對商業性礦產勘查活動實施適度監管:a.鼓勵行業自律;b.打造誠信環境;c.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澳大利亞商業性礦產勘查運行的市場環境好,勘查商業文化發育。首先,將商業性礦產勘查作為礦業的組成部分。澳大利亞將採掘業三分為:石油天然氣工業、礦業和採石業,它們的市場運作方式、資源管理模式差異很大。礦業特指對固體礦產,包括煤和鈾的勘查採掘加工。礦業的運作由礦產勘查、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礦山建設、礦山生產和閉坑復墾6個階段組成。商業性礦產勘查是礦山生命周期的起點,是礦業最重要的組成部份。澳大利亞的礦產勘查(Exploration),一般說來僅指戰略選區、野外踏勘、靶區確定、靶區證實、確認礦床的存在,和中國的概查、普查階段的工作有一定的對比性。這是礦業投資成功率最低,風險最高,回報最不確定的階段,這決定了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運作的模式。預可行性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和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則包含了中國詳查、勘探階段的工作,例如,系統和加密的鑽探工程、計算資源量/儲量,礦區水文地質勘查,選礦試驗等。
(三)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及其演變
澳大利亞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在聯邦政府,主要由工業旅遊和資源部下屬的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澳大利亞地學局(GA)負責。各州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則由各州礦能部下轄的地質調查局進行(表3–2)。
表 3-2 澳大利亞各州政府負責公益性地質調查的部門
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仍然在不斷變革中,從其歷史沿革看,地質調查工作的內容在不斷發生變化,但以服務為核心的宗旨未發生變化。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GA)的前身是1946年組建的礦產資源、地質和地球物理局(BMR)。BMR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系統的地質填圖和地球物理填圖,確保明智的礦產勘查。對770×104km2的國土面積,按照1英寸∶4英里的比例尺(後改為1∶25萬)進行填圖。BMR還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設立了辦事處並且開展當地的系統填圖工作。
20世紀70年代初,系統的填圖工作接近完成,此後BMR開始對大陸架及大陸坡進行填圖。「大陸邊緣調查」項目,開展了18.5萬測線千米的調查。陸上的調查則相對集中於特點礦化區詳細的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研究,並努力使地質數據與礦產、礦床數據一體化。
1978年,BMR的工作重點轉向大陸架及海區,對區域地質調查和地質填圖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當時政府的需求主要是海上石油的研究,因此,BMR重點開展海上石油調查以支持聯邦政府制定相關政策。20世紀80年代,BMR又新開展了遙感及地下水調查工作。同時開展地質災害評價等項工作。
20世紀90年代初,BMR與各州政府簽訂了「國家合作地質填圖協定」,旨在利用新技術開展陸上第二輪地質填圖。這些圖件是數字化的,包括許多信息層,並且一般是基於GIS系統的。
1992年BMR更名為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AGSO)。AGSO的定位是:提供地學信息,支持澳大利亞的石油和礦產的勘查開發。同時,地學信息在社會經濟發展其他各個領域的作用開始顯現。
2001年8月,AGSO再次更名為澳大利亞地學局(GA),由此,在地學信息獲取及服務方面,在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上得到進一步拓展。GA的目標是,利用地學研究和信息,服務於澳大利亞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福利,為資源開發、環境管理、安全和社區福利的明智決策服務。就澳大利亞地學局當前的主要任務來說,大致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①進一步和不斷地提高國家的地質研究程度。②開展礦產能源(包括能源和水資源)評價。③對由自然地質作用和認為地質作用誘發的環境地質和災害地質問題開展系統的調查和研究,闡明危及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的各種地質作用產生的原因及發展規律,以便對地質災害做出科學預測,並且採取有效措施保護環境免受損壞。④研製為地質調查(尤其是地質填圖)、礦產勘查和環境地質工作等所需要的新的先進技術方法,如鑽探方法、物化探方法、遙感技術、深海探測技術、地質實驗技術和各種測試手段以及測繪技術。⑤系統收集和儲存各種地質(包括礦產資源)信息,建立各種地質資料庫,為政府決策、規劃和管理,為社會公眾事業以及地質工作提供服務。
的確,信息的提供對商業性礦產勘查而言至關重要。礦業公司對成礦遠景所具有的理解力取決於可得的地質知識、技術能力和地質方面的獨創性和觀念。所有遠景評估,均基本上取決於能夠為成功勘查和發現提供一個框架的地學數據資料、概念和知識。澳大利亞AGSO(GA的前身)的T.G.鮑威爾曾指出,「如果一個國家想在勘查投資方面積極發展並保持競爭力,與遠景相關的現代水平的信息就是至關重要的」。在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一直在並將繼續在決定尋找什麼和到何處去尋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澳大利亞著名經濟地質學家R.伍德爾稱,「在產生勘查項目的階段,構想有用的概念模型的能力僅為可得和可靠的地質、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數據資料的密集度以及我們對地球作用過程的物理和化學的理解程度所限制……大部分數據資料的來源……由政府地質調查機構和大學匯集的寶貴的國家地學資料庫」。澳大利亞AGSO的T.G.鮑威爾指出,對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政績要求的涵義在於信息服務的質量和層次、范圍,不在於地質調查機構本身出了多大的成果,更不在於找到幾個礦。
國家對澳大利亞地學局有一套系統的績效評估機制並且相應地建立了評估指標。其主要的成果體現是:「通過運用一流的地學研究和信息,提高澳大利亞獲取經濟、社會和環境福利的潛力」。主要包括5個評價指標,見表3–3。
澳大利亞地學局有一系列的、規定詳盡的職業道德規范和章程。
澳大利亞地學局,目前現有員工639人。其中,正式員工543人,合同員工96人。2004年,新聘用員工106人(其中正式員工36人,合同員工70人),退休、離職73人(其中正式員工37人,合同員工36人)。639人中,男性451人,女性188人。工資分19個級別,最高工資15萬澳元,最低2.7萬澳元。
表 3-3 澳大利亞地學局績效指標
澳大利亞地學局2004~2005年國家預算10105.5萬澳元,其他來源的收入為979.7萬澳元。國家財政預算佔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總經費的91.2%。
澳大利亞各州的地質調查局,除西澳州100多人外,員工一般為20~50人不等,6個州和北部地方,合計估計為300~400人。這樣,澳大利亞全國從事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的總人數約為1000多人。
澳大利亞2003年制定了《國家地學戰略規劃(National Strategic Plan for theGeosciences)》,主要由澳大利亞地學局執行。規劃的重點工作和任務分4個方面:教育、研究、可持續性、財富創造。值得重視的是,最近其研究重點之一是二氧化碳鏊合,一方面,可以緩解環境壓力;另一方面,澳大利亞試圖將此作為一項重要的資產對待。
目前澳大利亞全國地質人員總數,估計為5000~6000人,2001年的統計數字為5067人,其中一半以上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1303人從事商業服務,366人從事工程地質,425人就職於政府管理部門。目前地學大學新生,大約每年600~800人,並且就讀地學的大學新生的數量,與澳大利亞每年礦產勘查支出水平呈現直接的相關關系。
據M.Matthews2003年在堪培拉的《Policy Intelligence》上的報道,在澳大利亞,政府每1澳元的在地學研發方面的投資,將使地下資產的價值增加180澳元。
州地質調查局對解決本州范圍內的重大地質問題和礦產勘查起關鍵作用。
以下我們以西澳大利亞州工業和資源部下轄的地質調查局為例來說明州地質調查局的功能。西澳州地質調查局的職能是:「通過提供高質量的地學產品,使西澳州成為國際礦產和石油勘查的重點地區」;主要任務是:「研究西澳州地質框架,揭示西澳州成礦潛力和石油潛力,提供高質量空間地學信息、區域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圖件和報告產品;為政府決策服務,為礦產勘查提供支持,滿足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包括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西澳州地質調查局目前員工145人,是各州地質調查局中規模最大的。
西澳州地質調查局目前執行的主要項目包括:①石油系統研究和石油勘查數據;②礦產資源評價和礦產勘查數據;③區域地學填圖;④科學、技術和野外支持(包括岩心庫)。
西澳州地質調查局目前提供的在線地學資料庫包括:①互動式地學數據和圖件(GeoVIEW.WA);②礦產勘查數據(WAMEX);③石油勘查數據(WAPIMS);④礦山和礦床數據(MINEDEX);⑤航空物探信息電子交換(MAGIX)。正是因為公益性地質調查服務到位,使西澳佔全球礦產勘查總支出的10%,佔全國礦產勘查投資的60%。
❼ 外國澳大利亞石油公司一年賺多少億美元
外國澳大利亞石油公司一年賺228.102億美元。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加德士澳大利亞年營業額:228.102億美元,這是一家石油企業,其產品主要包括潤滑油、機油、齒輪油等。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石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❽ 澳大利亞有哪些傳統資源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4869美元,排名世界第6,在2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中排名第1,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其他主要英語國家。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洲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目前已達到70%左右。
自然資源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
澳大利亞的漁業資源豐富,捕魚區面積比國土面積還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魚區,有3000多種海水和淡水魚以及3000多種甲殼及軟體類水產品,其中已進行商業性捕撈的約600種。澳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蚝、牡蠣等。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澳四面臨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峽與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相望。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的絕大部分。海岸線長36735公里。雖四面環水,可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70%。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海岸線長達37521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生物資源
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有9000種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
樹袋熊(koala)生活在澳大利亞,既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
鴯鶓是出現在澳大利亞國徽上的動物之一,是飛翔功能已經退化的大鳥,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鳥,鴯鶓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是鳥綱鶴鴕目鴯鶓科唯一殘存種。
鴨嘴獸,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最奇特的要數鴨嘴獸,鴨嘴獸是出現在澳大利亞20仙硬幣上的動物,它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它是最古老而又十分原始的哺乳動物,早在2500萬年前就出現了。它本身的構造,提供了哺乳動物由爬行類進化而來的許多證據。
木蠹蛾幼蟲,這種白色、高蛋白的小吃其實是蛾的幼蟲,它是澳大利亞沙漠地區一種重要的昆蟲菜餚,還曾是當地土著人的主食。
野兔,澳大利亞本來沒有兔子,1788年,隨著英國人首次定居澳大利亞的船隊,幾十隻兔子被運到澳大利亞,最初是作為培養食用肉類而引進,後來一些富裕的人家把兔子放到大自然作為狩獵,讓兔子逃到草原上飛快繁殖。在1950年,澳大利亞的兔子估計達到6億只,它們破環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業面臨長時間的破壞。澳大利亞動用了各種方法來減少兔子的數目,在1991年,澳大利亞的兔子數目下降到大約3億只。
畜牧業
澳大利亞的氣候比較乾燥,近70%的土地是旱地,草原平坦遼闊,適於大面積發展畜牧業。在牧區,經常可以看到 成群放養的羊群和牛群。「羊比人多」是澳大利亞草原的真實寫照。牧場分布廣、規模大、地廣人稀,機械化程度較高。地處中低緯度區,受海洋氣候影響。地勢平坦遼闊,草原面積遼闊。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其工業的現代化造就了現代化的大牧場;地下水資源豐富,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有利條件,羊的數量約在1億7000萬只左右,澳大利亞的羊只數量佔全世界總數的1/6,羊毛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們形象地稱澳大利亞是一個「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原本沒有一隻羊。十八世紀後期,歐洲移民第一次帶了29隻綿羊。由於這里草原良好,氣候乾燥,適於綿羊生長和繁殖,到了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綿羊數量達到6000萬只之巨!據統計,近年來澳大利亞綿羊數目已達到1.4億只左右,佔世界總數的六分之一,羊毛年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9/2010年度,農牧業產值27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2.1%。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菜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❾ 為什麼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被稱為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原因: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放養綿陽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澳大利亞號稱「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其發達的養羊業舉世聞名,多年來一直是該國農業發展的命脈。澳大利亞全境地勢低平,草場遼闊,以養羊養牛為主的畜牧業非常發達,在農業經濟和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澳大利亞農牧業用地485億公頃,其中牧業用地佔55%,草原面積佔世界草原面積近十分之一。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產值中占的比重達60%。常年養羊17億只,年產羊毛10億公斤,佔世界羊毛總產量三分之一以上。
(9)澳大利亞石油有多少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鋅的已探明經濟儲量居世界首位。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
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
已探明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
❿ 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有礦產和生物資源。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儲量3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
。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
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萬種,有9000種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
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由於環境穩定,所以特有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它們雖顯得原始,卻成為人類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活化石。近幾十年來外來物種通過不同途徑進入澳大利亞,對本地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澳大利亞大陸地形特徵:
澳大利亞大陸地形特徵:東部大分水嶺縱貫南北,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澳大利亞大陸的地形可以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不同的地形分布區,澳大利亞大陸地處印度洋板塊內部。
因此很少有板塊運動而形成的高大地形,大陸內的山地高原形成的地質年代多十分久遠,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外力作用後,澳大利亞大陸地表相對起伏平原,整體海拔高度不大,平均海拔僅為350米左右。
澳大利亞大陸東部的地形單元是大分水嶺,貫穿南北走向與海岸線基本平行,總長度約為3000千米,寬度約為160至320千米左右,平均高度約為800至1000米。
其中海拔2230米的 科修斯科山是其最高山峰。大分水嶺是一列古老的山脈,在長期的外力風化侵蝕作用下,高度不斷下降,地表相對起伏較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