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佛教怎麼看待採石油
沒有什麼特別的看法,就像看待采地下水一樣。
⑵ 小編講解佛教修行人求財的方法
星雲法師:佛教求財的方法
(一)勤勞
「黃金隨潮水流來,你也要提早把它撈起來。」所以財富都是落在勤勞人的手裡。我們中國流傳一個故事:老祖母去世了,交代兒女說,我們葡萄架里的地底下,埋了許多的黃金。他的兒女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雖然黃金沒找到,不過葡萄架上卻結滿了累累的果實。
(二)節儉
節儉可以得到財富。節儉也不是說,只光在金錢上的節儉,所以愛惜時間,你節儉時間,時間就是財富;不要濫用感情,感情要節儉,節儉了感情,就會擁有財富;你的生活上的物慾也要節儉,總之人生的福報是有限的,銀行再多的存款,終有用盡的時候,留一點在那裡,以備不時之需。
(三)寬厚
說話寬厚會獲得財富,處心予人寬厚會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是財富。我們交友寬厚,處世寬厚,所謂居心仁厚,就會獲得富貴。「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這不但是我們中國儒家做人處事的方法,也是佛教發財的方法。
(四)信心
佛光山在中國電視公司,每星期四下午十點十五分,有一個「信心門」的節目,開頭就說「信心門里有無盡的寶藏」,你有信心,財富就在你的心裡。不但對宗教的信仰要有信心,你對事業,對於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對於凡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退失信心。
(五)結緣
結緣是發財最好的方法。我同你講幾句話,就是語言的結緣;和人點頭微笑,點頭微笑也可以和人結緣;你不認識路,我帶你去,和你結個緣;遇到了困難,我來幫你的忙,更是結了個緣。在這個世間上要有緣才能生存,有很多人他做事方便,是因為他結的緣很多。佛法,主要根本的佛法,宇宙萬有所以存在,就是「因緣」的存在。我們要發財、要生存,「結緣」非常的重要。
(六)布施
或者你會懷疑布施既是給人,給人又怎能發財呢?其實我們應該知道,布施如播種,你不布施,怎麼又能收成呢?佛教告訴我們,我們做功德就如種田,這塊福田一個叫悲田,一個叫敬田。以慈悲心救濟貧苦大眾,這是叫做「悲田」,一種是對於長輩、師長、父母、國家,盡忠盡孝,這叫做「敬田」,在敬田、悲田裡面播種都會有收成的。
佛教還說到「七聖財」,七聖財就是:信仰、精進、持戒、聞法、喜舍、智能、慚愧,這就是聖人的財富。
佛教認可的財富
有些財富是佛教認可的,有些財富是佛教不認可的,什麼是佛教認可的財富呢?佛教認可的財富:
(一)是身體的健康
健康的身體是我們的財富。夢窗國師說:「知足第一富,無病第一貴,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俗語也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所以說健康的身體是佛教認可的財富。
(二)是生活的如意
有財,煩惱很多,生活不如意,那不算真正的富有,就算不是大富大貴,如果生活得稱心如意,那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人生。那怎麼生活才能如意呢?感恩和知足是最好的妙方,所以夢窗國師說知足第一富。
(三)是前程的順利
人生,在坎坷不平的命運里奮斗,固然也是有意義有力量的人生,但終不若前程順利的人生能更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業。如果要前程順利,這就不得不注意人際間的善因善緣了。一個人能夠有好的因果,前程一順利,那自然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四)是眷屬的平安
家財萬貫,難比平安之人,所以我們在佛光山提倡,每年春節舉行平安燈會,美麗而熱鬧,可見平安人人喜歡。
(五)是合法的錢財
佛教不完全否定錢財,黃金是毒蛇,黃金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糧,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合法的錢財,能用來作福利人,可以說越多越好。我們佛教要贊美合法的財富,不要有排拒財富的想法,因為信徒越有錢,信徒才有力量護法;佛教有錢,佛教才能復興。
(六)是內心的能源
佛教認為最好而又最實用的財富,是心內的能源。地下的石油和煤,一般都說是能源,海底的石油和礦藏也是能源,虛空里的太陽能也是能源,其實真正的寶藏之源是我們心裡的能源。像弘一大師,物質那麼貧乏,他不以為苦,像大迦葉,那麼刻苦修行,他不以為少。古今中外,在佛教里多少苦行僧和修行者,他們那麼一無所有,仍不以為窮,因為他們享受著心內能源的富有啊!
這以上六點,都是佛教所認可的財富。
⑶ 佛教財富觀:你是最富的窮人還是最窮的富人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們:
今天我要和各位講的是——「佛教的財富觀」。
一、佛教的財富觀
說到財富,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希望、所喜歡的,但是,財富對於每一個人,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東西。在佛經裡面有一段記載說:
有一天,法院法官升堂的時候,有一條狗來向法官告狀,法官覺得很奇怪——「狗子為什麼要來告狀呢?」
狗子說:「法官大人!我因為在外面行走很久,肚子餓了,我走到一戶人家門口,想要向那家人要一點飯來吃。我也遵守狗子的禮節規矩,向那人要飯吃,而那人不但不給我飯吃,反而打我。」
法官一聽:「咦!狗子要吃,還有規矩嗎?狗子你說,有什麼規矩?」
狗子說:「我們狗子向人要飯吃,有一定的規矩,我們前面的兩只腿,可以趴進屋門內,但是後面的兩條腿和尾巴必須要在門外,不可以進入門內。我是以這樣子的狗的規矩來要飯的,他們為什麼要打我呢?」
法官聽了以後就說:「把那個人找來,我要詢問這件事情。」
打狗的人經法官一問,坦白的招認,因此罪名也就確定了。
法官問狗子道:「你希望用什麼方法來處罰這個打你的人呢?」
狗子回答說:「請法官大人罰他做個大富翁!」
法官聽了哈哈大笑道:「你叫我處罰他做個大富翁,不是倒給他討了便宜嗎?」
狗子說道:「報告法官大人!我這個狗子,過去生中就是一個大富翁,因為我為富不仁,愚痴、貪婪、凶惡,不肯喜舍,所以死了以後,墮入畜生道中受種種的苦難,吃人的剩菜剩飯,替人守門,給人棍打腳踢,非常的痛苦,所以我要求法官判罰他將來也做個大富翁。」
我們剛才說財富很好,是大家所喜歡的,但是財富對某些為富不仁的人又是不好的。我們放眼看今日的社會,有很多人是「富有的窮人」,但也有少部份是「貧窮的富人」。既然富有,為什麼又說他貧窮呢?
(一)最富的窮人
有很多富有的人,有錢不會用,有錢用到不好的地方,甚至有錢不肯用,如此,雖然有錢,也不就是和窮人一樣嗎?
佛經中,有一個善生長者,有一天,他得到了世間上最希有、最寶貴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長者就對人宣布說:「我要把這寶貴的東西,贈送給世間最貧窮的人。」
有很多貧窮的人就要來向他要這個金盒子,但是這一個人來要,善生長者就說:「你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那一個人來要,善生長者又說:「你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大家就奇怪了——「你是沒有真心要把這個金色盒子送給人?」
善生長者就說:「我這個金色盒子要送給世間上最貧窮的人,誰是最貧窮的人呢?我告訴你們,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的國王波斯匿王,他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這個消息慢慢的傳到波斯匿王那裡去,波斯匿王非常的不高興:
「哼!我是一國之君,怎麼可以說我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去!去把善生長者找來!」
波斯匿王把善生長者帶到收藏珍寶的庫房裡,就問善生長者說:
「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善生長者說:「這是收藏黃金的金庫。」
「那是個什麼地方呢?」
「那是收藏銀子的銀庫。」
「那是什麼地方呢?」
「那是珍藏珍珠的寶庫。」
波斯匿王大聲責問道:「你既然知道我有金庫、銀庫……這么多的財寶,你怎麼可以在外面散布謠言,說我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
我們要知道,在善生長者的心中,認為波斯匿王雖然有錢,而不會照顧社會大眾,不知道做一些福利人群的事業,雖然有錢而卻不會用,這不就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嗎?
(二)最窮的富人
世間上有很多「富有而貧窮的人」,世間上也有許多「貧窮而富有的人」。像古代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他臨死前,他的弟子問他:「老師!你還有什麼遺言呢?」蘇格拉底突然想起:「啊!我還欠人家一隻雞,還沒有還他。」
你看!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到臨死之前,連一隻雞也沒力量還人,可是他是否真正的貧窮呢?蘇格拉底的智慧,幾千年來仍然影響著這個世間上的人,所以說,像蘇格拉底這樣的人,他是不窮的,是貧窮中最富有的人。
我們佛教中的弘一大師,一條毛巾,他一用就是十年以上,已經破爛了,他的朋友夏丏尊見到時,不忍心,就說:「我買一條新的毛巾送給你吧!」
弘一大師回答說:「不用!這一條還很好用呢!」
像弘一大師,他不是貧窮,實在說,他的富有——在精神上的富有,是沒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的。
像孔子的弟子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你不要以為他貧窮,實在說他是很富有的。
像佛陀的弟子大迦葉,放棄庄嚴堂皇的精舍不住,在墳墓洞穴里,在山林水邊間,作種種修行,他是過不起豐富的生活嗎?不是!他精神上的富有,已不需要物質上虛偽的享受。
(三)宿因與現緣
有時,財富,在能用是共通的,但是在所有上就有分別了。
例如這一棟高樓是你建的,是你所有的,不是我所有的,不過下雨時,刮風時,我避避風,躲躲雨,在你的屋檐門口站一站、用一用,這總可以吧。
這些樹木花草,雖然是你栽的,是你有的,不是我的,不過我聞一下,看一下,心裡想一想「好青喔!」雖然這花不是我所有,但我聞一聞,看一看總可以的。
電視機是你的,你在看,我在旁邊也沾沾光,我也看一看,雖然這電視機不是我所有的,但是我看一看,總可以吧。
所以世間上的許多財富,雖然都是別人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共同享用。
農夫種田,所種的收成,當然是供應大家生活吃用的,但是小麻雀也去吃一點,這也不要緊,雖然不是要給它吃的,但是它終於吃了一點。
所以這個世間,所有是個別的,但享用有時是能共通的。對世間我們不一定事事物物都非要有所有權不可,只要我們能夠共同享用,那也就很幸福了。
(四)用錢與藏錢
過去有一個人儲蓄了很多的黃金磚塊,由於儲蓄了很多,就藏在家裡的地底下,一藏就藏了三十多年,卻一直都沒有去用過。這三十年中,雖然他都沒去用過,但是他有時去看一看就歡喜了。
有一天,這些金磚給人偷去了,那時他傷心得死去活來。旁邊有人問他說:「你這些金磚藏在那邊幾十年了,你有沒有用過它呢?」
「沒有!」
那個人就說:「你既然沒有用過,那不要緊,我去拿幾塊磚頭,用紙包起來,藏在同一個地方,你可以常常去看,把它當作金磚藏在那裡,這不是一樣可以歡喜嗎?又何必這么傷心呢?」
所以,世間上所有的金錢都不是我們的,佛經說是五家共有的,金錢要用了才是自己的。聚斂,做一個守財奴,終不是一個善於處理金錢的人。
(五)福報與現緣
有的人看這個世間上有人很有錢,就說:「啊!你好有福報啊!」有的人,也自以為自己很有福報,但是光有福報是不可依靠的,福報固然要緊,但還必需要有現世緣,現世的這個「緣」,才是最要緊的。
銀行里的存款再多,沒有再繼續存款,終會有用完的一日。所以在佛經方面,說明現世緣的重要,有一個很好的譬喻:
有一個男人自以為很有福氣,祖先留給他的家產很多,所以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連吃飯也必需要太太來喂他,他才願意吃。
有一天太太要回娘家,要一個星期以後才能回來,但想到他先生連吃飯都不會,怎麼辦呢?
經過一番考慮,她做了一個大米糕,套在他先生的頸上,心想你餓的時候,只要張開口就可以吃到,我一個星期後就回來了,這樣大概就不會被餓死吧!
這個太太就這樣的回娘家去了,但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回來,發現他的丈夫已經餓死幾天了!
為什麼他先生會餓死呢?因為這個大米糕套在他的頸上,在他嘴前吃得到的,第一天就全部把它吃光了,但是剩下在嘴旁的,由於必須再用手去撥一下才吃得到,他就懶得用手去拿來吃,所以就這樣給餓死了。
因此光是有福報,而現世緣不夠,還是不能享受這個福報。
以上我說了佛教對財富的看法,做了一些比喻之後,以下我再詳細的把佛教對財富的各種看法,一一向各位介紹。
二、非法的財富
財富,佛教是許可的,但非法的財富,佛教就不許可了。
什麼是非法的財富呢?就是這一種財富,在國法是承認的,而佛法是認為不可以的。如:賭場、酒家、屠宰場、漁獵……,在國法里是准許有這些營業,聚財致富,但站在佛法慈悲濟世的本懷,這是怎麼樣都不可以的。
另外有的財富佛法認為可以,但國法認為不可以。宋朝的永明延壽禪師,他為了放生,把國庫的金錢都拿來用,雖然放生是可以,但擅用國庫錢財是違反國法,也是不可以的。
以非法而致富的錢財有十種,這是我們不可以取的。
(一)竊取他物
如小偷、竊盜、順手牽羊,或撿到的東西不還人。凡有主的東西,不得到物主同意,就私自據為己有,這都是竊取他物,雖然擁有了財富,也是不合法的財富。
(二)違法貪污
違法貪污所得到的,是不合法的財富。像現在有很多使用不合法的手段,如走私、賄賂、漏稅,各種違法貪污的所得,這是非法的財富。
(三)抵賴債物
像經濟犯罪、惡性倒閉、標了會一走了之,開了支票不兌現、違反票據法,這種抵賴債務,沒有信用,是非法的財富。
(四)吞沒寄存
人家寄存在我們這里的東西、錢財,把它沒收了。像前不久的名人蕭孟能、李敖兩人打官司,不就是為吞沒寄存而引起的嗎?
佛光山有孤兒院,有個父親年老了將小孩帶來給我們撫養,他有房產,銀行又有存款,他委託朋友「等我的孩子長大時要交給他」,但是小孩子的父親死時,他的朋友就把財物都吞沒,等到小孩較為長大要去討的時候,卻怎麼都不肯還他。
(五)欺罔共財
例如大家合夥股東作生意,賺了錢,應該將所得的利益,由大家平均來分配,但是有的人卻大部占為己有,而少部份才分給人。像兄弟姊妹分家,祖先的產業應當大家平均分配,但是就有人自私,只希望自己多分一些,其他兄弟姊妹少分一些。
(六)因便侵佔
像假公濟私,為了自己的方便,挪用公款,公家的東西,占為己有;還有假報出差旅費,購買物品向商人索取回扣,多報傭金等,這些都是非法的財富。
(七)借勢苟得
仗著自己的勢力,苟且獲得的財富,都是非法的財富。像一些不好的公務員,別人來辦事就故意找人麻煩,刁難對方,給人不方便,逼他送紅包才肯為他把事辦好,這就是借勢苟得。還有像許多恐嚇、敲詐、勒索等,這些都是叫借勢苟得。
(八)經營非法
像現在私造煙酒,或者販賣嗎啡、速賜康、強力膠,或經營地下葯廠等都是非法的。
(九)詐騙投機
有關詐騙投機,我在報紙上看過一段故事;但我說這一段話,並不是特意要指某一行業的人而說的,如果說了,有人與這行業相同的,請不要見怪,因為每一種行業的人都有好有壞。
據說,天堂和地獄中間只隔了一道牆,有一天,台風把這一道牆吹倒了,天堂的玉皇大帝,和地獄的閻羅王非常著急,如果這一道牆一倒,這天堂里的人跑進了地獄,地獄的人跑進了天堂,亂了起來,那怎麼辦呢?所以雙方研究,趕快推選出一些代表來,計劃再把這道牆築起來。
研究的結果,天堂和地獄各推出三個代表。第一個代表是銀行家,因為要建築這座牆,必需要財源;第二個代表是建築師,因為築牆是一項工程,必須由工程專家來建;第三個代表是律師,因為建這座牆,建好了以後,要研究這座牆的所有權,天堂和地獄各佔多少?
地獄中的閻羅王早就派出了三個代表,而天堂里的玉皇大帝,卻久久派不出代表來,閻羅王等得生氣了,打電話給玉皇大帝:「你再不派出代表來,以後天堂與地獄混亂的後果,你可要負責!」
玉皇大帝非常抱歉的說:「不是我不派出代表來,實在告訴你,我天堂裡面找來找去沒有這三種人才。因為銀行家是專門剝削人的錢財,他們是不會生在天堂的;建築師偷工減料,那麼多的罪過,不會生在天堂;而律師是專門挑撥離間,唯恐天下不亂,所以他們也不會生在天堂里的。」
當然,這只是一段笑話,銀行家中的慈善家,工程師、建築師、律師中的慈善家也是很多。其它行業的像類似銀行家、工程師、律師一樣營業行為的,也不能說沒有,所以一些詐騙行為,營業所得的財富,都是非法的財富。
(十)賭博淫業
像賭場、舞廳、綠燈戶,這些也都是非法的財富。
三、佛教發財的方法
剛才說到,財富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的,不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佛教裡面的發財方法,我提出六點來說明,其中前三點是一般世間所共有的發財方法,後三點是佛教發財的方法。
(一)勤勞
「黃金隨潮水流來,你也要提早把它撈起來。」所以財富都是落在勤勞人的手裡。
我們中國流傳一個故事:老祖母去世了,交代兒女說,我們葡萄架里的地底下,埋了許多的黃金。他的兒女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雖然黃金沒找到,不過葡萄架上卻結滿了累累的果實。
(二)節儉
節儉可以得到財富。節儉也不是說,只光在金錢上的節儉,所以愛惜時間,你節儉時間,時間就是財富;不要濫用感情,感情要節儉,節儉了感情,就會擁有財富;你的生活上的物慾也要節儉,總之人生的福報是有限的,銀行再多的存款,終有用盡的時候,留一點在那裡,以備不時之需。
(三)寬厚
說話寬厚會獲得財富,處心予人寬厚會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是財富。我們交友寬厚,處世寬厚,所謂居心仁厚,就會獲得富貴。「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這不但是我們中國儒家做人處事的方法,也是佛教發財的方法。
(四)信心
佛光山在中國電視公司,每星期四下午十點十五分,有一個「信心門」的節目,開頭就說「信心門里有無盡的寶藏」,你有信心,財富就在你的心裡。不但對宗教的信仰要有信心,你對事業,對於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對於凡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退失信心。
(五)結緣
結緣是發財最好的方法。我同你講幾句話,就是語言的結緣;和人點頭微笑,點頭微笑也可以和人結緣;你不認識路,我帶你去,和你結個緣;遇到了困難,我來幫你的忙,更是結了個緣。
在這個世間上要有緣才能生存,有很多人他做事方便,是因為他結的緣很多。佛法,主要根本的佛法,宇宙萬有所以存在,就是「因緣」的存在。我們要發財、要生存,「結緣」非常的重要。
(六)布施
或者你會懷疑布施既是給人,給人又怎能發財呢?其實我們應該知道,布施如播種,你不布施,怎麼又能收成呢?佛教告訴我們,我們做功德就如種田,這塊福田一個叫悲田,一個叫敬田。
以慈悲心救濟貧苦大眾,這是叫做「悲田」,一種是對於長輩、師長、父母、國家,盡忠盡孝,這叫做「敬田」,在敬田、悲田裡面播種都會有收成的。
佛教還說到「七聖財」,七聖財就是:信仰、精進、持戒、聞法、喜舍、智慧、慚愧,這就是聖人的財富。
四、怎樣處理財富
我們有錢,並不完全達到目的,怎樣處理自己的財富,這仍然是主要的課題。
假如你每一個月有一萬元的收入,你怎樣來處理你的財富呢?在《雜阿含經》裡面有一首偈語說:「一份自食用,二份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撫於貧乏。」
我將這個道理把它引伸來解釋為十分的財富如何處理呢?就是:
十分之四——經營事業
十分之三——家庭生活
十分之二——儲蓄應需
十分之一——作福功德
在《大寶積經》中,告訴我們財富處理的方法,以波斯匿王為例,他的財富,已經不要為生活計算,他處理的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三分之一——用來供養宗教
三分之一——用來救濟貧窮
三分之一——奉獻國家作為資源
在《涅槃經》中,對財富的處理方法是說,除了生活所需之外,有四分分法:
四分之一——供養父母妻子
四分之一——補助仆佣屬下
四分之一——施給親屬朋友
四分之一——奉事國家沙門
不過各位的財富如何經營,剛才講的幾點,限於時間的關系,我提供出來給你們作為參考。不過你們各位,對你們自己的財富,也總有個自己的處理方法!
五、佛教認可的財富
我在前面曾說過,有些財富是佛教認可的,有些財富是佛教不認可的,什麼是佛教認可的財富呢?佛教認可的財富:
(一)是身體的健康
健康的身體是我們的財富。夢窗國師說:「知足第一富,無病第一貴,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俗語也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所以說健康的身體是佛教認可的財富。
(二)是生活的如意
有財,煩惱很多,生活不如意,那不算真正的富有,就算不是大富大貴,如果生活得稱心如意,那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人生。那怎麼生活才能如意呢?感恩和知足是最好的妙方,所以夢窗國師說知足第一富。
(三)是前程的順利
人生,在坎坷不平的命運里奮斗,固然也是有意義有力量的人生,但終不若前程順利的人生能更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業。如果要前程順利,這就不得不注意人際間的善因善緣了。一個人能夠有好的因果,前程一順利,那自然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四)是眷屬的平安
家財萬貫,難比平安之人,所以我們在佛光山提倡,每年春節舉行平安燈會,美麗而熱鬧,可見平安人人喜歡。
(五)是合法的錢財
佛教不完全否定錢財,黃金是毒蛇,黃金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糧,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合法的錢財,能用來作福利人,可以說越多越好。我們佛教要贊美合法的財富,不要有排拒財富的想法,因為信徒越有錢,信徒才有力量護法;佛教有錢,佛教才能復興。
(六)是內心的能源
佛教認為最好而又最實用的財富,是心內的能源。地下的石油和煤,一般都說是能源,海底的石油和礦藏也是能源,虛空里的太陽能也是能源,其實真正的寶藏之源是我們心裡的能源。
像弘一大師,物質那麼貧乏,他不以為苦,像大迦葉,那麼刻苦修行,他不以為少。古今中外,在佛教里多少苦行僧和修行者,他們那麼一無所有,仍不以為窮,因為他們享受著心內能源的富有啊!
這以上六點,都是佛教所認可的財富。
六、佛教最究竟的財富
最後,我向各位介紹我們佛教講的最高究竟的財富是——般若!
金錢再怎麼的多,也有用完的一天,我們中國俗語說:「萬貫家財,不及一技隨身。」學會了一樣技能,比擁有任何財富都好,假如有了般若智慧,那又比金錢、技能更高更好。
《金剛經》里有說:「若有人受持四句偈,其功德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這就是寶施雖多,終是有限;法施雖少,功用無窮。四句偈,就是四句佛法般若,它的功能勝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之多,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話說有一個人在外面做生意,因為年關將近,急急忙忙的想回家過年,回家前突然想到要帶些東西回家給太太,在街上走著看著,這一樣家裡也有,那一樣家裡也有,突然看到一個老和坐在那兒,身旁寫著「賣偈語」的招牌。
「咦!什麼叫做賣偈語呢?」
老和尚回答說:「你要向我買偈語,本來我的一首偈語是二十兩黃金,看你是有緣人,打對折賣你,一首偈語十兩黃金好了。」
「喔!偈語是什麼呢?價值十兩黃金?怎麼這樣貴啊!好吧,就跟您買一個偈語吧!」
這位老和尚就說偈語道:
向前三步想一想,
退後三步想一想,
嗔心起時要思量,
熄下怒火最吉祥。
「你記住:以後你若忿怒生氣的時候,要把我這一首偈語拿出來念一念。」
「就這四句話值得十兩黃金嗎?沒價值!沒價值!老和尚!你太欺騙人了!」
老和尚哈哈一笑,這個商人覺得對方是個年老的出家人,也就不和他計較。
他就這樣子回家了,回到家正好是深夜的時候,門也沒有上鎖,隨手一推就推開來了。想要叫太太,但太太已經睡著了,但是床底下怎麼會有兩雙鞋子呢?一雙女人的,一雙男人的。
他想:「你這不要臉的賤人,我不在家,你就作這樣的壞事。」一氣之下,立刻到廚房裡拿了把菜刀,想要殺死這一對姦夫淫婦。
正當舉刀要殺下去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那個老和尚賣給他的偈語,於是他就開始念起了那首偈語:
向前三步——想一想,
退後三步——想一想,
嗔心起時——要思量,
熄下怒火——最吉祥。
他就在那裡進啊退啊的,退啊進啊的,有了聲音,就把太太給驚醒了。
太太一醒來,看見丈夫站在床前,就說:「唉喲!你這個人,怎麼這樣遲才回來?」
丈夫怒道:「你床上還有什麼人?」
「沒有啊!」
「這雙鞋子?」丈夫指著鞋子責問。
「唉喲!今天過年啊呀你都還不回來,我好想念你啊呀為了圖個團圓的吉利,只好把你的鞋子擺在床前啊!」
丈夫一聽,大聲道:「有價值!有價值!就是黃金一百兩,一千兩,一萬兩也有價值!」
所以「智慧」能使你冷靜下來處理事情,不會沖動,不會出紕漏的。
佛教的般若智慧,怎麼會是財富呢?
因為這個「般若」是無價之寶,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般若是永恆的真理,是無量無邊的自我,可以說證悟般若,就是有了無限的擁有。
般若是什麼?般若可以用「空」來解,簡單說,虛空裡麵包含了森羅萬象,不空就沒有,因為空,才能有啊,你擁有了般若,就好像虛空擁有了萬有。
般若,就等於虛空萬有一樣,其實這一種「般若財富」都在我們的心裡,因為這個般若可以給我們證信真理,可以給我們知情識理,可以讓我們認識真我,可以讓我們獲證永恆的生命。我們有了般若,就等於有了光明一樣,在光天化日之下,所見到的一切,不都是我們的嗎?
詩雲:「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你穿衣、吃飯、事業、財富,一旦有了般若,你的穿衣、吃飯、事業、財富就不一樣了。般若是我們的自性真如,是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記得從前流行的一首歌:「薔薇薔薇處處開。」我現在姑且將它改編如下:
花兒花兒處處開;
人兒人兒處處在。
般若般若處處開;
生命生命處處在;
要想富貴的人兒,
大家都到佛前來。
⑷ 如何解釋佛教中的「五福」
五福這個詞源出於《書經》的《洪範》。現在則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詞句了,幾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臨門」這個成語,可的確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種福。至於五福臨門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到底五福是什麼呢?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有詞雲:
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善終則是能在避免橫禍,心無煩惱與牽掛,安詳自在地離開人間,就是無病而終。
佛教認為堅定行善,不斷積德的人,是定有完整「五福」的機緣的。
我們知道,五福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一分開可就不利人生,甚至不妙了。比方說,有的人雖然長壽卻沒有福氣;有的人長命百歲而貧*度日;有的人富貴卻短命;有的人富貴卻身體情況不佳;有的人為貧*而煩惱;有的人身雖富貴但十分操心;有的人貧窮而善終;有的人富貴長命而最後卻慘遭橫禍不得好死……人生境遇多得不勝枚舉。這些只是舉例而已。單就五福的變化來說,只有五福全部臨門才是十全十美的,其餘的各種情況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五福當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著生性仁善,寬厚寧靜的德,這是最好的「福相」,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以此敦厚純潔的「好德」,隨時布施行善,廣積陰德,才可配置其它四福使之不斷增長,逐漸實現人所期盼的完整的「五福」。
佛教認為,人的境遇不好,都是由於過去所造的惡行的結果。譬如說,過去愛虐待動物的人,就多病;過去殺害動物的人,就會得折壽的苦果;過去吝嗇的人,就會貧窮;過去傲慢的人,現在就卑*;過去激動憤怒的人,現在就醜陋;過去以殘忍的方式殺害人類或其它動物的人,現在就會不得好死……
長壽而貧*的人是因為他過去慈愛動物,而卻吝於施捨;富貴而短命的人是因為他過去愛施捨財物,而卻殺害動物;醜陋而富貴的人是因為他過去慷慨大方,可是卻容易發脾氣;容貌端莊而地位卑*的人是因為過去有容忍心持守戒律,而輕視他人所導致的結果。五福之所以有缺陷,主要是由於行善和積德不完全所造成的。
總之一句話,只有行善積德,才能生福避禍。
佛教認為富貴的正因和助緣分別是施捨財物和把握機緣。
佛教認為,施捨財物是富貴的正因,拚命工作只是導致富貴的一種助緣。假如過去沒有布施,今生不管你怎麼努力賺錢,也是賺不到錢或無法積聚巨大財物的。人們不是親眼見過許多做生意很賣力的商人,甚至還節儉到捨不得住在旅館而睡在自己的貨車里;有的做生意忙碌到數天才洗一次澡的人。可是到頭來還是負債累累,貧無立足之地,以至於處處向別人租借房子。這不是時也、運也,恐是命也;是因為沒有布施,沒有種財富的正因,所以雖然拚命工作,到頭來還是貧窮度日。有人不懂因果道理,他們會感嘆地說,「大富由天,小富由儉」。這句話不是絕對的。
尊貴的原因是禮拜十方一切聖賢,以謙卑心恭敬一切眾生,和安忍順逆的境界,而不是耍手段,送紅包,或拚命地往上爬。人緣好和工作賣力,可能會受人提拔,但只是尊貴的助緣或徵兆,而不是根本原因。因為世界上仍有許多人一出生就富貴享用不完。例如:石油大王的兒子一出生就有無數的財富;在古代的王朝,太子一出生,地位就極為尊貴。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了富貴,很顯然,這些富貴非人所創造,卻供其人所索取,此乃其前輩之積也。然若其不布施行善,而專事其豪華享樂,則正因逐步消化,在此輩或下輩淪為乞丐者古今中外並不少見。
故佛教認為,養生務必走正道,行善事,才能致使己輩乃至下輩至富貴也。
人死有重於泰山的,有輕於鴻毛的。佛家認為,苟且偷生地活著不如捨生取義地死去。如果是為了利益眾生,再大的困難都值得做;如果真的能救世濟人,就該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所以我們應觀察一個人心志的高尚與否,而不可只以死的形態來判定一個人的好壞。佛經上記載一位婦女為了救自己的孩子溺水而死,死後上升天上。為了兒子犧牲尚且能升天,何況為利益眾生而犧牲生命呢?
⑸ 佛前的油燈用什麼油最好(最好不要用環保油點燈供佛)
門智法師@【初級班】第二期 教材九華山·大慈藏寺 門智 法師 講【轉帖請註明出處】佛前的油燈用什麼油最好?佛前的油燈可以有香油燈、酥油燈、大豆油燈、菜籽油燈和其他的植物油燈。絕對不能使用動物油來點佛燈。佛燈的油最好用香油,就是通常所說用芝麻炸的油,它是供佛燈最好的油。用芝麻炸的香油供佛燈,不僅具有供養佛慧命的功德,更是兼有香味供佛的作用。因為芝麻油本身的香味就是最珍貴、最虔誠的香味供養,同樣具足功德力。其次為酥油(純奶乳提煉的),再其次是大豆油、菜籽油和其他的植物油。但是,純芝麻炸的香油和純酥油太貴重了,長期使用的很少,一般的都用大豆油或菜籽油點佛燈的比較多。社會上出售的專門用來點佛燈的油,有礦物質的,也有植物的,還有合成的。他們各有優缺點,有的黑煙大、異味重,真正無煙、無味的價錢又高。所以,一般的都用大豆油和菜籽油來點佛燈,不僅是價錢便宜,也比較適用。現代市場上出售的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它們價錢適中,品質優良,無煙無味,清亮透明,通常是寺廟和平常人家佛燈的最好用油。~~~~~~~~~~~~~~~~~~~~~~~~~~~~~~~~~~~~~~~~~~~~~~~~~~~~~~~~~~~~~~~~~~末法時代眾生,惡業的陰影覆蓋著一切,我們的空氣被污染了,怪空氣嗎?空氣:「我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水被污染了,怪水嗎?是不是我們眾生業力造的?連我們的水,我們的空氣都充滿了末法時代的陰影。你說說看,報紙有沒有?連空氣、水都被污染了,電視有沒有?我們聽的音樂有沒有?看的文 字,聽的音樂,到處都有污染。燒的香,蠟燭,燈油更是假冒偽劣
蠟燭要麼有礦物蠟味,要麼有化學香精味,一則下滴的蠟油形態不庄嚴,二則不完全燃 燒的氣味不庄嚴,三則燃 燒時間短,四則易滅,五則不利三昧堅固,從而收效較緩 一些所謂環保燈油,其實就是礦物油 煤油 柴油加香精 色素勾兌而成。末法時代,連香都有假的,蠟燭也是假的。過去不一樣,解 放前蠟燭是可以吃,現在去印度還是那樣,他們印度的那些小小的蠟燭,但是那個蠟燭是蜂蜜裡面提煉出來的,它可以吃的,所以蜂蠟像蜂膠一樣的,可以吃的,很多葯丸蜂膠合的。古代蠟都是好的,現在都是石油里提煉的,礦物蠟不要說不能吃,那個黑煙別人熏一下,三天咳嗽,肺里還是臟臟地。現在市面上有專門用來供佛燃燈的"環保"油,然而其原料就是煤油.據未學所知,煤油是很多很多年前的動物屍體經復雜的化學變化而來的,那麽,我們用這種油來供佛能行嗎?要點就點真正綠色環保純天然非化學合成的可食用植物油 酥油燈。為什麼供佛要用純酥油的酥油燈?因為供養酥油,首先是供養食物,同時供養光明。只要是認真學佛的弟子,都相信因果的,不會在供養佛的食物里參蠟吧!!!我們深信因果,所以我們必須對各位師兄師姐負責,同時也對自己負責任!藏地供佛都是用最好的食物,牛奶和羊奶提煉出來的——酥油,這樣表示對佛的尊敬!動物試驗法:用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將酥油燈粒放到有老鼠出沒的位置觀察。如果發現連老鼠都不願意吃的「酥油燈」(質量差的酥油和參蠟等化學物質的,老鼠都不願去吃,那還能當食物供給佛嗎?只能當供養光明比較如法(供養光明用蠟燭最便宜了,怎麼都比參蠟的「酥油燈」便宜50%以上!!何必花錢請酥油燈呢?)。現代市場上出 售的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它們價錢適中,品質優良,無煙無味,清亮透 明,通常是寺 廟和平常人家佛燈的最好用油。~~~~~~~~~~~~~~~~~~~~~~~~~~~~~~~~~~~~~~~~~~~~~~~~~~~~~~~~~~~~~~~~~~~~~~~~~~~~~~摘自葯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慈法法師)現在我們這個漢地的寺 院里不重視供養,就是不重視點燈這個事情,往往呢,就是上殿時點兩支蠟燭就可以了。平時有一個長明燈,那就是不錯的寺 院了,很少修供養,就是對佛的供養。 那麼呢,法益往往就不現前,感應不現前,多是自己的業流。你把自己的精力、財富、生命投入到供養之中,就把自己的生命、時間、精力與佛、佛法有一個增上緣了,就會轉化自己的業流,使自己的業力,有一個增上的提攜。燃四十九燈,燃燈特別地重要。對這一類的病人來說,是極為重要,極為重要的。現在往往對這個地方大家認識不夠。在一些藏地的密法行持上極為重視燃燈、燒香禮贊供養。 在我們內地,大家一般都是拿個蘋果往那一放,放的蘋果一直爛還不願拿下來,就是那麼個意思比較多一些。供養要恭敬供養,千萬要干凈啊,各方面要庄嚴,要有恭敬心哪。只要是為了救自己的家人,花幾萬幾十萬都有。點油燈,我們點過,作為一般的因緣,就是點四十九盞燈。像我們這一般的燈,四十九盞燈,點四十九日,可能要用三百來斤油,差不多那個數。 要是能行持的情況下,特別省油。那這個人放下不管他,光點燈,那個燈油著得特別快;大家要是念誦禮贊,這個燈呢,油也不下去,它一直在著,但是燈油就是不下去。 這沒有什麼神奇,也沒有什麼誇張,就是這個事情,他的確有這樣的加持。他最主要的讓我們舍棄自己的業緣,直指自己的業緣,有一個轉化。我們那個錢財呀,我們不供佛就造業去了,是沒有什麼好說的。 主要的讓你盡力來供養,就是把你這個業力轉化到供佛、供圓 滿、供光 明、供真 實、供這種回施上去了。他產生不可思議的加持,或者業流的轉化,這個目的特別地明確不如法供養 供燈那是不行的,那真是反使護 法生嗔啊!反而使這護 法起一些不應起的因緣。護 法是無情的,他是護 法,壞法者他就給你帶麻煩,沒有什麼好說的。所以呢,佛教的確是慈悲,護 法是無情的,為什麼無情呢?他為了使更多的人來聽聞佛法,住世佛法,佛法不被毀滅,所以說呢,不惜你這個個人,你要傷害佛法,他來調 教你,這是正常的事情。 ~~~~~~~~~~~~~~~~~~~~~~~~~~~~~~~~~~~~~~~~~~~~~~~~~~~~~~~~~~~~~~~~~~~~~~~~~~~~~·~~~ 常見植物油種類 花生油:油色淡黃,細聞有花生味,油沫微呈白色。 菜籽油:稍帶綠色,口嘗香中帶點辣味,油沫發黃。 大豆油:油色深黃,豆腥味較大,口嘗有澀味,油沫發白。 棉籽油:油色暗黃,口嘗沒有味,油沫發黃。 香油:棕紅色,聞、嘗都有濃濃的香味,適合做調料。 葵花籽油:色澤清亮透明,芳香可口,炒菜不膩。 氫化起酥油從英文「短(shorten)」一詞轉化而來,其意思是用這種油脂加工餅乾等,可使製品十分酥脆,因而把具有這種性質的油脂叫做「起酥油」。它是指經精煉的動植物油脂、氫化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合物,經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態油脂,或不經急冷、捏合的動態油脂。起酥油具有可塑性和乳化性等加工性能,一般不宜直接食用,而是用於加工糕點、麵包或煎炸食品。起酥油的性狀不同,生產工藝也各異。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和食品制。它被當作食油、鬆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促進人體健康。棕櫚油是脂肪里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藍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並有效的抗拒氧化,在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麵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由於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製造業所喜愛。 油菜籽油:就是我們俗稱的菜油,又叫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種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狀的液體。菜籽油色澤金黃或棕黃,有一定的刺激氣味,民間叫作「青氣味」。這種氣體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優品種的油菜籽則不含這種物質。 玉米油:玉米油富含維生素E,熱穩定性好。 橄欖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E,可被皮膚吸收,滋潤營養膚質,使皮膚光澤細膩而富有彈性,促進血液循環和肌膚新陳代謝,有助於減肥,減少皺紋,延緩衰老。 ~~~~~~~~~~~~~~~~~~~~~~~~~~~~~~~~~~~~~~~~~~~~~~~~~~~~~~~~~~~~~~~~~~~~~~~~~~~~~~~~ 酥油分為植物酥油和氂牛奶酥油。酥油嚴格來講應該叫「起酥油」。起酥油分為動物性起酥油、植物性起酥油、動植物混合性起酥油。素食酥油就是植物性起酥油,是以植物油為原料製成的。到底買植物酥油還是氂牛奶酥油來供佛也完全是看自己的歡喜心來決定的。(氂牛奶酥油一盞是植物酥油的2到3倍價錢)供佛酥油燈的現況:1現在有正規廠名,酥油通過食用油認證的產品又有多少呢?市面上流通的假冒食用酥油產品比比皆是。從各種檢驗報告可得知,現在大部分的所謂「食用酥油」,都是非法之徒,以廉價收購被多次使用的動物油脂和反復油炸的無用油脂,通過加工而成。這些不法之徒,為了謀求私利,不惜通過以工業香精來掩蓋異味,以工業色素來掩蓋油的雜質和沉澱的不法手段來蒙騙大家。大家知道嗎?這些原料不僅含有大量的動物脂肪,更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砷、鉛等重金屬和黃麴黴素、苯並芘等致癌物質。為了確保人們的身體不受危害,政府也大力倡導,禁止飲食行業使用的地溝油,我們自己況且都不能吃的地溝油脂,又怎能通過再加工拿去供佛呢! 信徒們應該擦亮眼睛,想想自己為什麼要在佛前供燈?對佛的虔誠心到底又有多少?多想想就不會被假劣產品所蒙蔽,更不會為了貪圖一時的便宜而去買假貨,支持造假行為了!以上僅油脂方面。2部分廠家以石油提煉後的副產品,或工業油脂,通過加工處理,稱為酥油。欺騙信徒。使用這些所謂的「酥油」,來做供佛燈,實在是罪過無比。大家知道嗎!這些有害油脂和化學產品,在燃燒過程中產生對人體有害的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有毒氣體,引起慢性中毒,有損健康不止,還給我們的生活環境,寺院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試問:我們是虔誠的信徒,還樂意選擇這些假貨嗎?還會支持造假行為嗎?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為了保護環境不再受到破壞和污染,大家應團結一致攜手抵製造假行為,抵制假酥油燈入侵我們清凈的修行場所和千家萬戶。
⑹ 佛教輪回的問題。。
佛經上關於人類的起源
《長阿含經》節錄天地始終。劫盡壞時。眾生命終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為食。光明自照。神足飛空。其後此地盡變為水。無不周遍。當於爾時。無復日月星辰。亦無晝夜年月歲數。唯有大冥。其後此水變成大地。光音諸天福盡命終。來生此間。雖來生此。猶以念食。神足飛空。身光自照。於此住久。各自稱言。眾生。眾生。其後此地甘泉湧出。狀如酥蜜。彼初來天性輕易者。見此泉已。默自念言。此為何物。可試嘗之。即內指泉中。而試嘗之。如是再三。轉覺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樂著。遂無厭足。其餘眾生復效食之。如是再三。復覺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轉粗。肌肉堅[革*昂]。失天妙色。無復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轉滅。天地大冥。
(大概意思:我們這個宇宙是不斷開始和終結的。當上一個宇宙紀元結束的時候,宇宙崩壞坍塌,眾生死後都上生於光音天,生命是自然化生的,進食的方式是無需麻煩的段食,而是以念為食,身心自有光明,能夠在虛空中飛行。宇宙壞後,空間變成了一片汪洋(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水啊,可能是物質形態發生了根本變化),遍布虛空,在這個時候,各種星球天體都消失了,也沒有了日夜時間的概念,只有混沌。之後,在混沌狀態之中,物質漸漸堅實起來,光音天的天人們福報享盡,下生到這個宇宙空間。這個時候的光音天天人,仍然以念為食,神通具足,遨遊虛空,身體的光明具足。之後,大地(亦不是地球的那種概念)自然噴出甘美的東西,像蜜酥一樣。這好像是宇宙演化的一個過程,宇宙的物質在慢慢的形成。開始來的天人們有性格比較輕率的,看到這種現象,心裡想,這是什麼東西啊?我來嘗嘗,就用手指捅了一下,放在嘴裡,呵呵,很像孩童的好奇心阿。反復的嘗試,感覺這是一種美味的東西,就不斷的開吃了。但後果慢慢來了,原本光明神足的身體,慢慢變得粗燥堅實起來,美妙的光色消失了,神通也消失了,不能再任意遨遊虛空,開始變成履地行走的方式,身體的光明也消失了,於是天地黑暗下來,不復有光明。)
大冥之後。必有日月星像現於虛空。然後方有晝夜晦明.日月歲數。爾時。眾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好醜端正。於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輕醜陋者。其醜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眾生於是各共忿諍。是時甘泉自然枯涸。其後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輕醜陋者。其醜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眾生於是各共諍訟。是時地肥遂不復生。
(大概意思:宇宙大黑暗之後,必有發光的星球天體漸漸生成,而後才產生了晝夜、明暗、時間的概念。這個時候,天人們演變成的眾生以物質的食物進食,已經在這個世間住了很久。飲食多的人,容顏粗燥醜陋,吃得少的人,容顏還比較潤澤端正。於是美麗和醜陋的觀念,開始產生了。容貌端正的人,產生了傲慢的心理,輕視相貌丑的人。而相貌丑的人,產生了嫉妒的心理,憎恨相貌好的人,於是兩類人產生爭紛,這個時候自然的甘美食物就消失了,這個福報也沒有了。而後大地又自然產生了地肥,色澤和香味還具足,清香乾凈,可以食用。眾生於是又開始食用這種食物。那麼久在世間居住的人,吃得多,容顏更加粗燥醜陋,而吃得少的人,容顏尚且潤澤端正。容貌端正的人,產生了傲慢的心理,輕視相貌丑的人。而相貌丑的人,產生了嫉妒的心理,憎恨相貌好的人,於是兩類人產生爭紛。隨著人心的分別執著,美味的地肥也不再產生了。)
其後此地復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其食多者。色轉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端正醜陋。迭相是非。遂生諍訟。地肥於是遂不復生。其後此地生自然粳米。無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於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視。漸有情慾。轉相親近。其餘眾生見已。語言。汝所為非。汝所為非。即排擯驅遣出於人外。過三月已。然後還歸。
(大概意思:之後,大地又自然產生出粗厚的地肥,也基本上香甜可口,可以食用,但不如以前的地肥了。這個時候眾生繼續食用這種地肥,那麼久在世間居住的人,吃得多,容顏更加粗燥醜陋,而吃得少的人,容顏尚且潤澤端正。容貌端正的人,產生了傲慢的心理,輕視相貌丑的人。而相貌丑的人,產生了嫉妒的心理,憎恨相貌好的人,於是兩類人產生爭紛,於是連粗厚的地肥也不再產生。看來自然環境是跟著人心走的啊。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大地又生長出自然的糧食供人食用,可不象我們現在的糧食啊,很麻煩,很粗燥。這種糧食沒有糟糠,色香味具足,清香乾凈可以食用。長久的居住於這樣的環境後,就有男女的分別出現,因為異性間相互觀視,漸漸的產生了情慾,於是兩個人就親近起來。其餘尚未沾染情慾的人,說:你們做得這種事情很不對!於是就把他們驅逐出去。不過過了幾個月後,被驅逐的人自然又回來了。)
昔所非者。今以為是。時。彼眾生習於非法。極情恣欲。無有時節。以慚愧故。遂造屋舍。世間於是始有房舍。玩習非法。淫慾轉增。便有胞胎。因不凈生。世間胞胎始於是也。時。彼眾生食自然粳米。隨取隨生。無可窮盡。時。彼眾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朝食朝取。暮食暮取。於我勞勤。今欲並取。以終一日。即尋並取。於後等侶喚共取米。其人答曰。我已並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隨意。彼人復自念言。此人黠慧。能先儲積。我今亦欲積糧。以供三日。其人即儲三日余糧。有餘眾生復來語言。可共取米。答言。吾已先積三日余糧。汝欲取者可往自取。彼人復念。此人黠慧。先積余糧。以供三日。吾當效彼。積糧以供五日。即便往取。
(大概意思:然而,以往主流觀點認為沉迷於情慾是不對的,但被情慾沾染的少數人將這種行為傳播開來,慢慢變成正確的東西。眾生都沾染上了情慾的慾望,而且不加節制的縱情縱欲,不分時節。因為自己感覺比較慚愧,開始發明了房屋以遮蓋自己的行為,於是世間才開始有了房屋。有了房屋提供隱私的場所,眾生的淫慾更加放縱,於是後果來了,自然產生了胞胎,生育方式變得不幹凈起來。世間的胎生源自於此。這個時候,供眾生食用的自然糧食,大地還是取完就生長出來,沒有枯竭的現象,人還是很有福氣的。而這個時候的眾生,有比較懶惰自私的,想,我早上要吃的話就要早起去拿,晚上要吃的話就要晚上去拿,我太辛苦了,不如一下子拿一天的,而且我想拿多少,不就可以拿多少么?其他人也產生了想法,這個人聰明啊,能先儲存糧食,我現在也要學習,而且要一下拿三天的糧食。其他的人來約這個聰明人去拿糧食,他就說,哈哈,我已經一下拿了三天的糧食了,多省事啊。你要去的話你去吧,我不用去了。那麼其他人就想,這個人聰明啊,能知道一下子備足三天糧食,省了不少事情,我應該學習他,而且要囤積的更多,要五天才行。。)
如此看來,從更久遠的時間段來說,人類的產生其實不是進化論了,而是退化論了,是一個身心、道德都不斷退化的過程,而陪伴我們的資源也隨著我們的貪心的增加不斷的減少。似乎我們索取的越多,自然將給予我們的更少。而目前人類的狀況,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經濟,科學,不知道要把我們人類引向何方。
《阿毗達磨俱舍論》〖唐 玄奘譯〗節錄劫初時人皆如色界。故契經說。劫初時人有色意成。肢體圓滿諸根無缺。形色端嚴身帶光明。騰空自在飲食喜樂長壽久住。有如是類地味漸生。其味甘美其香郁馥。時有一人稟性耽味。嗅香起愛取嘗便食。餘人隨學競取食之。爾時方名初受段食。資段食故身漸堅重。光明隱沒黑暗便生。日月眾星從茲出現。由漸耽味地味便隱。從斯復有地皮餅生。競耽食之。地餅復隱。爾時復有林藤出現。競耽食故林藤復隱。有非耕種香稻自生。眾共取之以充所食。此食粗故殘穢在身為欲蠲除便生二道。因斯遂有男女根生。由二根殊形相亦異。宿習力故便相瞻視。因此遂生非理作意。欲貪鬼魅惑亂身心。失意猖狂行非梵行。人中欲鬼初發此時。爾時諸人隨食早晚隨取香稻無所貯積。後時有人稟性懶惰。長取香稻貯擬後食。餘人隨學漸多停貯。由此於稻生我所心。各縱貪情多收無厭。故隨收處無復再生。遂共分田慮防遠盡。於己田分生吝護心。於他分田有懷侵奪。劫盜過起始於此時。為欲遮防共聚詳議。銓量眾內一有德人。各以所收六分之一。雇令防護封為田主。因斯故立剎帝利名。大眾欽承恩流率土。故復名大三末多王。自後諸王此王為首。時人或有情厭居家。樂在空閑精修戒行。因斯故得婆羅門名。後時有王貪吝財物。不能均給國土人民。故貧匱人多行賊事。王為禁止行輕重罰。為殺害業始於此時。時有罪人心怖刑罰。覆藏其過異想發言。虛誑語生此時為首。
(宇宙剛開始的時候,人類都像色界天天人一樣,形色完美,意識圓滿,身體和感官是沒有缺陷的,形態容貌端莊,身體自帶光明,能夠自在飛翔不受阻礙,以喜樂為食,壽命長久。漸漸的,大地開始湧出地味,味道甘美芳香。那時有人稟性比較貪吃,聞地味很香,就拾起來嘗嘗,其他人就學他紛紛的品嘗,從這個時候起,人類開始接受分段進食的飲食方式(以前都是思食)。因為飲食習慣的變化,人類的身體漸漸變得沉重堅硬起來,體光明消失了,黑暗產生。因為自體沒有光明了,日月星球自然出現了(人類需要光明啊)。因為人類過於貪食地味,地味就漸漸的消失了,大地開始結出像餅皮一樣的物質(很像地球的形成過程,氣態-液態-固態),於是人類又競相食用這種地餅,因為過於貪吃,地餅漸漸消失了。大地又產生了林藤(似乎是植物出現了),於是人類又紛紛的取食林藤。因為人類貪食林藤,於是林藤也漸漸消失了。於是大地又產生了不需要耕種的香美糧食供人食用。不過吃了這種粗糙的食物之後,麻煩也來了。因為食品粗糙,產生了殘渣污穢需要排放,於是人類的身體又演變出了大小便二道,因為這個緣故,男女生殖器便產生了。因為男根和女根的形態大不一樣,男女的容貌也發生了差異。因為在無量億劫以來,人類在不斷的輪回中宿習還在,當異性產生之後,自然就忍不住相互吸引,因此產生了非理性的思想,而產生慾望。於是身心都被鬼魅一樣的慾望惑亂了,心意狂亂而發生不清靜的行為。鬼道就開始產生於此。在那個時候,人類早晚吃飯,自然供給給人的香美的糧食都是隨用隨取,沒有枯竭。而有的人生性懶惰,一次取了超過自己一頓的食糧儲存起來,以便於下次再用,其他人都學習這個人紛紛的多拿,產生了「我所」的心,就是把東西佔為己有的心意。因為貪圖更多的食糧,大地漸漸不再有天然的食物供給。於是乎人類就開始分田地了,有了屬於自己的田地,才能安心採到食糧以備長遠。因為人對自己的田產生吝嗇保護的心,貪欲不足,對別人的田就有了掠奪的心思。人類的搶劫偷盜源自於此。盜劫的行為產生後,為了制止這種行為,人們聚在一起商討。眾人中總有德高望重的,於是人們就拿出自己收成的六分之一僱傭他為田主,有矛盾了就找他解決,因為這個緣故,剎帝利(似乎是頭領,應該是以後的王族)就產生了,因為他做事公正,有恩於大家,大家就全權讓他領導。因為有德,這樣的首領漸漸成為一個國家的王。那個時候,有的人厭倦了世俗的事情,離家在清靜的場所精進修行,於是婆羅門(應該指的是修行人的產生,而由修行才產生宗教)這個種群產生了。再到後來,有的王開始變的貪圖財物,不能再合理的將土地財物分配給人民了,所以產生了窮人和富人。窮人因為生活所迫,常常盜劫財物,王為了禁止這種行為,施與重罰,殺人的事情由此而產生。因為有的罪人害怕刑罰,隱藏自己的行為,而說不實的話,欺騙和謊言源自於此。)
生死書註:唐玄奘翻譯的俱舍論中,描述了日月星辰的最初出現,也描述了大小便器官、男女、性行為、積蓄、吝嗇、管理者、持戒修行、偷盜、殺人、謊言的最初出現情況。
摘自 一個學物理的人對佛教的認識
[url=http://bookgb.bfnn.org/books/0423.htm][/url]
對於人類如何生起,大樓炭經天地成品:『佛告比丘,天地破壞,更始成後,人皆在第十五阿衛貨羅天上,其天上人,以好喜作食,各有光明神足,其壽甚久遠……,彼天人福德薄祿,命欲盡者,從阿衛貨樓天上,來下游此間地,……取地味而食之,人食地味之後,身即粗堅……亡失光明神足不能復飛天上……』這段話說明人類最早是由飛行自在身體光明的天界眾生,因福報盡、業報重,貪食地味,因此身體變粗重,無法重回天上,就生在地球,但佛並沒有說明這些天人到地球後變成什麼模樣。當時天人們只是變成合於地球生存條件的生物,後因地球生存條件不斷改變,天人們就製做復雜的『基因』(在生物的細胞內)來記錄其生存環境與生物體結構的關系,藉此記錄的資料,『神識』就製造出最適合其生存環境的生物體,經過漫長時間的改變而才有今日的人類。這種說詞與進化論的觀點是相同的(註:地球的年齡由科學方法估計約四十六億年,三十五億午前出現單細胞生物,十億年前開始出現有性生殖,七點五億年前有多細胞植物出現,較復雜的動物如蝦等出現時間約在三億年以前。約5000萬年前開始有靈長目動物,到2000萬年前出現猿類,而直立的猿人約出現在500萬年前,周口店的猿人出現在150萬年前.而10萬年前開始有農耕生活,約五萬年前才有今日的文明)
對於地球當初的情況,起世經亦描述:『復次比丘……當於如是三摩耶時,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佛所說的『地肥』有點類似火山的岩漿,慢慢凝固後形成陸地就像水膜停在水上。佛又說:『諸比丘,復於此時,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漸如乳酪,成就生酥,有如等是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猶如上蜜,爾時眾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漸漸澀惡,皮膚顏色濁暗,形貌改異,無復光明,亦不能飛行虛空,以地肥故,神通沒滅……』。這段話敘說業報較重的天人看地球初期的感覺(註:其感覺和我們不同),認為地球是甘美的食物,貪食著相就成為生物了。
⑺ 鑽井石油在佛教里會有造業嗎
種種行為都是造業,只不過要看具體的行為,是造惡業還是造善業,或是造無記業,然後平時做好懺悔,消除業障。
所以鑽井石油也是造業,只不過危害程度並不是很大而已,放心去做吧!
⑻ 石油是怎麼來的
生物成油理論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
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非生物成油理論
非生物成油的理論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在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里亞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論基礎上發展的。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有許多碳,有些這些碳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氫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因此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無關。
在地質學家中這個理論只有少數人支持。一般它被用來解釋一些油田中無法解釋的石油流入,不過這種現象很少發生。
過去認為石油是從動物的屍體變化而成,因此,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過,根據美國於2003年的一項研究,有不少枯乾的油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棄置以後,仍然可以生產石油。所以,石油可能並非生物生成的礦物,而是碳氫化合物在地球內部經過放射線作用之後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