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國為什麼頒布石油禁令
擴展閱讀
商丘今日玉米什麼價格 2025-07-23 13:49:53
鑽石頭型帶什麼眼鏡 2025-07-23 13:49:46

美國為什麼頒布石油禁令

發布時間: 2023-01-24 00:38:50

A.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

日軍進駐越南是引發美國石油禁運的導火索,不南下是美國給日本設置的紅線,南下意味著侵犯歐美國家利益,歐戰爆發時日本宣布了中立,但是隨著日德結盟的進一步加強,美國對日本加強了警惕,後來天津租借事件、鼓浪嶼事件等等沖突使得美國逐漸認識到日本與西方沖突不可避免,必須打壓日本,支持英國、荷蘭和中國,才能捍衛美國在遠東的利益,石油、鋼鐵禁運和ABCD包圍網就是在這種形勢下開始形成的。
日本方面也也得出了「英荷不可分論」和「英美不可分論」,並且要想徹底解決國共對日偽後方的破壞行動、摧毀中國經濟,必須迫使各地租界地當局屈服,要想迫使重慶國民政府屈服,必須佔領印度支那北部,切斷中國經印度支那的國際運輸線,而佔領印度支那北部會引起美英荷三國的強烈反對,但是打敗國民政府,從對華戰爭中脫身是日本面臨的首要問題,為此只好冒險派第五師團強行從廣西進駐印支北部,截斷經廣西、雲南通往印支北部的通路。

B.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具體是怎麼回事

前因是蘇聯與德國爆發了戰爭
這促使日本最終下定決心與英美一戰,然後南進。
這時候日本控制了印度支那,美國作出石油禁運的反應。
根本原因是日本堅決地否定「門戶開放」與美國的利益沖突。凍結是早晚的事情

對呀,美國是還沒宣戰.但是日本早就想打美國了。是這個意思。
就好象你不想打我,但是我總想著怎麼打你一樣。呵呵

C. 美國聯邦政府制定石油政策的作用

縱觀美國油氣政策的變化,可以發現在石油市場化運作的條件下,聯邦政府石油政策的作用是彌補市場缺陷,促進公平競爭,改善市場運作效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美國的石油生產和經營完全由私人部門按照市場規則運作,政府的職能是對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進行規范,促進公平競爭,提高市場效率。聯邦和州政府也不制定和指導石油產品的市場價格,即使是在1973年石油沖擊的危機中也是如此。聯邦政府還通過鼓勵和支持市場創新,運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和期貨市場來分散和迴避國際石油價格激烈波動的影響。

(2)對州際管道貿易進行監督管理,維護油氣產業的公平競爭。到2004年,美國的石油運輸基礎網路由約27萬千米的石油運輸管道構成,對州際管道貿易的管理是聯邦政府的關鍵任務之一,因為它關繫到整個石油產業能否維持一個有效競爭的市場。能源部的聯邦能源規制委員會(FERC)負責對重要的石油州際貿易進行管理。

(3)提供能源信息服務,提高市場的透明度,為形成合理價格奠定基礎。聯邦政府提供的能源信息服務包括三大類:收集和分析油氣市場的數據;研究影響油氣供應的事件和政策;評價資源狀況。能源部所屬的能源信息署(EIA)負責對能源供應、需求和價格趨勢等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其分析工作具有獨立性,不受聯邦政策目標的影響。

(4)要求大油氣產業公司提交財務報告,作為評估和制定能源政策的重要參考。聯邦政府要求大油氣產業公司向能源部的財務報告系統(FRS)提交年度財務和運營情況報告。能源信息管理局負責分析FRS信息,並向國會提交年度分析報告和相關數據。

為管理聯邦土地和環境,保證石油資源在美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可持續開發,美國政府的石油政策經歷了石油供應從簡單的滿足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為目標向在滿足需求的基礎上重視環境和效益為目標,保持石油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轉換,通過政策實現市場自身無法達到的國家經濟、環境和安全目標。

(1)有效管理聯邦土地,保證石油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聯邦所有的石油資源是出租給私人公司經營的,私人公司參加聯邦所有的陸上和海上土地的勘探和開發權競標,中標者向聯邦支付開發權的基本費和年租金。出於環保考慮,聯邦通過國會立法或總統令的形式,嚴格限制或禁止開發部分聯邦土地內的油氣資源,如佛羅里達油海、加州海岸等。

(2)制定環境標准,改革環保管理方式。關於陸地和海上油氣經營的環境性能標準是在聯邦和州兩個層次上制定的。在過去的25年間,幾個主要的聯邦法律建立了關於氣體排放、水中排放,危險和無危險固體廢物的管理和處置等聯邦環境標准,對油氣經營中各階段的環保問題都作了具體規定。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的國家環保戰略發生了重大轉變,聯邦和州政府越來越多地通過與企業界的合作計劃來達到環保目標,不再強制企業採用特定的環保技術和措施。從油氣產業的實施情況來看,這種基於自願的合作計劃能夠迅速地以更低成本實現環保目標。

(3)保障職業健康和安全。聯邦政府在確保油氣產業工人健康和安全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職業安全和健康管理局通過與州政府的合作,實施並加強有關工作場所健康和安全標準的管理。

表2.6 美國油氣工業政策歷史

D. 二戰期間,美國在宣戰以前就對日本石油禁運,是什麼原因

因為美國不想在中國投降以後再對日本作戰,所以逼迫日本在未解決「支那事變」(抗日戰爭)以前對美國宣戰,因為中國戰場可以牽制大批日軍,所以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就不用承受太大的傷亡。而在1941年中國已經獨立抗戰四年,國內資源和戰略儲備、武器儲備已經消耗殆盡,很難再獨立抗爭下去了。

當時日本的目的是稱霸世界,所以必然有與美國的「最終戰爭」。而如果日本北上進攻蘇聯,蘇聯便會腹背受敵,很有可能因此戰敗。如果蘇聯戰敗,德國便會佔領全歐洲。此時美國再參戰便會受到佔領歐亞大陸的日德兩國的左右夾擊,從而局面就會變得很艱險。

E. 1940年美國為什麼要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

美國同日本在遠東利益沖突很早就爆發了。尤其在一戰後,兩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都很「默契」地以對方為假想敵。 二戰爆發時,日本與德國建立盟約,這就刺激了當時已確定扶英抗德的美國。 導火索事件:1941年4月日美談判開始前後,日本陸續佔領整個印度支那,發生法屬印度支那進駐事件。因為法國淪陷與德國後,日本認為法國原來在亞洲的殖民地都應該屬於他們的。就悍然入侵了印度支那。 日本的這一舉動不但讓英國人感到憤怒,說日本人這是從背後下刀子,同時也加劇了美國對日本的態度,使美國對日本的擴張野心有了明確的認識。美英等國強烈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並停止擴張,並以限制廢鋼鐵和石油出口對日本進行要挾,迫使日本就範。

F. 1940年美國為什麼要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

因為石油是日本賴於持續侵略的重要能源,實施石油禁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日本的侵略行為。

G. 美國為什麼禁止中國進口伊朗石油

原因就是想困死伊朗,分析如下:
美國實力大不如前,所以美國想從部分地區撤出,主要是中東的部分地區(看清楚是部分地區)——例如敘利亞。這樣可以縮減軍費,可以收縮實力對付中國等。
還有一個原因,中東重要性降低。二戰後,美國是世界工業中心,中東是主要能源產地,中東對於美國是不可或缺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需要與石油掛鉤,中東對於美國就是美元的面值;而現在,頁岩油興起,美國去工業化,美國是第一大產油國,而自己有消費不了,就可以用頁岩油來平衡美元定價權,而中東又太亂,長期在這里得不償失(伊拉克一腳踩進去就是幾萬億美元打了水漂)。這是美國撤出中東的第二個原因。

美國既然從中東撤退,必然有些勢力真空需要填補,而美國選擇的國家就是沙特、以色列!而現在伊朗按照《伊核協議》,歐美應該解除制裁,而如果沒了制裁,中東必然產生一個美國的大敵,這不利於美國利益。所以,美國要扶持以色列,遏制伊朗。

雖然都是搞核武器,但是伊朗跟朝鮮不同,朝鮮是自給自足,伊朗是必須要出口石油,換取外匯,才能買生活必需品,才能生存!所以,伊朗必須出口石油!
所以美國就要中國和其他國家(包括歐盟日本印度)都不買伊朗石油,餓死伊朗!當然也跟美國是石油出口國有關!

H. 美財政部給出對俄石油禁令初步時間表,原油海運禁令12月生效,有何影響

美國財政部頒布了一項新的方案,這個方案是對俄羅斯的相關石油產品以及本地原油進行海上運輸的禁令,而美國這一項方案的頒布,將會限制俄羅斯石油進出口價格的調整。可以相關媒體報道,美國在這一份改革方案上重點圈出了關於私營企業的遵守情況。這個方案是經過美國跨國資產部的查看,這個方案上表示在美國的私人企業中使用的關於俄羅斯石油一定要低於美國本地公司所售出石油的價格。

而對於此禁令的頒布,俄羅斯負責人則表示俄羅斯將會停止對頒布這一禁令的國家進行不售賣石油和原油以及石油產品。俄羅斯外交部長也表示就近來看,美國對俄羅斯的石油價格上的持續上限,將會持續加劇能源危機。他也表示如果美方持續這一措施的話,俄羅斯將會對其進行作為一個利益上的取捨。而美方目前也沒有明確表示是有價格上限的多少。

I. 美國為什麼禁止近海採油

6月9日,在法國西南部城市波爾多,大批卡車排起長龍堵塞交通,以抗議日益上漲的油價。新華社/路透

最近,國際油價持續飆升,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逼近每桶140美元大關。美國是頭號石油進口國,高油價自然讓美國民眾怨聲載道。所謂求人不如求己,美國總統布希近日就要求國會撤銷美國近海採油禁令,以增加國內原油產量。那麼,布希這招管用嗎?美國為什麼放著自家的石油不開采,偏要向外國購買高價油呢?

布希想放開近海鑽探禁令

布希對高油價的問題並沒等閑視之。除了力壓沙特等石油輸出國提高產量,布希還想挖掘國內的潛力。6月18日,布希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談話,敦促國會放開針對近海石油鑽探的禁令(以下簡稱美國「解禁」),以平抑油價。他對記者說:「美國國會務必面對嚴峻的現實。除非議員們樂意接受當前令人痛心的汽油高價位,或者面對更高的油價,否則,美國必須生產更多的石油,而且務必立即付之行動。」他還說,美國的這些海域可能產180億桶原油,這將能滿足美國在10年中的汽油需求,他還敦促國會准許在阿拉斯加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開采。

高油價也給了美國石油工業一個很好的借口,他們也趁機要求「解禁」。埃克森美孚首席執行官萊克斯·蒂勒森就指責布希光是要求沙特提高產量,卻不努力提高美國國內的產量,尤其是佛羅里達州和加州的沿海地區儲存有大量石油。

路透社的民意調查顯示,59.6%擔憂油價飛漲的美國民眾,支持布希「解禁」的建議。民意支持率過半,布希的提議似乎是個好點子。然而,布希這招卻被譏為「遠水解不了近渴」。

美為何長年「自廢武功」

美國原油儲量其實不少,其探明儲量為37億噸(到2006年),約佔世界探明總儲量的2.5%(到2006年)。但有兩項法案卻讓儲油豐富的美國「自廢武功」:一個是美國國會在1982年通過的法律,另一個是現任總統的父親老布希在1990年簽署的總統法令。

在近海海域開採石油既能緩解美國的石油緊張,又能提高沿海城市的稅收和就業率,美國為什麼要自絕財路呢?

1973年石油危機期間,美國總統尼克松認為:如果石油能自給自足,將進口降為零,那麼就能確保美國的國家安全。但美國經濟學家湯姆·泰坦伯格認為,自給自足雖然有上述好處,卻是提前吃了「子孫飯」,會使美國未來的國家安全更成問題。有中國學者認為,泰坦伯格的觀點影響了美國決策層,所以美國開始封存自家資源。

不過,在談到為什麼要出台近海海域的石油開采禁令時,美國國會的有關文件只是說,此舉主要是為了解決原油開采和運輸過程引發的環保問題。《青年參考》報記者尚未見到美國媒體上有「不吃子孫飯」角度的闡釋。另外,海洋石油開采確實曾在美國釀就生態災難。

加利福尼亞的聖巴巴拉是個濱海小城,1969年這里的海上鑽井平台發生井噴事故,溢出的石油使整個南加利福尼亞的海岸都受到了污染,給當地居民留下了痛苦的記憶。此後,近海採油受到越來越多民眾和環保組織的抵制。於是,里根任期內的美國國會在1982年通過一項法律,禁止在大部分大陸架上從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范圍是距海岸線4.8公里至322公里。這項法案至今每年都被延期一次。

此後,仍有部分近海區域在進行石油開采。1989年3月24日,由於船長酒後擅離職守,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超級油輪「瓦爾迪茲」號在阿拉斯加威廉太子灣觸礁,大量原油在原來風景如畫的海區形成了1公里寬、8公里長的漂油帶,這是美國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海洋原油污染事故。媒體和環保組織對這次事故的追究,直接推動了美國政府採取措施加強近海環境保護。

1990年6月,時任總統的老布希簽署法令,命令內政部將禁采區域進一步擴大,除得克薩斯、路易斯安那、亞拉巴馬和阿拉斯加(部分地區)以外的近海區域,均不可出租給石油公司進行開采,法令有效期延長至2000年。1998年,時任總統的柯林頓把法令有效期進一步延長至2012年。

長期以來,美國人對近海採油禁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有力地促進了環境保護,也有人批評此舉加劇了對外國的能源依賴。

J. 二戰期間,美國在宣戰以前就對日本石油禁運,是什麼原因

美國在遠東沒有殖民地,在任何國家都沒有。當時美國國內奉行孤立主義,認為美國被兩個大洋隔開,歐亞大陸發生什麼事兒都跟美國沒關系。後來羅斯福總統力排眾議,與英國接觸,一直到後來跟丘吉爾簽署大西洋憲章,才半公開的給英國輸送各種物資。

所以珍珠港事變以前,日本在太平洋橫沖直撞,英國人節節敗退,潰不成軍了。菲律賓、新加坡、香港、還有印度支那等地相繼失守。美國人制裁日本(石油禁運是其中一種方式),主要是為了英國這個盟友在遠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