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共享雨傘成本多少
擴展閱讀
工廠費用發票不夠怎麼辦 2025-05-22 04:26:41
冰亦產品一瓶多少錢 2025-05-22 04:19:24

共享雨傘成本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02 07:00:19

㈠ 共享雨傘大量丟失,為何投資人卻很開心

因為投資人並沒有虧本。共享雨傘本來就是應急的,大家在緊急情況下都會用,但用過之後就忘了位置或是懶的不想放回去,畢竟在大家眼裡一把雨傘19元並不算貴,而商家早已拿到利潤了,所以人家根本不在乎。相反,拿的越多他越開心。

其實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多數共享雨傘的投資人基本都是雨傘製造成的銷售人員或者是老闆,推出共享雨傘,其實也算是他們的一種營銷模式,雖然他們最開始也是打算使用共享經濟的那套模式,但是在歪打正著的情況下,他們實現了盈利。

不過對於共享的東西,雖然不是屬於自己東西,但是作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大家還是要遵守規則的。

㈡ 共享雨傘設備報價貴么

日前,共享雨傘在上海浦東新區現身。雨傘被綁在人行道的欄桿上,市民掃碼後付20元押金即可使用,收費標准為1元/天。對此,上海市民褒貶不一,有的表態支持,有的質疑其可行性。

市民:褒貶不一
共享雨傘出現的地點位於陸家嘴附近——花園石橋路銀城中路路口附近,以及陸家嘴環路附近。前一處投放點共有18把共享雨傘掛在人行道等市政設施上。這些雨傘由一層透明塑料套著,把手處還有一個二維碼供用戶掃描。記者掃描二維碼後,系統提示,用戶想使用共享雨傘,要先下載app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體驗發現,使用前無需實名認證,只需支付20元的押金。在確認下單前,系統提示收費標准為1元/天。獲取密碼後,轉動密碼盤取出雨傘。除去繳納押金的時間,整個取傘過程不到1分鍾。

在投放點觀察近30分鍾,沒有市民上前使用,但有一些人會上前打量。在陸家嘴附近上班的程先生表示,對這種新穎的事物還是比較支持的,不下雨的時候可能感覺沒什麼,一旦下起暴雨,這些傘說不定就能發揮作用了。
也有市民對其可行性表示質疑。「用20塊錢的押金,我都可以買一把新傘了。」市民李阿姨說,不可能每天都下雨,使用率不容易保證,而且雨傘是一種損壞率很高的用品,現在誰不是人手一把雨傘?
企業:梅雨季會加大投放
24日下午,記者聯系了這些共享雨傘的投放企業。該企業一名陸姓負責人表示,陸家嘴的雨傘是5月23日投放的,陸家嘴之前,最早投放的是浦東張江高科,「由於我們公司就在張江高科一帶,所以3月份就先選擇在那附近做一些試點。」
該陸姓負責人表示,目前的投放地點只有上海一個城市,全市投放量超過500把,每把雨傘的成本價為20元左右,傘內並沒有定位系統,所以幾個月投放下來,雨傘丟失的數量也比較多。

談及投放共享雨傘的出發點,上述負責人認為,這些雨傘還是會有一定需求量的,特別是下雨天的時候,不可能人人都會帶上雨傘出門。今後會發展一些投放點,比如在公交車站、地鐵站,商場也是今後打算入駐的場所。
該企業的另一名徐姓負責人說,相比於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在投放上的成本比較小,不少同類型的企業和品牌也在不斷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
「我們有統計過,在下雨天的時候,使用的頻率比較明顯,而在天氣好的時候使用的人就不是很多。」
這名徐姓負責人坦言,在這個節點投放也是深思熟慮的,特別是6月份快到了,上海准備進入梅雨期,屆時的使用量肯定會大大增加,公司也考慮在下個月增加投放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計劃在上海投放共享雨傘的企業不止一家。據媒體報道,另一品牌的共享雨傘終端機器也將於6月進駐上海。
執法大隊:未有扣下雨傘指示
此外,對將雨傘綁在欄桿上的行為,5月24日,記者采訪了正在執勤的陸家嘴綜合管理執法大隊隊員,其表示,他也是當天發現這些雨傘的存在,暫時沒有收到相關企業報備的通知,也沒有收到把雨傘扣下的指示。

5月24日,上述共享雨傘企業陸姓負責人表示,針對這一問題,相關政府部門聯繫到了公司,公司領導已經在和相關部門進行溝通。
浦東新區陸家嘴城管中隊一名負責人透露,城管部門已經在聯系投放單位進行約談,「發現這些雨傘後,我們也進行了拍照取證工作,同時要求投放單位提供相關的資質和相關證照情況。」目前具體情況仍在調查當中。

㈢ 共享雨傘賺錢嗎 市場前景好不好

一、共享雨傘分析解讀賺錢問題?

參考部分城市法瑞納花粉共享雨傘鋪設場景的數量,未來共享雨傘可鋪設點位將覆蓋逾300萬,共包括約35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和縣級市適宜共享雨傘行業的發展,市場前景巨大。

根據盈利 = (產品單價+廣告營收)-設備成本-人力維護及折舊的這樣一個公式來看,要想盈利,就要想辦法降低設備成本,從報告數據顯示,共享晴雨傘服務每把傘每天均攤成本僅為0.1~0.8元,按照行業數據設備營收平衡點為0.03~0.2單/天,算得上是很好的營收模型。

二、共享雨傘市場前景?

很多人質疑法瑞納花粉共享雨傘的市場很狹窄,認為20~50元買一把價格也不貴,人人都擁有多把的雨傘,使用頻次低,談何盈利。其實在生活中,之所以每個人都擁有幾多把雨傘正是因為它容易被遺忘,一遍一遍地重復「帶傘不下雨,下雨沒帶傘」的尷尬境地,需要不停的根據天氣變動來增加買傘次數。即使心細的人每天都帶傘,也會給外出帶來負擔,一把折疊傘只使用一個時間段卻需要背負一整天。共享雨傘的出現正是解決了這個痛點,讓人們避開天氣的限制。

共享雨傘之所以在南方地區更有市場,是因為晴雨兩用傘正符合南方天氣炎熱多雨的使用背景。由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可以看出,我國的雨水分布大多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而南方的夏季也較為炎熱漫長。

共享雨傘

㈣ 共享雨傘大量丟失,為什麼投資人這么開心

現在的季節,每天出門,都不知何時就會忽然下雨,而我們平時出門,有時候又忘了帶傘。所以共享雨傘的投資人就想到了這點,投資了30多萬把共享雨傘進入,這樣的成本相對其他成本而言其實不高,而且雨傘在日常生活也是經常使用到的。

是其實啊,共享雨傘丟得越多,投資人就會越開心,越賺錢。首先呢,雨傘的成本其實不高,19元賣出一把雨傘呢,還是有賺頭的;其次呢,仔細看,雨傘上面還印刷著大量的廣告,這時候你可能會奇怪了,19元本來價格就很低了,為什麼還要印刷廣告,不是增加成本嗎?要知道人人都使用共享雨傘,雨傘上面的廣告是很顯目的,能為這些商家獲取一定的品牌名氣,所以這些都是需要收費的。所以說,姜還是老的辣啊!

㈤ 共享雨傘大量丟失,為什麼創始人還賺了錢

共享經濟雖然發展迅速,市場龐大,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是不計期數。從單車開始到充電寶,再到現在的共享雨傘,一直出現的問題就是一些人把東西據為己有,但是這並不影響企業家在背後的盈利模式,因為在使用共享產品之前都是需要支付押金的,他們賺取的押金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雖然雨傘是共享的,但事實上,是人們用金錢買了一把傘,雖然是共享的,但是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私有的。在短時間內賣出了幾十萬把,這種利潤是每個人都難以想像的,看似虧損,實則賺了不少錢,雖然共享經濟已經消失,但是依然為不少人帶來了財富。

㈥ 共享雨傘大量丟失,為何老闆反而異常開心

因為即使是雨傘丟失,老闆還是有利潤的,而且利潤更高,所以老闆異常開心。共享雨傘跟共享單車原理相近,有押金,有使用時長費用,雨傘丟失不意味著是老闆的損失。

所以說,共享雨傘丟失,並沒有損失老闆的利益,反而會讓利潤更高,老闆還會利用這波資金再次投資,不斷擴大共享雨傘的事業,傳播共享精神,樹立品牌精神。



㈦ 還記得打造共享雨傘的創始人嗎丟失30萬把雨傘卻表示自己賺到了,為何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共享」這個詞彙,前幾年這兩個字非常火,特別是共享單車,剛出來的時候融資非常龐大,很多公司都爭先恐後的想要佔領中國這個大市場,不過共享單車目前的處境也告訴我們,實施起來是有多麼的艱難,首先要確保自行車的質量,面對很多素質低下的人破壞單車,還有出錢維修,還有一些公司之間的惡性競爭,惡意損壞對方單車的行為,比比皆是,很多公司最後只能宣布倒閉,此前很火的共享雨傘也是一樣,丟失了將近30萬把雨傘,不過創始人表示「無所謂,反正我已經賺到了」。

因為租借共享雨傘的時候會繳納19元的押金,只要不還,押金是不退的,這其實比雨傘的成本價要高出很多,而大家覺得一把雨傘19元也不是很貴,比市場上的很多都便宜多了,於是就覺得不虧,相當於幾十萬人都購買了這些成本價幾塊錢的雨傘,公司也因為小小的一個套路賣出去幾十萬把雨傘,那可不是賺大了嗎?大家覺得呢?

㈧ 共享雨傘下月進入上海先投放在各大商場是真的嗎

據新聞晨報,共享雨傘要來上海了?近日,有不少網友反映,在廣州地鐵站站廳出現了幾台名為「魔力傘」的共享雨傘終端機器,市民只需要掃碼充值就可以自助取走一把長柄雨傘。根據「魔力傘」平台負責人沈巍巍透露,下月起,共享雨傘的終端機器入駐上海。

此前,上海就有數萬把地鐵愛心傘投放在各個不同的站廳供市民借用,但是因為借傘未歸的情況出現太多次,導致目前「在崗」的愛心雨傘寥寥無幾。對於此番共享雨傘的投放地點,沈巍巍表示,在上海的投放將會與廣州有所不同,「魔力傘」最先將會被投放在上海各大商場內部。

不過,相比借傘的快捷,不少網友表示,還傘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問題。由於共享雨傘的傘柄上帶有電子標簽,用戶在還傘的時候只需將傘放回任意一台終端機器就會自動亮燈確認還傘,「如果終端機器的指示燈沒有亮起,就不確定是不是還傘成功了。」有網友表示,在出現疑惑的時候撥打客服電話咨詢,但是連撥三次都無人接聽。

新聞釋疑

如何對需求作出准確判斷?

雖然共享雨傘還未正式在上海鋪設,但是此前,同樣套上「共享」標簽的共享單車就曾引發過不少問題。以廣州為例,進入多雨季節就不免引發市民對雨傘的大需求量,但是到了晴天,使用雨傘的用戶就會大大減少,此外,終端機器放多了會造成浪費、占據公共空間,放少了就又會顯得供應不足,共享雨傘究竟應該如何才能做到對實際信息的准確判斷?

沈巍巍表示,在「魔力傘」的後台,可以根據用戶的每一次掃碼做到數據監測,「未來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套數據模型准確預測哪些地方更加需要共享雨傘。」

共享雨傘是否會遭遇像共享單車一樣被大量破壞的情況?沈巍巍表示,在初步投放的幾個月內還沒有很多人為刻意破壞的情況。而且「魔力傘」提供的雨傘主要是由各生產廠家提供,所以,一旦共享雨傘在使用過程中遭遇到損壞,可以直接將雨傘回收給那些廠家,讓廠家進行維修。

押金是否能防雨傘被盜?

共享雨傘的內部也並未安裝任何可以對雨傘進行准確定位的智能技術,一旦遭遇使用雨傘之後不歸還的情況,「魔力傘」的相關管理人員是否也無可奈何?

實際上,上海很多年前就曾在各個不同的站廳內部投放過不下10萬把地鐵愛心傘,供給下雨天忘記帶傘的市民隨借隨用。但是據不少網友表示,現在上海地鐵站內幾乎難見愛心傘的蹤影。記者近日分別走訪莘庄、徐家匯、人民廣場等地鐵站後發現,早在很多年前地鐵站內就已經不再提供出借愛心傘的服務。莘庄站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說,由於借出去的雨傘很少有市民歸還,所以站內在很早之前就取消了出借愛心傘的服務。徐家匯站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之前愛心傘的位置設置在10號出口,只要在我們這里登記就可以借用,不用付錢。」卻因為前來歸還的市民人數太少,甚至有些市民留下了假信息,導致地鐵工作人員根本無法繼續追蹤,原先的便民服務措施遭遇瓶頸,到現在地鐵愛心傘早已寥寥無幾。

對此,沈巍巍表示,共享雨傘在操作上需要經過取傘和還傘兩層確認,為了防止雨傘被順走,才會讓市民先充值押金,「一直不還傘就會一直計費。」未來,在上海投放之後,如果發現有用戶在取傘之後7天都未及時歸還則視作雨傘丟失,屆時將會把押金扣除。

據了解,現在市面上一把雨傘最低售價也在30-40元之間,而一把共享雨傘的成本價大約在20元左右,市民只需充值30元即可使用雨傘。一旦市民順走雨傘放棄原先的賬號,即便將押金全部扣除,「魔力傘」團隊也無計可施。

為何不先投放上海地鐵?

不同於共享雨傘在廣州地鐵站廳的投放,沈巍巍明確表示,在上海的投放地點將會率先選擇各大商場內部。據了解,目前上海部分商場也提供了借用雨傘的服務,但是不同商場的押金數額不相同,以七寶萬科為例,借用一把雨傘需要支付50元的押金,在7天內憑押金單還傘取回押金。莘庄的凱德龍之夢則需要100元的押金才可以借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海的各大商場都會在下雨天時安排工作人員站點在商場門口,為市民的雨傘套上塑膠袋,從而防止商場內因雨傘滴水造成過於濕滑的環境。現在,共享雨傘的終端機器投放地點放置在商場內部,市民一旦在商場內的某一台終端機器上取用雨傘後,勢必需要將濕漉漉的雨傘帶入商場,才能實現在另一台機器上歸還。

是「共享」還是「租賃」?

沈巍巍明確表示,「魔力傘」的經營模式就是走了一條共享單車的路。但是隨之而來另一種聲音則是:共享雨傘到底是實現了共享還是只是一種租賃行為?

對此,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表示,所謂「共享」,其實是一種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過去社會,人類更多的習慣是一種「擁有」的方式,但是現在有很多東西都是閑置的,「隨著新的互聯網技術的產生,我們調配資源的能力大大增加。」

鄭磊解釋道,有數據顯示,現在一個人家裡只有20%的東西是經常被使用的,80%都是被閑置的,為了不讓更多的資源被浪費,市場上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共享模式,因為歸根究底,共享改變的是從擁有到使用的過程,「而這些事情以前做不到,現在有了互聯網就可以做到。」鄭磊說。

對於這么多的「共享經濟」到底實現的是一種共享還是一種租賃這個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黃少卿表示,現在的很多「共享經濟」已經不能夠稱之為公益行為,而是更典型的商業行為。「共享經濟過去的起源就叫聯合消費,所以共享經濟就是一種消費的問題,所有的人都可以消費它。」

㈨ 30萬把共享雨傘「有借無還」,都以為佔了便宜,創始人卻樂壞了,為何

近幾年突然興起了一個詞,叫做共享經濟。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成為不少投資人新的「風口」。我們最先聽到的可能是共享單車,隨後便有各種各樣的共享經濟「冒尖」。例如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成為人們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兩樣東西。最近各個地方,暴雨連連,不少投資人抓住了商機,又推出了共享雨傘。

也許創始人並不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賺取利益,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只能證明目前的經濟模式並不特別適合共享雨傘,當然共享雨傘能夠盈利是人們意想不到的事情。你用過共享雨傘嗎?如果你有一定的資金,會用來投資共享經濟嗎?

㈩ 共享雨傘如何收費

使用共享雨傘是收費的。

在雨傘的傘柄上,有一個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一掃,然後進行身份認證、交押金充值等步驟,就能得到一個密碼,輸入後就能將雨傘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