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本會計:成本差異分析問題和定額成本法問題
成本差異是產品實際成本與標准成本的差額。實際成本超過標准成本所形成的差異稱為不利差異,通常用字母A來表示;實際成本小於標准成本所形成的差異稱為有利差異,通常用字母F表示。
材料差異計算:
單位產品實際材料用量=實際總用量÷實際產量=6500÷880=7.3864千克/件
單位產品標准材料成本=單位標准用量×標准單價=4×1.5=6元
單位產品實際材料成本=實際用量×實際單價=7.3864×2=14.77元
單位產品材料成本總差異=實際成本-標准成本=14.77-6=8.77元
其中:材料數量差異=(實際用量-標准用量)×標准價格=(7.3864-4)×1.5=5.08元
材料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准價格)×實際用量=(2-1.5)×7.3864=3.69元
計算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實際產量下直接材料實際總成本-實際產量下的直接材料標准總成本
=實際用量×實際價格—標准用量×標准價格
=(實際產量下實際用量—實際產量下標准用量)×標准價格+(實際價格—標准價格)×實際用量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直接材料價格差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成本差異
Ⅱ 產品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計算方法
按一定的成本對象歸集生產費用,以便計算出各種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計算方法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的情況下,只要求按產品的品種計算成本,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穩定之為品種法。又如,在單件小批多步驟的生產情況下,由於生產是按照客戶的訂單以及企業組織的生產批別組織生產,因此,產品成本就應該按照訂單或生產批別進行計算,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稱之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情況下,往往不僅要求按產品品種計算方法稱之為分步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可與基本方法結合使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例如,採用品種法計算成本,在產品品種規格繁多的情況下,為了簡化成本計算工作,可以先將產品劃分為若干類別,分別計算各類別產品成本,然後在各個類別內部採用一定的分配標准,計算出各個規模產品的成本,這種方法稱之為分類法。在定額管理制度比較健全的企業中,為了加強成本的定額控制,還可以以定額成本為基礎,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這種方法就稱之為定額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企業生產情況錯綜復雜,在實際工作中,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往往是同時使用或結合使用的。這主要取決於企業的生產特點,其目標是力求達到既要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又要簡化成本的核算工作。
Ⅲ 實際產量下標准成本為什麼用標准產量計算
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這種方法不像間接費用是預計的,而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預計的數字來計算的,這種成本的計算方法稱為標准成本制度或責任分解制度。
成本標准=單位產品標准成本=單位產品標准消耗量*標准單價
標准成本=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准成本
標准成本按所根據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分為理想標准成本和正常標准成本。
Ⅳ 請教計算實際成本的公式
應使用標准成本分攤,即
首先計算分攤系數:
實際原材料耗用總量/(產品1數量*產品1單位標准成本+產品2數量*產品2單位標准成本...)
產品耗用原材料合計:產品1數量*產品1單位標准成本*分攤系數
在解題時應注意本期投料是否已全部形成產品,生產產品是否全部銷售,期初產品庫存是否為0,如果不滿足這三個條件,還要考慮產成品和半成品的成本分配問題、期初庫存產品和期末庫存產品的成本分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