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已知某產品的邊際成本為C'(p)=4q-3(萬元/百台),q為產量,固定成本為18萬元。求最低成本
如果說最低成本,產量為0不是最低,
q不是最低以百台為單位 4q-3=0 q=0.75
q以百台為單位,最小100時為最低成本
都沒有收益什麼的,這個最低成本怎麼算呀,應該這題不全吧,總得有相應的收益,才能顯出最低成本的價值,不然不生產,就沒有變動成本了,這也沒有製造企業的意義了。
㈡ 哪位親能詳細告訴我短期總成本、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啊
總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根據定義可以總結如下:總成本=平均成本×產量,平均成本=總成本/產量,邊際成本=Δ總成本/Δ產量。
隨著產量的連續增加,總成本不斷上升,但上升速度首先逐漸遞減,當產量增至某點時,又呈現出逐漸遞增的趨勢。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隨產出的增加都而呈現出先逐漸遞減,而後當產量達到某一點之後再開始逐漸遞增的趨勢。
(2)產量是0如何算成本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短期可變成本、不變成本和總成本曲線的形狀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平均可變成本、平均不變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線的形狀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邊際成本曲線的特徵。成本曲線的變動規律與產量變動規律之間的關系,平均可變成本曲線和邊際成本曲線呈現u 型是由於邊際產量遞減規律所致。
短期固定成本(FC):這是廠商在短期內支付不變生產要素所支付的價格,如機器、廠房、設備的折舊,銀行貨款的利率,管理人員的工資,固定成本不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即產量=0時,仍然需要支付,不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
短期變動成本(VC):這是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量對可變要素所付出的總成本,如廠商對原料、燃料輔助材料和普通工人工資的支付,由於廠商在短期內總是要根據產量的變化來調整可變要素投入量,所以VC隨產量變動而變動。
㈢ 某商品的成本函數是一次性函數,已知產量為零時成本為10000元,產量為100時成本為40000元,
答:
1)
成本函數為一次函數y=kx+b
x=0時,y=0+b=10000
x=100時,y=100k+b=40000
解得:b=10000,k=300
所以:y=300x+10000
2)
x=200時,y=60000+10000=70000元
總成本為70000
平均成本=70000÷200=350元
㈣ 經濟學中,下面表格里,邊際成本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我們看總成本就可以了。比如說,第一個的邊際成本就是第一個的總成本減去第零個的總成本;第二個的邊際成本就是第二個的減去第一個的,以此類推。望採納,謝謝!
㈤ 產量為0時的邊際產量怎麼算
邊際產量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其計算公式為:MP=總產量的增加量Q/勞動的增加量L。這里的MP代表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簡單來說,邊際產量是指在增加一個單位的勞動投入後,總產量會因此而增加多少。
邊際成本則是指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當邊際產量為零時,意味著再增加單位勞動投入也不會使總產量有所提升,此時總產量達到最大值。進一步地,當邊際產量為負數時,意味著每增加單位勞動投入,總產量就會減少,這表明生產效率開始下降。
在其他生產要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生產要素(如勞動)的增加,我們可以觀察到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的變化趨勢。具體來說,這些曲線都會呈現出先上升後下降的特徵,這反映了邊際產量遞減規律。這種規律說明,隨著某一生產要素的不斷增加,雖然短期內總產量會繼續增長,但增長速度會逐漸放緩,最終達到一個頂點,之後再繼續增加該生產要素反而會導致總產量的減少。
這一規律的出現主要是由於資源的有限性和生產過程中的固定成本。當增加生產要素時,初始階段,由於資源的充分利用,每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能夠帶來更多的產量增加。然而,當生產要素繼續增加到一定數量後,由於資源的限制或生產過程中的協調成本增加,每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帶來的產量增加量會逐漸減少,甚至開始減少。因此,邊際產量遞減規律是經濟活動中的一個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