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融資成本簡單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為:融資成本=每年的用資費用/籌資數額的籌資費用。
【拓展資料】
融資成本是什麼?
簡單地說,融資成本是資金所有權與資金使用權分離的產物,其實質就是資金使用者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報酬。
企業融資成本包括用資費用和籌資費用兩個部分。其中,用資費用是指因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比如向股東支付的股利或向債權人支付的利息等。籌資費用是指企業在籌集資本活動中為獲得資本而付出的費用。通常是在籌資時一次全部支付的,在獲得資本後的用資過程中不再發生。
一般而言,由於大多數小微企業的貸款金額(籌資數額)較少,企業的信譽較低,在融資過程中支付的其他費用(籌資費用)就會相對較高。
融資有哪些成本?
一、顯性融資成本
顯性融資成本指可直接呈現和計算的與融資相關的成本,主要包括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報酬、獲得資金過程中支付的各項交易費用。
1.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報酬
融資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報酬,最常用的報酬支付方式有:利息或資金使用費;利息外費用,通常以咨詢服務費、顧問費、管理費手續費等形式收取;明股實債的分紅、股權回購溢價;發行股票的分紅等直接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費用。
2.融資過程中的交易費用
為獲得融資支付給第三方的費用,例如:第三方擔保人的擔保費用;評估機構的資產評估費、企業評級費、債項評級費等;中介公司的中介服務費;債券承銷費、管理費等等。
上述費用是我們在融資過程中清晰可見、容易計算且與融資直接相關的。在測算融資成本時一般不會遺漏。還有一些成本與融資間接相關、比較難計算、如果經驗不足在計算融資成本時很容易遺漏,即融資的隱性成本。
二、隱性融資成本
隱性融資成本指非直接呈現和計算且與融資相關的成本。主要包括將獲得的資金達到可使用狀態的成本、附加條件成本、匯率風險成本、人力成本、費用支付成本、機會成本等。
1.資金使用成本
資金使用成本即將融入的資金按融資協議要求使用,自放款之日起至資金使用完畢或達到可自由使用狀態期間所產生的融資成本。
資金可自由使用指企業可根據實際資金支付需要進行支付,而不受任何限制。企業融入的資金基本上都是有使用限制的。
例1:汽車經銷商的銀行流動資金借款,原則上是必須通過受託支付直接支付給整車廠用於車輛采購。當車輛采購回來並銷售回款後,資金才達到可自由使用狀態。
例2:一筆借款明確用途為歸還他行借款,自放款之日起至用於歸還貸款期間的融資成本就是資金使用成本。因為用新借款歸還舊借款即用新借款替換了原用於歸還舊借款的可自由使用資金,所以視為新借款資金達到了可自由使用狀態。
資金使用成本計算方式:
資金使用成本 = (融資總額 * 融資實際年利率 * 資金自放款到達到可自由使用狀態的平均天數 / 360) - 原有支付方式的實際資金成本
說明:
上述公式中使用佔用平均天數是因為資金的釋放通常是陸續達到可自由使用狀態,因此在計算時要用平均天數。
原有支付方式的實際融資成本包括:
(1)原有支付方式實際佔用現金的資金成本,用現金支付的金額、用票據支付時的票據保證金、賒銷時的預付保證金等;
(2)用票據支付時如果對方要收取貼現利息,實際收取的貼息費用;
(3)通過法人透支資金、汽車廠家金融公司融資等融資資金支付時的實際融資成本。
2.附加條件成本
資金方提出的任何一項附加條件對企業來說都是有成本的,只是成本大小不一。常見的附件條件有一定的存款比例、擔保(含保證金)、抵押、質押等等。
最常見的附加條件之一就是要配有一定的存款,或者直接要求一定金額的定期存款配比。雖然企業正常情況下也會留存一定的安全資金頭寸,可一旦作為合同條款的硬性要求,對企業來說該部分資金就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由資金了,就會產額外的資金頭寸成本。
該部分頭寸成本 = 要求頭寸金額 * (該筆融資的名義年利率 _ 頭寸存款利率) * 存款天數 / 360。
3.匯率風險成本
如果融資的非本位幣,就涉及到匯兌損益。在評估融資綜合成本時匯兌損益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大額的外幣借款,可通過鎖匯、外匯掉期等方式來鎖定匯率風險。
4.人力成本
從融資談判到業務操作以及後續管理都涉及到人力的付出,期間耗費的人力越多人力成本就越高。
雖然融資成本中的人力成本佔比相對較小,但如果涉及到境外路演、業務操作復雜等情況時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人力耗費過多也會影響融資效率。在融資溝通和方案設計時要盡可能簡化操作流程、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消耗。
5.費用支付成本
費用支付成本主要指支付資金所有者報酬、歸還本金及其他交易費用過程中的額外成本。
例如:資金出境成本,境內資金作為支付境外報酬出境需要代扣所得稅,目前普遍稅率是10%,即原有融資成本要上浮11.11%((1/0.9-1)%,0.9為境內1元付款境外凈到賬金額)。
6.機會成本
融資的機會成本指因該筆融資導致的企業相對成本支出的增加或其他收益的減少。
例1:新融資與存量融資互斥,如果存量融資成本低,則新融資高於存量融資的成本就是額外增加的成本,也即新融資的機會成本;
例2:一棟房屋抵押給A能降低0.5%利率,而給B利率不變,那麼抵押給B銀行就有0.5%的機會成本損失。
針對不同的企業和不同的業務形態,還有一些上面未能羅列的顯性或隱性成本。雖然有些成本在整個融資成本中佔比較小,但是對業務進度和操作難度有比較大的影響。在實際融資業務操作中應盡可能全面的去考慮影響融資成本的因素,在操作時就可以准確計算實際融資成本,提前預判過程中的風險,提前做好業務操作過程的優化,確保融資進度和有效控制融資成本。
⑵ 如何計算股票成本價
股票成本價格的計算公式是股票成本價格=購買股票的金額/持股歲指人的持股數量是只計入購買成本的股票成本價的計算。還有一種計算股票成本價格的方法,即股票成本價格=(持股人買入股票金額 股票盈虧金額)/持股人的持股金額可以為負。
如何降低股票成本?
1.手續費:如果投資者想降低股票成本,他們可以從手續費開始。不同的證券茄明公司有不同的傭金和手續費。選擇傭金低的公司可以節省很多錢。例如,證券公司將要求一些大家庭支付0.05%的傭金,但散戶的傭金是0.5%,不知不覺節省了10倍的傭金;
2、股價交易成本:當顫雀告持股人以低價買入股票時,股價上漲後再賣出,股價下跌後再買入,降低股票成本。當然,買賣會計算交易成本,但不影響成本的降低。
⑶ 股票買入價和成本價時怎麼算的
如果一隻股票你今天買入,那麼當時買入的價格就是你的成本價,如果第二天這只股下跌,你心急賣出那麼不會立馬 ,過了一會又上漲。那麼算起來是有點麻煩 ,我給你舉個實際例子吧
1.1號: 50塊成交200股,此刻你的成本價是50
1.2號 :股價下跌到45塊錢 你著急賣出200股,等到漲到47的時候 你又買了200股回來。這類怎麼算呢
很簡單 成本價=【200×50+45×200+47×200】÷600
注意:以上計算不帶入交易傭金,現在交易傭金已經很小了 ,這里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上漲到47塊 你買入300股,只要帶入括弧內計算 最後除以的是700就可以了
希望能幫助你
⑷ 股票市場融資融券成本是多少
此時買入了5000股股票,總資產75萬,其中25萬是賺的,股票一個1.5萬股,此時你的成本是50萬除以1.5萬股,大概33.33元。融資融券的利息是有兩部分的,一部分是融券利息規定是10.35%,二部分是融資利息目前兩融證監會規定基本上都是8.35%,券商都是用一天計算一天利息的,買入當天和節假日不計算利息,但賣出的當天需計算利息。
拓展資料:
一.股票融資融券如何操作?
1、先開立信用證券和資金賬戶:想要參與融資融券交易的投資者,必須先通過有關試點券商的徵信調查。比如:交易結算資金未納入第三方存管、缺乏風險承擔能力、有重大違約記錄等,都是不得參與融資融券業務。
2、融券賣出價不得低於成交價:比如,當天還沒有產生成交的,融券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於前收盤價。
3、賣出證券資金須優先償還融資欠款: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後,可以通過直接還款或賣券還款的方式償還融入資金。
二.股票融資融券利息一般多少?
融資融券的利息是有兩部分的,一部分是融券利息規定是10.35%,二部分是融資利息目前兩融證監會規定基本上都是8.35%,券商都是用一天計算一天利息的,買入當天和節假日不計算利息,但是賣出的當天需計算利息。(一般是6%) 利息的計算公式為:融資額度*利率/360,如果以8%來算,就是8%*n/360,一年是按360天算,n表示的是天數,在券商融資10萬根據公式可以計算出一天的利息大概為21.9元。
還有融資融券買賣股票還是有交易傭金的,一般跟普通賬戶的交易傭金是一樣的。 而且利息扣取方式:每個月從賬戶中扣除,或者在你終止融資融券的時候扣除。融資上,如果賬戶上有資金,將會優先償還融資的利息和本金,賣出股票的資金也就會優先用於償還融資欠款。買入股票也是會優先償還所欠的股票。融資負債實行T+1日起按自然日計息,算尾不算頭。
⑸ 股權融資成本計算是怎麼樣的
一、股權融資成本計算是怎麼樣的? 一般情況下,融資成本指標以融資成本率來表示:融資成本率=資金使用費÷(融資總額-融資費用)。這里的融資成本即是資金成本,是一般企業在融資過程中著重分析的對象 企業融資成本實際上包括兩部分:即融資費用和資金使用費。融資費用是企業在資金籌資 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資金使用費是指企業因使用資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報酬,如股票融資向股東支付股息、紅利,發行債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借用資產支付的租金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融資成本的含義僅僅只是企業融資的財務成本,或稱顯性成本。除了財務成本外,企業融資還存在著機會成本或稱隱性成本。機會成本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把某種資源用於某種特定用途而放棄的其他各種用途中的最高收益。我們在分析企業融資成本時,機會成本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特別是在分析企業自有資金的使用時,機會成本非常關鍵。因為,企業使用自有資金一般是 「無償」的,它無須實際對外支付融資成本。 二、為什麼股權融資資金成本比較高? 風險越大,報酬要求的就越高,股東要求的報酬越高,企業股權融資資金成本就越高。 股東的風險為什麼最大哪?這個是由於法律的規定引起的。 一家企業破產的情況下,法律規定分配了企業債權後的剩餘財產才可以分配給股東,所以很多情況下股東最後一無所獲,把之前投入的資本全部虧掉了。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比如企業支付給 債權人 利息可以所得稅前扣除,而企業支付給股東的股息卻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 由於存在這些原因讓股權融資資金成本高於 債權融資 成本等。 三、融資的方式 第一種是基金組織,手段就是假股暗貸。所謂假股暗貸顧名思義就是投資方以入股的方式對項目進行投資但實際並不參與項目的管理。到了一定的時間就從項目中撤股。這種方式多為國外基金所採用。缺點是操作周期較長,而且要改變公司的股東結構甚至要改變公司的性質。國外基金比較多,所以以這種方式投資的話國內公司的性質就要改為中外合資。 第二種融資方式是銀行承兌。投資方將一定的金額比如一億打到項目方的公司帳戶上,然後當即要求銀行開出一億元的銀行承兌出來。投資方將銀行承兌拿走。這種融資的方式對投資方大大的有利,因為他實際上把一億元變做幾次來用。他可以拿那一億元的銀行承兌到其他的地方的銀行再貼一億元出來。起碼能夠貼現80%。但問題是公司賬戶上有一億元銀行能否開出一億元的承兌。很可能只有開出80%到90%的銀行承兌出來。就是開出100%的銀行承兌出來,那公司帳戶上的資金銀行允許你用多少還是問題。這就要看公司的級別和跟銀行的關系了。另外承兌的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根據國家的規定,銀行承兌最多隻能開12個月的。大部分地方都只能開6個月的。也就是每6個月或1年你就必須續簽一次。用款時間長的話很麻煩。 第三種融資的方式是直存款。這個是最難操作的融資方式。因為做直存款本身是違反銀行的規定的,必須企業跟銀行的關系特別好才行。由投資方到項目方指定銀行開一個賬戶,將指 定金 額存進自己的賬戶。然後跟銀行簽定一個協議。承諾該筆錢在規定的時間內不挪用。銀行根據這個金額給項目方小於等於同等金額的貸款。註:這里的承諾不是對銀行進行 質押 。是不同意拿這筆錢進行質押的。同意質押的是另一種融資方式叫做大額質押存款。當然,那種融資方式也有其違反銀行規定的地方。就是需要銀行簽一個保證到期前30天收款平倉的 承諾書 。實際上他拿到這個東西之後可以拿到其他地方的銀行進行再貸款的。 第五種融資的方式(第四種是大額質押存款)是銀行信用證。國家有政策對於全球性的商業銀行如花旗等開出的同意給企業融資的銀行信用證視同於企業帳戶上已經有了同等金額的存款。過去很多企業用這個銀行信用證進行圈錢。所以國家的政策進行了稍許的變動,國內的企業很難再用這種辦法進行融資了。只有國外獨資和中外合資的企業才可以。所以國內企業想要用這種方法進行融資的話首先必須改變企業的性質。 第六種融資的方式是 委託貸款 。所謂委託貸款就是投資方在銀行為項目方設立一個專款賬戶,然後把錢打到專款賬戶裡面,委託銀行放款給項目方。這個是比較好操作的一種融資形式。通常對項目的審查不是很嚴格,要求銀行作出向項目方負責每年代收利息和追還本金的承諾書。當然,不還本的只需要承諾每年代收利息。 第七種融資方式是直通款。所謂直通款就是直接投資。這個對項目的審查很嚴格往往要求固定資產的 抵押 或銀行擔保。利息也相對較高。多為短期。個人所接觸的最低的是年息18,一般都在20以上。 第八種融資方式就是對沖資金。 第九種融資方式是 貸款擔保 。 現在好多的公司都是以股權融資的方式來加大公司的發展,也只有得到很好的資金,公司才能逐漸的擴大,對於投資者來說,融資的金額越大,利益就會越大,但是隨之而來風險也會更大,利益與風險都是成正比的,而股權融資成本計算也是會根據法律規定的方式來進行計算。
⑹ 股票成本價怎麼計算
股票成本價=買股票的價格+券商的手續費+印花稅+過戶費。
比如說你買入的股票價格是18元/股,買入500股,(此股為深圳的股票)總成本有:18*500+18*500*1/1000+18*500*3/1000。
備註:18*500*1/1000是印花稅,18*500*3/1000是手續費,說明:手續費各公司證券公司是不一致的,最高是千分3,最低每筆收5元。
賣股票的總市值-券商的手續費-印花稅-過戶費,如果賣出股票收到的錢大於買股票的總成本,則有賺錢。
拓展資料:
成本計算對象的計量單位。可以是實物單位,也可以是相對單位。實物單位如件、台、公斤、噸、千瓦小時等。
相對單位以標准實物單位表示,標准實物量換算公式為:標准實物量=實物量×換算系數
確定成本計算單位是為了計算產品的單位成本,以利於成本的比較分析。單位確定是否正確合理,尤其是相對單位,對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有一定影響。
成本計算單位有時也可理解為擔負成本責任的單位,如以車間或小組為單位計算成本,這里的單位具有成本中心的涵義
成本計算 網路
⑺ 股票交易成本計算
在通達信網上交易系統中,投資者在買入股票後,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成本價格作為您的投資成本參考,該價格在交易界面的資金股份欄內以「成本價」顯示。由於該價格有三種計算模型,而我們各營業部會根據當地市場情況或者投資者偏好而採用不同的計價類型,這給大家計算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此我們把該項目的後台計算方法給大家說明一下,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另外,這種「成本價」只是投資者在參與證券交易過程中的一個參考成本價格,並不能完全反映您的投資情況,具體投資盈虧應以實際交易為准。
一、「成本價」的類型「成本價」在後台有三種計算模型,分別為買入均價、持倉成本和保本價。而投資者的證券交易時,根據您是否一次性的買入、賣出證券,還是同一支證券連續重復多次的全部或部分交易,成本價的計算結果是不同的。
1 、「成本價」設置為「買入均價」類型不含買入股票時的手續費、過戶費,只表示實際的成交價格,賣出部分股票時不影響該價格( 1 )、一次性買入
公式:買入均價=買入價格
( 2 )、非一次性買入
公式:買入均價=(首次買入金額+再次買入金額)/(首次買入數量+再次買入數量)2 、「成本價」設置為「持倉成本」類型含有買入股票時收取的手續費、過戶費,不包括賣出時手續費用,賣出部分股票時不影響該價格(1 )、一次性買入
公式:持倉成本= 總買入金額/總買入數量=(買入金額+買入手續費用)/買入數量總買入金額:昨天以前(包括昨天)該股票的總的買入成交金額,包括傭金、印花稅及所有其他費用。(註:計算期間不存在股票清零的情況)( 2 )、非一次性買入
公式:持倉成本= (總買入金額+回報買入金額)/(總買入數量+回報買入數量)回報買入金額:當日該股票總的買入成交金額,包括傭金、印花稅及所有其他費用。
3 、「成本價」設置為「保本價」類型在持倉成本的基礎上,含有估算的賣出費用,包括手續費、過戶費、印花稅。由於變數較多,經過系統的簡化計算公式,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果。( 1 )、一次性買入公式:成本價=保本價=(總買入金額+(1-估算費率))/總買入數量=(買入金額+買入手續費用)/(1-估算賣出總費率)/總買入數量估算費用:根據客戶費用設置中的費率來計算當前該股票按價全部賣出時的費用。估算費率:客戶費用設置中的實際費率。
( 2 )、非一次性買入,部分賣出
公式:成本價=保本價=(總買入金額+回報買入金額-總賣出金額-回報賣出金額)/(1-估算費率)/(總買入數量+回報買入數量-總賣出數量-回報賣出數量)總賣出金額:昨天以前(含昨天)該股票的總的賣出成交金額,包括傭金、印花稅及所有其他費用。(註:計算期間不存在股票清零的情況)回報賣出金額:當日該股票總的賣出成交金額,包括傭金、印花稅及所有其他費用。
二、「浮動盈虧」欄目的計算說明
在交易界面的資金股份欄內,有一個「浮動盈虧」的顯示項目,改項目表示系統為您計算的一個參考的盈虧。涉及該項目變數也較多,並不能完全反映您的實際盈虧情況,具體投資盈虧應以您實際資金股份變動為准。計算公式如下:
1 、一次性買入
公式:浮動盈虧=股票市值-總買入金額-估算賣出費用2 、非一次性買入,部分賣出公式:浮動盈虧=股票市值-總買入金額 + 總賣出金額-回報買入金額 + 回報賣出金額-估算賣出費用
⑻ 股票成本價怎麼計算
買入成本=買入價格*股數*(手續費率)+過戶費+通信費
賣出成本=賣出價格*股數*(手續費率+印花稅率)+過戶費+通信費
1、股票補倉後成本價計算方法:(以補倉1次為例)
(第一次買入數量*買入價+第二次買入數量*買入價+交易費用)/(第一次買入數量+第二次買入數量)
2、股票補倉是指投資者在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的基礎上,又買入同一股票。補倉是被套牢後的一種被動應變策略。
同時補倉,就是因為股價下跌被套,為了攤低該股票的成本,而進行的買入行為。
(8)股票融資買入成本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補倉是被套牢後的一種被動應變策略,它本身不是一個解套的好辦法,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它是最合適的方法。股市中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方法。
只要運用得法,它將是反敗為勝的利器;如果運用不得法,它也會成為作繭自縛的溫床。因此,在具體應用補倉技巧的時候要注意以下要點:
一、熊市初期不能補倉。這道理炒股的人都懂,但有些投資者無法區分牛熊轉折點怎麼辦?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股價跌得不深堅決不補倉。
如果股票現價比買入價低5%就不用補倉,因為隨便一次盤中震盪都可能解套。要是現價比買入價低20%~30%以上,甚至有的股價被夭斬時,就可以考慮補倉,後市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已經相對有限。
二、大盤未企穩不補倉。大盤處於下跌通道中或中繼反彈時都不能補倉,因為,股指進一步下跌時會拖累絕大多數個股一起走下坡路,只有極少數逆市走強的個股可以例外。
補倉的最佳時機是在指數位於相對低位或剛剛向上反轉時。這時上漲的潛力巨大,下跌的可能最小,補倉較為安全。
三、弱勢股不補。特別是那些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跟著跌的無庄股。因為,補倉的目的是希望用後來補倉的股的盈利彌補前面被套股的損失。
既然這樣大可不必限制自己一定要補原來被套的品種。補倉補什麼品種不關鍵,關鍵是補倉的品種要取得最大的盈利,這才是要重點考慮的。所以,補倉要補就補強勢股,不能補弱勢股。
四、前期暴漲過的超級黑馬不補。歷史曾經有許多獨領風騷的龍頭,在發出短暫耀眼的光芒後,從此步入漫漫長夜的黑暗中。
如:四川長虹、深發展、中國嘉陵、青島海爾、濟南輕騎等,它們下跌周期長,往往深跌後還能深跌,探底後還有更深的底部。投資者攤平這類股,只會越補越套,而且越套越深,最終將身陷泥潭。
五、把握好補倉的時機,力求一次成功。千萬不能分段補倉、逐級補倉。首先,普通投資者的資金有限,無法經受得起多次攤平操作。
其次,補倉是對前一次錯誤買入行為的彌補,它本身就不應該再成為第二次錯誤的交易。所謂逐級補倉是在為不謹慎的買入行為做辯護,多次補倉,越買越套的結果必將使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
⑼ 股票成本價怎麼計算舉例介紹
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的成本價直接影響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成本價越高,投資者的預期收益越低,成本價越低,投資者預期收益越高,那麼,怎麼計算出投資者的成本價呢?接下來跟大家介紹一下。股票的成本一般包括股票的買成本和交易費用這兩部分,即股票的成本價=(股票的買入成本+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在某隻股票市價為50元的時候,買入1000股,傭金費用按照成交額的萬分之三收取,則投資者的股票成本價=(50×1000+50×1000×0.03%)/1000=50.015元。
如果投資者買入該股之後,進行頻繁的買入賣出操作,則其成本價計算公式有所不同。
賣出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所有買入股票的成交金額+所有買賣交易手續費-平倉賣出股票的成交金額)/剩餘的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賣出5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元,則投資者賣出後的成本=(1000×50+30-52×500)/500=48.06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下降了1.94元,在盈利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賣出操作,可以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價。
不斷買入成本價計算公式=(每次買入股票的成本之和+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買入10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6元,則股票成本價=(1000×50+52×1000+30.6)/2000=51.02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上升了1.02元,在股價上漲過程中,不斷的買入,其成本價會相應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