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計算成本的公式,越簡單越好
計算成本的公式有
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本期在產成品成本
本期在產成品成本=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
成本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期初在產+本期投產-本期完工=本期在產(生產成本借方余額)
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 )
Ⅱ 使用成本計算方法
使用成本計算方法是指工業企業中計算產品成本各種方法的總稱。成本計算方法在不同生產類型的企業中是不同的。成本計算的關鍵是明確成本計算對象,成本計算就是要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在大量、大批的簡單生產中,一般只要求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這種方法叫做品種法。在大量、大批的復雜生產中,不僅要按品種計算成本,還要按步驟計算半成品成本,這種方法叫做分步法。
在單件、小批生產中,生產按照訂貨者的定單生產,成本要按定單計算,每一定單為一批別,這種方法叫做分批法,所以,品種法、分步法和分批法是成本計算的三種基本方法。,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管理上的要求,成本計算方法又有發展,在產品品種規格較多的企業中,出現了分類法,先將產品按一定標志分為若干類別,計算各類產品的成本,然後再按系數、定額比例等方法,計算各種產品的成本。在定額管理比較健全的企業中,為了按照定頷管理成本,採用定輛法分別計算定額成本和定額差異。有的企業採用分步法計算成本,又根據成本核箅上的不同要求,分為順序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同時,在一個企業中,由於各個生產車間生產類型和管理要求不同,也可以採用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Ⅲ 成本率的計算公式
有很多。通式是∑(ft-ct)(p/f,k,n)=0
ft是各年籌措資金流入額;ct是各年資金佔用費和籌措費。
解方程就可以得到資金成本率k
債務資金成本率為kd=(i+vd)(1-t)/(1-f)
vd為擔保費率,i為貸款年利率,t為所得稅稅率,f為銀行籌資費率。
Ⅳ 實際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實際成本計算公式是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計劃成本)。
實際成本法主要以以中間產品生產時發生的生產成本作為其內部轉移價格的方法。公式: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計劃成本)。
實際成本法則:
1、分類:實際成本法通常按成本計算對象進行命名,包括品種法、訂單法(分批法)、分步法。
2、品種法:品種法主要適合於大批量、流程式生產的企業,通常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產品品種非常多,生產過程比較簡單,不要求分步驟核算成本,成本核算上要求按品種簡單歸集和分配成本,月末通常有在製品成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實際成本法
Ⅳ 成本價怎麼算 公式
一、成本價怎麼算公式
股票的成本一般包括股票的買成本和交易費用這兩部分
即股票的成本價=(股票的買入成本+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某股票市價為50元的時候,買入1000股,傭金費用按照成交額的萬分之三收取,則投資者的股票成本價=(50×1000+50×1000×0.03%)/1000=50.015元
賣出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所有買入股票的成交金額+所有買賣交易手續費-平倉賣出股票的成交金額)/剩餘的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賣出5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元,則投資者賣出後的成本=(1000×50+30-52×500)/500=48.06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下降了1.94元,在盈利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賣出操作,可以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價。
不斷買入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每次買入股票的成本之和+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買入10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6元,則股票成本價=(1000×50+52×1000+30.6)/2000=51.02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上升了1.02元,在股價上漲過程中,不斷的買入,其成本價會相應的提高。
二、買入均價和成本價的區別是
1、含義不同:
成本價是指投資者多次買入賣出這只股票後,手中剩下的這部分股票的持倉成本價;而買入均價是指每次買入後的算術平均價格。
2、計算方式不同:
成本價計算方式:在不賣出的情況下,成本價=買入均價+手續費,但是如果賣出後,持倉成本就會變化。
如:10元買進,在10.5元賣出,賣出後系統的會低於10元,因為將價格上漲後的0.5元收益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下降。
反之如果是9.5元賣出了一筆,虧損後賣出則系統會將虧損也會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價提高。
買入均價計算方式:是計算多次買入,不包括賣出。
如:投資者在10元的時候買入某股票1000股,在11元的時候,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再次買入1000股,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則投資者買入該股的買入均價=(10×1000+11×1000)/2000=10.5元
Ⅵ 全部成本法計算公式
全部成本法計算公式如下:殲橡
1、產品成本的計算:產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單位產品成本=產品成本/本期產型改隱量,期間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三個期間費用:變動性+固定性費用總和)。
2、銷貨成本的計算:本期銷貨成本=單位生產成本*本期銷貨量(當期初存貨為零時)。
3、營業利潤的計算:(1)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毛利(2)銷售毛利—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利潤。
1、不利於成本管理。由於完全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給成本管理帶來了問題:一是固定製造費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計算工作量,影響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和准確性;二是產品成本中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劃分,使成本控制工作變得復雜。
2、不利於企業的短期決策。因為在產品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總額不變時,其利潤的變化理應同銷售量的變化同向。但是按完全成本法計算,利潤的多少和銷售量的增減不能保持相應的比例,因而不易被人們理解,不利於短期決策、控制和分析工作,甚至會片面追卜廳求產量。
Ⅶ 成本價計算公式是怎麼樣的
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計算公式: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成本費用總額=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如果能夠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還應當包括其他業務支出數據。
如果無法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計算公式也可以變為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營業利潤-其他業務利潤))×100%。
(7)最優使用成本怎麼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原材料費用的核算有多種,比如製造商品的主要材料,製造商品所使用的燃料,製造商品的低值易耗品,這些均屬於與原材料費用的核算范圍,因此我們需要對這些費用進行相應的核算。匯總後分配核算。
折舊費用的核算,成本會計重要的一個環節。不過這個環節相對的簡單,只需要對相應的固定資產折舊進行核算就能夠進行分析核算。而且一般的固定資產的折舊都相同,因此也比較簡單。
Ⅷ 成本價計算公式
成本價=單位產品成本+加成額
=單位產品成本*(1+加成率)
成本加成率=加成內容/相關成本。
成本價就是商品取得的價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8)最優使用成本怎麼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成本價是指企業取得存貨的入賬價值,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存貨應當以其成本入賬,存貨的取得主要通過外購和自製兩種途徑。從理論上講,企業無論從何種途徑取得存貨,凡與取得存貨有關的支出,均應計入存貨的歷史成本或實際成本之中。
《企業會計准則-存貨》中規定: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采購成本一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及其他可以直接歸屬到存貨采購的費用.商品流通企業的商品采購成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其他稅金等。
存貨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的製造費用。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如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設計費,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其他輔助材料費用,生產過程中設備的折舊費,水電汽等其他與生產有關的費用。
Ⅸ 最佳存貨成本公式
最佳存貨成本公式如下:
相關總成本TIC=D/Q×K+Q/2×Kc
將「經濟進貨批量Q=(2KD/Kc)開平方」代入上式即可得到經濟訂貨批量相關總成本公式:
經濟訂貨批量相關總成本=D/(2KD/Kc)開平方×K+(2KD/Kc)開平方/2×Kc
將根號外的字母算進根號內:
經濟訂貨批量相關總成本=[K平方D平方/(2KD/Kc)]開平方+(Kc平方2KD/4Kc)開平方
=(KDKc/2)開平方+(KDKc/2)開平方
=1/2(2KDKc)開平方+1/2(2KDKc)開平方
=(2KDKc)開平方
存貨取得成本計算公式: 存貨取得成本包括訂單成本和取得成本。 訂單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訂單數×每單可變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庫存需求÷每單訂單訂貨量×每單可變成本 購置成本=年需求×單價
拓展資料:成本核算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 概念:或稱移動平均是指接收貨物的成本加上原存貨的成本除以接收貨物的數量加上原存貨的數量來計算加權單價,而採用發貨存貨的計價方法。特點:它的優點是允許管理人員及時跟蹤庫存余額,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和發放和持有的庫存成本是客觀的。缺點是平均單價需要每次收貨計算一次,計算工作量較大,不適用於收貨頻繁的企業。 適用范圍:是實際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成本核算方法。
單項計價法 概念:又稱個體鑒定法、具體鑒定法、批量實際鑒定法。該方法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與實物流一致,根據各種存貨確定每批存貨的采購批次或生產批次和期末存貨,並根據采購或生產時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出每批出外庫存和期末庫存的成本。 特點:使用這種方法是合理和准確計算即將離任的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確定外向的批次庫存和剩餘庫存批次為了確定收入,所以實際操作的工作負載很重,困難。 適用范圍:適用於易於識別、存貨種類不多、單位成本高的存貨計價,如房地產、船舶、飛機、重型設備、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全月加權平均法 概念:加權平均法是指通過剔除當月收到的總成本和當月的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交貨成本和存貨成本。 特點:該方法僅在月末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平均單價是在市場價格漲跌時計算的,庫存成本的分配更加均衡。但這種方法通常不能從賬上提供已發行和已關閉存貨的單價和金額,不利於加強存貨管理。 適用范圍:適用於每一時期存貨成本變動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