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管理會計,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麻煩幫幫忙解答下
1、完全成本法:產品總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 =100+120+80+40=340元
單位成本=340/20=17(元/件)
變動成本法:產品總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100+120+80=300元
單位成本=300/20=15(元/件)
2、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貨成本=17*2=34元
變動成本法:期末存貨成本=15*2=30元
3、完全成本法:當期利潤=25*18-17*18-3*18-50=40元
變動成本法:當期利潤=25*18-15*18-3*18-50=76元
4、原因在於兩種成本法計入當期利潤表的固定生產成本的水平出現了差異。
Ⅱ 管理會計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計算題,求詳細解題思路及解題過程
管理會計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計算題,求詳細解題思路及解題過程
完全成本法:
總成本=5000*5+5000=30000元
單位成本=30000/5000=6元
營業利潤=4000*(10-6)-5000=11000元
變動成本法下:
單位成本=5元
營業利潤=4000*(10-5)-5000-5000=10000元
二者的區別就是完全成本法下,固定製造成本要進入產品成本;變動成本法下,固定製造成本全部作為期間費用
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 計算題
請按照下面的思路計算:
1、全部成本法計算利潤的步驟:
銷售收入-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 = 銷售毛利
銷售毛利-非生產成本 = 稅前利潤
其中: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 =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生產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非生產成本 = 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2、變動成本法利潤計算步驟:
銷售收入-銷售變動成本 = 邊際貢獻
稅前利潤 = 邊際貢獻-固定成本
其中:
銷售變動成本 = 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
或: = 銷售產品變動生產成本+變動銷售費用+變動管理費用
固定成本 = 固定製造費用+固定銷售費用+固定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計算題如何做?, 關於用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的計算題?
(1)變動成本法,三年的營業利潤都一樣
營業利潤=(200-90)*1000-20000-50000=40000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單位固定製造費用=20000/1000=20
營業利潤=(200-90-20)*1000-50000=40000
第二年,單位固定製造費用=20000/1200=16.67
營業利潤=(200-90-16.67)*1000-50000=43330
第三年,單位固定製造費用=20000/800=25
營業利潤=(200-90-25)*1000-50000=35000
(2)產量=銷量,兩種方法相同
產量>銷量,完全成本法利潤大於變動成本法
產量<銷量,變動成本法利潤大於完全成本法
因為,完全成本法中,存貨吸收了一部分固定性製造費用
ps,完全成本法中,固定性製造費用作為產品成本,變動成本法中,固定性製造費用作為期間費用,隨同銷售扣除。
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計算稅前利潤
變動成本率=單位變動成本/單價,而單位變動成本可以從題目中計算=4+3+1=8,所以可以知道單價是20元,銷售額是160000
求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詳解
完全成本就是企業中計算成本時按製造成本加全部費用合計計算。
變動成本法是另外一種成本計算方法,計算只按成本中的變動部分計算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問題
他們的不同主要在對固定性製造費用的處理上,完全成本法中,固定性製造費用作為產品成本,變動成本法中,固定性製造費用作為期間費用,隨同銷售扣除
產量=銷量,兩種方法利潤相同
產量>銷量,完全成本法利潤大於變動成本法
產量<銷量,變動成本法利潤大於完全成本法
因為,完全成本法中,存貨吸收了一部分固定性製造費用
會計《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考試題求答案啊
B兩種成本法計入當期利潤表的固定性製造費用的水平出現差異
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營業利潤題目
1,D
變動成本法下,利潤=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本月發生的固定製造費用當期全部扣除。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製造費用僅僅扣除銷售實現的部分,即轉換成銷售成本的部分。所以兩者之間相差了1000元。(在期初存貨為零的特殊情況下)
2、C
在有期初存貨的一般前提下,完全與變動的利潤差額=完全下期末存貨吸收的固定製造費用-完全下期初存貨的固定製造費用=(完全期末存貨-變動期末存貨)-(完全期初存貨-變動期初存貨)
=(完全期末存貨-完全期初存貨)-(變動期末存貨-完全期初存貨)=6000
會計中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怎麼樣結合
一)變動成本法的特點
變動成本法是一種只計算產品的變動成本的成本計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採用變動成本法時,固定成本作為期間成本直接計入當月損益,不計入產品成本。算出的產品成本只包括變動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這是變動成本法的主要特點。
要了解變動成本法,必須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態的分類。按照成本性態,可以把成本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類。
(二)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對比,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不同特點:(1)產品成本內容構成不同;(2)存貨估價不同;(3)利潤計算方式不同;(4)產銷量不平衡時算出的利潤額不同。
(三)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優缺點
前面各章所述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算出的產品成本,都是既包括變動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產品成本,通稱完全成本。因此前述的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可以通稱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能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服務,只是在不同情況下兩種方法所存在的優缺點不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關於利潤與產銷量的聯絡。採用變動成本法算出的利潤多少與銷售量增減相一致,可以促使企業注重銷售,根據市場需求以銷定產,避免盲目增產。2.關於決策分析。採用變動成本法,能夠提供創利額這一指標,揭示銷售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量本利分析,為企業短期的生產經營預測和決策提供所需資料。3.關於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變動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優越性,還有利於各部門業績的評價。4.關於產品定價、對外報告和計稅。變動成本法算出的產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產品定價的要求。據變動成本法計算的存貨價值和損益,也不符合對外報送會計報表的要求和所得稅法對計算應稅所得額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則符合這些要求。因此,需要採用變動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的企業,一般只宜在帳外計算,不宜在帳內計算,不能在帳內根據這種成本計算營業利潤、編制對外會計報表。如果產品變動成本在帳內計算,那麼在月末計算營業利潤、編制對外會計報表以前,必須將帳面成本調整為完全成本。
(四)變動成本法的計算程式
採用變動成本法,必須先將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並將混合成本採用適當的方法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本科目考試用書只講述了兩種方法,即:高低點法和散布圖法。
(五)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的實際應用
前面各章節所述的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種基本方法,以及分類法、定額成本法、標准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四種輔助方法,都是典型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情況錯綜復雜,一個企業、一個車間、一種產品往往同時採用或者結合採用幾種成本計算方法。1.幾種成本計算方法和同時應用。2.幾種成本計算方法的結合應用。
Ⅲ 成本管理會計品種法
(1)基本生產車間領用材料40000元,其中:直接用於甲產品生產A材料10800元,直接用於乙產品生產的B材料18000元,甲、乙產品共同耗用的C材料10000元(按甲、乙產品的定額消耗量比例進行分配,甲產品的定額耗用量為440公斤,乙產品的定額耗用量為560公斤),車間一般耗用1200元.輔助生產車間領用材料2300元.共計42300元.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10800
貸:原材料——A材料 10800
借: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18000
貸:原材料——B材料 18000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4400 [10000*440/(440+56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5600 [10000*560/(440+560)]
貸:原材料——C材料 10000
借:製造費用——材料費 1200
貸:原材料——?材料 1200
借:輔助生產成本——材料費 2300
貸:原材料——?材料 2300
(2)結算本月應付職工薪酬,其中:基本生產車間的工人工資18240元(按甲、乙生產耗用的生產工時比例分配,甲產品生產工時為300小時,乙產品工時為500小時),車間管理人員工資2850元,輔助生產車間職工工資1710元,共計22800元.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6840 [18240*300/(300+50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11400 [18240*500/(300+500)]
製造費用——工資 2850
輔助生產成本——工資 1710
貸:應付職工薪酬 22800
(3)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費.基本生產車間月初在用固定資產原值100000元,輔助生產車間月初在用固定資產原值40000元.月折舊率1%.
借:製造費用——折舊費 1000(100000*1%)
輔助生產成本——折舊費 400 (40000*1%)
貸:累計折舊 1400
(4)基本生產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的其他支出分別為1350元和620元,均通過銀行辦理轉賬結算.
借:製造費用——其他費用 1350
輔助生產成本——其他費用 620
貸:銀行存款 1970
(5)輔助生產車間(機修車間)提供勞務2515小時,其中為基本生產車間提供勞務2000小時,為管理部門提供勞務515小時.
輔助生產成本=2300+1710+400+620=5030
借:製造費用——輔助費用 4000 [5030*2000/2515]
管理費用——輔助費用 1030 [5030*515/2515]
貸:輔助生產成本 5030
(6)基本生產車間製造費用按生產工時比例在甲、乙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製造費用=1200+2850+1000+1350+4000=0400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3900 [10400*300/(300+50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6500 [10400*500/(300+500)]
貸:製造費用 10400
(7)甲產品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不大,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採用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乙產品直接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直接材料費用按完工產品數量和月末在產品數量的比例進行分配,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成本項目採用約當產量比例法進行分配.乙產品本月完工產品100件,月末在產品50件,完工率為50%.甲產品月初在產品成本為9500元,其中:直接材料費用4000元,直接人工1200元,製造費用4300元.乙產品月初在產品成本14500元,其中:直接材料費用6000元,直接人工3500元,製造費用5000元.
甲產品採用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在產品成本和月初成本一樣,
借:庫存商品——甲產品 25940
貸: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25940 (10800+4400+6800+3900)
乙產品採用約當產量分配法,
直接材料=18000+5600+6000=29600,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直接材料=100*29600/150=19733.33
在產品應分配的直接材料=50*29600/150=9866.67
直接人工=11400+3500=14900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直接人工=100*14900/(100+50*50%)=11920
在產品應分配的直接人工=50*50%*14900/(100+50*50%)=2980
製造費用=6500+5000=11500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100*11500/(100+50*50%)=9200
在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50*50%*11500/(100+50*50%)=2300
乙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19733.33+11920+9200=40853.33
乙產品的在產品成本=9866.67+2980+2300=15146.67
借:庫存商品——乙產品 40853.33
貸: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40853.33
Ⅳ 管理會計的完全成本法的期初存貨怎麼計算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所以這種方法也稱為「歸納(或吸收)成本法」。
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法不利於成本管理和企業的短期決策。
銷售成本
加權平均
本月出庫單價 =(本月入庫成本金額+上月庫存金額)/(本月入庫數量+上月庫存數量)
本月銷售成本=本月出庫單價*本月銷售數量
如:本月初庫存100件A產品,成本為10元,本月入庫的A產品有2批,如下:
1、10日,入庫的A產品200件,成本為12元;
2、20日,入庫的A產品150件,成本為9元
本月銷售A300件,月末轉成本應為:
本月A產品單位成本=(100*10+200*12+150*9)/(100+200+150)=10.556元
銷售成本=300*10.556=3166.8元
本月結存=(100*10+200*12+150*9)-3166.8=1583.2元
Ⅳ 成本計算的三種方法
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以及分步法三種。其品種法是最基礎的,因為無論什麼方法最終都要計算各種產品的成本,而且品種法的成本計算程序是成本計算的一般程序。
1.品種法
也被稱為簡單法,是以產品品種為產品成本計
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的方法,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單步驟生產的企業!
2.分批法
是按照產品批別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小批類型的生產、如造船業、重型機器設備製造業等!
3.分步法
是以產品生產步驟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紡織、冶金、汽車製造等大量大批的制企業。
成本計算是按一定的成本對象,對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歸集,以確定各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專門方法。通過准 確計算成本,可以掌握成本構成情況,考核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了解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促使企業加強核算,節約支出,提高經濟效益。
在現代會計學中,對「成本計算」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狹義的成本計算是指一般意義上的成本核算,即歸集和分配實際成本費用的過程;
廣義的成本計算是指現代意義上的成本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是由成本核運算元系統、成本計劃子系統、成本控制子系統和成本考核子系統有機結合而成的。而管理會計中使用的是廣義成本計算概念。
Ⅵ 管理會計的單位成本公式
管理會計中單位完全成本里包括:
1、按每一種產品耗用的工時加權平均
2、按第一種產品預計售價加權平均
3、按每一種產品的定額成本加權平均
單位成本是指生產單位產品而平均耗費的成本。一般只要將總成本去除以總產量便能得到。單位成本通常應成本項目分別反映其構成情況。
總成本是指企業生產某種產品或提供某種勞務而發生的總耗費
Ⅶ 自考管理會計(一)中的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生產成本怎麼算
在完全成本法中產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製造費用+固定性製造費用
Ⅷ 管理會計關於成本法的計算題!坐等高手解答!求詳解!
(1)完全成本法下的收益表 單位:元
期間項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營業收入 5×140000=700000 5×160000=800000
減:營業成本
期初存貨成本 0 116471
本期生產成本 (3+150000/170000)×170000=660000 (3+150000/140000)×140000=570000
可供銷售的生產成本660000 116471+570000=686471
期末存貨成本 (3+150000/170000)×30000=116471 (3+150000/140000)×10000=40714
營業成本合計 660000-116471=543529 686471-40714=645757
營業毛利 700000-543529=156471 800000-645757=154243
減:營業費用 650000+700000×5%=100000 65000+800000×5%=105000
營業利潤 156471-100000=56471 154243-105000=49243
變動成本法下的收益表 單位:元
期間項目 第一年 第二年
銷售收入 700000 800000
減:變動成本
變動生產成本 140000×3=420000 160000×3=480000
變動銷售及管理費用700000×5%=35000 800000×5%=40000
變動成本合計 455000 520000
貢獻邊際 700000-455000=245000 800000-520000=280000
減:固定成本
固定性製造費用 150000 150000
固定性銷售管理費用65000 65000
固定成本合計 215000 215000
營業利潤 30000 65000
(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營業利潤比按變動成本法計算的營業利潤增加了2647l元(56471—30000),是因為在完全成本法下,當年期末存貨吸收了26471元(150000/170000×30 000)的固定性製造費用並結轉到第二年。
第二年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營業利潤比按變動成本法計算的營業利潤減少了15757元(49243—65000),是因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貨吸收了10714元(150000/140000×10000)的固定性製造費用結轉到下一年度,同時期初存貨又釋放了第一年的26471元(150000/170000×30000)固定性製造費用,兩個因素相抵後,使第二年營業利潤減少15757元(10714—2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