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本會計的發展歷程
一般認為,成本會計是在工業革命時期,隨著工廠制度的出現而誕生的。事實上,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紀。那時候,由於義大利、英國、佛蘭茫和德國商業得到發展,許多人建立了獨資和合夥企業,開始從事毛織品生產、書籍印刷、錢幣鑄造和其他行業。早在英國亨利七世時期(Henry Ⅶ,1485-1509),成本會計便有了明確的發展。當時,一大批小毛紡織商由於不滿各行會的種種限制,從城市轉向鄉村,並建立了工業群體,希望通過行會以外的其他渠道推銷自己的產成品。他們的生產和銷售活動處於壟斷行會的控制之下時,沒有實行成本核算的必要。但是,像後來許多商號所認識到的那樣,小型工廠主發現,不僅自己與各行會之間存在著競爭,而且他們內部也存在著競爭,於是,准確的成本記錄變得必不可少,甚至成為成功的先決條件。在那些歲月里,這些刺激無疑推動了成本會計的發展。
我們可以舉出很久以前運用成本帳戶的實例。
中歐著名的富格爾家族,一個時期曾控制提洛爾和卡里思亞的銀礦、銅礦和一個鑄造廠,早在1577年,其中一個礦的會計記錄就包括下列帳戶:礦石、鑽、礦井和鑄造,總費用、熔煉、運輸、鐵和煤屑貿易。盡管沒有證據證明這些會計帳戶已經體現了現代成本流程意識,但已涉及到諸如產品成本(Cost of Proction)和主要成本(Prime Cost)之類用語。過後某一年,一個冶煉廠帳戶借記冶煉廠營業費用,同時貸記發運貨物。借方列示了23個項目,貸方包括九類不同的記錄。顯然,這些都不簡單。
梅弟(Medici)家族在貿易活動中採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也值得注意。它們是運用於工業活動的簿記程序的見證。這個著名的家族,在15、16世紀幾十年裡,除廣泛從事銀行業務之外,還經營毛紡業。早在1431年,即比盧卡·帕喬利(Luca Pacioli)出版第一本復式簿記教科書早63年,在梅第奇工業合夥企業中已使用了一套相當完善的會計帳簿。當時,設置了一個名為「製造和銷售衣服」(Cloth Manufactored and Sold)的帳戶,並編制了列示所有售出服裝利潤的報表。每一個衣服帳戶借方包括下列各項的合計:(1)羊毛購入;(2)染料成本;(3)其他製造成本支出,如工資、油、核棉機和起絨機。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這些工業合夥帳戶作了一些重要的改進,所以,到16世紀,出現了一些新方法。當時,對「工資總帳」(Wage Ledger)的運用是相當有見解的。這一總帳仍是聯系現代工廠總帳和工業企業總帳的先驅,也許可進一步推斷,處理這些復雜記錄的簿記員一定是一位很努力的專家。
普拉廷(Plantin)是16世紀佛蘭茫的印刷家和出版商,他們的會計帳簿,包括話多現代分批成本制度的因素。普拉廷為他出版的每一本書設置了不同的帳戶。這些帳戶借記使用的紙、支付的工資和其他印刷成本。當書印刷完以後,再從特定的帳戶轉記名為「庫存書」(Books in Stock)的另一個帳戶。這樣就可以附帶地反映「庫存紙」和「完工書」帳戶的增減變化情況。
這些實例證明在1400-1600年間產生了某些現代成本技術的實踐。當時,人們已經提出:(1)建立對每一個生產步驟的會計控制;(2)減少在原材料和人力使用上的浪費的思想。
工業革命前,成本會計方面的論文和書籍十分稀少。18世紀末,隨著工程學、採煤和棉紡織業的飛速發展。大量資本沉澱於機器和交通設備上面,這就給成本會計提出下列新的要求:(1)經理們要求能及時地、適量地供應原材料,並提供記錄情況;(2)適應對顧客更大金額付款的需要,需要一個能夠消除支付欺騙和銷誤的制度;(3)由於使用價值昂貴的設備和隨之而來的設備報廢問題,折舊變得更加重要;(4)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經理們必須了解在經營淡季抵補產品主要成本後產品的最低價格,換句話說,即使是在當時,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已變得十分重要;(5)產品從一個生產過程轉向另一個生產過程中,需要仔細地進行觀察和記錄,並對不同時期成本進行比較。
不僅在鋼鐵部門,在其他部門,也出現很多相類似的成本問題。例如,機械製造者(蒸汽機、紡織和鐵路設備)會計,在簽訂一項合同以後,需要為某批產品提供詳細資料,以便為能作出更可靠的預測提供信息,很明顯,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分批成本計算。這些簡單的開端引出令現代成本會計學家頭痛的問題。後來,所有與製造費用在每批產品中分攤有關的爭論,不論是否包括應付利息、廢料處理、成本與普通財務記錄協調等都能找到相同的根源。19世紀,當化學工業找到立足點之後,副產品和聯合成本問題日趨重要。另外,鐵路系統的擴展實際上與所有的成本問題相連,這些成本問題包括折舊、大量製造成本、工廠成本、聯合成本和對企業成本的控制等。
早期,成本會計師和簿記員都很不願意把他們掌握的方法傳播給別人,即使傳授,也要求接受者嚴格保密,這就使我們追溯成本會計早期的發展遇到了困難。公正地講,當時很少有理論家對這門學科感興趣,但有點神秘的是當時不乏商業簿記方面的教科書和文章,有些傳統至今,但涉及到成本和製造業記錄的甚少。
19世紀70、80年代,成本會計的研究主要是對確定產品主要成本的傳統作法進行適當改進。當時,人們並沒有完全認識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例如,一位早期科學管理的倡導者(1841年)提出,每一個生產者應不斷地尋求改進生產的方法,以降低每件產品的成本。他強調了解每一生產過程的「准確成本」和生產中機器損耗的重要性。
在1890年以前,大多數工廠是通過簡單地修改貿易帳戶計算工廠費用,因為,那時,他們首要目標是計算中期利潤,而不是計算產品成本。他們還不知道通過分類帳反映成本流程的概念,沒有嚴格區分車間製造費用和公司商業費用,也忽視了運用成本帳戶確定公司半成品和產成品之間適當的存貨數量。
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初,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理論研究獲得大豐收。在這一時期,(1)發現了把工廠分類帳和總分類帳聯系起來的方法;(2)對涉及到處理和記錄工廠原材料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把原材料價值轉移到產品中的問題;(3)對勞動力成本的記錄和分攤(到每一單位產品中去)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探討;(4)開始認真考慮包括在產品工廠成本中的製造費用項目,初步涉及到今天在彈性費用預算中廣泛應用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劃分。
1900年至1915年,成本會計側重於:(1)改進成本流程各階段的成本計算方法;(2)研究如何根據事先確定的費率解決撥款問題。與後來問題緊密相關的是關於工廠閑置生產能力處理問題的爭論,在認識到工廠閑置時間之前,事先確定的費率引起人們極大興趣。越來越多權威人士論述根據實踐估計費率問題。例如,一位會計學者建議,應該根據經營情況確定費率。
在20世紀早期的幾年裡,科學管理倡導者的思想影響著成本會計的發展,他們主張以根據企業生產能力,而不是依據企業實際產量確定適用費率。早在1903年,人們就把企業生產能力和企業實際產量之間的區別稱為「死費」,這種思想深化了對成本本質的認識,為後來的研究開辟了道路。
到1915年,工廠成本會計的基本結構已經建立,隨後,人們的研究集中在利息的分配、標准成本計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彈性預算和其他特殊目的的成本上。
② 成本會計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有什麼特點
簡單來說成本會計的任務是促進企業盡可能地減少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消耗,以達到降低成本,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特點及需注意的:
一、正確核算產品成本和經營管理費用,及時提供成本信息
二、實施成本預測、優化成本決策,確立成本控制的目標
三、加強成本控制,節約開支,不斷降低成本
四、建立責任成本制度,開展成本分析,加強責任成本的考核。
③ 成本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成本會計是指為了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費用的會計。成本會計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混合物,是計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會計方法。
財務會計要依據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有關資料進行資產計價和收益確定,而成本的形成、歸集和結轉程序也要納入以復式記賬法為基礎的財務會計總框架中,因此,成本數據往往被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用於對企業管理當局業績的評價,並據此作出投資決策。
同樣,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成本數據,往往被企業管理當局作為決策的依據或用於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的業績評價。 成本會計先後經歷了早期成本會計、近代成本會計、現代成本會計和戰略成本會計四個階段。成本會計的方式和理論體系,隨著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④ 成本會計做賬流程
成本會計做賬基本流程,一般流程:
1、根據生產方式確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常用的方法為: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實際運用中,這三種可以相互結合。如果公司具備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如ERP等數據管理軟體,而且運行良好(雖然絕大部分公司的ERP徒具形式,或僅僅勉強達到數據統計功能,但也對成本核算的細節起到一定幫助)。
2、基本資料收集:
2.1《BOM表》,即生產工藝流程標准及材料用量標准。這是實際生產成本分配標準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
2.2車間材料領、用、存明細表,這個不用說了,主要材料的統計,重要性不問可知。關鍵是要根據確定的成本核算方法設定統計表的項目格式。或按訂單統計,或按產品品種統計,或根據生產步驟統計,或三者結合。
2.3倉庫材料進、出、存明細表,這個是為了檢驗車間領、用存明細表的正確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倉庫成品進、銷、存明細表,這個是成本報表的重要採用數據《生產成本表》、《銷售成本表》。
2.4員工工資明細表,人工成本原始資料。關鍵是要分部門統計,如果有計件工資更好。
2.5製造費用明細表,按部分統計,這個要在原始單據在最初入帳時都要按部門記帳。這個是分步法成本核算的基礎之一。
3、成本報表與成本分析:
3.1成本報表主表是《產品生產成本表》和《產品銷售成本表》,這個做起來不復雜,關鍵是之前的資料統計要細致,才能計算的相對精確。
3.2成本分析的一般分析方式主要是盈虧分析和保本點分析。
3.3深入的分析是品質成本分析和重點成本分析,這才是成本控制的基礎。
成本核算的主要內容:1.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2.其中材料成本的計算尤為重要,一般分為主要材料和輔助材料。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能確定產品成本歸屬的直接計入產品,不能明確劃分成本歸屬的,根據實際生產工藝確定分配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