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為什麼權益用歷史成本
擴展閱讀
鑽戒鑽石純度一般多少 2025-05-13 18:38:53
什麼是社會成本社會收益 2025-05-13 18:37:47

為什麼權益用歷史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6-04 22:46:35

① 歷史成本的含義

歷史成本也叫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核心是對會計要素的記錄,應以經濟業務發生時的取得成本為標准進行計量計價。

按照會計要素的這一計量要求,資產的取得、耗費和轉換都應按照取得資產時的實際支出進行計量計價和記錄;負債的取得和償還都按取得負債的實際支出進行計量計價和記錄。資產減負債訴所有者權益自然也是歷史成本計價的,有別於報表日的重置價值、變現價值和市價。

計算公式為:會計成本=賬戶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資產,已消耗=產生收入(費用)+不產生收入(損失)

會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帳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產、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原料、動力、工資、租金、廣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國財務制度,總成本費用由生產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組成。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凈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凈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稱為期間費用,直接計人當期損益。

(1)為什麼權益用歷史成本擴展閱讀

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除了會計成本之外,還有另一種隱性成本。它與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有很大的不同。隱性成本不能直接從帳面上反映出來,因而難以精確計量。比如,機會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

② 歷史成本原則是什麼

歷史成本原則又稱實標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種資產應當按取得或購建時發生的實際成本對價,而且即使物價變動,一般也不進行調整。

其主要內容是:企業取得的各種財產物資,應以其購進或建造時發生的原始成本即實際成本人賬,並以此作為分攤和轉作費用成本的依據。當物價變動時,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調整其賬面價值。按實際成本計價,能防止隨意性,使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便於了解和比較。

實際成本原則主要用以確定財產物資的入賬金額。

(2)為什麼權益用歷史成本擴展閱讀

會計上,企業資產價值通常以歷史成本為基礎,以公允價值為輔,這是真實、准確、完整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要求。

企業持有資產的價值,可能因為自然環境、技術革新、市場環境等因素而發生變化,比如企業持有的股票因股價上漲導致賬面值比取得成本高、亦或者持有的存貨因技術革新而無人問津,從而導致存貨可變現凈值小於成本......這些都可能導致資產的歷史成本和賬面價值出現差異。

實施條例從企業會計准則中引入了資產計稅基礎的概念:歷史成本為本。一般情況下不得調整計稅基礎,減少資產價值變動對所得稅的影響,以不變應萬變。考慮到實務中的需要,計稅基礎並非一成不變,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可以調整計稅基礎。

③ 歷史成本是什麼意思

又稱原始成本或實際成本,是指以取得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成本作為資產的入賬價值。

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

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會計成本(accounting cost)

會計成本=賬戶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資產,已消耗=產生收入(費用)+不產生收入(損失)

(3)為什麼權益用歷史成本擴展閱讀:

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原始成本會計模式以原始成本為計量屬性,並將原始成本視為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和報告的一般原則。在這種會計模式下,一切經濟業務和事項,一律以原始成本為入賬標准。

各類資產都按原始成本轉銷。各類權益都以業務發生時實際收到的或承諾支付的貨幣數量計價。產品成本也按原始成本計算。這樣,就把整個會計建立在原始成本基礎之上。

計量屬性的優缺點

原始成本計量屬性的主要優點是:

(1)原始成本是在市場上通過正常的交易客觀的確定下來的,而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

(2)原始成本可以驗證。

(3)原始成本較近似於購置資產時的資產價值。

(4)原始成本數據易於取得,並且與收益計量上的實現概念相一致。

原始成本計量屬性的缺點主要有:

(1)由於資產的價值經常發生變動,經過較長時期以後,原始成本作為企業可用資財的計量屬性就缺乏重大意義。

(2)原始成本不能使利得和損失的實際發生期間有可能得到確認。

(3)由於資產的價值自始自終在變動,不同時期取得資產的成本在資產負債表早加在一起,缺乏可解釋性。

④ 歷史成本的定義是什麼

歷史成本就是會計成本。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會計成本(accounting cost)

會計成本=賬戶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資產,已消耗=產生收入(費用)+不產生收入(損失)

(4)為什麼權益用歷史成本擴展閱讀

由於核算目的不同,會計成本和定價成本在許多成本費用項目的核算方法和標准上存在較大差異,這是定價成本和會計成本的重大差別。比如,為加速固定資產更新換代,減少技術進步對固定資產減值的影響,企業可以根據有關制度規定採用加速折舊法,可以採用較短的折舊年限。

而在定價成本核算中,政府為維護消費者利益,保持價格的相對平穩,在滿足企業正常發展的前提下,通常會傾向於採取年限平均法或者較長的折舊年限。

新的《企業會計准則》給企業會計活動賦予了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特別是許多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其條件和標准主要由企業會計人員根據企業需要和職業素質來判斷和確定,必然會與定價成本核算要求出現更多、更大的差異。

⑤ 會計核算採用歷史成本計價原則的主要原因是

選A;歷史成本是實際發生的,具有客觀性

歷史成本原則或實際成本原則,要求一切經濟業務和事項,一律以原始成本為入帳的標准,把會計建立在原始成本的基礎上。要求資產和權益的計價,以經濟業務發生當時實際投入和實際付出的貨幣數量作為入帳價值,產品成本也按歷史成本計算,這樣會計報表各項目勢必均按歷史成本反映。之所以按歷史成本計價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1)歷史成本是買賣雙方,在買賣過程中所確定的交易價格。這個交易價格在市場上是客觀存在的,是可信賴的(2)歷史成本較真實地反映取得資產時的價值。(3)由於歷史成本的確定比較容易,他是可以驗證,檢查與控制的計價標准。(4)按原始成本計價,也是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建立在實際交易的基礎之上,從而使凈收益的確定比較真實客觀可比。

不懂的還可以問我!

⑥ 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亦稱原始成本或實際成本原則,指對會計要素的記錄,應以經濟業務發生時的取得成本為標准進行計量計價。按照會計要素的這一計量要求,資產的取得、耗費和轉換都應按照取得資產時的實際支出進行計量計價和記錄;負債的取得和償還都按取得負債的實際支出進行計量計價和記錄。資產減負債訴所有者權益自然也是歷史成本計價的,有別於報表日的重置價值、變現價值和市價。
採用歷史成本原則的初衷是認為資產負債表的目的不在於以市場價格表示企業資產的現狀,而在於通過資本投入與資產形成的對比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這種對比需以歷史成本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