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債券還本後成本怎麼算
擴展閱讀
王者榮耀鑽石什麼框 2025-07-27 06:19:24
哪裡有買祛斑產品 2025-07-27 06:18:36

債券還本後成本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3-03-19 02:48:22

1. 公司發行債券後.什麼是債券的資金成本率和綜合資金成本,怎樣計算

一、資金成本率指的是因為使用資金而付出的成本與籌資額的比率。
債券資金成本率=(債券面值×票面利率)×(1-所得稅率)/[債券的發行價格×(1-債券籌資費率)]
二、綜合資金成本,是指企業所籌集資金的平均成本,它反映企業資金成本總體水平的高低。綜合資金成本又可分為已籌資金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和新增資金的邊際資金成本兩種表現形式。
1、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是指分別以各種資金成本為基礎,以各種資金佔全部資金的比重為權數計算出來的綜合資金成本。它是綜合反映資金成本總體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綜合資金成本是由個別資金成本和各種長期資金比例這兩個因素所決定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計算公式為: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某種資金占總資金的比重×該種資金的成本)
個別資金佔全部資金的比重通常是按賬面價值確定,也可以按市場價值或目標價值確定,分別稱為市場價值權數、目標價值權數。市場價值權數是指債券、股票以市場價格確定權數;目標價值權數是指債券、股票以未來預計的目標市場價值確定權數。
2、邊際資金成本
邊際資金成本,是指資金每增加一個單位而增加的成本。邊際資金成本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其權數為市場價值權數,而不應使用賬面價值權數。當企業擬籌資進行某項目投資時,應以邊際資金成本作為評價該投資項目可行性的經濟指標。
計算確定邊際資金成本可按如下步驟進行:(1)確定公司最優資本結構。(2)確定各種籌資方式的資金成本。(3)計算籌資總額分界點。籌資總額分界點是某種籌資方式的成本分界點與目標資本結構中該種籌資方式所佔比重的比值,反映了在保持某資金成本的條件下,可以籌集到的資金總限度。一旦籌資額超過籌資分界點,即使維持現有的資本結構,其資金成本也會增加。(4)計算邊際資金成本。根據計算出的分界點,可得出若干組新的籌資范圍,對各籌資范圍分別計算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即可得到各種籌資范圍的邊際資金成本。

2. 債券的資本成本如何計算

債券的資本成本計算:

公司債券資本成本率=[年利息×(1-所得稅率)]/[債券籌資總額×(1-手續費率)]。明局敗

債券是一種金融契約,是政府、金融機激顫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借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

資本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廣義講,企臘攜業籌集和使用任何資金,不論短期的還是長期的,都要付出代價。

3. 企業債券資金成本率的計算

公司債券資本成本計算:

一般模式:公司債券資本成本率=[年利息×(1-所得稅率)]/[債券籌資總額×(1-手續費率)]

【注】分子計算年利息要根據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的,分母籌資總額是根據債券發行價格計算的。

折現模式:根據「現金流入現值-現金流出現值=0」求解折現率

銀行借款資本成本

一般模式: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率=[借款額×年利率×(1-所得稅稅率)]/[借款額×(1-手續費率)]

=[年利率×(1-所得稅稅率)]/(1-手續費率)

折現模式:根據「現金流入現值-現金流出現值=0」求解折現率

融資租賃資本成本

融資租賃資本成本計算只能採用貼現模式

普通股資本成本

第一種方法——股利增長模型法

Ks=當年年股股利x(1+股利增長本)/當前等股市價X(1-籌資費率) +股利增長率

= 預計下年每股股利/當前每股市價X(1-籌資費率)+股利增長率

【提示】普通股資本成本計算採用的是貼現模式。

留存收益資本成本

與普通股資本成本計算相同,也分為股利增長模型法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法,不同點在於不考慮籌資費用。

4. 如何計算債務資本成本

債務資本成本是指借款和發行債券的成本,包括借款或債券的利息和籌資費用。債務資本成本是資本成本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籌資、投資、資本結構決策中均有廣泛的應用。

債務資本成本計量模型

一、現行債務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

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情況下,債務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一般表現為:

P0——借款的金額或債券發行價格

F——借款手續費率或債券發行費率

i——還本付息的期間

Pi——一定期間之後償還的本金

Ii——債務不同期間的約定利息

t——所得稅稅率

Kdt——債務的稅後資本成本

該模型設定無論債務資本用於何處,債務利息支付方式如何,債務利息的抵稅作用均發生在利息的支付期,抵稅額的計算均以支付期的利息為依據。

實際上,債務利息的抵稅作用究竟發生在哪期,是否與利息支付期一致,抵稅額應該怎麼計算,關鍵應看債務資本的用途及利息支付方式。

二、債務資本成本計量模型的完善

(一)債務資本用於生產經營的成本計量模型

如果債務資本用於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在分期付息情況下,利息的抵稅期與發生期、支付期一致,借款手續費、債券發行費用及債務利息均可抵減費用支付期的應交所得稅;

如果債券溢價、折價發行,還應考慮溢折價對所得稅的影響。在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情況下,利息的發生期、抵扣期早於支付期。

1.債券按面值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

在分期付息方式下,按面值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一方面考慮了債券利息在支付當期的抵稅作用,同時也考慮了債券發行費用在支付當期的抵稅作用。按面值發行的分期付息債券,利息抵稅額的計算依據就是利息當期支付額。

如果到期一次付息,債券利息的抵稅期與支付期不一致,應分別計算利息支付額和抵稅額的現金流量現值。此付息方式下,全部利息期滿時一次支付,利息抵稅額則按照權責發生制根據利息發生額分期計算,其計量模型應該是:

2.債券溢價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

分期付息方式下,溢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其中,Yi——每期債券溢價攤銷額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不僅考慮了債券利息、債券發行費用在支付當期的抵稅作用,而且考慮了溢價對支付當期所得稅的影響。

溢價發行債券情況下,每期抵稅的不是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出的利息,而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扣除該期溢價攤銷額後的余額,也即記入「財務費用」賬戶的數額。

因為在債券票面利率大於市場利率時,債券溢價發行,其溢價部分是發行債券單位為以後各期多付利息的一種事先收回,應從每期支付利息中予以扣除。

溢價發行債券情況下,如果到期一次付息,其計量模型應該是:

3.債券折價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

分期付息方式下,折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其中,Zi——每期債券折價攤銷額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不僅考慮了債券利息、債券發行費用在支付當期的抵稅作用,而且考慮了折價對支付當期所得稅的影響。

折價發行債券的情況下,每期抵稅的不是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出的利息,而是在此基礎上加上本期折價攤銷額後的金額,也即記入「財務費用」賬戶的數額。

因為在債券票面利率低於市場利率時,債券折價發行,其折價部分是發行債券單位為以後各期少付利息而事先給予債券購買方的一種補償,應平均分攤到每一會計期間,與每期支付利息合在一起。

折價發行債券情況下,如果到期一次付息,其計量模型應該是:

(二)債務資本用於固定資產建造的成本計量模型

如果債務資本用於固定資產建造,那麼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借款手續費、債券發行費用及債務利息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情況下均應在發生時記入固定資產的建造成本,不能抵減當期應交所得稅;

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發生的利息應記入財務費用,可以抵減發生當期的應交所得稅。

需要注意的是,記入固定資產建造成本的借款手續費、債券發行費用和債務利息只是在其發生時不能直接抵稅,但將來仍以固定資產折舊的形式參與抵稅。

1.債券按面值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

分期付息方式下,按面值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其中,Vit——記入固定資產建造成本的債券發行費用、利息以折舊形式進行的抵稅額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債券利息、債券發行費用不能直接抵稅,而在以後期間以折舊形式進行抵稅的情況,

另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債券利息的直接抵稅情況。如果到期一次付息,債券按面值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2.債券溢價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

分期付息方式下,溢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債券利息、債券發行費用不能直接抵稅,而在以後期間以折舊形式進行抵稅的情況,

另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債券利息及債券溢價攤銷的抵稅情況。如果到期一次付息,溢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3.折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

分期付息情況下,折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債券利息、債券發行費用不能直接抵稅,而在以後期間以折舊形式進行抵稅的情況;

另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債券利息及債券折價攤銷的抵稅情況。如果到期一次付息,折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銀行借款根據其用途和利息支付方式的不同,其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同債券按面值發行的計量模型。

債務資本成本計量模型應注意的問題

1.模型的假設前提。債務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均建立在企業盈利之上,不適用於虧損企業。因為只有盈利企業才交所得稅,也只有盈利企業才體現出借款費用、債券發行費用及債務利息的抵稅作用。

2.債務還本付息的方式。同一用途的債務資金,還本付息方式不同,利息的抵扣期與支付期不同,個別資本成本不同。

用於生產經營的債務資本,在分期付息情況下,利息支付期與抵稅期一致;在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情況下,抵稅期早於利息支付期。

3.稅後資本成本。在應用計量模型時應按現金流量折現法直接計算稅後債務資本成本,不能先計算出稅前債務資本成本,再用稅前債務資本成本乘以(1-所得稅稅率)來算稅後債務資本成本。

因為債務費用的抵稅額也具有時間價值。

4.債務資本的用途。在同一還本付息方式下,債務資本因用途不同,其資本成本不同。主要原因是不同用途的債務資本,其抵稅額的計算及抵扣期不同。

分期付息方式下,如果債務資本用於生產經營,其利息的支付期與抵稅期一致,抵扣額的計算根據當期記入「財務費用」的金額計算;

如果債務資本用於固定資產的建造,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利息的支付期與抵稅期不一致,抵稅期晚於支付期,抵稅額的計算根據記入「固定資產」成本中利息分期計算。

(4)債券還本後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債務資本成本是指借款和發行債券的成本,包括借款或債券的利息和籌資費用。債務資本成本是資本成本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籌資、投資、資本結構決策中均有廣泛的應用。

債務資本成本是企業承擔負債所需的資金成本,如:短期借款20萬,年利率是5%,20*5%*(1-所得稅稅率)就是債務資本成本。

成本估計

(一)到期收益率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

如果公司目前有上市的長期債券,則可以使用到期收益率法計算債務的稅前資本成本。

(二)可比公司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

如果需要計算債務資本成本的公司,沒有上市的長期債券,就需要找一個擁有可交易債券的可比公司作為參照物,計算可比公司長期債券的到期收益率,作為本公司的長期債務資本成本。

(三)風險調整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

如果本公司沒有上市的長期債券,而且找不到合適的可比公司,那麼就需要使用風險調整法估計債務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政府債券的市場回報率+企業的信用風險補償率。

(四)財務比率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

如果目標公司沒有上市的長期債券,也找不到合適的可比公司,並且沒有信用評級資料,那麼可以使用財務比率法估計債務資本成本。

根據目標公司的關鍵財務比率和信用級別與關鍵財務比率對照表,就可以估計出公司的信用級別,然後就可以按照前述的「風險調整法」估計其債務資本成本。

(五)稅後債務資本成本(稅後資本成本,考慮所得稅)

稅後債務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1-所得稅稅率)。

5. 債券的攤余成本怎麼算

債券的攤余成本怎麼算
債券的攤余成本怎麼算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參考內容:.: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
債券攤余成本可能這位同學數學不怎麼扎實哈,給你說個數學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現,用到的折現率就是市場利率,就是讓你求的。
具體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會計裡面的年金現值,其實和會計上面的是一樣的,簡化的而已
所以折現,然後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個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計算),然後用r2=7%,可以得到一個p2.(注意要使得這兩個價格在105000兩邊)然後你想想,高中數學上面是不是說過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啊,這兩點其實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確定的兩點,可以列出一個直線式,然後假定這個是直線變化的,把你的價格p帶進去,不久得到對應的市場利率了嘛,這個是這樣計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創造的哦!

實際發行價格為=1000萬*(p/f,5%,5)+1000萬*6%*(p/a,5%,5)=10432700元
第一年利息費用為=10432700*5%=521635元
應付債券攤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
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樣
利息費用為517716。75灘余成本為10272051。75。。。。。。。
什麼是攤余成本?比如發行債券的攤余成本?採用實際利率法怎麼核算?攤余成本是實際利率法中的一個概念,
攤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資金+累計折價攤銷額-累計溢價攤消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每期攤銷額=現值*實際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與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計算相同嗎1、持有至到期投資初始確認的交易費用計入投資成本
初始投資成本按照公允價值+相關交易費用之和(分錄中體現為成本+利息調整)
應付債券也是這樣的
請看分錄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票面價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貸兩者差
貸:銀行存款實際付出的金額
借:銀行存款實際付出的金額
貸:應付債券-面值票面價
-利息調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貸兩者差
2、這兩者計算攤余成本是一樣的方法
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攤余成本第一種方法:
該可轉債券的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萬元;
11年末的攤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萬元;
12年初的攤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萬元。
第二種方法:
12年初的攤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萬元。
應付債券期初攤余成本a+c-b
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利息費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公式里的利息費用是指交易費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債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經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實際存在的,不可能為0
一個會計問題——關於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包括~
到期一次還本付息,計算利息費用是,要把所有「應付債券」下的所有二級科目都算上,即「應付債券」的余額乘以實際利率作為利息費用
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攤余成本①持有至到期投資為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
借:應收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
貸:投資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或借記)
此時,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金)-[現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已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這里可以將期初攤余成本理解為本金,而每期的現金流入可以理解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兩部分,其中「現金流入-實際利息」可以理解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為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投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
貸:投資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或借記)
此時,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金)+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已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因為是一次還本付息,所以此時的現金流入為0,則實際利息增加期末攤余成本。
這樣可以么?

6. 債券資本成本公式

債券資本成本=[債券年利息(1-所得稅率)]/[債券籌資額(1-債券籌資費用率)]或債券資本成本=[債券利率(1-所得稅率)]/(1-債券籌資費用率)

債券資本成本主要指債券利息和籌資費用。債券利息的處理與長期借款利息的處理相同,應以稅後的債務成本為計算依據。

債務資本成本是指借款和發行債券的成本,包括借款或債券的利息和籌資費用。債務資本成本是資本成本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籌資、投資、資本結構決策中均有廣泛的應用。

債務資本成本是企業承擔負債所需的資金成本,如:短期借款20萬,年利率是5%,20*5%*(1-所得稅稅率)就是債務資本成本。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債券資本成本公式?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