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傳統企業成本管理方法有哪些
擴展閱讀
洗車一般都用到哪些工具 2024-05-10 09:58:45
實驗室里怎麼做鑽石 2024-05-10 09:56:10
公司購買物品算什麼費用 2024-05-10 09:51:22

傳統企業成本管理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3-08 01:11:28

❶ 成本控制的六種方法是什麼

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就是在產品的製造過程中,對成本形成的各種因素,按照事先擬定的標准嚴格加以監督,發現偏差就及時採取措施加以糾正,從而是生產過程中的各項資源的消耗和費用開支限在標准規定的范圍之內。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程序如下:

1、制訂成本標准。成本標準是成本控制的准繩,成本標准首先包括成本計劃中規定的各項指標。但成本計劃中的一些指標都比較綜合,還不能滿足具體控制的要求,這就必須規定一系列具體的標准。確定這些標準的方法,大致有三種:

(1)計劃指標分解法。即將大指標分解為小指標。分解時,可以按部門、單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產品和各種產品的工藝階段或零部件進行分解,若更細致一點,還可以按工序進行分解。

(2)預演算法。就是用制訂預算的辦法來制訂控制標准。有的企業基本上是根據季度的生產銷售計劃來制訂較短期的(如月份)的費用開支預算,並把它作為成本控制的標准。採用這種方法特別要注意從實際出發來制訂預算。

(3)定額法。就是建立起定額和費用開支限額,並將這些定額和限額作為控制標准來進行控制。在企業里,凡是能建立定額的地方,都應把定額建立起來,如材料消耗定額、工時定額等等。實行定額控制的辦法有利於成本控制的具體化和經常化。
在採用上述方法確定成本控制標准時,一定要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科學計算。同時還要正確處理成本指標與其他技術經濟指標的關系(如和質量、生產效率等關系),從完成企業的總體目標出發,經過綜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時。還應搞多種方案的擇優選用。

2、監督成本的形成。這就是根據控制標准,對成本形成的各個項目,經常地進行檢查、評比和監督。不僅要檢查指標本身的執行情況,而且要檢查和監督影響指標的各項條件,如設備、工藝、工具、工人技術水平、工作環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與生產作業控制等結合起來進行。

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

(1)材料費用的日常控制。車間施工員和技術檢查員要監督按圖紙、工藝、工裝要求進行操作,實行首件檢查,防止成批報廢。車間設備員要按工藝規程規定的要求監督設備維修和使用情況,不合要求不能開工生產。供應部門材料員要按規定的品種、規格、材質實行限額發料,監督領料、補料、退料等制度的執行。生產調度人員要控制生產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監督期量標準的執行。車間材料費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車間材料核算員負責,它要經常收集材料,分析對比,追蹤原因,並會同有關部門和人員提出改進措施。

(2)工資費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車間勞資員對生產現場的工時定額、出勤率、工時利用率、勞動組織的調整、獎金、津貼等的監督和控制。此外,生產調度人員要監督車間內部作業計劃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產、合理派工、控制窩工、停工、加班、加點等。車間勞資員(或定額員)對上述有關指標負責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尋找原因。

(3)間接費用的日常控制。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的項目很多,發生的情況各異。有定額的按定額控制,沒有定額的按各項費用預算進行控制,如採用費用開支手冊、企業內費用券(又叫本票、企業內流通券)等形式來實行控制。各個部門、車間、班組分別由有關人員負責控制和監督,並提出改進意見。

上述各生產費用的日常控制,不僅要有專人負責和監督,而且要使費用發生的執行者實行自我控制。還應當在責任制中加以規定。這樣才能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眾基礎。

3、及時糾正偏差。針對成本差異發生的原因,查明責任者,分別情況,分別輕重緩急,提出改進措施,加以貫徹執行。對於重大差異項目的糾正,一般採用下列程序:

(1)提出課題。從各種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課題。這些課題首先應當是那些成本降低潛力大、各方關心、可能實行的項目。提出課題的要求,包括課題的目的、內容、理由、根據和預期達到的經濟效益。

(2)討論和決策。課題選定以後,應發動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廣泛的研究和討論。對重大課題,可能要提出多種解決方案,然後進行各種方案的對比分析,從中選出最優方案。

(3)確定方案實施的方法步驟及負責執行的部門和人員。

(4)貫徹執行確定的方案。在執行過程中也要及時加以監督檢查。方案實現以後,還要檢查方案實現後的經濟效益,衡量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❷ 企業如何做好成本管理

成本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經濟指標,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不僅可以增加企業自身利潤和職工群眾的利益,同時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企業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希望能幫到大家!

企業如何做好成本管理

一、成本管理常用的六種方法有:

1、基於經驗的成本管理方法

它是管理者藉助過去的經驗來現實對管理對象進行控制,從而追求較高的質量、效率和避免或減少浪費的過程。

2、基於歷史數據的成本控制方法

基本原理是,根據歷史上已經發生的成本,取其平均值或最低值作為當前階段或下一階段的最高成本控制標准。

3、基於預算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預算控制通俗講就是事先制定了花錢的計劃,該花的花不該花的不花。國外成功企業的經驗告訴我們,預算管理是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4、基於標桿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標桿就是樣板。以做的好的人為楷模,並力爭超越。

「別人」有以下三層意思:

一是可以是別的企業。當一個企業在某些方面做到某種較好程度時,通常就會有一批企業效仿它。

二是以自身企業過去的某些績效為標准來作為未來的目標予以控制。

三是以本企業的某個部門或某個人創造的某項紀錄為目標,其他人以此為標桿,並力爭超越。

5、基於市場需求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基於市場需求的目標控制方法也稱做「基於決策層意志的成本控製法」,這種方法使用過程中決策者的意志將起主導作用。

6、基於價值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優秀的企業通常使用這種方法。這類企業往往設有一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降低成本」,他們分析現有的工作數據,尋找相應的替代方案降低成本。

二、加強企業成本管理對策,促進企業發展

(一)樹立現代成本管理意識

1、成本意識

增強員工成本和效益觀念教育。員工是生產設備的具體使用者,一些生產現場的成本控制手段,如「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之類的具體行動需要一線員工具體去實施。作為管理者由於精力限制不可能對每位員工的工作進行全過程監控,所以,加強員工的成本意識和效益觀念教育,讓員工在生產過程中自覺地實行成本控制的每個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

2、成本管理

杜絕「成本過程式控制制鏈」中的缺失環節。所謂「成本過程式控制制鏈」是指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實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反映到生產層面中就是生產管理幹部成本意識和效益觀念的淡薄,對成本管理缺乏全程管理的手段和意識,顧此失彼,導致成本過程式控制制鏈的缺失。管理幹部要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工作中的重點來抓,在成本過程式控制制中,管理幹部也要將此作為有效手段使用,堵塞成本過程式控制制中的缺失和漏洞。

目標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就是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標准和定額。目標成本需要多次測算,從目標利潤中選擇出最佳方案。完善目標考核體系,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核算台賬,成立核算中心,明確成本管理職責,嚴格按照責任成本管理要求。分解細化,指標分解到哪裡,考核量化到哪裡,真正把每一項責任成本核算工作落實到實處。

(二)應用現代成本管理方法

1、引進ERP系統

要正確認識到ERP是一種以現代資源管理為基礎的企業管理集成化的.思想及新管理理論,根本目的是最有效地配置企業資源,使企業的效益最佳化。不能把ERP這個管理思想直接理解成了ERP軟體產品,因為ERP軟體產品是基於ERP管理思想的一種程序實現的方法,只是一套輔助工具,而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和綜合效益。如果ERP的實施不能達到這一目標,那麼,對於企業來說就是失敗的。

首先,規范企業對業務流程的管理。蓋房應該怎麼蓋?打地基→起柱子→砌牆→上樑→架頂→安裝門窗→裝修。看病呢?掛號→排隊門診→就診→檢查→確診→取葯方→付賬→取葯。從這樣簡單的例子中我們發現,不單是企業中存在許多復雜的流程,生活中也處處有流程。科學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導我們正確地做事、提高效率,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有序、合理地為我們的安全提供保障。

其次,規范基礎數據管理。數據的標准化是指企業中的各項數據的組織必須嚴格遵循一個統一的標准。要確保ERP工程實施的質量,企業在實施ERP系統前必須強化企業標准化管理,標准化在信息管理中處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業中的各類數據可以概括地分為相對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為了保證數據的唯一性、統一性和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有利於系統的信息跟蹤與查詢,對於要錄入計算機進行管理的每個數據都要進行分類和編碼。

企業最高管理者在公司自上而下的給員工灌輸實施ERP的想法,堅定了企業必須實施ERP的目標,使企業每個中層幹部和底層操作者都明白企業實施ERP的決心,並制訂了相關的獎懲措施。通過對企業高層進行培訓及調研,使其了解ERP的管理思想,並一同制定了適合企業發展的ERP階段實施目標。

2、產品設計階段

產品設計必須著眼於目標成本和目標利潤。確定目標成本後,產品設計人員和各個作業中心操作人員就可根據市場調查結果進行作業設計。

3、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是以實現「零缺陷」作為質量管理的出發點的。它把重點放在操作人員在每一工序連續性的質量控制。發現問題,立即採取糾正措施,以實現缺陷在生產第一線上及時地予以控制,不允許有缺陷的零部件進入下一生產程序。

4、完整系統的作業鏈

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是一個完整的作業鏈。企業的生產作業分為可增加價值的作業和不可增加價值的作業。最大限度利用先進的技術,採用成本最低的作業,使整個作業鏈上的每項作業都是最有效的,並且不斷更新和改進,實現整個作業鏈耗費資源最低。

5、作業成本法

系統成本管理模式核算產品生產成本的方法是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不同:在作業成本法下,間接費用不再統一分配,而是採用多標准具有相同本質單位分別進行分配。在計算過程中,以作業為核算對象。

(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任何一種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我們決不能靜態地觀察它,而要動態地研究成本管理模式,不斷創新成本管理模式,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成本管理保障措施是為了保證成本管理方法的及時更新適應企業發展需要和保證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順利實施而建立的各種規范。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主要通過建立起一系列的業務處理與報告應該遵循的程序和規范,來保證組織內的各項活動按照有利於降低成本、有利於進行成本管理的方式進行。

結束語

市場經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同時也使企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生存、發展,壯大就必須苦練內功,採取各種措施改進成本管理,以低於競爭對手的成本水平進行生產經營,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成本管理是企業的生命,降低成本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現代企業管理需要更加關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須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只有把現代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運用於實踐當中,使會計和管理科學作出適應環境的經濟化調整,配合經濟發展的步伐,有節奏地對現有的成本管理體系實施改革,才能促進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企業成本控制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成本無疑是決定企業成敗、關系企業命運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本的高低同時也是衡量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標准。因此,如何降低企業的成本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不可迴避的課題。

企業的成本控制是一項非常復雜且難度很大的工作,但隨著企業經營的日益國際化,降低成本將成為關系企業存亡的首要問題,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成為公司上下都必須思考的問題。把降低成本與增強企業競爭力結合起來,需要企業各有關部門樹立節約意識,從計劃、采購、生產、管理等各個環節人手,把成本費用的觀念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要全方位、全過程地控製成本。

在目前社會經濟滑坡的大背景下,效益最大化成為來自上至集團下至區域公司的最大壓力,也逐漸成為全體員工的共識。對啤酒生產企業而言,提高效益,一方面要通過推廣全國統一的大品種,進一步佔領市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噸酒銷售收入;另一方面。

更要下大力度降低成本,通過壓縮成本贏得利潤空間。在這里,筆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探討制酒成本控制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難點問題。

一事前控制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啤酒企業大部分的成本是在生產以前就決定了的,這樣,就需要引入一個事前看成本、事前控製成本的概念,需要從源頭抓起。

從啤酒企業的成本構成上看,變動成本占總成本的60%以上,這與原材料的采購價格、消耗情況有很大關系。其中消耗情況一旦被確定下來,則降低的幅度就有限了。

采購價格將成為控制可變成本的決定性岡素。在近幾年的啤酒原材料供應中,不管是麥芽、酒花等原輔材料,還是玻瓶、紙箱等包裝物,價格變化波動均較大。這就需要我們提升采購專業水平,最大限度降低采購成本。我們要一如既往地強化對采購團隊的專業化建設,提升對各種物資價格的波動趨勢研究水平和與供應商談判的水平,爭取在本行業中的成本優勢。

在控制消耗方面則需要通過優化工藝、系統推進標桿管理,從而提升成本效率,達到系統控制消耗的目的。

另外折舊、修理費用等固定費用也占據成本中較大的比例,這些費用的發生均與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固定資產的選型有關。

如果能在這些方面優化考慮,就可以降低投資,從而減少折舊、減少修理費用。

在修理費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企業無法控制的,尤其是設備維修費,它占據維修費總額的90%以上。設備維修費的高低取決於兩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客觀因素,即機器設備的自身情況,包括使用年限和使用強度;另一方面就是人為的主觀岡素,即對機器設備的保養以及是否正規操作。客觀因素是無法實施控制的,這就需要在工人管理方面多做文章。加強對操作工人的培訓與考核力度,確保設備能安全、正常運作,這將是控制設備維修費用的主要手段。

另外,對維修費用的預算管理也不能拘於一格。公司在控制維修費用方面規定了"千升酒18元"的限額,但這也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對於新建的工廠則要更加壓縮一些,否則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二、過程式控制制的問題財務部門是一個綜合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部門,它所提供的數據是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工作的成果,是企業情況的真實記錄,雖然現金是經財務部門流出的,但並不是財務部門的主動行為。

因此,各業務部門在成本控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很多人的頭腦中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提到成本控制,就認為是財務部門的事。由於知識的局限性,財務部門不可能對各項費用支出的合理性做出恰當的判斷。這就要求設備、技術部門以及各個車間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既要考慮滿足生產需要,又要平衡成本支出與設備安全、工藝要求的關系,做到最優化的處理。

因此,成本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各個業務部門的通力合作,各司其職,從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環節人手,全員、全過程地參與成本控制。

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費用預算人手,由企業領導人直接組織編制完整的、符合實際的全面費用預算(而不是由財務部門組織),而且要由各個成本費用支出部門,即各成本費用發生點直接參與,對每一項費用都要仔細推敲,提出詳細的費用支出依據,既要有數量又要有價格。費用預算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復雜工作,企業的各個部門要嚴肅對待。費用預算一旦確定下來,不可隨意改動。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預算控制費用的發生,對於預算外支出,要建立嚴格的審批程序和費用發生追蹤制,使預算外費用的發生與效益相匹配。對於無效的支出,要追究審批人或執行人的責任,對年、季、月的預算執行情況要有相應的考核,以明確責任,懲前毖後。責任落實了才能從根本上控制住成本支出。

❸ 企業成本控制的方法都有哪些

一、絕對成本控制

絕對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個絕對的金額中的一種成本控制方法。標准成本和預算控制是絕對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二、相對成本控制

相對成本控制是指企業為了增加利潤,要從產量、成本和收入三者的關系來控製成本的方法。一方面可以了解企業在多大的銷量下收入與成本的平衡,另一方面可以知道當企業的銷量達到多少時,企業的利潤最高。

所以相對成本控制是一種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僅是基於實時實地的管理思想,更是從前瞻性的角度,服務於企業戰略發展的管理來實現成本控制。

三、全面成本控制

全面成本控制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所有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成本形成中的全過程、企業內所有員工參與的成本控制。

企業應圍繞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根據自身的具體實際和特點,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和成本控制模式,確定以成本控制方法、管理重點、組織結構、管理風格、獎懲辦法等相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體系,實施目標管理與科學管理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四、定額法

定額法是以事先制定的產品定額成本為標准,在生產費用發生時,就及時提供 實際發生的費用脫離定額耗費的差異額,讓管理者及時採取措施,控制生產費用的發生額,並且根據定額和差異額計算產品實際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和控制的方法。

五、成本控制即時化

成本控制即時化,就是通過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每天下班前記錄當天發生的人工、材料、機械使用數量與工程完成數量,經過項目經理或者交接班人員的抽檢合格,經過計算機軟體的比較分析得出成本指標是否實現及其原因的成本管理方法。

六、標准成本法

標准成本法是西方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以預先制定的標准成本為基礎,用標准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異的一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也是加強成本控制、評價經濟業績的一種成本控制制度。

七、經濟采購批量

經濟采購批量,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進貨總量不變的條件下,使采購費用和儲存費用總和最小的采購批量。

八、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態分析和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研究成本、銷售數量、價格和利潤之間數量關系的方法。它是企業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等經營活動的重要工具,也是管理會計的一項基礎內容。

九、線性規劃法

線性規劃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數量方法,線性規劃方法是企業進行總產量計劃時常用的一種定量方法。線性規劃是運籌學的一個最重要的分支,理論上最完善,實際應用得最廣泛。主要用於研究有限資源的最佳分配問題,即如何對有限的資源作出最佳方式地調配和最有利地使用,以便最充分地發揮資源的效能去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

十、價值工程法

價值工程,指的都是通過集體智慧和有組織的活動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功能分析,使目標以最低的總成本(壽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必要功能,從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值。

十一、成本企劃

成本企劃是流行於日本企業的一種成本管理模式,其實質是成本的前饋控制,它不同於傳統的成本反饋控制,即先確定一定的方法和步驟,根據實際結果偏離目標值的情況和外部環境變化採取相應的對策,調整先前的方法和步驟,而是針對未來的必達目標,據此對目前的方法與步驟進行彈性調整,因而是一種先導性和預防性的控制方式。

十二、目標成本法

「目標成本法」是日本製造業創立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標成本法以給定的競爭價格為基礎決定產品的成本,以保證實現預期的利潤。即首先確定客戶會為產品/服務付多少錢,然後再回過頭來設計能夠產生期望利潤水平的產品/服務和運營流程。

❹ 常用的企業成本管理方法有哪些

1、增強成本觀念,貫徹全員成本管理:企業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動應以成本效益理念作為指導思想,要認識到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於產品質量的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獲取效益的潛力。

2、加強成本控管與成本核算兩個基礎工作:一是加強成本管控的基礎工作,二是要加強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3、完善成本管理機構的經濟責任制:(1)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統。(2)完善成本管理的經濟責任制。一是制訂成本管理規章制度,如各項基礎管理、成本約束制度等;二是明確各項成本的經濟責任,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單位或個人,將市場利潤管理細化、落實到員工個人;三是實行獎懲兌現,落實成本管理與個人績效掛鉤機制。

4、採用現代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1)採用現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計算機管理。改變傳統的成本管理那種被動地計劃、記賬、算賬。(2)做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後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3)抓好降低產品成本的重點工作,如對主要原材料、物資采購實行比價采購制度,以降低采購成本。(4)抓好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生產不合格的產品時最大的浪費。(5)提高資金運作水平。

5、加強戰略成本觀念:現代成本管理的目的應該是以盡可能少的成本支出,獲得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從而為賺取利潤提供盡可能好的基礎,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6、進行工作流程的整合與改善:企業在分析自身的競爭優勢、確定企業的目標和任務後,應合理組織生產要素,撤銷與此不相關的環節,減少不必要的分工與無法增值的流程。

7、降低庫存與資源取得成本:盡最大管理技能實施符合企業自身的「精益生產」制度,強化企業產銷協調機能,提高企業價值鏈流速。

8、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對所有這些成本內容都應運用嚴格、細致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

❺ 成本管理方法有哪幾種

目前企業運用比較廣泛的成本管理手段有以下六種:基於經驗的成本管理方法、基於歷史數據的成本控制方法、基於預算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基於標桿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基於市場需求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基於價值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❻ 財務人一定要知道的小企業成本管理六個方法

第一、實行全員成本管理。

不論是企業主管、生產或財務負責人,還是全體員工都應樹立成本意識。要進行全員成本管理教育,使大家明了企業成本管理與本職工作的關系,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填報原始數據聯系起來,獎優罰劣,進而造成人人關心成本管理,個個獻計獻策的良好氛圍。全員成本管理,既是全面成本,又是全過程的動態管理。要糾正只抓產值、利潤等大指標,忽視一線質量和成本數據的錯誤認識。如果產品生產工藝落後,操作人員技術素質低,責任心差,不注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節省原材物料,必然導致材料與能源消耗過高,成本上升,影響產品市場競爭能力。

第二、做好產品設計的成本控制。

在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開發新產品,不僅要做到市場可行,技術可行,還要注重經濟可行。市場可行,是指企業產品必須適銷對路;技術可行,是指企業具備製造該產品的設備、工藝、人員條件;經濟可行,則是指該產品有利潤空間。有的企業強調市場導向,也有的企業搞成本導向,其實二者是一致的。在生產力發達、科技進步、商品豐富的今天,賣方市場已全面轉向買方市場,消費者需求是企業產品開發的源泉。保證質量,降低成本,是企業產品開發永恆的努力方向。在產品設計階段,必須對材料質量、加工工藝等做好成本估算,既要保證關鍵部件的過硬質量,又要防止對非關鍵件、非配合件精度要求過高,從而加大此類零部件在產品成本中所佔的比重,造成因質量過剩而引起的浪費。如果產品各零部件功能都能與其相應成本相匹配,且與產品整體使用壽命基本一致,便實現了產品製造成本的優化。

第三、選擇適宜的目標市場。

根據市場集中原則,應在全面市場分布和動態分析基礎上,選擇一個或少數幾個目標市場,投入企業全部力量。由於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營銷能力有限,用於廣告宣傳的資金不足,撒開大網,漫海捕魚,必然難有所獲。而相對集中的市場可培育相對優勢,提高局部市場佔有率,且能節省營銷開支,獲得相對完整的市場信息,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第四、講求資本運行效率。

中小企業資金規模不大,融資渠道有限,若盲目投資,孤注一擲,可能會遭到挫敗甚至一蹶不振,投資活動需倍加謹慎。不可過分追求尖端技術和產品,更不能將自身拴到“夕陽工業”的戰車上。對欲採取的投資方案,大到調整生產方向,小到增加花色品種,都要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以求穩扎穩打,避免失敗。不要輕易冒“畢其功於一役”的風險,企圖一步到位,對企業實施脫胎換骨式的改造。

另外,中小企業要想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與大型企業並存甚至抗衡,必須突破小而全的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掛靠大型企業或跨國公司可能是一條捷徑,但必須評估風險,找准合作夥伴。其實,處於同一產業鏈的中小企業形成聯盟,通過合資、技術交換、產能互換、市場共享等方式,亦可顯著提高產品開發、市場開拓能力,大幅降低設計、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的成本管理,且搞活資本運營。

第五、估算機會成本管理。

在計劃經濟年代,政府辦事,企業生產,更加強調政治影響而不是經濟實效,甚至曾有“不要算經濟賬”的極端說法。這些年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企業置身市場環境,講求經濟效益的.情況已有根本改觀。但習慣上我們在作出某項決策、估算收支時,均以會計成本管理(又稱賬面成本管理)為依據,很少考慮其機會成本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說到底也是從經濟效益或工作效率出發,對個體和群體時間資源的有效應用和合理搭配,這便是“時間就是金錢”的詮釋。其實,我們的祖先一再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認為“寸金難買寸光陰”,而“干這不幹那”就蘊涵著對時間資源機會成本管理的估量。機會成本管理的大小,對企業產品成本管理有隱性的但深遠的影響,不可忽視。

第六、尋求滿意決策方案。

在決策學中,“優化”恐怕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所謂優化,是指在進行某項科學決策時,先廣開言路,鼓勵提出盡可能多的“方案”;然後捨去不具備實施條件的“空想方案”,保留“可行方案”;最後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對可行方案作技術和經濟性比較,選取“最優方案”。然而在現實之中,最優方案未必存在,即使存在,也未必找得到;即使能找出,也未必真正是“最好”的。

❼ 成本管理的方法有哪幾種

企業成本管理常用的六種辦法有:基於經驗的成本管理辦法、基於歷史數據的成本控制辦法、基於預算的目標成本控制辦法、基於標桿的目標成本控制辦法、基於市場需求的目標成本控制辦法、基於價值分析的成本控制辦法。
企業如果綜合採用了這六種成本管理手段,並且運用的比較嫻熟,其成本是能有較大程度降低。極少數的企業雖然並用了這六種手法,或採取了其中主要幾種辦法,但由於受多方面的實施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他們使用的並不專業和得心應手,因而其應有的效果被大大地打了折扣。
其中前兩種是國內用的比較多的,作業成本法在國內剛剛應用.目標成本法是一種以市場導向,對有獨立的製造過程的產品進行盈利計劃和成本管理的辦法。目標成本法的目的是在產品生命周期的研發及設計階段設計好產品的成本,而不是試圖在製造過程降低成本。
關注環球網校成本管理的方法有哪幾種

❽ 常用的企業成本管理方法有哪些

1、增強成本觀念,貫徹全員成本管理:企業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動應以成本效益理念作為指導思想,要認識到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於產品質量的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獲取效益的潛力。要及時、全面向全體人員提供組成成本的信息,藉以提高員工對成本管理的認識,增強成本觀念。通過成本分析,評價中層管理人員的業績,促進管理人員採取改善措施。
2、加強成本控管與成本核算兩個基礎工作:一是加強成本管控的基礎工作:合理制定原物材料、輔助材料、能源等物資費用的定額;嚴格健全計量、檢驗和物資收發領退制度;健全產品、產量、品種、質量、原材料消耗、工時利用率和設備利用率等原始記錄;建立企業內部的結算價格體系,對內部各部門(包括行政)使用的材料、產品和相互提供的勞務等都按合理的計劃價格結算。二是要加強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如制定嚴格的成本開支范圍和標准;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採用企業適切的成本計算方法等。
3、完善成本管理機構的經濟責任制:(1)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統。建構包括經營、財會、供應、銷售、生產、技術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矩陣式成本管理小組;要對成本管理人員經常進行專業培訓、思維與知識更新再教育,藉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開辟降低成本的廣闊途徑。(2)完善成本管理的經濟責任制。一是制訂成本管理規章制度,如各項基礎管理、成本約束制度等;二是明確各項成本的經濟責任,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單位或個人,將市場利潤管理細化、落實到員工個人;三是實行獎懲兌現,落實成本管理與個人績效掛鉤機制。
4、採用現代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1)採用現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計算機管理。改變傳統的成本管理那種被動地計劃、記賬、算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於產品的生產過程,而應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設計以及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向後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會涉及到產品的信息來源成本、技術成本、行政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對顧客的維修成本、處置成本等成本范疇。(2)要抓好企業成本管理幾個環節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預測、決策和成本計劃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後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3)抓好降低產品成本的重點工作,如對主要原材料、物資采購實行比價采購制度,以降低采購成本。(4)抓好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生產不合格的產品時最大的浪費。(5)提高資金運作水平。一要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降低應付款比例,加速貨款回籠;降低存貨比例,加強存貨管理。通過以上措施減少資金佔用,優化資金結構,合理分配資金,加速資金周轉,降低籌資成本。二要對資金實施跟蹤管理,加強資金調度與使用。
5、加強戰略成本觀念:現代成本管理的目的應該是以盡可能少的成本支出,獲得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從而為賺取利潤提供盡可能好的基礎,從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經濟環境發生劇變、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的情況下,成本優勢的取得對於一個企業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應密切關注整個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動向來發現問題,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戰略戰術。從加強戰略成本管理出發,企業在產品開發、設計階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過重組生產流程來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環節,對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進行管理,實現成本的持續性降低,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6、進行工作流程的整合與改善:企業在分析自身的競爭優勢、確定企業的目標和任務後,應合理組織生產要素,撤銷與此不相關的環節,減少不必要的分工與無法增值的流程(或動作)。減少不必要的層次,使其在達到必要的環節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停滯,保證必要環節運作的暢通和有效,徹底消除現場(包括生產車間與辦公室的作業)資源的浪費。
7、降低庫存與資源取得成本:盡最大管理技能實施符合企業自身的「精益生產」制度,強化企業產銷協調機能,提高企業價值鏈流速。
8、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對所有這些成本內容都應運用嚴格、細致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隨著企業經營管理的復雜化,對信息處理的准確性、時效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利用計算機網路來進行成本管理的優越性也顯而易見。
高層管理人員要按照上述的成本管理方法,注重發生成本的前期預測和其中控制,減少成本發生後的處罰。

❾ 企業成本管理制度與方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集團公司所屬企業的成本和費用管理及核算工作,根據財政部頒布的《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准則》、《工業企業財務制度》,結合深化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於集團公司所屬全資子公司(企事業)和集團公司控股的工業企業(含股份制企業),以及分公司和分公司性質的分支機構。

第三條 企業的成本和費用管理工作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必須貫穿於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其基本任務是:通過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潛力,努力降低產品成本。成本和費用管理的基本工作要點是:
(一)遵守財經紀律,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
(二)加強和完善成本和費用管理的基礎工作;
(三)正確掌握成本和費用開支范圍和標准,合理劃分產品成本界限;
(四)進行成本預測,參予生產經營決策,實行主要產品的目標成本管理;
(五)編制先進可行的成本計劃和增產節約計劃,組織制訂降低成本的措施;
(六)分解成本和費用指標,控制生產耗費,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實行分級歸口管理;
(七)准確、及時核算產品成本,控制和監督成本計劃和費用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成本和費用分析;
(八)運用現代化管理方法,不斷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第四條 企業要結合經營責任,貫徹成本管理責任制。企業負責人要組織總會計師、總經濟師、總工程師等各級領導,依靠全體工程技術人員、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和財務會計人員,組成成本管理體系。同時也要注意學習借鑒國內外成本管理的先進經驗,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促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提高。

第五條 各級成本管理的責任承擔者,都必須作到責任內容清楚,職權范圍明確,考核獎懲分明,貫徹責、權、利三結合。成本管理責任承擔者對所承擔的經濟責任,要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一)能了解所分管成本費用指標的要求和資料來源;
(二)能了解所分管成本費用指標的實際執行情況和計算依據;
(三)能調節、控制所分管成本費用指標的耗費數。

第二章 成本和費用管理基礎工作
第六條 企業應在企業負責人和總會計師、總經濟師、總工程師的領導下組織各職能部門,認真作好成本和費用管理的基礎工作。其主要內容是:定額管理、原始記錄、計量驗收、內部價格體系、內部經濟核算制。

第七條 企業對各種原材料、工具、燃料動力的消耗,以及勞動工時、設備利用、物資儲備、定額流動資金佔用、費用開支等,都要制訂先進、合理的定額,並定期進行檢查、分析、考核和修訂。

第八條 各項定額的制訂,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需要在統一領導下,由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進行。在定額制訂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要考慮企業生產發展、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時兼顧企業目前的生產能力和管理現狀,使定額既先進又可行。
(二)要保持定額相對穩定,以利調動職工積極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礎上。但隨著企業生產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對已不適應的定額應適時地進行補充和修訂。
(三)要注意各種定額之間的內在聯系,防止相互脫節,彼此矛盾的情況出現。
(四)要採取相應的組織措施,定期檢查分析,保證定額的貫徹執行。

第九條 企業應根據生產和管理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下列各項原始記錄:
(一)材料物資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材料的收、發、領、退等物流過程。包括:材料、物資驗收入庫單、領料單、限額領料單、委託加工材料單、委託加工入庫單、超定額領料單、退料單、材料切割單、材料物資盤點報告單、工具請領單等,並作好工具借交登記簿和材料倉庫台帳的記帳工作。
(二)勞動工資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職工人數、調動、考勤、工資基金、工時利用、停工情況、有關津貼等項記錄。
(三)設計及工藝改動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產品設計改動、工藝路線變化、工時材料定額變動等項的記錄,如產品設計修改通知單、工藝路線變動通知單,定額變動通知單等。
(四)生產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產品從毛坯投入至驗收入庫的過程,如工作命令單、加工路線單、毛坯投料單、半成品領用單、轉工單、廢品通知單、零件短缺報告單,以及零部件和產成品交庫單等,並作好產品投入產出數量管理和工時統計工作。
(五)設備使用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設備驗收、交付使用、維修、封存、調撥、報廢的情況,如固定資產驗收單、固定資產調撥單、在建工程轉固驗收單等,並作好固定資產卡片和固定資產台帳的登記工作。
(六)動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根據各計量儀表所顯示的水、電、汽、風的實際耗用量,並作好能源消耗統計報表。企業應指定專職管理原始記錄的機構和人員,統一規定各類原始記錄的格式、內容、填寫、審核、簽署、傳遞、存檔等要求,保證原始記錄管理的規范化和標准化。

第十條 企業應建立健全各項財產、物資的計量驗收制度,並保持計量工具的准確性,對材料、工具、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等的收發和轉移,都必須進行計量、點數和質量驗收。
(一)對於購入材料的計量驗收分下列兩種方式:
1.提貨驗收。在提貨時進行現場驗收,發現短缺、不足或破損等情況,要及時查明原因,其應由運輸機構負責的,要填寫物資破損清單,由運輸機構簽證,明確交接雙方的經濟責任。
2.入庫驗收。材料運達倉庫後,由倉庫管理人員根據發票所列的品名、規格和數量,分別採取點數、過磅、檢尺、量方等適用的計量折算方法,准確計算數量,經檢驗部門質量檢定後,按實際合格數量入庫。屬於材料的定額損耗,可在規定允許的損耗范圍內點收入庫。對於數量和質量不符,以及破損等情況,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要求有關方面賠償或扣付貨款。
(二)對於在產品、半成品在車間之間或車間內部的轉移,應根據工藝流程記錄的憑證,經質量檢驗合格後進行點數、交接。在產品報廢或短缺,應及時查清數量和原因,填制有關的原始憑證,以保證投入、產出數量記錄的准確性和連貫性。
(三)對於外發加工的半成品,在撥出和完工入庫時,都應進行合格數量的計量和交接,如發生外部責任的報廢或短缺,應及時辦理索賠。
(四)對於車間完工的零部件和產成品,應由車間填制入庫單,經檢驗合格簽證後,送交倉庫點收入庫。

第十一條 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互相提供產品、材料或勞務等經濟事項,如生產部門之間轉移半成品,輔助生產部門為基本生產部門提供勞務,管理部門為生產部門提供服務等。因此,為了正確評價各單位的工作業績,分清各自的經濟責任,企業必須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內部價格體系,實行以貨幣形式進行等價交換的內部結算。

第十二條 內部結算價格的制訂
(一)內部轉移的材料物資等,由物資供應部門以當時市場價格為基礎,制訂內部計劃價格,編制價格目錄,經財務部門審核後,作為內部結算價格。
(二)企業輔助部門勞務供應,可以市場價為基礎,由企業主管職能部門根據實際成本情況審定結算價格。
(三)企業生產的零部件、半成品在內部轉移時,可採用定額成本作為轉移價格。企業應當編制全部產品的零部件及整機的定額成本。
鑒於產品零件定額成本的制訂是一項較大而浩繁的工作,牽涉到各個方面,根據若干企業的經驗,特製訂以下規定:
1.此項工作應由企業主要領導牽頭,直接監督檢查有關職能部門按要求提供下列資料:
1-1 產品機件明細表,包括組裝件、借用件、隨機備件、標准件、電氣件等明細表。
1-2 產品零件加工及裝配工藝路線表,加工工時定額明細表,材料定額明細表,包括原材料、輔助材料、包裝材料、油漆材料等。
1-3 產品零件外協加工費明細表。
1-4 各種材料、外購件的以市場價為基礎的計劃價格。
1-5 以實際成本結合預測成本為基礎的工繳定額單位成本。
2.有關職能部門,負責將數據及資料輸入電算機,並指定專人負責日常信息維護及負責填發信息變動通知單。
(四)其他內部結算價格,應本著公平合理、利益兼顧、有利於管理的原則,在企業領導下由各有關部門協作制訂,經批准後施行。

第十三條 內部結算的方式和組織。
(一)內部結算的方式,本著既滿足往來結算的要求,又簡化手續的原則,選擇使用,一般以廠內支票較為適宜,也可由企業根據其具體情況自行決定。
(二)內部結算的組織,一般有兩種形式:
1.在財務部門設立結算中心,主要負責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往來結算,核算工作較簡單。
2.是廠內銀行具有結算、信貸、控制等職能,但核算工作較復雜,企業可根據管理需要選定適當的組織形式。

第十四條 各種內部結算價格,以每年修訂一次為宜,但如客觀情況發生較大變動,影響成本的准確性,可在企業領導下,由有關部門協作研究修訂,經批准後施行。各單位不得擅自改變價格標准。

第十五條 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內部經濟核算制,在企業統一計劃、統一核算的前提下,建立企業各單位(成本中心)分級歸口管理的經濟核算網路,形成縱向為廠部、車間(分廠)、小組(個人)核算;橫向為產品設計、工藝技術、物資供應、生產計劃、經營銷售及財務等有關職能部門的全面經濟核算制。各核算單位都必須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明確分工職責,結合企業經濟責任制和成本管理責任制考核,開展內部經濟核算。
第三章 成本預測、計劃、控制、分析。

第十六條 企業必須通過成本計劃管理和控制經濟活動,以實現有效的成本管理,包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分析等管理工作,達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的目的。
企業應結合市場和用戶調查,掌握市場信息,包括資源、價格、科技發展、產品品種、質量、銷量等各種數據信息,並結合價值工程決定產品結構的優化組合,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成本預測,確定目標成本。

第十七條 成本預測應在生產預測和選擇最佳經濟效益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並以目標成本控制產品設計、工藝技術和生產的耗費,實現產品的最低成本。

第十八條 成本預測應包括:制訂計劃階段的成本預測和計劃實施階段的成本預測。
(一)制訂計劃階段成本預測的基本內容是,根據生產經營目標確定成本預測對象,收集整理成本數據和歷史資料,分析可能影響成本水平的社會因素,按照技術經濟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根據目標利潤、生產發展及消耗水平,測算目標成本。
(二)計劃實施階段成本預測的基本內容是,分析上一階段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制訂下一階段生產技術經濟措施,調查市場物價等社會因素,預計計劃期內生產發展水平和降低成本計劃的實施效果,預測企業成本計劃的完成程度。

第十九條 預測目標成本的方法
(一)根據市場調查制訂銷售價格,在預測銷售收入、應交稅金和目標利潤的基礎上,確定目標成本,計算公式是:
1.按全部產品進行目標成本預測
目標成本=預計銷售收入-預計應交稅金-目標利潤
對企業的目標利潤,可根據企業計劃銷售利潤率或資金利潤率,結合期間費用水平計算確定,也可按企業的方針目標測算。
2.按單項產品進行目標成本預測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計單位產品銷售價格-預計單位產品稅金-單位產品目標利潤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計單位產品銷售價格*(1-產品稅率)-目標利潤/預計銷售量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具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單位產品售價*單位產品實際成本
(二)預測銷售價格有困難的,可以參照企業類似產品或系列產品的成本,或本企業歷史先進成本水平作為目標成本。也可按照平均先進定額制訂的定額成本或本企業上年實際成本,按企業的成本降低計劃測算目標成本。
(三)運用量本利分析法測算保本點,結合產量計劃預測在一定生產量條件下的目標成本和一定銷售量條件下的目標利潤。

第二十條 為了保證產品目標成本和企業經營目標的落實,企業必須在制訂降低成本措施,綜合編制企業各專業計劃的前提下,編製成本計劃,開展經濟核算,組織企業內部的成本管理。

第二十一條 編製成本計劃應進行反復試算綜合平衡,使其具有可行性、先進性與完整性,避免隨意估計,產生保守或冒進偏差。

第二十二條 成本計劃中成本項目的內容、費用的分攤、產品成本的計算,必須和計劃期內實際成本核算的方法口徑一致,以便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
計劃期成本項目內容如有變動和上年實際成本不一致時,要調整上年實際成本的成本項目,以統一核算的口徑和內容。

第二十三條 企業的成本計劃和費用預算由下列內容組成:
(一)商品產品成本計劃
(二)主要商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
(三)生產費用及期間費用預算;
(四)機械加工小時成本費計劃;
(五)鑄鐵件成本計劃。上述成本計劃和費用預算的格式,除財政或主管部門統一
規定外,其餘的由企業自行制訂。企業根據成本管理的需要,應編制車間(分廠)
產品成本計劃或生產費用預算。

第二十四條 成本計劃應根據下列依據進行編制:
(一)成本降低指標;
(二)計劃期內企業的生產、勞動工資、物資供應、技術組織措施等計劃;
(三)計劃期內原料及主要材料、工藝性輔料、燃料、工具等現行消耗定額和勞動
工時定額;
(四)計劃期內各生產部門的費用預算以及外包、外協加工費計劃;
(五)內部計劃價格目錄以及價格差異水平的預計;
(六)上期成本水平和成本分析資料。

第二十五條 成本計劃一般按下列步驟編制:
(一)作好准備工作。包括:收集整理各項基礎資料和歷史資料,掌握計劃期內原材料、工時定額、外包外協、工藝技術改進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研究降低成本的具體措施。
(二)進行試算平衡。編製成本計劃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進行生產、供應、銷售、外包外協、資金、費用等方面計劃的綜合平衡。這些平衡關系包括:
1.產品生產計劃,勞動工時計劃與成本之間的關系;
2.物資供應計劃與產品材料成本計劃之間的關系;
3.工資計劃或核定工資總額基數與產品工資成本計劃之間的關系;
4.各項費用預算與成本計劃之間的關系;
5.外包外協計劃與成本計劃之間的關系;

第四章 成本核算規程
第二十六條 企業應當嚴格執行下列成本核算原則:
(一)實際成本計價原則。產品成本核算,必須貫徹正確計算實際成本的原則。在成本計算過程中,由於核算程序的需要,對材料、能源、勞務、自製半成品和產成品等,按計劃成本、計劃價格或定額成本進行核算的,必須在成本計算期內,最終根據成本耗費的實際資料,調整為實際成本。企業不得以計劃成本、估計成本、定額成本代替實際成本。
(二)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生產費用和成本核算,採用公歷歷月制。成本計算期內的完工產品,要根據實際的統計資料或完工憑證,實際的耗費量和價格,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進行成本核算。
(三)合法性原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不符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根據《企業財務通則》和《工業企業財務制度》規定,下列支出不得列入 成本和費用:
1.為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買入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在財務處理上不能與收益性支出混淆,應將其先作為資產,按照規定的期限和標准進行分配攤銷,不得直接一次性列入成本和費用。
2.對外投資的支出。
3.被沒收的財物、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捐贈、贊助支出,在會計處理上,只能列入營業外支出或在交納所得稅後的利潤中支付。
4.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以及支付的優先股股利和普通股股利,在會計處理上,應作為利潤分配處理。
5.資本的利息,基本建設期間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可計入工程成本,作為固定資產原價組成部分;清算期間發生的利息可計入清算費用;企業開辦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可作為開辦費待開業後分期攤銷。
6.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濫攤派、濫罰款等各種付費,各企業要積極抵制,及時向上級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報告。
7.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和費用的其他支出。
(四)一貫性原則。與成本核算有關的會計處理方法,應保持前後期一致,使前後期的核算資料銜接,便於比較。不得通過任意改變會計處理方法調節各期成本和利潤。
(五)費用確認配比原則。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費用可按下列三種方式確認:
1.按因果關系確認。對於費用的發生與某種收入存在明顯因果關系的支出,應在該項收入實現時,確認為生產成本,並與之配比,而在該項收入未實現時,先作為計入存貨的成本確認,例如製造產品的材料耗費和人工耗費,應計入產品的製造成本,隨著產品的銷售轉為銷售成本,並與相關的銷售收入配比。
2.按受益期分配確認。對於支出的效益涉及若干會計年度的資本性支出,應在與支出效益相關的各受益期,按合理的方式分配確認為費用,分別與各受益期的收入配比,例如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
3.按發生的時期立即確認。對於既無明顯因果關系,又難以按受益原則進行分配的支出,在發生的當期立即確認,即作為期間費用與發生當期的收入配比。
(六)權責發生制原則。在成本核算時,應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其基本內容是,凡是應計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不論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都算作本期的收支;凡是不應計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即使款項已經收到或付出,也不能算作本期的收入或支出 。在成本核算中運用權責發生制原則,主要是指確認本期費用的問題。即應正確處理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和予提費用等。在成本核算時,對於已經發生的支出,如果其受益期不僅包括本期,而且還包括以後各期,就應按其受益期分攤,不能全部列於本期;對於雖未發出的費用,但卻應由本期負擔,則應先行予提計入本期費用中,待支出時,就不再列入費用。企業不能利用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和予提費用人為地調節成本,使成本計算失去真實性。

第二十七條 為了正確核算產品成本和經營成果,企業應當嚴格劃清以下成本費用的界限:
(一)本期成本與下期成本的界限,企業應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成本費用的歸屬,通過待攤費用和予提費用核算,及採用估價入帳、余料退庫等辦法,劃分本期成本與下期成本的界限。
(二)在產品成本和產成品成本的界限,企業必須加強車間生產的投入產出管理,結合定期盤存,確保期末在產品數量准確,並按規定方法正確計算在產品的約當成本和產成品實際成本,不得任意壓低或提高在產品的成本。
(三)各種產品之間成本費用的界限,凡是能夠直接計入有關產品的各項直接費用,都要直接計入;凡是與幾種產品共同有關的不能直接確認的費用,要根據合理的分配標准,在各種產品之間分配。企業不得在可比產品與不可比產品之間,盈利產品和虧損產品之間互相轉移生產費用,以掩蓋成本超支或盈利補虧。
(四)產品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期間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由於這兩種費用與收入配比的時間不同,所以混淆兩者也會影響成本和利潤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