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降低用戶認知成本
擴展閱讀
礦山資源331代表什麼 2024-05-19 14:01:04
石油井深多少米為深井 2024-05-19 13:55:37
新寶馬x1價格怎麼樣 2024-05-19 13:12:05

如何降低用戶認知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1-05 11:38:53

❶ 微信個人公眾號名稱怎樣修改

題主想問的是微信個人公眾號名稱怎樣可以取個好名字嗎?

如果是「修改微信個人公眾號名稱」,登錄公眾號賬號後台,在「公眾號設置」處可以修改,詳見下圖。

3、名字最好可以佔領住某一個品類

有些詞語大家在微信上會經常進行搜索,比方說「職場」、「心理」、「創業」等,如果公眾號名字與這些詞語相關,就很容易被用戶通過自然搜索找到我們的公眾號,類似的公眾號有「創業家」、「投資界」、「職場心理學」等。所以,公眾號在起名的時候盡量和一個行業、一個細分領域、甚至一個產品品類在用戶心理進行綁定。

以上就是一個好名字需要注意的3個地方,總的來說,就是要好記、好傳播、好品類、輸入法容易找到。

❷ 有沒有什麼能降低獲客成本的方法

1、通過戰略合作,降低傳播成本: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合作夥伴之後,企業間可以共同組織大型活動,可以相互借勢提高曝光度。在這種情況下,要思考對方與你合作的驅動點,包括優勢、資源、利益等。

2、通過創意營銷,提高傳播效果:在做內容之前,需要明確客戶是誰,客戶畫像是什麼樣的。過程中一定要與客戶進行互動,之後還要分析數據、優化、持續運營;有時候會發現,你認為的潛在客戶其實並買賬,也就不是真正的客戶。

3、加強後續服務,提升轉化效率:建立客戶資料庫,充分挖掘老客戶的再次購買能力,以及老客戶帶來的口碑效應,從而獲得更多的新客戶;

4、不斷嘗試新渠道、新工具:新平台、新工具剛出現的時候,是享受其帶來紅利最充分的時候,這種紅利的時效性非常強,往往過了一段時間,效果也變差了,價格也漲了。微信營銷就是非常典型的現象。

在市場營銷領域有個基本原則,就是「守正出奇」。簡單理解,就是別再用別人已經用俗、用爛了的營銷方式,而是能突破思維、出奇制勝。

1,提高獲客效率和降低成本意思是一樣,用最低的投入獲得最好的效果。這裡面有兩個數據來衡量,一個是cps,看roi,一個是cpa,看注冊會員數獲得的平均單價。

2,獲客方式有很多玩法,一種是線上廣告dsp,一種是線下廣告,一種是地推,還有一種是異業合作,借力銷售(比如,利用大的平台,利用其海量會員的優勢免費推廣,傭金或者分銷模式),異業合作,自媒體推廣(自有的,他人自媒體),還有熟客口碑推薦等等等。

3,以上方式,最難的屬於dsp廣告,我的經驗roi為1:1已經是成績傲然了。而且還要看你的素材,落地頁,各個下單流程的順暢,以及你所定位的數據標簽是否精準,還要看你的產品是否有買點(不是賣點),要看你的價格是否有競爭力,你的品牌是否有影響力等等。

4,最容易的,成本最低的當屬熟客或者已購會員的推薦(口碑營銷),但它的前提是你的老顧客相對忠誠,以及你是否設置一套具有誘惑力的推薦機制。

5,異業合作也是一個很好的高效率的獲客方式。如果選擇好的合作商或平台,前期做好談判,後面的工作只要做好維護就行,一勞永逸。你要做的就是不斷輸入你的產品,做好售後服務就行。

6,最後想強調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獲客很重要,但是,客人來了,你是否准備好了讓他們感到非常滿意,因為,只有讓客戶非常滿意,才有可能讓他成為你的天使型客戶。僅僅100%滿意,也只會有20%的用戶對你忠誠。只有非常滿意,他才會對你忠誠,才會進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的購買,老會員的復購的成本永遠會比新客的成人更低,而且低更多。

一句話,流量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前的營銷靠流量,現在也靠流量,但成本增加了。現在靠的是「留量」。會員影響,值得我們營銷人進一步摸索。

以上僅供參考!

私域流量是和公域流量相對的概念。公域流量就是公共區域的流量,是共享的流量,是各個流量平台,比如微博熱門、抖音、快手等;不屬於企業和個人,需要的話就要花錢買。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競爭已經到了流量紅利消失的下半場,獲客難度不斷增加,流量也越來越貴。

私域流量則是企業或個人自主擁有的、免費的、可以自由控制、多次利用的流量。比如微信公眾號、個人微信、自已的APP或有自己的渠道、流量池等。

隨著這幾年私域流量的火爆,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導火索」大概是公域流量的紅利在消失。一個典型的線下公域流量的例子是購物中心。購物中心最大的問題是,看似流量很大,但實際進店的人卻很少,更不要說消費的人了。公域流量看似很大,但能轉化成為顧客的卻極少。大批品牌變著花樣地打折/促銷/搞活動,就是為了在人流量大的幾天多分一杯羹。

商家和企業逐漸意識到,這些公域流量不可把控,不屬於個人,而且競爭越來越激烈。都希望擁有一片真正能控制的流量池,想觸達的時候就能觸達,還能多次轉化和促成復購,私域流量因此呼聲漸高。

私域流量最直接的優點就是能夠把熟客的途徑費用省下來,直接提高盈利水平。把熟客變成自己的推廣員,完成裂變銷售,擴大客戶規劃。此外,沉澱下來的數據,能夠發掘更多商業價值。主要優勢表現在:

1、直接降低本錢

過去用戶購買了,企業並沒有跟他們產生自動「銜接」,比如淘寶賣家經過付費直通車帶來客戶,購買完後,客戶就回到途徑,仍是歸於淘寶用戶,而不是商家自己。

賣家也只是在店肆看到客戶電話地址信息,想要再次觸達他,自動跟他聯系比較困難。但假如每個購買客戶都加了微信,甚至還在微信群,那就不一樣了。 假如你加了1萬個客戶微信或微信群,他們樂意加你,也是有信賴的。後續推出新品,做活動你就有自己免費的推廣途徑了,能夠直接把信息推給它們了。 而這曾經你是需求花錢做廣告,發簡訊的。所以,你銜接的用戶越多,你未來的營銷本錢就越低。

2、避免老客戶丟失

3、更有助於塑造品牌

品牌,能夠說是客戶對企業精神層面的一種認知。一旦樹立影響巨大,這就是忠誠度。但它絕不只是經過產品塑造,企業任務文化,職工服務,產品體會等等都相關。品牌,一定是讓人感知到溫度,信賴的。構建私域流量池,客戶近距離感觸企業服務,一起與其它客戶在一起溝通,也能從別人的口碑增強對品牌認知,這會構成疊加影響,比起企業自己教育客戶要有用百倍。

加推是一家數字化營銷的技術提供商,成立第一天起始終致力於加速企業推廣獲客。加推完全獨立研發了智能名片、人脈商城、智能公文包、智能物料、智能文件夾、私域流量池等超過110個推廣組件,上萬家企業通過加推成功打造推廣中台,並讓Marketing團隊和銷售團隊協同作戰,高效推廣。4年時間,加推聚焦於高端零售、 科技 、醫療、教育、房產、 汽車 、家居等行業,並服務了騰訊、寶馬、京東、愛爾眼科、招商證券等超過3萬家客戶。

按照現在的趨勢來說,基本上還是使用一些低成本的輔助工具最好不過了,因為現在很多流量的獲得其實都不容易,大家也都明白難做,不過可以看看里德助手這一系列的。

首先要搞清楚是什麼產品?目標客戶群體是哪些?獲客渠道有哪些?現在客戶怎麼獲取?獲客成本是多少?要降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現在的獲客成本都不低了,除非自帶IP

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理解獲客:最快速地找到增長點,找到高凈值高轉化用戶,因為增長才能帶來收益,收益意味著更多的錢。這樣你就能真正降低獲客成本。因為浪費,大部分都是浪費在無效用戶的獲取。在企業內部,每次迭代優化無不在時刻強調著增長,但同學你可否知道,增長本身就有五個過程(獲客、激活、留存、營收、推薦)。所以你每次信誓旦旦的需求目標,到底能帶來的是哪一部分的增長?當然,80%的人是回答不上來的,因為都把五步當一步來做了。這樣做幾乎沒有好處,以至於當出現增長停滯、業務受阻時,你根本不知道從哪裡去提升,無從下手。最近一年,我頻頻都在做增長項目,這當中涉及到比較多值得去推敲和思考的點,我將一一和大家分享,目的是通過用盡量少的理解成本和篇幅,來分析一下完整的產品增長模型到底是怎樣的?和別人不同的是,我用的例子就是自己的經歷,時效性高,而且並沒有其他那麼多雜七雜八要記住的東西,有用的方法,一個就夠。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先來看看第一步,獲客首先需要注意什麼?01你的服務有受眾嗎,在哪裡?為什麼有些人,沒讀過大學,文化不高,卻能成就一番事業,但現實中,大部分這種案例都被歸為「讀書無用論」的實證例子,讓大家紛紛拋開了手中的書本。讀書真的沒有用嗎?他們是因為沒有讀書才成就了這番事業嗎?還是因為他們干對了一些別人沒有干對的事情?靈魂三拷問,尤其是最後一問,足以把很多人問趴了,畢竟大部分人對這個問題的感知度是很低的,低到你根本沒有發現自己曾嚴重忽略了這個問題。其實,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人恰巧就是做了某些事情,他們既擅長,又有受眾,擅長這個就不用解釋了。而所謂的受眾,就是有一群人,始終對你提供的服務,感到有興趣。這是一個完整的服務閉環,有供需雙方,有利益觸點,具備可持續發展,回過頭來看,讀書真的沒用嗎?明顯不是,讀書是為了更快、更准確地找到屬於你的受眾、開發出這一個閉環。受眾很重要嗎?真的,真的很重要。你無法想像出一個服務沒有受眾的時候,是多麼的可怕。它就像一個時間的黑洞,把你努力迭代的時間無情吸走。受眾需要很精準嗎?越精準越好。我在第一天做產品的時候,就常常對自己說,你做出來的產品一定要是不完美的,一定要是有側重性的,側重的地方一定是自己最擅長的方面。畢竟面面俱到的東西,就等於一無是處。我在做「雅格布」的時候,最早只是為了梳理一下自己做產品的一些技巧和經驗,畢竟這部分的知識,在國內任何一間綜合性大學,都是還沒上線的,因為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學科來承載著。而且關於產品的這部分知識,涉及到多個學科相互交叉,少有人總結和沉澱下來,最完整最權威的這部分,也許還停留在早期超一線的那一部分產品經理的腦里,大多都是靠師傅帶徒弟這樣子逐級傳遞。我給大家說一個數,如果按國內在職的產品經理數量來算,有300萬人,每年大概有10+萬的增量。作為一名產品經理,擁有自己的產品思維是必備的,但需要擁有產品思維的人,又何止產品經理?運營、推廣、技術甚至是各行各業的創業者、顧問等,這都是必備的。因為產品的思維,是價值導向型的,放在業務上,就是以業務價值為中心,放在服務上,就是以用戶價值為中心。產品思維,就像是你身邊的一個小助手,時刻提醒你,你的目標是什麼,別偏離了主航道,別做過多無效的掙扎和決策,用蘇格拉底的話來說,就是徹底認識你自己。所謂的自律,就是明確目標。如果你同時做過非交易類的產品和交易類的產品,你就會明確感到,再也沒有什麼產品比交易類的產品更強調業務的價值,目標的指向性了。因為非金融類的產品,商業變現的道路是曲折的、迂迴的,很多時候你做的拉新和促活,無非是為了先留住這波用戶,待後面找個合適的切入點,集中變現。很多產品熬不到成為爆品,流量暴增的那一天,就已經徹底涼涼了。這都是現金流不足所引起的外憂內患,責任其實還是在產品經理對產品的商業轉化感知度較低。所以在今年開始,你能發現「雅格布」裡面多了很多理財類、保險類的文章,後面還會陸續有很多,裡面沒有具體產品的推薦和介紹,都是對這些知識點的一些技巧分享和經驗。目的只有一個:時刻培養著自己對盈利和風險的敏感和追求。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基於上面這些能力,我綜合了一下,發現「雅格布」的受眾變廣了,但對我來說,我只需要永遠做好一件事:為大家持續挖掘值得投入時間長期奮斗或者投資的事,而這些事都有三個很顯著的特性:1、有明顯的目標,正在一步步靠近;2、有不錯的收益;3、有可控的風險;而我的受眾,又會被分化為以下三種,省略了部分詳盡的描述,主要特徵如下:1、互聯網圈裡有產品思維需求的(一線城市,男性偏多,20-35歲)2、互聯網圈裡有理財、保險需求的(一線城市,有家庭的偏多,30-45歲)3、傳統行業圈裡有互聯網產品規劃需求的(一二線城市,男性偏多,35-50歲)這是我最近一年受眾的演化和邊界的劃分,我把我自己做「雅格布」的過程分享出來,就是想說明,你的受眾並不是兩三天苦思冥想可以得出的一個標准答案,而是一個伴隨著業務不斷變化的區間。試錯,是你必須要邁出的第一步,不要害怕麻煩。戴森也是試了5000+多次,才把受眾從日本居家好男人試到了中國注重造型的女士。02你對獲客成本有概念嗎?讓利獲客,這是整個增長過程中,最普通不過的事情了,其中CAC這個指標,就是用來指代用戶的獲客成本,便宜的時候CAC可能幾毛錢一塊錢,但是昂貴的時候能達到一兩千塊,就好比如一些P2P行業的獲客通常在1500-2000元之間。這里所指的客,是指有效客戶,能產生價值的客戶,不是指隨便一個阿貓阿狗過來注冊的注冊用戶數。為什麼這么高的獲客成本?還會有源源不斷的人去做呢,他們傻嗎?這種需要引入另外一個概念:LTV(用戶生命周期總價值),這個概念是個估算值,也就是估算一個正常用戶,在整個服務旅途里一共會產生多少價值。因為固收類的投資產品,就好像P2P這種,賺得是資產端和資金端的利差,一個用戶的投資頻次是固定,在後期投資金額也將趨向固定,一般來說這種產品的用戶LTV會在15-20萬之間,多的甚至會在30-50萬之間。算上20%的利潤比例,區區幾百一千的獲客成本,簡直是賺翻了。通常,我們還會設置一個值,我自己把這個值視作為產品的生死線,用公式來表示就是:LTV / CAC,他們兩者的比值如果小於1,這個「 游戲 」就很危險了,隨時都有可能坍塌,除非是有資本強勢插入。如果他們的比值大於1,證明這個時候業務的運轉鏈條還算 健康 的,為什麼前面我總強調,在沒有被證明能增長的產品模式下,不要盲目推廣,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在LTV還沒清晰的時候,盲目推廣就是抬高CAC,到頭來如果發現你的增長模式有問題,LTV很小或者根本覆蓋不了CAC,這就尷尬了,繼續搞還是割肉呢,都很難選。受眾和獲客成本,是高度關聯的,並沒有說獲客成本高的用戶更有效,有很多獲客成本低的渠道,用戶質量也是很高的。順著受眾的范圍去不斷細化,低成本的獲客,也有高質量的轉化。以上就是關於增長模型第一步「獲客」的兩個關鍵因素:受眾和獲客成本。簡單的東西往往都是最有力量的,好好打磨,希望就在遠方。下次我們再談談關於獲客一些落地層面的應用實例。

❸ 如何消除用戶滿意度負面體驗

可以利用心理學提升正向峰值的方法,在消除的過程中提升滿意度。
根據峰終定律的第一特徵,用戶體驗的關鍵點就是「峰點」和「終點」,用戶對這兩個關鍵點的記憶最為深刻。以設計師行業為例,可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集中資源作用在體驗關鍵點上,盡力在關鍵節點給予優質體驗,使他們忽略過程中不太好的體驗,從而在控製成本的情況下達到最佳體驗效果。明確待提升的峰值時刻後,便專注提升該時刻的體驗。美國行為心理學家發現,那些令人愉快的峰值時刻大致包含四種因素:欣喜、認知、榮耀、連接。
1、製造欣喜,給用戶超乎尋常的感受。所謂欣喜時刻,就是超過日常的體驗,讓人感到專注、享受。欣喜可以是提升用戶的視覺感受,在合適的位置增添有趣的動畫;可以是比用戶多想一步,超出用戶預期,使用戶眼前一亮。
2、降低用戶認知成本,不要讓產品把用戶絆倒,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熟悉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多麼難以理解,盡量減少用戶學習、認知、操作等成本,給用戶舒心的應用。例如:在操作流程過長時,將信息分類整合,分步驟進行,減輕用戶認知壓力。
3、給予用戶榮耀感。榮耀,也就是記錄用戶的精彩時刻,讓用戶感受到獲得認可、戰勝挑戰。當用戶花費了時間精力後,給予用戶一些有成就感的榮耀,反過來又能夠激勵用戶,形成正向反饋。
4、連接他人人是社會性動物,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每個人的需求,建立起與他人甚至與產品之間連接更容易提升正向體驗。
用戶滿意度,也叫客戶滿意指數。是對服務性行業的顧客滿意度調查系統的簡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客戶期望值與客戶體驗的匹配程度。換言之,就是客戶通過對一種產品可感知的效果與其期望值相比較後得出的指數。

❹ 業務流程梳理及流程

業務流程梳理及流程

業務流程梳理及流程,我們在進行梳理業務流程的過程中,應該更多的考慮業務開展的合理,因為在每個環節都要樹立清楚了才能更好的開展,以下分享業務流程梳理及流程。

業務流程梳理及流程1

業務流程梳理步驟

一、通過職責梳理確定流程架構和目錄

通過職責梳理,確定流程與職責的對應關系,為後面流程描述和流程優化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對照制度,發現各部門在職責方面的問題(如缺失、交叉重疊等),彌補通過職責分解對應流程過程中可能出現遺漏流程的情況,同時為改進職責體系提供機會,通過對照制度,發現制度體系本身的問題(如制度缺失、過時等)。

二、通過工作訪談描述流程

在流程描述階段,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制度缺失嚴重,主要依靠分公司流程進行礦區服務事業部的描述,獨有業務流程描述的是現有工作程序,這一階段要求流程描述人員有較好的流程式控制制與風險管理意識,有較強的歸納總結能力。

三、通過流程診斷實現流程優化

制度是開展流程診斷與優化的重要依據和基礎,依據制度對流程進行審核,發現流程與制度之間的不一致,識別改進或優化的機會,充分發揮流程體系與制度管理體系之間協同效應。

流程的跨部門審核、各種管理制度審查完善,結合控制要求和得到廣泛應用的流程診斷技術進行流程診斷,根據診斷結果完成流程優化工作。

流程優化工作,要在整個架構的框架下審視流程,既要保證流程完整順暢又要關注流程之間工作步驟的銜接關系。

有關流程診斷與優化的技術手段主要技術包含:

流程結構分析、流程環節分析、流程節點分析、流程管理分析、流程管理工作的組織

流程管理要作為一個專項,集中人力在一個時間階段內開展,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1、建立流程管理責任機制。根據部門管理職責,明確流程負責部門與崗位,建立業務流程管理責任機制。

2、梳理業務流程與管理制度。梳理業務流程,描述流程基本步驟、重大風險和關鍵控制措施,理清規章制度。

3、流程建模與系統分析。應用業務流程管理信息系統,建立業務流程管理模型,進行流程要素的系統分析,完善主要業務流程。

4、規范業務流程管理文件。結合試點,協調各部門,按照統一規范,編寫流程管理文件,修訂完善規章制度,按公司規定審議批准後發布執行。

業務流程梳理及流程2

1、業務流程的梳理

a:流程圖的基本認知;

1、流程圖=流程+圖,流程是一系列的邏輯關系(包含因果關系、時間先後、必要條件、輸入輸出)產品經理做需求前一定要先把這些邏輯關系理清楚,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的話「流程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滿足用戶特定需要的總結」。

圖就是將你頭腦中的邏輯關系以圖形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具有圖形化、可視化的特點,因為是圖,你可以像你的版本迭代一樣,當你的邏輯需要修改的時候拿出來迭代一下,同時因為有圖,你還可以更好的給項目成員進行宣講。

b:為什麼要畫流程圖;

1、幫助梳理邏輯

我們每個人想一個邏輯的時候,不一定能把這個邏輯的細枝末節都想到,如果我們貿然的畫原型就有可能做許多無用功,這個時候畫流程圖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清楚我們的邏輯。建議剛開始梳理邏輯的時候可以在紙上畫畫這種流程圖,因為這樣的好處是你可以快速的把你腦中的邏輯呈現在紙上,修改起來也方便,當你畫好以後然後再用專業的工具畫出來保存。

2、便於宣講和傳播

產品經理需要開評審會和寫PRD文檔的,這個時候如果你有一張清晰的流程圖,不僅便於你講解,也便於技術理解,同時把你的流程圖插入PRD文檔中也方便傳播,當技術忘記流程的時候,查看一下文檔里的流程就知道流程是啥樣了,不用反復來找你確認。

3、優化迭代

對於拿到一個邏輯,我們不一定能考慮的那麼周全,這個時候有一個清晰的流程圖也方便做記錄以及修改。

同時每個版本迭代的流程圖可能會有相應的變化,通過對每個版本流程圖的對比分析,可以知道流程優化在什麼地方,產品優化了什麼地方。

c:流程圖元素定義;

流程圖是符號化的圖形語言,有自己的規范,菱形代表判斷,距形代表具體的操作行為、開始和結束用圓角表示…

eg:–流程圖代練;

d:產品中設計的流程圖主要有3種,業務流程圖、任務流程圖、頁面流程圖;

1、業務流程圖就是描述那些個體在什麼條件下做了什麼事情,他們之間有何關聯。主要分三個方面:①涉及到哪些主體?②每個主體都有哪些任務?③各個主體之間怎麼聯系的?

主要包括流程所涉及到的系統或角色模塊有哪些、確定用戶使用的階段有哪些、最後按照用戶的操作流程來補充。

以滴滴出行為例:

系統模塊:包含前端和後台系統;用戶角色:包含了用戶和司機兩大類角色。

使用階段:可以大體劃分為用戶下單階段、滴滴派單階段、行程開始——結束階段。

eg-登陸注冊:

eg:億圖軟體—用戶下單-平台處理並派發–司機接單;

2、任務流程圖通常指的是確定了業務流程圖中某一固定主體的具體操作流程圖,通常是業務流程圖的簡化版。

3、頁面流程圖

總結:任務流程圖注重不同系統之間的交互和邏輯關系;任務流程圖注重某一個具體的任務操作流程。對於一個產品來說,發現已有流程中的問題,或者是創造一個邏輯嚴謹、操作簡便的流程圖尤為重要,業務流程圖示根據任務流程圖梳理出不同角色和不同狀態下的呈現效果,頁面流程圖是對業務流程圖的聚象化體現。

業務流程梳理及流程3

1、要完整還原現有業務流程,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

任何業務的開展都有其既定的流程,不管是線上業務還是線下業務,即便是先前沒有做過流程化的梳理,也必然存在相對應的流程,可以先基於業務現狀,將其流程化的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加入自己的理解,也不能想當然的去畫流程圖,一定要和業務人員去溝通和確認,最大限度的還原實際在運作的業務流程,否則容易忽略核心環節。

比如常見的費用報銷流程裡面都會有財務會計審核和財務出納打款的環節,如果只是簡單的把這兩個環節加入到流程當中去,而不去和會計人員溝通,很容易造成業務理解的片面性。有的公司業務辦理比較簡單,審核一次就可以了;有的業務辦理比較復雜,需要審核兩次:

財務會計初審:主要審核費用報銷項目的合理性,是否是公司允許的報銷范圍,是否符合員工的報銷許可權,之後報送領導審批

財務會計復審:主要審核發票的合規性以及是否有虛假呈報等,之後才給到出納打款

如果產品功能上能滿足簡單的報銷項目和報銷許可權的自動校驗,第一次審核就完全可以優化掉。但如果你不去梳理,你可能就發現不了原來業務流程當中需要優化的點。

2、做優化設計的時候,除了考慮互聯網的.特性,多考慮一下業務場景

很多時候一提到互聯網,就會蹦出來一個概念叫「去中間化」,這在前幾年特別的盛行。去中間化本身並沒有錯,這也確實是互聯網「鏈接」的體現,只是不能只考慮去中間化,也要考慮一下業務場景合理性。所以很多時候優化業務流程並不一定就是縮減環節,還有可能是增加環節。

線下業務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不是什麼業務都可以被「互聯網+」給輕易的顛覆掉的,比如K12在線教育類產品很難繞過學校,這是體制決定的;線上補課產品短時間內較難取代線下培訓機構,這是家長認知還沒達到對互聯網有很好的信任度。

業務流程也一樣,有些環節是必然存在的,即便相同的業務,也會因為每個公司業務切入點不一樣而導致流程不一樣。所以不能以常態的業務流程設計方式去優化,更需要結合業務實際的需要,除非你可以推動業務按照你所設定的流程去變更。

以僅退款流程(不涉及到退貨)為例,簡單的業務流程為:用戶申請—商家審核,就兩個環節,視商家審核的結果買家可以修改後再次提交,但是我們在優化業務流程的時候不應該只考慮到這一種業務場景。

A、商家要是一直拒絕,買家難道就一直修改重新提交嗎?顯然不合理,所以買家需要有申請平台介入的環節;

B、買家一直不選擇平台介入,就是不斷的重新提交,顯然也不合理,所以商家也要有申請平台介入的環節;

C、買家要是申請部分退款,剩下的款項或者貨物怎麼辦?這就要考慮發貨前後申請的區別;

D、~~~等等,其他還有一些場景需要考慮

這樣就會讓整個業務流程逐漸的完善,不以簡單的業務實現為基準,而是以業務場景實現為目標。以下流程圖供參考,並不完善,也並不適合所有的僅退款業務流程。

而在操作流程的定義和設計上,需要考慮用戶操作場景和操作習慣,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和學習成本,降低操作復雜度,提升操作友好性

在文案的說明和引導上,要根據目標用戶群體的特徵,減少使用專業術語,更多的使用白話式的描述,注意用戶的瀏覽習慣,及其對常見布局和排版的接受度。很多已經約定俗成的設計方式可以直接採用,全新的設計一種新的操作方式,就需要考慮用戶的學習成本和接受度。

盡量確保每個操作都有明確的反饋,無論是點擊還是滑動,有明確的結果反饋會讓用戶覺得操作過程比較友好。這一點在很多反饋式設計里經常提到,也是交互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常見的諸如注冊流程的賬號密碼信息填寫,相應的格式要求驗證一定要設計在操作流程當中。

2、涉及到單據狀態變更的操作,要注意關聯影響和變化前後的業務控制

單據是指類似訂單、退貨單、換貨單、申請單等等,這些單據會在系統中流轉,而流轉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單據狀態的改變,每個狀態改變都是由用戶操作引起的,這種情況下,一是要考慮操作前和操作後的變化;二是要考慮狀態變更了之後的關聯影響,看是否會影響到別的單據或者業務的變化。

一般涉及到狀態變化的操作流程,除了要定義操作流程以外,還要有狀態流轉圖,就是單個單據各個狀態發生改變的前置和後置,定義清楚每種狀態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發生狀態變化的必要因素。

流程設計能讓你對業務的流轉和用戶操作的流轉有清晰的認知,這樣在設計功能的時候就不會出現漏需求、漏頁面的現象。而且可以讓產品經理對業務的理解更透徹,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就能把業務梳理清楚。若直接上手開始畫原型,很容易出現漏頁面的問題,且別人看你的原型也不好理解。

至此,概念設計、功能設計、流程設計就都說明了一遍,這三個環節都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對需求的實現進行合理化設計的過程,能夠讓產品經理對需求的認識有很清晰的輪廓,下一步就要動手去細化落地了。很多小夥伴做產品經理都會忽視這三個環節,接到需求直接上手畫原型,原型設計的技能再好,沒有理解業務,最終就會變成畫原型的機器,成長提升就會比較慢。

前期積累經驗和培養做產品能力的階段,還是要扎扎實實做好每個環節,熟練了之後你會發現分析能力提升很快,自然成長也會比較快。

❺ 企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

企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

企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職場上難免會有困難,無論是剛進入職場的人還是已經在職場上比較長時間的人,都在所難免,那麼如果是企業要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企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企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1

一、精細化管理的內涵

精細化管理是近年來現代企業管理中較為常用的管理形式,經濟學家吳 敬 璉曾指出精細化管理是我國企業必須邁過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種行業,不論是哪種企業,離開了精細化管理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無異於緣木求魚。

精細化管理既是一種較為先進的管理理念,又是一種精益求精的企業文化,也是一種嚴謹的工作態度,它以「精、准、細、嚴」為基本原則,通過對員工的改造和培訓,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強化鏈接協作管理等系統工程,提升企業的整體運行效能,來實現公司效益最大化。

二、精細化管理的意義

精細化管理是促進現代企業內部分工與協作體系進一步完善的有效方法,對物業服務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跨越式發展、獲得社會和業主認可與尊重具有重要意義。

實施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生存的需要。

物業服務是一個正在成長與糾錯過程中的行業,正向規范化、制度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業主需求高品質的提升,過去粗放式的管理服務已不能滿足業主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企業要發展壯大就必須提升服務品質,就必須借鑒其它行業的精細化管理的成功經驗,率先實行精細化管理模式。

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是企業發展的需要。

物業服務業由於行業的准入門檻不高,業務的科技含量不大,一旦某一物業公司在某方面有所創新或某些新舉措取得好的效果時,過不了多久同行中就會學傳開來,雖然新經驗的推廣有利於提升行業的整體水平,但作為一個物業個體來講要做到領先同行、勝人一籌實在不易,從這個角度講物業之間能一決高低優劣的也只有管理細節了,因為細節影響品質,細節彰顯差異,細節決定成敗。把精細化管理滲透到物業服務中的每個環節中,為業主提供細致的服務,就抓住了物業服務行業的本質,這既是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盈利的需求。

實施精細化管理是企業控製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

在目前人工成本高漲的情況下,實行管理精細化一般都能夠把成本控制到最低,因為管理的精細化能夠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提升品質、降低不必要的損耗,把可以省的錢都省下來,把該收的錢收上來,達到提高公司經濟效益的最終目的。

企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2

物業企業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

物業服務企業要實施精細化管理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樹立精細化管理的.理念。

理念是人們在實踐當中形成的各種認識的集合體,實施精細化管理,不僅要讓管理層正確認識、全面了解、積極主動地參與精細化管理服務,而且要在全體員工中形成共識,使之變為大多數人的自覺行為,進而形成精細化管理的待人處事習慣和工作方式方法。

建立精細化的物業服務流程。

流程就是做事方法,它不僅包括先後順序和做事內容,還包括對輸入、輸出的管理,流程對於企業就是一本標准化的操作手冊,它能夠有效地凝聚經驗、指導新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最終帶來企業競爭力的增強。因此,建立職責明確、程序簡明、運作流暢、符合法規的物業服務流程是精細化管理的核心。

建立精細化管理的監督機制。

完善的規章制度和科學地管理體系是企業高效運行的基礎,監督管理也是保證企業執行力的重要手段。細節決定成敗,但細節必須通過有效的監督和控制才能轉化為實績,因此要保證企業精細化管理制度落實到位,必須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消除管理上的盲點、切實提高管理效能。

健全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

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是形成好的業績導向、實現預期目標的重要保證。在精細化物業服務考核中要以業主滿意度為核心,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到人,做到事事有考核,時時有監管,形成長期考核機制,激勵員工愛崗敬業,推動物業管理的精細化和科學化。

建立精細化管理的信息反饋機制。

盡管我們的物業服務在不斷的改進、完善和提高,但仍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就要求物業定期做業主的回訪及客戶滿意度調查,將業主的需求和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有效地解決,並內化到公司的制度和流程中,從而提高物業的精細化管理程度。

打造堅強的領導團隊。

實行精細化管理,不僅有科學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鏈條,更要有高效的指揮系統,還應有信念相同、行動統一、目標一致的領導集體。因此,在實行精細化管理的整個流程和所有環節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尤其是領導團隊的領導品質和執行力是精細化管理取得成功的關鍵。

❻ 簡述o2o模式是如何降低顧客總成本

1、降低了顧客尋找的時間成本,利用lbs可以快速引導客戶到線下所要去的地方

2、通過預約,節省了顧客等待的時間成本

3、通過網上展示,節省了顧客了解產品的成本

4、通過大數據,就近配送和就近庫存,降低了產品的運營成本

❼ 減少認知負荷,打造更好UI的6種方法

多年來,設計師們一直在嘗試通過減少摩擦以及為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來提高產品效率。雖然很多產品需要傳遞眾多的流程和功能,但是設計師的角色仍然是簡化用戶達成目標的路徑。

設計師們在每一個新的用戶界面上都會尋求形式和內容之間的完美平衡。在用戶眼中,一切都需要簡單化。設計師如何在避免認知負荷的同時降低復雜性呢?

以 認知工效學(Cognitive ergonomics) 的概念為出發點,我們可以認為,認知設計旨在讓界面決策以促進瀏覽者理解為存在,減少短期記憶的負載,加速理解所呈現的內容,防止認知負荷。

說得通俗一點,只要我們的認知負荷大於我們的 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所能處理的范圍,我們的大腦就會因為處理能力有限而面臨承受認知負荷的風險。

要想更好地理解認知負荷,可以看看其鼻祖 John Sweller 的著作 認知負荷理論 。Sweller探討了有助於理解信息的心理路徑。根據Sweller的觀點,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內容呈現給觀眾的方式的影響。例如,展示一個正方形的圖像比用語言描述更容易被人理解。

在另一項名為 「減少多媒體學習中認知負荷的九種方法」 的研究中,UCSB的研究人員探討了認知負荷的幾種潛在情況,並提出了一些關於如何減少或防止認知負荷的建議。這些建議中的許多都適用於網頁設計的實踐。

數字體驗通常始於意圖:我們在Instagram上查看照片、通過Gmail發送電子郵件或在LinkedIn上閱讀消息。

目標達成越難、體驗越差、認知負荷越大。根據1993年提出的 峰終定律(Peak-End Rule) ,我們都傾向於根據最關鍵以及最終時刻來判斷一段體驗。

困惑的感覺會產生焦慮和挫折感,而這些負面的感覺很可能與你的品牌有關。在考慮用戶體驗時,我們必須考慮使用有效的認知設計。

在嘗試解決一個設計問題之前,縱觀全局很重要。人們有不同的目標和背景,所以他們可能會對同一個挑戰有不同的理解。有些東西可能對你來說很復雜,但對你的用戶來說可能就並非如此了。

花時間研究你的用戶如何與你產品的界面進行交互。在對你的用戶流程進行更改之前,先觀察你的用戶並與之交談,確定可能的認知負荷情況。

為了減少認知負荷,我們需要有策略地決定如何以及何時使用以下方式呈現內容:

即使我們很想通過嘗試呈現多種內容選擇的方式讓用戶能夠快速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但我們還是應該盡量簡化用戶達成目標的路徑。將過多的信息集中在同一個地方並不是理想的呈現方式。

設計界面就像講故事一樣,用戶體驗中認知負荷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故事講得不好。盡最大努力引導用戶,保持一致的敘事結構,有清晰的開頭、中間和結尾。

通過使用模式來減少認知負荷。探索良好的實踐,比如堅持遵循 用戶界面設計的10個可用性啟發法 ,以及使用設計系統來設計一個成功的用戶界面。

認知負荷的發生並非偶然,很多因素都會造成這種情況。請記住以下這些主要的因素:

請記住:現在是2020年,不是1999年。閃爍的動畫和GIF不再是典型的好設計之選。並且,動畫和微交互的存在應該有明確的目的。任何形式的視覺刺激都應該用於引導體驗而非誤導體驗。

米勒定律(Miller's Law) 指出,一般來說,我們的短時記憶中能夠容納七條信息。這並不意味著一個界面只能有七個元素,但它提醒我們要牢記自己的認知局限,以避免認知負荷。

解決方案

回顧每個刺激背後的意義,並使其與界面的主要目的保持一致。每個顏色、動畫、插圖和微交互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

在決定同時顯示什麼內容時,少即是多。過多的內容會使焦點偏離主要目標動作,降低轉化率。 希克定律(Hick's Law) 告訴我們,選擇越多,做決定的時間就會越長。

解決方案

根據上下文將你的內容分離成邏輯組。你可以通過分類學研究、動態卡片排序、以及將內容分成選項卡、區塊、屏幕或不同的視覺組來探索選項。

保持用戶熟悉的視覺設計、交互和導航。如果搜索欄位於主頁的右上角並帶有一個藍色的圖標,那麼沒人希望它跳到下一頁的頁腳。如果你的銷售渠道中的確認按鈕總是綠色的,那就確保它一直保持綠色,即使是在那個被遺忘的聯系表單的末尾。

解決方案

現在是時候讓你的設計系統大放異彩了。通過原子系統保持從最小到最大組件的一致性,並將其標准擴展到界面的任何操作,包括導航結構和動畫。

你是否曾發現自己在填寫注冊表單信息時,不知道為什麼需要填寫某項內容?消除任何對完成主要任務不重要的內容。額外的欄位、多餘的信息、驗證和點擊次數越少越好。

解決方案

只有在必要時才進行干預。

分析你的內容是否有多餘和不必要的步驟。改進默認選項,減少用戶的交互需求。

作為設計師,我們不必總是無謂地重復。經過多年與不同界面進行交互,用戶期望看到熟悉的模式。當這種情況沒有發生時,工作記憶會發生較大的負荷來處理信息。

解決方案

在設計已經被大家熟知的解決方案時,你不必從頭開始。

請參考與可用性相關的行業標准,例如人們通常不閱讀網頁上的每個單詞,而是以F-Shaped模式掃描內容。

重復出現的元素,如搜索欄、登錄屏幕和導航菜單都有完善的標准。重復使用而不是重新設計。

為了簡化心理學家Paul Fitts在 1954年的研究中提出的建議 ,按鈕需要大而易懂。讓用戶更容易做出決定是設計師的責任所在。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 奧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簡單的說,當給你幾個產生同樣結果的選項時,通常最簡單的那個是最好的。

簡潔性與可訪問性必須齊頭並進。

解決方案

使用負空間(negative space)等特徵簡化信息的呈現,以強調關鍵內容。重新審視和應用 格式塔原則 Gestalt ,如鄰近性、相似性和連續性,以優化用戶體驗,不產生混淆。

避免歧義,同時保持文字的清晰和客觀,保持組件符合可訪問性原則,並提供必要的幫助量,作為簡潔體驗的核心要素。

通過所有關於認知負荷的理論和討論,往往很容易通過產品和業務指標看出一個UI的表現是好是壞。如果沒有很好的理由,就不要從根本上改變已經成為標準的內容。最重要的是,觀察、傾聽,並讓與你的界面進行交互的用戶發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設計出能夠真正解決用戶問題的有用產品。

❽ 如何降低成本

企業降低成本的六個階段

降低成本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企業降低成本可以重點從以下六個階段入手:

第一階段,把職能性費用降到最低水平。在這個階段中,每個人在其職能范圍內做好管理工作,直接由公司管理部門負責,並且根據其要求,竭盡全力把成本降低到盡可能低的水平。

第二階段,把交貨成本降到最低水平。但必須指出:把包括交貨成本在內的各項成本費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僅僅是一個經營管理原則,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業務經營守則,更不是交貨成本越低越好。

第三階段;把所有權總成本降到最低水平。應該做出一定的利 益退讓,以便滿足客戶韻要求。比降低成本和財產的最小化更重要的是,公司在發展的開始就要注意經營管理各方之間的平衡。

第四階段,進一步降低企業銷售增值成本。致力於降低與市場營銷、銷售、工程技術支持、場地服務支持、信息技術費用、行政費用等有關聯的成本。

第五階段,降低與最接近的貿易夥伴有關的企業內部附加值成本。這一階段要求處理的是對直接供應人、客戶和中間商的成本分析。去除中間環節和加入中間環節都必須慎重考慮。通過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消除重復操作,提高服務質量,減少總體聯合成本。

第六階段,把向最終用戶交貨的供應鏈成本降低到最低。這一階段的工作內容就是致力於處理超出核心夥伴范圍以外的問題,並且進行分析。重點就是業務交往上的最終人員,或者業務客戶,或者被稱為最終用戶的人。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❾ 如何有效降低新產品成本

用戶學習成本是指用戶對一款產品從認識到熟練操作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多同類產品可供用戶選擇的情況下,用戶會更加註重他們使用這些產品過程中所需的學習成本,難學難上手的產品很容易會被放棄。在競爭激烈的移動互聯網領域,這個現象更加明顯。
降低用戶學習成本意味著產品更方便推廣和普及,節省了用戶時間,提高用戶對產品的接受程度等。 我們天天把要以用戶為中心設計產品這話掛在嘴邊,卻很少有做到,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做。今天就通過觀察市場上一些app,來看看他們是怎麼降低用戶學習成本的。
尋找產品的共性並尊重用戶的認知習慣在移動互聯網火爆的這些年裡,用戶在使用各種app過程中會潛移默化的形成對應用的使用感知,不管是哪種類型的app,都有相似的地方,了解和掌握這些共性可以讓用戶降低對新產品的學習成本。
以tabber導航欄的設計為例,導航欄是用戶獲取功能或內容的重要入口,一個好的導航欄設計可以清晰地展示產品的功能內容,並合理引導用戶使用產品。使用tabber導航欄的應用很多,不管是社交類應用、購物類應用還是視頻類應用都很常見。這個設計也被用戶廣泛接受和認可,用戶不用花很多的時間便能從中了解和使用產品。
導航欄欄目個數不超過5個,從左往右多是以主要內容、主要功能、用戶中心這個順序進行排列,這就是tabber存在的共性。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對此產生一種認知,他們習慣性的認為第一個欄目可以獲得最常用的東西,最後一個欄目可以進行個人賬戶信息的管理和設置等,並可能會將這種認知帶到使用其他新產品過程中去。通過了解和掌握用戶的這種認知習慣,我們設計產品的過程多考慮一下這種認知習慣,也許就能降低用戶對產品的學習成本。
其實我們多觀察產品間的這種共性並尊重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會發現很多設計不需要考慮太多就能很容易被用戶接受和使用。像社交類應用即時通訊相互對話的模式、社區應用發貼或動態編輯方式、購物類應用的購物車等等。
源自生活的產品設計我們在絞盡腦汁的想如何降低用戶學習成本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最好的設計其實來源於生活。當我們把用戶一些生活經驗搬到我們的產品中的時候,會發現很多時候用戶學習的成本基本為零,因為這就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
我們不用細心觀察都可以發現很多產品的設計原型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這些設計把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熟知的一些事或物通過模仿、形象化等方式嫁接到產品中。下面就簡單介紹幾種來源於生活經驗的設計案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在上面這些應用中可以看到,無論是電影海報、活動海報、書籍封面、專輯封面都是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體是一致的,這樣的設計將用戶線上線下的認知結合在一起,互相影響,保持了對事物認知的一致性,避免了重復學習認知的成本。舉個例子,小明對地鐵站廣告欄上一張活動海報很感興趣,當他在豆瓣活動上再次看到這張海報,他就可以省去很多文字引導或者搜索快速的找到該活動相關信息。
不僅是在用戶獲取生活中相關信息方面,在一些操作設計上,大部分的app也採用了和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操作行為。比如微信拆開紅包的時候,紅包設計的和平時看見的中一模一樣;圖中看到的手機電筒應用和平時常用的電筒操作也是一模一樣的;再比如音樂播放採用了以前的老式唱片機的樣式,圖書閱讀保持了人們翻書的習慣……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源自生活又離不開生活,它在迅速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認知的時候又被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認知影響著。當我們把生活和互聯網真正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用戶就不會覺得學習使用互聯網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了。
總結為了降低用戶學習成本,我們會在新產品推出或者每次迭代的時候給出用戶說明、更新說明、會在啟動頁用華麗的文案引導用戶、會在app內通過各種小氣泡或者其他形式引導用戶如何使用…但是不是每一個用戶都會花時間閱讀更新說明或者使用說明書之類的,他們也可能會快速跳過這些啟動頁或者直接關閉這些提示氣泡。如此說來這些引導設計不是白做了,其實也並不是,這些都是降低用戶學習成本的做法,只是有時候用戶不願意買單罷了。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用戶不願去看說明書而忽略用戶學習成本,此時我們應該更多在產品設計過程就就該考慮如何讓用戶更簡單容易接受使用我們的產品。尊重用戶在使用互聯網過程中形成的認知和習慣,把產品與生活更好的結合在一起,或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戶對產品的學習成本。

❿ 耀出行APP會員體系

當前,會員經濟是業內非常流行的的商業模式,會員體系顯性地區分了用戶,讓企業能夠更好地甄別,並有針對性去提供增值服務進行 精細化運營 。眾多企業應用並取得了巨大成功,會員體系則變成常用的增長手段之一。 目前主流會員模式主要分為兩種: 「付費會員&等級會員」 ,付費會員的獲取門檻需要用戶購買會員卡,之後享受更高層級的權益;而等級會員則需要通過活躍行為,提高成長值積分,提高會員等級來獲取更多權益。

兩種會員模式應如何進行選擇?

由於大多數出行產品頻次較高,毛利率較高的特點,目前市場上同類產品採用等級會員制度,將會員等級劃分為四到五級,各級享有相應的權益。而對於耀出行這款定位高端用戶群體的高品質出行產品,在常用等級制會員制度的基礎上,做出針對性的設計—— 將等級會員的某一級作為付費對象來售賣 。這種方式將付費會員的模式與等級制會員結合,能有效抓住對用戶等級成長規則並不那麼感興趣的用戶,提高用戶留存與增加會費收益。

接下來,將根據以下幾個步驟,完成對耀出行用戶會員體系的設計。

作為出行產品,劃分用戶層級的主要維度可以有以下幾個:用戶完成訂單頻次、用戶乘坐里程數、用戶消費額。而用戶完成訂單頻次、用戶消費額都與用戶乘坐里程數具有較強相關性,因此選擇 「用戶乘坐里程數」 作為劃分用戶層級的標准較為合理。而其他數據可作為用戶劃分的輔助依據。

基於確定好的分層標准,接下來需要對全量用戶進行 分段 ,把全量用戶劃分為一個個的小段,並計算出每一段內用戶數量及佔比 、用戶貢獻的價值及佔比。例如,我們可以以50公里作為用戶分段區間,對用戶進行初步分段,劃分為0-50KM、1-100KM、100-150KM......依此類推。

接下來我們將用戶按照合適的比例(劃分比例可以參考二八法則)合並為若干個會員等級層。在 劃分會員等級 時有以下考量:

1.能夠聚焦頭部用戶,形成較為明顯的等級分化,體現區分度。

2.避免設置過於繁雜的會員等級制度,方便用戶理解。

3.延續現有的劃分常用標簽,如「銀」「金」「鑽」,降低用戶認知成本。

4.針對耀出行定位高端的用戶群體特徵,產品不設普通用戶,成功完成一次出行即可成為初級會員。

其中, 「星耀卡」 等級可以通過一次性付費購買,享受權益。

對耀出行的會員用戶權益設計應該圍繞以下幾點來進行:

1.圍繞核心業務設計權益。 目前產品的業務模式較為簡單,即以高品質的方式解決用戶的出行需求。因此會員權益也應圍繞著出行業務進行設計,從而對訂單的發生起到刺激作用。

2. 從頭部用戶開始考慮權益。 會員體系本身是為了滿足高價值用戶而設立的,因此滿足價值最高的頭部用戶,針對此群體設計權益將是優先順序最高的要務。對於其他層級的會員,在設計頭部用戶權益之後進行刪減即可。這樣能夠體現不同層級用戶之間的區分度。

3.控製成本。 過高的成本將會導致利潤降低,應該在權益吸引力與權益成本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根據這些要點,對 會員權益 有如下設計:

此處規則可細分為多個維度,暫時不做過多展開。

大致可從以下幾點著手設計升降級規則:

星光值(積分)獲取方式: 星光值的獲取來源,一般可分為兩類,主規則(消費、里程...)和會員任務(綁定、認證、評價...)。

等級周期: 當用戶獲得某等級會員後,不能永久享受權益。應設置等級周期、分數降低規則。

付費會員定價: 針對用戶可直接一次性付費購買的「星耀卡」,衡量權益的成本與收益後進行定價。

側邊欄拉出狀態原型草圖如下:

我們希望通過直觀的會員信息展示,讓用戶快速感知自己當前的會員等級。因此,在現有產品側邊欄寬度較大的條件下,採用了模擬現實生活中常見的 會員卡片 形式,承載用戶基本信息及會員等級,增加用戶對身份的認知以及用戶儀式感。

而展示卡片包含的元素主要有:

用戶信息 (用戶頭像、用戶ID)

會員信息 (會員等級、對應會員等級的圖標&卡片底色、會員權益數、專屬卡號、會員成長進度)

會員中心入口

會員信息展示部分通過展現會員升級進度的形式,實現長期促活激勵機制。直觀的 進度條 展示,促進用戶主動提升使用頻次,達到提升等級的目標。右下方的 卡號 模擬了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會員卡專屬卡號,提高用戶使用儀式感與會員身份認知度。

在現有產品側邊欄寬度較大的情況下,將六個常用功能入口放大並平鋪放置,提高用戶點擊便捷度。

在用戶最容易觸達的底部區域,設置用戶拉新活動入口卡片。

1.首先要引起用戶對會員機制的注意,在多處設置會員價值感知入口。例如,在打車一級頁面下方設置會員卡片,用戶上滑即可查看展示會員權益的卡片,從而刺激用戶提升會員等級的慾望。

2.高級別會員試用。用戶一旦體會到了更好的東西,對之前習慣的體驗就會變得更加挑剔,從而會嚮往更高級的體驗。在某次用戶呼叫出行時,讓用戶免費試用一次高級別會員權益,達到刺激用戶對高級別會員嚮往的目標。

這部分主要採用星光值促活機制,推進用戶完成任務或達成更多里程,從而促進等級提升。

當用戶一段時間未使用產品時,推送優惠券喚醒用戶,有助於提高對價格較為敏感的用戶完成出行的意願。

當會員活躍度下降時,予以星光值降低的懲罰,以及會員等級降級的警告。用戶厭惡損失的心理有助於提升活躍度。

高價值用戶的社交關系往往也是產品的高潛用戶。當會員進行拉新時,應在拉新海報展示會員等級身份標識,展現用戶的自我價值,滿足一定的虛榮心;同時拉新應能夠獲得星光值,提升會員等級這樣有助於提高用戶拉新的積極性。

不過,對於耀出行這款定位高端用戶的產品來說,高價值用戶傳播門檻較高,一旦裂變策略不符合用戶調性,或產品廣告性質太強,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在進行拉新裂變的運營活動時,應注意適當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