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沖收入合計成本有什麼區別
擴展閱讀
計程車怎麼按路程計費用 2025-07-26 15:49:38
在野外怎麼做竹子工具 2025-07-26 15:20:36

沖收入合計成本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8-14 23:26:25

① 我想知道(收入-成本)/收入、(收入-成本)/成本,都是什麼意思,區別,怎麼理解

(收入-成本)/收入是銷售毛利率,就是分析一下銷售收入中利潤佔多大比重;(收入-成本)/成本是成本利潤率,用來分析投入資本的收益率。

② 如何理解會計中收入,費用,支出,成本,利潤概念和區別

收入,分兩種,一種是主營業務收入,第二種是其他業務收入,以常用的工業企業為例,主營業務收入就是指出售產品,其他業務收入就類似出售原材料,不是你主要的業務,所以是其他業務收入,而營業外收入,雖然叫收入,但是它是一種利得,是意外所得,和經營活動無關,包括出售無形資產所有權,固定資產。。費用和支出的話,其實很好辨別,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製造費用,銷售費用等,用來做什麼用的錢,就計入相應的費用科目中,支出的話,最常見的科目就是營業外支出,類似賠償,資產損毀等,和經營活動無關的意外造成的,就是營業外支出。成本,最常見的就是主營業務成本,製造產品的生產成本(包括原材料,生產人員的工資等)製造費用等,就轉入此科目。製造費用最後都是要轉入成本的,這樣你就好理解多了。。利潤就是你的收入減去成本就是利潤了,你現在學的應該是基財吧,沒有其他的收入,所以可以這么理解。。

③ 關於沖減盈餘和沖減收益有什麼區別

1、沖減盈餘是指沖減盈餘公積,盈餘公積是指企業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企業積累資金。提取盈餘公積時,不包括年初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從凈利潤中提取,減去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
舉例說明:企業01年發生虧損10萬元,02年有30萬的利潤。可以先用30萬的利潤先彌補10萬的虧損,然後減去所得稅算出凈利潤,再按一定比例提取盈餘公積。2、沖減收益是指沖減投資收益,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會計期間對外投資所取得的回報。投資收益包括對外投資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債券利息,以及投資到期收回在或到期前轉讓債權得款項高於賬面價值的差額等。3、上述內容涉及的投資收益和凈利潤間的關系如下:主營業務利潤 =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其他業利潤 =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
利潤總額 =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④ 資管計劃收到款項調整單價與沖減成本的的區別

沖減成本是虧損的。
資管計劃顧名思義是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基金子公司)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投資於產品約定的權益類或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的資產。
調整單價是擬建項目國民經濟效益評價中,因對資源估價的不同而作的價格修整。在企業經濟效益評價中,一切投入物和產出物都是以現行國內實際價格來估算的,並加以比較,根據財務盈利能力來判斷項目是否可行,這是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的基本特徵。沖減是會計學上使用較多的術語。是指收入或者費用之間相互抵消,沖減可以部分沖掉,也可以全額沖掉。

⑤ 收入 支出 費用 成本的區別

簡單的說,費用包含支出,支出包含成本。
費用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所有的企業經濟利益流出都稱為費用
支出是一個時間段的概念,可以是眼前的也可以是未來的
成本是一個具體化到每件產品的概念,我們通常用製造費用來歸集,再分配到生產成本——XX產品等明細中去。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成本,是指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成本也稱生產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支出與費用、成本之間的關系:
(1)收益性支出形成費用。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根據配比原則,收益性支出形成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但筆者認為,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時間標准如果以月為單位,可能更恰當,更容易使相關概念之間的協調,避免相互矛盾的產生。
(2)資本性支出形成資產。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根據配比原則及資產的定義,由於資本性支出使幾個會計期間受益,在發生的當期就不能作為費用計入損益,而應該作為資產在未來的受益期間內分期轉作費用。因此,資本性支出形成資產,而資產的取得成本,就是全部資本性支出。
收入:指日常活動中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日常活動是指完成其經營目標而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活動
如銷售商品、出售不需用原材料、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等取得的收入
會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增加
可引起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或兩者兼而有之,從而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
如可增加或部分增加存款;可沖減或部分沖減預收賬款
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
所有者投入資本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直接增加所有者權益
如投資者投入設備,直接增加實收資本。

⑥ 關於收入、成本沖減的問題

如果對方同意的話可以這樣做,因為是連續供貨,如果當月用紅字發票太麻煩了,上月或以前的退貨沖減當期供貨完全可以。這是簡單易行的操作辦法,對大批量多品種的公司來講只能這樣操作,也曾與稅局探討過。可行!

⑦ 請問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的區別

1.定義不同

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從事本行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營業收入。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2.會計分錄借貸方向不同

期末,將主營業務收入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貸記」本年利潤「,借記主營業務收入。轉結後,」主營業務收入「科目無余額。

期末,將主營業務成本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結轉後,「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無余額。

3.賬戶設置不同

「主營業務收入」賬戶用於核算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賬戶下,應按照主營業務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主營業務成本「賬戶是用來核算企業銷售產品成本的賬戶。月份終了時,應根據本月銷售各種產品的數量和其單位成本,計算應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從「庫存商品」賬戶的貸方轉入這個賬戶的借方。

⑧ 會計中:收入、支出、費用、成本四個之間有何聯系與區別

簡單的說,費用包含支出,支出包含成本。
費用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所有的企業經濟利益流出都稱為費用
支出是一個時間段的概念,可以是眼前的也可以是未來的
成本是一個具體化到每件產品的概念,我們通常用製造費用來歸集,再分配到生產成本——XX產品等明細中去。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成本,是指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成本也稱生產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支出與費用、成本之間的關系:
(1)收益性支出形成費用。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根據配比原則,收益性支出形成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但筆者認為,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時間標准如果以月為單位,可能更恰當,更容易使相關概念之間的協調,避免相互矛盾的產生。
(2)資本性支出形成資產。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根據配比原則及資產的定義,由於資本性支出使幾個會計期間受益,在發生的當期就不能作為費用計入損益,而應該作為資產在未來的受益期間內分期轉作費用。因此,資本性支出形成資產,而資產的取得成本,就是全部資本性支出。
收入:指日常活動中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日常活動是指完成其經營目標而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活動 如銷售商品、出售不需用原材料、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等取得的收入
會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增加 可引起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或兩者兼而有之,從而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 如可增加或部分增加存款;可沖減或部分沖減預收賬款
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 所有者投入資本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直接增加所有者權益 如投資者投入設備,直接增加實收資本。

⑨ 進價,成本,收入有什麼區別

進價只是買入商品的買價,如果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就是指不含稅買價;
成本是指商品的買價、運費、包裝、裝卸等等,還有加工成本,如人工、折舊、物料等等;
收入是指賣出商品或提供勞務等收回的價款,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不含稅。
上述庫存商品1萬、買進商品1000是進價
售價16000、賣出2000是收入